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木。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梅花常见病害与防治”,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梅花作为一种在冬日开花的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十大名花之首,它以其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激励着人。梅花不仅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的花、叶、根和种皆可入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的功效。梅花的生命力较强,但是在种植种植时也不可避免的遭受病害的侵扰,下面来看看梅花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1、梅花炭疽病

梅花炭疽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和嫩梢,发病时叶片出现褪绿病斑点,逐渐变为褐色,病斑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到了病情中期病斑中部为灰白色,有有同心轮,到了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孢子点,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溢出桔红色分生孢子团,导致叶片穿孔脱落。

防治:发现病害是及时将病枝叶摘除,在喷洒多菌灵药剂,每周一次,连续3-4次即可治愈。

2、梅花穿孔病

穿孔病主要危害植株叶片部位,偶尔会传染到枝条,发病时叶片出现大量的散生病斑,为近圆形,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上出现褐色的莓点。到了后期病斑易枯萎脱落,从而导致叶片出现许多的穿孔,病情严重时导致叶片脱落,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防治:做好整形修剪,增加通风透光性,发病时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喷洒防治,同样一周一次,连续3-4次。

3、梅花缩叶病

缩叶病是一般发生在梅花萌芽时,也就是3-5月,这时的气温适宜孢子的繁殖生长,它们会侵害植株叶芽和嫩梢。导致嫩梢变短、粗,叶片皱缩而厚,叶面粗糙,叶片背向卷曲,发病时叶片为黄、红、紫红、灰白,出现白色粉末状物,在病情严重时枝叶枯死。

防治:在植株萌芽时,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预防,发病时喷洒托布津或多菌灵,一周一次,3-4次即可治愈。

4、梅花白粉病

白粉病一般是在高温高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发生,在梅花萌芽时,嫩芽和新叶会遭受病菌侵染。导致病害部位出现白色粉末层,随之粉末层上出现黑色或黄色颗粒,到了后期叶片枯黄而死。

防治:在病情初期喷洒粉锈宁或甲基托布津防治。

以上是梅花常见病害与防治,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梅花种植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xzH52.CoM品读分享

红枫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红枫又名红叶羽毛枫,属亚热带树种,在生长过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如下:
症状: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状褪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仅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由于病害发生与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湿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
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夏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和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
2、化学防治

病初尚未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3次。

如果红枫受到病虫害,叶片即会失去叶绿素,光合作用无法正常运行,植株生长迅速衰弱,观赏价值大大缩减。

报春花常见病害的防治


报春花是指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包含了许多冬春开花的品种,其植株可产生大量美丽的花朵,花团锦簇于叶丛中央,花色十分丰富。报春花因为有着类似的生理习性,因此常见病虫害的类型也十分相似。下面为你介绍报春花属花卉植物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报春花花叶病

症状: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引起的全株性病害。症状为叶片变小、畸形,分布有暗绿色斑纹或黄化。染病植株不开花,亦或开花,花也矮小畸形,有斑纹(见图1)。传染途径主要由桃蚜和棉蚜传毒。传染源主要为周围杂草感病病株。

防治方法:首先要及时清除杂草,减少传染源。其次应及早防治蚜虫,消除传毒媒介。

二、报春花褐斑病

症状:多在四季报春上发生。由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类引起。染病植株叶片上有褐色斑点。传染途径是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杀菌剂。

三、报春花灰霉病

症状:为报春花的常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植株感病后,整株黄化,枯死。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嫩茎、花器等部位。多在叶尖、叶缘处发生。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浸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并腐败。后期,病斑表面形成灰黄色霉层。茎部感病后,病斑呈褐色,逐渐腐烂。花器被侵染后也成为褐色,腐烂脱落。在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灰色霉层,这是该病的一大特征。该病以菌核在病残体和土壤内越冬。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大时易发病。通过风雨、工具、灌溉水传播。温室中冬末春初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种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病叶、病株及时清除,以减少传染源。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最好与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

四、报春花斑点病

症状:主要危害植株叶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病斑通常直径3至4毫米,褐色,严重时,病叶枯死,造成落叶(见图2)。该病由报春柱格孢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座在病残体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该病主要靠分生孢子随空气及雨水传播。生长季节再侵染频繁。通常温暖多湿的天气和偏施氮肥时,植株容易发病。一般7月开始发病,8至10月流行。

防治方法: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

五、报春花细菌性叶斑病

症状:多在叶及花托上发病。初期沿叶脉产生水浸状不规则病斑,以后黄化、变褐,病斑扩大,叶缘干枯。严重时自下叶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种苗,苗床土应消毒;温室内应及时放风,降低空气湿度。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发病后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喷施。

六、报春花缺铁黄叶病

症状:植株上部嫩叶首先失绿,而老叶仍正常。失绿叶片叶肉变黄,叶脉还保持绿色。严重时叶尖出现褐斑,甚至脱落。

防治方法:盆土应选用富含铁质的壤土。在有机肥中混入硫酸亚铁、硫酸锌等,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加吸铁能力。出现缺铁病状时,可喷施0.2至0.5%硫酸亚铁溶液,效果比直接施入土中要好。

花卉种植科普:蔷薇常见病害防治


野生蔷薇少有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锯蜂、蔷薇叶蜂、介壳虫、蚜虫以及焦叶病、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除应注意用药液喷杀外,布景时应与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处种植过多。下面介绍一下蔷薇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黑斑病: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白粉病: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蔷薇锈病:锈病是蔷薇一种常见的病害。叶片和新枝条都可能发病。病情严重,会引起叶片大面积脱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如果发现此病,要及时处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续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

以上就是蔷薇常见病害防治方法的介绍,你记住了吗?

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而种植花卉让人体验的乐趣更不一般。要侍弄好花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是不是也在花卉种养上遇到问题了呢?为此,花卉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梅花常见病害与防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