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百科: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

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中的白粉病菌引起的花卉疾病。白粉病以危害月季、蔷薇、山刺玫、凤仙花、玫瑰、大丽菊、菊花、金橘、大叶黄杨等为主。发病适温为。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浇水过多、多雨过湿、相对湿度以上、植株栽种过密而又生长不良时,有利病害的繁殖与传播。

初时叶面上出现小白点,渐扩大为白色粉斑,后转灰色。白粉病菌并能染及茎、枝、花蕾。植株受害后叶片卷曲、枯萎,枝条发育畸形,发芽被毁,难于开花,严重时整枝死亡。月季、大丽菊、牡丹、瓜叶菊、凤仙花等易患此病。防治方法为:

①及时摘除和烧毁病叶,对枝叶作轻度修剪。同时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以提高植株抗菌能力。

②春季发芽前染病的,可喷波美度石硫合剂一次防治。

③生长季内甲染病的,可喷洒杀菌剂防治。如作70%甲基托布可湿性粉剂80倍液喷雾,50%代森铵800-1000倍液喷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等。

白粉病多在高温、潮湿、通风差的地方发病。栽培上应注意加强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植株发芽前可将发病枝、叶和芽剪去,立即烧毁,清洁田园,减少传播媒介。用药剂防治时,可在早春发芽前喷波美3-4度石硫合倍液或二硝托布津剂进行预防。生长期可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二硝散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XzH52.COM推荐阅读

花卉科普:月季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


月季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花中皇后的美称。其花型俊美、千姿百态、四季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白粉病是月季上最易发生的常见病害,近年来随着家庭养花及鲜切花繁殖与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其诊断与防治技术,现将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症状识别与诊断

植物发生病害后,其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病变所表现的特征,称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症状是病害识别与诊断的重要依据。植物病害的症状又分为病状与病征,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其类型分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和畸形5种。病征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其类型分为霉状物、粉状物、点粒状物、菌核菌索和脓状物5种。病征只有在真菌、细菌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寄生在植物细胞内,无病征;病原线虫在植物体内寄生,也无病征;非侵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

月季发生白粉病以后,其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均可受害,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后上下两面都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色分层。嫩叶染病后,幼叶淡灰色,叶片皱缩反卷扭曲变厚,有时为紫红色,逐渐干枯死亡,上覆一层白粉,成为初侵染源。

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的小粉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相互连接成片。叶柄及嫩梢染病时,受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节间缩短,病梢有回枯现象。叶柄及皮刺上的白粉层很厚,难剥离。花蕾染病时,表面被满白粉霉层,花资畸形,萎缩干枯,花朵小而少,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2病原

月季白粉病的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属真菌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单囊壳菌属。无性态是粉胞霉,粉孢子串生、单胞、椭圆形,无色。有性态为球形的闭囊壳,附属丝菌丝状,少而短。子囊孢子大小为(20~27)μm×(12~15)μm。目前我国月季上只发现无性态,蔷薇等寄主植物上存在有性态闭囊壳。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18~25℃,粉孢子萌发的最适宜湿度为97%~99%,水膜对粉孢子萌发不利。

3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病害的侵染循环为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侵入、传播及初侵染和再侵染,而月季白粉病菌是以菌丝体在病芽、病叶、病枝或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随芽的萌动而开始活动,以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直接侵入幼嫩部位。植物生长季节可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月季白粉病在干燥、郁闭处严重发生,温室栽培比露天栽培发生严重。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16℃,湿度较高90%~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27℃、湿度较低(40%~70%),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释放。

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一般芳香族的多数品种、尤其是红花色的品种易感病,施肥、灌水不当会加重病害发生。露天栽培发病盛期因地区而异,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当气温17~25℃时为发病盛期,北方地区以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发病严重。

4月季白粉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4.1消灭菌源

4.1.1早春、冬季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和病梢。初期病叶应及早摘除。

4.1.2冬季休眠期防治:修剪后休眠期喷洒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株上的越冬菌丝。

4.1.3温室内,夜间将硫磺粉涂在电炉子或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进行防治,使用硫磺粉的适宜温度为15~30℃。

4.1.4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首先选择2%BO10乳剂100倍液、2%农抗120水剂100倍液等生物农药喷雾,生物农药高效、低毒,病菌不容易产生抗病性;其次采用化学农药: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的十三吗啉乳油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注意交替用药,连喷2~3次即可。

4.2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温室栽培切花月季时,种植不宜过密,加强通风透光,N肥适量,增施P、K肥,。避免大水漫灌及喷灌,最好采用滴灌并且在晴天上午进行。

4.3提高月季的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如白金、女神等。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花卉百科:柿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


福建省永定县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柿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733hm2,年产鲜柿6.5万t。柿炭疽病是永定县近年来在柿树上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枝梢及苗木。果实受害后变红变软,提早脱落;枝条发病时,极易造成枝条折断和枯死。尤其是早熟红柿更易受到侵染,一般减产30%-50%,甚至绝收,造成毁灭性损失。

1发病症状

果实受害最初在果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到5mm以上时,为近圆形深色凹陷病斑,外围呈黄褐色,病斑中密生灰色至黑色隆起小粒点,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遇雨或高湿时,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粘质的孢子团。病斑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的硬块。一个病果上一般有1-2个病斑,多则达10余个。造成病果提早脱落。

新梢染病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初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稍凹陷小斑点,后变暗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出现褐色纵裂,其上产生黑色小霉点。病部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柄和叶脉上,初为黄褐色,后期变为黑色或黑褐色,叶片病斑呈长条状或不规则形。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会涌出粉红色粘质物或锈水。病斑长10-20mm,其下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由于叶脉感病后不再长大,故当叶肉细胞继续生长时,常造成叶片扭曲。若枝条上病斑较大,病斑以上枝条易枯死。

2发病特点

柿炭疽病原属子囊菌球壳菌目,无性世代为GloeosporiumkakiHori。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第2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梢、幼果。生长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侵染。病菌可从伤口或表皮直接进入,有伤口时更易侵入为害。从伤口侵入时潜育期为3-6天,直接侵入时潜育期为6-10天。枝梢发病一般始于5月上旬,直至秋梢;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5月下旬-6月上旬,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6月下旬果实开始脱落。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雨后气温升高,易出现发病盛期。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9℃或高于35℃,不利于此病发生蔓延。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易发病。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3.1.1及时排水。夏季雨水过多,排水不畅,加重病害发生。因此,雨季到来之前,必须完善果园排灌水系统配套建设,保证雨止土干、及时降湿。

3.1.2及时修剪。通过夏季修剪除去密生枝、重叠枝、瘦弱枝、病虫枝,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柿园湿度。

3.1.3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促进枝梢健壮,避免枝条徒长,增强抗病力。

3.1.4清园除菌。清洁果园,冬季剪除着生角度不合理的枝干、剪去病枝梢、摘去病虫果、扫除落叶;生长季及时剪除病梢、摘除病果,清除地下落叶、落果。并将上述废弃物集中烧毁或在病果、病梢上撒施生石灰后覆土深埋,彻底清除菌源,减少再侵染菌源。

3.1.5苗木消毒。选用良种壮苗和健壮接穗。在定植前用20%石灰乳剂或1:3:80波尔多液浸苗10分钟消毒。

3.2化学防治

3.2.1休眠期防治:萌芽前喷施5°Be石硫合剂可有效消灭越冬病源。

3.2.2生长季防治:在5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喷洒药剂防治效果显著。落花后20天内喷1:3-5:400-600的波尔多液。其它可选用的药剂有: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0%柿病清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800-15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间隔10-15天重喷1次。

花卉百科:紫藤怎样种植?


1.树种简介

别名藤花、朱藤、绞藤、藤萝、葛萝树、招豆藤等,豆科(蝶形花亚科)紫藤属。落叶缠绕大藤木,枝干粗壮旋曲,左旋性,长可达40余米,表面皮孔明显;小枝淡褐色至赤揭色,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3枚,卵状长椭圆形,长4.5-8cm.先端渐尖,墓部楔形,幼叶有毛,成熟叶光滑;总状花序下垂,长15--20cm,蝶形花,莫紫色,芳香,4--5月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荚果长条形,长10^-20cm,密被黄色绒毛,果熟期10月。亚热带及温带植物,喜光,较耐寒,能耐一25℃的低温;适宜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有一定的耐旱、耐疥莎和耐水湿能力;主根深、侧根少,故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良好,不耐移植;对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有一定抵抗力,能纹杀其他植物。产于我国中部和日本,现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本种株型刚劲古朴,枝蔓粗壮,繁花浓荫,荚果悬垂,庇荫效果强,花又大又香.为良好的棚架、门廊及山面绿化材料,也可用于水际、草坪、山石等处作灌丛状配植。

2.繁殖方法

可用播种、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但一般以播种繁殖为主。

(1)播种繁殖播种育苗的植株根系发达,抗性强,但实生苗需要经历较长童期才能开花。秋季果实成熟后采种,并将种子晒干贮藏。翌春播种前用80℃热水浸种24h,捞出种子堆放1d,点播于土巾。或于播种前一个月用温水浸种,而后混沙,置于背风向阳处催芽。整地前施足基肥,并施人5%辛硫磷颗粒剂消灭地下害虫.灌足底水。床播或大田式播种均可。行距50^-60cm,穴距10-12cm,每穴播2^-3粒,播种深度3^-4cm,播后20d左右发芽。侮亩用种量20^-25kg,产苗7000^-8000株。

(2)扦插繁殖紫藤根上易产生不定芽,因此扦插繁殖可采用枝插和根插。枝插可在春秋两季进行,选用1-2年生健壮枝条,剪成长15^-20cm、粗1^2cm,带饱满芽的枝段为插穗,插时用清水浸泡4d左右,株行距20cmX30cm,扦插人土深约2/3,一月左右陆续生根,带踵的成活率较高。还可采用根插,秋季或春季萌芽前苗木挖取后,将剪下来或留在土中的粗壮侧根剪成10^-12cm长的根段,插人土中7-9cm,成活后可由根段顶端的不定芽抽出茎蔓来。根插苗的初生枝生长势弱,常甸旬于地面,待枝条直立向上生长后再起苗定植。

(3)压条繁殖多于春、夏季进行,宜选择1年生木质化或当年生的健壮长枝,在压条处刻伤、环割.并用生长素处理,将其压伏地面,搜盖细土,并浇水保湿(地面压条),或用水苔、苔鲜包裹保湿(高空压条);约40d即可生根。待其充分发根后,秋后或翌春将其与母株分离,另行栽植即可。

(4)嫁接繁殖选用本砧实生苗嫁接,优良品种作接穗,于秋季采用腹接方法,春季萌芽前或夏秋时节((7月中旬至8月上旬)采用切接方法,也可于春季采用根接法嫁接育苗.

(5)埋根繁殖3月中句从紫藤大苗出圃地或母树周围挖取0.5^-2cm的粗根,剪成长8-10cm根段,按株行距35cmX75cm埋入苗床,注意不要倒埋,上部人土与圃地平。

(6)留根繁殖紫藤圃地起苗后,常留下部分根系,可利用其萌芽能力就地育苗。具体做法是:起苗后对圃地稍加平整,浅锄一次,并施人基肥、灌水,到春季可大量发出萌生苗,精心管理,当年生苗高可达50^-SOcm,

3.整形修剪

紫藤的茎缠绕性较强,在园林中多作篱架式和缠绕式整形。

(1)篱架式由于紫藤枝粗叶茂,重量很大,定植前一定要选用坚实、耐久的支撑物。支撑物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和形式,最常用的是花架。定植后,选取一个健壮枝条作主藤培养,剪去先端缠绕性的不成熟部分,剪口附近如有分枝,宜疏去2^-3个,以减少竞争,保证主藤的优势。然后将主藤绕于支柱上,使其白行依逆时针方向缠绕而上。对于从根部发生的枝条,除过于粗壮的可先行重短截,以后再逐步疏除外,其他的根粟枝一律齐基部疏除,以使贮藏的养分集中供应主藤生长。第二年对主藤进行短截至壮芽处,目的是抽生强健的枝条作主枝,再从其上抽生大量侧枝。通常这时如果用于花架形式,则应将各骨干枝绑缚于花架上。然后相隔一定距离选择2个枝条作第二、第三主枝,并进行短截。主藤上的其他枝条,视架面空间决定,或作辅养枝,或疏除。在这时主干下部以前留的辅养枝可逐步剪除。第三年,架面基本覆盖。紫藤骨架定型以后,应在每年冬天剪去枯死枝、病虫枝、缠绕过分的重叠枝,一般小侧枝留2^-3个芽短截,使架面枝条分布均匀。紫藤生长较快,枝蔓会越来越密,重量也会越来越重,因此冬季疏剪能使支架上的枝蔓保持合理的密度。10月花后,花芽已经形成,应对枝条进行重剪,剪口在圆形花芽之上,注意不要误剪花芽;同时剪去枯枝、病虫枝,对过密枝进行疏剪,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生长环境,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枯死枝的增多,使植株健壮生长。将部分花穗剪除,以免过度消耗营养。对于小枝可留2^-3个芽短截,使棚架上的枝条尽量分布均匀。夏季可对枝条进行弱剪,剪去枝条先端3-4cm,并剪除细弱枝,以促进花芽形成;留部分花枝,任其结实,

以观果之用。分批剪去从根部发生的萌辈枝,使主干光洁而粗壮。

(2)缠绕式苗木出圃后定植在枯树旁,引主藤于枯树干上,其余分枝均疏除。紫藤能以逆时针方向缠绕向树上生长,到枯树分权处,在紫藤主蔓上选留主枝和侧枝,不久将使枯木重新穿上绿装。成形后修剪以冬季修剪为主,由于年生长量大,通常一年2次以上,除疏去密生枝、纤弱枝等杂枝外,对一年生枝用强枝轻截、弱枝重截的方法平衡生长势,使枝条尽量在架面上均匀分布,并获取较多的短枝;树体过大时,可进行疏剪和局部回缩。生长期修剪主要以换头为主,控制过度生长。

(3)垂挂式紫藤亦可盆栽或制作树桩盆景,除选用较矮小种类和品种外,更应加强修剪和摘心,控制植株勿使生长过大。每年新枝长出14^-17cm长时,摘心1次;花后还可重剪1次。

(4)篱垣式在古典园林中,紫藤还常配置于假山旁,幼时应加强牵引,使藤蔓攀附于石上。成株后则应加强修剪,使条蔓纠结,屈曲蜿蜒,宛若蛟龙翻腾,串串藤花下垂,惹人喜爱,别有一番景致。

(5)灌丛形对主蔓多次短截,将主蔓培养成直立的主干,从而形成直立的多干式的灌木丛。紫藤植株若要形成直立灌木丛形,需要保持在有限范围内生长,若一旦枝头接触到可攀绕物,它会立即缠绕而上,攀上他物后,营养用于生长,减少开花,有时几年内一花不发。因此,孤立栽植的紫藤一定不使它接触到他物,并常修剪,将枯枝、过密枝、病虫枝、伤残枝剪除;过长的枝条进行短截,使灌木丛生长得饱满圆整。花后要将残花剪除,不让其结实,为使养分集中用于花芽分化和枝条生长上。

(6)直立式小乔木形紫藤木质化程度较高,茎蔓粗壮,先扶正选养一个直立的枝条作主干,主干高1-1.5m或更高,以后可逐年进行级别分枝培养修剪,最后形成一株具有完整冠幅的,如圆锥形,可孤植的小乔木,其树冠形状可根据环境需要而定。

紫藤还可作盆景,常见的造型有曲干式、斜干式、垂枝式、悬崖式、临水式、附石式等形式.

4.常规栽培管理

紫藤直根性强,不耐移植,移植时带土球。一般春秋移植成活率均较高。幼树初定植时,枝条不能形成花芽,以后即会着生花蕾。如栽种数年仍不开花,一是因树势过旺,枝叶过多,二是树势衰弱,难以积累养分;前者采取部分切根和疏剪枝叶,后者多施钾肥即能开花。对肥料的需求量大,除在定植时使用底肥作基肥外,早春萌芽前可施有机氮肥、过磷酸钙、草木灰等,夏秋季生长旺盛阶段追肥2-3次,若在每年人冬前或花前施适量有机肥,则会使植株生长更加旺盛。注意防止鸟类危害嫩芽及花,危害枝叶生长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等。

了解花卉行业:花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白粉病是世界性的植物病害,大部分花木均会感染此病,大棚植物发病更严重,轻则植株生长不良,丧失经济和观赏价值,重则全株死亡。

白粉病的种类很多,但各种白粉病在症状、危害、发病流行方式和防治方法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1症状特点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2 发病规律

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菌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当气温在20~25℃,湿度较大时,侵入寄主体内,引起发病。因此,浇水过多,通风透光不良,会使病害迅速扩展蔓延。

3 防治方法

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1选择发病轻或抗病的品种:不同品种的花木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强的品种栽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2购苗要选无病植株: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迸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苗木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3.3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3年,以减少病源。

3.4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5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药剂防治:越冬期用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涂枝干。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用25~30克,消灭越冬菌源。

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20天施药一次,连施2~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

内吸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

抗菌素类有: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宝丽安)1000~1500倍液。

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用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每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100克。

喜欢《花卉百科:花卉白粉病怎样防治?》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