“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种植花卉则是更进一步与花相伴的一种生活。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农药使用效果受农药本身性质、作用对象、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
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
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
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
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
施药时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如使用三环唑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
四、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
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有利于发挥药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喷雾使用。
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
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混配农药应注意:
1.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农药应有的效果也不能各自发挥出来,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
2.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
3.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
4.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3种为限。
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
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此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质层、茸毛等对药效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从病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中找出其数量变化及危害程度轻重的原因,根据植保工作方针,抓住主导因素,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这是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方面。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露水而冲淡药液或因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后要拌土,以延长其药效期。

xzH52.COm推荐阅读

提高尿素的追肥使用效果


尿素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固体氮肥中浓度最高的一种氮肥,其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除用于作物的底肥外,绝大多数用于作物的追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追肥数量

实践证明,对中低产田地块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对高产田块则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一般在施足农肥和化肥做底肥的基础上,以玉米和高梁两大作物为例,在高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0公斤;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3公斤;在低产的土壤上,则应追施27公斤。

2.在作物营养盛期追肥

追肥的主要作用是用肥料调节作物的长势长相,满足作物生育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提高追施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做到在作物的营养盛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玉米应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高梁应在拔节到孕穗期;水稻从返青至分蘖期;向日葵在现蕾期;小麦在三叶期;大豆在初花期追施尿素。

3.做到深施覆土

实践证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上常温下4~5天后,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挥发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的表面,其氨的挥发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用尿素给旱田作物追肥时,最好是刨坑或开沟深施10厘米以下,这样才能使尿素处于潮湿土之中,有利于尿素的转化,也有利于氨态肥被土壤所吸附,减少挥发损失。在用尿素给水稻追肥时,水层最深不能超过3~5厘米。

4.与作物要保持一定距离

因尿素含氮量高,养分浓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因此在追肥时,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极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进作物的心叶里,以免烧伤幼苗,影响生长,一定要与作物保持一定距离。

5.比其它氮肥提前施用

因尿素是一种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要有个氨化过程,转化为一种挥发性很强的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给作物追肥时应比其它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6.切忌与碱性肥料混施

尿素属于中性肥料,追肥时切忌与碱性化肥混合同时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果与碱性肥料非混合施用不可时,也要错开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即可。但尿素与氯化钾、磷矿粉和过磷酸钙等肥料混合施用时,其增产效果很显著。

7.追施后不宜马上灌水

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末被分解转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在追后马上灌水,会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严重,非灌水不可时,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给水稻追肥时,应考虑到尿素在转化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追施后更不能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一次小水为宜。

8.做根外追肥

尿素对作物叶片损伤较小,又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叶片后不易引起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很适于根外追肥。但要选用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失叶片。用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5%~2 %;用于双叶子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在作物开花期浓度还应小些。一般每亩用尿素根外追肥数量为0.5~1.5公斤即可。喷施的时间在下午4时后进行为宜,此时蒸腾量少,叶面气孔逐渐张开,在一夜间基本上可把稀释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大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有啥新方法可以提高农药药效呢? 养花技巧大全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有啥新方法可以提高农药药效呢? 养花技巧大全”,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有啥新方法可以提高农药药效呢?

大家都知道,农药药效是指农药对病虫害或杂草的毒杀效果。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如果加入适量辅助物,就能显着提高农药药效。

一、

加洗衣粉防治叶片含蜡质较多的蔬菜(如甘蓝)上的害虫时,在稀释的农药药液中添加农药重量0.1%~0.2%的中性洗衣粉作附着剂,既可减少农药药液的流失,又可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它还能在蚜虫、白粉虱等刺吸式害虫的身体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薄膜,使这类害虫窒息死亡。

二、

加烧酒每亩用量加白酒50克,杀虫效果会显着提高。如每亩用40毫升甲胺菊酯加白酒50~100克,对水50公斤,对稻飞虱防效可达94%;与敌敌畏配用,可提高防效20%.

三、

加肥每亩用40%乐果乳油75克,加尿素500克,对水50公斤,不仅防虫效果更好,而且能促进作物增产。在1%的尿素溶液中加入0.1%的50%敌敌畏乳油,混合后喷洒,防蚜虫效果达98%,对红蜘蛛防效在92%以上。

提高农药药效方法

1.适时施用结合本田的实际情况,找准施药时间适时喷施。提前和推后都会得不偿失。

2.交替使用对同一处虫害,使用不同品种,而药效相同的农药交替轮换喷施,可克服虫害的抗药性,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例如蚜虫、红蜘蛛就可以用尿洗合剂、敌蚜螨、克虫灵、辛硫磷等交替使用。

3.混合喷治有时作物病虫可以同时发生数种,为了达到兼治目的,可以科学地选择1~2种防治虫害和病害的农药进行随混随用。

4.挑株点涂有的农作物和果树害虫的聚集点各不相同,可挑选虫害严重的植株,用毛笔蘸药液直接抹涂杀之。此法对棉花、蔬菜的红蜘蛛有特效。

5.对口施药任何一种病虫都有其共生规律,应选择对口农药和最佳防治时间,及时彻底全面地毒杀和防治。

6.一药兼治选择广谱低毒、高效、少残留的农药可以兼治多种病虫。如有机磷农药对红铃虫、螟虫、蓟马、飞虱等虫害有特效,一旦发生上述几种害虫就可一喷多治了。

哪些农药药剂可以交叉使用?效果还好(精选养花技巧)


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种植达人有哪些秘不外传的经验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哪些农药药剂可以交叉使用?效果还好(精选养花技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哪些农药药剂可以交叉使用?效果还好

农民在打农药时,可以合理混合使用农药,可节约人力、时间外,还能达到兼治、增效和延缓抗药性的目的。

但与此同时,农药混合要建立在混合后不破坏原有的理化性状,防治效果互不干扰或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混合使用农药时要注意,菌类的生物农药与化学杀菌剂不能混用;有机磷类、菊酯类杀虫剂,以及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同类性质的农药不可混用。

1、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之间的交叉使用。如在白菜生产上防治菜青虫,可交叉使用Bt乳剂、鱼藤精、灭幼脲、百树菊酯、敌百虫。

2、保护剂和内吸剂的交叉使用。比如蔬菜的霜霉病,在未发病之前和开始发病后要使用的农药要有所不同,需要交叉使用。

3、喷雾剂与熏烟剂的交叉使用。在保证蔬菜的正常生产中,要善于利用温室、塑料棚密闭性好的特点,除常用药剂喷雾方式外,可交叉使用熏烟的药剂施用方式。

4、其它方式的药剂交叉使用。使用农药时,药剂的茎叶处理与土壤处理交叉使用;不具杀卵活性的杀虫剂与杀卵剂交叉使用。

1、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之间的交叉使用。如在白菜生产上防治菜青虫,可交叉使用Bt乳剂、鱼藤精、灭幼脲、百树菊酯、敌百虫。

2、保护剂和内吸剂的交叉使用。比如蔬菜的霜霉病,在未发病之前和开始发病后要使用的农药要有所不同,需要交叉使用。

3、喷雾剂与熏烟剂的交叉使用。在保证蔬菜的正常生产中,要善于利用温室、塑料(9125,-15.00,-0.16%)棚密闭性好的特点,除常用药剂喷雾方式外,可交叉使用熏烟的药剂施用方式。

4、其它方式的药剂交叉使用。使用农药时,药剂的茎叶处理与土壤处理交叉使用;不具杀卵活性的杀虫剂与杀卵剂交叉使用。

如何安全使用农药


首先要了解各种农药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对症下药。在使用农药之前,就要仔细察看农药使用说明,了解其防治对象及用量,针对不同的病害选择不同类型的农药,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掌握用药时机和方法,这一点至关重要。即根据病虫发生规律,针对它的薄弱环节及时施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对花卉介壳虫的防治,应在其幼虫阶段施药,一次歼灭。否则,若等到害虫背上长出了层厚厚的介壳后再防治,效果就不太明显了。第三点,交替使用农药。用不同类型和种类的药剂合理的交替使用,可有效地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防止病原物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此外,还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做到对花卉,对人类和牲畜无伤害。

农药使用有技巧


在农业生产上,常遇到春雨绵绵、秋雨不断以及梅雨季节,给防病治虫工作带来不便。为提高雨季农药的施用效果,应掌握如下技巧:

1.选用内吸性农药。内吸性农药可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部位进入植株体内,并输送到其他部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起作用。如呋喃丹、久效磷、氧化乐果、磷胺等杀虫剂及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瑞毒霉、速克秋、禾枯灵、叶绿宝等杀菌剂,这类农药施用后4至5小时,便有80%以上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到组织内部,不会被雨水淋刷而丧失药效。

2.选用速效性农药。如杀虫剂中的敌敌畏、久效磷、甲胺磷、速灭杀丁、敌杀死、见虫杀、快杀灵等农药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类农药具有很强的触杀或熏杀作用,毒杀作用迅速,施药1至2小时便可将害虫杀死。

3.选用耐雨性农药。如杀菌剂中井岗毒素和灭病威、速克灵等具有较好的耐雨性,施药1至2小时或4至5小时以后,即使遇到阵雨仍不影响药效。

4.在药液中掺加粘着剂。粘着剂能增加农药对作物表面及害虫体表的附着力。配制农药溶液,每50公斤药液中加洗农粉50至70克,搅拌后及时喷施,有良好增效作用。

5.改进施药法。如选择内吸性杀虫剂在害虫大面积发生前,拌细土施入农作物根区泥层中,让植株吸收,致使害虫取食中毒而死。这种根区施药的方法可避免雨水冲洗,特别适合在雨季采用。

6. 选时巧施药。根据害虫的活动规律巧选施药时间。例如,对一些夜间出来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选在傍晚施药,使药剂被植株吸收,待害虫出来2至3小时内取食,然后中毒而死。

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


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尿素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固体氮肥中浓度最高的一种氮肥,其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除用于作物的底肥外,绝大多数用于作物的追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尿素的追肥效果呢?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土壤肥力确定追肥数量实践证明,对中低产田地块增加施肥量,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对高产田块则保持一般施肥水平即可。一般在施足农肥和化肥做底肥的基础上,以玉米和高梁两大作物为例,在高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0公斤;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每亩追施23公斤;在低产的土壤上,则应追施27公斤。2.在作物营养盛期追肥追肥的主要作用是用肥料调节作物的长势长相,满足作物生育中后期对营养的需要,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提高追施化肥利用率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尽量做到在作物的营养盛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玉米应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高梁应在拔节到孕穗期;水稻从返青至分蘖期;向日葵在现蕾期;小麦在三叶期;大豆在初花期追施尿素。3.做到深施覆土实践证明,把尿素施在地表面上常温下4~5天后,大部分氮素便氨化挥发掉,其利用率只有30%左右,尤其是在石灰性和碱性土壤的表面,其氨的挥发损失更为严重。因此,在用尿素给旱田作物追肥时,最好是刨坑或开沟深施10厘米以下,这样才能使尿素处于潮湿土之中,有利于尿素的转化,也有利于氨态肥被土壤所吸附,减少挥发损失。在用尿素给水稻追肥时,水层最深不能超过3~5厘米。4.与作物要保持一定距离因尿素含氮量高,养分浓度大,具有很大的吸湿性。因此在追肥时,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极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进作物的心叶里,以免烧伤幼苗,影响生长,一定要与作物保持一定距离。
5.比其它氮肥提前施用因尿素是一种低分子的有机化合物,施入土壤后要有个氨化过程,转化为一种挥发性很强的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因此,用尿素给作物追肥时应比其它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6.切忌与碱性肥料混施尿素属于中性肥料,追肥时切忌与碱性化肥混合同时施用,以防降低肥效。如果与碱性肥料非混合施用不可时,也要错开施肥日期,一般隔35天即可。但尿素与氯化钾、磷矿粉和过磷酸钙等肥料混合施用时,其增产效果很显著。7.追施后不宜马上灌水尿素施入土壤后,在末被分解转化前,是不能被土壤所吸附的。如果在追后马上灌水,会造成尿素的大量流失。土壤缺水严重,非灌水不可时,也要做到小水勤灌,切忌大水漫灌。在给水稻追肥时,应考虑到尿素在转化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追施后更不能马上灌水,一般在追后3~5天灌一次小水为宜。8.做根外追肥尿素对作物叶片损伤较小,又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进入叶片后不易引起质壁分离现象,因此很适于根外追肥。但要选用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失叶片。用尿素做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禾本科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5%~2 %;用于双叶子作物根外追肥的浓度为1%,在作物开花期浓度还应小些。一般每亩用尿素根外追肥数量为0.5~1.5公斤即可。喷施的时间在下午4时后进行为宜,此时蒸腾量少,叶面气孔逐渐张开,在一夜间基本上可把稀释的尿素溶液吸收完,大大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粉剂农药使用误区


粉剂农药使用误区|粉剂农药使用注意事项-----粉剂农药贮存方便,不易挥发,在农事生产中,很多花农都会选择这种剂型。但是很多花农在使用粉剂农药时却进入了误区。以下是花农容易进入的两大误区:误区一:粉剂农药全部对水使用粉剂农药是由一种或多种农药原药与陶土、黏土等填料,经机械加工粉碎混合而成的。粉碎粉末经过200号筛目,粉粒较粗,不易结块,喷洒流动性和分散性好。但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也不能分散和悬浮在水中,所以不能加水喷雾施用。一般都作喷粉使用,高浓度粉剂可拌种、土壤处理或配制毒饵等。误区二:可湿性粉剂却用来喷粉可湿性粉剂是由一种或多种农药原药和填料陶土等,加入一定数量洗衣粉等湿润剂经机械加工粉碎混合而成。其粉碎粉末99.5%通过200目筛,细度比粉剂好,能被水所湿润,并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其悬浮率一般在60%以上,可使液体药剂充分粘着在植物和有害生物体表面上,使药剂发挥触杀或胃毒作用。可湿性粉剂主要是对水喷雾使用。因为它含有易吸湿的湿润剂,能使药粉结块或成团,故不能作粉剂使用,同时,也不能作毒土撒施或拌种用。因为它的分散性能差,浓度高,易产生药害。

如何正确使用粉剂农药


粉剂农药经过两次稀释配制,能够使某些不易溶解的粉剂或可湿性粉剂农药得到更充分的溶解,分布的更均匀,提高用药效果,还能减轻药害的发生。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稀释可先选用一个带有容量刻度的瓶子,将农药放置于瓶内,注入适量的水配成母液,然后充分搅拌均匀。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时,二次稀释时可在喷雾器内进行,先将喷雾器内加入少量的水,再放一次稀释的药液,充分摇匀,然后再补足水混匀使用。如果是用机动喷雾机进行大面积施药时,可用较大一些的容器,如桶、缸等进行母液一级稀释。二级稀释时可再放在喷雾机药桶内进行配制,混匀使用。

采用二次稀释法可明显提高药效,但是为了保证药液的稀释质量,配制母液的用水量应认真计算和仔细量取,不得随意多加或少用。

粉剂农药使用注意要点


粉剂农药贮存方便,不易挥发,在农事生产中,很多花农都会选择这种剂型。但是很多花农在使用粉剂农药时却进入了误区。以下是花农容易进入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粉剂农药全部对水使用粉剂农药是由一种或多种农药原药与陶土、黏土等填料,经机械加工粉碎混合而成的。粉碎粉末经过200号筛目,粉粒较粗,不易结块,喷洒流动性和分散性好。但粉剂不易被水湿润,也不能分散和悬浮在水中,所以不能加水喷雾施用。一般都作喷粉使用,高浓度粉剂可拌种、土壤处理或配制毒饵等。误区二:可湿性粉剂却用来喷粉可湿性粉剂是由一种或多种农药原药和填料陶土等,加入一定数量洗衣粉等湿润剂经机械加工粉碎混合而成。其粉碎粉末99.5%通过200目筛,细度比粉剂好,能被水所湿润,并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其悬浮率一般在60%以上,可使液体药剂充分粘着在植物和有害生物体表面上,使药剂发挥触杀或胃毒作用。可湿性粉剂主要是对水喷雾使用。因为它含有易吸湿的湿润剂,能使药粉结块或成团,故不能作粉剂使用,同时,也不能作毒土撒施或拌种用。因为它的分散性能差,浓度高,易产生药害。

农药混合使用的好处


农药混合使用的好处---合理混合使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减少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减缓有害生物对药剂的抗性任何一种农药经过一段时期使用后,它所防治的病、虫、草、鼠害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随着单一用药的时间增长或浓度不断提高,抗药性会逐渐增强,降低防治效果。如使用不当,很短时间内即大大降低药效。如我国80年代初试用和推广的拟除虫菊醋类农药,目前已有30多种害虫对溴氰菊酯产生抗性,短短几年时间,有的地区棉蚜的抗药性已高达16万倍,而合理的混合使用,可以延缓害虫对某种农药的抗性。
2.弥补某些药剂的不足众多农药中有的药效慢,有的药效期短,有的防治范围窄,只能防治某种害虫,混合制剂也易受防治对象固定的限制,不能兼治几种有害生物。将两种以上的一些药剂混合则可弥补这些农药的不足。如敌敌畏和三氯杀螨矾混合后,既可发挥欧敌贯杀伤力大、见效快的特点,又能发挥三氯杀螨矾药效时间长的优点,对防治红蜘蛛就能起到效果快、药效时间长的作用。
3.延长新农药的使用时间一种新农药品种问世后,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可与老品种混用。如溴氰菊酯与乐果混用防治蔬菜蚜虫;溴氰菊酯与马拉硫磷混用防治茄子红蜘蛛等,能达到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溴氰菊酯农药使用时间的作用。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能提高空气湿度的花卉”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