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争开不待叶”盛开于枝头。它芬菲烂漫抚媚鲜丽,如一片片红霞,与绿树婆婆的垂柳相衬映,形成了桃红柳绿柳暗花明的春日胜景。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凭经验种养花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花卉种植常识:杜鹃花虫害的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杜鹃花的主要虫害:(1)军配虫:成虫体小而扁平,长3.5-4.0毫米,黑揭色。前翅折叠时形成“X形花纹,翅面密布网状纹。若虫体暗褐色,身上有明显的刺状物。

杜鹃花的主要虫害:

(1)军配虫:成虫体小而扁平,长3.5-4.0毫米,黑揭色。前翅折叠时形成X形花纹,翅面密布网状纹。若虫体暗褐色,身上有明显的刺状物。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主、侧脉附近吸食危害。被害叶面上出现黄自色斑点,同时在叶背还可见到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脱)皮壳。可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

(2)短须蜡:主要在叶背主脉附近刺吸汁液,7-9月为发牛旺盛期,常引起杜鹃大量落叶,严重影响生育和观赏。

此外,还有叶蜂、介壳虫和蓑蛾等。

生理病害:杜鹃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碱性:杜鹃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碱性土中会使杜鹃叶片发黄,甚至枯死。

(2)土壤缺铁:培养土中铁元素不足,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尤以幼叶表现最为明显。二者有连带关系,碱性往往导致缺铁。

(3)养护不当:光照过强或不足、浇水过多、施肥过量或不足、土壤M重等。都会引起生理障碍,使杜鹃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

对黄化病应针对上述原因,对症下药。如因缺铁引起的黄化,可喷洒或浇灌0.2%硫酸亚铁水溶液。每隔7天浇一次,连续浇3-4次,叶片即由黄转绿;对因土壤碱性引起的黄化,要对土质进行酸化处理,可以换用以腐叶土为主的酸性培养土;如因养护不当引起的黄化,则需采取综合性养护措施。

xZh52.COm拓展阅读

花卉种植:丁香花虫害防治


丁香病虫害很少。丁香上常见的虫害有丁香潜叶跳甲、刘氏短须螨和苹毛金龟子。下面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丁香花虫害防治。

一, 丁香潜叶跳甲。成虫白天活动善跳跃,常在叶背食取叶片,夜间栖息在叶背面或枝条上。幼虫潜食叶肉,使叶片上出现半透明的蜿蜒的潜痕,幼虫老熟后咬破叶背的表皮。落到地面潜入地面2厘米的地方化蛹。防治方法:在5月中旬用40%的氧化乐果、50%的杀螟松100倍液喷洒;6月上中旬用10%的杀百可2000倍液或40%的速扑杀1500倍液喷洒。

二, 刘氏短须螨。红色的约0.3毫米大小,以雌虫螨在树皮裂缝中或叶腋内过冬。每年7~8月份是严重危害季节,常集中在叶背基部和叶脉两侧刺吸汁液,危害严重时可引起叶片枯焦脱落。防治方法:a.冬季刮除粗老的树皮并烧毁; b.春季萌发时用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加0.3%的混合洗衣粉喷洒;c.大量发生时用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40.7%的毒死蝉3000倍液喷洒。喷雾时必须将叶背、叶柄、树皮裂缝都要喷到。

三, 苹毛金龟子。成虫白天在田埂、沟边活动,在中午前后食取植株的花朵、花蕾和嫩叶,幼虫在土下食害幼根。傍晚潜入土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常潜伏在土中或落叶间。防治方法:a.在清晨或傍晚振动和摇动树干,集中消灭落地成虫;b.在花蕾含苞待放时,用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50%速灭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的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

四,其它的一些害虫如蚜虫、袋蛾及刺娥。可用800一1000倍40%乐果乳剂或1000倍25%的亚胺硫磷乳剂喷洒防治。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丁香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丁香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花卉种植常识:防治杜鹃花叶斑病


北京读者来信问:我养的杜鹃花有许多叶子变成了铁锈色,新叶长成了畸形,枝叶干枯掉落,请问应怎样进行防治?

北京读者来信问:我养的杜鹃花有许多叶子变成了铁锈色,新叶长成了畸形,枝叶干枯掉落,请问应怎样进行防治?

答:您栽培的杜鹃可能感染了褐斑病或红斑病。可根据叶片的发病症状,进行防治。

褐斑病:发病初期叶片边缘产生褐色病斑,病健交界处不明显,呈浅绿色,褐色,锈红色过渡,随着病害的扩展,病斑扩大或整个叶片均变成褐色,造成叶片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7月至8月间,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①高温时适当遮阴,增强植株长势,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

②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喷洒保护性杀菌剂80 %的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至800倍液,或75%的百菌消可湿性粉剂600 倍至800倍液。

③发病初期,可喷洒内吸性杀菌剂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

③清除病残体烧毁。 红斑病: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锈红色小斑点,多在顶部叶片的边缘或叶尖部,病斑逐渐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锈红色斑,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深褐色。

后期病部出现黑色小点,受害叶部发脆且易破裂,最后病斑扩展到叶片的大部分或整个叶片,造成提前脱落。6月下旬至8月,为发病高峰期。防治方法:

①剪去病叶烧毁。

②发病初期,喷洒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12.5%的力克菌可湿性粉剂2500 倍液,或25%的敌力脱乳油1500 倍至2000 倍液。

花卉种植常识:杜鹃花后管理


杜鹃花种类繁多,花色绚丽,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修剪整形杜鹃花开过后一般需人工将残花摘除,再进行适当疏枝,剪去过密枝条,让其重新发枝。

肥水管理北方地区水偏碱性,硬度较大,长期浇花易造成土壤碱化,影响花的生长。因此在浇水前应将水在容器中存放24小时以上,等氯气挥发后再用。也可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加有适量硫酸亚铁或食用白醋的水。

杜鹃需肥量不大,一般都是随水施肥,可以从晚春至初夏,每隔半月施一次豆饼肥水,要薄肥勤施,以促使新芽萌发抽枝。若无豆饼肥,可到市场上买一些酸性花肥,使用方法一样。至6月中下旬,可施一些速效性磷、钾肥,以促进花芽形成。到晚秋时,停止施肥,避免新芽生长影响花芽分化。

夏季管理杜鹃花喜凉爽湿润的气候环境,夏、秋季应放于阴凉通风处,并向枝叶及周围喷洒清水,也可在浅盘中放上清水,将花盆置于盘上,让花从浅盘底部慢慢吸水。

花期调节温度对杜鹃花花芽的形成影响很大,一般15℃以上开始花芽分化,适宜温度是20℃~27℃,夜间温度保持在5℃左右。大多数花芽形成后需4℃~7℃低温处理30天左右才能开花。另外,遮光处理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开花。

“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有人类就有花,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卉。很多同道中人都会交流花卉的种植经验,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请您阅读花卉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卉种植常识:杜鹃花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