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花十分多,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我在疲倦的时候解除疲劳,仿佛坠入花海,进入彩色的梦里,让我流连忘返。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种花赏花让我们身心灵都得到放松。种植花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怎么才能又好又快地种植好花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园林种植如何防治介壳虫,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介壳虫群集于枝、叶和果实上,刺吸汁液,除虫害导致枝叶枯萎死亡外,还能诱发煤污病。一般药剂较难透过介壳虫的蜡层,加上有效防治若虫的时期较短,很容易错过防治机会,防治难度较大。因此,如不及时防治在园林植上发生的介壳虫害,将会大大影响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

近年来,用40%融介乳油(又名40%杀扑磷)防治园林植物上的多种介壳虫,均有明显的防效,它具有良好的胃毒、触杀和渗透作用,可以溶解介壳虫的蜡质层,能渗透到植物组织内,持效期高达30天,一般药后30天,防效仍可达85%以上。还能兼治粉虱,蚜虫等危害园林花木的刺吸式害虫。具体使用方法是在第一代若虫孵化高峰期,用40%融介乳油1500倍至2000倍液喷雾防治。冬季或早春喷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清园,以消灭越冬介壳虫产的卵。介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时,用40%融介乳油800倍至1000倍液加杰效利20毫升喷雾防治。一定要注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观赏类花木避免花期用;高温季节,对敏感植物必须先试验,再应用;喷雾时在早晨9点以前及下午6点以后为佳;喷雾时力求将树干树叶树枝喷周到,以有水点滴为佳。

介壳虫自身传播扩散能力差、虫口密度小时,可用刷子蘸农药直接涂抹在有虫的枝上,休眠期涂95%机油乳剂30倍至50倍液、45%结晶石硫合剂50倍液等。也可先刮去茎干表皮再涂药,在离地面50厘米处刮去一圈表皮,环宽10厘米左右,深度稍达韧皮部,再用利刀纵割数刀,深达木质部,而后把药刷在刮皮处,涂抹药剂有氧化乐果、吡虫啉等,每厘米胸径用10倍至20倍稀释液1.5毫升至2毫升。但要注意花木种类,做到安全施用。

还可以在根区埋药,具体做法是在植株周围细根最多的地方挖放射沟或弧形沟,或沿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挖环形沟,沟内施15%铁灭克,每厘米胸径用5克,灌木按每厘米冠丛直径用5克;成片花木可在株行间开沟,每亩施4千克。介壳虫若虫孵化后,先群聚取食,爬行一段后即固定危害,一般固定3天至7天后就可形成介壳,介壳形成后的几天体壁柔弱,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化学农药1.8%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2500倍至3000倍液,或50%杀螟松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等,喷施效果最佳。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调运过程中,发现苗木上有介壳虫必须彻底清除,防止带入苗圃或种植园区。苗木移植时尽量稀植,并利用自然天敌小蜂类、瓢虫类等控制虫口密度。介壳虫喜阴湿,冬季花木修剪后通风透光性好,湿度降低,可控制介壳虫的繁殖。如果无法修剪,被害树又有明显的落叶休眠期,冬季可以试喷柴油液。柴油能直接破坏介壳虫的蜡壳,杀死介壳虫。另外,枝干冬季涂白也是简易有效的防治介壳虫的措施。

xzh52.coM延伸阅读

山茶花介壳虫怎样防治?山茶花介壳虫防治措施


山茶花介壳虫怎样防治?山茶花常见的介壳虫主要有红蜡介、吹棉介、糠片盾介、茶褐圆介,这些介壳虫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山茶花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现今山茶花介壳虫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山茶花介壳虫

1、红蜡介:雌成虫介壳蜡质坚厚,直径3~4毫米,有四条白纹,一年发生一代,一般5-6月为幼介大量上梢为害的高峰期。

2、吹棉介:雌成虫橘红色,长5~7毫米,全体密生小黑毛,背有白色蜡质物。产卵时分泌白棉状蜡丝,腹部附白色蜡质卵囊,每年发生2~4代,4~6月发生最为严重。

3、糠片盾介:雌介壳长1.5~2毫米,介壳边缘为黄色或棕色,因其形状、颜色酷似糠壳而得名。一年发生2~3代,若虫分别发生于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

4、茶褐圆介:雌介壳圆形,直径1~2毫米,中央隆起,周围向边缘略斜低,金黄色或红褐色。雄介壳长椭圆形或卵形,壳点近一端,该虫多以二龄若虫越冬。

5、介壳虫通常群聚于嫩枝和叶面上,利用其具有特殊构造的刺吸式口器,刺吸茶花茎、叶中的汁液,致使山茶花枝叶枯黄,叶片早落,甚至整株死亡。该虫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时最易发生并蔓延。

二、山茶花介壳虫防治措施

1、当发现山茶花枝条上或者叶片上有少量的介壳虫,可以用软刷轻轻刷去,也可以用透明胶带粘去。

2、在冬季用石硫合剂或者松脂合剂喷杀越冬若虫等。

3、在卵孵化盛期喷喷药,时间以春季孵化期最佳,在虫体表面尚未形成介壳时喷药较易杀死。可选用药剂有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2.5%的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80%的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杀虫效果都不错。

4、在介壳虫形成时,喷洒40%的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防治,或者在介壳虫发生初期用25%的扑虱灵(主要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之后根据虫害情况,15天后再喷药一次。

园林种植重要害虫小蠹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案


在苗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小蠹虫就是常见的虫害之一。小蠹虫,属鞘翅目小蠹科,为小型甲虫。大多数种类侵入树皮下,种类不同,钻蛀坑道的形状也不同,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下面小编就和您讲讲园林种植重要害虫小蠹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蠹虫的危害

主要危害衰弱树木,南方在枝梢内越冬,北方(辽宁、吉林、山东)大多数成虫从被害梢转到被害木干基周围土内越冬。坑很短,外方残留木屑。在辽宁、山东越冬成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蛰飞至新梢上补充营养,然后再侵入衰弱木、风倒木、风折木等。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开始化蛹。5~7月出现成虫,再侵入新梢蛀食,成虫有转梢危害习性,一头成虫能钻蛀几个新梢。10月上、中旬开始越冬。

2、小蠹虫的防治方案

1.栽培防治

加强抚育管理,适时、合理的修枝、间伐,改善园内卫生状况,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本身的抗虫能力。伐除被害木,及时运出园外,并对虫害进行剥皮处理,减少虫源。

2.错峰栽植

在蠹虫产卵后栽植柏树等易感植物。

3.诱杀成虫

(1)饵木诱杀根据小蠹虫的发生特点,可在成虫羽化前或早春设置饵木,引诱成虫潜入,并经常检查饵木内的小蠹虫的发育情况并及时处理。如在柏肤小蠹成虫开始侵蛀枝、干前,在林外堆积直径2cm以上的新鲜柏枝、柏木诱杀成虫;使用衰弱木、倒木、枯立木、风折木做成的饵木,引诱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等成虫产卵,待产卵结束后,进行剥皮或集中烧毁处理。

(2)聚集信息素诱杀

使用聚集信息素进行防治,如使用性诱剂监控诱杀红脂大小蠹,用聚集信息素诱杀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在其大量繁殖转移前,杀死聚集的小蠢虫。

4.天敌防治

释放蒲螨,可有效寄生并杀死柏肤小蠹、日本双棘长蠹的成、幼虫;

接种式释放大唼蜡甲防治红脂大小蠹,大唼蜡甲为专食性天敌,在自然界一年可繁殖3~4代,成、幼虫均能捕食红脂大小蠹的卵、幼虫和蛹,成虫飞翔扩散能力较强。在红脂大小蠹危害程度中等林分,每亩林地选择1株受害寄主树,于红脂大小蠹2~3龄幼虫期,向该树释放5对大唼蜡甲成虫,或用毛笔向凝脂状漏斗孔中移入大唼蜡甲3龄幼虫,其他大部分时间也可进行释放。

5.化学防治

(1)利用成虫在树干根际越冬的习性(如松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红脂大小蠹等),于早春3月下旬,在根际撒地害平颗粒剂,然后在干基培高4~5cm的土,杀虫率达90%以上。

(2)在成虫羽化盛期或越冬成虫出蛰盛期,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狂杀1500倍液。

(3)熏蒸扑灭:先刮掉老皮,用狂杀或巧功抹在虫疤处,然后用塑料布在树干1.5m以下和地面包裹密闭,可杀死幼虫。

花卉种植常识:牡丹吹棉介壳虫的危害及防治


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也是有着很多的病虫害危害的,吹棉介壳虫会对牡丹造成不小的影响的,我们只有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才能让您的牡丹更好的生长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牡丹吹棉介壳虫的危害和防治。

牡丹吹棉介壳虫的危害和防治

危害:

吹棉介壳虫是牡丹主要害虫之一。在栽植密度过大、枝叶相接的牡丹园或通风不良的家庭盆栽牡丹上容易发生。严重时不仅可使牡丹花朵开的量少花小,而且还会造成牡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特征:

该虫属同翅目、介总科、珍介属。雌虫虫体长5毫米-7毫米,椭圆形,橘红色,背面隆起,多皱纹,有白色蜡质分泌物。腹部平坦,有白色蜡质卵袋。多固着于枝条或叶片上吸食牡丹树液。以受精的雌虫越冬。当牡丹落叶后,可见枝干上有白色斑块状虫体分布全株。

防治:

冬季是防治牡丹吹绵介壳虫的好时机。可用竹刀将枝干上所有的虫体刮去烧掉,并用波美3度-5度石灰硫磺合剂或速朴灭药1000倍液涂抹枝干,以毒杀越冬的雌虫和虫卵。冬季防治后如仍有残留的虫体未被杀死,可于第二年3月-4月份幼虫初孵期喷布50%的氧化乐果或马拉硫磷1000倍药液,连续喷洒2次-3次,即可较为彻底地杀灭此种害虫。

家庭盆花介壳虫为害特点、形态特征、防治药剂


介壳虫种类繁多,已有文献报道的达6000余种,我国记载的有650余种,除紫胶虫、白蜡虫、胭脂虫等少数种类可供人们利用之外,其他大部分是害虫。我国各地栽培的花卉几乎都受介壳虫为害,是最常见且难防治的害虫。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家庭盆花介壳虫为害特点、形态特征、防治药剂。

一、为害特点

1、雌成虫产卵经数日后,可孵化出无介壳的可移动的小虫,它们在寄生植物上爬动,找到适宜的处所后,便把口器刺入植物体内,吸食植物汁液。

2、若虫和雌成虫刺吸嫩芽、嫩枝干、根、叶片和果实的汁液。被吸食处会呈现黄白色或黄褐色的斑点或晕圈,为害轻的花卉生长不良,叶片发黄,提早落叶落果,为害重的枝梢渐渐枯死,最后整株枯死。

3、介壳虫排泄的蜜露常诱发煤污病,枝叶表面布满黑霉层,阻碍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

二、形态特征

1、介壳虫若虫和雌成虫,体微小,无翅,大多无足、触角和眼。

2、介壳有红、白、灰白、暗棕、浅黄等颜色蜡质。

3、介壳虫群集固定在枝、叶和果面上。

4、雄成虫体微小,田间不易找到。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

在购人盆花或苗木时,不要购买有介壳虫的。

2、刮除虫体

发现介壳虫要及时用竹片刮除烧掉。

3、加强管理

露地栽培的适当稀些,以利通风,降低湿度,减少介壳虫;冬季结合修剪,剪除有介壳虫的枝;冬季枝干刷白涂剂防蚧防冻;冬季或早春刮去主干粗皮,集中烧毁。

4、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壳虫的天敌有瓢虫、草蛉、食蚜蝇、花蝽等,必要时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放养。

5、药剂药剂

用以下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40%杀扑磷、或40%乐斯本、或40%水胺硫磷、或50%杀螟松、或45%马拉硫磷、或50%辛硫磷、或25%亚硫磷(爱士卡)。还可用2.5%功夫乳油4000-5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4000-5000倍液、或2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

2024关于月季发生介壳虫危害的防治措施


介壳虫,俗称树虱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种类繁多,危害月季的多为白轮蛤,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玫瑰、黄刺玫及多种花灌木及乔木、果树等。

介壳虫,俗称树虱子。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种类繁多,危害月季的多为白轮蛤,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玫瑰、黄刺玫及多种花灌木及乔木、果树等。群集刺吸枝干或叶片汁液,使植株停止生长,生长势减弱,不能正常开花。虫体橘黄色,外被暗白色圆形或椭圆形蜡质壳,紧贴于枝干上。介壳虫虽然种类繁多,形体各有差别,但危害方式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也基本相同。

防治方法:

(1)发生数量不多时,可用硬毛刷或用竹扦剥除。

(2)入冬前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有很好效果。

(3)若虫孵化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酞胺硫磷)500-800倍液杀除。

(4)埋施10%铁灭克颗粒剂,每株10---15克,内吸杀除,并兼治根结线虫、蜻类、蚜虫类等多种害虫。

家庭盆栽兰花时,介壳虫、蚜虫、蓟马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家庭盆栽兰花过程中常见的虫害有介壳虫、蚜虫、蓟马,这些害虫不仅会危害兰花的叶片、叶鞘、假鳞茎,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生长势力弱,甚至全株死亡。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家庭盆栽兰花时,介壳虫、蚜虫、蓟马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一、介壳虫

1、危害症状

介壳虫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假鳞茎。染虫初期,介壳虫会利用丝状嘴刺吸叶片汁液,如果虫体密度大,则会导致叶片生长衰弱,失绿而枯黄,甚至全株死亡。

2、形态特征

常见介壳虫有牡蛎蚧、矢尖蚧等。

3、生活习性

牡蛎蚧1年发生1-2代,以卵在母体介壳内越冬,第二年4-5月份开始孵化;矢尖蚧1年发生3代。

4、防治方法

春季4-5月气温升高,用40%氧乐果乳油800倍液喷洒2次预防;杀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夏季每月要用药1次,秋季用药2-3次以预防介壳虫发生。

二、蚜虫

1、危害症状

蚜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兰花的嫩叶、芽及花苞等幼嫩器官上,吸食汁液,引起兰花生长不良,叶片卷缩、扭曲,影响植株的生长。

2、形态特征

蚜虫体长约2.3毫米,无翅胎生雌蚜,全体漆黑色复眼红黑色,腹管呈管状,有翅胎生雌蚜,胸部暗褐色,尾片近圆柱形。

3、生活习性

每年发生约12代,以无翅胎生雌蚜在叶鞘内越冬;4月开始胎生小蚜虫,危害嫩叶,以9-10月危害最严重。

4、防治方法

保护、利用瓢虫(多种)、草蛉、蚜茧蜂等天敌;发病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喷洒防治。

三、蓟马

1、危害症状

蓟马成虫、若虫危害兰花花苞、花朵,有的时候也会为害幼嫩叶片,造成兰花花苞、花朵变褐枯死。

2、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0.9-1.0毫米,体橙黄色,卵呈肾形,淡黄色;若虫初孵时乳白色,形状与成虫相似,缺翅;蛹出现单眼,翅芽明显。

3、生活习性

江南地区每年发生6-8代,世代重叠,以成虫越冬;雌虫羽化后2-3天在叶背产卵,每只雌虫产卵100多粒,孵化后若虫在嫩叶上吸食汁液

4、防治方法

人工摘除虫量较多的受害花苞;开花前喷药防治,药剂选用50%仲丁威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花卉种植:园林花卉温室害虫防治


温室中常见且危害较重的害虫有:蚧虫、蚜虫、叶螨、鼠妇、马陆、锥螺、蛞蝓、蜗牛等。

防治方法:

①鱼藤精:是防治蚜虫的常用药剂,一般稀释l000-2000倍液,有良好的效果。

②40%氧化乐果:内吸、内导性能好,稀释1500-2000倍液,对蚜虫、蚧虫、叶螨都有效。

③40%乙酰甲胺磷:低毒,加水1000-1500倍液,对蚜虫防治效果好;如与西维因粉剂混用可兼治蓟马,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④杀螟松:对蚊虫、蚜虫、叶螨都有效。对带有根螨的球茎,可用1000倍液稀释,浸泡30分钟后,风干贮藏,可控制整个贮藏期间的危害和繁殖,对石榴有药害。

⑤对位二氯苯:将带有根螨的干球茎,放在不漏气的容器或塑料袋中,用4克/升剂量,熏蒸1-2天,可杀死所有活体。

⑥20%杀灭菊酯:稀释2000倍液,对鼠妇有快速击倒的特效。

睡莲虫病害防治


睡莲有水中女神之称,品种花色多,开放时间长,具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在养护上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护问题,下面我们来看看睡莲虫病害防治,教你怎么处理睡莲的虫病害问题:

睡莲虫病害:

1、蚜虫

睡莲在生长发育期,如果光照不足,通风不良,不仅生长衰弱,且易遭受蚜虫危害。

解决方法:发现虫害时可用敌敌畏1200倍水溶液喷杀,或用烟叶水杀除(50克烟叶加水5公斤,煮沸即成)。

2、水螟

水螟主要以幼虫取食植株叶片,为害严重时,常将叶肉食尽,留下网状叶脉,多在夜间活动取食。

解决方法:发现水面上漂浮的幼虫保护鞭,及时用网捕捞处理,用50%杀螟松1000倍液喷杀。

3、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危害睡莲叶片,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的黄色病斑,后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变褐色并有轮纹,边缘有时有黄绿色晕圈,上生黑色霉层,直径5至15毫米。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除叶脉外,全叶枯黄。此病是由真菌引起,雨季发生严重,荷塘或盆栽连作,以及氮肥施入过多或夏季水温过高等情况下,病害均很严重

解决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叶。发病较严重的植株,需更换新土再行栽植,不偏施氮肥。发病时,可喷施75%的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治。

4、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危害睡莲花叶片,在病叶上出现直径0.5~8毫米大小的圆形斑点,呈淡褐色至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害后期,病斑上生出许多黑色小霉点。秋季多雨时发病较严重。病菌多在残体上越冬

防治方法:清除残叶,减少病源。发病严重的可喷施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用80%的代森锌500~800倍液进行防治。

睡莲给人一种高洁清新的感觉,用来家居居室布置中让人感觉比较高雅有内涵,但睡莲养护要注意虫病害问题,以免破坏睡莲,影响美化的效果。

“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生活中,各色各样的人都很喜欢花,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花卉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园林种植如何防治介壳虫”,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