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爱花卉网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相关知识:松毛虫的防治技术",请您翻阅!

松毛虫的防治技术防治策略与思路:松毛虫是常年可发生的害虫,而在部分地方也可为偶发性的;发生范围一般由小面积扩散到大面积;松毛虫危害松树的虫态为幼虫期,世代明显,虫态较整齐;天敌种类多、控制能力强。治理松毛虫首先考虑保护天敌达到自然持续控制虫灾,其次考虑防治效果,第三考虑防治方法要方便;在需要使用药物防治时首选能引起致死松毛虫的流行病的生物制剂或选择性强的胃毒剂;触杀性的化学药剂虽也奏效,但对天敌杀伤力大,只能有限度地在小面积、高虫口或虫源地使用,不宜大面积采用。忌在被松毛虫吃光的林中、松毛虫处于衰退期使用化学农药。最佳防治时机是防治越冬代(历时长、幼虫发育缓慢);选择幼虫低龄(抵抗力弱、未造成大的危害)期防治。适用的防治药物有:灭幼脲Ⅲ号、白僵菌、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复合剂、多角体病毒等。

1.营林技术措施.

(1)营造混交林,提高森林对虫害的自控功能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补植阔叶树种。可选用栎类、栗类等壳斗科和豆科植物,以及木荷、木莲、木楠、樟、桉、檫、枫香、紫穗槐、杨梅、相思树等。混交方式,采用株间、带状、块状均可。林间要合理密植,以形成适宜的林分郁闭度,创造不利于松毛虫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控能力强的森林生态系统。

(2)封山护林,优化天敌生存的环境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实施封山护林措施,禁止采伐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改变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丰富森林生物群落;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加强松林抚育管理,适时抚育间伐,保护阔叶树及其它植被,增植蜜源植物如山矾花、自栎花。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林应保护林下阔叶树或适时补植速生阔叶树种,逐步诱导、改造为混交林。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2.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在11月中、下旬或2~4月份放菌,防治越冬代其它时间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施菌量每公顷22.5万~75.0万亿孢子。施用方法:采用航空或地面喷粉剂(50亿/g)或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高孢油剂、乳剂);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利用白僵菌对松毛虫的传染致病作用,在虫口密度低时作为预防措施或在松毛虫处于衰退期使用,可增加松毛虫的死亡,但残存的松毛虫仍可能繁殖,因此施过白僵菌的林地在下世代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尤其是在松毛虫增殖期。

(2)苏云金杆菌(Bt)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一般防治3~4龄幼虫。施药林分适宜温度为20~32*(3。施菌量每公顷600万~1200万国际单位(IU)。多雨季节不适宜使用。目前商品药剂有“绿得宝”,该药由苏云金杆菌与阿维菌素复配而成,其中阿维菌素是一种生物制剂,对昆虫具有较为广谱的触杀作用。其具有见效快、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在虫口密度大时起到快速抑制作用,一般24小时后死亡率达90%以上,不污染环境。施用方法:喷粉、地面常规或低容量喷雾、飞机低容量喷雾。“绿得宝”用药量600mI。/hm2,以1:50~75倍药液喷雾,或用粉剂6009/hm2配成lkg药粉喷撒。

(3)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收集经人工施放病毒致死的松毛虫,提取多角体病毒,制成50%中性甘油悬浮剂(含量30亿PIB/g,广东茂名林业科学研究所生产)、油乳剂、病毒液或粉剂。使用时还可在病毒液中加入0.06%的硫酸铜或0.1亿孢子/mL的白僵菌作为诱发剂,提高杀虫率。每公顷用悬浮剂(450亿/g)药量49.5~759/hm2(含1500亿~2250亿病毒晶体)。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低容量喷雾、超低容量喷雾或喷粉作业。采用病毒防治松毛虫见效稍慢,喷药7~15天后,观察其进食情况,感染了松毛虫的不进食或少进食;用剪刀在幼虫背上中肠位置剪开观察,发现中肠为黄白色或白色即是多角体病毒中毒,正常的松毛虫是青色或绿色。发病致死的松毛虫,虫体缩短,形成头大体小的不正常病态,尾部常带有黄白色粪粒,病死虫体壁不易破裂,死虫常在喷药后15天前后开始出现。死虫的数量和速度与用药量、气候条件、松林环境等因素有关。死虫的出现是缓慢的,一般无明显的高峰期。控制效能观察:使用过多角体病毒的林地,于下代幼虫期或第2年,多角体病毒在林间仍有作用,可观察死虫症状或剪开中肠观察,统计其感病率。

(4)招引益鸟治虫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

(5)释放赤眼蜂繁育优良蜂种,在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分阶段林间施放,每公顷45万一150万头。亦可使赤眼蜂同时携带病毒,提高防治效果。

3.人工(物理)防治可采用人工摘除卵块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方法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4.植物杀虫剂防治采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幼虫,烟参碱与柴油的比例为1:20,使用药量为61。/hm2。5.仿生药剂防治采用灭幼脲、杀蛉脲等进行航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地面背负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重点防治小龄幼虫。在松树被害严重、生长势弱的林地,可混合少量尿素(约每公顷7509)一并喷旋。(1)林间应用的最佳用药量及配比

①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地面喷药在不同龄期的松毛虫幼虫,用药量有所不同。1~3龄幼虫,用药量为150mL/hm2;3~4龄幼虫,用药量为300mL/hm2;5~6龄幼虫,用药量为450mL/hm2。飞机喷药用量为450mL/hm2。应用时,加入901增效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②25%灭幼脲Ⅲ号粉剂:地面喷撒用药量为450~6009/hm2。

③16%灭幼脲Ⅲ号增效型粉剂:地面喷撒用药量为150~3009/hm2。

④25%灭幼脲Ⅲ号油胶悬剂:林间喷洒用药量为225~300mL/hm2。

(2)使用时机和方法

①灭幼脲Ⅲ号胶悬剂:虫口密度高时,在4龄前喷药;虫口密度低时在5~6龄幼虫以前喷药。根据单位面积的用药量和喷洒量,将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和水充分混合均匀,即可施用。地面喷洒可采用背负式喷雾机进行常量或低容量(细雾滴)喷雾。方法是:采用低量喷洒,喷洒量9~13.5kg/hm2。常量喷雾75~225kg/hm2。飞机喷雾采用运五型飞机进行,低容量喷雾。喷幅50m,地面流动信号旗导航、低容量喷雾每架次装载药液1000kg,药液中DtL,k.10kg尿素和2kg901增效剂,每架次作业面积66.7hm2;超低量喷雾每架次装载药液800kg,药液中加入20kg尿素或2kg901增效剂,采用转笼式喷头喷洒,每架次作业面积200~266.6hm2。

②灭幼脲Ⅲ号粉剂:在早晚有露水或雨后使用;防治高虫口、大虫龄时宜使用增长率效型粉剂。先按防治面积和单位用药量称取粉剂,再按15kg/hm2喷撤量加入滑石粉,混合施用。使用背负式机动喷粉喷雾机喷撒,喷撒量为15kg/hm2。

③灭幼脲Ⅲ号油胶悬剂:利用0号柴油作稀释剂,实行超低容量喷雾,地面喷洒量为9~4.5L/hm2,飞机喷洒量为4.5L/hm2。采用灭幼脲Ⅲ号防治松毛虫见效稍慢,喷药7~15天后,观察其进食情况,受药后的松毛虫不进食或少进食;用剪刀在幼虫背上中肠位置剪开观察,发现中肠为褐色或血红色即是灭幼脲Ⅲ号中毒,正常的松毛虫是青色或绿色。受药致死的松毛虫,虫体有不能蜕皮或已蜕了部分皮的现象,部分虫体倒吊在枝条或针叶上,死虫常在喷药后5~10天前后开始出现。死虫的数量和速度与用药量、气候条件、松林环境等因素有关。死虫的出现虽缓慢,但有明显的高峰期。7控制效能观察:使用过灭幼脲Ⅲ号的林地,于下代或数代,灭幼脲Ⅲ号在林间仍有作用,可观察死虫症状或剪开中肠观察,统计其感病率。

6.化学药剂防治在松毛虫大发生初期及小面积虫源地,为迅速压低虫El,可选择使用除虫菊酯类药剂,进行低容量喷雾灭虫。

7.自然防治法在虫口密度大、松叶被害率达70%以上,但天敌寄生率高、虫情处于下降趋势时,或安全区偶然发生松毛虫小面积发生时,不必进行药物防治,让松毛虫种群自然消长。

8.松毛虫的防治质量及防治效果要求为保证防治质量,必须掌握最适的防治时间,注意防治作业天气;合理调节药液(粉)浓度及喷洒(撒)量,确保作业均匀度,防止出现漏喷漏防。防治后要做好效果检查及评估,一般要求生物防治的有效防治面积和杀虫效果均达到80%以上;仿生物及化学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相关知识:桃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桃树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及早春防治方法

1.1桃炭疽病

发生与危害:为本区桃树的主要真菌性病害。以菌丝体在病枯枝和病僵果上越冬,次年早春产生孢子,侵染结果枝,以后陆续向花、果传播,加重为害,严重时果枝大量枯死,果实大量腐烂。在上海地区1年有3个发病过程,分别发生在3月中旬~4月上旬发生在结果枝上;5月上中旬发生在幼果上及6、7月发生在果实成熟阶段。全年以幼果阶段受害最重。

早春防治方法:(1)剪除树上的枯枝、僵果和残桩,或在芽萌动至开花前后的初次发病的病枝,消灭越冬病源、防止引起再次侵染;(2)加强排水,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并避免留枝过密及过长;(3)桃芽萌动时喷洒1~2次1∶1∶100倍波尔多液(展叶后禁用)。

1.2桃细菌性穿孔病

发生与危害:为细菌性病害,在病梢上越冬,次年春季在病部溢出菌脓,经风雨和昆虫传播。由气孔、皮孔等处侵入。一般4月中旬展叶后即见发生,5~6月梅雨季节和8~9月台风季节是全年发病高峰。主要为害桃树叶片和果实,造成叶片穿孔脱落及果实龟裂。早春防治方法同桃炭疽病。

1.3桃根癌病

发生与危害:为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根部及根部颈部,形成肿瘤,造成桃树生长严重不良,植株矮小,果少质劣,严重时全株死亡。病原细菌存活于癌瘤组织中或土壤中,可随雨水径流或灌溉水,及带病苗木传播,通过伤口侵入。早春防治方法:(1)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2)加强果园检查,对可疑病株挖开表土,发现病后用刀刮除或彻底刮除并用KG84浇根消毒,对发生严重植株挖出烧毁。

1.4桃流胶病

发生与危害:为桃树生理上的一种病变,主要发生在枝干上,新梢、叶片、果实上也可发生流胶现象,造成发病枝干树皮粗糙、龟裂、不易愈合,流胶严重时,树势衰弱,并易成为桃红颈天牛的产卵场所而加速桃树死亡。流胶现象在桃树的整个生长期间都能发生,但以梅雨、台风期等多雨季节发生最多,老树、弱树发生较重。早春防治方法:加强综合管理,促进树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树势。

1.5桑白蚧

发生与危害:又名桑盾介壳虫和桃白介壳虫,是桃树的重要害虫。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越冬雌虫于4月中旬开始产卵,3代若虫发生期分别为每年的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以雌成虫和若虫危害桃树新梢、枝干和果实,使树势严重衰弱,果实产量和品种大减,甚至全树枯死。

早春防治方法:萌芽前喷洒1~2次5°Be石硫合剂,或100倍液机油乳剂,消灭越冬雌成虫。虫体密集成片时,喷药前可用硬毛刷刷除再行喷药,以利药液渗透。

2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农业防治

2.1.1合理布局防止桃、梨混栽,避免梨小实心虫猖獗危害。梨小实心虫1、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梢,3、4代主要危害梨的果实,如果2种果树同时栽在1个果园,必将引起严重危害。因此,应尽可能设立隔离带。

2.1.2刮除病组织和翘皮。桃树常发生流胶病和腐烂病等枝干病害,人工刮除病组织后再涂843康复剂等农药即可得到有效控制。

2.1.3合理修剪,剪除病虫枝。桃树的修剪分为冬剪和夏剪。冬剪时可以剪掉球坚蚧、桑盾蚧危害的枝条,蚱蝉产卵的枝条和树上残留的病果、僵果等。桃园最早出现症状的病害是桃缩叶病,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剪除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

2.1.4合理施肥、灌水。多施有机肥,合理追施化肥,适时灌水,能够促进桃树生长,使树体健壮,病虫危害轻;反之,病虫危害就重。另外,桃树是极不耐涝的果树,在雨季一定要及时排水。

2.1.5清除枯枝落叶,注意桃园田间卫生。在桃树落叶后.结合冬剪及时清除桃园中枯枝、落叶、杂草等,将其深埋或集中烧毁,可以消灭越冬虫源菌源。另在生长季节也要注意桃园卫生。2.2物理防治

2.2.1糖醋液诱杀成虫。用糖醋液装入碗或小罐中作为诱捕器。糖醋液配方:红糖0.5份、醋1份、水10份,再加少量的白酒即成。用时用铁丝或绳索将诱捕器挂在树上,每天清除掉死虫,并补充糖醋液至原水位线即可。

2.2.2树干缠草把。利用桃红颈天牛、梨小食心虫、山楂叶螨在树干上产卵或在翘皮下、皮缝内越冬的习性,在树干上缠草把,诱集这些害虫。

2.2.3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桃园安装黑光灯可诱杀大量的桃蛀螟、卷叶虫、桃叶蝉等成虫。

2.3化学防治

在桃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化学防治应该是能不用化学药剂的尽量不用;必须用化学药剂防治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且注意在关键时期用药;改进施药方式,注意交替用药。

花卉相关知识:枫香病虫害防治技术


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属金缕梅科枫香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的乡土树种,在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分布广泛。其适应性强,生长快,平均每年高生长0.7~1.2m;喜光,幼树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深厚湿润土壤,但能耐干旱瘠薄,耐最低温度-18℃,适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是园林绿化优良的观赏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较强抗性,抗风力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

1枫香常见病害及防治

枫香作为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园林植物,本身具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但在其幼苗期和生长旺季,也存在很多的病虫害种类。

1.1漆斑病

亦属真菌性病害,主要病状为叶片上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外围具有大片的黄色变色区,周生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色小点。病菌系弱寄生菌,以菌丝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常从伤口侵入。湿度大或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①栽培时注意水分管理,避免过度向植株浇水,增加株间通风透光,以降低周边局部空间湿度。②密切观察,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防止传染。③播种前苗床土壤、上盆前摆放地和盆土要进行消毒。可用甲醛与水按3∶1混匀后喷洒土壤,用薄膜覆盖3天后揭膜即可使用。

1.2黑斑病

叶、叶柄、嫩枝、花梗和幼果均可受害,但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圈,边缘呈放射状、病斑直径约3~15mm。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盘。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致个别枝条枯死,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

防治方法:新叶展开时,喷4%氟硅唑或20%硅唑·咪鲜胺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锌500倍液,7~10天1次,连喷3~4次。

1.3白粉病

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

防治方法:可使用新型杀菌剂,如白粉病专用药控白,并周期使用,增强对病菌的交替换代杀菌效果,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6天喷1次,连续喷3~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

2枫香常见虫害及防治

2.1樟蚕

樟蚕(fishlinesilkworm),鳞翅目大蚕蛾科昆虫,一种野生吐丝昆虫,又称枫蚕。其丝可制成蚕肠线(伤口缝线)和优质钓鱼丝,故称渔丝蚕。杂食性害虫,危害银杏、樟树、枫杨、枫香、等。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

防治方法:樟蚕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为防治最佳适期,及时喷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65%敌百虫乳剂500~800倍液,杀虫效果较好。4龄后则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喷洒

2.2天幕毛虫

天幕毛虫为某类物种蛾的幼虫,因为吐出的丝织成的茧很大,很像帐篷,所以叫天幕毛虫。天幕毛虫颜色鲜艳、多毛。它们非常活跃,喜欢吃阔叶树的叶子,往往会变为害虫。

防治方法:常用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50%杀螟松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

2.3银杏达蚕蛾

主要寄生在银杏、苹果、梨、李枫香等。幼虫取食银杏等寄主植物的叶片成缺刻或食光叶片,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掌握雌蛾到树干上产卵、幼虫孵化盛期上树为害之前和幼虫3龄前2个有利时机,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枫香病虫害持续在其生长的各个时期,所以,对于病虫害防治要建立全面系统的长期防治机制,针对病虫害的特征、危害程度、环境因素等各项因素,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为主,可通过灯光诱杀、物理清扫、勤于修剪;化学防治为辅,多采用无公害药物防治,保护生态和环境;生物防治相结合,保护鸟类等害虫的天敌,合理利用生物天敌防治。

花卉相关知识:切花的保鲜技术


切花通常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切下来的花朵、花枝、叶片等的总称。它们为插花的素材,也被称为花材,用于插花或制作花束、花篮、花圈等花卉装饰。在日常生产中,为了延长切花的使用寿命,特别要注意切花的保鲜。

1切花常用保鲜剂

切花保鲜剂常见有以下几类:碳水化合物(糖类)、杀菌剂、乙烯抑制剂、生长调节剂和某些矿质化合物。①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一般起到营养源的作用,因为花枝是活体,会不断地呼吸而消耗自身所含的糖类(呼吸基质),保鲜液中加入糖类,可大大补充花枝自身营养成分的消耗,有利于延长花枝寿命。常用于保鲜剂的糖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其中以蔗糖应用较多。②杀菌剂。杀菌剂的作用主要是消灭霉菌,另外有些物质,如烯丙胺、次氯酸钠等能抑制细菌增长。常见杀菌剂有8-羟基喹啉(8-HQ)、硝酸银(AgNO3)以及一些氯化物,如氯化亚汞(HgCl2)等。在实际生产中常用8-HQ的硫酸盐或柠檬酸盐(8-HQS或8-HQC)。因8-HQ的水溶性不好,而其硫酸盐和柠檬酸盐水溶性极好。③乙烯抑制剂。乙烯抑制剂是切花保鲜液的核心内容,因为切花的凋谢是由体内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开始,并随乙烯的不断增加而最终衰败。常用于保鲜处理的乙烯抑制剂有:8-羟基喹啉硫酸盐、dichloro-s-triazine-trione(SDT)、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些金属盐类也有抑制乙烯生成的作用。④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动员营养物质向代谢旺盛的部位(通常是花器官)运输,这样有利于使花朵开放坚持较长的时间。在实际应用中,一种切花保鲜液并不需要包含所有上述各类物质。有时只需加入其中的2~3种物质即可。

不同用途的切花保鲜剂,其组成不尽相同。例如:切花生产者用于采后及贮运过程的保鲜剂,常常不含糖类,或只添加少量糖。而花店和消费者使用的保鲜剂,则含糖较多。催花剂常常只用于消费者或零售商使用的保鲜液中。为有效地控制细菌,应向保鲜液中加入弱酸,以降低pH值到4.0~4.5。实践证明,低pH值还有利于延长切花寿命。切花保鲜剂的原液配制应使用蒸馏水。选择何种物质以及浓度,主要根据切花作物的不同而定。在这方面,已有大量的现成配方可供选择。在欧、美、日乃至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有各种配制好的商品切花保鲜剂。例如,在美国有Cornell,Ottawa,Washington等,在欧洲等地有Flora,Vita-Bric等。使用者在购买保鲜剂的同时,会得到极其详尽的使用说明和指导。在自行配制保鲜剂时,使用者须注意所选择的各种组分的性质。比如,维生素C需避光,某些有机物或生化成分不耐高温等。配制好的保鲜剂,应贮存在玻璃或塑料容器中,绝不可存放于金属容器,以免保鲜剂中的组分与容器壁发生化学反应,既引起保鲜剂变质,又腐蚀容器。

2切花保鲜方法

采用物理方法对切花进行保鲜,具有节约成本、方便易行、技术简便等特点,其技术要点简述如下:①冷藏保鲜。低温可使切花呼吸减慢,能量消耗少,乙烯的产生也受到抑制,从而延缓其衰老过程。据试验观察,在湿度85%~90%,温度0℃条件下,切花菊可保鲜30天,2℃保鲜14天,20~25℃仅能保鲜7天。当然,不同花卉的贮藏适宜温度不同。一般来说,起源于温带的花卉,适宜的冷藏温度为0~1℃;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为7~15℃和4~7℃,适宜湿度为90%~95%。②湿藏和干藏。湿藏是将切花放在水或保存液中贮藏,适于短期贮藏,香石竹、百合、非洲菊、金鱼草等在湿藏条件下能保存几个星期,但在大规模生产中不常用。干藏用于切花的长期贮藏。一般来说,香石竹、菊花等用干藏比湿藏保存的时间长,且质量好。此外,干藏切花常用聚乙烯薄膜包装,以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呼吸速率,延长寿命。③气调贮藏保鲜。这种方法是通过控制切花贮藏地的氧及二氧化碳含量,达到降低呼吸速率,减少养分消耗,抑制乙烯产生,以延长切花的寿命。由于切花品种不同,二氧化碳含量一般控制在0.35%~10%,氧气的含量在0.5%~1%,可达到良好的保鲜效果。此外,输入氮气也可起到保鲜作用,水仙花在含氮10%,温度4.5℃的条件下,贮藏3周后花色依然艳丽,枝叶挺拔。④降压贮藏保鲜。采用特制气封贮存室,将气压降低到标准大气压以下时,可延缓切花的衰老。与常压下切花相比,其寿命延长很多。试验证明,唐菖薄在常压0℃条件下,可存放7~8天,而在60毫米汞柱,-2~1.7℃条件下可存放30天;月季在夏季常温常压条件下只能存放4天,在40毫米汞柱,0℃条件下则可保鲜42天;石竹在常压0℃时贮存3周,在低压下可贮存8周,其鲜度不减。⑤辐射保鲜。用一定射线照射切花,可改变其生理活性,抑制蒸腾作用,延迟细胞衰老,从而延长切花寿命。有人用2~10戈瑞Co60r射线照射月季、菊花、大丽花等切花,发现其对切花保鲜均有效果。经10戈瑞辐射的月季切花,瓶插15天后保鲜率达75%,大丽花为60%。

花卉相关知识:苗木的移植技术


移植时期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劳力的安排。一般在春、秋两季移植,个别地区和树种可在雨季移楦。春季是主要的移植季节,绝大多数树种都可春植,应在早春土壤解冻后树液开始流动前进行,尤其是常绿针叶树种,由于生长量集中在春季和初夏的一个短时期内完成,更应及早移植,早舂移植由于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当苗木地上部分开始萌发时,根系已得到初步的恢复,能够开始吸收水分供地上部分需要,使苗木本内能够保持水分平衡,易于成活。温暧湿润的地区也可在秋季移植,秋季移植应在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而根系尚未停止活动时及早进行,以便在移植后使根系得到恢复生长,提高移植成活率。由于苗圃中很多工作都集中在早春,所以有必要把一部分移植工作提前在秋季完成,以缓和春季劳力的紧张状况。但小苗一般不宜秋植,切忌在严寒天气来临前移植。有些常绿树种可在梅雨季节的初期进行移植。

移植要避免在风吹日晒的情况下进行,最好选择多云或阴天无风的天气,但切忌在雨天或土壤过湿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土壤泥泞往往使苗木根系不易舒展,会影响成活和以后的生长,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移植密度就是单位面积移植的株数或移植株行距的大小。合理的移植密度以能保证在移植后苗木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和能提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为原则。具体应根据苗木生长速度、苗木的枝条和根系的扩展程度、移植后留床培育年.限、抚育管理的方法以及圃地自然条件等因素来确定。一般造林苗木移植后培穿1-2年的,株距约为15-40厘米,行距30-80厘米。通常阔叶树种的移植比针叶树种要稀些Q苗木喜光性强的、生长迅速的、枝条横向扩展的、侧根发达的、留床年限长的、圃地土壤肥沃、气候温暧的,一般移植的株行距要大些。如果行间使用畜力或机引工具中耕,则行距应适当扩大。供作行道树和园林绿化用的大苗,培育年限较长,要求培育成通直良好的主干,发育勻称的树冠,且具有发达的根系,移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以估计留床期间,枝叶不致互相接触为度。一般阔叶树培育2-4年,移植一次即可,株距可为0.4-0.6米,行距0.5-1米,初期可在行间作绿肥。生长较缓慢的松柏类常绿树,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促进须根的生长,可移植2-3次,第一次移植的株行距不宜太大。

为了提高移植成活率,要求做到随起苗,随移植。为使苗木移植后生长整齐,便于抚育管理,减少苗木分化现象,提高出圃率,起苗后要进行分级,并剔除弱苗与废苗,将各级苗木分区栽植。移植前苗木要进行适当修剪。深根性树种的苗木,为促进侧根发达和便于移植,避免根系卷曲,可将过长的主根适当剪短。修剪的程度,因树种与苗木年龄而不同,一般修剪后根系的长度为20—25厘米,过短不利于移植后的成活和生长。一般大苗和抗旱力弱的树种,根系稀疏的以及圃地比较干旱的情况下,留根要适当长些。起苗时受机械损伤的根系,如被压碎呈纤维状的根端,劈裂的或无皮的根,不易愈合而且会引起腐烂,都应加以修剪。修剪时的切口要小而平滑,以利愈合。常绿阔叶树种,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可剪去部分枝叶。形成双叉主干的、枝条扩展不规则的以及受机械损伤和有病虫害的枝条,均应加以修剪。萌发力强的阔叶树种,为了使根系吸水能力和叶片蒸腾保持平衡,地上部分可进行适当修剪,或采用截干处理,截干不仅可提高移植成活率,而且可形成端直的干形,在培育行道树苗时常被采用。

当前苗圃都采用人工移植,移植的方法有穴植和沟植两种:

1、穴植法适用于移植大苗或移楦较难成活的苗木。即先按株行距定点,然后用锄刃长15厘米,宽8厘米,手柄长25厘米的移植手锄挖穴栽植。穴楦法能使苗木根系舒展,不会产生根系卷曲现象,因此移植成活率高,苗木生长恢复快,但工作效率比较低。

2、沟植法先用锹按行距开沟,将苗木按一定株距排列沟中,然后填土踩实。沟的深度应大于苗根长度。以免根部弯曲,此法工作效率较高,适用于一般苗木移植。

无论采用何种移植方法,在移植过程中,都必须十分注意对根系的保护,防止苗木过度失水,影响移檀成活率和当年生长势。移植时如圃地土壤干燥,应在移植前1-2天进行灌溉,移植后要充分灌水,使土壤落实,以保证成活。移植时要使苗木端直,深浅适当,根系舒展,并与土壤密接。移植深度可较苗木原土痕略深,以免土壤下沉时苗根外露。

花卉相关知识:沉香的种植技术


沉香的种植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沉香的选地与整地

1.苗床应选择有适当荫蔽条件的地方作苗圃,并且是坐西向东的缓坡或平地。将土地深翻,做成宽1m,高20cm的畦。

2.定植地选择海拔8001000m左右的山地、丘陵的缓坡,地势避风、向阳,土壤DH4.5~6.5的红壤或黄壤作定植造林地。选好地将其深翻,按行株距3m×2m挖穴。穴深40。m,穴径50cm每穴施20kg腐熟的有机肥料,与土混合均匀后回填穴中待定植。

(二)沉香的繁殖方法

白木香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1.采种白木香采种应选择树龄在10~15年以上的作母树。一般6~8月,果实由青绿色转黄白色,种子呈棕褐色时采收。采收时连果枝一并采摘下来,运回贮存或播种。

2.种子处理采回的果枝放于通风处阴干,2~3天后,果壳开裂,种子就自行脱落,最好立即播种育苗。因为含油脂多,容易变质,丧失发芽力。不能及时播种,应用3倍湿砂与种子混匀,放在通风、低湿地方贮存,贮存时间最好不超过10天,以免种子发芽率下降。

3.播种条播或撒播。条播先在苗床上按行距15~20cm横开浅沟,将种子播于沟中。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苗床上,播种宜稀,每亩用种量约5kg。播种后将种子轻压人土。种子发芽时顶土力差,故应浅播,薄盖一层火烧土或细砂。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盖草,浇水保持土壤湿度。无自然荫蔽条件的应搭棚,荫蔽度以40%~50%为宜。

4.苗期管理白木香种子发芽快,11~16天就会出苗。当幼苗具2~3对真叶,高10crli时,选阴雨天或晴天下午,将幼苗移栽于营养袋中培育。营养土由表土加少量河砂、牛粪、过磷酸钙配制而成。也可以留床培育。

出土幼苗不耐旱,移苗后要早晚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每年5~8月,每月除草一次,以免杂草滋生,影响幼苗生长。苗高15cm以后,每2个月施稀粪水一次,以后苗木增长,适当加大浓度。苗期还应适当修剪分枝,促进主干的生长。

(三)沉香的定植

定植时间宜在立春后,气温稳定回升,植株上水萌动时,或在雨季来临时,育苗1年至1年半,袋育苗高50~80cm,床育苗高1m以上便可起苗定植。袋苗定植时要去除塑料袋,带土栽植于挖好的穴中,覆土压实,浇透定根水,其成活率高。

床育苗有的称为裸根苗,在起苗时要多带土才易成活,栽植前剪去幼苗下部的侧枝和叶片,只保留上部的部分叶片,并且每片都剪去一半;过长的主侧根要切短,并蘸上鲜牛粪拌和黄泥浆。每穴栽苗1株,要求根系舒展,苗正,分层覆土压实,踩紧,浇足定根水,最后覆松土。

(四)沉香的间作套种

自木香生长年限长,幼树期间土地空隙大,定植后的前3年,可间种玉米、大豆、木薯等短期农作物,也可种植短期收获的药用植物,如广金钱草、穿心莲等。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为白木香幼树创造较荫蔽的环境条件。成年树行间较郁闭,可套种耐荫的药用植物,如砂仁、益智、白豆蔻、商良姜、草豆蔻等。

(五)沉香的林地管理

1.中耕除草幼龄树生长缓慢,每隔1~2个月中耕除草一次,并且在穴周围盖草。成年树每年要中耕除草两次,第一次在5~6月伏旱前,第二次在8~9月秋末冬初。将铲除的杂草覆盖在根际四周,任其腐烂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2.追肥幼龄树每年追肥2~3次,旱季施稀薄人畜粪水,或硫酸铵、尿素对水施;雨季开环沟施有机肥拌过磷酸钙。成年树每年至少追肥一次,在2~3月施人畜粪尿水,以促进抽梢、发芽。还可以在9~10月增施腐熟有机肥,并把杂草翻埋入土,随着树龄增大,施肥量也要相应增加。

3.树体的修剪白木香以主干结香,为了促进主干的生长,促使主干挺直,有利于今后人工接菌结香,必须适时对树体进行修剪。修剪主要把植株下部的分枝、病虫枝、过密枝剪去。

(六)沉香的人工促进结香技术

白木香定植后,靠自然结香不仅历时较长,而且能否结香,产量多少,难以估计。因此,应进行人工干预,使树干受创伤结香,或者接茵、化学物质刺激结香。目前采用的人工促进结香方法有以下5种。

1.半断干法俗称开香门。在离树干基部1~2m处锯一伤El,深度可达干粗的I/4---.I/3,并在同一方向,相距30~40cm,锯几个伤口:伤口成“[”形,宽约3~4cm,药农就称之为开香门。时间长伤口处也能结香,几年后便可在伤口处取香。取香后香门仍有可能继续结香。

2.凿洞法也叫开香门。在离树干基部1~3m处,用钢凿在树干上凿若干个宽6~8cm,深3~4cm的圆形小洞。然后用泥土封闭小洞,洞孔附近的木质部会逐渐分泌树脂,数年后可结香。这种方法一般结香快,结的香也好。

3.砍伤法选择树龄8~10年以上,树干直径30cm左右的成年树,距地面1.5~2m左右,在茎干上顺砍几刀,刀口间的距离约30~40cm,伤口深约3~4em。一段时间后,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就分泌树脂,数年后逐渐变成黑褐色,即为沉香。年限越长,品质越好。取过香的伤口,还有可能继续结香。

4.药物刺激法也叫化学法。用化学药物处理伤口,可以刺激伤口结香。采收沉香后再用药物处理伤口,仍然有可能继续结香。经过多次试验研究证明,可用甲酸、硫酸、乙烯利来处理伤口。

5.人工接菌结香法选择树干避风、向阳面,用锯或钢凿在树于的同一边,从上向下每隔40~50cm开一香门,深度为树干粗的1/3,口宽约l~2cm,凿去中间的断木屑。如是小树,则每隔15cm,钻一个洞,从树干一边钻到对边,但是不能钻穿。开好香门后,如果天气干燥应浇冷水淋湿伤口,将结香菌种塞满香门,再用塑料薄膜包扎封口,以防杂菌感染和昆虫、蚂蚁为害,同时又可以保持湿润以利菌种繁殖。经过几年后,就可以采收到三级、四级沉香,四五年后可采收到二级沉香。

花卉相关知识:桃树主要的虫害防治


①桃缩叶液:为害桃的严重病害的防治方法:发芽前用50°Be石硫合剂喷洒,刚萌芽和展叶1cm时喷0.3°Be石硫合剂,隔7天再喷1次;人工摘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

②桃褐腐病:为桃果实的严重病害,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病严重,传播较快。防治方法:彻底清除病源,采果时必须同时摘除树上僵果、病果和清除地面落果;春季萌芽前喷4~5°Be石硫合剂,谢花后10天左右喷0.3°Be石硫合剂;果实套袋必须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立即进行,抢在桃蛀螟蛀入危害前完成;

③桃流胶病:是桃树普遍发生的危害,尤其是在高温地区,晴雨不均和人畜害虫造成的伤口及树势衰弱情况下发病严重。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减少伤口,注意排水工作;刮除病胶体,用0.1%汞水或石硫合剂渣等,涂刷病部伤口加以保护,促使伤口愈合;

④桃蛀螟:为桃的主要害虫,还危害李、杏、梅、苹果、梨、石榴等果实。防治方法:清除越冬害虫寄生载体,如玉米杆等;产卵期喷50%杀螟松1000倍液或喷杀螟杆菌和毒虫菌1000倍液;5月中旬进行套袋;危害季节在桃园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或挂糖醋液灌诱杀成虫。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相关知识:松毛虫的防治技术》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毛毛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