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山花烂漫,花团锦簇,红的如火,粉的如霞,真是美不胜收。如果没有花,人类的历史将失色一大部分,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种植花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种植方法:桂花白绢病的防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下面为你介绍一下桂花白绢病的防治。

桂花白绢病的传染途径

病菌一般以成熟菌核在土壤、被害杂草或病株残体上越冬。通过雨水进行传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4~5年。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体。在长江流域,病害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生,7-8月是病害盛发期,9月以后基本停止发生。在18~28℃和高湿的条件下从菌核萌发至高无上新菌核再形成仅需8~9天,菌核从形成到成熟约需9天。

发病条件病菌喜高温多湿,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和高于40℃则停止发展。土壤PH5~7适于病害发生,在碱性土壤中发病很少。土壤腐殖质丰富,含氮量高,土壤粘重以及比较偏酸的园地,发病率高。

桂花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土壤,每67平方米地用250克,加干细土5公斤,混和均匀后,撒在播种或扦插沟内,然后进行播种或扦插。

2、发病初期,在苗圃内可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于土面,每67平方米地亦用250克,施药后松土,使药粉均匀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或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浇灌苗根部,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3、春秋天扒土晾根树体地上部分出现症状后,将树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开晾晒,可抑制病害的发展。晾根时间从早春3月开始到秋天落叶为止均可进行,雨季来临前可填平树穴防发生不良影响。晾根时还应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入穴内。

XzH52.coM品读分享

2024关于菊花白绢病的防治措施


一、为害症状,菊花白绢病在成株期主要为害茎基部及茎部,引致根腐、茎基腐。茎基部和茎秆染病后,可致病部以上枯黄,叶片脱落。

一、为害症状

菊花白绢病在成株期主要为害茎基部及茎部,引致根腐、茎基腐。茎基部和茎秆染病后,可致病部以上枯黄,叶片脱落。茎蔓病部长出白色疏松或线状菌丝体紧贴其上,后期在菌丝体上形成白色至褐色或黑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小菌核散生或聚生。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为Athelia rolfsii(Curiz)TuKimbrough,属子囊菌门真菌。无性态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称齐整小核菌,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白色绢丝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后集结成菌索或纠结成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状,初白色至黄白色,后变茶褐色,圆形,表面光滑,直径0.5-3mm。

三、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由植株的茎基部或根部直接侵入,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易发病,酸性土壤及施用氨态氮肥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重病地避免连作。

(2)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L,隔10-15天1次。

(3)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0.4-0.45kg加50kg细土,混匀后撒覆在病株基部,能有效地控制该病扩展。

(4)施硝态氮肥及增施消石灰50-100kg可减轻发病。

盆栽兰花白绢病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兰花白绢病又可以称为白丝病、菌核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半知菌亚门真菌会从4-5月开始侵染,6-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而且该病害发生迅速,严重时会导致兰花整株枯烂死亡。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盆栽兰花白绢病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一、为害症状

病害会从叶片基部开始,最初接近植料的叶片基部呈水渍状,然后会慢慢变成褐色、腐烂,并且会产生白色的丝状菌丝体。病部产生菌核,刚开始为乳白色,之后会变成米黄色,最好变成深褐色,大小跟油菜籽差不多,形状为球形或椭圆形。菌丝会不断的向上或者在根际植料表面蔓延,最后导致兰花植株枯死。

二、发病规律

白绢病在高温高湿的雨季容易发病,白绢病由菌丝体和菌核在植料或病组织中越冬,之后会通过风、雨水、植料等进行传播。发病后,湿度高、温度适宜时,病情发展快,最后导致整盆植株死亡。

三、防治方法

1、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通风。兰花盆栽不宜放置过密。

2、如果兰花植株已经感染白绢病,首先要清除腐烂组织,将兰花根稍微晾晒后浸泡在药剂稀释液中30-40分钟,然后捞出来晾干,再继续泡,反复操作2-3次后重新栽种。

3、对病株周围的兰花植株用杀菌剂喷淋根颈部保护,防治药剂可选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600-800倍液,7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

花卉种植常识:蔷薇种植白绢病的防治


蔷薇多自然分布于溪畔、路旁及园边、地角等处,往往密集丛生,满枝灿烂,微雨或朝露后,花瓣红晕湿透,景色颇付佳。下面介绍一下蔷薇种植白绢病的防治。

蔷薇白绢病的症状

各种感病植物的症状大致相似。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初发生时,病部宾皮层变褐,逐渐向周围发展,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的菌丝,菌丝作扇开扩展,蔓延至附近的土表上,以后在病苗在基部表面或土表的菌丝层上形成油菜籽状的茶褐色菌核。苗木受病后,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植株的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被阴断,叶片变黄枯萎,全株枯死。

蔷薇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土壤,每67平方米地用250克,加干细土5公斤,混和均匀后,撒在播种或扦插沟内,然后进行播种或扦插。

2、发病初期,在苗圃内可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于土面,每67平方米地亦用250克,施药后松土,使药粉均匀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或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浇灌苗根部,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3、春秋天扒土晾根树体地上部分出现症状后,将树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开晾晒,可抑制病害的发展。晾根时间从早春3月开始到秋天落叶为止均可进行,雨季来临前可填平树穴防发生不良影响。晾根时还应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入穴内。

4、选用无病苗木调运苗木时,严格进行检查,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2%的石灰水,0.5%硫酸铜液浸10~30分钟,然后栽植。也可在45℃温水中,浸20~30分钟,以杀死根部病菌.

5、病树治疗根据树体地上部分的症状确定根部有病后,扒开树干基部的土壤寻找发病部位,确诊是白绢病后,用刀将根颈部病斑彻底刮除,并用抗菌剂401的50倍液或1%硫酸液消毒伤口,再外涂波尔多浆等保护剂,然后覆盖新土。

6、挖隔离沟在病株我围,挖隔离沟,封锁病区。

以上就是蔷薇种植白绢病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种植百科: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丁香花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白粉病的危害,白粉病会极大的影响丁香的生长,给我们带来较大的危害。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丁香花白粉病的病状特征

丁香花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初期以叶片正面为主,先在叶片正面出现褪绿小点儿,为浅黄绿色,随后在这些小点上产生白色粉状圆斑,随着病情的扩展,最后整叶布满一层白粉,并且叶片背面也布有白色粉状物,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严重时叶片卷曲,叶柄、花梗、枝条上也有白色粉状物。秋季在白粉层上产生初为黄褐色,后加深为黑色的球形颗粒,是病菌的闭囊壳。严重时会导致丁香花不能开花,甚至最终造成整株丁香花死亡。

丁香花白粉病的病原

病原为真菌,有性世代(即后期能够看到的黑色小颗粒)为华北紫丁香花又丝壳(Mircosphaera syringe-japonlcae),闭囊壳球形或扁球形,附属丝顶端多次双分叉,基部较直,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卵形至卵圆形,子囊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性世代(即初期看到的白色粉状物)为粉孢属(Oidium)。

丁香花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白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或病枝上越冬,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上越冬,翌年以分生 孢子或子囊孢子作初次侵染。在整个春夏季以分生孢子进行反复侵染。随风、雨进行传播,直接从表皮侵入或气孔侵入,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

发病与温度、湿度、栽培管理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宜温度为20~25℃,超过30%或低于10℃时病菌受到抑制。白粉病菌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广,湿度越大越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但是相对湿度低于25%时,病菌仍能萌发。不过若把白粉菌孢子放在水滴中,由于它的高渗透压影响,反而不利于白粉菌孢子萌发。

在栽培管理中,如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钾肥不足,通风透光不好,土壤缺水或灌水过量,湿度过大的地块,高温、高湿又无结露或管理不当均容易发生该病。

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不要过密,尽量通风透光,降低湿度,适当多施磷钾肥,避免施过多氮肥,浇水最好放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2、白粉菌的侵染范围很广,如月季、槭树、景天等,故尽量不要与白粉病菌的其他受害花卉接近,以免相互传染,加重病情。

3、减少侵染来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芽和病叶。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落叶,工具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

4、冬季修剪后及春季发芽前喷3至5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

5、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有良好防治效果。还可以使用2%抗霉菌素,2%武夷霉素、40%多硫悬浮剂、Bo~10等喷雾防治。喷洒农药应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白粉菌产生抗药性。

以上就是丁香花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大家学会了吗?这些知识对您种植丁香花有着很好的帮助,我们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让您的丁香花能够更好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郁金香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得了白绢病的郁金香,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全整个植株几乎全部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素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病部位逐步腐败变烂。通过仪器可以观察到,植株表面有大量白色菌素和茶褐色菌类。

郁金香白绢病病原是齐整小核病,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特点:菌丝白色绢丝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后集结成菌索或纠结成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状,初白色至黄白色,后变茶褐色,圆形,表面光滑。

主要传染途径:

①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

②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发病重。

防治方法:目前没有更好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只能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种植地进行化学消毒处理,一般是使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加水稀释后,进行土壤消毒。也可以结合翻地,每亩掺施100~150公斤石灰粉,使土壤微碱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绢病菌的繁殖。

种植百科:玉兰白绢病的防治


玉兰白绢病一般危害兰叶基部近土壤处。危害初期,受害部位变为褐色,呈水渍状,逐渐腐烂变软,易折断。

玉兰白绢病一般危害兰叶基部近土壤处。危害初期,受害部位变为褐色,呈水渍状,逐渐腐烂变软,易折断。严重时假鳞茎也被侵染,并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体。病部菌核呈油菜籽样,初为白色,后为黄色,最终变为褐色。

玉兰白绢病应以人工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并集中销毁。

二是株间加强通风,植株之间不宜过密。

三是加强肥水管理。在雨季应避免雨水直接冲洒在兰苗上,避雨栽培是防止白绢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浇水应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保持盆土润而不湿。

四是培养土宜选用充分腐熟的腐殖土,以防病菌滋生。土壤使用前要高温灭菌,或用0.2%的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

五是在植株发病时,喷施25%瑞毒霉或75%百菌清600倍至800倍液,每7天至10天喷1次,连续喷2次至3次即可。

种植百科:芍药白绢病的防治


芍药白绢病病菌喜高温多湿,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和高于40℃则停止发展。壤腐殖质丰富,含氮量高,土壤粘重以及比较偏酸的园地,发病率高。

芍药白绢病的症状

各种感病植物的症状大致相似。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初发生时,病部宾皮层变褐,逐渐向周围发展,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的菌丝,菌丝作扇开扩展,蔓延至附近的土表上,以后在病苗在基部表面或土表的菌丝层上形成油菜籽状的茶褐色菌核。苗木受病后,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植株的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被阴断,叶片变黄枯萎,全株枯死。

芍药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1、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土壤,每67平方米地用250克,加干细土5公斤,混和均匀后,撒在播种或扦插沟内,然后进行播种或扦插。

2、发病初期,在苗圃内可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于土面,每67平方米地亦用250克,施药后松土,使药粉均匀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或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浇灌苗根部,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3、春秋天扒土晾根树体地上部分出现症状后,将树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开晾晒,可抑制病害的发展。晾根时间从早春3月开始到秋天落叶为止均可进行,雨季来临前可填平树穴防发生不良影响。晾根时还应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入穴内。

4、选用无病苗木调运苗木时,严格进行检查,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2%的石灰水,0.5%硫酸铜液浸10~30分钟,然后栽植。也可在45℃温水中,浸20~30分钟,以杀死根部病菌.

5、病树治疗根据树体地上部分的症状确定根部有病后,扒开树干基部的土壤寻找发病部位,确诊是白绢病后,用刀将根颈部病斑彻底刮除,并用抗菌剂401的50倍液或1%硫酸液消毒伤口,再外涂波尔多浆等保护剂,然后覆盖新土。

6、挖隔离沟在病株我围,挖隔离沟,封锁病区。

大叶黄杨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大叶黄杨白绢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毁灭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如果防治不及时很有可能造成整片苗木的全部死亡。那么大叶黄杨白绢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呢?大叶黄杨白绢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大叶黄杨白绢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茎或叶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变褐、腐烂,经几天阳光曝晒在病部及土壤表面出现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放射状在根际土壤中蔓延,后期在近地表茎上长出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常造成全株死亡。叶部表现为先发暗而失绿最终变黄干枯。

酸性土壤、高温高湿的环境、连作土壤、粘质土壤、种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都容易引起大叶黄杨白绢病的发生。根据这些发病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

1、严格进出苗制度,不从发病地区购进苗木,防止人为传播病害。

2、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灭菌消毒是关键性措施。可用0.2%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等与土拌匀后栽种,或按每平方米用药5至10克,加适量细土撒入士中。种植时尽量选用无病地块,同时应避免连作。

3、地块要做到基本平整。在五月份开始控制浇水,使地表保持相对干燥,并增施磷钾肥。注意雨季排涝,雨后突然暴晴,要分次排尽积水,不要一次排净。

4、可喷1:1:100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500倍液喷雾并结合灌根或用25%敌力脱乳油2500倍液喷雾,对此病有特效,有效期2-5周,高效内吸,2小时起效,耐雨水冲刷。

5、雨后要及时中耕松土,做好其它病虫害防治工作。

6、株行距不可过密,及时修剪过密枝。及时去除病叶病株,去掉土表的菌丝和菌核并集中烧毁,对土壤及时用杀菌剂消毒。

7、在北方做好病弱苗的冬季防寒工作。

“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花卉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以下是花卉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种植方法:桂花白绢病的防治”,但愿对您的种植花卉带来帮助。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