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我想每一个都非常喜欢花,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怎么才能又好又快地种植好花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祖花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花烛为多年生草本。茎矮。叶簇生,革质,长椭圆形,端渐尖,基部钝,浓绿色。佛焰苞阔卵形,有短尖,基部阔圆形,鲜红色,佛焰花序橙红色,圆柱形,稍下弯。常见品种有高山,佛焰苞白色,佛焰花序粉色,常用14~20厘米盆。粉安廷克,佛焰苞和花序均为鲜粉红色。亚利桑那,佛焰苞鲜红色,花序黄色,用17~20厘米盆,从栽植至开花需11个月。小调,佛焰苞小,红色,叶片深绿色,用15厘米盆。安托洛尔,佛焰苞深粉红色,用17厘米盆需栽培10个月开花,用20厘米盆需栽培12个月。皇石,佛焰苞红色,叶深绿色,用20~25厘米盆。红星,佛焰苞红色,用17~20厘米盆。糖果,佛焰苞橙红色,用17~20厘米盆,从栽植至开花需9~11月。红美,佛焰苞红色,叶片红色,耐低温。目前,荷兰安祖花公司已拥有盆花安祖花新品种30多个。佛焰苞有白色的,而花序有鲜红色、粉红色、直立的、弯曲的等,还有正面白色、背面红色和洒金的。佛焰苞有红色的,而花序有粉红色、大红色、长花序、短花序和弯曲的花序。另外,有绿白、粉红佛焰苞等。品种繁多,为盆栽花烛提供了最佳种源。

常见同属观赏种有猪尾花烛、水晶花烛和林登花烛。

二、生物学特性 花烛喜高温多湿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

花烛原产南美热带雨林地区,对温度要求较高,生长适温为20~30℃,冬季温度不低于15℃,低于15℃则形成不了佛焰苞,13℃以下出现冻害。因此,花烛需高温温室栽培,一般日光型温室和大棚栽培比较困难。

花烛对水分比较敏感,尤其是空气湿度,以空气湿度80%~90%最为适宜。生长期应经常向叶面和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对茎叶生长和开花均十分有利。生长期盆内可多浇水,冬季温度越低,浇水不能过多,以防根部腐烂,但空气湿度仍保持80%以上。

花烛虽野生于热带雨林中,宜半阴环境。但长期生长在遮荫度大的花烛,往往叶柄长,植株偏高,花朵色彩差、缺乏光泽。特别盆栽花烛除强光时适当遮荫外,还需明亮光照,对茎叶生长和开花有益。

土壤必需排水好、透气性强,常用保水性好、肥沃疏松的腐叶土和水苔作盆栽基质。

三、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播种和组织培养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选择3片叶以上的子株,从母株上连茎带根切割下来,用水苔包扎移栽于盆内,经20~30天萌发新根后重新定植于15~20厘米盆内。对直立性有茎的花烛品种可采用扦插繁殖,剪取带1~2个茎节有3~4片叶的作插穗,插入水苔中,待萌发新根后定植盆内。

播种繁殖:花烛种子较大,采用室内盆播,发芽适温为25~28℃,播后20~25天发芽。播种苗需培育3~4年才能开花。

组培繁殖:20世纪70年代末,荷兰开始用组培繁殖花烛。至今,欧美的花烛专业公司基本都采用组培技术大量繁殖种苗。以叶片、芽、叶柄为外植体,经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泉嘌呤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转移到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3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有65%形成小苗。从试验结果来看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好,生根快。

四、栽培管理 盆栽花烛可根据品种和商品要求选择15~25厘米不同规格盆钵。栽培基质可因地制宜选择材料。目前最多使用的为水苔、泥炭、腐叶土、陶粒、稻糠和树皮颗粒等,常用2~3种配置的混合基质。肥料可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一般品种定植后栽培9~12月开花。如保持高温和高湿条件下,盆栽花烛可开花不断。一般每2年换盆1次。

五、病虫害防治 常见炭疽病、叶斑病和花序腐烂病等危害,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借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红蜘蛛危害地上部,可用50%马拉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

六、产后处理 花时的花烛是热烈、豪放的象征,盆栽摆放客厅和窗台,显得异常瑰丽和华贵。用它点缀橱窗、茶室和大堂,格外娇媚动人,效果极佳。植株具2~3朵花时即可上市,以18~21℃保存时间最长,每天向叶面喷雾,保持80%以上空气湿度。

XzH52.cOm精选阅读

荷兰安祖(Anthura)公司蝴蝶兰盆花栽培技术资料(二)


六、过早开花

蝴蝶兰通常利用低温催花,以便在需要的时间得到花梗。但是也有自然开花的现象,称为“过早开花”。当兰株发展到足够的尺寸容易发生。在这情况下,最好立即移入低温催花区或开花完成区。低温的环境能够使得花梗开出更多花朵。植株如果太小,这种提早开花的花梗必须加以去除。如果花梗尚未硬化,可以直接加以摘除。如果花梗已开始伸长,则必须加以切除。如果未加切除而继续生长,这种花卉的品质都不佳。


七、栽培微气候

(一)温度

蝴蝶兰为热带型植物,环境温度不要低于15℃或高于32℃。适当的生长温度在两种数据并不一致。Cultivation Guide提出适当的生长温度为“维持平均生长温度于26-27℃”,而在Anthurinfo 2004,Vol.1.的资料则认为要维持于25℃。在低温催花阶段,温度维持于18-20℃,完成开花阶段温度维持于19-21℃。如果白日温度较高或光线不足时,环境温度要维持18℃以促成花苞形成。催花温度如果高于20℃,光量则可增加15,000lux,并且加大盆器的间距,但是要避免叶烧。每日24小时的温度都要在25℃以下。在催花6周后,光量可增加20%,温度可稍微增高,但是每日24小时处理的温度如果太高或是光量不足,花梗会增长,分枝数目会减少,花朵数也会减少。

(二)光量

在生长时期要有足够的光照以促使叶片与根部的发育。太多的光量导致叶烧现象,光量不足则植物生长状态不良,叶片分布成稀散状,花梗发育不良,根部发育不足。在白日阳光1400W/ 时,遮荫率要高达85-90%。遮荫网最佳使用方式为利用双层网。一层固定网有65%遮荫率,另一层为活动网,遮荫率也是65%。在大晴天或正中午时刻利用活动网以避免此极端日照量的日烧影响。

在多暴雨地区最好使用塑料布做为内部披覆材料,可以使作物维持干燥,减少病害(细菌与霉菌)的发生率。适当的光量列举如下:

1.生长时期:5000 – 8000lux

2.低温催花:7000 – 9000lux

3.完成开花:8000 – 12000lux

在日照分布较均匀的地区(日照量受季节影响较少),而且在光线可以散射情况下,可以提高20%的日照量,但是在高日照量时要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

(三)相对湿度

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RH。另一份资料则为50-75%RH。在高温低湿环境下需要增加相对湿度。适用的设备系统包括在温室上方以高压喷雾设备增加雾粒,在盆器下方洒水,使用水墙与风扇等。但是要避免造成作物潮湿。

作物生长在高相对湿度的环境时,白日温度与日照量都可以增加,使温室内部维持恒温,并且要维持良好的空气循环。因此温室高度最好高于植物3-4公尺。

为了能够分析植物生长所面临的问题,微气候的量测与记录十分重要。例如光量、温度与相对湿度都要进行量测与记录。量测作业可使用微电脑或手持的传感器,每日最高/最低值都需要量测。


八、病虫害管理

适当的卫生处理与每周去除染病的植株则可防止大部分的病害传播。细菌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水滴飞溅在植物体上,或是运送过程受到影响。这种病害无法使用化学药剂加以控制。各种病害与传播方式如下:

(一)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褐班病是蝴蝶兰最严重的病害。病征在于叶片出现棕色斑点。有油状或心脏形状,而有黄色形状物围绕。处理方式包括调整施肥液的氮量,去除病株与维持稳定的相对湿度。化学药剂对于此种病害并无作用。采用生长状况良好,健康的植株才能避免此种细菌性问题。

(二)霉菌

介质中水分变化太大或是不适合的EC值都引起根部受损,因此促使霉菌攻击组织。对治方法是降低灌溉水EC值,并且暂时减少介质水分。另一种霉菌引起的病害是花瓣上的灰霉病,在花朵上形成许多小斑点。发生的原因在于植物处于潮湿状态太久或是相对湿度太高。

(三)病毒

受到病毒感染的蝴蝶兰其病征是花朵变小,生长速度变缓慢。然而有些品种的生长性状不受病毒感染所影响。病毒的病征在低温催花阶段更为明显。病毒对蝴蝶兰最大的影响在于生长速度。

(四)昆虫与小动物

1.蛞蝓与蜗牛

蛞蝓与蜗牛会在幼株上咬出小洞,而也在短短几天内就可以危害许多植株。同时也将根尖咬损。使用药剂能够有效地控制此种小动物。

2.蹒类

红蜘蛛蹒类在叶部引起轻微变形与严重的颜色变化。因为分布为集中状态,可以以杀虫剂控制。

(五)环境引起的生理异常

1.花苞掉落

在开花完成阶段,如果光线过强、温度太高,容易引起花苞自花梗上脱落。根系的品质不良也会造成此现象。花卉在输送之前如果未经适应阶段也会有落苞现象。

2.斑点

植物自生长区域运送到催花区,容易在叶片出现凹陷斑点。原因在于部分或全部细胞已死亡。在搬运过程中光线太强或其它环境应力也会造成叶片凹陷。

3.红叶

蝴蝶兰受外界应力而产生红叶现象的原因,通常因为光量太强、温度太低,或根系未充分发育。

九、出售

蝴蝶兰的花梗需要以支柱固定。在花梗上最低位置的花苞开始开放时就必须进行此支撑动作。因为在此阶段显示花梗不再伸长,因此可以估计花梗上所有的花苞数目。

  蝴蝶兰的分级标准通常由消费习惯加以决定。除了颜色以外,分级的依据包括花梗长度,花苞数目,分枝数目与每棵兰株的花梗数目。花梗数目是最重要的分级标准,其次为分枝数目与每梗的花朵数目。售出价格随花梗与花苞数目增加而增加。

  在冬季,花梗上花苞已有4-5朵开放时才可售出。在其它季节,有2-3朵开放花朵即可出售。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不要低于18℃。

 结束语

此Cultivation Guide的最末段内容如下:Anthura公司声明由于兰花品种的特殊性,上述资料仅是提供参考。如果依此资料进行栽培因此引起兰花受损,该公司并不负此责任。

蝴蝶兰的栽培技术因品种、栽培地区,销售季节需求等因子而不同。此篇文章仅是介绍Anthura公司提供的栽培技术资料。诚如该公司之说明,此资料并非唯一的标准。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此公司公布的技术资料。内容是否正确或适用,留待兰界判断。

荷兰安祖(Anthura)公司蝴蝶兰盆花栽培技术资料(一)


序 言

荷兰Anthura公司自1997年开始生产蝴蝶兰。由于此公司原来以火鹤花育种与栽培为主,因此在此公司的网站已有许多关于火鹤花的丰富资料,该公司也出售一本有关火鹤花栽培的专书。由于蝴蝶兰已成为此公司的主力产品,在此公司的网站上,有关蝴蝶兰的资料逐渐增加。在2004年年初,网站“Publications”项目内有两种数据库都增加了Phalaenopsis内容,包括“Anthurinfo”,2004年Vol.1,”Cultivation Techniques部份”与Cultivation Guide丛书第二部。对许多荷兰兰花公司的网站而言,这些技术都未曾如此完整的公布。此两份技术资料的部分内容经整理后介绍如下:

一、蝴蝶兰简介

蝴蝶兰原生地为所有亚洲热带地区。在野外其白日生长温度为28-35℃,夜间温度为20-24℃,喜好高的相对湿度与高遮荫状况。此作物由根与叶吸收养分。根系也用以固定植物。

二、种植植株

Anthura公司提供组培苗(5-8cm)与种植于长方盘的小苗(10-14cm)。组培苗需要特别预先定购。直接使用长方盘小苗的优点在于减少植株栽培时的损失,也减少自组培苗至小苗所需要的5-7月时期。长方盘内小苗其叶幅为10-14cm,通常具有2-3片生长良好的叶片。小苗移植到12cm的软盆之前必须经过分级。Anthura公司并未为顾客进行此种分级工作。通常由栽培者将长方盘内小苗分成大小两级,移植后分别在不同植床上进行栽培。小苗的栽培时期比大苗要多出3-4个月。

小苗移植到12cm的软盆的作业还是以人力为主。小苗要维持垂直,放置在软盆下中央而且要种植于正确的高度。植物生长点如果太深则容易染病,如果移植深度太浅,则支撑不良。移植后软盆的排列十分重要。兰苗成长后在叶片开始相互遮蔽阳光时必须加以疏盆,增加软盆与软盆的间距。

蝴蝶兰的栽培可分成三阶段:成长、低温催花、完成开花。植株在具有3-4片叶子,叶长至少20cm,即可自成长阶段转移至低温催花阶段。植株经过低温环境即可催出花梗。只要所需的低温环境能够维持,终年都可以进行催花作业。低温时期愈短,催出花梗的整齐度愈低。通常将环境温度降低6℃,并以5-6周的时间进行催花。

为了使花梗顺利生成,通常采用低温与强光的环境,因此可能导致叶片转变成暗红色。然而在下一个完成开花阶段,植株放置在较高的温度,一方面促进花苞生成,一方面可使叶片转变为原来颜色。低温催花与完成开花两阶段可以在同一个区域进行。如果使用冷冻机械降温,使用较小的空间成本则较低。在完成开花阶段可在每日24小时内都提高温度,使开花过程早日完成。

在西欧地区栽培蝴蝶兰温室利用规划如下:48%的空间用以做为成长栽培区。52%的空间用以为低温催花与完成开花区。其中16%为低温催花区,36%为完成开花区。典型的作业时期与所需空间如下表:

阶段 栽培流程 作业项目 使用 每平方公尺 栽培时期

容器 的株数 (周)

0 自组培苗移植穴盘 挑选、移植 苗盘 344 20~30

1 生长时期 分级、移植 12cm盆 63 22~27

2 低温催花 疏盆、搬运 12cm盆 37 5 ~ 6

3 开花完成 12cm盆 37 10~12

Note:在12 cm盆的时间平均为50周。

三、介质

介质挑选的依据标准如下:大颗粒用以进行排水,细颗粒(非尘粒)用以保持与分配水分与养分。介质如果含有太多的细尘,容易在盆底形成硬层的结构物。荷兰所用的介质为长度12-16mm的树皮与数量2-3kg/ 的水草。椰壳纤维与木头碎片也有被采用。但是椰壳的缺点在于表层的介质容易迅速脱水,而且蝴蝶兰的植株支撑性能不足。而且此种介质保水力不足。在移植作业后的一个月内,介质要维持湿润,顶层不能太干。

四、灌溉系统


蝴蝶兰的肥料为高尿素成分,而且种植于多孔隙的介质内。通常自顶部灌溉。灌溉水不能具有污染源,水中的钠与氯离子浓度不得超过100 。重碳酸盐浓度不得过量。如果使用水源的水质不良,则必须使用逆渗透处理水。植物的需水量影响因子有气候、介质种类与植株年龄。灌溉系统的作业能力为5~12 liters / -hr,未利用的肥份必须加以淋洗。

兰株通常种植于12cm盆,可放置地面或植床上。但是所有植株必须能够排水良好,灌溉水能够自顶部施用。

五、肥料

蝴蝶兰的施肥可使用复合肥料或是直接施用氮肥(Ammonium nitrate fertilizers)。肥料的施用依品种而异。如果使用基肥,基肥必须含有Dolokal (L3-4 kg / )与PG混合物,pH的范围为5.2~6.2,EC范围为0.8~1.2mS / cm。氮肥如果太高会导致叶片过度生长。EC值如果太高,根部则会死亡。如果太低,植株缺乏微量元素。量测EC最好的方式是灌溉后收集底部排出的水分。超过1.5mS / cm代表此盆内介质已盐化。通常根部会形成橘红色斑点,这时需要以清水或低EC的水质加以淋洗。

蝴蝶兰对于二氧化碳的需求并不高,因此并不需要在空气中特别补充二氧化碳。

安祖公司蝴蝶兰切花生产指南


本文对蝴蝶兰切花生产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当然,本文并没有包含全部,栽培也会因新的技术和知识的产生而改变。欲了解本文的详细资料,可与安祖公司直接联系。

蝴蝶兰简介
蝴蝶兰属于植物界最大的科——兰科。属于单茎类(没有侧芽),主茎在一年中持续生长并且每个叶腋只抽出一个花茎。蝴蝶兰有肥厚多肉的叶片。自然条件下,在整个亚洲热带地区都有蝴蝶兰的分布。在野生条件下,最适合的生长温度白天28℃-35℃,晚上20℃-24℃,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也更喜欢高遮荫的条件(树下)。蝴蝶兰通过根和叶吸收营养,根系也可以固定植株。

安祖公司的蝴蝶兰育种工程
安祖公司有一大批专业的盆栽和切花用蝴蝶兰育种工作者。这也是安祖公司和其他蝴蝶兰供应商的区别:安祖是唯一一家将切花用蝴蝶兰列为育种计划的公司。
亲本的遗传差异是保证能不断育出更多、更好的新品种的基础。在过去的40年中Mr. Arndt已经积累起一大批的植物材料,包括特别选择的亲本和亚洲的一些种类。通过从植物材料库中杂交,从后代中选择表现最好的植株进行扩繁来培育新品种。顺利的话,一个新品种的产生需要7-9年:杂交到结子6个月,播种到实生苗1年,实生苗到开花1.5年,使用1支花梗制作组培苗2年,组培苗到开花1.5年,这已经是6.5年了。只有到此时你才能开始大量繁殖,这也需要几年的时间。
安祖的蝴蝶兰育种计划有两个主要的方向:1.不同花型和花色的切花用品种;2.不同花型和花色的盆花用品种。

选择标准
选择切花品种最重要的标准是:花梗数量,颜色,产品优质率,尽量少的分枝,花梗的粗度强度,花梗和花朵的发育,花形、植株的发育状况,叶序,采后耐贮性与瓶插寿命等。特别是最后一项,要重点考虑,因为蝴蝶兰瓶插寿命的遗传差异较大,可以从5天到6周以上不等。除了这些主要的,在评价时还有许多次要的选择标准要考虑,如生产过程中的植株损失率与抗病能力等。

种植材料
安祖公司提供组培苗和穴盘苗。组培苗需要特别订购。穴盘苗与组培苗相比可以有效减少植株死亡率,并可提前5-7个月的栽培期。每盘40株,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在穴盘中生长一致的小苗可立即移栽。
当穴盘苗长到具有2或3片生长良好的叶片时可以移植(叶长10-14cm)。移栽前穴盘苗必须经过分级。安祖公司没有进行此分级工作,这通常需要栽培者来操作。总的来说,植株分为较大和较小植株两个等级。较小植株需要3-4个月或更长的栽培时期。栽培初期把分出来的小植株集中在一起会促进生长(少了大植株的竞争)。小植株再次种植在盘里通常会导致发展迟缓和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因此并不推荐。
当植株到达栽培者手中后,要把年幼的植株打开包装并使之适应栽培者苗圃中的栽培环境,然后上盆。把植株放在空盆中合适的位置,然后倒入基质。要确保小苗垂直,位置在盆的中间而且要保证正确的高度。植株生长点过深易感病害,过浅会支撑不良。移植时确保幼株的生长点没有受到过分的挤压,因为这可能导致叶子变形或生长点的永久伤害。

栽培计划
切花蝴蝶兰的栽培包括两个阶段:1.生长阶段:自小苗至成熟株;2.开花阶段:催花和切花销售。
生长阶段 开始栽培时,小一些的植株或分级较小的小苗被栽培在一起。大型品种和较大等级可放置成方形。合适的盆间距很重要,可以避免长成又细又长的叶片。植株太过拥挤会因光照、营养和水分的减少而停止生长,这意味着生长将会出现不一致。
在欧洲,生长阶段所需的植床面积约为总栽培面积的10%。切花蝴蝶兰需求空间和生长期如下表:
当植株发育到4或5片叶子时,就可移植在15-17cm盆中,盆的摆放间距此时可以固定。具有较大叶长的品种所需的间距比那些株型紧密的品种要大。在植株长到足够大,且具有良好根系时,植株就可以作为开花株。
开花阶段 每平方米平均有20株植株。从小苗到商业生产共有5年。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在开始切花前确保植株营养生长足够和根系发育良好非常重要。那些株型较小或根系发育不完全的植株,花梗较短而且花朵较小,瓶插寿命也不会长,至下次抽梗所需的时间也更长。
蝴蝶兰最好栽培在透明的容器中,这样可以保证生长更有活力,根系发育也更好。容器放置在开敞苗床上,大盆还可以放在网状苗床上,以保证通风良好。活动苗床又要好于固定苗床。活动苗床的宽度要小于1.6米,高度要适当,以便于切花工作的进行。

基 质
选择基质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确保大颗粒的存在利于排水,细粒的存在利于水分和营养的保持与传递。基质若含有过量的灰尘会导致盆底部结构太过紧密。作为切花栽培的基质,持久耐用和良好的排水能力非常重要。在荷兰通常是用树皮(12mm-13mm)和2-3kg/m3的泥炭藓。粗的树皮(14mm-24mm)通常适合于大一些的盆(14-24cm),但要混合熔岩介质和黏土颗粒。在17cm的盆中加入泥炭藓(2-3kg/m3)可以确保介质内水分分布均匀,特别是在第一年的栽培中尤为重要。在一年内草炭会腐烂,但到那时候根系已经充分扩展了。
除了基质外,容器的排水性也很重要。容器底部应该有足够多孔洞以利于排水。灌溉后,盆底积水时间不宜过长。透明容器可使根部长久保持活力(根部会变绿)。如果根系仅仅贴着盆壁生长,那就是没发育好。如发生上述情况,灌溉后,水和营养的吸收只能是在浇水的那一刻,未来花梗的品质则变得更差。可以通过使用透明盆检查根系活力和扩展情况。
在移植后第一个月要特别注意保持基质湿润,上层不要太干。在开始的几周时间基质水分波动太大则在栽培后期难以补救。基质太湿也会有问题,允许基质轻微干燥非常重要。

灌溉系统
灌溉方法:1.使用滴灌管路;2.固定喷嘴,由上而下灌溉;3.人工灌溉;4.结合上面的方法。
叶面施肥时蝴蝶兰叶片极易通过叶片从肥料中吸收尿素。此外,根部需要多孔渗水的基质,尽管有负面的毛细效应。在生长初期,从上部利用洒水装置或喷雾进行灌溉对植物很有用。在开花阶段为避免由于水渍引起的问题如花瓣斑点(灰霉)优先选择滴灌。在花梗有许多花时,自上方浇水易造成花梗折断。
灌溉水不得含有化学物质和可见的杂质。水中所含的大量元素如钠和氯不得超过100mg/l,重碳酸盐也不能过量。如果没有良好水源,利用逆渗透处理的水非常必要。植株所需水量与气候、基质和株龄有关。在西欧,水量大约如下:冬天每7-10天1次,夏天每5-7天1次。在生长阶段为避免对根的损伤,所用的灌溉水温度为18℃-20℃。
在生长期移至大盆开始的几个月,水分必须从上方施用。这不仅可以保证基质充分湿润还可避免上层发生盐化作用。在根系发育完全后可以采用滴灌系统。每年至少一次从上部给水以淋洗基质,避免盐化作用的发生。

肥 料
蝴蝶兰可施用复合肥、单肥或直接施用氮肥。每个品种独立使用搅拌槽。使用基肥时确保其中含有Dolokal ( 3-4 kg/m3)和PG混合物。pH值范围为5.2-6.2。营养液的EC值应在0.8-1.2ms/cm的范围;需要注意过量的氨态和尿素形态的氮肥会导致叶片徒长。考虑到蝴蝶兰对CO2的需求较少,不需再额外补充。

开花阶段
植株具有5片成熟叶片时可进行催花。当植株完全成熟而且经历一段过渡时期会自然抽出花梗。轻微胁迫也会诱导开花。在不调节温度的情况下,从40周(秋天)自然催花,第二年2月或3月可以出售。调节温度和光量可以控制花期。这种操作在实践中应用很少,因受了季节因素影响,但将来会用得越来越多。花梗上的所有花蕾除最后一朵其他都开放时即可收获(这可表明花的新鲜度)。大约在花茎基部3节处剪下花枝。第二支花梗从余下的花芽发出,一般是顶芽。也可以剪下整个花梗,新的花梗将从基部发出。这样做的缺点是花梗发育所需时间比从花芽发育要长。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所需的花梗品质和销售计划。除了第一支花梗,只要植株的状况良好,第二次可有两支花梗形成。平均每株每年大概可产2.5支花梗。花梗抽出后用吊绳保持直立以避免扭曲变形。

未成熟植株开花问题
在生长期,未成熟植株抽出的花梗需要及时摘除。在花梗柔软时可以人工摘除。如果花枝已变硬,则需要借助工具。为避免某些病毒病的传播,工具和手都需要消毒。在生长期维持27℃的温度可避免早花现象。

气 候
温度 蝴蝶兰是热带植物,温度要维持在15℃至34℃之间。最适的生长平均温度在生长期是26℃-27℃,花期是19℃-21℃。可以利用4-8周的18℃-20℃的条件诱导产生更多的花梗。当光照不足或日温过高时,要维持18℃诱导花芽的产生。因为花期也要保证叶片的生长,我们不建议长时间的低温。光照不足时,如果温度在23℃以上超过24小时会导致过多的营养生长,花苞减少。
光量 在荷兰地区,栽培中保证充足的光照供应对适当的叶和茎的发育非常重要。过量光量会导致叶灼。光量不足(低于100W/m2)则会导致植株零乱四散和品质不良,花苞不足和根发育不良。阳光强烈的日子(1400W/m2),需要遮光80%-85%,可以用白色涂料或掩蔽物。
在热带地区栽培,遮荫网应遮住85%-90%的光照。有两种网可供选择:遮荫65%的固定网和遮荫65%的活动网。在阳光充足和一天正中时活动网可以拉上,避免光照高峰。在多雨的地区推荐使用塑料网,这样会干燥一些,减少病害的发生(细菌和霉菌)。另一个好处是减少基质中营养物质的流失,盆中养料将保持最适宜浓度,从而促进植株生长。
下面是不同栽培阶段植物所需的光量:生长阶段5000-8000lux,开花阶段8000-15000lux。在一些全年光量恒定的地区,光量可提高20%。但要保证是散射光,使植株有一个缓慢的适应过程。同时高光量的时候要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
人工补光 人工补光对叶片温度、小气候和植株生长有益,并可减少植株损失。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是否需要补光:在穴盘阶段,促进生长,减少植株损失;生长阶段,生长迅速和植株发育良好;开花阶段,促进花梗和花芽的发育,减少花芽损失,提高品质。
在生长期或开花期人工补光可促进生长和花芽发生。在冬季若要保持其生长活力,蝴蝶兰每天需要至少12-14小时的3500-4000lux的补光量。阳光充足时要防光照过量,否则会引起叶片呈现微红变色,反过来导致生长停滞。此外,植株每天必须保证最少8小时的暗期以吸收CO2。
CO2 蝴蝶兰为景天酸代谢植物,夜间吸收CO2,适宜的CO2浓度为600-800ppm。
相对湿度 蝴蝶兰可以保护自身不受低湿状态的影响,然而相对湿度稍高的话对它们的生长更有益。高温和高湿会增大细菌危害的机会。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在低湿高温环境下需要增湿设备。常用的设备系统如在温室上方以高压喷雾设备增加雾粒,在花盆下装洒水设施、风扇系统等。但要避免打湿植物。加湿的另一好处是降低温度。
其他资料 在相对湿度高的环境,白日温度和光照都可以增加,温室内部维持温和良好的空气循环,温室高度应高于植株3-4m。
为了能分析植物生长中遇到的问题,小气候的测量与记录工作非常重要。如光量、温度和相对湿度都要进行测量与记录。可使用智能气象仪器或手持的感测器进行测量,包括每日最高和最低值等。

病虫害防治
防止病虫害传播最卫生的处理是去除受害植株。细菌的感染通常是因为水溅落在植株上或在操作中传播,这些病害无法利用化学药剂控制。剪切花梗时极易传播病毒病和细菌病。建议工具定期消毒,每个栽培床有独立使用的1-2把工具。下面是一些非常重要的病害。
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是侵染蝴蝶兰最重要的病害。其病征是在叶片上出现褐斑,中心似油状具黄色边缘。假单孢菌侵染表现开始是在叶片上有小且暗的疤痕。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病害传播的处理方式包括调整营养液的氮量,去除病株和保持稳定的相对湿度。生长良好的健康植株能避免细菌病害的侵染。
霉菌 根部问题:基质水分或EC值的波动会对根部造成伤害,从而使霉菌侵染组织。盆栽时根的质量对生长非常重要。当根部出现问题时,应该降低灌溉水的EC值,提高盆的温度,并使基质暂时保持干燥。
灰霉:花疫病的病征明显表现在花朵上有大量的褐斑,通常由于夜幕降临前花瓣潮湿或相对湿度过高,花朵被打湿引起。
镰刀菌:镰刀菌引起三角形的黑斑,在基部叶片形成黄色、微红的变色。叶片迅速掉落。通常由于植物根部长时间积水所致。
病毒病 受到病毒感染的植株通常会表现生长不良,花朵变小和发育迟缓。有些品种不会被病毒感染。蝴蝶兰有时能忍受病毒,只要去除花朵就可控制病毒病的侵染。严重时去除受害植株是唯一的方法。购买健康的起始苗(穴盘苗或组培苗)可以避免病毒病的发生。
害虫和小动物 蝴蝶兰可以遭受害虫的侵袭,多种生物体在某种程度上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蛞蝓和蜗牛:蛞蝓和蜗牛会在幼株上咬出圆洞,几天内就可危害许多植株。同时小蛞蝓和蜗牛也能咀嚼根尖,导致同尖眼蕈蚊幼虫相同的受害特征。在盆底和地上放置药丸可以有效地控制蛞蝓和蜗牛。
螨类:红蜘蛛螨类会导致轻微变形和叶片变色。这种小虫一般集中分布,可通过单独使用杀虫剂控制。蚜虫和褐色的介壳虫通常在花中、叶和根部被发现,它们通常成群聚在一起。这些蚜虫和介壳虫很难用化学药剂控制,因为它们藏身的地方都是使用化学喷雾装置不易触及的地方,如盆的边缘,根部土壤和叶间。去除病株是最好的控制方法。蚜虫通常通过植株上发白的堆积物来识别,介壳虫通过叶片上下方的卵圆形的煤状物来识别。因为蚜虫和介壳虫的分泌物在植株上有一层粘层,通常会因为黑霉而变黑。
尖眼蕈蚊(取食真菌的幼虫):大量的尖眼蕈蚊幼虫损伤根尖;可通过施放捕食天敌厉科下盾螨属螨类(100-150只/m2)或采用黄色黏虫板预防感染。

环境引起的生理异常
花苞掉落 在开花阶段,如果温度过高且光线过强,容易引起花苞自花梗上脱落。当根系或植株品质不良会造成此现象,或当植株没有成熟时就剪切也会发生落苞。
输送过程的冷害 植株从生长间移至开花间可能会造成叶片上产生凹陷的斑点。通常由于冷害造成细胞的整体或个别死亡所致。环境胁迫或光强过大也会造成冷害。
药害 这一点应该注意。有些化学药剂对蝴蝶兰会造成伤害。任何新的杀虫剂在大面积应用前应在少量植株上作试验。评估药效时也有必要把植株的长期反应考虑进去。

采收和包装
当下部的花芽开始膨胀时要用挂钩把花梗固定起来。花梗上花苞多时,固定的位置不能太低以免花梗头重脚轻。在还有一朵未开花苞时即可收获。花梗插入含有16cc的保鲜瓶。保鲜液使用热水(40℃-45℃),在水中加入Chrysal保鲜剂(在中国市场的商品名为“可利鲜”)会延长瓶插寿命。花束放入包装盒内,于7℃-10℃保存。如果花朵出现轻微萎蔫,可以切梗再放入约40℃的热水中。瓶插寿命一般在5天到6周,因气候和品种而差异巨大。

销 售
蝴蝶兰切花包装盒采用100×15×11.5cm的尺寸。因每支花梗的花数不同,通常每盒25-30朵花。售价因品种而不同。拍卖通常依照品种名称:平均价格高说明商标被认可的程度也高。2002年荷兰蝴蝶兰切花的平均价格为每朵0.49欧元,需求量为450万支。2003年缺货率为5%,平均价格升到每朵0.51欧元。

经济估算
以1000平方米的生产面积为例,估算如下:
a. 总面积:1000平方米。
b. 实际种植面积:870平方米。
c. 生长阶段使用面积:87平方米。
d. 开花阶段使用面积:783平方米。
e. 每平方米20棵,共有15660开花株。
f. 产量:每个植株每年2.5支花梗,每年共39150支花梗。
每枝花梗8朵花,年产313200朵花。
g. 2003年平均价格:每朵0.51欧元。
h. 每平方米年产值160欧元。

荷兰安祖(Anthura)公司蝴蝶兰切花的栽培资料(二)


七、肥料

蝴蝶兰的施肥可使用复合肥料或是直接施用氮肥(Ammonium nitrate fertilizers)。肥料的施用依品种而异。如果使用基肥,基肥必须含有Dolokal (L3-4 kg / )与PG混合物,pH的范围为5.2~6.2,EC范围为0.8~1.2mS / cm。氮肥如果太高会导致叶片过度生长。EC值如果太高,根部则会死亡。如果太低,植株缺乏微量元素。量测EC最好的方式是灌溉后收集底部排出的水分。超过1.5mS / cm代表此盆内介质已盐化。通常根部会形成桶红色斑点,这时需要以清水或低EC的水质加以淋洗。

八、开花阶段

植株具有5片成熟叶片时可进行催花。在植株足够成熟而且历经一个转换时期即自然抽出花梗。在秋天的自然催花于第二年2月或3月即可出售。利用温度与光量调节可控制花期。花梗上所有花苞除最后一朵外而其它花苞已全部开放时即可切下销售。切下花梗时通常已具有三个花芽。第二株花梗即自其余花芽抽出,而且自顶芽开始。然而催出这种新花梗所需求的时间更久,因此是否采用此项先自然开花再抽出第二花梗的方式则由所需花梗品质与销售计划以决定。除了第一花梗,只要植株健康,第二次可有双花梗生成,可以当做切花出售。因此平均每年可售出2.5支花梗。花梗抽出后以吊绳维持挺直以避免变曲。

九、未成熟花株

在生长时期,未成熟即抽出的花梗需要迅速摘除。在花梗未变硬之前可以以人工摘除。如果花梗已坚硬,则必须以工具切除。摘除或切除作业之前,手与工具都必须消毒以避免传染疾病。在生长期维持27℃的温度可避免此过早开花现象。

十、栽培环境

(一)温度

蝴蝶兰为热带型植物,栽培温度应该维持于15~34℃之间。适当的温度如下:生长阶段为26~27℃,开花阶段为19~21℃,为了得到更多的花梗,温度可维持于18~20℃,共计4~8周。在光线不足或日温过高时,要维持于18℃以加强催花(诱生花芽)。因为开花时期也要维持叶片生长,低温时期不要太久。在光线不足时,如果气温大于23℃的时间超过24小时,会导致过多的营养生长而损失花苞。

(二)光量

1.在荷兰地区

为得到适当的叶片与根部发育,需要提供足够光线。过多的光量则导致叶片有烧痕。太低的光量(低于100W/m2)则导致植株生长停滞、品质不良、花苞发育不当且根部发育不良。适当的光量为200 W/m2,在阳光强烈的夏天(1400 W/m2),要使用80~85﹪的遮荫网。

2.在热带地区

需要具有维持80~90﹪遮荫能力。通常使用遮荫65﹪的固定网与另一组遮荫65﹪的活动网。在具有暴雨的地区,要使用塑料布屋顶以减少病害,并减少雨水对介质的淋洗。(Note:此段内容针对印尼等地的遮雨棚简易设施,并不是讨论亚热带温室)

适当的光量如下:

1.成长阶段:5000~8000lux

2.开花阶段:8000~15000lux

在终年阳光普遍的地区,光量需求可提高20﹪。但是要注意光线的折射能力,使兰株叶片都得到均匀光线。高光量时要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

(三)人工补光

人工补光对叶片温度、微气候、兰苗成长都有益处,并可减少植株损失。其特点如下:

1.穴盘小苗成长:促进生长快速并减少兰株损失

2.生长阶段:促进成长快速与发育更好

3.开花阶段:对花梗与花芽发育有帮助,减少花芽损失,增加品质。

在冬天,蝴蝶兰至少需求12~14小时,3500~4000 lux的光量,因此适合使用人工光源。在有阳光的天气下使用过量光源将引起叶片转成红色,因而导致生长停滞。此外兰株至少维持8小时的暗期以确定可吸收二氧化碳。

(四)二氧化碳浓度

蝴蝶兰为景天酸代谢植物,在夜间吸收二氧化碳。适当的浓度为600~800ppm。

(五)相对湿度

蝴蝶兰由于其生理结构可以保护自身在低湿状态下受到的应力影响,但是在太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往往相伴着病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范围为60-80%RH。在高温低湿环境下需要增加相对湿度。适用的设备系统包括在温室上方以高压喷雾设备增加雾粒,在植床下方洒水,使用水墙与风扇等。但是要避免造成作物潮湿。加湿另一个附加效益是降低温度。

(六)其它资料

作物生长在高相对湿度的环境时,白日温度与日照量都可以增加,使温室内部维持恒温,并且要维持良好的空气循环。因此温室高度最好高于植物3-4公尺。

为了能够分析植物生长所面临的问题,微气候的量测与记录十分重要。例如光量、温度与相对湿度都要进行量测与记录。量测作业可使用微电脑或手持的传感器,每日最高/最低值都需要量测。

荷兰安祖(Anthura)公司蝴蝶兰切花的栽培资料(三)


十一、病虫害管理

适当的卫生处理与每周去除染病的植株则可防止大部分的病害传播。细菌的感染主要是由于水滴飞溅在植物体上,或是运送过程受到影响。这种病害无法使用化学药剂加以控制。各种病害与传播方式如下:

1.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褐班病是蝴蝶兰最严重的病害。病征在于叶片出现棕色斑点。有油状或心脏形状,而有黄色形状物围绕。处理方式包括调整施肥液的氮量,去除病株与维持稳定的相对湿度。化学药剂对于此种病害并无作用。采用生长状况良好,健康的植株才能避免此种细菌性问题。

2.霉菌

介质中水分变化太大或是不适合的EC值都引起根部受损,因此促使霉菌攻击组织。对付方法是降低灌溉水EC值,并且暂时减少介质含水率。

3.灰霉病菌

另一种霉菌引起的病害是花瓣上的灰霉病,在花朵上形成许多小斑点。发生的原因在于植物处于潮湿状态太久或是相对湿度太高。

4.镰刀菌

镰刀菌引起黑色三角形的斑点,在基部叶片形成黄色、暗红色。叶片将迅速掉落。根部处于积水中容易发生此病害。

(二)病毒

受到病毒感染的蝴蝶兰其病征是花朵变小,生长速度变缓慢。然而有些品种的生长性状不受病毒感染所影响。病毒的病征在低温催花阶段更为明显。病毒对蝴蝶兰最大的影响在于生长速度。

(三)昆虫与小动物

1.蛞蝓与蜗牛

蛞蝓与蜗牛会在幼株上咬出小洞,而也在短短几天内就可以危害许多植株。同时也将根尖咬损。使用药剂能够有效地控制此种小动物。

2.蹒类

红蜘蛛蹒类在叶部引起轻微变形与严重的颜色变化。因为分布为集中状态,可以以杀虫剂控制。

3.蓟马:棕色蓟马通常在每一部位可发现,而且成群出现。化学药剂难以根除。去除病株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4. Sciaridae, fungus gnats: 此种昆虫攻击根尖。施用补食天敌(Hypoaspis

predatory mite, 100-150/m2)与悬挂黄色黏虫板可预防感染。

(四)环境引起的生理异常

1.花苞掉落

在开花完成阶段,如果光线过强、温度太高,容易引起花苞自花梗上脱落。根系的品质不良也会造成此现象。花卉在输送之前如果未经适应阶段也会有落苞现象。

2.输送过程的冷害:

植株自生长区运送到销售区,叶面可能产生的橘红斑点,通常由于冷害造成细胞的死亡。其它的环境应力或过强光线也会造成。

(五)药害:由于使用不适合的化学药剂。

十一、采收与包装

花梗要以支柱或吊索加以固定。在还有一朵未开花苞时即可以收获。花梗插入含有16cc的保鲜管。保鲜液可使用Chrysal或是40~45℃的热水。花束放入包装盒内,贮存于7~10℃。如果花朵有轻微萎凋,可切梗再放入40℃左右的热水。瓶插时间自5天至6周,因品种与周围环境而不同。切花包装盒的尺寸为100×15×11.5cm。通常一盒内具有25~30朵花。售价因品种与生产兰园而不同。

在2002年,荷兰蝴蝶兰切花每朵0.49欧元,需求量为450万株。2003年缺货率为5﹪,平均价格为每朵0.51欧元。

十二、经济评估

以1000平方公尺的生产面积,经济评估如下:

a. 栽培面积:1000平方公尺

b. 实际种植面积:870平方公尺

c. 栽培用面积:87平方公尺

d. 开花株使用面积:783平方公尺

e. 每平方公尺有20棵,共有15,666株。

f. 产品:每年2.5支花梗,每年产39,150花梗。

每枝花梗8~10朵花,年产313,200花朵。

g. 2003年平均价格:每朵0.51欧元

h. 1000平方公尺产值159,732欧元

i. 每平方公尺产值160欧元

袋鼠花栽培技术


袋鼠花为苦苣苔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肉质对生,椭圆形,表面光滑而有光泽,枝条细长,多作为小型盆栽或垂吊种植。花腋生,几乎每个叶腋间都有一朵花,花型奇特,呈长筒状,长约1至3 厘米,两头较细,中间膨大为袋状,酷似袋鼠腹部,花色多为橙黄和橘红色,花期冬末至春季。

一、产地及习性 原于中南美洲,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多为园艺杂交种。性喜温暖和半阴环境,忌阳光直射,在原产地多附生于树干或岩石上,因此,栽培时土壤应疏松透气。

二、繁殖技术 常用扦插繁殖,枝插或叶插,花后春、夏季扦插为宜,在温室内可全年进行。

1.枝插 剪取枝条上部的绿色部分,每3至5厘米为一段,最好以蛭石为扦插基质,粗沙、珍珠岩亦可,遮阴50%至60%,约三四周可生根。如果用插条基部蘸生根粉,生根时间可缩短为1周,根系生长较好。插期间要保持高空气湿度。

2.叶插 摘取完整无病虫的当年生新叶(需带有完整的叶柄),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后即可扦插。通常以蛭石为扦插基质,深度以刚埋入叶柄为好。通常3周即可生根,若用萘乙酸等激素处理,生根效果更佳,速度更快。

三、栽培管理

1.上盆 扦插苗生根后即可上盆,栽培基质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腐殖土为佳,一般用40%泥炭+20%粗沙+40%珍珠岩,再适当施入过磷酸钙,配成混合基质。为使植株多分枝以增加开花数量,一般在上盆后即行摘心。当植株有3个以上分枝、高10厘米后,可进行第二次摘心,并进行换盆,定植于盆径15至20厘米的花盆中。

2.环境调控 袋鼠花生长适温在15℃至28℃,35℃以上停止生长。温度低于10℃花蕾易脱落,难以开花。袋鼠花生性健壮,对环境适应力较强,对周围空气湿度要求不严,浇水不要太勤,掌握间干间湿原则,浇水不宜太多,否则排水不良会造成烂根和落叶现象。袋鼠花不喜大肥大水,一般每15天浇一次全元素复合肥即可,孕蕾期可适当增施磷肥,或叶面喷施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袋鼠花不耐阳光直射,否则会使植株枝条散乱。夏季强光还会造成叶片灼伤,应遮光50 %至60%。夏高时株会停止生长,此时应减少浇水,放于阴凉通风处。花后结合扦及时修剪,以增加下次的开花量。

四、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夏出的炭疽病,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针尖状褪色小斑点,之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形成黄褐色圆形斑点。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夏季加强温室通风,定期喷施防病药剂(夏季每10天喷施1次)。初见病害时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如代森锰锌粉剂800倍液)。此外,在栽培管理上也应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珊瑚花栽培技术


珊瑚花又名串心花,原产巴西。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耐阴,怕强光曝晒,要求肥沃、疏松的腐叶土,冬季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

繁殖:主要用扦插繁殖,春、秋季均可进行。剪取未孕蕾的枝条8-10厘米长,剪口注意在茎节下方,只留顶端叶片,插于泥炭中,保持湿润,插后15-20天生根,待长出新叶时可移栽。

栽培:扦插苗栽杆后,需用进行2-3次摘心,压低株形,促使多分枝。二年生老株,奏季需换盆和修剪,但生长势较春季扦插苗要差。生长期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宜过湿,否则易脱叶|烂根。每月施肥1次,花期增施2次磷旬肥。花后要摘除残花,以免霉烂,影响新枝叶萌发。

病虫害:有时发生叶斑病,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虫有刺蛾叶蟑和蛲日危害,用10%除虫精乳油2000倍液喷结。

应用:珊珊花夏、秋季开花,红色花序在艳阳照射下格外预想美,是园林中常风的盆栽观赏花贲。珊瑚花花期长,又较耐阴,盆栽十分适合室内装饰布置。

金钟花栽培技术


金钟花又名黄金条、迎春条、细叶连翘,系木犀科连翘属落叶灌木。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先叶开放或花叶同放,花色金黄。金钟花分布于我国江苏、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多生长在海拔500米至1000米的沟谷、林缘与灌木丛中。喜光照,又耐半阴;还耐热、耐寒耐旱、耐湿;在温暖湿润、背风面阳处,生长良好。在黄河以南地区夏季不需遮荫,冬季无需入室。对土壤要求不严,盆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浇水春秋二季1日至2日浇1次,夏季每日1次至2次,冬季见土面干时再浇。地植冬末春初应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花芽膨大与开花。盆栽每半月施1次稀薄液肥,孕蕾期增施1次至2次磷钾肥,可使花大色艳。地植于冬春开沟施1次有机肥即可。每年花后剪去枯枝、弱枝、过密枝,短截徒长枝,使之通风透光,保持优美株形。只要注意改善栽培条件,加强科学管理,一般不会发生病虫害。

杜鹃花栽培技术


杜鹃花,别名映山红,满山红,紫阳。系杜鹃花科杜鹃属常绿或落叶灌木。品种有春鹃、夏鹃、春夏鹃等。杜鹃花性喜气候凉爽,空气湿度大,酸性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其根、茎、叶皆可入药,可治内伤、风湿、痛疮、咳嗽等。
一、繁殖
可分株、压条、扦插、播种等。分株,在丛生的大株落花后进行;压条,在3—4月进行,在枝条茎部削伤约3—4厘米,用土埋上,枝梢上部留出土外,1年后自压条茎部切离分栽。扦插,选用当年生嫩枝作插穗,在4—6月间剪取5—6厘米长的新梢,顶部留2—3片叶,插入疏松的酸性土中;播种,在春季进行。
二、春鹃的栽培
1.配制盆土。1—2年生小苗,可按腐殖土80%、煤灰15%,、其他腐熟基肥5%配置。3年生以上大苗,按腐殖土60%、煤灰20%、其他腐熟肥20%配置。春季、秋季均可移栽。
2.薄肥勤施。春鹃根系浅而细,施肥可分4个阶段进行:①新梢萌发时,宜施以氮肥为主的催芽肥。②花谢后,以氮肥为主的肥料追施2—3次。③秋季花芽分化和孕蕾期,宜施2—3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料。④开花前,施2—3次以磷肥为主、氮磷结合的肥料。
3.选择水质。春鹃喜微酸性水,忌用碱水。如用自来水,需用0.5%—1%硫酸亚铁或300倍食醋加以调配后再浇。
4.调和湿润度。春鹃喜湿润,一般要求盆土含水量在60%—70%,空气相对湿度在70%—80%。
5.摆好位置。春鹃喜半阴,怕强光。1—2年生小苗要求光照达60%—70%,3年生以上的大苗要求光照度50%左右。一年四季花盆的摆放位置,应根据季节变化作相应的移动。
6.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冬季和春季新梢萌发前,用托布津600—800倍液或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花盆、盆土和植株2—3次;新芽萌发后,用50%可湿性多菌灵600倍液喷洒,每星期1次,连喷3次;盛夏时节,易发生红蜘蛛,可用50%敌敌畏乳剂2000倍液喷杀。

花毛茛繁殖栽培技术


植株选择:幼苗长出4~5片真叶时可以移栽到盆中定植。

花盆的选择:瓦盆或塑料盆即可。

培养土的配制:要求含丰富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作栽培用土。

配制方法:堆肥、腐熟木屑按照1:4配制,在加人45%的复合肥混合。

花卉栽培:幼苗上盆时要尽量多带宿土,以减少对根系的伤害,如果原来幼苗的深度较浅,栽培的时候可以载稍深些,如果原来栽培的较深,可以栽浅些。上完盆后浇透水,以保证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然后放在阴凉处缓苗,之后逐渐让其接受光照,并保持盆土湿润,但不要积水。

花毛茛施肥:

花毛茛喜肥,生长期注意追肥,开始时10天浇一次淡肥,以后随着花苗发育生长,要逐渐增加肥料的用量和浓度。如果盆土有机质含量高,就要浇施更淡些的肥料。

在其花蕾形成和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肥料,在这个时期要应每隔7~10天施稀薄饼肥液加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一次。

现蕾前要增施钾肥,每隔10天施一次草木灰浸出液,可以用10克的清水加1克的草木灰浸泡一周后便可使用,然后取清液兑水50%追施到根部,连施两次。

浇水:花毛茛喜湿润,畏积水,怕干旱。

在其生长旺盛期需要充足水分,要注意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同时要避免把水浇在叶面上,否则会导致病害。

花期浇水则要适量,不宜过多,以见干见湿为准,这样可以延长花期。

花毛茛的块根较小而质弱,在其夏季进人休眠时候,最好把其块根从盆中挖出,晾干储藏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夏眠,如果留在盆中容易烂根。

花毛茛修剪:

在花毛茛现蕾初期,如果花蕾过多,为了保证开花质量,要及时进行疏蕾,每株选择3~5个健壮花蕾即可,其余全部摘除。

花后要及时剪掉开败的残花,以免其浪费养料,影响美观。

光照和温度管理:

花毛茛喜阳光充足的环境,但不耐炎热,怕阳光直射。遇到高温强光的天气,要及时遮阴,通风降温,以便防止叶片变黄。

花毛莨喜凉爽环境,温度不能低于10丈,也不要高于25摄氏度。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5摄氏度~18摄氏度,较耐寒,但最低温度不得低于0摄氏度。

花果期管理:花毛莨的自然花期在4~5月间。在其花蕾形成到花开前,需要大量的肥料,要勤施稀薄液肥,并增施磷钾肥料,以便使植株花茎充实,防止其受风折断或倒伏现象发生,也保证花开得大开得好。

如果花蕾过多,为了保证花开的质量可以适当地舒蕾处理。

为了使植株的株形更美观,提高其观赏价值,可以对植株进行矮化处理。在花茎刚抽发时到花蕾长出叶丛前,可以用0.2%~0.4%的叶酸对茎顶和叶面喷洒,大约10天一次,喷洒2~3次,便可促使植株矮化。

在花期浇水要适量均衡,保持土壤湿润,如果这个时期缺水会导致花期短、花开色彩不艳,叶片变黄等。

开花期间要避免阳光直射,应该进行适当的遮阴,通风降温,防止叶片变黄。花后要及时清理残花,这样精心养护可以使花期可长达1~2个月。

换盆:

长出的花苗要在人冬前分栽到小盆中并在低温条件下养护,等到第二年春3月下旬便可出室换成大盆定植,人夏前即可开花。

植株需肥量大,如果发现盆土板结就要换盆,植株块根发育长大,如果盆太小,就要换盆,换盆换土还可以防治病虫害,有助于保证植株第二年的生长和开花质量。

换盆时间可以在秋季结合分株同时进行。

繁殖:

花毛莨繁殖方法有分株繁殖和播种繁殖。

分株繁殖这种繁殖方法一般在9~10月间进行。挖取脱盆的母株,轻轻抖去泥土,把块根带根茎掰开,以3~4根为一株栽植,覆土不要过深,不使块根裸露在土表外即可。然后浇透水放疏荫处,秋末在低温条件下继续养护,3月间即可开花。

播种繁殖采收饱满种子,阴干贮藏。等到秋后气温降到10摄氏度左右可以进行盆播,如果温度偏高,不利于种子萌芽。

花毛茛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在10摄氏度-15摄氏度,用腐叶土、壤土、河沙各一份,均匀搅拌、消毒当播种土。

然后用粗沙垫在育苗床底,再填加配制好的播种土,把花毛茛种子撒播其上。播后用细土覆盖,覆土不要太厚,以刚刚盖住种子即可。然后轻轻压实,然后浸湿土壤。

然后用遮阳网遮住育苗和床,并放到通风、阴凉、遮雨的地方培养,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10摄氏度~15摄氏度之间,两周后种子即可发芽。

长出的花苗要在人冬前分栽到小盆中并在低温条件下养护,等到第二年春3月下旬便可出室换成大盆定植,人夏前即可开花。

越冬:冬季气温降到以下时,要移人室内培养。冬季是植株小苗生长期,这时候,要注意对小苗的防冻保护,可以给小苗盖上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花毛茛病虫害防治:

花毛莨容易受到病毒病、青霉病、白绢病、灰霉病、根腐病、根蛆、潜叶绳等病虫害侵害。

病毒病染病植株叶片皱缩不平,会出现花叶、褪绿斑状或叶片萎缩变小、变厚等情况。叶缘向叶面或叶背翻卷,叶柄变短,开花畸形,甚至不开花。

预防这种病的发生就要在种植的时候对种子或块根进行消毒。

发现染病植株要及时清理掉。

青霉病染病块根会变成暗褐色或黑色,严重时,块根表面搜盖大量青霉菌的分生孢子,想要预防这种病害就要在对块根进行采收、贮藏、分株繁殖等过程中,尽量减少损伤,保证块根完好,并且在贮藏前对块根进行彻底消毒。

并且要注意储藏室的要保持通风,不要湿度过高。

发现病块根,要挑拣出来扔掉,其相邻的块根,要进行消毒晾干后再贮藏。

种植块根前要用75%甲托布津800或1000倍液浸泡10~丨5分钟,然后晾干后再种。

白绢病染病椬株的茎基部会出现水溃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之后,病部会产生白色绢状菌丝,并逐渐缠绕成菜籽状菌核,最后茎基部逐渐腐烂坏死。

预防这种病害就要在日常管理的时候注意通风透光,控制浇水量,避免土壤过湿。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和浇灌土壤,以控制病情发展。

发病初期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井冈霉素1000倍液喷雾浇灌植株的茎基部和周围土壤。

发病初期可以用68%病毒可湿性粉剂800或1000倍液,3.8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5%克毒灵水剂800倍液喷洒防治。

灰霉病花毛茛染病后,其近地面叶片的叶缘先出现暗褐色水溃状病斑,最后病斑逐渐向上蔓延,扩大到叶柄、花梗、花上,最后受害组织软腐,整个植株枯萎死亡。

在阴雨天气,浇水过多或者大棚雾气过大时容易爆发。如果遇到连阴低温,随后天气突然转晴,温度升高,灰霉病也容易爆发。

预防这种病的发生应该在栽植前就对盆土和块根进行消毒处理,并施足底肥,保证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免疫力。

在日常栽培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植株通风透光良好,避免湿度过大。减少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钾肥,以便提高其抗病能力。

发现植株染病后,要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或花蕾,消灭感染源。

发病初期可以用75%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向病部和土壤表面喷洒。根腐病

根系腐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地上茎叶逐渐萎蔫变黄,植株枯死。预防这种病害就要在储存块根前,将其放人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30分钟后捞出,然后晾干贮藏,并注意贮藏室的通风降湿。

种植前要对盆土和块根进行彻底消毒,并适当浅栽。

在曰常管理的时候要注意排水,增加光照。

在植株发病初期可以用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

根蛆、潜叶蝇

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最佳摆放位置:可以放在窗台、卧室、客厅或阳台等光照充足的地方。有条件的也可以在庭院种植。

大花萱草栽培技术


大花萱草是在萱草的基础上,经过高科技手段处理的多倍体矮生品种,具有植株矮,花期长等特点,是布置花坛、马路隔离带、疏林草坡等处,更适宜做地被植物,熔观叶与观花于一体,是优良的园林绿地花卉。也可栽于庭院或居室,足堪陶情适性,心旷神怡,谓之“萱草可以忘忧”。花蕾可食用,根可入药,集观赏、食用、药用于一身,是极为可贵的植物资源。

一、特征特性:大花萱草又称金针花、忘忧草,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植株高25~35cm,冠径40~100cm,具短根状茎,根部肥大肉质状呈纺锤形,叶翠绿狭长,丛生根际排成两列,花葶从中部抽出,螺旋状聚伞花序,每个花序着花数十朵,花蕾似簪,开如漏斗,裂片翻卷,花瓣先端浅裂或深裂,花被基部合成管状,雄蕊6枚,花色有:绯红、金黄色、淡紫色、白绿色等。花径10 cm左右,花期5~10月中下旬,单花寿命不超过24小时,清晨开放,暮色时分闭合,晚上萎蔫,花葶上其它花会陆续开放。蒴果,背裂,有黑亮种子数粒,大部分品种不结实。

大花萱草原产中国、南欧及日本。我国南北均可种植,根状茎可在~20℃低温冻土中越冬,华北地区可露地越冬。性喜气候温暖,喜阳光,耐半阴,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广,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湿润。特别对盐碱土壤有特别的耐性。

二栽培要点:大花萱草栽培要求种植在排水良好,夏季不积水,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栽植株行距保持在30cm×40cm。大花萱草栽培管理简单,由于花期长,除种植时施足基肥(以腐熟的牛粪或猪粪为宜)外,花前及花期需补充追肥2~3次,以补充磷钾肥为主,也可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促使花朵肥大,并可达到延长花期的效果,花后,自地面剪除花茎,并及时清除株丛基部的枯残叶片。

三、繁殖方法:大花萱草多采用分株、播种繁殖,也可进行扦插繁殖。分株多在春秋季节,枯叶至萌发前进行。一般每小丛除带肉质根外,还需带2~3个芽眼,开穴30 cm,施足基肥,盖细土,压实浇透水,春季分株当年即可开花。播种繁殖,宜在秋、冬季将种子作沙藏处理,春播后发芽迅速整齐,实生苗一般2年开花。亦可夏季利用幼嫩的花芽进行扦插,扦插于蛭石中,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翌年即可开花。

四、病虫害防治:叶枯病和锈病是大花萱草极易发生的两种病害。病害的防治应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及时清除杂草、老叶及干枯花葶,集中销毁,以减少侵染源,并要选栽抗病品种。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可有效防治叶枯病的发生;锈病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每隔10~15天喷洒1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目前,大花萱草栽培较多、表现优良的品种有:金娃娃(黄)、奶油卷(黄色重瓣)、吉星(乳黄色)、红运(红色)等。

日本花柏栽培技术


日本花柏(Chamaecyparis pisifera Endl.)系柏科扁柏属常绿乔木,树高50m,胸径1m;树干通直,木材坚韧耐用,边材白色,心材褐黄色,耐朽性强,纹理美观,是制造器具、建筑、桥梁、造船、车辆枕木,家具等理想用材。木材富有纤维素,是造纸的好原料。
1 自然分布及生物生态学特性
原产日本。我国青岛、庐山、南京、上海、杭州、长沙、北京等地引种栽培,供庭院观赏。1968年,九华山林场从江西庐山引种栽植,35年生林木,在海拔1200m的山坡上部,树高14-18m,胸径28-43cm,生长茂盛,根系浅且发达,天然更新良好;10-35年生植株开花结实正常。
日本花柏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片;树冠尖塔形,生鳞叶的小叶下面有明显的白粉。鳞叶先端锐尖,侧面之叶较中间之叶稍长。球果球形,径5-6mm,9月下旬,球果变褐;10月中旬,球果自然开裂;种鳞5-6对,顶部的中央微凹,内有突起的小尖头;发育种鳞具1-2种子。种子径2-3mm。
较耐荫,自然整枝能力差。不耐旱,较耐瘠薄,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的沙壤土。
2 育苗技术
2.1 扦插育苗技术
扦插时间在早春抽出新梢后,剪15cm长插穗,在塑料大棚内进行扦插。为了保持90%左右的湿度,塑料棚要盖严,不要频繁打开,以免湿度降低。苗木扦插时蘸200mg/L的911生根素,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2 播种育苗技术
2.2.1 种子处理:种子贮藏到播种季节前l周左右将种子取出,混以湿沙,在15℃左右的室温下催芽4-5d,沙干时浇水,且每天翻动1-2次,当有20-30%的种子裂嘴时,即可播种。
2.2.2 播种:先按要求做好苗床,在湿润的床面上用耙搂动,使床面形成平整均匀的条形凸、凹面。为了便于播种,播前将种沙混合物掺入适量干沙,搅拌均匀再播。每亩播种5-7kg,播种时,要做到随播种,随镇压(木滚)、覆草和浇水,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在苗木出齐之前,始终要勤浇水,本着“少量多次”的原则,始终保持床面湿润。
2.2.3 苗期管理:在出苗达60%以上时,撤去覆草,使苗木全受光照,若不遇高温干旱,一直进行全光育苗,这样可比长期遮荫好,使苗木粗壮、根系发达、抗灾力强。苗木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以免杂草争水肥,促进苗木生长。第二年春移植,加强苗圃管理,定期松土、除草、施肥、清沟排渍。秋后或次年春苗高可达30cm。
3 人工造林
3.1整地:采用带状清理加大穴的整地方法,穴规格80×80×30cm,回表土,造林前一个季节完成整地。
3.2速生丰产林定植: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营造纯林,总密度为2×2m,即每公顷2500株。
3.3生态林建设:在土层较为瘠薄的地方或山坡上部,和栎类等树种进行株间混交,定植总密度为1.5×2m,即每公顷3330株。
3.4田间管理:苗木定植后,派专人管理,郁闭前要加强松土、除草、追肥,5年即可郁闭成林。
4 病虫害防治
日本花柏病虫害较少,目前仅见少量柏木毒蛾,一年发生2代,幼虫越冬。为害叶子。防治方法可于早春用击树震荡法捕捉幼虫,用灯火诱杀成虫,剪去有茧、卵的枝条并予以烧毁。亦可用50%的敌百虫乳油或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溶液喷杀幼虫。

《安祖花栽培技术》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的栽培技术碧玉花”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