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朵小花两片天蓝色的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黄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草的过程也如是,其他人种植花草的经验有哪些呢?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芍药在北方的冬季组成栽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芍药与牡丹一样,都是我国传统名花,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二者并称“花中二绝”,为家喻户晓、蜚声中外的卓越之花和天都之花。特别是芍药,花大色艳,雍荣华贵,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不仅适合于园林、庭院绿化,而且枝、叶、花都适合上盆室内观赏,用来装饰室内。

但是明清至今,芍药却没有像牡丹一样被广大花卉生产者、花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催花”(即促进栽培)的对象,成为高档年宵花走进千家万户,其主要原因是芍药开花要求的积温较高(一般在600~650℃),且催花技术性较强,病害防治难度大。但芍药同牡丹一样,花 芽在秋季已基本分化形成,此时如果经过一定阶段的低温解除休眠,然后给于适当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水肥,再加上合理的病害防治,理论上也能使其在冬季开花。笔者从1998~2001年经过4年不同的对比试验表明,在较理想的催花条件和处理下,芍药催花也有较高的成花率(平均在5朵以上),有一定的推广意义。现总结如下,与牡丹(芍药)界同仁共同商榷。

一、 品种的选择

芍药栽培品种较多,习性各异。所以在选择催花品种时,需选择那些成花率高、花态端庄、花色艳丽,株型中矮、健壮、直立,抗逆性强的品种,如‘粉玉奴’、‘朱砂判’、‘大富贵’、‘莲台’、‘英雄花’、‘大红袍’、‘红茶花’等。

二、 植株的选择

同牡丹一样,芍药催花成花率的高低、花朵丰富大小不仅与品种有关,而且与植株的优劣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品种确定后,在选择植株时,应注意:

1. 宜选2~3年生,6个以上花芽的健壮植株。

2. 要求花芽肥大、充实饱满。

3. 根系发达、粗壮。

4. 无病虫害和损伤。

三、 植株上盆前的处理

催花植株从大田起出后,剪去地上部分的残枝,然后移置到0~5℃的环境闭光贮藏20天左右,这样对促进植株休眠的完成及花芽的进一步发育有一定的作用。上盆前用萘乙酸1000倍液或200mg/l吲哚丁酸等浸根30分钟,能促进芍药在催花过程中新根的生成、生长,提高对外来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成花率和催花品质。

四、 花盆与基质的选择

芍药根系比较发达,而且不能弯折,故用较深大的盆器为好,一般选择口径25厘米、深30厘米的瓦盆、陶盆或塑料盆均可。基质与牡丹催花大体相同,要求基质疏松、肥沃、透水、透气。这里提供两个配方:①过筛后的炉渣、园土,腐熟的锯末按1:1:1的比例混合而成;②过筛后的炉渣,经过消毒后的腐叶土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

五、 确定上盆时间

主要依据所需的开花时间而定。根据笔者经验,不同品种开花所需的积温不同。在北方温室催花需要55~60天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开花的需要,所以在确定所需开花时间后,一般要提前55~60天上盆进行催花。

六、 芍药催花的技术措施

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的管理及病害防治、激素应用等。(1) 温度的控制:影响芍药催花成败的主导因素是温度。根据试验观察,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不同品种在同一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温度也有差别。因此,如何控制调节温度以满足各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要求,是芍药催花的关键技术。 为了便于管理,将整个催花过程分为3个生长、发育时期,即:

前期:为拔节期,从上盆缓苗至幼蕾发育到横径为0.4厘米。

中期 :为立蕾期,从幼蕾0.5厘米发育至花蕾横径1厘米。

后期:为花蕾膨大期,从花蕾横径1.1厘米至初花。

实践表明,在催花过程中,温度控制必须满足芍药各个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逐步升温的办法,切忌忽高忽低。前期白天温度为12~15℃,夜晚为7~10℃;中期白天温度为15~20℃,夜晚11~14℃;后期白天温度为20~28℃,夜晚14~18℃。当进入开花期后,温度应有所下降,白天一般为10~12℃,夜晚为6~8℃,以利于延长花期。在催花过程中,由于芍药枝叶繁茂,催花前期和中期的前段时间里,常发生枝叶生长过快而花蕾发育较慢,从而造成“叶吃花”的现象,致使成花率低。所以此阶段在温度控制方面要遵循“就低不就高”的原则,以利花蕾的生长、发育,即在这段时间里,在温度准许的范围内,尽量控制在较低的温度内;到催花中期的后半期及后期,此时花蕾生长、发育已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在温度控制的范围内,尽量控制较高温度,以利于花、叶、枝协调生长、发育。

(2) 湿度的控制:在芍药催花过程中,温室内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也是关键技术之一。温室内空气湿度过高,生殖生长旺盛,易使枝叶徒长,影响生殖生长,同时也会促使有害病菌滋生。不同的发育阶段,所需的相对空气湿度也不相同,一般前期应控制在70%~80%,中期控制在60%~70%,后期控制在80%~90%。

催花过程中,如遇连续阴雨天气,此时温室外的气温很低,而芍药生长、发育又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在采取一系列保温措施的同时,也使温室内空气中的水分不易散发出去,往往使温室内的空气湿度相对过大。这就要求温室要有较好的加温设备,以利于温室通风换气;同时也可以利用干燥剂、机械除湿等办法来减小温室内的湿度,防止病害的发生。 (3) 光照对催花的影响:芍药是长日照植物,而冬季温室催花是在光照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双层玻璃温室或双层薄膜大棚),又处在短日照季节,因此催花过程中人工补光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不仅影响枝、叶、花的发育,而且影响花蕾花青素的形成而使花色变淡,降低催花质量。根据试验,可每15平方米用一个200瓦的普通灯泡来补充光照,具体做法是在催花前期每天黄昏后补光2小时,中后期补光3~4小时,阴雨雪天气相应再增加2小时。

(4) 水、肥的管理:水、肥也是芍药催花的重要因子。水、肥适当,可大大提高成花率和催花质量;反之,则降低成花率和催花质量,甚至影响到催花的成败。催花过程中,基质不可过干,也不能过湿,最佳含水量相对保持在40%~50%,一般上盆后浇一次透水,以后每隔7~10天浇一次透水;喷水要遵循“宜少不宜多”的原则,可视具体情况2~3天喷1~2次。

花肥的施用也要适中。芍药为肉质根,在大田生长时已贮存了丰富的养分,所以催花前期不用施肥,中后期可施2~3次液肥,常用多元素复合肥料。根据肥料说明,稀释一定的倍数随浇水施用,也可随喷水喷施叶面肥,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即可。

(5) 病害的防治:在催花过程中,由于温室温度高,相对湿度大,而且通风较差,有害病菌极易滋生。芍药为肉质根,且枝、叶、花蕾生长、发育较嫩,又易感染病菌。因此对病害的防治也是催花的关键技术之一。催花芍药极易感染的4种病害为根腐病、灰霉病、炭疽病、茎腐病。为预防根腐病,可在芍药上盆后浇第一次透水时,一同浇入50%代森铵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此后在催花过程中再灌根2~3次;为预防灰霉病、炭疽病、茎腐病,在芍 药进温室头天晚上封闭温室,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杀菌消毒。在催花过程中可再熏蒸1~2次;同时每隔8~10天用75%百菌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植株预防。一旦发病,要加强通风、除湿,清除病株、枝,有针对性地对病株周围植株加喷药剂。(6) 激素的应用:在催花过程中,适当的激素应用,不仅可提高成花率, 而且能提高催花质量。常用的药剂有赤霉素(GA)、萘乙酸(NAA)、吲哚乙酸(ZAA)、吲哚丁酸(TAA)、爱多收等。上面已提到,上盆时用萘乙酸1000倍液或200mg/l吲哚丁酸浸根30分钟,可促进其新根的生成、生长,提高对外来养分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催花的品质;催花过程中,对弱势幼蕾用800mg/l赤霉素涂抹,可有效刺激其发育,从而提高成花率;另外,在中后期每隔10天喷施一次爱多收6000倍液,连喷2次,不仅能提高成花率,而且能促进叶绿素和花青素的形成,从而使叶绿花艳。

以上为北方冬季芍药催花的基本技术措施。当然,因催花的环境、条件、天气的变化不同,各项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要灵活掌握,随机变化,这样才能催出高质量的花来。

XzH52.coM文章精选

蜡梅在北方盐碱地的栽培


蜡梅为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在北京小气候良好处可露地越冬。笔者单位在河北任丘市,位于北京正南150公里处,属典型的盐碱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种了10余株蜡梅,均已成活且生长旺盛,年年开花。现将引种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环境选择蜡梅喜光耐阴,较耐寒。笔者选择的种植地周边情况为:北为四层楼房,种植穴距楼房2.5米,东、西、南三方为丁香、珍珠梅、榆叶梅等花木。因蜡梅怕涝,地势低易使其遭受涝害,故笔者将种植地抬高30厘米,种植于草坪中。此环境背风向阳,人为破坏少,空气湿度相对较高(草草坪经常浇水)。种植土为沙质壤土,目前测得种植地pH值为8.7,含盐量为0.15%。灌溉水为自来水,pH值8. 7。可见,经过引种驯化,蜡梅是可以耐轻度盐碱的。
二、苗木引种一般来说,蜡梅的栽培北限为北京,故笔者从北京引种。引种苗在北京种植多年,每丛具5至6个枝,地径2至3厘米,且是已开花植株(来时植株带有土球,且常修剪)。从北京引种主要考虑任丘离北京较近,气温相当。且北京位于任丘北面,蜡梅在北京能安全越冬,在任丘越冬也不成问题。据观察,2001年任丘地区冬季最低温度为-21℃,所植蜡梅未遭受冻害,安全越冬,比有关资料记载的蜡梅只耐-15℃的低温又降低了6℃。
三、种植种植在春季4月中旬进行,种植穴规格为80×80×80 厘米(长×宽×深)。窍门是施用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厚15厘米,上面垫已和硫酸亚铁拌匀的表土(硫酸亚铁用量为0.25千克/平方米)。再将蜡梅植株放入种植穴内,填土踩实后浇头水,三天后浇二水,再过五天后浇三水。
四、养护1.浇水在第一年生长期内,每隔一个月浇一次水,夏天雨季不浇并注意排水。11月中下旬浇冻水后封堰。第二年春季3月中旬浇水,以后即进入正常管理。每年只于初冬和初春各浇一次水,夏季不是过于干旱不浇水,平时只在浇灌草坪时捎带浇一下,未经特殊管理。
2.施肥除种植时施用基肥外,还要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蜡梅花芽分化期和春季4月开花后,各施一次腐熟发酵的圈肥和芝麻酱渣,其他季节不施肥。
3.修剪蜡梅修剪可分为冬季修剪和春季修剪。冬剪主要剪除衰老枝、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和内膛枝,对不作为预备开花枝培养的当年生枝条也可进行疏除;春季对枝条短截,促发侧枝,增加着花量,对于当年生枝条,待其长至30厘米时摘心,促进枝条木质化,以达到积累养分、多着花芽的目的。
4.病虫害防治蜡梅病虫害较少,在栽培过程中,主要有红蜘蛛、刺蛾和介壳虫等。数量不多时,可采取人工捉除法。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绿宝石在北方的繁殖与栽培


绿宝石是多年生常绿蔓性植物,叶片厚且晶莹浓绿,茎节上有气根,具攀缘性,由于是热带植物,故北方宜采用室内栽培。
将已长满柱的盆花以盆内整体托出,将攀附在棕皮上的植株一一取下,切忌伤了气根。上盆前首先要准备好土壤及棕柱。土壤以腐叶土为准,棕柱以直径8厘米、长1米的塑料筒为宜,外裹棕皮。直接上盆须在80%蔽荫情况下进行。扦插最佳时间为6月—8月,即温度为20℃—30℃。剪取3节带气根的插穗,沾上草木灰,将准备好的棕柱插入大小适宜的盆内,4个插穗紧靠棕柱,注意放正芽的位置,以免长偏。
此时由于天气炎热,土壤蒸发量大,切不可使植株缺水。为保证适宜的干湿度,浇水方式以喷雾为主,阴天除外,每日喷两次,以利萌发气根、新芽。1月后,插条发出新叶,这时需根施薄肥一次,以后的施肥均以叶面肥为主,每月2次。根施一年2次—3次即可。在通气不良、高温高湿情况下易得叶斑病。染病的叶片最初在叶面上有淡绿色水渍状大小圆斑,随着病斑的扩大,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状的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部有小黑点出现。防治以及时清除病叶,减少浸染源为主。同时可喷百菌清500倍液或多菌灵800倍液。

芍药的栽培


芍药为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肉质的粗大主根,茎丛生,茎和叶梗有紫红和绿色两种。叶互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三裂。花蕾单生于分枝顶端,立夏前后开花。芍药原产于我国,在大别山、秦岭及京西百花山等地均有野生种,栽培历史悠久。芍药花色鲜艳,形似牡丹,花大略香,花色有纯白、微红、深红、紫红、淡红、金黄等色,有单瓣和重瓣之分,通常栽培供观赏的为重瓣品种。芍药根可入药,味微苦,有镇痛等功效。现就栽培芍药的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习性:芍药性耐寒,喜肥怕涝,喜土壤湿润,但也耐旱,喜阳光,夏季喜凉爽气候。盆栽芍药盛夏烈日下易焦叶,应注意遮阴。芍药为肉质根,根系较长,故应栽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中,栽于黏土和低洼积水的地方易烂根。

二、繁殖:芍药繁殖有分株法和播种法两种。

1.分株繁殖法:分株时间最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时芍药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根茎养分最充足,分株栽植后,根系尚有一段恢复生长的时间,对来年全株生长有利。先将母株的根掘出,振落附土,晾一天,再顺着芍药的自然分离处将根分开,用利刀切分,每丛根带有4个至5个芽。根部切口最好涂以硫磺粉,以防病菌侵入,再晾1 天至2天即可分别栽植。露地栽植的芍药,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盆栽芍药,花盆口径与深度均为40厘米较适宜。以观花为主的芍药,应5年至6年分株一次,以采药为主的芍药,应3年至5年分株一次。

2.播种繁殖法:8月份芍药种子成熟时,果实开裂,应随采随播种。播前要整地做畦,浇透水,然后播种。播后覆细沙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1倍至2倍,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上面可盖上一层玉米秸或稻草,以达遮阴、通风、保湿的目的。秋季播种的当年即可生根,但幼芽在翌年春暖后始能出土。播种的幼苗生长缓慢,发育良好的需3 年至4年始能开花。一般播种芍药,多为了培育新品种。

三、栽培管理:芍药定植后不能经常移栽,否则会损伤根部,影响生长和开花,为使芍药良好生长,每年需进行合理施肥。第一次在3 月份出芽时施用;第二次在4月份现花蕾时施用;第三次在5月下旬花谢后施用;第四次在8月下旬处暑以后,植株孕育翌年花芽时施用;第五次在11月份,在植株周围开沟施冬肥。每次施肥后,都要浇足水,并应立即松土,以减少水分蒸发。雨季应经常中耕除草。

盆栽芍药,霜降后剪去枯萎枝叶,以防孳生病虫。越冬期间无需移入室内,放置在阳台上或房檐下阳光充足处,盆土不要过干即可。

芍药开花前,侧蕾出现后,可及时摘除,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美。花谢后,如不打算播种繁殖,应随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

四、防治病虫害:为害芍药的害虫有蛴螬、红蜘蛛和蚜虫。为防蛴螬咬食芍药根,每年初春可用1000倍50%辛硫磷稀释液灌根防治。对红蜘蛛和蚜虫可用乐果喷杀。芍药的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其症状是,夏季芍药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到秋后,叶片逐渐枯萎,甚至全株死亡。防治方法是,从4月份起至秋后止,每月喷波尔多液1次至2次

北方草坪的冬季管护


在草坪一年的养护管理中,冬季的养护管理往往最容易被管理者忽视,冬季养护管理的忽视往往会导致草坪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干旱死亡,以及来年的返青率低、返青时间晚等,所以冬季的养护管理者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冬季的养护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灌溉:在北方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草坪因冬季缺水而导致干旱死亡,所以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冬季的灌溉养护。草坪在入冬之前一定要浇好封冻水,但要掌握好浇封冻水的时间和量。封冻水应在地表刚刚出现冻结时进行,以夜间结冻,白天中午化冻的时候灌封冻水为好。灌水量要大,以充分湿润土层,以漫灌为宜,但要防止"冰盖"的发生。如果整个冬季处于暖冬状态,则要根据地表持水量来确定是否补浇冻水。
防寒:对于秋季播种较晚或铺植较晚的草坪,冬季应适当覆盖以进行防寒。覆盖材料可以用塑料薄膜、无纺布(20至30克/平方米)、秸杆或其他材料,同时要注意固定好防寒材料。
防火:随着冬季气温的降低,草坪开始休眠并陆续进入枯黄期,此时极易发生火灾,尤其在人员活动频繁的地方更应注意。除了做好越冬前的合理修剪、除去过厚的草垫层外,还要定期清理草坪上的枯枝落叶,同时还要派人监察。
防践踏:冬季的草坪处于休眠阶段,休眠后的草坪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极容易受到外部的伤害,所以冬季养护管理要防止行人的过度践踏和车辆的碾压,如果此时把草坪的地上部分磨损掉就会使地下部分受到冻害而死亡,进而影响来年的返青率。
增绿:增绿是利用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为枯黄草坪进行着色的一种措施。在北方地区的冬季中草坪都处于枯黄状态,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地段或景区需要延长草坪的绿期,则可以采用为草坪增绿来达到北方草坪一年四季"常青"的效果,增绿时间最好选择在草坪最后一次修剪后两周(约在11月中旬)左右进行,此时草坪还未枯黄,增绿着色效果好而且省料,既可达到"常青"效果又可降低成本。增绿的浓度不宜太大,一般以达到草坪的正常生长颜色为准,浓度太大既浪费增绿剂,感观效果又差,所以在增绿之前一定要先调好合适的浓度方可大面积的进行。
机械维修保养:冬季是园林机械保养维修的最佳时间,整个季节都可进行。园林机械冬季贮存前应将设备送到指定的维修处检测和保养或参考保养手册进行保养,维修保养完后要将其贮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应将火花塞连线断开,将汽油全部放掉,因为汽油停放时间过长,会产生胶状物质堵塞化油器,机油长时间停放也会自动凝结成胶体。并将机械用水冲洗干净擦干贮存。

在北方怎样种养樟树


香樟,又名樟树、樟木、小叶樟,学名:Cinnamomum camphora。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生于低山平原,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500米至600米之间。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分布。它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重要树种,性喜温暖气候和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不耐干旱瘠薄,能生于黏壤中,但忌积水。较喜光,幼树稍耐半阴,壮年时更需阳光。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6℃以上、极端最低气温-7℃以上的地域,一般在淮河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它速生长寿,萌蘖更新力强,对烟尘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它在南方地区多作露地栽培,北方地区盆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盆土。要求用疏松肥沃、诽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可于每年早春发芽前更换一次盆土,并逐年加大盆具的体量。
2. 温度。它的生长温为15℃至30℃,冬季应维持不低于0℃的棚室温度,盆土结冰会影响植株的根系。通常于秋末经过1次至2次枯霜后,再将其搬放于室内向阳的窗前。
3.浇水。生长季节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入夏后至中秋前,晴好天气宜每天浇水一次,并经常给予叶面喷水。越冬期间盆土不宜过湿,以稍呈湿润为好,但叶面要适当给予喷水,借以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
4.光照。春夏秋三季只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可接受全光照。冬季应将其搁放于光线较好的场所。
5.肥料,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入秋后追施1次至2次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可增加植株的抗寒性。
6.修剪。生长季节对破坏冠形的突出枝要做适度缩剪,以维持适于室内陈列的蓬径为宜。每年冬季进行一次强度缩剪,使其来年能多发新枝,形成丰满的树冠。它的枝叶能分泌一些挥发性芳香物质,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净化室内和环境空气有较好的作用。

芍药的栽培技术


芍药(PaeonieLaclifloraPall)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与牡丹合称为“花中二绝”是装点园林,美化环境的主要花卉。其根干燥为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脾经,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之功能,用于头脑眩晕,胁痛、腹痛,肌肉挛痛、月经不调、胎动不安、自汗、盗汗等症。芍药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其种植效益显著,市场潜力很大,是一项新兴产业。

1 特征、特性

芍药又名亦药、草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有粗壮的肉质根,通常为圆柱形或纺锤形,浅黄褐色或灰紫色。芽为混合芽,丛生于根颈上,肉质,水红色或黄色。茎肉根部簇生,高60—100cm。叶为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在枝梢及近花处为单生小叶,卵状披针形。花单生于茎顶,单瓣,花大,色艳,似牡丹,花色有纯白、淡红、紫红、墨紫、黄、复(一花二色)等。花经15—20cm。雄蕊多数,花皮离生,

果,含黑色种子数粒。芍药原产于我国北方、日本及西伯利亚。性耐旱,喜凉爽,喜阳光充足。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雨涝积水。芍药是蓿根植物,每年3月萌发出土,4—6月为长旺盛时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上部开始枯萎是芍药甙含量最高。

2 栽培技术

2 1 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前茬以小麦荐最优。栽培要求精耕细作,深耕20—40cm,耕翻1次或2次,结合耕翻每公顷施农家肥2400—60000kg作基肥,耕平,做畦。

2 2 繁殖

常采用分株繁殖,芍药的栽植必须在8—9月进行,因这时利于根的伤口愈合和萌发新根,过晚芍药芽头已发新根,栽植时容易弄断,影响来年生长。掘起老株,将芍药头从根部割下,选形状粗大,无病虫害的芽盘,按大小和芽的多少,顺其自然生长形状切成块,每块留芽2—4个,芽头下留2cm长的头以利生长。一般每公顷芍药芽头可栽3—4hm2,每4至5年分株一次为宜。芍药芽头最好随切随栽。如不能及时栽种,应及时贮藏,可在室内选阴凉通风干燥处,地上铺湿润的细沙土,将芽头向上堆放,再盖湿润沙土。栽植时,按芍药芽头大小分别栽植,便于管理。行株距50cm×30cm,每公顷栽6×104株—6 8×104株。穴栽,每穴放一块,埋入地下3cm为宜。栽植时,土壤不易过湿,以免引起烂根影响成活。烂前覆盖麦草,树叶等,保持土壤温度。第二年3月上旬,芍药萌发前清除覆盖物。

2 3 苗间管理

2 3 1 中耕除草早春松土保墒 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6次,中耕宜浅,以免伤根死苗。10月下旬,封冻前,离地面7—10cm处剪去枝叶,在根茎培土约15cm,以利越冬。

2 3 2 追肥 第二年起每年追肥三次,每次追肥,于植株两侧挖穴施下为好,详情见表1。

2 3 3 排灌水 芍药喜旱怕涝,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可在傍晚灌透水一次。多雨季及时清沟排水,减少发病机会。

2 3 4 摘蕾 为了使养分集中供根部生长,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侧蕾摘除,花后如不留种子要将残花剪去。

2 4 病虫害的防治 主要有以下几种:

2 4 1 软腐病 病株叶面、叶柄、花茎上出现水浸状斑,进而萎软下垂,如不及时防治全株死亡。发现此病时剪除烂叶、烂茎,在剪处涂硫磺粉,也可用代森锌等药预防。

2 4 2 白粉病 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两面出现白粉状病斑。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一次连喷2—3次。

2 4 3 蚜虫和红蜘蛛病 发生可喷40%乐果稀释1000—1500倍喷洒,每周一次,连续喷三次可消灭。

2 5 采收加工

10月中旬植株枯黄时采挖,先将地上茎叶割取,然后心挖出肉质根剥泥去杂,晒半干,切片,晒干为赤芍;选粗壮根去皮,煮透晒1—2d,浸去变软搓实,切片,晒干为白芍

如何栽培芍药?


问:如何栽培芍药?

答:芍药的栽植时间以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宜,栽植地点宜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势高燥之处。栽植前要进行土壤深翻(深30厘米以上),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骨粉以及少量杀虫药剂,并覆上一薄层土,避免根直接与肥料接触而造成烂根。

分栽时株丛不要太小,否则第二年不能开花。栽植深度以覆盖芽以上3厘米-4厘米为宜,过浅易受冻害,过深则不易萌发。栽后浇一次透水。次日傍晚进行浅中耕,使土壤通气良好。冬季严寒地区入冬后在栽植穴上培土约20厘米-25厘米厚,以利安全越冬。

第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将培土扒掉。新芽萌发时即时施肥浇水,并进行中耕除草。当新芽长到10厘米左右时,要进行剥芽,去掉过密、细弱的芽。留芽过多,花开得小。以后随着芽的长高,展叶,开始现蕾,到4月上旬,蕾有樱桃大小时,要及时疏去侧蕾,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蕾发育生长,这样开花肥硕丰满,花大色艳。对茎秆细弱的品种要立支柱,以防倒伏。

树的组成部分

一、根部

根部是树木的营养器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般是在地底下,通过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和养分供给到树木的生长,并且还能贮存营养物质,在土壤中没有水分的时候,依然可以依靠贮存的营养供给生长。

二、树干

根部以上是树干部分,最外面的一层是树皮,这是树干的最表面的部分,可以保护树干不受到外界的侵袭,防止病害入侵树体,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树皮下面是韧皮部,能起到运输糖分的作用。第三层是很关键的部分,是形成层,这一层比较的薄,但却是生长的重心。下一层就是边材,能够从根部运输水分到树木上,这层颜色比较浅。第五层就是心材,树干里面大部分的都是心材。

三、树枝

树枝是树干上方的分枝,是向上延伸的树枝条,它们会随着生长逐渐变粗,能决定树木大致的形态。

四、树叶

树叶是树枝上长出的叶片,通过树叶吸收太阳光,然后合成营养元素,供给到树木的生长。

芍药种植方法,芍药栽培要点分析


爱花卉网花卉养护栏目:芍药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野生者亦多。根肥大肉质多,呈圆柱形或紡錘形。芍药怎么种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芍药种植方法。

芍药·毛茛科

【芍药观赏价值】

4~5月间开放硕大花朵,富丽堂皇,堪与牡丹比美,为我国传统名花,有花相之称。常作花束及瓶花用。

【芍药习性】

(1)喜光耐寒。

(2)适排水良好之沙土,忌粘性盐碱土。(3)好肥性强,对磷质有机肥尤为需要。

芍药繁殖方法

芍药的繁殖方法有播种和分株两种。

(一)播种:最好随采随播。即在9月种子成熟后,随即点播或条播。在苗床内,为了防止鼠类危害,可拌以农药。播种苗3年能开花,常发生变异,多为单瓣花,故不常使用。

(二)分株:为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药生长3-4年可进行分株,时间最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分株栽种后,根系尚有一段恢复生长时间。若在春天分株,则成活率低且生长不良。《群芳谱》载:“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具体方法是:先挖起老株,去掉宿土,晾1-2天,使根变软,然后用手顺其自然将根块分开或用利刀切断连接部分,使每丛根都带有3-4个芽子,同时将比较粗壮的根剪下,以备加工药材。其余都可进行栽植。栽植时,埋土不宜过深,栽后踏实,浇透水。

【芍药栽培要点】

(1)繁殖以分株为主,在8~9月内进行。

(2)芍药根肥大,宜用大桶盆栽,盆的底孔要扩大,并多衬垫瓦片和粗粒沙砾然后敷上5%的基肥,盆土用堆肥土分层添土栽植,不让根部留有空隙,种好后浇一次透水,放置阴处半月。(3)盆栽芍药见土干时浇水。发芽长叶时每半月施含磷的肥液一次,至花蕾出现时,水肥量减少。到8月再施磷肥一次以利花芽分化。11月拨开四周盆土添施基肥。(4)花后应剪去残花。(5)盆花应放置向阳处。(6)开花后4~5年必须换盆,剪去老根,进行分株,换肥土栽种。(7)芍药常因排水不良,根部腐烂发黑,枝叶生长不良,可在8~9月换盆时,将腐黑部分切除,并用60度白酒将根部洗净重栽。

芍药的栽培要诀是什么


①栽植。地栽宜选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地势高燥之处,栽植前需进行深翻(深30厘米以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骨粉以及少量杀虫剂,再翻耕1次,其上覆一层土,避免根直接接触肥料。然后把芍药放入穴内,使根系舒展伸直。栽植后覆土厚约2~3厘米为好,将土轻轻压实,浇透水。次日傍晚进行浅中耕,使土壤通气良好。严禁地区入冬后在栽植穴上培土约20~25厘米,以利安全越冬。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及时将培土扒掉。春季新芽萌发时即行施肥浇水,现蕾后及时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供应主蕾发育生长。花谢之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不使结籽,以免消耗养分。并随即追施1次液肥,根据土壤干湿情况确定是否需浇水。

②病害。自春至秋要注意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秋季叶子枯黄时要及时剪去,这时需再施1次腐熟的厩肥或堆肥,施肥浇水后便可培土越冬。一般栽植3~5年应分栽1次。生长期间遇有蛴螬危害根部时,可采用铁灭克颗粒剂,每丛2克埋于植株周围表土中进行杀除。

在北方如何养护西洋鹃


在北方要想养好南方花卉其实并不是很难,关键是要了解它们原产地的自然气候状况并掌握每种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使南方的米兰、茉莉、山茶、杜鹃等花木不仅枝繁叶茂,而且还能开出娇艳的花朵。其中栽培用土、用水、遮荫增湿和保温防寒是4个重要的环节。 1.使土壤呈酸性。南方花卉大都喜酸性土壤,如长期使用含碱性过高的土壤栽培就会造成叶片干尖、变黄甚至枯死。可用腐叶土、松针土、草炭土或用硫酸亚铁、硫磺粉等改良土壤,均有较好效果。 2.改善用水质量。北方多数地区地下水中含盐碱量较高,因此浇花最好用雨水或雪水。如用自来水,河水,井水,需在水中加入 0.2% 硫酸亚铁使水的质量有所改善。 3.遮荫增湿。北方夏季炎热、日照强度大,因此需要适当遮荫。南方花卉大都喜湿润的环境,但北方地区气候较干燥,易引起叶片干尖或落蕾、落花、因此需要在全年养护过程中经常用清水喷洒枝叶,夏季还要向花盆周围的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 4.保温防寒。南方花卉大多喜温暖,怕寒冷。生长期间遇到低于 0ordm;C 低温容易受害,所以一般花卉在霜降前宜移入室内养护。冬季室温的高低应按照不同花卉喜温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喜高温的米兰、一品红、大岩桐、竹节秋海棠等花卉应不低于12ordm;C;喜中温的白兰花、茉莉、扶桑等不应低于5ordm;C。较耐低温的桂花、金桔、代代等不低于0ordm;C。春季不宜过早出室,以免遭受晚霜和冷风危害。

芍药切花栽培方法


芍药花形优美,花色柔和,菏泽每年出口鲜切花达数万支。根据我们多年研究的经验,初步掌握了一套芍药切花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采收、贮藏与运输技术,现介绍如下:1.栽植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株行距按80厘米种植,每亩种植1000株,一般定植2年后来切花。

2.施肥芍药喜肥,充足的养分是芍药切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施足底肥。追肥可在11月份进行,每亩施饼肥200公斤,磷酸二镀30公斤,沟施或穴施。

3.浇水切花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分是否得当,如果天气特别干旱,应在花前浇水,否则花的直径变小,花瓣层次变少,颜色变浅。芍药为肉质根,耐旱,一般情况下不需浇水,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

4.病虫防治芍药采切前易发生蚜虫危害,直接影响切花质量。用40%的氧化乐果2000倍液叶面喷施,加以防治。雨季(7至9月份)叶面易发生 红斑病。导致叶子干枯。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每月一次,加以防治。芍药地下害虫主要是蛴曹螬,危害根部。施肥时每亩用3至4公斤颗粒辛硫磷施 于土中。

5.去侧蕾有的芍药品种一枝上有几个花蕾,应留主蕾去侧蕾,否则会影响花的质量。

6.品种选择切花生产不仅要求品种多,花色全,数量足,而且在品种选择上要考虑早、中、晚俱全,以确保切花分期分批连续供应市场。近几年来借助冷库,低温冷藏保鲜、大棚促成栽培、异地种植手段可使切花供应时间延长4个月。

菏泽芍药品种有300多个,符合切花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10%,菏泽市牡丹研究所选育出一些适宜作为切花的品种,如白色的杨妃出浴,粉色的睛文、红色的紫琼绣球、黄色的黄金轮,黑色的铁杆紫等。

7.采收芍药剪切最佳时间是在花蕾显色变软而未开花时,采切过早会造成不开花。剪切时间最好在5至10时,中午气温高,蒸腾作用强,不易采收。剪切位置在距地面第一片叶以上,随即放人准备好的容器内。如果切口过低,雨水会随伤口往下流,造成根部腐烂。

8.包装、贮存切下的花枝应迅速转移到低温的室内按花色品种分开。为了保证花枝清洁并避免贮藏过程中霉烂变质,采后先去掉下部叶片,只留上部3 片复叶与单叶,再用清水冲洗,放人40%的多菌灵1000倍与40%的久效磷2000倍配成的混合液中浸一下,稍晾后待叶面无水珠,每10支一扎,放人内 置聚乙烯膜袋子的纸箱中。在0℃至2℃的环境中贮存可达6至8周,最好采用空运来缩短运输时间。

相信《芍药在北方的冬季组成栽培》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在北方冬季的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