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见它们伸伸腰,抬抬头,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怎么才能又好又快地种植好花卉呢?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的修剪方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芍药是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风流潇洒,富丽堂皇,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下面介绍一下

芍药修剪目的

保持株形优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节省营养,促进(局部)生长发育,确保花芽饱满和花大色艳。

生产区芍药修剪方法

萌芽前,对不协调的过高枝条短截或回缩修剪,保持株形整齐;萌芽后,及时疏除过密的枝条、侧芽及土芽,留壮去弱,保持通风透光;3月中旬至5月上旬,摘掉花蕾和部分开花芍药的残花,减少养分消耗;秋末,剪掉弱枝、病枝、枯枝、残叶,及时清园,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观赏区芍药修剪方法

2月,疏枝整形,并对部分老枝短截或回缩复壮;3月中旬至4月上旬,摘去弱小花蕾、畸形花蕾;5月,及时剪掉残花;秋末,剪掉弱枝、病枝、枯枝、残叶,清园并集中烧毁。

XZH52.COM精选阅读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种植的技术要点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下面介绍一下芍药种植的技术要点。

一、芍药种植的育苗技术

繁育芍药是关键,对于这个环节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或者集中育苗。

二、芍药种植的苗床管理

这个环节是保证苗长势、质量的关键环节,要看好温度,注意水分,施肥合理,搞好假植。

三、芍药种植的大田移栽

选地要不易涝,较脊薄沙壤地或岗地,不准重茬。

四、芍药种植的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两铲三趟,雨季前7月初起大垅,在出现花蕾期,可选晴天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雾,促使开花整齐,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色素含量,提高等级。

五、芍药种植的采摘要点

花开七至八成已完全开放,微能见到花蕊(即花内和种子皮不变黑)即可采收。

通过上述芍药种植的技术要点的介绍,希望能给种植户一些帮助。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种植的田间管理


【芍药种植的田间管理】芍药别名将离、离草、花中丞相,属毛茛目,毛茛科芍药属多年生草本。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

1、芍药种植田间扒土:

上一年冬季的堆土必须在芍药嫩芽出土前45天扒除、平整。如此项工作不及时做,嫩茎已向上顶,用锄扒土时,必须注意不能把嫩茎扒断。如不扒土,则嫩茎基部衰弱,影响生长。

2、芍药种植田间中耕除草:

扒土后至绿叶枯落期间,需要经常中耕除草。中耕时,绿叶封田前和花期前后要耕得深,孕芽后要耕得浅。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应中耕除草10-12次。

3、芍药种植田间施肥:

芍药好肥性强,特别是花蕾显色后及孕芽时,对肥料要求更为迫切。根据芍药不同时期的需要,施肥期:一、展叶显蕾后,绿叶全面展开,花蕾发育旺盛,需肥量大;二、花才开过,花后孕芽,消耗养料很多,是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肥料最迫切的时期。这时如果肥料跟不上,会影响新芽饱满和翌年生长发育;三、为促进萌芽,需要在霜降后,结合封土施1次冬肥。施用肥料时,应注意氮、磷、钾三要素的配合,特别对含有丰富磷质的有机肥料,尤为需要。

4、芍药种植田间浇水:

芍药不耐涝,但过于干燥也会生长不良。适度湿润是它良好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干旱时要注意浇水,多雨时要及时排水,保持干湿相宜。

5、芍药种植田间的摘侧蕾:

芍药开花前除顶蕾外,其下有侧蕾34个,为了顶蕾花大色艳,应在花蕾显现后不久,摘除侧蕾,使养分集中于顶蕾。但是为了防止顶蕾受损,除顶蕾外,可先留一个侧蕾,待顶蕾开始膨大,正常发育不成问题时,再将留下的侧蕾迅速除去。

6、芍药种植田间的立支柱:

芍药花杆软,多数品种开花时往往花头下垂,容易倒伏。可在花蕾显色后,设立支柱,支柱形式有两种:一是单杆式,以扶持花特大而杆又软的品种。绑扎时,用小水竹竿插于花杆背部土上,然后用细麻丝分三道呈8字形绑扎。但不能绑扎太高,太高花头僵硬,有失美观;二是圈套式,用于一般品种,将松散植株用塑料圈围起来,使花杆相互依附而挺立,切忌缚扎茎杆。否则茎秆中的养液受阻,会导致种子尚未成熟而植株已经枯萎。塑料圈的大小要适当,太大仍旧松散,无法依附;太小紧拢在一起,有失美观,以舒适又能相依挺立为好。

7、芍药种植田间搭花棚:

芍药开花时,气温已较高,同时雨水多,为了免遭雨打,遮蔽日光、调节棚下小气候,以延长花期,保持花色艳丽,可搭棚架。棚高约2.5米,遮以苇帘。有花棚遮盖的芍药,可延长花期8-10天。

8、芍药种植田间割秆封土:

芍药开花后,有些品种能够结实,除有目的保留外,一般都将果实剪去,以减少养分的消耗。不是种在游览观赏区的芍药,有时还用草将植株下部绑缚,促使养科下贮,以利孕芽。霜降后,芍药地上部分枯萎,这时应剪去枝杆,扫除枯叶,集中烧毁,以防止黑斑病菌下土越冬,同时施冬肥,封土。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的药用栽培简介


芍药常用于药用栽培,其根是传统中药材.将根皮刮掉.名为“白芍”;一些野生的芍药组植物,如川赤芍(P. vitchii)、草芍药(P. obovata)等,一般药用时不刮去根皮,称为“赤芍”。两者皆入药但药效不同。

芍药常用于药用栽培,其根是传统中药材.将根皮刮掉.名为白芍;一些野生的芍药组植物,如川赤芍(P. vitchii)、草芍药(P. obovata)等,一般药用时不刮去根皮,称为赤芍。两者皆入药但药效不同。

药用栽培与观赏栽培相近,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其栽植株行距50厘米X 40厘米或50厘米35厘米,即每666.7平方米栽植3000~3500株。可穴栽或沟栽。栽植苗为分株苗或三年生的播种苗,若为分株苗,新株带芽不宜过多,可用带1~3个芽有2条根的;若用带1个芽有1条根的,每穴可栽2株。带芽过多,会使地上部分枝叶徒长,影响根系生长。药用栽培目的是养好根,使根发育快而生长充实。植株显蕾即将之全部摘除,不令发育开花,使养分集中于根的生长。摘蕾最好在晴天无露水时进行,摘蕾后喷等量式波尔多液1次,可减少病菌感染。

从芍药植株上取下芍根后,去掉须很,按粗细不同分级,经煮沸搅拌,取出根观察,不到1分钟水迹即全部风干为适期(一说取出根,根表皮不附水珠时为适期),立即取出浸于冷水中,约浸半小时以上,用玻璃片、小刀等刮去根皮,洗净,晾干。最好不要在烈日下曝晒,以免外皮变成红褐色,要经半个月左右的晾晒,粗根需时多些,细用则短些。在晾根过程中,晾晒几天,收拢一起闷一二天,使之返潮,然后再晾晒,直至根断开呈粉白色,敲之有声,即可分级包装,待售。通常按根径大小分为3级:一级品,根径4厘米以上,二级品,2~4厘米,三级品,2厘米以下。都要求外皮光滑,白带粉色,粗细均匀。一般1千克鲜很可得0.5千克干白芍。经3年续培,每666.7平方米约产鲜根900千克,制得白芍450千克(菏泽)。浙江东阳制取白芍是先去根皮,再行煮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方法,但药效是相同的。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现代组织培养方法


芍药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

芍药花的养殖方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希望可以帮助花友们对芍药花的日常养护。

1.温度

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在中国北方地区可以露地栽培,耐寒性较强,在黑龙江省北部嫩江县一带,年生长期仅120天,极端最低温度为-46.5℃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开花,露地越冬。夏天适宜凉爽气候,但也颇耐热,如在安徽省亳州(bo zhou),及夏季极端最高温度达42.1℃,也能安全越夏。

2.光照

芍药生长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长繁茂,花色艳丽;但在轻荫下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在花期又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免受强烈日光的灼伤,从而延长观赏期,但若过度蔽荫,则会引起徒长,生长衰弱,不能开花或开花稀硫。

芍药是长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下开花。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在长日照下进行。若日照时间过短(8~9小时),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叶片生长加快,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

3.土壤

芍药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层深厚,又是粗壮的肉质根,适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长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畅,容易引起烂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芍药忌连作,在传统的芍药集中产区,在同一地块上,多年连续种植芍药,是很普遍的现象,已造成严重的损失,不只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所以,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

4.水分

芍药性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芍药因为是肉质根,特别不耐水涝,积水6~10小时,常导致烂根,低湿地区不宜作为我国的芍药产区,每次水灾,对芍药几乎都是毁灭性的,只有在高敞处,未被水淹的芍药留了下来。

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种植锈病防治技术


【芍药种植锈病防治技术】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栅锈菌科的真菌,病菌为转主寄生,夏孢子和冬孢子时期产生在芍药植株上,冬季以菌丝体在松树上越冬。夏季温暖潮湿,或地势低洼而又易于积水的地区,发病较重。

病原菌是担子菌亚门栅锈菌科的真菌,病菌为转主寄生,夏孢子和冬孢子时期产生在芍药植株上,冬季以菌丝体在松树上越冬。夏季温暖潮湿,或地势低洼而又易于积水的地区,发病较重。

1.芍药种植的锈病症状

1.1发病初期,叶背生有黄褐色的小颗粒,即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后期在叶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1.2叶背病斑的夏孢子堆里还会长出圆柱形的红褐色刺毛状物,此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

1.3芍药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枯死,花蕾干瘪。

2. 芍药种植的锈病防治技术

2.1芍药秋季落叶枯萎时,割除植株地上部分,清洁花园、并集中烧毀或深埋,可有效减少越冬病源。

2.2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芍药,并可采用高畦栽培。

2.3冬季翻耕芍药种植地块,将地表病残枝叶翻埋土中。

2.4芍药花前,喷1:1:160等量式波尔多液保护剂,花后连续喷雾2次,两次间隔10~14天。

花卉种植常识:茶花种植的修剪要点


茶花因其植株形姿优美,叶片浓绿而有光泽,花形艳丽缤纷,而受到世界园艺界的珍视,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下面介绍一下茶花种植的修剪要点。

茶花花期长,从初夏至晚秋开花不绝,素洁优雅,馥郁芳香,深受人们喜爱。但不少人对茶花修剪方法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修剪过重,造成开花迟、开花少;

二是修剪过轻或不修剪,造成树冠部郁闭,花小、花少,植株衰弱。两个极端造成成片种植收花迟、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现将其合理修剪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茶花呈聚散花序着生于新枝顶上,每抽一次新枝开一次花,因此应采取短截、摘心等方法促使其多抽芽、抽壮枝;茶花喜光热,通风透光好、温度高,开花多、花朵大,因此应采取修剪密枝、弱枝、徒长枝等方法改善植株内部的通风透光条件。

一是生长期修剪,从春季萌芽后至越冬前进行,促使新生枝整齐、粗壮。对盲枝(不开花枝)、徒长枝、衰弱枝、病虫枝等,应随见随剪除,以利通风透光良好;每次花后及时剪除花柄和过密的枝条,促使腋芽萌发,达到多长侧枝、多发蕾、多开花的目的。

二是休眠期修剪,在春季萌芽前进行,促使一次枝抽发整齐粗壮,调整好树冠。剪除病虫枝、枯枝、细弱枝;短截一年生枝先端,保留基部和10厘米-15厘米;摘除树体全部叶片。

“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花卉是人们生活很好的伙伴,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种植常识:芍药的修剪方法”,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