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你是否在寻找有关的技巧和方法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观赏蕨类的“无花之美”,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的一个类群。尽管它们没有鲜艳的花朵,但以其古朴、清雅而独树一帜。观赏蕨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蕨类种类的总称,有“无花之美”之称。它那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优美形态,清翠飘逸、变幻无穷的奇特叶形,令人赞叹。近年来,一些蕨类植物已投放到国内市场。其在观赏方面可应用于下列几方面:

1.室内观赏。蕨类植物独特的耐阴性和婀娜多姿、轻柔飘逸的优美造型使其能成为室内观赏植物。它可用于布置宾馆、会堂、办公室和居室等多种场所。在大厅布置时,选用大型或中型的复叶类为宜。如在南方盆栽时,可选用乔木状的桫椤、观音莲座蕨、金毛狗、苏铁蕨、华南紫萁以及形体高大的短肠蕨等。这些布置要相对集中,以发挥群体效果。栽培容器可用陶缸、木桶、塑料花盆等。有些中小型的蕨类也可用于大厅布置,其方法是将附生种类栽种在短截的棕榈等的树干上,如肾蕨、槲蕨等。栽培在树干上的观赏蕨类,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以保持生长茂盛,终年常绿。一些大型附生蕨类如鹿角蕨、崖姜蕨、鸟巢蕨、王冠蕨、圆盖阴石蕨等,可以悬挂于厅堂,但栽培时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才能使它们生长良好。在家庭和办公室利用蕨类植物进行装饰观赏时,首要的是解决环境的湿度,须在室内配备一只小型的喷雾器,经常进行叶面喷雾以增加空气湿度。如悬挂观赏,可将蕨类植物种植在蛇木上并盛于通透性好的容器内,以保持湿度。还可将其栽培在蛭石、泥炭土、苔藓、陶砾、珍珠岩等材料中,并经常补充水分和营养液。一些小型观赏蕨类如波士顿蕨、松叶蕨、铁线蕨、肾蕨、江南星蕨等可盆栽置于室内案几等处,清新素雅。另外,随着微型瓶栽植物的出现,如膜蕨、卷柏等小型观赏蕨可瓶栽观赏。

2.公园、庭院等环境的绿化。使用较多的有黑桫椤、华南紫萁、乌毛蕨、肾蕨、下延三叉蕨、苏铁蕨、长叶肾蕨、福建观音座莲、金毛狗等。它们在林下种植或做山石布置时颇具大自然原野风情。而卷柏、翠云草等是阴湿地很好的地被植物和假山盆景的覆盆材料。还有些蕨类植物可用于水面绿化。

3.插花和工艺品制作。许多蕨类植物的叶片可应用于插花和花篮制作等方面。如石松、肾蕨、铺地蜈蚣、波士顿蕨、铁线蕨、大叶碎骨补、凤尾蕨等是良好的插花材料。蕨类植物的叶还可以用于制作干花。制作干花时,一般在晴天,叶上不带水珠时采下完整且没有衰老的叶片,放在厚度4层至6层、吸水良好的标本纸内,平展。每天换1次至2次纸,在干燥的标本纸内,叶片脱水后仍保持固有的鲜绿色。再将压好的干叶,经过整理、涂胶,胶干后再压入标本夹内定型。制作好的干叶标本以颜色自然,手握叶柄或羽柄摇动时仍有弹性为好。

另外,有的蕨类植物如石松还可作为编织的原料;金毛狗等由于其根状茎的独特造型而成为精美的工艺品;桫椤、笔筒树等,由于其树干色彩斑斓,可制成精美的工艺笔筒。

此外,蕨类植物还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方面。如蕨菜(凤尾蕨科的蕨萁)、薇菜(紫萁科的紫萁)等可食用。许多蕨类还是中药材,并具有抗菌能力,有利于清洁环境,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XzH52.cOm精选阅读

观赏园林之美


在各种生态园林中观赏型生态园林是应用最广的一个类型,它综合考虑了景观、生态和人们的心理感受,并广泛应用于居住区绿化、公共绿地及道路绿化等方面。 观赏型生态园林,顾名思义,就是在园林中突出观赏性的特色。这里所说的“观赏性”并不仅限于表象的“美化”,它是以生态效益为前提和基础,依据生态学中竞争、共生、循环等原理配置植物种群或群落,同时还注重体现观赏性的一种生态园林类型。 园林要赏心悦目,必须有观赏效果良好的植物材料作基础。国外对野生植物的驯化和观赏植物的选育工作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我国近些年也加大了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新优品种的培育力度,各城市园林科研机构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也在逐步加强。 观赏型生态园林要达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的统一,其植物配植的手法至关重要。中国传统小型庭院的植物配植,由于受到使用功能和空间范围的限制,往往采用单株配植的手法。但是。这种手法在开放的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生态园林讲求建立多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扩大绿量,提高绿视率,增加叶面积指数,达到改善都市生态效益环境的作用。上海外滩绿地在布局上采用多层密植的群落,如香樟+小叶栀子花+白三叶草、白玉兰+杜鹃、银杏+枸骨+金丝桃等模式,既与周围建筑景观相协调,使空间效果更加丰富,同时也改善了外滩的小气候,达到了园林在城市中应起的作用。 观赏型生态园林强调设计特色,要求更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规律,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且注重意与形的统一。在设计中按美学观点,采用有障有透、有疏有密等手法,适当采用“大色块”、“大手笔”等方式;突出线条和色块,形成起伏变化较大的林缘线和天际线,以宏大的体量突出主题寓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另外,观赏型生态园林在养护过程中更注重植物自然姿态与装饰修剪的结合,及景观的多样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最佳的景观效果。

观赏蕨类植物的主要病虫草害与防治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
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 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
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 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
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 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
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著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 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 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 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 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 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 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 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
1. 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 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 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 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观赏凤梨--美叶光萼荷


美叶光萼荷(Aechmeafasciata),又名蜻蜓凤梨、斑粉凤梨。原产巴西,它的叶片与花朵均极美丽。莲座状的叶片有虎纹状银白色横纹,粉色圆锥状花序挺立其中,宛如出水荷花。观赏期可达三个月之久。

光照和温湿度美叶光萼荷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也能耐阴,在室内摆放,应放在靠窗台的附近,越亮越好。但切忌阳光直射,否则易灼伤叶片。室内温度在20℃左右为最好,冬季不低于10℃,它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上,若室内过于干燥时,应向叶片喷水,提高空气湿度。

水分美叶光萼荷对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不是太高,浇水时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当盆土表层下2厘米盆土干时浇水,一次浇透。在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要对莲座状叶筒内灌注一些清水,这对植株吸收水分十分有利,但要定期清除筒内积水,再换清水,以免发臭。花后和休眠期,要保持盆土适当干燥。

施肥生长期每两周施肥一次,用氮、磷、钾复合肥更为合适,或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浇施。

病虫害室内栽培时,如通风条件差,常会发生介壳虫和蓟马危害。发现虫害、宜用40%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或用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蕨类的立体绿化应用


蕨类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有40余科,300余属,120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多。我国约有2600种,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地区,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蕨类植物已超过了500种。

自然界中的山地、林间、溪旁、平原、草地均可见不同种类的蕨类植物生长。大多数蕨类植物喜阴暗和潮湿的生态环境,多分布在山谷和林下环境,但也还有一些种类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的石灰岩山地,还有的种,如满江红,则是生活在水中。鹿角蕨等则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如热带地区的棕榈植物上常附生大量的蕨类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不同纬度和海拔高度上,也分布着不同的蕨类植物,从而形成了蕨类植物丰富的生态多样性。
蕨类植物又称羊齿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低级而又不开花的一个群。在一些发达国家,观赏蕨类已成为观赏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欧约美等国家和地区盆栽观赏蕨类的年销售量已超过5000万盆,在其庭院和公园都随处可见,许多宾馆和家庭均以拥有高档观赏蕨类为荣。蕨类植物作为切叶植物用作插花的应用更为广泛。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花卉业的同时,已开始重视对观赏蕨类的开发。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有凤尾蕨、铁线蕨、铁角蕨、波士顿蕨、肾蕨、石韦、阴石蕨、卷柏、翠云草、鹿角蕨、苏铁蕨、江南星蕨、桫椤(树蕨)等品种投入市场。

为方便栽培和利用,根据相近相似的生态习性和特点,人们把蕨类植物分为:陆生蕨类、树蕨类、丛生蕨类、附生蕨类、藤本蕨类、水生蕨类、石生蕨类、膜蕨类。

蕨类植物的观赏特性

1 株形

蕨类植物株形优美,格调清新,是线条美的典范,越来越博得多人的喜爱。蕨类植物的茎不显著,叶的分布、伸展方向构成株形。株形是蕨类植物的主要观赏要素。因蕨类植物是一类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植物,体态介于苔藓和裸子植物之间,独具特色,或小巧灵珑,或端重素雅,或轻盈飘逸,或高大挺拔。如具长茎的蕨类植物(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构成的株形,挺直修长的单干撑着顶端丛生的巨大叶丛,宛如罗伞,高贵飘逸,属蕨中极品(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2 拳芽

蕨类植物的幼叶在展开前呈拳状卷缩,称为“拳芽”。随着生长进程的推进,逐渐展开,先为叶片继而羽片,小羽片,层层展开,十分壮观。拳芽展开后分为叶柄和叶片两部分,叶柄或叶轴密被黑色、棕色或金黄色鳞片。如鳞毛蕨、蹄盖蕨、荚果蕨、桫椤、金毛狗、线鳞耳蕨等,在拳芽期具有极佳的观赏价值。

3 叶

目前,观叶植物已经形成当今世界的观赏潮流之一。蕨类植物是观叶植物中最具特色的一群。它们虽没有鲜艳夺目的花和果,但是它的叶形千姿百态,叶姿独具一格,叶色青翠碧绿,令人赏心悦目,故有“无花之美”的称号。蕨类植物的叶形态丰富,有单叶、复叶、细裂、深裂或羽状。许多种类还是以其独特的叶形来取名,如鹿角蕨叶分叉后生长像鹿角形;鸟巣蕨叶片丛生于根状茎上,辐射状斜生形如一个巨大的鸟巣;此外还有燕尾蕨、松叶蕨、苏铁蕨、水龙骨多中蕨等都是闻其名而知其形。叶的质地差异大,有草质、膜质、纸质、革质。叶色多样,从翠绿到墨绿,不少叶面具有金黄色、银白色、红色的条纹或斑点、斑块(例如欧洲凤尾蕨有白色条纹,截基盾蕨叶脉间有黄色条斑,三色凤尾蕨叶片有红色条纹等),更使蕨类植物增辉不少。叶的脉序结构十分精巧,开合有序,排列有致,仔细观赏,乐趣无穷。

4 孢子囊群

蕨类植物的生殖器官孢子囊群生于叶背或叶缘,其色泽醒目,排列整齐,规模宏大,构成各种图案,巧夺天工,美妙精细,具独特的观赏性。如骨牌蕨,金黄色的圆形孢子囊群在叶片主脉两侧排列有序,异常夺目。

5 根状茎

一些蕨类植物根状茎发达肥大,露出土外生长,因外界生长环境不同,发育成各种形状,且往往密被鳞毛,全露或半露于地表,形成独特景致,吸引游人驻足欣赏。例如,金毛狗粗大直立根状茎上密被金黄色茸毛;大叶骨碎补粗壮而横走的根状茎上连同叶柄基部密被亮棕色膜质披针形鳞片;圆盖阴石蕨横走的根状茎上密披着灰白色的鳞片。

6 小芽孢

如胎生狗脊蕨、稀子蕨等在羽状叶片的表面,会生出许多小芽孢,形成叶上长出小植株的奇观,也成为蕨类观赏特性之一。

绿化应用价值

蕨类植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现代园林中,特别是在植物园、现代庭园、花园小区等的景观设计中,通过地栽、盆栽、吊篮、石生等方式构成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在城市绿化中,因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耐阴性、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加上易管理、环保功效好,在立体绿化尤其是室内(立体)绿化等方面逐渐发挥其景观特色。

培养蕨类原叶体的方法


蕨类植物的配子体,即孢子萌发后的原叶体,平时难以发现,需人工培养,现在介绍一简单培养方法如下:

一、采集成熟的孢子

从野外或盆栽的蕨类上采集孢子。蕨类植物孢子小,一般都聚生成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在孢子成熟时用手搓摸着生孢子囊群或孢子囊穗的叶片或羽片,会有棕褐色的粉末状孢子散出。采下这些部位,放于纸包内风干,并再采一份标本压制,鉴定后可知道培养的是哪一种蕨类的原叶体。

二、培养基配制

培养蕨类原叶体的容器可用平时栽花草用的高15~20厘米左右的泥盆。底下先用碎瓦片盖住泥盆的出水孔。然后放入直径0.5~1厘米的碎石或煤渣和粗沙,约占泥盆的三分之一。上面加消毒过的菜园土(或市售山泥)和河沙(或糠灰)1∶1混合的混合土,并压实压平,使表面低于泥盆口1厘米,盆口上面盖上玻璃,放于盛水的大培养皿或其他容器(如可盛水的小盆或碗等)中央,使盆底部浸入1厘米深的水中。

培养用混合土可用蒸气灭菌半小时或用烘箱在100℃下烘20分钟,也可于铁锅内炒干后再炒10分钟。

三、孢子播种和培养

待上述泥盆中培养土的表面己渗上水并变得湿润时,即可将装有孢子的纸袋打开,把孢子均匀地播种于培养土上,做好标记,然后盖上玻璃,进行培养。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夏秋都可在自然状态下培养,只需置于太阳不直接照射到的室内即可。培养期间只需要于泥盆下的大培养皿或其他容器内始终保持有浸没泥盆底1厘米左右的水即可。如有条件,可在温室或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为25℃,湿度保持85%以上,每天照光4小时以上,则4周左右孢子即可萌发成绿色原丝体,然后长成扁平心脏形原叶体。如温度较低,则孢子萌发形成原叶体需5~7周。

在原叶体直径达0.2~0.3厘米时即可用钝头的镊子挖取,放在福尔马林保存液中或制成装片。

花之最



世界上花卉消费最大的是欧洲,每年鲜花消费92亿美元,人均年消费30美元左右。

世界上花卉消费最多的国家是德国,年消费量30亿美元。

世界上花卉出口最大的国家是荷兰,年出口花卉13亿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是目前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寒拉迈德的巨型紫藤枝干长153米、重达252吨,覆盖面积4100平方米,每年开花150万朵左右。

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城是唐朝时的长安(今西安),当时有花3000余种。

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现印度尼西亚"大花王","大花王"每朵花开5瓣,直径1.2米-1.4米,重9公斤左右。

世界上最香的花是荷兰的野蔷薇,香气可传5公里。

世界上最不怕冷的花是中国的雪莲,即使零下50摄氏度,也鲜花盛开。

世界上最耐高温的花,是非洲的野仙人掌,可在灼热的沙漠上茁壮生长

世界上最早用鲜花报时的城市是瑞士的日内瓦,已有28年历史。

世界最大的花--大王花 大王花生长在热带森林里,那而根本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冒出来。不过根据当地人的说法,每年的5-10月,是它最主要的生长季。当它刚冒出地面时,大约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几个月的缓慢生长,花蕾有乒乓球般的体积,变成了甘蓝菜般的大小,接著5片肉质的花瓣缓缓张开等花儿完全绽放已经过了两天两夜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大王花好不容易开出来的巨大花朵,居然只能维持4-5天,而且据说在这4-5天中,花朵会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奇特的臭味,好让大型的动物自然迴避,而让一些逐臭的昆虫来为它传粉做媒。当花瓣凋谢时,会化成一堆腐败的黑色物质,不久,果实也成熟了,里头隐藏着许许多多细小的种子,随时准备掉入地中,找寻适当的发芽地点

世界最高的花--巨花蒟蒻 巨花蒟蒻跟大王花一样,也出产在东南亚的热带森林中,印尼境内是主要分布地,它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下部分有硕大无比的扁球形块茎,光是块茎的直径就达50公分,60公斤以上。在生长季里,它只会从块茎的上端长出叶柄,绿色的叶柄带有紫黑色的斑点,高度在2 公尺以上;叶柄末端才是羽状分裂的叶子。由于叶柄又粗又长,且看起来花花绿绿的,所以常被误以为是茎部。 巨花蒟蒻的花序高约 2 公尺,佛包呈漏斗形,外表为黄绿色,上缘有向外翻卷现象,翻卷部分呈红紫色或紫褐色。中央的肉穗花序下方,藏有无数的细小雄花和雌花。无论就色彩、形状、大小和结构来说,它都是植物界的怪物,难怪各地植物园都競相栽培它。

为什么花香有这种神妙的效果呢?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鲜花草木,以其色、香。味构成不同的“气”,对人的身心有治疗的功效。因而在一些疗养院里都广种花木,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据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各种花香由数十种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含有芳香族物质,酯类、醇类、醛类、酮类和萜烯类等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刺激人们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大脑因之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产生旺盛的精力,思维清晰敏捷。研究指出,花草繁茂的地方,空气中的阴离子特别多,它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和机体活力。

有人计算过.人在花丛中漫步1小时能呼吸1000升带有花味的空气,这些富含花味的空气对醒神健脑很有帮助。有些国家建立专门医院利用花香治疗气喘、冠心病、高血压、神经性官能症、精神病及流感等疾病,效果甚佳。近来日本风行以鲜花的“气”来养心愈疾,而在我国古代就对居室的花草树木有相当挑剔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取向,也是一种需要。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嗅觉对带有花味的空气十分敏感。花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比如,丁香的气味使人沉静、轻松;紫罗兰和玫瑰花香使人心情愉快、舒畅。另外,花的各种色调,从视觉上给人以纯洁、高雅、愉悦的感觉。错落感到视觉空间的活泼美感。“花疗”就是根据不同的身心需要来选择不同的花卉品种,通过人的嗅觉与视觉来调节人的情绪与神经系统。如菊花、蔷薇、百合、香豌豆花等花香,具有松驰神经、减轻精神紧张、解除身心疲劳等治疗神系统疾病的功效。郁金香既可解除眼睛疲劳还可以消除烦躁;大波斯菊相互茂盛,它的“香气”特别适合“苦夏”的人们。剪下的鲜花也有同等的效力,当然时效要短一些。然而,同任仅事物一样,过量则有害。空气中花味过于浓郁,氧含量相对减少反而会刺激人们过度换气,使血液中氧含量降保,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部分过敏体质的人,受到有些花粉的刺激,会出现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当然,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置身于适量的花香中是很有益处的

蕨类植物的繁殖及栽培


蕨类植物是世界上古老的植物之一,早在4亿年前就生存于地球上。其种类繁多,约有1.2万种,广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

蕨类植物多为丛生,叶形丰富,叶色浓绿,耐阴,病虫害少,除可点缀厅堂和卧室,还可用于庭院绿化,布置专类园。另外,蕨叶是重要的插花材料。

蕨类植物的繁殖

蕨类植物的繁殖分为孢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分栽不定芽、组织培养等几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

孢子繁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多产生叶片背面的孢子囊内。当孢子开始散出时,连同叶片一起剪下,放入纸袋内。为不损伤叶片,也可用干净的新纸袋或塑料袋套住叶片,轻弹使孢子落入袋内。收集后要尽快播种,因为孢子越新鲜,发芽率越高,发芽越快。为刺激孢子萌发,播种前可用300毫克/升的GA3溶液处理15分钟。

育苗土壤多用腐叶土、泥炭土、河沙等混合配制而成,常用配方为腐叶土、壤土、河沙按6∶2∶2的比例混合。以上各原料必需过筛后拌匀,蒸气灭菌后才能使用。另外,播种用的育苗容器也必需消毒。播种后,温度要控制在25℃、空气湿度80%以上,每天光照4小时以上,从播种到出叶需要2至3个月。当孢子体长出3至4片叶后移栽,仍用混合土作为基质,苗高10至15厘米时栽入花盆。

孢子繁殖技术要求严格,需要高温高湿环境,一切用品包括容器、栽植材料和室内空间都应严格消毒,并保持清洁卫生。夏季干燥季节,要保持室内潮湿。

分株繁殖

一般于春季结合翻盆进行。把植株从盆中倒出,根据需要将一株分成数株,每株需带有根和叶。分株时要小心,切勿损伤生长点,保持根部有尽量多的土壤。剪掉衰老和损伤的叶、根。按照原来的土壤水平线重新栽植分株,浇水。分株繁殖无严格的季节要求,若需要,一年四季皆可进行。

扦插繁殖

有的蕨类植物,叶片扦插可以生根,能用此法繁殖。取叶片插入沙床中,生根后移入容器中进行培育,成苗后上盆栽植。

分栽不定芽

有些蕨类植物,如铁角蕨、鳞片蕨等,在叶腋或叶片上能长出幼芽,可以直接把幼芽从母株上取下培养。将河沙与泥炭土按1∶1混合作基质,将幼芽一半埋入基质,伤口最好用杀菌剂处理,以免腐烂。充分浇水,用玻璃覆盖。

组织培养

对产生孢子量少或不产生孢子以及用孢子繁殖困难的种类,或对名贵种类迅速扩大繁殖,可用组培法进行离体快繁。要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商品生产,也需要用组培法繁殖。

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需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过滤性、间接或反射散射光。如光线不足,则植株徒长,显得衰弱或萎蔫。

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尤其在幼苗期。生长期每天需浇水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地上部分喷雾。若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地上萎叶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若地上部分先黄化后凋萎,这可能是浇水太多引起的,必需将整株拔出,修剪腐根,重新栽植。浇水最好在早晨进行,特别是叶片分裂细的品种。晚间浇水,水滴滞留在叶隙间,蒸发慢,易引起腐叶。

蕨类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因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异。产于热带的,生长适温为21℃至27℃,冬季要求12℃至15℃,若气温低于10℃,生长停止。原产温带或亚热带的,生长适温为16℃至21℃,冬季最低可耐7 ℃。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一般性不耐寒的种类,冬季在10℃以下易受冻害。

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蕨类植物喜肥,要求土壤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水,以微酸性(pH 值5.5至6.0 )最为适宜。基质一般以泥炭土、腐叶土、珍珠岩或粗沙按2∶1∶1配制,或腐熟的堆肥、粗沙或珍珠岩按1∶1配制。蕨类植物根系柔弱,不易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使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过量氮易使植株徒长并降低抗性。磷对蕨类植物的根系生长很重要,缺少会使植株矮小,叶子深绿,根系不发达,可对叶面喷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等补充磷。钾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叶绿素形成,缺乏则老叶出斑点,并逐渐枯黄。另外,缺钙会抑制植株生长,使叶片扭曲,从叶尖开始逐渐死亡。缺Mg会使老叶逐渐变色但叶脉仍保持深绿。缺F e会使新蕨叶变灰绿并逐渐枯黄,叶脉衰老变黑。缺Mn会使叶脉出现坏死斑点。缺B导致顶芽死亡。缺Cu使叶片褪绿,叶片逐渐变黄,最后脱落死亡。

总之,蕨类植物的施肥应薄施、勤施,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叶面喷施或根外追施。

盆栽蕨类植物每隔2至3年需换盆一次,换盆时间在2至8月皆可进行,注意不要伤根。重新上盆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碎砖,以利排水。再铺厚2厘米的木炭,用来吸收土壤残留的盐分和毒气等。而后加一层骨粉(富含磷肥),以利根部生长。将植株放入盆后,再填配制好的基质,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达到好的栽培效果。

蕨类植物之王──桫椤


在绿色植物王国里,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较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远古的地质时期,蕨类植物大都为高大的树木,后来由于大陆的变迁,多数被深埋地下变为煤炭。现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部分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幸免于难,生活至今,桫椤便是其中的一种。

桫椤又名树蕨,高可达8米。由于它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所以被国家列为一类重点保护植物。从外观上看,桫椤有些像椰子树,其树干为圆柱形,直立而挺拔,树顶上丛生着许多大而长的羽状复叶,向四方飘垂,如果把它的叶片反转过来,背面可以看到许多星星点点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长着许多孢子。桫椤是没有花的,当然也就不结果实,没有种子,它就是靠这些孢子来繁衍后代的。

蕨类植物的孢子和一般常见植物的种子很不相同,一般植物的种子,落在适宜的土壤上,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新的植株。而蕨类植物的孢子落入土壤上之后,先要萌发长成一个心形的片状体,称为原叶体。原叶体是绿色的,下面生着假根,能独立生活。通常,在原叶体上长着颈卵器和精子器。有趣的是,当精子器成熟之后,里面的精子,个个长着许多鞭毛,它们可以在水中游动到颈卵器里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仍然不断吸收原叶体上的养料,继续发育而成为一棵新的蕨类植物。

桫椤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常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溪谷两旁的阴湿之地。70年代末,在四川西部雅安市25公里的草坝合龙乡的核桃沟里,发现了成片稀疏生长的桫椤树。它们高约3米以上,径粗30厘米,生长在溪沟两旁的阴湿环境里,和杉木、芒箕蕨、狗脊等植物同居一处。据认为,雅安地区生长的桫椤,是我国桫椤分布的最北界。1983年4月,人们又在四川省合江县福宝区元兴乡甘溪口一带,发现了300多株桫椤,其中有的高达3-4米,树冠直径5米,树干直径10-20厘米。上述地区的桫椤堪称国宝。

桫椤也有不少用途。其茎富含淀粉,可供食用,又可制花瓶等器物。而且入药,中药里称之为飞天蠄蟧、龙骨风。有小毒,可驱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桫椤体态优美,是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无患子的栽培


无患子又名木患子、肥皂树等,无患子科无患子属。

一、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20至25米。树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偶数羽状复叶,全缘互生。花顶生,花期5至7月。核果近球形,径1.5至2厘米,10至11月成熟,黄色或橙黄色。种子球形、黑色、光亮、坚硬。

二、生态习性分布于淮河流域以南地区。喜光,稍耐阴,耐寒能力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深根性,抗风力强。不耐水湿,能耐干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长较快,寿命长。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三、园林绿化用途树干通直,枝叶广展,绿荫稠密。秋叶金黄,羽叶秀丽。果实累累,橙黄美观。是绿化的优良观叶、观果树种。

四、苗木培育1.小苗培育:用种子繁殖。秋季果熟时采收,及时去皮净种。因种壳坚硬,既可当年秋播,也可用湿沙层积埋藏越冬春播。育苗圃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整地要求深翻细耕,施足基肥,开好排水沟。播种以点播为宜,密度为行距25厘米,株距12至15厘米,盖土厚度以5厘米为好。亩用种50至60公斤,亩产苗1万至1.2万株,苗木出圃高度60至100厘米,地径0.8厘米左右。无患子的病虫害较少,种子发芽期重点防治地下害虫,小苗期重点防治天牛。

2.大苗培育:选好圃地,施足基肥,按东西向作床,床宽1.5米,床高25厘米。自秋季苗木落叶至翌年春季萌芽前,挑选树形好、长势旺盛、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木,按株行距60厘米×80厘米定植。起苗及定植时,应保护好顶芽及根系,并尽量多带宿土。定植后,在做好常规的田间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工作:

第一、定植后,如有侧枝萌发要及早抹除,以利培养通直的主干。

第二、修剪时,要特别注意顶端一层侧枝的修剪,确保中心主干顶端延长枝占绝对优势,削弱并疏除与其同时生出的一轮分枝。

第三、采用自然式树冠可促进枝繁叶茂,要特别注意保护顶芽,切忌碰伤,除密生枝和病虫枝要及时修剪外,其余应任其生长。

经过3至4年的培育管理,所培育的苗木生长良好,苗木平均胸径可达4厘米,苗高可达3.5米,此时,可出圃用于园林绿化。

《观赏蕨类的“无花之美”》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蕨类的花卉”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