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所以很多人将花卉种养视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种植花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种植知识:菊花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

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横剖病茎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或经保湿溢出污白色菌脓,病块根也可从裂缝流出菌脓。该病的病程短,从发病到枯死仅几天的时间,别于病程长的枯萎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Ralstoniasolanacearum,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0.5-0.8(微米),覆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发病特点: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有机肥里越冬。翌春遇有适合时机,就常从根颈部伤门侵入,主要破坏输导组织,使其变褐腐烂,致地上部枯死或凋萎。该菌主要靠带曹株传播,此外也可借土壤、灌溉水、农具传播。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连作地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精心养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xzh52.coM延伸阅读

种植知识:云杉毡枯病的防治


【云杉毡枯病的分布及危害】该病发生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和伊春林区,为害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16~21年生人工林,在被害林分中,天然更新的臭松(Abiesnephrolepis)、红松(Pinuskoraiensis)幼树也感病。

【云杉毡枯病的分布及危害】

该病发生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区和伊春林区,为害红皮云杉(Piceakoraiensis)16~21年生人工林,在被害林分中,天然更新的臭松(Abiesnephrolepis)、红松(Pinuskoraiensis)幼树也感病。在枝和叶上生长毡状菌丝层,引起凋萎和毡枯。从树冠下部向上蔓延,沿主干呈锥形扩展。树冠下部四分之一处,枝叶被害率可达50%以上;树冠下部三分之一处,枝叶被害率可达30%~50%;树冠二分之一处,枝叶被害率在30%以下。被害严重时,几乎整个树冠枝叶被害萎黄枯死。

【云杉毡枯病的症状】

病初在树冠下部稠密处的枝和叶上生长蛛网状菌丝体,缠绕叶和小枝,逐渐形成菌丝。在枝和叶基部下面形成一层毡状菌丝层,厚约1~2mm,逐渐向绿色的枝叶蔓延。初灰白色,渐变为灰色,被害枝上表面,形成黑色霉层。剥开菌丝层、皮层组织仍为绿色,输导组织完好,因此顶部枝叶正常。当被害严重时,小枝和叶完全被毡状菌丝层覆盖,形成一个菌丝套膜,甚至在皮下也能形成菌丝膜,使皮孔和气孔堵塞窒息,引起枝叶枯黄凋萎死亡,其后在菌丝层内或上面,成群或并生黑色球状物,即病菌子囊壳。

【云杉毡枯病的病原】

为拟蔓毛座坚壳菌(RoselliniaherpotrichioidesHepting&Davidson)。子囊壳群生或并生,密集于毡状菌丝层上或埋在菌丝层内。近球形,暗褐色,炭质,直径501~855m,有明显的黑色乳头状孔口。子囊圆柱形,有短柄,顶端加厚,中间有一小孔道和一个淀粉质的顶环(塞子)。用Melze液染色变蓝,180~207m10.5~13.6m。子囊孢子单行斜列,单胞,不等边椭圆形至方形,在一侧有芽缝,有时两端尖,内含1~2个油球,20~24m8.5~10m。

子囊孢子在水滴内不萌发,但在2%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营养液内可以萌发,改用2%麦芽糖琼脂膜作孢子萌发试验,萌发率显著增高。

【云杉毡枯病的发病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寄主菌丝层内越冬。子囊孢子为初次侵染来源,通常附生于寄主体表。当苗木或林分过密、夏季连雨、高湿时,该菌可迅速生长,繁殖和蔓延,对寄主造成为害。据在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调查同一立地条件下,红皮云杉人工林中,郁闭度越大,阴坡、坡下、林内和未经抚育的林分,发病都重。

【云杉毡枯病的防治措施】

对过密的林分及时采取清林、修枝和透光伐等营林措施,可减清病害,其中以透光伐防病效果显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明显下降,防治效果可达91.2%。有条件时,用75%百菌清烟剂防治,用药量为15kg/ha,具有一定防治效果。

种植知识:菊花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黑斑病菌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叶片被害初期,出现褪绿色或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或黑褐色,直径5-10毫米。

菊花黑斑病菌主要为害菊花叶片。叶片被害初期,出现褪绿色或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褐色或黑褐色,直径5-10毫米。病斑大小颜色和菊花品种有关,如登龙门、紫金荷等品种的病斑较小,褐黑色;而银峰铃、紫云风、初樱等品种的病斑较大,褐色。多个病斑可互相连结成大斑块,后期病斑中心转浅灰色,散生不甚明显的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但不脱落,严重时,仅留上部2-3张绿色叶片。

菊花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腔胞纲、球壳孢目、球壳孢科、壳针孢属的菊针孢菌侵染引起的。病菌的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器内,分生孢子丝状、无色、以此侵染传播为害。病菌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4-28摄氏度。

菊花黑斑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病叶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是,分生孢子器于降雨后吸水溢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主要从气孔侵入,侵入植株后大约20-30天开始发病。潜育期长短与菊花品种、温度有关。高温时潜育期较短。本病在菊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以秋菊发病最重。阴雨连绵、种植过密或盆花摆放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均有利于病害发生。连作或老根留种及多年栽培的菊花发病比较严重。

防治措施

1、发现病叶,立即摘除。冬季深耕,埋除病叶,或轮栽。盆栽土应每年更换新土。选择健康母株作繁殖材料。

2、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氮、磷、钾肥适当配合,防止植株徒长。及时排灌,促使植株健壮发育,提高抗病力。

3、发病期间喷洒杀菌剂,可选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1%波尔多液。每隔7-10天1 次,连续3-4次。

种植方法:防治红枫叶枯病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

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 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粉红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串串,团团相依,簇簇拥抱。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种植知识:菊花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