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如果想种植好花卉,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过氧化氢浓度 过氧化氢居然能避免植物感染病虫害》,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过氧化氢就是我们所说的双氧水。 通常用作家用消毒剂或漂白剂。 它是无色液体。 高浓度时,它是易燃或腐蚀性的。 过氧化氢用水稀释后可产生氧气和清除病菌,也可适当使用花朵。

过氧化氢可以分解为氧气和水,在养花的时候使用是非常环保的,不过一定要使用合适的浓度,注意适当兑水,这是属于有机园艺的技巧。

1.给园艺工具消毒

因为过氧化氢具有非常好的抗菌活性,所以它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养花时也可用过氧化氢来消毒,其实我们在给花盆、土壤和各种园艺工具进行消毒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过氧化氢,不过要使用合适的比例,一般是用浓度为6%~9%的浓度进行消毒,园艺工具在使用之前,可以放在兑水稀释后的过氧化氢里浸泡,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侵扰。

过氧化氢对大多数的细菌、病毒和真菌都能产生清除的效果,如果浓度超过10%之后,就容易破坏植物,这种浓度的过氧化氢就不能喷洒在植物上。

2.播种时使用

春暖后,很多人会买一些种子进行播种培育植物,而想要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使用一些杀菌消毒后的土壤和花盆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过氧化氢消毒。

平常我们播种一般是用河沙、珍珠岩和蛭石进行播种,适当添加一些腐叶土或泥炭土,对花盆和土壤进行消毒的时候,就可以适当使用过氧化氢,这样是为了避免土壤携带病菌或虫卵。

给土壤使用3%~6%的过氧化氢溶液,这种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可以清除土壤里的虫卵,过几个小时之后,过氧化氢就会完全分解,一般是过了8~12个小时之后再使用这些消毒后的土壤。

3.种子消毒

我们播种的时候种子发芽率比较低,或幼苗长出来后挂掉,除了是因为土壤没有消毒,还有可能是种子携带的一些病原体,在没发芽前后把幼苗杀死了,有时候幼苗好不容易长出来,却出现倒伏的情况,通常就是没有经过杀菌消毒。

可以将3%的过氧化氢溶液,稍微加成温水的状态,之后将种子放在里面浸泡5分钟,再拿起来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分钟,沥干水分之后就可以用来播种育苗了。

4.加速发芽

浸泡过过氧化氢的种子发芽的速度会更快,且能长得更加健康,这些幼苗就不容易倒伏,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时候会释放氧气,种子在发芽的时候,对氧气含量需求是比较高的,所以适当用过氧化氢溶液浸泡种子,能够提高它们发芽的几率。

除了直接用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在幼苗长出来之后,可以适当使用1%的过氧化氢溶液给它浇水,每周可以浇一次,这样做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根部生长。

5.其他作用

过氧化氢还可以用来对抗各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如果植物感染白粉病,铁锈病或其它真菌病害,特别是盆栽植物,就可以用上过氧化氢,当然过氧化氢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浓度。

一般是使用一勺的3%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和200毫升的水混合,之后装到喷壶里,直接喷洒在盆栽植物上。

有一些老园丁会觉得6%~9%浓度的过氧化氢,喷在植物上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为了避免烧伤植物,最好是用3%浓度的过氧化氢,使用之前一定要兑水,3%浓度的过氧化氢兑水比例是8:1。

这样的溶液喷洒在植物上,还能预防细菌感染,也能够很好的保护植物,对植物进行修剪之后,可以适当喷洒过氧化氢溶液,还能防止感染各种病虫害。过氧化氢溶液也是一种比较好的驱虫剂,能防止各种害虫靠近。

如果你想要用过氧化氢来清除杂草,那就要使用10%的浓度,这样的浓度对植物也是有损伤的,如果您想要清除一些石板路旁边的杂草,就可以用到10%以上的过氧化氢,喷在杂草上可以直接将植物的叶子和根部烧伤,而在阳光下过氧化氢很快会分解,在早上和傍晚喷洒是最好的。

应该注意的是,浓度超过10%的过氧化氢溶液可能对植物造成损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腐蚀性。 喷涂后用清水洗手。

XZh52.COm阅读欣赏

吸收二氧化硫净化空气植物大全


为了经济的发展,人们往往都会大力的发展工业。这样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一般来说,工业的发展都会排放各种污染物。二氧化硫就是其中的一种。二氧化硫对环境的破坏性也很强。为了帮助减少二氧化硫,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帮助实现。现在有很多的植物都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的。下面介绍一下什么植物吸收二氧化硫。

什么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净化空气植物大全

1.仙人掌、仙人球

仙人掌具有吸收电磁波辐射、减少电脑危害人体健康的特异功能。仙人掌类身上带刺,肉质厚,含水分多,易于吸收和化解周围环境的电磁场辐射毒素,减少室内外的污染,有益人体健康。仙人掌具很强的消炎灭菌作用,在对付污染方面,仙人掌、仙人球能夜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及负氧离子。仙人掌是减少电磁辐射的最佳植物,凡有电磁场辐射的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放置地方,同时摆上几盆仙人掌为宜。晚上居室内放有仙人掌,可补充氧气,利于睡眠。


2.吊兰

四季鲜绿的吊兰是净化空气的能手,它能在微弱的光线下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是吸污的高手。家种吊兰,污鬼胆寒。一盆吊兰在8-10平米的房间就相当于一个空气净化器.一盆吊兰在24小时之内,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过氧化氯、苯乙烯等挥发性气体吸净。同时,还能吸收96%的一氧化碳和86%的甲醛。吊兰还能分解苯,吸收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比较稳定的有害物质.吊兰又被称为室内空气的绿色净化器。


3.虎皮兰

虎皮兰是百合科植物,闻起来有一股甜美淡雅的香味,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植物,不但可以排毒白天还可以释放大量氧气,吸收辐射的能力也很强,在电脑旁美美的摆上一盆,绝对让你舒心百倍!虎皮兰还能吸收氮氧化物和甲烷气体。


4.鸭跖草

鸭跖草有较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鸭跖草叶形为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叶序为互生,茎为匍匐茎,花朵为聚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花瓣上面两瓣为蓝色,下面一瓣为白色,花苞呈佛焰苞状,绿色,雄蕊有6枚。它产云南、四川、甘肃以东的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北美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本文介绍的只是部分植物,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都是可以帮助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不仅仅是可以帮助吸收二氧化硫,它们是可以帮助吸收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所以说植物的种植就变得很重要了。尤其是在城市应该更加的应该重视绿化。只有做好了绿化才能帮助改善环境。希望大家能够多多的种植植物。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

多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多肉植物虽然好生易养,但有些情况下也会发生病虫害,对多肉植物来说一点点的病虫害就会令"美玉无瑕"导致其观赏性大打折扣。并且对种植者来说,病虫害无疑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 为了减少虫害对多肉植物的的侵蚀,我们要在病虫害没发生前做些准备,下...

多肉植物虽然好生易养,但有些情况下也会发生病虫害,对多肉植物来说一点点的病虫害就会令"美玉无瑕"导致其观赏性大打折扣。并且对种植者来说,病虫害无疑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除之而后快。为了减少虫害对多肉植物的的侵蚀,我们要在病虫害没发生前做些准备,下面晒大人养花网介绍多肉植物如何预防虫害爆发。

1、对新买回来的植株,最好从头到尾为彻底消毒杀虫一次再上盆栽种,不然极容易买肉附送大棚里的虫子们。

2、环境要整洁,对外来多肉必须严格把关,确定没有病虫害时才放入棚内。

3、保证通风,发现有一盆肉患了虫害,最好隔离治疗,康复了再归队,以免感染大部队。

4、上盆前先对培养土进行消毒,就可以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多肉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季节交接是容易产生病虫害的季节,一般在天气"由冷变暖"和"由热变凉"之时正是病虫害最容易突然爆发的时间段。加上夏季刚过,此时的多肉植物刚刚度过漫长休眠期,正在逐渐地恢复生长,但是生理机能并没有完全恢复,抵抗力还处在很弱的阶段,所以也很容易被病虫害侵入, 初冬、早春、梅雨前这三个时期在棚内集中喷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花,就找晒大人养花网!

植物病虫害的越冬场所介绍


瓜叶菊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带病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块根、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是病菌、病毒等病原物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物可附着在这些材料表面或潜伏内部越冬,如:百日菊黑斑病、瓜叶菊病毒病、天竺葵碎锦病等。带病繁殖材料常常成为绿地、花圃的发病中心,生长季节通过再浸柒使病害扩展、蔓延,甚至造成流行。

2、土壤。土壤对于土传病害或根部病害是重要的侵染来源。病原物在土壤中休眠越冬;有的可存活数年,如厚垣孢子、菌核、菌索等。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很强,可在寄主残体上生存,还可直接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和丝核菌可以腐生方式长期存活于土壤中。在肥料中如混有未经腐熟的病株残体常成为侵染来源。

3、病株残体。病原物可在枯枝、落叶、落果上越冬,次年侵染寄主。

4、病株。病株的存在,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多年生植物一旦染病后,病原物就可在寄主体内存留,如枝干锈病、溃疡病、腐烂病,可以营养体或繁殖体在寄主体内越冬,温室花卉由于生存条件的特殊性,其病害常是露地花卉的侵染来源,如多种花卉的病毒病、白粉病等。

芍药病虫害防治


花卉的病虫害是花友们一直都觉得很头疼的问题,为了减少养殖花卉的损失,一定得了解花卉的病虫害以及它的防治方法,养殖芍药也是如此,那么芍药常见的病虫害有哪几种呢?防治方法是什么?

芍药常见病虫害:

1、叶霉病。该病是一种重要病害,发病初期出现紫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中央呈淡褐色,边缘为暗紫褐色,具同心轮纹,秋天成暗褐色。该病由真菌引起,以4~5月份潮湿天气条件下最易发病。

2、轮纹病。发生在叶片上,初为褐色圆斑,呈同心轮纹扩展,变成黄褐色或暗褐色,病斑常联结成不规则状,后期干枯。该病从伤口处侵入,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易发生。

3、疫病。该病可侵害叶、叶柄和茎。叶子发病多从下部叶面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中央灰绿色,边缘暗绿色,然后叶凋萎,枯死。

4、菌核病。该病是一种真菌病害,温度20℃左右,湿度80%以上易发生,靠近地面的茎部受害最重,受害后出现水渍状褐斑,后逐渐扩大腐烂,潮湿条件下表面有白色菌丝层,后集结成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上述前3种病害应加强通风,再喷以百菌清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疫病还可以喷洒400倍液铜汞剂防治。菌核病应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进行土壤消毒,喷洒托布津50%的500倍液杀菌。

室内养花病虫害


“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室内养花病虫害”,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室内养花是一种绿色、环保、美观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不可避免。病虫害是指在养花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气候、条件等的影响,花卉植株所遭受的疾病和虫害。为了保证花卉的生长健康,需要及时识别和防治这些病虫害。

来看看室内养花常见的病害。常见的室内花卉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炭疽病、根腐病和白粉病等。灰霉病是由灰色霉菌侵害引起的,主要症状为叶片泛白,表面覆盖灰色霉层。炭疽病则是由炭疽菌引起的,叶片上出现黑色斑点和炭疽病疫病斑。根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株根部发黄、软化、腐烂。白粉病则是由白粉菌引起的,叶片和茎部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病斑。

针对这些病害,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首先要保持室内花卉的良好通风,及时清除残败叶片和花朵,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可以定期给花卉进行喷洒杀菌剂,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除了病害,室内花卉还容易受到各种虫害的困扰。常见的室内花卉虫害主要包括蚜虫、飞虱、蜘蛛螨和白蚁等。

蚜虫是室内花卉中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主要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导致植物叶片发黄、卷曲、生长受阻等问题。针对蚜虫的防治,可以使用低毒环保的杀虫剂进行喷洒,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蚜虫数量。

飞虱是另一个常见的室内花卉虫害,它主要以植物体内的汁液为食,导致植物黄化、叶片卷曲等症状。针对飞虱,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或者将感染的植株单独进行隔离,以减少虫害传播。

蜘蛛螨是一类微小的节肢动物,它以植物汁液为食,导致植物叶片发黄、脱落等。蜘蛛螨喜欢干燥的环境,因此,保持室内湿度的合适可以减少蜘蛛螨的繁殖。可以使用杀虫剂对蜘蛛螨进行喷洒,或者使用生物控制剂进行防治。

白蚁是一种室内花卉的地下根部虫害,它以植物的根部为食,导致植物生长受阻、死亡。针对白蚁,可以通过防治地下水、改善根部排水等方法来减少其滋生和传播。

除了以上常见的病虫害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病虫害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室内花卉容易受到缺水、养分过量等生理问题的困扰,这也可能导致花卉生长状况不佳。室内花卉还容易受到盗叶虫、地老虎等害虫侵害。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室内花卉的病虫害问题需要引起的注意。要保持花卉的生长健康,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保持良好的通风、清除残败叶片、定期喷洒杀菌剂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方法,而针对不同的虫害,则可以采用喷洒杀虫剂、生物防治、环境调控等手段进行防治。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保持室内花卉的健康生长,享受绿色植物带来的愉悦。

兰花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兰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花它可以让我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有哪些种植经验和知识可以学习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兰花病虫害该如何防治?兰花病虫害防治技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介壳虫

习性及危害 介壳虫又叫“兰虱”,是危害兰花烈而又顽固的一种害虫。介壳虫寄生在兰叶中脉、叶背、叶鞘和假鳞茎之上。成虫以蜡质介壳为保护,用刺吸口器穿入气孔内吮吸兰花体液,致使叶片发生黄斑,逐渐扩大,以至枯萎、死亡。其危害兰花的介壳虫主要有以下几种:白轮介壳虫、兰介壳虫、褐圆介壳虫、矢尖介壳虫和黑介壳虫。

防治方法

1、保持场地和兰盆通风良好;随时清理盆内杂草、落叶和黄枯兰叶;将介壳虫危害的植株与健康植株隔离防止传染;

2、介壳虫数量少的情况下用竹片或竹针剔除,或用芽刷洗刷净尽,须注意不要损伤了叶片;

3、可以用葱或大蒜捣烂,加少量水浸取汁液涂刷生虫处。

4、在介壳虫的若虫孵化的盛期喷洒药液,石硫合剂原液加水配成波美的药液

5、80%敌敌畏加1000-1500倍水的药液、锌硫磷加2000倍水的药液、40%氧化乐果加1000倍水的药液、50%甲胺磷加1000倍水的药液等。

2.蜗牛

习性及危害 蜗牛的成体贝壳椭圆形,直径约2.3厘米,高2厘米,黄褐色;成体长3.5厘米,背面褐色。4-5月交配,产卵于树木、杂草根部附近比较疏松、湿润的土中,花台孔洞、砖缝或盆土缝隙中。蜗牛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因此培养兰花的场地正好是蜗牛大肆活动和繁殖的场所。蜗牛咬食兰花的叶芽、花芽、花朵、花尊和暴露的兰根,严重影响其开花和观赏;蜗牛爬行时还在兰叶上遗留下白色的胶质和青色的绳状粪便,对兰花的生长和观赏均不利。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在春季成体交配时或产卵前进行,早晨易捉;

2、安置水盘,阻挡蜗牛爬人兰盆;

3、放鸡鸭啄食,注意勿伤兰花;

4、用酸钙0.5公斤拌和混润钳土5公斤或饵料(胡萝卜、蚕豆叶、菜叶、饼肥等)5公斤,撒在蜗牛出没的地上。

5、用聚醛甲萘威颗粒剂诱导扑杀。

3.蛞蝓

习件及危害 无贝壳,与蜗牛的习性相同,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在培养兰花的场地极易繁殖,且生长迅速。白天藏匿于花台缝隙、盆土孔洞或兰盆底孔中,夜间出动,咬食兰花的叶芽、花芽、花朵、花莘、新叶和暴露的兰根、爬行时在兰叶上留下的白色胶质比蜗牛的更为明显。蠕嫡对兰花的生长、开花和观赏影响更大。

防治方法

1、人上捕捉,以晚间和清晨为好;

2、在花盆下安置水盘;用麸皮拌敌百虫,撒在经常出没的地方;

3、在兰花台、兰花架上撒上生石灰、六六六粉剂;在花台、花架上涂饱和的食盐水,用菜叶诱集于其上而后杀之。

4、用聚醛甲萘威颗粒剂诱导扑杀。

4.蚯蚓

习性及危害 一般人都知道蚯蚓是改良土壤的功臣,料想它必能使兰盆的培养土更为疏松。殊不知兰根味甘,正合蚯蚓口味。蚯蚓伤根,过大于功,故应驱逐。

防治方法

1、兰花栽植前除去培养土中的蚯蚓;

2、栽植时在兰盆下垫砖、石、盆、盘,阻隔蚯蚓由盆面或底眼钻人盆土中;3、发现盆中有蚯蚓时,用乐果加水2000倍的药液灌盆,待蚯蚓钻出以后,再用清水浇灌兰盆,以稀释盆土中药液;

3、用皂角水灌盆;翻盆换土。

5.蚂蚁

习性及危害 蚂蚁虽小,但在兰盆中挖洞穴,伤兰根,危害不小,也应驱逐出盆。

防治方法 除了运用防治蚯蚓的方法以外,还可以用食物置于盆面或花台,诱其群集而远弃之。

6.红蜘蛛

习性及危害 在兰花栽培中,一般情况下红蜘蛛发生较少。但在光线强,干燥和温度高的地方也时有发生。红蜘蛛个体比较小,体长小于1毫米,红褐色或橘黄色。它繁殖能力很强,30℃以上5天左右可以完成1代,危害严重,刺吸口器刺人叶内吸吮汁液,被害叶片的叶绿素受到破坏。严重时。叶片呈现灰黄色或产生坏死斑块,完全失去观赏价值。

常见的种类有:红叶螨、柑橘红蜘蛛、短须螨等。

防治方法

1、在兰花的栽培管理中,注意通风和喷水增加湿度,千万不要留死角。如果每次喷水都不能喷到,经常处于干燥状态,则容易发生红蜘蛛。

2、尤其在冬季加温的室中向阳处,易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数量比较少。可以用人工刷洗。

3、数量多,可以喷酒4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效果较好。

4、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杀成虫效果好,但对卵无效,需连续数次喷洒。

7.潜叶蝇

多肉植物预防病虫害(精选)


进入春季后,伴随多肉的各种病虫害会相继而来,不过多肉的病虫害预防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栽培环境,比如适宜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然后再就是要定期喷洒药物进行预防;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

进入春季后,伴随多肉的各种病虫害会相继而来,不过多肉的病虫害预防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进行。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栽培环境,比如适宜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然后再就是要定期喷洒药物进行预防;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而且多肉植物主要在室内养护管理,所以对病虫害的防治比较容易,只要保持室内的通风通畅、温度适宜即可。多肉植物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如下。

虫害及防治

红蜘蛛:红蜘蛛主要危害萝藦科、大戟科、菊科以及百合科的多肉植物,红蜘蛛的幼虫大多以植株的幼嫩茎叶的汁液为食,而被害茎叶会出现黄褐色斑痕或出现枯黄脱落的情况,产生的无法褪去。如果出现此害除了要加强通风、进行降温措施外,还可以使用三氯杀螨醇溶液进行喷杀灭虫。

蚧壳虫:蚧壳虫对叶片排列紧凑的植株危害较大,比如龙舌兰属、十二卷属等植物,蚧壳虫主要吸食植株茎叶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还会出现死亡;出现虫害时除了用毛刷驱除外,还可以用素扑杀溶液喷杀。

蚜虫:蚜虫主要对景天科和菊科的多肉植物造成危害,如果植株上蚜虫过多会引起植株生长衰弱,而且蚜虫的分泌物还会招引蚁类的侵害;当一开始发现蚜虫时就要进行药物防治,可以使用80%的敌敌畏乳油喷洒。

病害及防治

赤腐病:赤腐病是细菌性病害,是多肉植物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具有块茎类的多肉植物,此病是从根部伤口侵入,发病后导致块茎出现赤褐色病斑,几天后就是腐烂死亡。所以块茎多肉在栽种前可以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喷洒预防;如果发现块茎上有伤口,要晾干后进行消毒再栽种。

观赏蕨类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蕨类植物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大多数蕨类植物喜欢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虫危害也不可避免。在栽培管理过程中也要加以防治,以提高观赏效果。

一、侵染性病害由病菌造成,使蕨类出现各种病斑,影响观赏。危害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线虫病、锈病、煤污病、猝倒病等。

1.炭疽病。真菌病害,其特征是病斑处有粉红色黏状物,主要危害植株的嫩叶。被害部位开始在叶缘或叶尖呈水渍状圆形、近圆形的暗褐色小斑,而后逐渐由几个病斑扩大成不规则的斑块,颜色变为焦黄,有的病斑成云片状,边缘有浅红色晕圈,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白色,有许多微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片死亡。波斯顿蕨柔软的生长点受这种病菌的侵害,顶端变成褐色,萎蔫,损害植物的商品外观。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子囊腔在病叶上过冬,当温度升到20℃、相对湿度超过75%时开始发病,病菌借雨水传播,在25℃、湿度为80%~90%时蔓延迅速。防治:此病以预防为主,在新叶形成的梅雨季节和高温高湿季节应喷药预防。调节温室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叶片干燥,杜绝病株引入,彻底清除附近的病残体,可预防此病的发生。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能收到良好效果。有效的药剂有75%百菌清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大生、利得可、施保克等杀菌剂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褐斑病。蕨类植物的褐斑病又叫叶斑病或叶枯病,常发生在叶片的顶端,受害叶片初期为圆形黑斑,后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点,此后病斑扩大迅速,叶片最后变成黑色干枯死亡。其主要传播途径是落叶,春夏秋季均有可能发生,高温多湿季节易流行。防治:发现病株要立即隔离喷药,或剪除并集中焚烧,同时喷药保护。可采用50%多菌灵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施防治。浇水过多或湿度过大,也易发生褐斑病。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防治。

3.线虫病。又称根瘤线虫或根结线虫,病原物为白色线状两头尖的软体虫子。病株发生褐斑萎蔫,并逐渐枯死。多种温室蕨类植物受线虫的侵害,可由带红褐色或带黑色、从中肋延伸到叶沿的带线辨认出来。把一小片褐色斑块放入水中,显微镜下观察,可清楚地看到小蠕虫在四处活动。防治:清除受害叶片,消除其生长条件,有利于减轻线虫的侵害。用10%克线磷、克线丹或25%丙线磷等杀虫剂,施药后覆盖新鲜黄土,灌少量水,可显着压低根结线虫虫口密度。也有用热水处理防治巢蕨的线虫侵害的,栽植前用43℃热水浸泡植株10~15分钟。

4.锈病。锈病可发生在蕨类植物的翠云草等种类上,它每年3~4月在幼嫩叶基部反面叶脉上产生担孢子,侵入植株而产生性孢子器与锈孢子器。5月份叶面上散发淡黄色粉末状夏孢子,然后产生褐色的冬孢子,如果大量孢子器侵入植株,植株就会生长不良。

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50波尔多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5.煤污病。蕨类植物的叶片被黑色霉菌的孢子和菌丝体覆盖,通常生长在介壳虫及其它刺吸式昆虫所分泌的蜜露上。应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以防治介壳虫及其它刺式昆虫。

6.猝倒病。此种病害由两三种不同的真菌引起,使原叶体变软、发黑而解体,在播种繁殖蕨类植物时经常发生。应将蕨类植物孢子播种在用蒸汽消毒处理过的土壤上,或用地可松溶液浇灌处理土壤,也有助于抗御猝倒病。

二、生理性病害

1.日灼病。多数蕨类喜温暖半阴,不耐强光,光强度以1000~6000Lx为宜。强烈光直射会使叶片干缩脱水,枯黄或焦边。防治方法:在半阴状态下,辅以2~3小时的阳光,可保持蕨叶常绿;已经焦边的蕨叶,除及时剪去保持叶片整齐外,应悉心养护,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

2.湿度失调。空气过于干燥,易造成叶片卷边,故春夏生长盛期需多浇水。但夏季蕨类栽培土既要保持湿润,又不能太湿,以免造成根系生长不良;秋末应控制浇水,保持稍湿润即可;越冬休眠期应减少喷水,以免烂叶。

3.温度不适。①高温危害。大部分蕨类植物要求适温为18~25℃。盛夏短时的高温也会使蕨叶萎蔫、灼焦。因此,从4月下旬开始,要通过覆盖遮阳、地面洒水及通风措施来降低温度。②低温危害。铁线蕨等半耐寒蕨类要求气温不能低于5℃,下延三叉蕨、鸟巢蕨、瘤蕨等不耐寒蕨类则不能低于10℃。温度太低,叶片受伤害,引起萎蔫、变黑,甚至植株死亡。可采取覆盖、熏烟、多施暖性肥料等措施,保证安全越冬。

4.营养不良。①缺素症。土壤中缺乏氮、钾、钙、镁、硫等元素,易造成蕨类生长发育异常。铁线蕨、银粉背蕨、矩圆石韦等喜钙蕨类,可在栽培土中掺入少量石灰、骨粉或碎蛋(贝)壳等。紫萁、狗脊蕨、鸟巢蕨、乌蕨等喜酸蕨类,应定期喷施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结合施肥浇矾肥水。②过剩症。主要指氮、磷、锰、硼等元素过剩。肥害严重时,可用冲水施救,具体做法是,将土疏松,用长流自来水进行半天冲洗,一般冲洗1~2次即可见效。生产上应注意施肥次数和肥料浓度,尽量使用肥效持久的农家肥,如厩肥、骨粉、饼肥、草木灰等,以保持蕨类旺盛生长。

三、常见虫害

蕨类植物的主要虫害有介壳虫、蚜虫、红蜘蛛、蛞蝓等。1.介壳虫。在多种介壳虫中,褐软蚧和夹桃蚧危害最为严重,其它蚧类较少见。介壳虫寄生于蕨类植物叶片边缘或叶背面,其幼虫期很短,行动缓慢,当移动到叶背时,即开始结壳,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介壳虫繁殖速度较快,虫量较多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并引起植株枯萎,严重时整株植株会枯黄死亡,同时诱发煤污病。被害叶片出现斑点,影响生长及观赏。雌成虫可连续生出幼介壳虫,幼虫两个月就可以长成成虫,初孵低龄若虫抗药性较差,此时是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没有特效药防治,一般以预防为主。应注意检查,保持环境通风。在种植蕨类时,要控制叶面不要过湿,并经常检查叶片正反两面,虫害少量发生时可采取人工刷除;5月下旬为介壳虫孵化盛期,此时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25%亚胺硫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马拉硫磷喷洒剂对爬行阶段的介壳虫极有效。反复喷洒烟碱及肥皂也能清除介壳虫侵害。虫害严重时,要将整片叶子剪掉并焚烧。少数蕨类对有机磷有过敏反应,施用前应先试验。还应注意和利用红霉菌等蚧类天敌。

2.蚜虫。蚜虫常见的有黑色和绿色两种,通常出现在早春和夏初,常群居于蕨类植物幼嫩茎梢处。为害时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体内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变黄。另外,蚜虫的分泌物常招致各种霉菌的寄生,易产生煤污病。防治时,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再喷施40%乐果或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2.5%鱼藤精1000~1500倍液、敌百虫1000倍液等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为螨类,体积小,繁殖速度快,1年可繁殖10代左右。红蜘蛛用刺吸式口器吮吸蕨类植物的汁液,使植物生长停滞,叶片发黄。由于体形小,繁殖快,肉眼又较难发现,若防治不及时,危害会很严重。高温持续季节采用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50%氧化乐果1000倍液交替防治。

4.蛞蝓。蛞蝓又称鼻涕虫,属腹足纲,蛞蝓科,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壳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触角两对,第二对顶端生眼。肺孔开于体前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条痕。初夏在树皮下及石下产白色的卵。蛞蝓是危害蕨类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常藏匿在盆钵的内壁、底部漏水孔处,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盖物下,喜夜间出来活动,咬食蕨类植物的幼嫩枝叶。可在夜间22~23时喷施70~100倍的氨水进行防治,并可达到施肥的目的。也可采用人工捕捉。蛞蝓再生能力强,捕到的蛞蝓要丢到盐酸溶液中杀死。在温暖潮湿环境中,除蛞蝓外,还有蜗牛、鼠妇等小动物大量滋生,狂食蕨叶;蚯蚓则吞食蕨类幼根,使其生长停滞。可撒施灭蜗灵、蜗牛敌粉剂、密达杀螺或石灰,也可喷洒氨水、高浓度食盐水、硫酸铜等防治,还可实施人工捕杀。

四、藓类和地衣的危害

这些植物不会直接危害蕨类,但能对蕨类植物原叶体和小植株造成遮阳和影响。它们扩散速度快,能很快铺满地面,阻止水分和养分进入土壤,影响蕨类植物生长。处理办法:在播种孢子前用蒸馏水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土壤被其它孢子植株污染。另外,不干净的浇水用具也是污染源之一。提供适宜的温度和肥料,使蕨类植物的原叶体快速生长并成熟,以减少其它孢子植物的影响,是较好地避免危害的方法。

“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不学习不求教,种养花草会遇上一定难题,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过氧化氢浓度 过氧化氢居然能避免植物感染病虫害”,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