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鲜之花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盆栽秋海棠管理栽培技术》,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南美巴西,是目前栽培最普通的一种盆栽花卉。由于其具有适应性广、花期长、观赏性佳与其他花卉配植效果好等优点,故已成为重要的花坛、盆栽植物。
秋海棠性喜温暖凉爽、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湿润的环境,不耐寒,不耐干燥。生长适温为10℃~30℃左右,冬季温度不低于10℃。在适宜的温度下,可四季开花,花期长,连续开花性强,具有边开花边生长的特性。夏季温度太高时则生长不佳,易引起叶片的灼伤、焦枯,且易患病害。冬天光照不足,则生长柔弱,植株细长,叶色和花色变淡,叶片萎缩,出现焦斑。
秋海棠的栽培土壤以泥炭土或腐叶土、园土、沙配成,并加入适量的厩肥、过磷酸钙及复合肥为宜。冬季要减少浇水,多见日光,夏季则应适当在叶面喷水并保持叶面清洁。施肥应“薄肥勤施”。不同的肥料对秋海棠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如植株高且向外延展,但开花少时,说明氮肥过量。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肥料。一般15天左右需施一次完全腐熟并加水稀释过的液肥,施肥时要避免施在叶面或根部,否则容易引起肥害。盆栽秋海棠要经常转动花盆,使采光均匀,保持良好的株形,避免出现单边生长。
秋海棠的繁殖一般是采用播种方法繁殖。秋海棠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细菌性立枯病,虫害方面有蚜虫、粉介壳及红蜘蛛等,要预防病虫害的传播及感染。
预防方法是:栽培时应避免密植,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气候日夜温差大时,应避免在傍晚浇水,以免夜温下降,造成湿度过高。若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及叶片,应立即移出或除去。若发现病害,使用各种杀菌剂可有效地预防或抑制病虫害传播。

xZh52.CoM展读推荐

秋海棠类的栽培技术


秋海棠(Begonia sPP)属于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由于花、叶俱佳,多数种类又喜半荫,是室内美化的重要盆花,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在暖季也适用于花坛布置。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亚灌木。叶互生,叶片左右不等,基部偏斜,叶全缘,具托叶,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多数为蒴果,种子细,无胚乳。
秋海棠属约有 2 000种,园艺品种繁多,在园艺上,根据根茎的特征,大致上将其分为三类:
1.须报类 又称灌木类,包括多浆草本、亚灌木、灌木,常绿,生长高大,分枝多,主要花期在夏秋两季,冬季进人半休眠,但仍可供观叶之用,如银星秋海棠(B.arsenteo-guttata),竹节海棠(B.President-carnot),四季海棠(B.semperflorens)。
2.根茎类 茎匍匐地面,粗大多肉,节极短,叶及花茎自根茎叶腋抽出,叶柄粗壮,花期均在冬春之间,叶多具美丽的斑纹,如蟆叶秋海棠(B.rex)、械叶秋海棠(B.digyna)、粗喙秋海棠(B.crasslrostris)等。
3.球根类 地下部具有块茎或球茎。为温室春植球很,秋季花谢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球根在冬季休眠,如园叶秋海棠(B.cxcloPhylla)、掌叶秋海棠(B.hemslcyana)等。
(二)生态习性
秋海棠大部分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在自然界多生长在温暖地区的林下沟边、溪边或潮湿的岩石上。因此秋海棠类植物耐寒力弱,喜湿润,不耐干旱,忌直射阳光,在适当蔽荫下生长繁茂。除冬季外,自晚春到初秋都需适当遮阳,夏季应置于荫棚下,冬季温室夜间温度应不低于10C,但种与种之间亦有差异,有的种类耐寒较强。
(三)繁殖方法
秋海棠类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繁殖。
1.播种繁殖 秋海棠类种子很小,如四季海棠种子1克约20万粒,发芽率约 30%,播种 1克即可有 5 000~7 000株,四季均可播种,一般在8~9月或11月间,但春播生长良好。播种用土为腐叶土或泥炭土加上壤土和沙,配合比例为1:1:1,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播种后置半荫处,维持20C~25C,保持土壤湿润,一周后开始发芽,3~4周基本出齐,发芽后逐渐增加光照,当真叶长出1~2片时,即可分苗,株行距2厘米,然后再移植一次后,定植于12厘米~15厘米的盆中。
2.扦插 主要是叶插,多用于蟆叶海棠等,自春至夏均可进行。温度20C~22C,要求水分充足,一般2~3周即生根,当根群充分发生后,即应连叶片移栽于相适应的盆中。冬花类秋海棠也可用刚发生的新芽进行扦插。须根类均可在春季分株繁殖,球根类也用块茎分割法繁殖,即3~4月块茎萌发前,将块茎顶部切割成数块,每块留一个芽,切口用草木灰涂拌,待分割块茎萌芽后,即可上盆。
(四)栽培技术
秋海棠类多数作为盆花栽培,盆土要用加沙的培养土,6~9月在室外荫棚下生长较佳,10月以后即要移入温室越冬。夏季浇水需充足,冬季少量浇水即可。生长旺盛期应施以追肥,花前增施磷肥,可达到花大和延长花期的目的。
生育期如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温度和浇水,喷25%的多菌灵250倍液可以预防。

秋海棠类栽培技术要点


秋海棠(Begonia sPP)属于秋海棠科,秋海棠属。由于花、叶俱佳,多数种类又喜半荫,是室内美化的重要盆花,世界各地普遍栽培。在暖季也适用于花坛布置。

(一)形态特征及种类

多数为多年生草本,亚灌木。叶互生,叶片左右不等,基部偏斜,叶全缘,具托叶,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多数为蒴果,种子细,无胚乳。

秋海棠属约有 2 000种,园艺品种繁多,在园艺上,根据根茎的特征,大致上将其分为三类:

1.须报类 又称灌木类,包括多浆草本、亚灌木、灌木,常绿,生长高大,分枝多,主要花期在夏秋两季,冬季进人半休眠,但仍可供观叶之用,如银星秋海棠(B.arsenteo-guttata),竹节海棠(B.President-carnot),四季海棠(B.semperflorens)。

2.根茎类 茎匍匐地面,粗大多肉,节极短,叶及花茎自根茎叶腋抽出,叶柄粗壮,花期均在冬春之间,叶多具美丽的斑纹,如蟆叶秋海棠(B.rex)、械叶秋海棠(B.digyna)、粗喙秋海棠(B.crasslrostris)等。

3.球根类 地下部具有块茎或球茎。为温室春植球很,秋季花谢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球根在冬季休眠,如园叶秋海棠(B.cxcloPhylla)、掌叶秋海棠(B.hemslcyana)等。

(二)生态习性

秋海棠大部分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在自然界多生长在温暖地区的林下沟边、溪边或潮湿的岩石上。因此秋海棠类植物耐寒力弱,喜湿润,不耐干旱,忌直射阳光,在适当蔽荫下生长繁茂。除冬季外,自晚春到初秋都需适当遮阳,夏季应置于荫棚下,冬季温室夜间温度应不低于10C,但种与种之间亦有差异,有的种类耐寒较强。

(三)繁殖方法

秋海棠类常用播种、扦插和块茎分割法繁殖。

1.播种繁殖 秋海棠类种子很小,如四季海棠种子1克约20万粒,发芽率约 30%,播种 1克即可有 5 000~7 000株,四季均可播种,一般在8~9月或11月间,但春播生长良好。播种用土为腐叶土或泥炭土加上壤土和沙,配合比例为1:1:1,并加入适量过磷酸钙。播种后置半荫处,维持20C~25C,保持土壤湿润,一周后开始发芽,3~4周基本出齐,发芽后逐渐增加光照,当真叶长出1~2片时,即可分苗,株行距2厘米,然后再移植一次后,定植于12厘米~15厘米的盆中。

2.扦插 主要是叶插,多用于蟆叶海棠等,自春至夏均可进行。温度20C~22C,要求水分充足,一般2~3周即生根,当根群充分发生后,即应连叶片移栽于相适应的盆中。冬花类秋海棠也可用刚发生的新芽进行扦插。须根类均可在春季分株繁殖,球根类也用块茎分割法繁殖,即3~4月块茎萌发前,将块茎顶部切割成数块,每块留一个芽,切口用草木灰涂拌,待分割块茎萌芽后,即可上盆。

(四)栽培技术

秋海棠类多数作为盆花栽培,盆土要用加沙的培养土,6~9月在室外荫棚下生长较佳,10月以后即要移入温室越冬。夏季浇水需充足,冬季少量浇水即可。生长旺盛期应施以追肥,花前增施磷肥,可达到花大和延长花期的目的。

生育期如遇高温多湿,常发生茎腐病和根腐病,应控制温度和浇水,喷25%的多菌灵250倍液可以预防。

秋海棠的繁育与栽培管理

秋海棠是观赏花卉中一个大家族,种类多达1100多种,原产于南美的巴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南美洲最多,人工栽培品种达200种以上。我国约有90多种,其中海南省便有13种。由于秋海棠姿色绣丽,色彩缤纷,娇艳异常,四季不绝,是点缀会议室、酒楼餐厅、展览厅、招待所等室内和庭园观赏植物的佳品。


一、秋海棠的种类
种类繁多的秋海棠,依其观赏、生长特性不同,可分为:(1)宿根类,如四季海棠(又称玻璃翠、蚬肉秋海棠);(2)根茎类,如蟆叶秋海棠、莲叶秋海棠、彩叶秋海棠等;(3)须根类,如银星秋海棠、竹节秋海棠;(4)球根类,如球根秋海棠是园艺上的杂种,人工培育的宠儿。
秋海棠多不耐寒,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忌阳光直射。


二、繁殖方法
秋海棠的繁殖方法包括有性(种子)繁殖和无性(分株、扦插)繁殖两种。鉴于秋海棠种子细小,以种子播种时需特别小心,目前生产上以插枝和分株繁殖为主。分株和扦插于9月份进行(夏季扦插,由于高温多湿,枝条容易腐烂,成活率低,在生产实践中难以控制),选取顶端健壮的嫩枝做插条,长约15厘米,带2~3个芽,扦插的适宜温度为10~25℃,插后2~3周开始发根,1个月后便可定植于花盆中,从扦插至开花约需4~5个月。


三、栽培管理要点
由于秋海棠茎叶幼嫩多计,不宜过长时间置于太荫蔽处,如遇长时间的阴雨天气或过多淋水,盆土积水,往往会引起植株腐烂死亡,若施肥过多或过浓,也会发生死亡,在管理上应引起注意。秋海棠喜温湿环境,在秋冬季节,可早晚各淋水一次,以保持土壤湿润;在低温天气或寒潮到来之前,应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寒潮侵袭。
秋海棠分枝较多,为达到预定完美形态,可随时适当修剪。


四、秋海棠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秋海棠不仅以其四季不绝、妖艳繁茂的花朵和五彩斑澜、绣姿各异的叶片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其茎叶还有良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例如:(1)四季海棠和竹节海棠均可全草入药,味微苦,性凉,清热利水,具有治疗感冒和消肿止痛之功效,外用可治疗跌打肿痛、疮疖。南美洲的巴西人常用秋海棠作为退热利尿药服用。(2)欧洲人如法国人用秋海棠的叶子,作汤料,或与鱼同烧,其味可口。(3)紫背天葵(又称天葵秋海棠),全草入药,在我省肇庆市鼎湖山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咳、消炎止痛、助消化、健胃、解酒的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

秋海棠盆栽方法


(一)形态和习性

秋海棠多年生草本花卉,品种繁多,有的全身密被细茸毛,有的又光滑无毛。秋海棠块茎球形,茎干直立,株高大约40~70厘米,节间萌发新枝,从茎干枝节间抽生粗壮的、长生的叶柄,颜色比叶色深。叶片斜心状卵圆形,顶端渐尖形,基部斜心形,边缘呈现细波浪状,有细尖锯齿,表面有的有茸毛,色泽变异大,大部分品种的叶背和叶柄均为紫红色。秋海棠花期为8~9月,花色淡红,聚伞状花序,雌雄花同株,花后坐果,蒴果有三大翅,可作为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秋海棠原产我国,亦见于日本、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我国过去多作为药用栽培,少数品种作观赏花卉栽培。秋海棠属植物的品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1000种以上,作为园艺栽培的品种约有200余种。我国有野生品种100多种,园艺栽培约有20余种。最常见的有四季海棠、彩叶秋海棠、红叶秋海棠、棕叶秋海棠、竹节秋海棠、毛叶秋海棠、玻璃秋海棠、银星秋海棠、峨嵋秋海棠等,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广为栽培的品种。

(二)繁殖方法

秋海棠,主要采用播种和扦插的方法进行常规繁殖。

1.播种繁殖

成都地区的花农和园林职工,大都采用有性繁殖的方法繁殖秋海棠,培育优良品种(详见球根海棠)。

播种操作秋海棠的种子非常细小,寿命短,采收后不宜久藏,最好在温室中随采随播。苗床可用木箱,大小以搬动方便为宜,种子多的可以多做几个箱子,数量少的也可用土陶花盆代替苗床。基质可用森林腐叶土,但要充分腐熟,曝晒整细过筛,取其筛子下面的细土。播种前,对木箱和土壤都需要进行高温消毒,防止种子发生霉烂和幼苗的猝倒病、立枯病。苗床底部要填一层粗河砂,做好渗水层,上面再填培养土,厚度为15~20厘米,填好后用木板压实刮平,再把播种容器浸在水槽中,使基质吸足水分,再拿到阳光下晒一晒,使基质既湿润又疏松。

秋海棠播种时,可用消毒河砂拌和,以1克种子加入1500克的细砂为比例。播种操作时,可用厚纸壳摊上拌和好的种子,然后用竹片轻轻地从纸壳上刮下种子,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基质上。播后不必覆土,如要覆土,也只能用细孔筛子将培养土的粉末轻轻地抖落一下,盖上极薄的土末即可。苗床上要覆盖玻璃,置于温暖的荫蔽处,精心管理,等待种子萌发新根新芽。

播种后的管理秋海棠播种以后,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继续用浸盆的方法浇水,要注意水槽中的水温和水位,不要冲翻种子。经常揭开玻璃通风透气,苗床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秋海棠的种子萌发快,一般10~15天种子就开始生根发芽,这时要揭去玻璃,加强通风透气,早晚进行弱阳光照射。可把温度提高到20~24℃,促进小苗生长。当小苗长出一片真叶后,要进行第一次间苗,扩大幼苗的株行距。操作时,要精心细致,用竹片轻轻挑起幼苗,植于准备好的播种基质中或者专用育苗箱中,莳养管理与播种基本相同。当小苗增大一倍以后(有时还是只有一片叶子),可进行第二次间苗,恢复生机后追施0.05%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通过间苗,增大株行距,不但有利于小苗的健壮成长,而且便于今后分盆定植。

2.扦插繁殖

扦插是一般家庭栽培秋海棠常用的繁殖方法,时间在4~5月。扦插前,挑选品种优良的秋海棠,选取抗病强、生长健壮、植株体内营养丰富、子芽饱满的枝条作为繁殖用的插穗,每段长约10~12厘米,基部剪成平口,去掉下端叶片,保留上部叶片和嫩尖。剪好后置于湿润通风凉爽的地方,绝对不能失水萎蔫。

秋海棠扦插,可用大小适宜的木箱苗床。苗床制作好后,要清洗干净,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基质可用蛭石、珍珠岩和泥炭土,装入苗床的厚度为20厘米,压实刮平,然后按照7厘米7厘米的株行距进行扦插。插入基质深度为5~6厘米,浇透水后,用竹块顺木箱内壁插下拱棚,覆盖地膜,置于荫蔽通风处,保持床内的温、湿度。秋海棠愈合生根快,成活率也很高,一般插后15天就有根原体出现,20~30天就能长出大量的须根,50~60天就可分苗定植于大小适宜的土陶花盆中。如果莳养管理得法,春季扦插的,秋季就能开花。

(三)栽培管理

秋海棠的栽培,以富含有机质的腐叶土和腐殖土及微酸性土壤为主。每年春季最好翻盆换土一次,置于室外莳养。可用森林腐叶土3份、腐殖土3份、山泥土2份、砂质菜园土2份,并适当加入腐熟的厩肥,使土壤疏松肥沃,利于植株根系的伸长。室内莳养,可用珍珠岩、蛭石和泥炭土,充分混合,作无土栽培,定期浇灌营养液,使之正常生长发育。

1.合理施肥

秋海棠喜肥,每年春季翻盆换土时,要施足基肥,如腐熟的磷、钾类肥料、干杂粪肥等,使培养土具有较高的肥力。2~4月,应根据各地的气温情况,如果植株开始萌动,宜施稀薄的淡肥,每7~10天追施一次。5~6月,是秋海棠的花芽分化期,应施以磷、钾元素为主的肥料。必要时,可结合浇水增施0.1%的磷酸二氢钾,每星期施一次,促进花芽的分化和花蕾的形成,使花梗粗壮、花色鲜艳。8~9月为盛花期,这时施肥要清淡,实行浑水浇灌的方法,使秋海棠花型丰满,花色更加艳丽。

无土栽培的秋海棠,主要施用营养液,4~5月,也可施一次颗粒状的复合化肥,6~7月,应以促花肥为主。通过追施肥料,促使植株健壮,组织更加充实,为开花和越冬打好基础。

2.浇水方法

秋海棠喜欢土壤干润,透气性好,空气相对湿度大的生态环境。春季浇水,以盆土稍为湿润的半墒为好。4~5月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快,需要逐渐增加浇水量,晴天,可在每隔两天的下午4时浇水一次。夏季天气炎热,秋海棠肥厚的叶片,能蒸发出大量的水分,可在每天傍晚浇水一次。平时,可在花盆周围多次浇水,降低环境温度,增加小范围的空气湿度,这对秋海棠孕蕾开花非常有利。立秋以后,气候转凉,秋海棠开始绽蕾开花,这时要控制浇水,一般3~5天浇水一次即可,以盆土不干、透气通风为好。冬季,可把盆花移入温室内莳养,每隔十天半月浇水一次,并注意水质和水温的处理,使之安全越冬。

3.温度和光照

春秋冬三季,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秋海棠,以利植株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特别是秋季,光照适宜,肥水合理,植株体内营养充分,不但花繁叶茂,还可提高植株冬季的抗寒能力。夏季要进行散射光照,否则骄阳会灼伤叶片,失去观赏价值。

秋海棠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2℃。夏季气温高于30℃,冬季气温低于15℃,植株的长势便明显减弱。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者下降,植株便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所以,夏季要把盆花放在凉爽、荫蔽的地方,用浇水或风扇吹风等方法,进行降温处理。冬季应把盆花放入温室,把室温控制在15~18℃,保护好叶片,使秋海棠安全越冬。

秋海棠的繁殖管理


秋海棠繁殖常用播种、扦插和分株三种方法。

由于种子细小,播种时常需混细沙撒播,出苗才较均匀。现在市场上出售有一种包衣种子,用来播种效果会更好一些。播种时,用木板轻压种子,使之和基质密切接触,但可先不覆土,从盆底浸水。待基质润湿后,盆上覆盖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置20℃左右的半阴处。基质发干时,适当以喷雾状水润湿,一般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大多数秋海棠从出苗至开花,在适宜的管理下,大约需5个月左右的时间。

用来扦插的盆器应洁净,盆土应消毒,这样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播种基质常用泥炭土混1/2至1/4的蛭石,或者用培养土混一些腐叶土及沙配制。扦插可用茎插、叶插及根状茎扦插三种方法。扦插是繁殖秋海棠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方法。不同种类的秋海棠,因其形态及生根特性各异,故而采用的扦插方法亦不相同,有茎扦和叶插两个方面。通常须根类秋海棠,如竹节秋海棠(B.presiclent—carnot)、银星秋海棠(B.argenteo—guttata),绒叶秋海棠(B.CAThayana)和桐叶秋海堂(B.platanifolia)等,因具有明显的地上茎,并且茎上能长出不定根,故适宜用茎插。而根茎类秋海棠,如马蹄秋海棠(B.massoniana)、彩叶秋海堂(B.rex—cultorumcy.Colourful)眉毛秋海棠(B.boweri)及蟆叶秋海棠(B.rex)等,由于不具有直立的地上茎,并且其叶片具有再生不定根和萌发不定芽之功能,则以叶插为好。扦插基质须选用疏松、透气、透水性能好,且不含任何病菌的蛭石或细砂,这样就不会一、导致插穗或叶片因扦插床 (盆)积水而腐烂,或因感 染病菌而影响生根。

茎插温室内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春季扦插效果最好。这时可以结合修剪整形,选取生长健壮的茎剪成长10厘米左右作为插穗,上留3—4叶。插穗基部要选在叶腋处剪成斜面,由于此处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活动旺盛,因而极易生根。然后将插穗插入基质1/3至1/2。浇一次透水,10—25天愈合生根,一个月以后即可分盆栽植。

秋海棠叶的叶脉切断处也可发根生芽,利用这一特点,可用叶片进行繁殖。叶插一般在春末和夏秋进行。选择发育成熟的二年生叶片为好,若叶片太嫩,插后容易腐烂,太老则生根慢,并且不易出芽,叶片选好后可以平插,也可以竖插。所谓平插,就是先剪去大部分叶柄(留0.5厘米左右),用利刀在叶片上把主脉划断,每张叶片可划3—5个切口,然后将叶片平铺在扦插床(盆)面,并镇压一下,使叶片充分与扦插基质结合,喷水至基质湿润,约一个月,在叶柄基部和叶脉切口处就会生根,这时每隔7—10天浇一次无土栽培营养液,或1:1000尿素溶液,能促使不定芽的萌发。2—3个月就可成为一棵新的植株幼苗。竖插就是剪去叶柄和叶片外围的薄组织,并将叶柄基部剪成楔形,然后将其竖着插入基质1/2,保持基质湿润,40—60天即可生根和长出不定芽。

无论是茎插还是叶插,扦插后都必须保持扦插床周围较高的空气湿度,并要保证光照充足(夏季要遮荫),才能提高其成活率。扦插成活后,将小苗直接转入无土栽培,能够大大加快小苗的生长速度。

根茎类秋海棠可剪取4厘米左右长的根茎斜插于洁净的沙中或蛭石中,半月余也可生根并陆续发芽。

分株是一种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根茎类(观叶类)秋海棠通常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繁殖。球根类秋海棠还可用分割块茎的方法繁殖。将发芽的块茎纵向切分,每块有1至2个芽,待切口晾干后即可上盆种植。若采用扦插和分株这两种无性繁殖方法,要注意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及20℃至25℃的温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若想大量繁殖还可采用克隆技术,例如利用1片叶或一个茎段,在短期内就可迅速繁殖大量性状一致的小苗,这种方法供生产应用非常快捷。

[1][2]下一页

木瓜海棠的栽培技术


木瓜海棠的栽培技术|形态特征和养护方法--木瓜海棠为蔷薇科木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黄绿色,呈片状剥落。小枝无刺,圆柱形,初为紫红色,以后逐渐呈紫褐色或灰褐色;叶片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5厘米至8厘米,先端急尖,边缘有锐锯齿。花单生于叶腋,具粗而短的花梗,花朵5瓣,直径2.5厘米至3厘米,白色或粉红色,4月开放。果实长椭圆形,初为青色,成熟后呈暗黄色,表皮光滑,木质化,有浓郁的芳香,9月至10月成熟。果实摘下后,在不碰伤的条件下,可保存半年左右不变质。木瓜在地栽的条件下叶大果大,果长10厘米至15厘米,重达1公斤,但上盆后叶小而稠密,果实也只有鸭蛋大小,较适合制作树桩盆景。木瓜海棠的形态特征

木瓜树干挺拔,花艳果香,叶色浓绿,冬季落叶后枝干刚劲,颇具阳刚之美,常用于制作直干式、斜干式、双干式等不同形式的大树型盆景。用于制作盆景的木瓜既可从小苗培养,常用播种、扦插、高空压条和嫁接的方法养殖;也可用园林部门淘汰的老树,经锯截后使主干达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栽入瓦盆或地下养坯,并培养新的造型枝,经修剪、蟠扎、牵拉后使之成型,注意将较大的伤口作适当修饰,使其随和自然,达到虽是人为,犹如天成的艺术效果,最后再移入细盆观赏。
木瓜的移栽和翻盆宜在早春进行,应带有土坨,并将主根剪短,多留侧根

用中性至微酸性、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栽种,并施以腐熟的饼肥末作基肥。成活后放在室外阳光充足处养护,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4月初向叶面喷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使花蕾健壮,给以后的开花结果提供充足的营养。由于盆栽土壤较少,养分有限,座果不能太多,一般每盆留3至5个果实即可,其余的果实应及早摘除,以免消耗过多的营养,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每月施一次矾肥水,以防止土壤碱化,并使果大味香。养护中经常打头摘心,以保持株形都优美。冬季落叶后对植株进行一次修剪整形,剪除枯枝、弱枝以及其他影响造型的枝条,多留壮枝,使来年花繁果丰。木瓜耐寒,冬季可留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最好能将花盆埋入地下,也可置于0℃以上的室内,温度过高植株会提前发芽,反而对第二年的生长不利,故最高温度不要超过10℃,以使植株充分休眠。每1至2年的早春翻盆一次。

球根秋海棠的栽培


土壤的选择球根秋海棠喜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一般pH值5.5至6.5为最佳(弱酸性)。以腐叶土、草炭土为主最好。


水肥的供给球根秋海棠喜水喜肥。一般应常保持盆土湿润,未及干透即应浇水补水。为保持土壤肥力,最好以施足底肥为主。可用充分腐熟(发酵好)的猪、鸡等畜禽类的粪便,也可每月施用一次花卉专用复合颗粒肥或每周浇施一次稀薄液肥。在土壤通透性强的条件下,可保持大肥大水的莳养方式,一般不会造成块茎腐烂,但每次不可施肥过量。立秋后可减少浇水,并停止施肥,使之逐渐临近休眠期。


病害的防治球根海棠在高温多雨的夏季,一般极易感染叶斑病、卷叶病、小叶病等,预防病害,是养好这种花卉的关键。一般可用代森锌或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稀释液,交替进行叶面喷洒加以防治。高温高湿期每7天至10天喷一次,通常10天至15天喷一次即可,虫害对这种花卉的威胁不大,但也应注意防治。


中期管理及植株的矮化要保持植株的最佳生长态势,应至少每月施一次花卉专用肥或美国产农用二铵,以保持其旺盛的长势,以便早日开花并开出更大的花朵。如果不进行药物矮化处理,当植株长到20厘米以上时,就必须搭支架以防倒伏和大风吹。立夏以后要搭荫棚遮荫,一般用70%至75%的遮阳网遮荫即可。高温期可向叶面及周围喷水来降温。因植株在大肥大水的条件下,很容易造成徒长的态势,为保持盆花紧凑的株型,以利管理及观赏,并保持商品盆花必备的紧凑株型,最好对长势旺盛的植株进行矮化处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光照促其矮化并增加分蘖。商品化生产中,应及时疏远盆之间的摆放距离,以增强通风及光照。用矮壮素或多效唑进行药物矮化时,一定要注意用药时机和不可过量使用。


球根的保存与复种室外环境下养殖的球根海棠,初露后,地上茎叶逐渐枯萎脱落,这时可剪掉茎叶(齐土面球根以上)或等待其自行脱落枯萎,并取出球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阴干(不可暴晒),再用细沙埋藏贮存在4℃至10℃的干燥环境下,休眠越冬。次年2月、3月份再行复种。温室或室内养殖的可在11月或12月份逐渐减少浇水,直至停止浇水,以强制其休眠。量少可原盆不动,干燥不浇水保存。次年种球复种时,凹陷面或平面无根面(但不可过量积水),放到温度15℃至25℃的环境中(阳光充足最好),保持盆土湿润,大约一个月左右可陆续出苗,待植株长到一寸左右高时,可移苗于适当尺寸的盆中,或直接定植于5寸口径的定植盆中即可。

球根海棠栽培技术


一、繁殖。球根海棠用播种繁殖,可得到各种色泽和不同类型的花。球根海棠种子很小,播种宜稀不宜密,基质用泥炭配成,用浅盆播种,种子掺沙播种,不必覆土。在早春1月至2月份室内播种,温度保持18℃至20℃,早晚喷水,2周至4周可出苗。待小苗长至2厘米时可栽种在最小盆中,再换2次盆即可成苗开花。球根海棠的块茎在2 月至3月份进行栽植,以块茎顶部与土相齐为好,栽前施足基肥,栽后保持土壤湿润,温度在15℃至20℃时,约经2周至3周块茎顶芽可以长出。其优良的品种也可以扦插,即在春末从优良母株上切取带茎叶的芽,长10厘米左右,插于用粗沙和蛭石配成的基质中,温度保持21℃ 左右,很快就可以生根,栽后当年可以开花,也有将插穗形成的块茎留下收藏,第二年栽种。

二、栽培。球根海棠的盆土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ph值为5 .5至6.6为宜,一般用腐叶土、泥炭土配以腐熟的鸡、牛粪作基肥,加少量的河沙作基质。栽植后,在生长期7天至10天施一次稀的饼肥水或矾肥水,并避免过干过湿,开花后要节制浇水,高温干燥的中午,可在地面及叶面喷水。春末至夏季应遮光50%至70%,植株长高后,茎干易折断,要立支柱。叶片发黄干枯后,将块茎取出放在8℃至10℃ 温度下贮藏。

三、防病。其病害主要为茎腐病和细菌性叶斑病。茎腐病危害茎、叶,出现水渍状暗色小斑,逐渐扩成大斑,春季及阴雨天发病重。发病初期可用65%敌克松600倍至800倍液喷洒,或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细菌性叶斑病,危害叶片时初现淡绿色水浸状小点,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的疱状斑,褐色至褐黑色,高温多湿发病重。发病初期可用30%琥胶肥酸铜胶悬剂500倍至600倍液,或200毫克/升农用链霉素,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至800倍液,隔10天喷一次,共喷2 次至3次。

四、调花。促元旦春节开花,应选生长充实,球体直径大于4厘米,无病虫害的自然休眠后的种球,在前一年12月底到第二年1月份用5%高锰酸钾、百菌清消毒,放在冰箱内保持0℃至5℃,催芽7天,用消过毒的培养土上盆,栽时种球入土3/4,1/4 球及芽眼露出土面,8月中旬至10月初放在光照为65%的遮阳网内,盆下铺沙浇水,使温度不超过30℃,相对湿度75%,30天后喷比久溶液防徒长,10月下旬温度降到15℃时入室,并补光到15小时,并用0.02%赤霉素15天喷叶面一次,结合浇水加灌8%阿司匹林,温度白天保持18℃至25℃,夜间12℃ 至15℃,光照15小时以上,从种植到开花共需180天,元旦即可观花至春节。若促早春初夏开花,应改传统的春播为秋播,即8月下旬气温在 25℃至30℃时,用浅木箱(或盆)播种,盆土用1份腐叶土、2份细沙混合过筛,消毒装箱用浸盆法使培养充分湿润,将种子均匀撒播在上面,轻压,木箱上面盖黑色塑料薄膜或涂黑玻璃,保持盆土湿润,7天至10天后种子发芽,子叶长出后掀掉玻璃放在阴凉处,长至第一真叶时逐渐移至全光照处管理,保持湿润的环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在地面放8厘米至10厘米厚的细沙作沙床,将苗盆放在沙床上,每日早晚在沙床上浇水增湿降温,防止日灼。9月中旬2片真叶未展开时分苗,株距5厘米,并施淡肥催苗。10上旬苗高10厘米、2片真叶展开时带土移栽在15厘米×15 厘米盆中定苗。缓苗后喷300倍比久溶液一次,在盆上方1.5米高放80瓦日光灯,补充3小时光照,温度降到10℃时入室,补充光照5小时,直到3月中旬孕蕾开花时补光结束,每半月施一次5%磷酸二氢钾,每月喷一次比久,4月初即可开花。

养花技巧《盆栽秋海棠管理栽培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蟆叶秋海棠球根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