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用途有很多,不但可以供大家赏玩,还能当做药材治病,又或者放进食物里作为一种调味品来使用。花的用处很多,那么就让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百科: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的防治",希望您喜欢!

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属非侵染性病害,病源主要有3种:一是营养土配方及调制不合理。配方中缺少菌根土、营养土肥力差、质地太细(透本透气性差),或者营养土没有充分拌匀,没有彻底消毒;二是育苗场地积水过多过久。三是苗期追肥不及时,造成缺肥而致

苗木失绿黄化。防治方法如下:

1.选好育苗场地选择地势乎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农田、荒坡、荒地、晒场及房前屋后空地为宜,容器袋排放整齐有序,步道平坦不积水。

2.合理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的配制以保持水分55%一85%,孔隙度20%一50%,pH值4.5—5为宜。常用营养土配方为:表土(或黄心土、泥炭土、冲积土)50%一55%,菌根土(即松林内的黄心土)18%一20%,沙子(或煤渣粉)15%,火土灰(或谷糠灰、草木灰)10%,钙镁磷肥(或复合肥、熟厩肥)2%—5%,将上述5种材料按比例充分拌匀后,用o.5%高锰酸钾(或5%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后拌匀(每立方米营养土用药液20—25千克),再用塑料膜覆盖,四周用土封严。1—2天后,打开覆盖物,通风7—9天,再次翻拌均匀,即可装袋。

3.及时追肥袋装营养土数量有限,其肥力满足不了苗木生长的需要,应在苗木生长初期施稀薄的人尿(或尿素、硫酸铵等氮肥1浓度以o.2%左右为宜。待苗木抽梢后,可适当加大浓度,并适量加施磷酸钙和氯化钾等磷、钾肥,浓度以不超过1%为宜,每周施肥1次.

4.病苗的防治湿地松容器苗一旦发生黄化病,在排除。营养土粘重板结和无积水影响的情况下,主要用施肥法治疗,一般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若苗木生长缓慢或已停止生长,可加适量赤霉素。每667平方米用肥液量为50—60升,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施2—3次,一般5—7天见效,半月左右就可恢复正常。

XzH52.COM推荐阅读

花卉百科:落叶松早期落叶病的防治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落叶松林中普遍发生而且为害严重的一种叶部病害。在我国最早发生在辽宁省。20世纪50年代,山东沙石山地发展营造落叶松人工林,20世

纪60年代后落叶松早期落叶病也随之蔓延开来,几乎所有人工落叶松林内均有发生。

症状本病发生在落叶松叶部。发病初期,叶尖或中部出现黄色小班点,发展到2nm左右时,变为棕褐色,周边色淡,逐渐形成段斑,使病叶一半或全叶变成红褐色,

后在叶两面生成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性袍子器。病害先从树冠下部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8月下旬即大量落叶,整个树冠像火烧一样。落地的病叶当年产

生小黑点,是病菌的子囊座

病原落叶松球腔菌,属于子囊茵亚门、腔菌纲、座囊茵目、球腔菌属:本茵产生性抱子器、性袍子和子囊腔、子囊袍子。

性袍子器与子囊腔相似,球形,暗褐色,直径约85—90ym。性袍子单胞,短杆状,。性袍子无萌发能力,因此,在病害侵染中没

有作用。子褒座韧埋生于叶表皮下,后稍突出。子囊腔球形或扁球形,直径68—119Mm.腔内无侧丝o子囊棍棒状至圆筒形,大小为(49—118)Pmx(5.4一12)Pm。

子裹袍子无色,双胞,长卵形至梭形,横隔处稍纫缩,大小为(13.6—17.o)Pmx(2.7—3.4)71m。

发病规律病菌以子经座在病落叫L越冬。翌年春季产午了囊、十桑泡子,5月下旬至6月—7旬:子囊抱子成熟,靠气流传播,由气几侵入叶内,潜育期1个月左右。该病

1年只发生1次,子囊把子是侵染来源,子囊袍子成熟后放散时期长达2个月左右。

病害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密切:6月份温度20—25℃,日平均相对湿度76%以上,有利于病菌侵入,发病即重。

该病在7—20年生林木中发生严重,5年生以下的幼树和2[)年生以上的林木发牛较轻‘,在落叶松树种之间,日本落叶松较抗病。

防治

1.加强抚育管理,控制林分密度,通风透光,促进林木生长

2.药剂防治。可选用五氯酚、五氯酚钠或百菌清烟剂熏治.或用65%代森铵200—300倍液喷树冠。

花卉养殖:湿地松和火炬松的栽培种植技术


湿地松和火炬松原产于北美东南部,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近年来广泛引种栽培的一种优良松树,都采用播种育苗。

圃地应选择光照充足、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亦可选用通气性良好具有团粒结构的重壤土,砂性过重的土壤往往侧根伸展过长而细根较少。菌根共生是苗木健壮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圃地前作以松苗为好,新辟圃地应接种菌根。菌根发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5—6.8,故育苗地应为酸性或微酸性土,在中性或微碱性土上由于菌根发育较差,而苗木生长不良易发生黄化现象。此外,土壤的整个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养分状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菌根而最终决定着松苗的生长状况,凡是土壤中有机质多,菌根发育就好。圃地的精耕细作也为菌根的形成和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一般为春播,在无霜害的情况下应尽量提早播。种子发芽很不整齐,持续期长,播种前须进行催芽,可用50—60℃温水浸种24小时,但以低温层积催芽的效果较好,即将种子与砂混合或成层相间,置于0-5°C的低温条件下一个月左右,不仅可提高发芽率,而且可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在催芽过程中应经常进行检查,保持砂处于湿润状态。一般采用开沟条播,为预防猝倒病发生,可按1:200的比例将6401农药与过筛的细土混拌,撒于播种沟底。播种沟间距离为18-20厘米,因种子珍贵,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通常不间苗,所以播种时种粒间距离应大致相等,一般为2-3厘米,每米长播种40粒左右。湿地松每亩播种量3-3.5公斤,火炬松2-3公斤,播后覆盖拌有6401的药土或黄心土,并随即覆草。

幼苗出土前要保持苗床土壤湿润,播种后约20-30天出土,湿地松比火炬松出苗略早,当幼芽出土30-40%时开始分批揭草。子叶带种壳出土,而且种壳脱落缓慢,须严防鸟害,派专人看管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在出苗期中,幼苗处于子叶时期,一个星期左右开始抽梢,出现初生叶和侧根,但此时对干旱和病害的抵抗能力弱,要注意灌溉,预防发生猝倒病,可定期喷洒0.5%波尔多液,如已发病则立即喷0.5—1.0%硫酸亚铁防治。幼苗生长迅速,6月中旬即开始出现次生叶和侧枝,进入速生期,7月份为生长最旺盛时期,苗高平均每10天可增长2—3厘米,8月上旬大部分植株开始形成顶芽,但8月中下旬又开始第二次抽梢,9月中旬大部分植株第二次封顶,不少植株又开始第三次抽梢,湿地松和火炬松苗一年抽梢数次,多达4轮枝条,以第一次抽梢最旺。10月中旬除个别植株外,苗木高生长普遍停止,但地径生长尚在显著增长,直至11月下旬才停止。苗木在生长过程中,如遇蹰地干燥失水,或雨季积水,土壤过湿或肥力不足时,往往出现苗木叶色变黄,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所以须及时灌溉,尤其在高温干旱的7-8月间,苗木生长旺盛时更要持续抗旱,但雨季又要注意排涝。及时除草松土,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适当追肥,施氮肥应在8月上旬以前结束.后期可施钾肥,以免引起苗木徒长和影响苗木木质化。

一年生湿地松苗高可达30厘米以上,地径0.5-1.0厘米,火炬松苗髙达25厘米以上,撊造林。优良苗木应该是茎干粗壮、坚硬、木质化良好,冬芽发育完全,根系发达,地径0.7-0.8厘米,可以出计束较多,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

为了有效使用种子,提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近年各地采用芽苗移栽,即先进行温床催芽,当幼芽刚脱壳尚未长出侧根时移栽于画她,移栽的株行距一般为8x10厘米。采用容器育苗对湿地松和火炬松的造林成活率有较好的保证。育苗容器常使用由聚乙烯薄膜制成的育苗袋,直径6厘米,高15厘米,容积约为400立方厘米,在容器壁上每隔2厘米打一个直径0.5厘米的小孔,以便通气排水和根系伸展。容器内所用的土壤,应该是在反复灌水后不至于板结,同时在灌水后半小时内即能充分排水的,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作为培育松苗用的,特别要有利于促进菌根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常用的是腐殖质含量高的森林表土、湖泥、火烧土等再添加20%左右的松林表土以接种菌根。土壤应为酸性(pH值5—5,5)。可直接在容器内播种,但一般都是先在砂床播种,待发芽出土刚脱去种壳时,拔出芽苗,移植到容器内。播种时期因地区而异,华南沿海可于秋季种子成熟后随即催芽播种,到翌舂用半年生苗造林,或者春播在雨季造林。长江流域一带多在舂季播种,当年秋季或翌春出圃造林。

花卉行业《花卉百科:湿地松容器苗黄化病的防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