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徽省肥西县-中国花木之乡",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肥西县三岗村紧邻上派城关,与正在建设的中国・中部花木城毗邻,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苗木花卉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主导产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省部共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该村的规划和建设紧紧围绕苗木花卉和乡村农家乐旅游两大产业特色,努力打造中国花木之乡、江淮休闲胜地、安徽农村典范。目前全村苗木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万多亩,形成用材林、园林绿化、经果林及都市盆花四大系列,乔、灌、藤、花、草、果六大类400多个品种,年销售量达2.5亿株,年销售额近5000多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0%左右。产品远销除西藏和台湾外的全国所有省份。村内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已完成渠道硬化17公里,涵闸、桥梁基本配套,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证。修建了5.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村组之间连通道路大多为砂石路,交通方便。农网改造基本完成。村内建有一座投资160万元的移动通信接收塔,信息通畅。村级广播网覆盖全村,村广播站达甲级标准。建有村级卫生站一所,群众看病方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高于安徽省(2641元)和肥西县(3209元)的农民人均纯收入。90%左右的农户家庭购置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部分农户家庭还添置了电脑和小轿车。

点评:特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定位准确,大而全就是没特色;政府不能越位、缺位和错位,要树立服务意识,避免过分干预市场;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分步实施;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一体化组织;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以特色促品牌。

XzH52.COM推荐阅读

中国苗木花卉之乡—安徽合肥肥西


在安徽省会合肥西南,有一方生机无限的热土,她就是中国苗木花卉之乡、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西南组团核心区、合肥市 “十强乡镇”------肥西县上派镇。

上派镇,为肥西县政府驻地,是肥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区位优越,环境优良,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这里,鸟语花香,设施完善,是适宜人居的宝地。

上派镇北邻安徽省会合肥,东临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西落美丽的国家森林公园紫蓬山,紧邻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滨湖新区。距合肥骆岗机场仅10公里,合九铁路肥西站就座落在其境内;合肥市金寨南路、翡翠路、青龙路、蓬莱路等4条城际交通主干道直通肥西县城上派,实现了与省会合肥的无缝对接;国道206、405线贯穿全境;沿派河可达巢湖,构成了放射状立体交通网,交通便捷。

上派镇镇域面积118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19个村,人口15万人,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14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上派镇响应合肥市“三大推进”战略,确立“中国花木之乡,合肥西南中心”的发展定位,确定“全县当第一、全市进三强、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名次”的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新农村和城市建设,拉开了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向特色乡镇的跨越,一个和谐的上派正在崛起。

工业上派经济强镇

坚持“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不动摇,上派镇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依托合肥市在科技人才和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产业上的优势,采取“政府推动、项目滚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合作开发”的办法,规划建设了上派工业聚集区,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开发了新港工业园。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2006年动工建设,园区产业定位机械加工,配套合肥江汽、昌河、日立、合力、格力、海尔、荣事达等大型集团企业。目前聚集区通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3平方公里功能完善的工业平台,吸引4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已经建成投产20家,产值近5亿元。新港工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目前完成一期工程拆迁征地,计划注入5亿元资金,打造集汽车配件、物流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

政府在积极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老企业改制和产业升级,企业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不断成长,30多家规上企业产销两旺,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获得了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显示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势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商业、房地产、旅游等产业欣欣向荣,200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

特色上派 苗木花卉之乡

“村村花扶树、户户绿绕门” 。苗木花卉产业是上派镇一大特色产业,游绿海、醉花香的意境已经被上派的居民和游客所享受。上派镇采取“政府扶持、项目推动、大户引领、协会组织”的一种“大户+协会、协会联市场”的花卉苗木产销模式,促进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组建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两个,加入协会苗木种植、销售大户145户,联系带动农户19100户。近年来,县、镇投入苗木花卉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争取世行农业基础设施、苗木花卉精品园等项目8个,建成花木协会培训中心,路、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花木城,搭建苗木花卉科研、销售平台,实现上派镇苗木花卉产业由原来偏重苗木,品种单一,向苗木、花卉共同发展的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合理,品质不断提高。全镇苗木花卉发展六大类5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5万亩。注册了“三岗”苗木花卉商标,三岗苗木花卉远销全国大部分省份。在种植经营大户的带动下,一些有条件的苗农开始涉足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市场、苗木花卉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苗农花农的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苗木花卉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今天的三岗树绿花红、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镇党委、政府注重发展三产,引导农民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村民投资等方式建设“农家乐”。目前已建成“农家乐”8家,实行统一标准,实现了星级管理。“农家乐”同附近的老母鸡家园、紫蓬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串点连线,成为合肥市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三岗被评为全国3A级风景区。

和谐上宜居之城

上派镇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营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步伐,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完善配套设施、融入省城合肥”的县城发展思路,以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创建园林县城为重点,积极参与县城建设。近年来,上派镇先后实施了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工作,共完成拆迁、拆违100多万平方米,建设了10个居民安置点,建成安置房82万平方米。配合旧城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公园、学校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不断增强。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上派镇深入开展政府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从创建文明城镇入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教育和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商业服务水平,打造优良的生活和投资环境。随着交通、卫生、文化、教育、商务、政务环境的改善,城市品味和档次不断提高,上派镇已成为人们争相选择的宜居之城。

上派,作为肥西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正体现着她磅礴发展的气势,必将成为省会都市圈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和谐之城。

中国花木之乡—北碚区静观镇


静观素有"花卉之乡"的美称,种植花卉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花卉五大流派之一,川派中川东花卉的发源地,以人工造型、园林艺术巧夺天工见长,树桩蟠扎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几百年来静观花卉的能工巧匠汇集、名师高徒辈出,其蟠扎工艺,上乘精品,国内销至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地,国外远销至西欧、日本、东南亚等地,位于上场口的静观花园,至今保存有两株在西南地区绝无仅有的约520多年树龄的罗汉松古桩头,如今已成为静观的镇镇之宝。是往来客商争先观赏的景致。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静观镇的花卉发展突飞猛进,现在,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已达到12600亩,花卉品种达900多个,现有花农6500多户,花卉从业人员1.2万人,全镇43个村,村村都种植花木,2001年花木收入6500多万元,花木发展已经基本形成桩头盆景、梅花规模种植、绿化苗木培植、草坪基地、精品一条线等五大格局,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授予首批"中国花木之乡"的称号。静观的花木种植不管是从种植规模、花木品种档次在重庆市都是屈指可数,多次得到市区领导的好评。

中国花木之乡—浏阳柏加镇


素有“花木之乡”美称的柏加镇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近一个世纪的传统花木生产历史,成为中南六省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

全镇总面积约87.5平方公里,辖9个村和1个居委会,花木栽种面积达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5%,并形成了以柏加为核心,辐射镇头、黄兴、跳马的种植规模达3万亩。人口2.1万,从事花木种植经营达1.5万余人。花木品种1200多个,产品远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年销售额达1.3亿元。花木之乡美名远扬,考察参观的领导及客商更是络绎不绝,先后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原省长储波、原省长张云川等领导莅临柏加考察花木产业,年平均接待参观达4万人次。正是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关心和大力支持,使得我镇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经济得到迅速增长。去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年底储蓄总额突破7200万元,电话入户率达90%,手机入户率达60%,私人拥有小车100多台,拥有电脑农户70余户,上网40余户,据初步统计,去年花农网上成交额达300万元。99年以来,我镇相继被授予“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全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等称号。

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淳化民风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安居乐业。2002年7月10日,省委书记杨正午同志在柏加视察工作时提出要建设以柏加为中心,包括镇头、普迹、跳马、黄兴、洞井等乡镇在内的“百里花木走廊,万顷苗木基地”,形成公园式基地,园林式庭院,生态式村庄,带动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

目前,我镇正在紧锣密鼓修建投资2600多万元的黄兴——柏加大桥,拉通百里花木走廊主干道,逐步建设成以柏加为核心的万顷花木基地。

中国花木之乡—广州花都区


花都位于广州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花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在改革春风吹拂下,花都焕发蓬勃生机,从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初具现代规模的城市,被外界誉为“花之都”。2000年5月,国家林业局进行“中国花木之乡”评选,广州市素有“岭南第一花乡”美称的芳村区和花木生产后起之秀的花都区双双入选。花都区种植花木的面积达3500公顷,占该区耕地面积的35%。

花都是一个生机勃勃,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融山、水、田园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市,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娱乐休闲及生活配套设施。花都生态环境优美,风光宜人,有山青水秀的王子山森林公园和省级旅游度假胜地——芙蓉度假区,又有文化内涵丰富的园玄道观,还有颇具历史价值的洪秀全故居和资政大夫祠等众多旅游景点。区内还有南航碧花园、金碧御水山庄、雅居乐、雅宝新城等许多高尚的园林建筑楼盘,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地理位置: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105、106、107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未来广州还将兴建2条城市地铁线和1条市郊列车线连接市区与花都。中国最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也座落在花都,花都港可直航澳港。总之,花都区高等级公路之密集,水、陆、空交通之齐备,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

地形气候:花都区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行政区域:花都区下辖新华、花山、花东、赤坭、炭步、狮岭、梯面、雅瑶八镇(街)。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华,是广州卫星城,距广州中心城区仅22公里。

人口状况:总人口72万。花都是侨乡,有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同胞近30万人。

城区规划:花都区是广州市的工业发展区和重要交通枢纽。到2010年,花都城区规划范围为128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40万人,并形成交通走廊区、城市中心区、城东开发区三个功能区片。城区规划将着重做好火车北站和新国际机场两个最大交通源的疏解和联系,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按照相对独立、各具功能的组团式结构形式,强化各分区的功能作用。

自然资源:花都区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种,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石灰石、高岭土、粘土、花岗岩等,开采前景好。水量充沛,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17座,区内有流溪河、巴江河淌过。

历史渊源:花都区(原花县)境域,汉朝属番禺管辖,隋朝属南海县辖,宋以后分属番禺、南海县辖。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取南海、番禺两县部份区域置县,因县城近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就诞生在这里。民国时期,花县主要由省直辖。建国后先后隶属江北专区、珠江专区、粤北行政区、佛山专区。1960年4月划为广州市属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家批准,撤县设市,定名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为广州市花都区。

旅游资源:花都区山青水碧,风景秀丽,旅游开发价值大。 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有梯面综合旅游区、芙蓉度假村、九龙潭水上世界等,已建成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盘古圣庙、资政大夫祠、广州宝巾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圆玄道观等多个旅游景点。

中国花木之乡—如皋顾庄村


中国花木之乡--顾庄村,位于江苏省如皋市的南郊。这里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大明河、龙游河环绕花木之乡、二0四国道、如港公路贯穿顾庄村全境;这里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花木经销、绿化造园最理想的选择!

早在明末清初,就开始探索花木生产、盆景创作技艺,形成以顾庄人为典型代表的“因树造型、素材于自然浑然一体”的如派盆景风格,顾庄花木闻名大江南北。顾庄村,现有耕地1182亩,花农486户,花木生产的专业人员1800多人,花木种植面积1008亩,占总面积的85%。家家产花木、户户造盆景,是顾庄的特色农业。目前,全村拥有各类花卉苗木2380多万株,各式盆景120多万盆。9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00多万元,其中花木盆景收入2000多万元,占总收入的80%,人均创收11000多元。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奔小康明星村”、“江苏省文明单位”、并被定为“江苏省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示范点”。

顾庄村,现有高级农艺师8人,高级经济师4人,助理农艺师2O人,创作了一批进入国际市场高品味的优秀盆景,在意大利、日本、荷兰等国际花卉盆景博览会上多次获奖。各类盆景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绿化市场遍及国内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所属如皋市园林工程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绿化专业队伍,转战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完成了南浦大桥绿化、远东大道绿化、碧云别墅绿化等多项工程。投资创办的华东花木销售广场,占地面积60多亩,为经销花木盆景提供了功能齐全的场所。

顾庄村具有发展花木生产的良好条件和优越的投资环境,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顾庄投资,共同发展花木、鲜花、苗木生产、销售和培育,我们将提供最好的服务。

欢迎来顾庄投资。

喜欢《安徽省肥西县-中国花木之乡》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木生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