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赏花种花的乐趣一般人很难体会。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合欢枯萎病的防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一、症状 
合欢感染枯萎病后叶片萎蔫、下垂、变干并萎缩,以后叶片脱落,枝条枯死。有的是一两个枝条或几个枝条表现出症状,有的半边枝条枯死,严重时全株枯死。在树干和枝条的横截面上出现一整圈变色环,病株根部皮层变褐腐烂。在潮湿条件下,病树树干和树皮的皮孔中可产生肉桂色至白色粉状霉层。  
二、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病残组织及种子中残留,由地下根直接侵入或通过伤口侵入,引起植株枯死。在苗圃中有的发病苗木根部完好,但剪口处变枯,纵向剪开后,内部已变褐色。从变褐色的边材中也能分离到病菌,剪口是病原菌侵入途径之一。该病属系统侵染性病害,整个生长季均能发生,5月出现症状,6至8月为发病盛期,病害可一直延续到10月。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菌增殖和侵染,暴雨和灌溉有利于病原菌传播。
三、防治措施 
该病菌源分布广,侵染期长,通过土壤传播,又是系统性病害,发病早期难以发觉,一旦出现症状难以挽救,所以,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 
合欢在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较好,而街道上土壤坚实,通透性差,因此最好不要将合欢作为行道树,应栽植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内。  
2.加强抚育管理 
定期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注意防旱排涝。尽量少剪枝,剪后伤口要涂保护剂。清除重病株,以减少侵染源。
3.化学防治 
生长季节未出现症状前,开穴浇灌内吸性药剂,如50%托布津500倍液,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等。在移植时用1%硫酸铜溶液蘸根,枝干处的伤口涂保护剂,以防病菌侵染。

xzH52.COm推荐阅读

棉花枯萎病的防治


你好
我家是棉区,每年的棉花死苗特严重,我发现是枯萎病,怎么防治呀?有了怎么解决

姓名:闫跃亮 单位:无 联系电话:15932123296 2008-12-01

专家解答
闫跃亮同志: 您好,棉花枯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的癌症,目前,在大田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药剂。因此,要立足于用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调动一切手段,营造一个不适合病菌侵染为害而利于棉株健壮生长的环境条件。大量的事例说明:只要棉花从苗期根壮棵壮,病害就轻。所以凡是有利于促根壮棵的措施,也都是防病减病的措施。当前,多数棉田有两大因素对预防枯萎病极为不利:一是连年不进行棉田耕翻,二是不施用有机肥和不能平衡施肥。造成棉田耕层过浅,病菌大量聚集在土壤10~15厘米处,根系不能下扎,土壤结构变劣,有机质和钾素严重缺乏。这就为枯萎病发生埋下隐患。一旦气候条件适合,必然会造成枯萎病爆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枯萎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该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性极大,植株一旦染病,如果防治措施不及时,将会导致植株迅速枯死。
菊花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菊花尖镰孢菌,为一种土传病害。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32℃,在21℃时病害趋向缓和,到15℃以下时则不再发病。近年尤其在一些要控制花期而进行遮光处理的菊花,因为棚内气温高,不通风,较易诱发此病。
该病菌感染植株时,最初表现为下部叶片失绿发黄,失去光泽,一般不易觉察。接着植株叶片开始萎蔫下垂,变褐,枯死,尤其是下部叶片也开始脱落。因此在植株刚开始遭受现出症状时,一定不要轻易认为是缺水,而延误防治。要仔细观察植株基部茎秆是否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状物。茎秆横切或纵切,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或黑褐色。也可将植株脱盆,可以看到被病菌侵染的根部变黑腐烂。
菊花枯萎病在预防时,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并从无病植株上采集枝条繁殖。二是进行土壤消毒,定期用杀菌剂杀菌。三是控制土壤含水量,宜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四是掌握植株密度,以便于通风。
而在植株被病菌感染时,一定要迅速施药。
用50%多菌灵进行治疗,效果不错,方法如下:在植株出现病情时,配制多菌灵200倍-400倍液,植株根部浇灌,并喷洒全株。开始第一天、第二天连续两次,第四天一次,第六天一次,一般情况下,用四五次药即可恢复。但一些重病植株,一定要拔除,最好烧掉。
另外,也可用25%苯来特粉剂200倍-400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方法与多菌灵一样,效果也不错。

防治棉花黄枯萎病


怎样防治棉花黄枯萎病

姓名:王圣 单位: 联系电话: 2007-06-25

专家解答
王圣同志: 您好,您咨询的问题参考如下: 症状: 又称半边黄、金金黄、萎蔫病。棉花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症状常表现多种类型:苗期有青枯型、黄化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红叶型等;蕾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青枯型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黄化型 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黄色网纹型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病部出现网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叶萎蔫或脱落。该型是本病早期常见典型症状之一。皱缩型 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红叶型苗期遇低温,病叶局部或全部现出紫红色病斑,病部叶脉也呈红褐色,叶片随这枯萎脱落,棉株死亡。半边黄化型 棉株感病后叶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长正常。该病有时与黄萎病混合发生,症状更为复杂,表现为矮生枯萎或凋萎等。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深褐色条纹。湿度大时病部出现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Fusarium oxysporum f. sp.vesinfectum (Atk.) Snyder et Hansen称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透明,具分隔,在侧生的孢子梗上生出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型,略弯,两端稍尖,具2-5个隔膜,多为3个,大小22.8-38.4×2.6-4.1(μm)。我国棉枯萎镰刀菌大型分生孢子分为三种培养型:Ⅰ型纺缍形或匀称镰刀形,多具3-4个隔,足胞明显或不明显,为典型尖孢类型。Ⅱ型分生孢子较宽短或细长,多为3-4个隔,形态变化较大。Ⅲ型分生孢子明显短宽,顶细胞有喙或钝圆,孢子上宽下窄,多具3个隔。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无色,多为单细胞,大小5-11.7×2.2-3.5(μm)。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黄色,单生或2-3个连生,球形至卵圆形。枯萎病菌的菌落因菌系、生理小种及培养基不同而有差异。该病菌的生理小种国外报道有6个,我国除第3号小种外新定7号、8号二个新小种,其中7号小种在我国分布广,致病强,是优势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及带菌种肥的调运成为新病区主要初侵染源,有病棉田中耕、浇水、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田间病株的枝叶残屑遇有湿度大的条件长出孢子借气流或风雨传播,侵染四周的健株。该菌可在种子内外存活5-8个月,病株残体内存活0.5-3年,无残体时可在棉田土壤中腐生6-10年。病菌的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及微菌核遇有适宜的条件即萌发,产生菌丝,从棉株根部伤口或直接从根的表皮或根毛侵入,在棉株内扩展,进入维管束组织后,在导管中产生分生孢子,向上扩展到茎、枝、叶柄、棉铃的柄及种子上,造成叶片或叶脉变色、组织坏死、棉株萎蔫。该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密切相关,地温20℃左右开始出现症状,地温上升到25-28℃出现发病高峰,地温高于33℃时病菌的生长发育受抑或出现暂时隐症,进入秋季,地温降至25℃左右时,又会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夏季大雨或暴雨后,地温下降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偏碱、排水不良或偏施、过施氮肥或施用了未充分腐熟带菌的有机肥或根结线虫多的棉田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抗病品种有 陕401,陕5245,川73-27,鲁抗1号,86-1号,晋棉7号,盐棉48号,陕3563,川414,湘棉10号,苏棉1号,冀棉7号,辽棉10号,鲁棉11号,中棉99号,临6661,冀无2031,鲁343,晋棉12号、21号等。耐病品种有辽棉7号,晋棉16号,中棉18号,冀无252等。枯萎病、黄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枯萎病、黄萎病或耐病品种,如陕1155,辽棉7号,豫棉4号,中棉12号等。 (2)实行大面积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提倡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 (3)认真检疫保护无病区。目前我国2/3左右的棉区尚无该病,因此要千方百计保护好无病区。无病区的棉种绝对不能从病区引调,严禁使用病区未经热榨的棉饼,防止枯萎病及黄萎病传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4)铲除土壤中菌源清除零星病株。发病株率0.1%以下的病田定为零星病田。发现病株时在棉花生育期或收花后拔棉秆以前,先把病株周围的病残株检净,再把病株1m范围内土壤翻松后消毒。用50%棉降可湿性粉剂140g或棉隆原粉70g与翻松的土壤混拌均匀,然后浇水15-20L,使其渗入土中,再用干细土严密封闭;也可用含氮16%农用氨水1份对水9份,每m2病土浇灌药液45L,10-15天后再把浇灌药液的土散开,避免残毒或药害。 (5)棉种及棉饼消毒。棉种经硫酸脱绒后用0.2%抗菌剂402药液,加温至55-60℃温汤浸种30分钟或用063%的50%多菌灵胶悬剂在常温下浸种14小时,晾干后播种。用棉饼作肥料时,棉籽经60℃热炒4分钟或100℃蒸气1-1.5分钟制成的棉饼无菌。 (6)用无病土育苗移栽。 (7)连续清洁棉田。连年坚持清除病田的枯枝落叶和病残体,就地烧毁,可减少菌源。 以上内容及建议,仅供参考。

草坪腐霉枯萎病的防治


草坪腐霉枯萎病也叫绵腐病、油斑病等,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土壤含氮量高或碱性土壤易加重病害的发生。因此,给草坪营造良好的生境条件,精心管护,合理施肥、浇水,及时喷药预防,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一、症状腐霉菌能侵染草坪的各个部位,从种子到成株都会受害,染病时间越早,为害越大。在种子萌发时如果感染此病,将出现胚芽发霉而不能出苗;如果出苗后感病,会使幼苗猝倒。成株发病后典型的特征是在早晨有露水或大雨过后的清晨,草坪病株上离地2至3厘米处可见一层绒毛状的白菌丝,干燥后菌丝体消失,叶片枯萎失水后变成干稻草色,形成一个个枯死圈。如果持续多日高温高湿,此病会迅速蔓延,危及整块草坪。

二、防治措施
 
1.建立良好的立地条件,防止草坪积水受涝给草坪营造良好的生长条件,使之健壮生长,对防治腐霉枯萎病有重要意义。草坪建植前对土壤要深耕过筛,清除石块等杂质,对过黏或沙性过大的土壤要改良,使之有20至30厘米的优质土壤,而且质地要一致;在施工中挖过管沟的地方,回填时应灌水润实,防止以后塌陷积水;床面应稍呈龟背形,使排水通畅;草坪面积过大时,应设积水井埋管排水,以减少地表积水,防止草坪受涝。

2.选择抗病品种,采用混播方式建植草坪冷季型草中各品种特性优劣不一。如黑麦草色泽好,只要密度合适,草坪也较细腻,管理粗放,成坪快,但容易感染腐霉菌;高羊茅的特性和黑麦草相近,但草质粗,抗腐霉枯萎病略强于黑麦草,也属于易病感品种;而早熟禾对腐霉菌的抗性较强,草质好,但成坪慢,幼草期与杂草竞争能力太弱。综合它们的优势,以早熟禾60%、黑麦草15%、高羊茅25%的比例进行混播,这样让黑麦草和高羊茅先成坪,提高与杂草竞争的能力,成坪后适当低修剪控制黑麦草、高羊茅的生长,给早熟禾留出生长空间,使各品种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既有利于防止腐霉枯萎病,又能使建植草坪质量好、成坪快、成本低。

3.注意播前消毒灭菌,精心管护幼苗在播种前可用代森锰锌、杀毒矾、消菌灵或移栽灵600至800倍液喷施床面,消毒灭菌;也可将种子浸泡一昼夜,晾干水分待种子表皮稍湿时,用代森锰锌250至500克拌500克种子,使种子外包上一层薄薄的药粉,这对防治前期病害极为有利。小苗出土后10至15天要开始喷药防病,可用0.1%的多菌灵加0.05%的百菌清喷施;以后如果幼苗生长正常,则可少喷或不喷,如果发现小苗叶尖发黄,则应隔7天补喷1次;小苗出土后,应勤拔杂草,降低小苗的空气湿度,加强小苗通风透光,减少染病机会。

4.合理施肥施肥应尽量在春秋两季进行,施肥量应看草坪的颜色、土壤肥瘦、草坪密度及草龄的长短而定。草坪颜色正,土壤肥力好,草坪致密,生长正旺的草少施;草坪颜色发黄,土壤瘠薄,草坪稀疏,4年生以上的衰老草坪应多施。一般第一次施肥应在4月上中旬,按每平方米10至20克复合肥均匀施入;第二次应在9月20日前后,按每平方米15至25克复合肥均匀施入,然后浇透水,使肥料充分溶解。其余时间不见草黄不施肥,如草稍黄时,可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食醋液。草坪黄化严重时再以每平方米5克尿素作为追肥。施肥前让土壤适当干些,施肥后浇透水,尽量让肥料溶解渗到土壤里去,减少地表肥料的残留量。一般冷季型草坪夏季不发黄就不要施肥,施肥过多,初夏生长过旺,草坪徒长,细胞组织太嫩,抗病能力差,加之肥多草质致密,影响通风透光,容易孳生腐霉枯萎病。但若怕草染病而使草坪严重缺肥,导致草坪生长停滞,抗性下降。所以在冷季型草坪腐霉枯萎病高发季节应控肥但不要让其缺肥

香石竹枯萎病


[症状]

受害后茎变软,易倒伏,叶变淡黄色,维管束内部通常出现褐色条纹,引起植株枯死。

[病原]

香石竹尖孢镰刀菌[Fusarin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Dianthi (Prill. et Del.) Snyder Hansen],属半知菌亚门。在琼脂培养基上产生分生孢子座与粘分生孢子团,子座红色或浅紫色,无气味。

病菌可随寄主植株残体在土壤中存活,通过伤口侵入植株根系和插枝。在26-28℃条件下危害猖獗。此菌只能侵染石竹及香石竹。

[防治方法]

1、病菌可借插枝传播,扦插繁殖时须从无病植株上选剪枝条。

2、发现病株应及时挖除烧毁,如系零星发病,可将病穴更换新土,或可用0.1%福尔马林对土壤消毒。

3、在初见病株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灌注植株根部周围土壤,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

4、应用有机质改良土壤 近年国外和我国台湾省,广泛研究土壤添加有机质,对土壤病害的防治有明显效果。据报道,日本在土壤中添加蟹壳类几丁质,防治番茄枯萎病有效,常后使用鸡粪对多种枯萎病也有效。

坪镰刀枯萎病


镰刀菌枯萎病是由镰刀菌(Fusarium spp.)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全国各地草坪均有发生,可侵染多种草坪禾草,如早熟禾、羊茅、翦股颖等,严重破坏草坪景观。

一、症状特点

该病主要造成烂芽和苗腐、根腐、茎基腐、叶斑和叶腐、匍匐茎和根状茎腐烂等一系列复杂症状。发病草坪开始出现淡绿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随后迅速变成枯黄色,直径2至30厘米。高温干旱条件下,病草枯死,根部、冠部、根状茎和匍匐茎变成黑褐色的干腐状。枯草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至30厘米。湿度高时,病部可出现白色至粉红色的菌丝体和大量的分生孢子团。温暖潮湿的天气,可造成草坪发生大面积叶腐和茎基腐。叶腐主要发生在老叶和叶鞘上(首先侵染叶尖),病斑初期水渍状墨绿色,形状不规则,后变枯黄色至褐色,病健交界处有褐色至红褐色边缘,外缘枯黄色。严重时茎基部变褐腐烂,整株死亡。三年生以上的草坪可出现直径达1米左右、呈条形、新月形或近圆形的枯草斑,枯草斑边缘多为红褐色。由于枯草斑中央为正常植株,整个枯草斑呈蛙眼状。这一症状通称“镰刀菌枯萎综合症”,多发生在夏季湿度过高或过低时。在冷凉多湿季节,可单独或与雪腐捷氏霉并发,引起雪腐病或叶枯病。当草坪被积雪或被其他覆盖物覆盖时常造成叶片枯萎或草株死亡的斑块?在没有积雪或覆盖物时则使草坪出现弥散枯萎。

二、发病规律

由于种子带菌率较高,在种子萌发出苗时,常引起猝倒和苗立枯。高温和干旱有利于冠部和根部腐烂病的发生,主要是发生在仲夏高温期间、充分暴露在阳光下的土壤干旱地方,特别是向南坡面上。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都有利于镰刀菌枯萎综合症严重发生,干旱后长期高温或枯草层温度过高时发病尤重。此外,在春季或夏季过多或不平衡使用氮肥,草的修剪高度过低,土壤顶层枯草层太厚等,均有利于镰刀菌的发生。另外,pH值高于7.0或低于5.0也有利于根腐和基腐发生。长期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叶斑病的发生。

冠腐、根腐、叶斑和冷湿季节的雪腐、叶枯等症状可在任何龄期的草坪上发生。如:草地早熟禾四年生草坪发生的枯萎综合症,即表现出叶斑、根腐、根茎腐等症状就不受株龄影响。

三、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耐病草种或品种。草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明显,如:翦股颖>草地早熟禾>羊茅。提倡草地早熟禾与羊茅、黑麦草等混播。

2.建植时进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可选择草病灵2、3、4号,或适乐时、福美双、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药剂,按种子量的0.2%至0.4%拌种。

3.加强科学养护管理,提倡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大量使用氮肥。减少灌溉次数,适当深浇,提供足够的湿度而不致造成干旱胁迫。斜坡易干旱,需补充灌溉;及时清理枯草层,使其厚度不超过2厘米;病草坪剪草高度应不低于4至6厘米;土壤pH值保持在6至7之间。

4.化学防治可选用草病灵3号、阿米西达、敌力脱、甲基托布津等内吸杀菌剂喷雾或灌根。其中草病灵3号防治腐霉枯萎病效果最好。

花生枯萎病害的防治


致花生枯萎死亡的病害主要有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和黑霉病等,应及时防治。
一、花生青枯病。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江淮地区7月份暴雨后骤晴的天气最易发生,一般发生率10-20%,严重地块发病率达50%以上。该病发生在花期和结果初期,病株呈失水状萎蔫,3-4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⑴选用抗病品种,如豫花7号、豫花9号、鲁花11号等。⑵实行轮作,如花生一甘薯一甘薯,或花生一水稻一水稻轮作。⑶泡田灭菌,在播前灌水泡田,可使病原菌窒息死亡。⑷药剂防治,用90%的氯化苦乳剂,每隔30厘米挖10-17厘米深的孔口,每孔口注入3毫升的药液,立即踏实,地表覆盖草苫或塑料布,7天后揭开。
二、花生茎腐病。花生茎腐病又称秧倒病、掐脖瘟,是一种暴发性病害。苗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腐烂,然后侵染茎基部。该病在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一旦发病,轻者病株率为5-10%,重者达30-40%,甚至6-70%,造成大量死苗,对花生生产威胁极大。
防治方法:⑴防止种子霉捂,播前晒种。⑵合理轮作倒茬,避免重茬连作。⑶药剂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或在苗期喷药,于齐苗后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喷雾。在开花前再喷1次,每亩用药液75-100千克,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防治。
三、花生根腐病。花生根腐病俗称芽涝、烂根病,在花生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直至整株死亡,其主根外皮变黑腐烂,形似鼠尾。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农事操作活动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发病田块死苗率为10%左右,严重者可达40-70%,甚至绝收。
防治方法:⑴整地改土,增施肥料,防涝排水,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⑵药剂拌种与茎腐病方法相同。
四、花生黑霉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变黑腐烂,继而侵染幼苗根茎部,潮湿环境下,病部长出许多霉状物覆盖茎基部,茎叶失水萎蔫死亡。带霉种子是主要传播者,排水不良和管理粗放易诱发该病。防治方法同根腐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


大叶黄杨枯萎病是近年来大叶黄杨的常见病害,其特点是发病猛,传染速度快,对绿化效果影响大。这种病虽然顽固,若能采取正确措施,针对病原,多管齐下采取措施还是能够取得令人满意防治效果的。
症状
患病的大叶黄场最初只是个别枝条的上部叶片青干失水,继而整个枝条和全株叶片枝条呈青枯失水状。发病后期,叶片呈黄白色,染病严重的会导致植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为存在于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多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植株。一般5月中旬开始发病,七八两月为发病高峰期,有的植株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一周。
防治方法
1.加强疫情检查,严防带病植株进入非疫区;2.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栽培地应保持湿润,但不能积水;3.如发现患病植株应及时将病株拔除并烧毁,栽培地每平方米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浇灌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5至6公斤,连续浇灌三次,每次间隔5天;也可用硫磺粉0.5公斤与土壤充分拌匀,进行消毒;4.对于未患病的植株,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1000倍液对植株进行交替喷雾进行防治,连喷2至3次。

镰刀菌枯萎病怎么办?【荐】


“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镰刀菌枯萎病怎么办?【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镰刀菌枯萎病怎么办?

关于镰刀菌枯萎病我们要及时防治,才能降低损失。

危害性状:常常引起兰花根腐、茎腐、茎基腐等多种病害症状,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手段:在兰苗移苗或换盆后使用绘绿8000至12000倍或卉友(Medallion)10000至15000倍灌根处理1至2次;在营养生长的中后期每隔14至21天使用绘绿8000至10000倍或卉友10000至12000倍轮换灌根2至3次。

草莓枯萎病怎么治(精选)


“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有哪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使用的呢?爱花卉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草莓枯萎病怎么治(精选)”,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草莓枯萎病怎么治

草莓枯萎病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主要为害根部,病株黄矮,重者枯死。

一、草莓枯萎病的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初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呈波状产生畸形叶,致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3片小叶中往往有1~2片畸形或变狭小硬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最后全株枯死。受害轻的病株症状有时会消失,而被害株的根冠部、叶柄、果梗维管束则都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长的菌丝。轻病株结果减少,果实不能正常膨大,品质变劣和减产,匍匐茎明显减少、桔萎与黄萎近似,但枯萎心叶黄化,卷缩或畸形,且主要发生在高温期。

二、草莓枯萎病发病规律

本病通过病株和病土传播。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末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当草萄移栽时厚垣孢子发芽,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进行繁殖、生长发育,形成小型分生孢子,并在导管中移动、增殖,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一般病菌发育温限8℃~36℃,l5℃~18℃开始发病,最适28℃~32℃。连作或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

三、草莓枯萎病防治方法

1、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

2、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

3、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4、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每100平方米用氯化苦3升打眼董蒸消毒,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

6、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基茎部,隔15天左右一次,共防5~6次。

7、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冉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

①对秧苗要进行检疫,建立无病苗圃,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②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④选用抗病品种。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消毒。重茬田于定植前每100平方米用氯化苦3升打眼董蒸消毒,施药后以塑料薄膜覆盖,7天后种植。⑥6月中旬开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基茎部,隔15天左右一次,共防5~6次。⑦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苗5分钟后冉定植,或用药液灌根消毒。

郁金香发生枯萎病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爱花卉网导读:郁金香又称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郁香等很多名称,一开始是产于南欧西亚,中国东北一带,世界上有2000多种郁金香的品种,在欧洲,人们称郁金香为“魔幻之花”,许多人对他趋之若鹜。枯萎病是在养护郁金香经常碰见的一种病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郁金香发生枯萎病的症状及解决办法。

1.郁金香枯萎病症状

郁金香会出现褐色小病斑,首先发生在叶片上,同时还会发生在花瓣上面,发病严重时还会侵染到地下鱗茎,受病鱗茎一般呈现黄绿色而且会慢慢枯蒌,一直到出现全株枯死。鳞茎不受侵染的植株染病后,叶片和花梗上的病斑也会逐渐扩大,呈淡灰色斑块,边缘褐色,最后集结成大块病斑,而将茎叶完全腐烂掉。

2.郁金香枯萎病发生特点

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空气传播,蔓延较快。夏季和严冬以深褐色的小菌核附着在鳞茎上越冬。

3.郁金香枯萎病防治方法

郁金香栽植鳞茎前,应进行药液消毐,并将受病鳞茎销毁。温室栽种郁金香时,应加强光照和通风,保持较低的相对湿度,少浇水,少施氮肥,并注意和其它花卉轮作。发病后,可用50%可湿性退菌特500—1000倍液喷布,3—7天喷一次,效果比较好。鳞茎消毐时,可用多菌灵1500倍液浸泡30分钟。

养花技巧《合欢枯萎病的防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合欢算是宿根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