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花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人们有哪些种植花卉的经验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芍药的种植技巧”,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芍药又叫别离草,是芍药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药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观赏植物,属于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芍药还可以制作成粥、饼及茶等食物,并且还有着镇痛通经、利尿防晕的药效。芍药种植在我国有一定的面积,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了芍药的种植技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土壤选择

每种作物对于土壤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芍药的生长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不大。但是想要芍药健壮生长,外观良好,那么我们在种植前还是要选择肥力充足、松软通透的生长。这种土壤有利于芍药根部的营养吸收与呼吸,可促进芍药的生长。并且我们要注意种植穴的大小,太小不利于芍药植株的生长,太大消耗过多人力,通常直径在28-30厘米左右。

2、控制光照

光照是保证芍药健壮生长的关键,芍药的生长对光照有着较大需求。如果生长过程中光照不足的话,芍药生长受阻,枝叶花萎焉无力,黯淡无光,因此我们在种植芍药的时候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不过光照也不可太强,要防止太阳直射过长时间。在开花期的时候,可以适当的降温増湿,防止阳光灼伤芍药叶片,降低商品观赏价值,影响种植效益。

3、水分管理

当芍药出苗或者是定植成功后,要做好水分管理,定期浇水。这个阶段的水分是为了保证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如果水分不足的话,芍药根部缺水,扎根发芽受阻。成活之后可适当降低浇水频率,大约2-3天浇一次水即可。并且绝对不可多浇,成活后水分过多反而还会影响芍药的生长,降低芍药的开花率,缩短花期,导致降低观赏价值,种植效益也会因此下降。

4、病虫防治

芍药的抗病性较强,因此病害发病率低,但是收到的虫害威胁是比较大的。害虫会啃食芍药花,并且还会吸食芍药根茎的营养物质,导致植株瘦弱干瘪,营养不良,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病虫的防治工作。可适当使用杀虫剂,市场上有非常多不同的杀虫剂,我们在选杀虫剂的时候既要保证可有效杀虫,又不会影响芍药的生长,降低芍药的开花率。喷洒杀虫剂后不能浇水,防止水将药水冲掉,降低药效,从而无法有效杀虫,尽量在害虫死掉之后浇水。

芍药常见的虫害有金龟子与介壳虫等,而且虽然芍药的发病率较低,但是管理不善的话还是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例如灰霉病、褐斑病等,这些病害都会严重阻碍芍药的生长,并且降低观赏价值。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检查具体是什么病虫害,然后使用对应药剂进行治疗,不可盲目用药,否则还可能会引发药害。

xzh52.coM延伸阅读

种植知识:芍药花的种植方法


【芍药花的种植方法】芍药花别名将离、离草,被人们誉为“花仙”、“花相”,那么芍药花怎么养殖,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一下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芍药花的养殖方法:

1、芍药繁殖

芍药繁殖可用播种、分株、嫁接、组培等方法。当果实采收后,放于室内或阴凉处,每23天翻1次,1015天后,果皮自裂放出种子即可播种。播种前用水选法将水中下沉的饱满颗粒取出,用50~C的温水浸种,2448小时后种皮脱胶变软,种皮厚的,可用硫酸浸种23分钟或用95%酒精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点播按行距69厘米,株距34厘米进行播种。播后覆土12厘米并盖地膜,地膜上覆土68厘米以保墒。1个月左右发出幼根,第二年3月中旬小苗基本出齐,2年生小苗可移栽。分株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进行。嫁接多以野芍药根为砧木,选芍药1年生短枝作接穗,劈接或切接,多用于珍贵品种的繁殖。

2、芍药栽植

芍药喜阳光、耐寒,对气温要求宜凉怕热,夏季高温时生长不良。秋季是栽植芍药的最佳时期。地栽芍药要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向阳地,切忌栽在易积水的低洼处。芍药为肉质根,栽植时要选择疏松、肥沃⑸詈竦纳持释寥馈M寥来游⑺嵝浴⒅行缘轿⒓钚跃桑灾行晕茫裳渭钔痢M庇菰耘嗄康难袷室说钠分帧T郧巴诤弥本?040厘米、深约5060厘米的栽植穴,穴距约100厘米。穴内施人腐熟的有机肥、豆饼、骨粉等混合肥料。对根部适当修剪,剪去病根和折断的根,然后进行栽植,栽植以根茎交接处的原栽痕迹齐土面,坑土要肥而细。将芍药起出后,放在通风阴凉处23天,栽入坑内,覆土时把植株向上提一下,让根伸直并轻轻踏实土壤。如果芍药分栽时没有经过晾晒,栽植后需35天再浇水,这样不易烂根。冬初,在根的地表周围盖土,可防止冻害的发生,第二年2月初去掉防寒土。

3、芍药种植的肥水管理

芍药除自然降水外,地栽不需要经常浇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开花前后并遇春旱时才适当浇几次水,以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多。宁干勿湿是芍药日常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浇水过勤反而会造成根系腐烂,引起枝叶枯萎下垂等生理现象:适时施肥是使芍药花大色艳的一项重要措施:追肥要控制,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叶及花蕾正伸展时,以施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花肥:第二次在花谢后半个月之内,此次施肥对植株以后的生长和花蕾的增多有很大的影响。肥效以速效肥为主,称之为促芽肥;第三次在秋冬,对增强植株春季的生长有重要作用,肥料以基肥为主。施肥的数量依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品种而定,一般五年生芍药每次施粉末状、经充分腐熟的饼肥0.5千克,或优质有机肥5千克。施肥方法以环状或辐射状开沟交替进行。

4、芍药种植的整形修剪

为了使芍药花多色艳,生长健壮,整形修剪是十分重要的。芍药整形主要包括定干、修枝、除芽、疏蕾、剪除残花等工作。芍药栽植23年即可进行定干。对生长势特强,生长旺盛的品种,可以修剪成独干的芍药。对生长势弱,发枝数量少的品种,一般剪除细弱枝,保留强枝。芍药定干后,每年进行除芽和剪除过多、过密的无用枝,使每株保留57个充实饱满、分布均匀的枝条。每个枝条保留2个外侧花芽,其余应全部剪除,这样可使养分集中,促进植株生长均衡,开花繁茂。

芍药地栽或盆栽一年内要修剪三次。第一次在3月初,每株留58个枝,每枝留花芽2个,其余部分剪去;第二次在花谢后,及时剪去残花,减少养分消耗;第三次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疏剪各种病虫枝、枯枝、重叠枝、内向枝、交叉枝和徒长枝。对于有发展空间的徒长枝,留适当长度进行短截,以填空补缺。对细弱枝和衰老枝,可重短截,刺激不定芽和隐芽萌发修剪是为保持树势平衡,生长旺盛。

秋冬季清除芍药残叶,因为芍药病害是通过叶片传播的.所以,彻底清理芍药茎基部落下的叶片,可明显减少来年气害的发牛。

5、芍药种植的病虫害防治芍

药常见病虫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锈病、根部腐烂病及根瘤线虫病、天牛、红蜘蛛、金龟子、蝼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锈病为真菌病害,其防治方法有:

(l)芍药生长期间,以临近发病期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续喷35次,可抑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与浇水,注意通风透光与夏季降温,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菌源;

(4)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或托布津5001800倍液;天牛、金龟子、蝼蛄可用40%乐果乳油或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洒或灌根部。病虫害防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一旦有病虫害发生。要根据发生程度按上述用药剂量,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增加用药次数。

以上就是芍药花怎么养、芍药花的养殖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看后对芍药花怎么养、芍药花的养殖方法都有所了解,希望小编的介绍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的种植方法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新耕土地,土质以深厚的壤土最适宜,以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但排水必须良好,芍药性喜肥,圃地要深翻并施入充足的低肥,在阳光充足处生长最好,喷洒新高脂膜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

播种:播种繁殖以种子成熟后采下即播种为宜,越迟播发芽率越低,幼苗生长缓慢,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发芽率,还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扦插:扦插法可用根插或茎插,秋季分株时可收集断根,切成5~10厘米一段,埋插在10~15厘米深的土中。茎插法在开花前两周左右,取茎的中间部分由二节构成插穗,插温床沙土中约一寸半探,要求遮荫并经常浇水,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后既能发根,并形成休眠芽。喷洒新高脂膜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分株法:分株期看生长情形为宜,将根株掘起,震落附土,用刀切开,使每个根丛具2~3芽,最好3~5芽,然后将分株根丛栽植在准备好的圃地。

芍药生长时间较长,难以管理,防治病虫害的侵袭,喷洒针对性药物加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花卉种植:芍药种植:叶霉病防治有技巧


【芍药种植:叶霉病防治有技巧】芍药叶霉病又称芍药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种植叶霉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紫褐色斑点,直径1-5毫米,后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直径7-12毫米,中央淡黄褐色,边缘紫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扩展相连成片,严重时整叶焦枯。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暗绿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缘发病时,叶片有些扭曲。绿色茎上为紫褐色长圆小点,有些突起,病斑扩展慢,大小仅3-5毫米。叶柄症状与茎上的病斑相似,但为长条状,其上也生有暗绿色霉状物。

芍药种植叶霉病的病原特征

分生孢子梗成束。从气孔伸出,稍分枝,初时无色后变褐色,有1-10个隔膜,节部稍膨大。分生孢子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生一个隔膜,褐色。

芍药种植叶霉病的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茎、枯叶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侵染为害下部叶片。

芍药种植叶霉病的发病条件

一般病害始发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发期在8月上、中旬。7-8月份雨量多,湿度大,有利于病害扩展。种植过密,栽培管理不善的庭园发病较重。一般遭受冻害之后,植株抵抗力弱,病害严重。品种之间发病程度有差异。

芍药叶霉病又称芍药红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枝干、叶柄、萼片、花瓣、果实和种子。叶霉病是牡丹和芍药常见叶部病害。

芍药种植叶霉病的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于15厘米以下土内,然后喷施护树大将军消毒杀菌,以减少翌年早春初次侵染的病菌来源。

2、加强管理,种植不宜过密,保持植株通风透光。

3、发病初期喷洒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结合新高脂膜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4次。

花卉种植:芍药种植的播种繁殖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下面介绍一下芍药种植的播种繁殖。

俗话说:能收八成嫩,不收九成老。芍药种子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而成的,8月上、中旬成熟,结实率因雌雄蕊的瓣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甚至不结实,种子在达到一定成熟度后,其萌芽率随成熟度提高而降低。

芍药种子的上胚轴具有休眠的特性,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即可采收,宜即采即播,过早过晚会降低发芽率。芍药果实过分成熟会崩裂使种子落地,减少采种量。芍药种子播种前要用水选法选种,选择饱满而无病虫害的优良种子备用。播种时须深耕细作,施足底肥,整地消毒。

芍药宜采用高床宽窄行播种,床宽60至70厘米,每床2行,亩播种量75至100公斤。播种不可过深,以3至4厘米为宜,播后覆土与地面平,俗称种子入土,深不过五(5厘米)。再轻轻将土壤踏实,浇透水,冬季要覆上谷草、树叶或马粪,或用地膜盖好,以保温、保墒、防寒。

翌年芍药萌动出土后,使幼苗露出地面,弱者仅生出一片小叶,壮者可生出2至3片叶,应及时中耕除草。小苗1至2年后即可移栽或作根砧,实生芍药一般3至5年可开花。

以上就是芍药种植的播种繁殖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芍药种植的管护技术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下面为你介绍一下芍药种植的管护技术。

芍药属于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是传统的名花之一。其花色艳丽,有白、黄、红、紫等多种颜色。

芍药可美化环境。根可作药用,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抗菌、抗炎作用,对消化道溃疡有抑制作用。味苦、酸,性微寒,有养肝、护肝的功效。用于头痛眩晕,阴虚发热等症。种植芍药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对调整产业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1.芍药种植的选地要求

芍药耐寒能力强。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地势高燥的沙质地块栽培。

2.芍药种植的繁殖

采用分株繁殖。分株时间以8-9月上旬为宜。将 2年生以上的植株掘起抖掉泥土,放到阴凉处稍蔫后、以34个芽为l段(株),切口涂火土灰防腐。为了促进根萌发,将肉质根留1015cm长进行分株栽植。芍药地上部生长主要在春季,萌发后很快生长开花,开花后地上部停止生长,枝叶数不再增加,以地下部生长为主。9。10月份叶枯落,地下纺锤形肉质根已积累充足的养分,在土壤中越冬,次年春季开始发芽。

3.芍药种植的管理

栽培前亩施用3 500腐熟的有机肥、100、钾肥或少量杀虫荆(防治芍药在生长期中地下害虫的为害),深翻2530cm.覆盖一层土避免根直接接触肥料和农药造成烂根、烂芽。株、行距8090cm,种植于窝(穴)内使根系伸展,封行前除草2-3次。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种植的高温防护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下面为您介绍一下芍药种植的高温防护。

当外界气温接近芍药生存的上限温度时,植株就会生长不良、发育迟缓,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究其原因,高温使芍药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使养分积累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失调,植株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而发育不良,甚至停止生长;45℃以上的超高温,可使芍药细胞内的蛋白质因受热而凝固,导致植株死亡。

高温会使观叶类芍药的叶片退绿,使观花类芍药的花期缩短或花瓣焦灼。高温下病虫活动频繁,对芍药的危害也严重。我根据多年养花实践,现将花木预防高温的措施简述如下:

芍药种植要遮强光

对既怕高温又怕强光的芍药,如吊钟海棠、仙客来、兰花等,在夏季高温时节,适当遮荫或放在荫棚下养护,即可为它们越夏避暑防高温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必要的凉爽环境。不具备搭凉棚或无荫棚的,也可采用白天移入室内遮荫降温,夜晚移到室外接露水通风的办法。

芍药种植要洒水降温

向放置盆花的场地四周洒水和叶面喷水,可增加湿度,又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减少叶面蒸发,增强芍药抗干旱能力,为芍药创造凉爽湿润的优良小环境。洒水时,切不可在炎热的中午或向已经开始萎蔫的盆花浇冷水,否则,容易引起伤风,并加速其萎蔫或死亡。

芍药种植要及时避雨

夏季雨多且大,持续时间又长。降雨引起的急骤降温易损伤根毛。雨后盆内积水,使根的呼吸作用受阻,易引起烂根,肉质根类芍药烂根更为严重。凡盛夏处于虚弱或半休眠状态的芍药,均应放在避雨处,即使是露地芍药,也应适当遮盖;雨后的积水应及时排除。

芍药种植要通风要好

芍药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都必须有充足的新鲜空气存在,通风还能降低有害、有毒气体浓度。通风不良会使呼吸作用受阻,影响芍药的正常生长,甚至引起芍药逐渐死亡。加强场地通风,适当降低露地花圃的种植密度,合理整形修剪,都能达到通风良好的效果。

种植知识:芍药的栽培简史


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历史,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

中国传统名花之一,具悠久的栽培历史,与牡丹并称花中二绝,自古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诗经.郑风》(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记栽。作为观赏植物栽培,最早见于晋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注》中,已有重瓣品种。隋代已有园艺栽培,经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种增芍药花多,宋代以扬州栽培最盛,元明时期栽培稍衰,至清代又盛,陈子的《花镜》记载了88个品种。1949年后,各地栽培渐多,品种达200余。

欧洲的芍药栽培,是从中国引进栽培品种后开始的。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宋代诗人陈师道均谱写过生动的、让人回味的咏芍药诗篇。由于芍药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各地园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专类的园中园,或用于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适于作切花。室温18-28℃条件下,水养可维持4-7天。如含苞待放时切取,置5℃条件下,可保持30天,成为当今普遍应用的切花之一。根可入药。

花卉种植科普:芍药种植技术


【芍药种植技术】芍药喜光照,耐旱。芍药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的阶段性发育变化。

一、选地整地:

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有机肥与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

二、种植:

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覆土与畦平,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土块覆盖的芽头不能与土壤紧密结合,通风强,芽头易受干旱及冻害,会延迟发芽甚至不发芽。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芍药最怕草荒,尤其在栽后的第二年,由于株行距宽,每株发出的苗不多,杂草容易滋生,若不及时除草,便会妨碍芍药生长。因此,栽种后幼苗萌发出土时,即应中耕除草,以后约隔一个月进行一次,务必达到土松、无草的要求。每次中耕,只能浅松表土3-5厘米,以免伤根,并注意勿将苗芽弄断,如果弄断,当年就不再萌发,影响生长。若规模化种植,建议使用除草剂。

2、追肥:芍药当年栽种后,不必追肥。第二年与第三年追肥4次。第一次在3月份中耕除草后,第二、第三次在5月-7月,每4次次在11-12月。第四年春季根据芍药生长情况可以追肥1-2次,每次追肥均应在株旁开穴或开环状浅沟施入,施后覆土,以免肥料流失。建议追肥量为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与生物有机肥。

3、灌溉排水:芍药较耐旱,但若久晴过干,对生长不利,故旱时仍须灌溉,芍药又怕积水,常因积水而引起病害,故应更注意排水。

4、摘蕾:在4月中旬现蕾时,选晴天将其花蕾全部摘去,以利集中养分,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摘蕾不宜过迟。

5、间作:栽后1~2年内,植株生长缓慢,发棵小,为充分利用土地,可间作蔬菜、豆类、芝麻作物。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种植的技术要点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下面介绍一下芍药种植的技术要点。

一、芍药种植的育苗技术

繁育芍药是关键,对于这个环节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或者集中育苗。

二、芍药种植的苗床管理

这个环节是保证苗长势、质量的关键环节,要看好温度,注意水分,施肥合理,搞好假植。

三、芍药种植的大田移栽

选地要不易涝,较脊薄沙壤地或岗地,不准重茬。

四、芍药种植的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两铲三趟,雨季前7月初起大垅,在出现花蕾期,可选晴天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使开花整齐,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色素含量,提高等级。

五、芍药种植的采摘要点

花开七至八成已完全开放,微能见到花蕊(即花内和种子皮不变黑)即可采收。

通过上述芍药种植的技术要点的介绍,希望能给种植户一些帮助。

“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卉很有帮助,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下面的内容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芍药的种植技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