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花在人类的历史中从不缺席,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芍药红斑病防治”,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芍药红斑病是芍药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一些芍药栽培地区危害极其严重。

这种病害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初生绿色小点,以后扩大为直径3至5毫米的暗紫红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可继续扩展,叶片正面病斑紫红色,叶背病斑栗褐色,病斑多有轮纹。病斑在叶缘时可致叶片扭曲。潮湿时叶背病部产生暗绿色霉层,茎和叶柄产生开裂下陷病斑;潮湿时枯死茎上也生霉层。芍药红斑病病原为牡丹枝孢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至32℃。最适20℃至24℃。

芍药红斑病的病害循环为病菌以菌丝体在田间病株残茎和落在地面的病茎、病果壳上越冬,次年3月降雨或潮湿条件下,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经气流和雨水溅动传播到刚萌发的新叶上,引起初次浸染。

芍药红斑病发病时,病残体未清除的,初次浸染严重,而病残体被清除了的,则初次浸染轻。病菌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需温暖条件,在20℃至24℃条件下,病害的潜育期为5至6天,潮湿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沙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差、植株生长较差、抗病力降低,发病重。品种的抗病性有差异,如紫芙蓉、胭脂点玉等品种发病重,而娃娃面、红云迎日等品种发病中等,紫袍金带发病较轻。

芍药红斑病防治有以下几种方法:1.冬季彻底清除病残体。2.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3.开花前喷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至600倍1次。4.发病初期,可喷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4至5次。

xzH52.COm推荐阅读

芍药白纹羽病防治


白纹羽病在我国公布广泛,为害多种花木,寄主计有26科40种以上植物。染病后,树势逐渐衰弱,以至枯死。核病早期发现容易防治。

症状

根系被害,开始时细报霉烂,以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很大缠绕有白色或灰白色的丝网状物,即根状菌素。后期霉烂报的柔软组织全部消失,外部的栓皮层如鞘状套于木质部外面。有时在病根本质部结生有黑色圆形的菌核。地上部近上面根际出现灰白色或

灰褐色的薄绒布状物,此为菌丝膜,有时并形成小黑点,即病菌的手囊壳。这时,植株地上部逐渐衰弱死亡。

病原

病菌为褐座坚无菌[Rosellinianecatrix(Hart.)Berl.],属于囊菌亚门核亩纲球壳目。无性时期为DematoPhoranecatrix属半知菌类。老熟菌丝分节的一端膨大,以后分离,形成圆形的厚垣孢子。无性时期形成泡梗束及分生孢子,往往在寄主全腐朽后才产生。菌核在腐朽的木质部形成,黑色,近圆形,直径1毫米左右,最大达5毫米。

侵染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素或菌校随着病根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苗接或根状由索长出营养菌丝,首先侵害新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朽以至消失,后逐渐延及粗大的根。此外,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远距离传病,则通过带病苗木的转移。病菌能侵害多种树木。

防治方法

1、选裁无病苗木起苗和调运时,应严格检验,剔除病的,建园时选裁无病壮山。如认为苗木染病时,可用10%的硫酸铜溶液,或20%的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渍1小时后再栽植。也可用47℃的温水浸债40分钟,或45℃的温水浸渍1小时,以杀死苗木根部的菌丝。

2.人挖沟隔离在病件或病区外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扩大。

3、病树治疗及清除病林同白绢病。

4、加强管理注意排除积水;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按适当比例施用,尤其应注意不偏施氮肥和适当增施钾肥;合理修剪,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等。

5、苗圃轮作市病苗圃应休闲或用木本科作物轮作,5~6年后才能继续育苗。

芍药病虫防治

芍药炭疽病

症状:叶、叶柄及茎上均可受感染。叶部病斑初为长圆形,后略呈下陷;数日后扩大成不整形的黑褐色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发粘的孢子堆,为病菌分生孢子和胶质的混合物。严重时病叶下垂,叶面密生病菌的孢子堆。茎上病斑与叶上产生的相似,严重时会引起折倒。

病原:牡丹炭疽病病原菌为Gloeosporium sp.,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盘长孢属。分生孢子盘圆盘状,初埋生于寄主表面下,后外露。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

传染途径:以菌丝体在病叶或病茎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危害。8~9月份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盆栽放置过密,浇水不当,如晚间浇水,水分容易在叶面滞留,有利病菌分生孢子融化和萌发侵入,易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源: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病叶,防止再次侵染为害。秋冬彻底清除地面病残体连同遗留枝叶,集中高温腐沤,减少次年初侵染源。

2、药剂防治:喷药最好在发病初期,常用药剂可选: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500~800倍液;365甲基托布津浮剂5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每七八天喷一次,连喷二三次,喷药遇雨后补喷。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好。

菊花锈病防治


菊花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秆。病初在叶背产生淡黄色斑点,并出现隆起的淡褐色或铁锈色疱状物;叶面出现淡黄色斑点,稍凹陷,不久疱状突起开裂,散出黄褐色粉末。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4-5月份雨季及秋末多雨天气发病较重。

发病前定期用80%代森锌500-700倍液喷雾,可以预防该病发生。发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可以交替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或者用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喷雾,每隔2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还应摘除病叶或拔去病株烧毁。

棕榈干腐病防治

棕榈干腐病又名枯萎病、烂心病、腐烂病,是棕榈常见病害。棕榈树既是观赏树种又是经济树种,因干腐病的发生,常造成枯萎死亡。

症状

病害多从叶柄基部开始发生,首先产生黄褐色病斑,并沿叶柄向上扩展到叶片,病叶逐渐凋萎枯死。病斑延及树干产生紫褐色病斑,导致维管束变色坏死,树干腐烂;叶片枯萎,植株趋于死亡。若在棕榈干梢部位,其幼嫩组织腐烂,则更为严重。在枯死的叶柄基部和烂叶上,常见到许多白色菌丝体。当地上部分枯死后,地下根系也很快随之腐烂,全部枯死。病原为拟青霉菌。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株上过冬。每年5月中旬开始发病,6月逐渐增多,7至8月为发病盛期,至10月底,病害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对小树和大树均有危害。棕榈树遭受冻伤或剥棕太多,树势衰弱易发病。

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腐死株和重病株,以减少侵染源。适时、适量剥棕,不可秋季剥棕太晚,春季剥棕太早或剥棕过多。春季,一般以清明前后剥棕为宜。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或刮除病斑后涂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喷药时间,从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每10至15天一次,连续喷3次。

平安树叶枯病防治

平安树叶枯病为害平安树叶片。
症状
初生暗褐色小点,后扩展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灰白 色,边缘波浪状,暗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Phomopsis cinnamomiS.M.Lin et P.K.Chi称肉桂拟茎点霉,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器叶面生,点状,散生,后期突破表皮外露,暗褐色,三角形至扁球形,单腔,具乳突状孔口,150~ 300×100~150(μm)。分生孢子梗细长,分枝, 无色;产孢细胞瓶梗型,内壁芽殖;甲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筒形,具2个油球,无色单胞,5-7×1.2~ 2.9(μm);乙型分生孢子线形,无色,单胞,弯曲,16~ 22×0.7~1.0(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抱子器在病部存活,翌年条件适宜时侵入叶片,,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残体,以减少初侵染源。
(2)初发病时喷洒40 %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或50 %百·硫悬浮剂(顺天星2号)500~ 6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27 %铜高尚悬浮剂或12 %绿乳铜乳油6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

非洲菊菌核病防治


症状 病害从茎基部发生,使茎杆腐烂。初期,病部呈现水渍状软腐、褐色,逐渐向茎和叶柄处蔓延。后期在茎杆内外均可见到黑色鼠粪状的菌核。该病的典型症状是病部迅速发生软腐,并密生白色絮状物,或有黑色鼠粪状物发生。

病原物 为真菌核盘菌属的一种Sclerotinia liber-tiana Fuck。

传染途径 病菌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内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侵染危害。前茬种植十字花科作物时发病严重。雨季发病严重。该病通过病株与健康株间的接触和土壤内菌丝体的生长蔓延传播。

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疏松土壤种植。株行距不宜过密,以便通风透光。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及时清除病株,减少侵染源。

2、用25%粉锈宁可湿性汾剂2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翠菊褐斑病防治


该病是翠菊的一种常见叶部病害,严重时,叶片枯黄,导致全株枯萎。

症状:初期在叶片在出现近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后变成黑色或黑褐色。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再现细小黑点。叶上病斑较多时,全叶变黄干枯。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

病原:为壳针孢属的一种真菌Septoria chryrsan-themella Sacc.

传染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风雨传播。北方7~8月高温多雨,发病严重。植株植过密时,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种植密度要适当。选择抗病品种。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秋末,收集病落叶和病残体集中毁。

2、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10天喷施1次。


银杏茎腐病防治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各银杏育苗区均普遍发生。多出现于1~2年生的银杏实生苗木,尤以一年生苗木更为严重,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2)症状

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质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时也见小菌核产生。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壤之中。银杏扦插苗在高温或低温的条件下,茎腐病也能发生,可使插穗表皮呈筒状套在木质部上,韧皮部薄壁组织则全部发黑腐烂。

(3)病原菌

银杏茎腐病的病原菌为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大茎点属的炭腐病菌Macrophomiaphas~oli(Maubl)Ashby。此菌喜高温,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2℃;而对酸碱度要求不严,在pH4~9之间均能很好生长。

(4)发病规律

茎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属于弱寄生真菌。在适宜条件下自苗木伤口处侵入。因此,病害发生与寄主和立地环境条件有关。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表温度过高,苗木基部受高温灼伤后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质化程度越低此病的发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积水时,发病率也明显增加。银杏扦插苗,在6~8月份当苗床高温达30℃以上时,插后10~l5d即开始发病,严重时大面积接穗发黑死亡。试验证明,拮抗性放线菌能有效的抑制该病病菌的蔓延扩散。

(5)防治方法

根据银杏茎腐病发病的原因,目前应以预防为主。

A.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此项措施有利于苗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

B.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苗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力。试验证明,苗木密度愈小发病率愈高,密度愈大发病事愈低。实践还证明,过去每亩播种25~40kg种子,如改为每亩80~l00kg种子的播种量之后,不仅发病率降低,而且单位产苗量增加,既节约了土地又减少了发病。

C.防治地下害虫苗木受地下害虫的危害之后;极易为茎腐病菌所感染,因此,播种前后一定要时刻注意消灭地下害虫。

D.防止苗木的机械损伤当年生播种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松土除草或起苗栽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苗木的根茎,否则极易引起茎腐病的发生。

E.遮荫降温为防止太阳辐射地温增高,育苗地应采取搭荫棚、行间覆草、种植玉米,插枝遮阳等措施以降低对幼苗的危害。

F.灌水喷水在高温季节应及时灌水喷水以降低地表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溉,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G.药物和生物防治结合灌水可喷洒各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波尔多液等。也可6月中旬追施有机肥料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或追施草木灰/过磷酸钙(1/0.25)并加入拮抗性放线菌。

雪松及其黄叶病防治

雪松主要生长在北非和西亚,我国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山也有分布

上世纪20年代以来,雪松引种南京、上海,现华东、华中、华南、华北及辽宁都有栽植。北方引栽雪松逐年增多,大连、北京直径60~90厘米的大雪松多见。雪松高可达80米,高大挺拔,侧枝平伸,枝叶浓密,枝下高极低,树冠呈坐地尖塔形,终年苍翠,姿态雄美。它与南洋杉、日本金松同为世界著名的三大观赏树种,雪松还有“树木皇后”之美称。

近年在大连、北京、南京的一些大雪松出现了部分针叶枯黄的现象。大连几处雪松出现叶枯黄,辽宁和北京的林木病虫及生态专家进行了会诊,结论是:不是病,也不是虫,认为是土壤、水文或气候方面的原因,这显然没有“确诊”。笔者是会诊中搞生态的,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请教了园林专家,并调查了北京友谊宾馆一株大雪松1993年发生叶枯黄被治愈复壮的过程;今年又调查了南京、苏州、杭州的部分大雪松,其中南京1925年引栽的一株雪松得了叶黄衰老症,经南京有关专家会诊后初步认为是基土不良,缺少微量元素。

据笔者实地调查后认为,大雪松发生黄叶症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形条件下其原因是不同的:

土瘠缺肥

雪松喜肥沃土壤,大雪松根系需要较大的地下土壤空间,吸收养分靠根端细根,当土壤瘠薄或含石砾较多时,土壤养分不足发生叶枯黄,南京的那株叶黄势衰的大雪松可能属此因。

低地水湿

雪松怕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积水多,因过多的土壤水排挤了空气造成缺氧,影响根系呼吸而使叶枯黄。典型的一例是北京友谊宾馆那株大雪松因积水叶黄树衰,经采用环状挖沟,充填草木灰、有机肥后,很快复壮,现生长正常(见图)。

地下空间狭窄

雪松属高大乔木,随年龄增长需较大的地下营养空间,常见在近雪松2米内挖沟,筑水泥沟壁(大连广场内)。上述北京那株曾叶黄的雪松,50余龄,其下部冠幅(根幅同)直径已15米,所以地下空间狭窄也会导致叶黄枯衰。

冬季生理干旱

北京、大连处北纬39度左右,北方有近半年的寒冷和干旱、多风的春季,此期土壤因冻结供水不足,而树冠蒸腾不止,同北方的杨树一样,冬季生理干旱也会使某些大雪松发生部分针叶枯黄。

有害烟尘污染

雪松对大气烟尘污染的抵抗力较低,又因是常绿树叶子不每年更新,使叶子连年受烟尘危害。雪松尤其对SO2气体敏感,叶很快会变枯黄。

紫苏根腐病防治


紫苏根腐病防治--紫苏根腐病主要为害幼苗或幼嫩植株根系和根茎部。
发病症状 染病后叶缘颜色褪绿变淡,以后逐渐萎蔫坏死,由下向上发展。有时仅某方向部分叶片沿叶缘向叶柄方向变褐坏死,最后至全株萎蔫死亡。染病植株根部和根茎部多形成不规则黑褐色坏死斑,几个病斑相互汇合致根系或根茎部呈黑褐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坏死。
病原 病原菌为Fusarium sp.属半知菌镰孢霉真菌。病菌产生两种类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稍弯曲,3~5个隔膜。小型孢子卵圆形至长椭圆形,单胞或双胞。
发病规律 根腐病是紫苏的普通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保护地、露地种植都有发生。一般发病率5%~10%,严重地块可达4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病菌 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在土壤内越冬,带菌的肥料和土壤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其他作物遗留的病组织也可引起发病,病菌分生孢子还可随种苗传播。田间病菌以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借雨水溅射或浇水施肥传播蔓延。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发病较重,施用未腐熟的堆肥或施肥、管理不当,或地下害虫严重致植株根部受伤等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1. 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植株及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重病地块种植前深翻晒土,杀灭病菌。 2.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有机堆肥充分腐熟,常发病地块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生长期适时中耕,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田间积水或因水肥管理不当造成根伤。 3. 重病地块选用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或利克菌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种植前拌细土均匀撒施在地表,或沟施或穴施在种植沟穴内,进行土壤消毒灭菌。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芍药红斑病防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养花知识芍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