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苗木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危害各种苗木花卉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亡。
症状: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发病条件: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长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
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彻底消毒),整地质量差,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原体的堆肥,播收不当等均会导致发病。
防治: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2、精细整地,深耕细整,施用净肥。3、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即在播种三星期以前,耙松土壤表层,每平方米苗床土上用360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加水9至27公斤(加水量据床土干湿而定),均匀喷洒稀释药液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覆盖一星期后揭膜,并耙松土壤,让药充分挥发,至少两星期后才能播种。4、适期播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避开低温时期,同时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一个月避开梅雨季节。5、药剂。在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百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者1:1:120至170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匀后撒于幼苗基部。

Xzh52.COM延伸阅读

怎样防治苗木猝倒病


猝倒病又叫立枯病,是苗圃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它危害多种苗木花卉,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3月至6月份,严重时苗根腐烂死亡,影响幼苗成活率。
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引起。苗圃地低湿,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良的老苗圃地和前作是番茄、马铃薯、棉花、蔬菜地,以及偏碱性土壤或施氮肥过多,均易发生猝倒病。而且它可由土壤、雨水、灌水和种子传播。猝倒病的防治要从土壤抓起,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提高育苗技术水平。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在四周挖好排水沟,实行针、阔叶树种轮作。苗圃地做成高床,床面平整。适当早播,播后覆土,厚薄均匀。扦插繁殖的花卉,插条应晾至微干后再扦插,以利伤口愈合。播种不宜过密,及时间苗,保持通风良好。结合整地分层施足腐熟有机肥,以改善土质,抑制病菌,并做到看苗、看地、看天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以增强苗木抗性,为苗木生长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二、种子和土壤消毒。猝倒病的病原菌能长期在土壤内存活,因此直接消灭土壤内病原菌对控制发病极为重要。苗床土壤可用50%的多菌灵或50%的福美双,或40%的五氯硝基苯,或40%的拌种霜,每平方米用药量6克至8克。施用时先将药称好,然后用适量细砂土混合拌匀即成药土,部分药土于播种前撒于播种行内,剩下部分播后覆盖种子。播种前,要将种子用敌克松、福美双等拌种消毒。
三、及时施药防治。在发病前,苗木幼嫩期间,可用石灰粉与草木灰以1:4的比例混合均匀,每亩苗床撒施100公斤至150公斤,防病效果良好。也可在出苗期开始,每隔7天至10天,每亩苗圃用波尔多液喷洒幼苗,使幼苗外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幼苗发病期可用敌克松500倍至800倍液,或福美霜400倍至500倍液灭菌保苗。注意喷洒幼苗嫩茎和中心病株及周围的病土,每7天至10天喷一次,连喷2次至3次。

苗木猝倒怎么办?苗木猝倒病如何防治?


苗木猝倒怎么办?苗木猝倒病如何防治?---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危害各种苗木花卉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亡。
症状:
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
病因:
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
发病条件:
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长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
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彻底消毒),整地质量差,施用未经高温腐熟的混有病原体的堆肥,播收不当等均会导致发病。
防治: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较好,不粘重,无病地或轻病地作苗圃,不用旧苗床土。2、精细整地,深耕细整,施用净肥。3、土壤消毒。用福尔马林熏蒸,即在播种三星期以前,耙松土壤表层,每平方米苗床土上用360毫升福尔马林溶液加水9至27公斤(加水量据床土干湿而定),均匀喷洒稀释药液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覆盖一星期后揭膜,并耙松土壤,让药充分挥发,至少两星期后才能播种。4、适期播种。在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避开低温时期,同时最好能够使幼苗出芽后一个月避开梅雨季节。5、药剂。在发病初期,先拔除病苗集中处理,然后向幼苗基部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百菌灵800至1000倍液,或者1:1:120至170波尔多液,也可用草木灰、石灰(8:2)混匀后撒于幼苗基部。

苗木幼苗期猝倒病的防治


苗木猝倒病是由土壤中的立枯线核菌引起。病菌多从表层土壤侵入幼苗的根茎基部,植株受害后病部下陷缢缩,呈黑褐色,染病幼苗常自土面倒伏,造成猝倒现象(即所谓的猝倒病);如苗木组织已木质化,病苗常不倒伏而表现为立枯症状。在土层潮湿时,病害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此病害在我市栏科小苗、杜英 、雪松等中常有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死亡。在夏季高温时也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幼苗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敌克松1000倍液浇灌,可起到灭菌保苗的作用。
2、及时拨除和处理病株,减少感染源。
3、最好是在播种或种植前,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亳升,加水16-24斤浇灌于土壤中,或用硫酸亚铁,每亩15公斤,拌细沙撒于土壤中。

苗木猝倒病防治方法


猝倒病又叫立枯病,是苗圃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它危害多种苗木花卉,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3至6月份,严重时苗根腐烂死亡,影响幼苗成活率。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引起。

苗圃地低湿,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良的老苗圃地和前作是番茄、马铃薯、棉花、蔬菜地,以及偏碱性土壤或施氮肥过多,均易发生猝倒病。而且它可由土壤、雨水、灌水和种子传播。猝倒病的防治要从土壤抓起,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提高育苗技术水平 

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对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在四周挖好排水沟,实行针、阔叶树种轮作。苗圃地做成高床,床面平整。适当早播,播后覆土,厚薄均匀。扦插养殖的花卉,插条应晾至微干后再扦插,以利伤口愈合。播种不宜过密,及时间苗,保持通风良好。结合整地分层施足腐熟有机肥,以改善土质,抑制病菌,并做到看苗、看地、看天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以增强苗木抗性。及时揭草、松土、除草、培土、间苗、排水等,为苗木生长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

二、种子和土壤消毒猝倒病的病原菌能长期在土壤内存活,因此直接消灭土壤内病原菌对控制发病极为重要

苗床土壤可用50%的多菌灵或50%的福美双,或40%的五氯硝基苯,或40%的拌种双,每平方米用药量6至8克。施用时先将药称好,然后用适量细砂土混合拌匀即成药土,部分药土于播种前撒于播种行内,剩下部分播后覆盖种子。播种前,要将种子用敌克松、福美双等拌种消毒。

三、及时施药防治

在发病前,苗木幼嫩期间,可用石灰粉与草木灰以l:4的比例混合均匀,每亩苗床撒施100至150公斤,防病效果良好。也可在出苗期开始,每隔7至10天,每亩苗圃用波尔多液喷洒幼苗,使幼苗外表形成保护膜,防止病菌侵入。幼苗发病期可用敌克松500至800倍液,或福美双400至500倍液,或退菌特1000至1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700倍液灭菌保苗。注意喷洒幼苗嫩茎和中心病株及周围的病土,每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

如何防治花木苗期猝倒病


花木苗期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花木植物的幼苗期。对二年生草本花卉常引起幼苗突然倒伏;对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的幼苗、茎末木质化前引起猝倒,木质化后则引起立枯。此病危害寄生的范围很广。

危害症状

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侵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苗呈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病菌及其附近土表产生白色棉絮状茂密的霉层为菌丝体。

防治办法

1.改善育苗措施 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段作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或选用优质培养土;苗期要控制灌水量,土壤不宜过湿;适时播种,不使幼苗受到不透宜湿度的影响;扦插繁殖的花卉,插条应晾微干以利伤口愈合;播种不宜过密;及时间苗,使苗床保持通风良好;病害严重的花圃尽量避免连作,或进行土壤消毒后再播种。实行优良的育苗撒施,培育壮苗增强抗病力。

2.土壤和基质消毒 熏蒸:播种或扦插前2至3周,用40%工业福尔马林液杀菌,每平方米苗床用40至50毫升,加水50(土湿时)至200(土干时)倍,均匀喷洒或浇施,土面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编织袋,过5至7天揭去,最好疏松表土,促使气体挥发,过1至2周,待药气味完全散发后即可播插。基质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0至500毫升,加水稀释,均匀洒施,成堆,严密盖薄膜,过2昼夜后除膜,摊土散气。施药土:播种扦插前床土面或基质表层撒施下列1种药剂,65%敌克松、40%拌种灵(防立枯病需加等量福美双),50%立枯净,65%代森锌,650%多菌灵,75%百菌清,40%乙磷铝,40%拌种双,五氯硝基苯加福美双或加拌种灵等量混和,25%甲霜灵加70%代森锰锌9:12混合,上述药剂每平方米用8至10克,加细干土3至5公斤,拌匀撒土表或与表土混和,或1/3药土播种前施土表,2/3播种后盖种子。药剂也可拌入基质营养土中,每立方米基质加上述药剂40至60克,拌匀,堆放1至2昼夜。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能有效地控制该病流行。常用的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至400倍液,或25%瑞毒霉素600倍液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花卉幼苗猝倒病的防治


花卉在幼苗期,最易发生猝倒病。此病危害的寄主很广,包括蔬菜、林木及观赏植物。花卉植物中有翠菊、鸡冠花、万寿菊、金鱼草、一串红、风仙花、蒲包花、彩叶草、三色堇、醉蝶花、美女樱、百日草、紫罗兰、旱金莲、石竹、马蹄莲、菊花等。发病幼苗突然倒伏死亡,影响育苗成活率,甚至全部毁苗。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出土后,幼茎基部受到病菌的侵染。开始,病部呈小渍状斑,后变为淡褐色至褐色并凹陷缢缩。病部迅速发展绕茎1周,使幼叶依然翠绿色时即从基部倒伏死亡,故称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或干枯。播中后,从种子萌发到出土前也可感病,造成芽腐和种腐,苗床上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土壤湿度高时,在病苗及附近土表常可见一层白色絮状菌丝体。猝倒病主要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菌。病菌借灌溉水和雨水传播,也可由带菌的堆肥、种子等传播。苗床和育苗浅盆内土壤湿度大,浇水不当,播中过密,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发生,连作苗床或花圃由于土壤带菌量积累较高发病严重。猝倒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
防治方法:
(1)改替育苗措施。选择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的地段作苗床;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或选用优质培养土;苗期要控制灌水量,土壤不宜过湿;适时播种,不使幼苗受到不适宜温度的影响;扦插繁殖的花卉,插条应晾至微干后再扦插,以利于伤口愈合;播种不宜过密,及时间苗,使苗床保持通风良好;病害严重的花圃避免连作,或进行土壤消毒后再播种;实行优良的育苗措施,培育壮苗以增强抗病力,减轻猝倒病的危害。
(2)土壤处理。由于猝倒病原菌能长期在土壤内存活,因此,直接消灭土壤内的病原菌对控制发病有着重要意义。如使用旧苗床时,苗床土壤可用药剂消毒处理。可选用50%多菌灵,或50%福美双、或40%拌种双等,每平方米用药6~8克,用时先将药量称好,然后用适量细沙土混合拌均即成药土。部分药土于播种前垫于播种行内再播,余下部分药土覆盖种子。也可用40%甲醛按每平方米用药30毫升,加水60~100倍喷酒苗床,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5~7天后除去覆盖物,经1周待药味散尽后方可播种。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常用的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甲霜灵(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乙磷铝(疫霜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注意喷洒幼苗嫩茎和中心病株及其附近的病土。每7~10天用药1次,连续喷药2~3次,或视病情而定。

棉花猝倒病、立枯病防治


棉花出苗后病害防不胜防,请问用什么药剂防治最好?

姓名:严若明 单位:13874334587 联系电话:13874334587 2008-04-09

专家解答
严若明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棉花枯萎病 症 状 病株一般不矮缩,多由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向上部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的斑块。棉花枯萎病 发生规律 发病与温湿度,枯萎病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棉花立枯病 症 状 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棉花立枯病 防治方法 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以上内容及建议,仅供参考。

苗木幼苗期猝倒病防治


苗木猝倒病是由土壤中的立枯线核菌引起。病菌多从表层土壤侵入幼苗的根茎基部,植株受害后病部下陷缢缩,呈黑褐色,染病幼苗常自土面倒伏,造成猝倒现象(即所谓的猝倒病);如苗木组织已木质化,病苗常不倒伏而表现为立枯症状。在土层潮湿时,病害部常产生粉红色霉层。此病害在我市栏科小苗、杜英 、雪松等中常有发生,严重时造成大面积死亡。在夏季高温时也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
1、幼苗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敌克松1000倍液浇灌,可起到灭菌保苗的作用。
2、及时拨除和处理病株,减少感染源。
3、最好是在播种或种植前,用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50亳升,加水16-24斤浇灌于土壤中,或用硫酸亚铁,每亩15公斤,拌细沙撒于土壤中。
中国种植技术网编辑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苗木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防立枯猝倒小秘方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