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花以她特有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紫花地丁叶斑病及其防治”,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紫花地丁的叶斑病的发生

紫花地丁虽然不太起眼,但是其实花型很漂亮,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小小的植株,纤细秀美。但是需要注意,紫花地丁还是会有病害的,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就是叶斑病。

紫花地丁发生叶斑病,多是由一种半知菌引起的,这是一种真菌,一般感染了紫花地丁,会使其叶片出现病变。发生叶斑病的时候,先会在叶子上长出黄褐色的小型斑点,并会逐渐的蔓延扩大,形成较大的范围的黑斑,并且会导致叶子发黄,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死亡。

紫花地丁的叶斑病的防治

一般紫花地丁发生了叶斑病,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如果发现紫花地丁出现了斑点,那就一般是感染了叶斑病的,可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一般使用百菌清的800倍液就可以进行治疗。在治疗的时候,一般都是进行叶面喷雾,一个周喷洒因此,连续的喷洒2——3次,基本上就可以痊愈了。

紫花地丁的的其他虫害

紫花地丁常见的病害是叶斑病,常见的虫害则是介壳虫和白粉虱等,一般,紫花地丁发生了介壳虫或者是白粉虱等病害,就需要喷药进行喷杀,可以用40%的氧化乐果的1000倍液进行喷洒。

xZh52.cOm编辑精选

地丁草与紫花地丁的区别


一、品种不同

地丁草含有的种类比较多,其中包含紫花地丁这一种,除了这个品种之外,还有白花地丁。它是罂粟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适应能力比较的强。

紫花地丁是其中的一种,别称比较多,还叫做光瓣堇菜、野堇菜、光萼堇菜。它跟前者具有关系,所以长相比较的相似,但是还是具有差别的。

二、株型不同

地丁草具有主根,它的植株比较高,大约高10-50厘米左右,从基部的位置茎部就开始分枝,上面具有棱。

紫花地丁没有地上的茎部,植株整体高度约为4-14厘米左右,到了果实时期高度变高,能达到20多厘米。底下的根状茎比较短,呈现垂直的状态,外表为淡褐色的。

三、花朵不同

地丁草的花朵非常多,花色为粉红色至淡紫色,花瓣外侧向下凹,边缘有浅浅的圆齿。

紫花地丁的花色跟前者有区别,颜色多为淡紫色、紫堇色、白色,仔细看一下喉部的位置,还具有紫色的条纹。

紫茉莉叶斑病及其防治技术


紫茉莉的的发病主要是在叶子,所以在种植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叶子的防治。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下怎么去防治。

分布与危害紫茉莉MirabilisjalapaL.别名胭脂花、胭脂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等,属紫茉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以全草及根入药,具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之功效,全国均有分布。叶斑病是紫茉莉上的常见病害,各种植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

紫茉莉叶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点状斑,后向四周扩展,病部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变薄,大小4-10mm,病斑边缘有褐色线纹,病健部分界明显。严重时造成穿孔,叶片早落。

病原Phyllostictasp.称一种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大小l00-110m,褐色;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至椭圆形,大小4-63-4(m)。

发生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释放出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进行侵染。华北、东北7月发生。

防治方法:

1.业防治。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入冬前认真清园,集中把病残体烧毁。

2.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多霉威(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混杀硫胶悬剂500-6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5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


紫花地丁一般用种子播种的方式种植,那么紫花地丁怎么种植,下面整理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和步骤。

紫花地丁种子种植方法1、种植准备

紫花地丁种植,一般常规的要使用播种箱,规格长50cm,宽30cm,高8~10cm,也可采用育秧盘。木箱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水泡透,否则容易造成土与箱分离,影响出苗。

播种土壤准备,一般用2份园土,2份腐叶土,1份细沙,用孔径为lcm以下的筛子过筛备用。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可用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土,

以达到培育壮苗、防治苗期病虫害的目的。土壤消毒后用硝基腐殖酸调节土壤pH值到6.0~7.0左右待用。

2、种植方式

花友们可以将采集的紫花地丁的种子放在通风干燥处存储。12月上旬播种在2~8℃的低温温室内,翌年2月出苗,3月下地定植。亦可在5月份采下种子,直接地播,很快就可以发芽出苗。

由于种粒比较细小,播种时最好采用“盆底浸水法”即将床土装入秧盘或浅盆,置于更大的盛有水的容器中,使水从秧盘或盆底部向上渗透,湿润整个床土,然后再进行播种。

播种时可采用撒播法,用小粒种子播种器或用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浸润透的床土上,撒种后用细筛筛过的细土覆盖,覆盖厚度以盖注种子为宜。种子出苗过程中,如有土壤干燥现象,

可继续用盆浸法补充水份。播种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为好。

3、幼苗管理

紫花地丁幼苗出齐苗后要加强管理,一定要控制好温度避免紫花地丁小苗徒长,此时光照要充足,温度控制在白天15℃,夜间8℃~10℃,保持土壤稍干燥。

如果紫花地丁的小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开始分苗,移苗时根系要舒展,底水要浇透。白天温度为20℃左右,夜间温度为15℃左右,可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促进幼苗生长,

当苗长至5片叶以上时即可定植。

4、小苗定植

紫花地丁定植密度,如果选用的小面叶片在15~20之间的大中苗移栽,40株/m2。如果选用叶片在5~10之间的中小苗移栽,密度可为50株/m2。

另外发现带土壤移植较裸根移植缓苗快,成活率高。

紫花地丁与黄花地丁的区别


一、品种不同

紫花地丁是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它是地丁草的一个品种,别称也是比较多,还叫做野堇菜这个名字。它没有地上的茎部,高度约为4-14厘米左右,到了果期高度会增高,高可达20多厘米。

黄花地丁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蒲公英,它跟前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它属于菊科、蒲公英属,还叫做华花郎、蒲公草、婆婆丁等。它的根部是略呈现为圆锥状,长度约为4-10厘米左右,表面是棕褐色的。

二、花朵不同

紫花地丁的花朵跟名字一样,颜色是淡紫色,有时是紫堇色,也有很稀少的白色,花瓣上的纹理比较的清晰。花瓣上的颜色比较深,但是喉部的位置发浅,还带有紫色的条纹。

黄花地丁的花期在4-9月份左右,花亭比较的长,长约10-25厘米左右,花朵的颜色为黄色,颜色比较的鲜艳。

三、叶子不同

紫花地丁的叶子比较的小,长度大约1.5-4厘米左右,整体的叶子为卵形。

黄花地丁的叶子较大些,长度约4-20厘米左右,整体叶子为披针形。

白花地丁和紫花地丁的区别


花色:白花地丁花为白色,带有淡紫色脉纹。而紫花地丁花为淡紫色或者紫堇色,喉部的颜色较淡或者有紫色的条纹。分布区域:白花地丁分布于地区较少,而紫花地丁分布更广泛。

一、花色区别

白花地丁花为白色,带有淡紫色脉纹,花梗较细,通常会高出叶或者等于。萼片为卵状披针形或者披针形,先端微钝或者稍尖,上方的花瓣为倒卵形,侧方的为长圆状倒卵形。而紫花地丁花为淡紫色或者紫堇色,喉部的颜色较淡或者有紫色的条纹,萼片形状类似前者,先端渐尖。花瓣为倒卵状或者长圆状倒卵形。

二、分布区域区别

白花地丁分布于东北地区,如黑龙江、辽宁、吉林。在内蒙古和河北地区也有,主要生长于草甸、河岸湿地等。而紫花地丁分布较广泛,除去前者地区外,在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等地都有,主要生长于田间,山坡草丛。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堇菜和紫花地丁的区别


一、花朵的不同:

堇菜花朵颜色偏浅一些,透露出粉紫色样子,花瓣像对称一样,多半像是轴对称而生,花期早大约在四月,花朵下面的花萼边缘处排布这像牙齿一样的切口。

紫花地丁花朵颜色偏深,为深紫色或者蓝紫色,花瓣不具有对称性,花期比前者晚,大约在堇菜花开败之后才会开放,花萼的边缘相对圆润光滑或者呈现截形。

二、叶片的不同:

前者叶柄很长无狭翅,长1-4.5厘米,形状上有点像心形。

后者叶片更长一些,叶柄显得更短且有狭翅。

西红柿叶斑病如何防治?


西红柿种植近几年多了起来病害发生也比较多,虽然科研已经研发出多种的抗病毒的种类,但是时不时会发生一些病害,西红柿灰叶斑病和细菌性髓枯病就是比较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

一、灰叶斑病。

1、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面布满圆形或不正圆形的暗褐色小斑点,呈水浸状,并沿叶脉向四周扩大,发展为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部渐褪色为灰白至灰褐色。病斑稍凹陷,小而多,直径2~4毫米,极薄,后期易破裂、穿孔或脱落。

2、防治:发病后可以使用33.5%喹啉酮750倍液或铜高尚600倍液混加25%溴菌腈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5~7天一次,连续2~3次。

二、细菌性髓枯病。

细菌性髓枯病又称细菌性髓部坏死,在冬季西红柿的管理上应重点防治。

1、症状:主要在西红柿下部的茎杆内发病,发病后茎杆上生成大量的不定根,剖开茎杆可以看到髓腔内有透明的胶状物,叶片失水萎蔫。

2、防治:细菌性病害关键是前期预防,在此特别提醒近段时间换茬的菜农们,西红柿定植缓苗后应该每隔7~10天用23%络氨铜混加25%甲霜灵霜脲氰500倍液进行灌根,连续2~3次就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对于发病的植株可以使用上述药剂向茎秆中注射,来控制病害的发展。

对于冬季西红柿病害的防治,还应注意与棚室管理相结合,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4℃左右。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利于大部分病害的发生,所以应及时通风,合理浇水,降低棚内湿度。同时注意整枝打叉,避免氮肥过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如何防治康乃馨叶斑病


康乃馨极易感染叶斑病,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切花产量和质量。康乃馨叶斑病病菌以菌丝和分子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在土壤中可存活一年左右。当温度升高、叶面长时间湿润时,病菌极易快速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至30℃(26℃最适),分子孢子在18℃至27℃(24℃最适)时开始萌发,通过气流及水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10至60天。所以温室栽培周年都可发病,露地栽培在4月至11月发病。该病主要发生在叶和茎上,有时也发生在花上。发生在叶片上时,病斑初为淡绿色水溃状小圆斑,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大斑,变成紫褐色,病斑中央慢慢枯死,变成灰白色。整个叶片扭曲,枯死倒挂于茎上。浸染茎秆时,多发生在枝条叉处和摘芽产生的伤口处。病斑长条形、灰褐色,严重时病斑环割茎部,使上部枝叶枯死。浸染花时,常在花梗和苞片上造成危害,苞片上病斑多时,花不能开放或出现畸形。

防治措施:

1.选取健壮无病的插穗,清除病残体。尽可能保持植株表面干燥,在通风透光、排水良好处实行两年以上轮作。温室保持良好的通风状况,黄昏前通风。

2.叶斑病周年可发生,所以必须每周喷一次预防性杀菌剂,如代森锰、代森锌、扑海因、百菌清等,特别是在切花采收之后及时喷药,用75%百菌清、50%克菌丹5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均可。

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赞美花,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紫花地丁叶斑病及其防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