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他人是怎么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问题的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花卉种植科普:黑心菊花叶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黑心菊花叶病学名Cucumbermosaic virus,CMV,该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一种重要病害,为害严重。症状 黑心菊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斑驳或花叶,导致叶小,变畸形,花瓣小。

黑心菊花叶病学名Cucumbermosaic virus,CMV,该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一种重要病害,为害严重。

症状 黑心菊苗期、成株均可发病。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斑驳或花叶,导致叶小,变畸形,花瓣小。

病原 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毒颗粒球状,直径2830nm。该病毒在田间存有不同株系,因其致病力的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形成症状的多样性。国外报道其毒原还有一串红病毒1号(Salvia virus1)、一串红黄脉花叶病毒、甜菜曲顶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等。

发病特点 该病毒粒体在病株中越冬,翌年通过蚜虫、叶蝉等昆虫和嫁接进行传播,在蚜虫等昆虫发生高峰期,该病将大量发生。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种子,严防种子退化,不要在病株上留取种子,发现少数病株,要及时挖除,减少病源。

(2)栽植制种区要远离有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以减少传染。

(3)选用无毒健康植株做采种母株或用种子繁殖。

(4)化学防治 为有效地控制该病发生,应及时防治蚜虫等昆虫的发生,可用40%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200倍液、3%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灭蚜。

xzh52.coM延伸阅读

花卉种植:香花槐花叶病的防治


香花槐叶繁枝茂,树冠开阔,树干笔直,树景壮观, 全株树形自然开张,树态苍劲挺拔,观赏价值极佳。下面介绍一下香花槐花叶病的防治。

【香花槐花叶病分布及危害】

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

【香花槐花叶病症状】

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叶腋不定芽萌发时,产生弱枝及小枝叶呈丛生状。发生在东欧,中欧或美国的,叶片变小,脉明,叶柄短,植株易受冻害,且常有多枝、黄化现象。

【香花槐花叶病病原】

香花槐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最早是1961年在匈牙利分离到。后来在南斯拉夫也有记录,认为属黄瓜花叶病毒CMV。报道的病毒粒子大小为40nm。用特殊方法纯化时,粒子圆形,直径27~28nm。可由蚜虫传毒。

国内1981年有报道,病毒粒子直径为34nm。接种苋色藜,苗叶出现圆形、褪绿晕斑;在豇豆苗,则表现系统花叶。病毒钝化温度66~68℃,体外存活期57天,稀释终点10-4~10-5。

病毒可机械接种。土壤不传毒。昆虫是介体。蚜虫、桃蚜能非持久性带毒。

此病毒的寄主范围甚广,在10科以上。在被子植物的自然感染症状,为系统花叶及叶片扭曲。苋色藜、茴藜、菜豆、番茄等可作为诊断寄主。繁殖寄主有心叶烟及普通烟。

【香花槐花叶病防治措施】

消灭蚜虫能减轻发病。

花卉种植技术:月季花叶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花叶病分布广泛,可引起月季鲜花切花产量的质量下降。【病原】多种病毒均能引起月季花叶,主要有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RMV)和蔷薇黄色花叶病毒。

月季花叶病分布广泛,可引起月季鲜花切花产量的质量下降。

【病原】多种病毒均能引起月季花叶,主要有蔷薇花叶病毒(Rosamosaicvirus,RMV)和蔷薇黄色花叶病毒(RYMV),其他如李环病毒(PRSV)、苹果花叶病毒(APMV)、烟草环斑病毒(TRSV)和番茄环斑病毒(ToRSV)等也能引起月季花叶。

【症状】受害植株叶上出现不规则褪绿淡黄色斑块。由RMV引起的花叶其典型症状为沿小叶中脉褪绿且局部组织畸形或呈现栎叶似的花斑,也可能形成不规则的线形花纹或斑块。花色常比正常的色淡。有些品种受害后常伴随生长减弱或矮化,叶片变小,在生长旺盛的枝条顶端出现扭梢或盲梢。整个生长季均可表现症状,但常在春季头批新梢或重剪后长出的嫩梢上表现出重症。

【发病规律】病毒主要通过嫁接和汁液传播。

【流行特点】病状出现的适宜温度为15-25℃在15℃以下发病很轻。温室栽培的植株比室外种植的病情相对重些。用病株作繁殖母株是病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

A.选择健康的母本作繁殖材料或用脱毒组培苗。

B.受花叶病毒浸染的病株最好予以清除。

C.采用温热疗法,将稍显症状的病株置于38℃下,4周可使植株体内的病毒大部分(99%)失活。

另外如果月季花在喷施农药的过程中,用药不当造成植株中毒,也会有花叶病产生,所以使用农药时也应小心。

花卉种植科普:香花槐花叶病的危害特征


香花槐花叶病是香花槐的常见病害。春季4~5月开始发病。其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叶片色泽不均匀,有的出现淡绿、深绿相嵌的斑驳,并呈现泡斑。有的叶片畸形;叶形变窄变长,严重者呈线形。有的叶腋不定芽萌发抽生出节间极短的瘦弱小枝。

香花槐花叶病是香花槐的常见病害。春季4~5月开始发病。其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叶片色泽不均匀,有的出现淡绿、深绿相嵌的斑驳,并呈现泡斑。有的叶片畸形;叶形变窄变长,严重者呈线形。有的叶腋不定芽萌发抽生出节间极短的瘦弱小枝,叶片狭小,小枝的腋芽又再次萌发抽出小枝叶,如此逐级萌发、抽生,形成枝叶丛生的丛枝状态。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幼树受害后,逐渐形成小老树状。

采集典型的香花槐花叶病状的病叶,经抽提、差速离心、电子显微镜观察,香花槐花叶病病原是一种球状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应在繁殖苗木时,不要从病株上采集繁殖材料;发现病菌及时拔除销毁,防止病害蔓延。

花卉种植科普:菊花枯萎病的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

一、为害症状: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萎蔫下垂,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横剖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有的茎基部裂开。湿度大时产生白霉,即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该病扩展速度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

二、发病特点: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土壤带菌和从病株上取插条繁殖或借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17℃,低于15℃则不发病。该菌只为害菊花,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2周即现死株。潮湿或水渍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高温阴雨、施氮肥过多、土壤偏酸易发病。

三、防治方法:(1)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2)加强管理,实行轮作;选择宜排水的砂性土壤栽种;合理灌溉,加强植地沟渠管理,尽量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3)发病初期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10%治萎灵水剂3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300倍液、50%溶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杀菌王(氯溴异氰脲酸)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

花卉种植:香花槐花叶病


【香花槐花叶病的分布及危害】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香花槐花叶病的症状】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

【香花槐花叶病的分布及危害】

北京及山东颇为常见。对幼树影响生长,导致矮生。

【香花槐花叶病的症状】

叶面呈现不规则线条斑块,分布无定位,图案美丽。部分叶片变小,叶色变浅。如不细细观察,易被疏忽。叶腋不定芽萌发时,产生弱枝及小枝叶呈丛生状。发生在东欧,中欧或美国的,叶片变小,脉明,叶柄短,植株易受冻害,且常有多枝、黄化现象。

发生于英国的花叶,呈斑驳状,叶扭曲,木材弯曲。病苗矮小,仅及健株一半。寄主为香花槐(Robiniapseudoacaci)及粘香花槐(R.viscosa),发病率约10%。

【香花槐花叶病的病原】

洋槐花叶病毒(RoMV)的病毒粒子最早是1961年在匈牙利分离到。后来在南斯拉夫也有记录,认为属黄瓜花叶病毒CMV。报道的病毒粒子大小为40nm。用特殊方法纯化时,粒子圆形,直径27~28nm。可由蚜虫传毒。

国内1981年有报道,病毒粒子直径为34nm。接种苋色藜,苗叶出现圆形、褪绿晕斑;在豇豆苗,则表现系统花叶。病毒钝化温度66~68℃,体外存活期57天,稀释终点10-4~10-5。

病毒可机械接种。土壤不传毒。昆虫是介体。蚜虫(Aphiscraccivora)、桃蚜(Myzuspersicae)能非持久性带毒。

此病毒的寄主范围甚广,在10科以上。在被子植物的自然感染症状,为系统花叶及叶片扭曲。苋色藜、茴藜、菜豆、番茄等可作为诊断寄主。繁殖寄主有心叶烟及普通烟。

【香花槐花叶病的防治措施】

消灭蚜虫能减轻发病。

种植方法: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症状与防治


蔷薇科植物种植中免不了会有一些病虫害,要做好花叶病的防治才能保证其生长收获。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症状与防治。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症状:

症状因品种而异。在草原蔷薇上为系统环斑、栎叶或系统褪绿。在蔷薇和月季上均表现花叶,其中有些品种则出现不同程度的黄脉带和矮化。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病原:

月季花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25nm。含沉降系数分别为90S、98S和113S的不同的3种组分,RNA分别为1~3,分别包裹于三种组分中,1种分子量为25000,2种约为19000。病毒致死温度64℃,稀释终点1/125,室温时,体外存活期为6h。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发病规律:

月季等常以扦插和嫁接等方式无性繁殖,使用了病株的插条、接穗或用它作砧木,会引起病害的广泛传播。在实验时可通过汁液接种传病。至今尚未发现传病介体。用病株作无性繁殖的母株是病害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

蔷薇科植物花叶病的防治:

⒈选用无毒母株供采插条和接穗。

⒉拔除病株,于每年症状表现明显的季节,调查拔除病株。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蔷薇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蔷薇科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花卉种植科普:月季小叶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月季小叶病,是月季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小叶病发生在嫩梢和幼叶上,春季月季发芽时发病比较明显。

症状

月季小叶病,是月季在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小叶病发生在嫩梢和幼叶上,春季月季发芽时发病比较明显。病枝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细长、叶缘向上、质硬而脆、叶色较淡呈黄绿色,且叶色浓淡不匀。新梢先端纤细、枝条节间短、细叶丛生呈莲座状,病枝生长衰弱。此病多为整株发病。

发病规律

月季小叶病是由于缺锌而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锌是合成生长素的必需元素。缺锌时游离的和结合的生长素明显减少,致使生长停滞。土壤中含锌量很少、其他微量元素不平衡时,均易引起缺锌症。叶片中含锌量量低于10至15ppm即表现缺锌症状。

防治方法

①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适当增施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改良土壤,这是防治月季小叶病的基础。

②结合春秋季施基肥,混施硫酸锌加以防治。缺镁或缺铜诱致缺锌的月季园,应同时施含镁和含铜的复合肥,才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③在早春,当月季芽开始萌动时用0.3至0.5%硫酸锌喷枝条,每年喷1至2次即可;开花前,喷施300毫克/千克环烷酸锌,花后喷施0.2%硫酸锌加0.3%尿素或300毫克/千克环烷锌或300倍氨基酸锌液,对减轻病害有明显效果。

花卉种植科普:杨树皱叶病的防治方法


杨树皱叶病又名杨树绣球病。该病害分布广泛,在我国河北、北京、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省市都有发生。具体情况我们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

杨树皱叶病主要为害毛白杨和山杨的幼树和大树。受害芽抽出后,整个新枝和全部叶片卷曲,并很快脱落,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杨树皱叶病症状

在春季萌芽后,病芽上的嫩叶呈紫红色,皱缩变厚,边缘开裂,卷曲成团,形状似鸡冠状,病梢肿胀变短。病芽比健芽展叶。6月以后,皱叶团呈锈球状,逐渐干枯脱落。

杨树皱叶病病原

该病是一种称瘿螨的害瞒为害的,学名EriophyesdisparNal.,属于蜱螨目害虫,瘿螨有4足,成螨很小,在显微镜下观察,其体长127-142m,宽28-32m。为圆锥形,黄褐色,体壁上密布环纹,近头部有4对软足,腹部细长,尾部两则各生一根细长的刚毛。幼螨色浅,体较小,有不明显的环纹。卵直径40-50m,椭圆形,透明状。

杨树皱叶病发病特点

螨虫在杨树冬芽鳞片间越冬,多集中在枝条的第5-8个芽内,害螨随苗木调运作远距离传播。5月中旬,可见到大量新生四足螨出现,肉眼可见病叶上似一层土黄色的粉状物,后逐渐迁移到新形成的冬芽内越夏越冬。风有可能作为传播媒介。不同类型的毛白杨单株受害程度则不同,发芽较迟、枝条细长或弯曲的毛白杨类型受害重。雄株受害普遍,雌株很少受害。近期发现在皱叶病组织中,伴随有类菌原体MLO存在,认为此病与类菌原体有关。

杨树皱叶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的选择抗病品种。在危害严重的地区尽可能选用毛白杨雌株。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力。发现有病芽,及时摘除,并且烧毁。

(3)化学防治发芽前对病幼树喷波美5度Be石硫合剂,5月中下旬发生严重时,对病株喷0.2度石硫合剂或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10%天王星2500-10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剂1000-1500倍液。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杨树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杨树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正因如此,很多人在赏花种花中找到乐趣!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为此,花卉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花卉种植科普:黑心菊花叶病的防治方法》,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