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观赏树木日本单蜕盾蚧的防治方法”,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松针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为害罗汉松、马尾松、油松、黑松、红松、雪松、日本五针桧、白皮松、华山松、桧柏、云杉和冷杉等多种松柏植物。由于此蚧为害,造成针叶枯黄易脱落,生长势衰弱,易招致小蠹虫等弱寄生的害虫侵入。发生严重时,致使幼树形成小老树,乃至死亡。

雌成虫介壳长1.5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前细后粗,黄褐色,介壳表面被有很薄蜡质。壳点2个,壳点黄色。虫体长卵形,浅橘黄色,前圆后尖,两侧较平行。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背部纵脊不明显,壳点1个,黄色,位于前端。雄成虫橘红色,翅透明。卵椭圆形,深黄色。若虫黄色,触角白色。

综合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冬季结合整枝修剪,除去有虫枝,使之通风透光,不利于该蚧发生。越冬期在枝干上涮石灰水,消灭越冬虫体。产卵期剪除卵囊袋。

(2)保护和利用天敌该蚧优势寄生性天敌为细绵蚧跳小蜂以及多种瓢虫。

(3)药剂防治若虫孵化盛期喷施花保100倍液防治。冬季喷施25%康福多6000倍液防治越冬虫体。

XzH52.COM好文推荐

观赏树木栾多态毛蚜的防治方法


奕多态毛蚜PeriphylluskoelreuteriaTakahaxhi属同翅目,毛蚜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为害栾、黄山梨、日本七叶树、五角枫、椿树和石楠等树木。在嫩枝、叶背刺吸为害,造成新叶萌发畸形或卷缩,花期少开花甚至不开花,严重时使枝条干枯至死。

无翅孤雌蚜体长为3毫米左右,长卵圆形。黄褐、黄绿色或墨绿色,胸背有深褐色瘤3个,呈三角形排列,两侧有月牙形褐色斑。触角、足、腹管和尾片黑色,尾毛27-32根。有翅孤雌蚜体长为3毫米,翅展为6毫米左右,头和胸部黑色,腹部黄色,体背有明显的黑色横带。越冬卵椭圆形,深墨绿色。若蚜浅绿色,与无翅成蚜相似。

综合防治

(1)加强树木养护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生长势。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以减少虫口密度。秋季在树干缠绕草绳,诱导冬季产卵,胸径15厘米的栾树,平均一圈草绳可诱集500头受精雌蚜,对减少越冬种群密度极为有效。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草蛉、瓢虫、蚜茧蜂、食蚜蝇和食蚜虻等。

(3)药剂防治早春树木发芽前喷施晶体石流合剂100倍液封干枝,消灭越冬卵。为害期(4月上、中旬,有翅蚜产生前)喷施杀虫素或烟参碱喷施药剂防治。

园林观赏树木枝芽的生长


(1)树木芽的特性 芽着生在枝条上,是多年生植物为适应不良环境条件和延续生命活动而形成的一种重要器官。它是潜伏状态的缩短枝或是未伸展的花或花序,前者称为叶芽,后者称为花芽。芽与种子有部分相似的特点,是树木生长、开花结实、更新复壮、保持母株性状、营养养殖和整形修剪的基础。

(2)树木枝的特性 芽萌生成枝条。多年生树木,尤其是乔木,干枝的生长构成了树木的骨架一一主干、中心干、主枝、侧枝等。枝条的生长,使树冠逐年扩大。在每年萌生的新枝上,着生叶片和花果,并在叶腋间形成新芽。

(3)枝的生长形式树木地上部分茎枝的生长与地下部分根系的生长相反,表现出背地的极性,多数是向上生长,也有少数呈水平或下垂生长的。在种类繁多的观赏树木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类形式:

①直立生长。主干以明显的背地性垂直地面,枝直立或斜生于空间,多数树木都是如此。如毛白杨、玉兰、西府海棠等。在直立生长的树木中,也有些变异类型,依枝的伸展方向可分为1紧抱型、开张型、下垂型、龙游(扭旋或曲折)型等。

②攀缘生长。茎长得细长柔软,自身不能直立,但能缠绕它物或具有适应攀附它物的器官(卷须、吸盘、吸附器根、钩刺等),借它物为支柱,向上生长。在园林上,把具有缠绕茎和攀缘茎的木本植物,统称为木质藤本,简称藤木。如葡萄、地锦、紫藤等。

③匍匍生长。茎蔓细长,自身不能直立,又无攀附器官的藤木或无直立主干之灌木,常匍匍于地面生长。如僵柏、铺地柏、平枝拘子等。攀缘藤木,在无物可攀时,也只能匍匍于地面生长。这种生长类型的树木,在园林中常用作地被植物。

几种观赏树木的修剪技术


北方地区城市居民区的绿化面积在逐年增加,养护管理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园林树木的修剪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花灌木的修剪时期不当,秋季修剪花灌木,把已分化的花芽大部分剪掉,影响来年的开花。又如,垂榆砧木萌条不能及时修剪,轻者破坏了圆浑的伞形树冠,降低了观赏价值;重者由于砧木的萌条生长的速度较快,几年之后砧木的萌条就取代了垂榆的伞形树冠,最终只好砍伐掉。本人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几点修剪经验,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笔者认为,在每次修剪之前,应首先明确修剪的目的,绝不能为了修剪而修剪。观赏树木的修剪目的除了调节植株的生长势,防止徒长,使营养集中供应开花结果外,还要讲究树体造型,使树姿、花、果相映成趣,并与周围的园林建筑搭配得相得益彰,使景物静中有动,美观协调。为此,应首先了解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习性,然后根据该树种在园林中的用途以及栽培的目的来决定修剪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剪时期

落叶灌木依修剪时期可分为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生长期修剪)。在北方地区,冬季修剪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底进行,易受冻害的树种,如水腊、火炬树、锦带等可适当推迟到4月初前后。夏季修剪可在花谢之后马上进行,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增加光照,促进花芽分化,为来年开花做准备。

根据树种习性进行修剪

对一些春季和夏初开花的花灌木,如紫丁香、榆叶梅、连翘等,是在前一年的夏季高温时进行花芽分化,经过冬季低温后第二年春季和夏初开花,花芽着生在二年生枝条上的树种。这类植物的修剪最佳时期,应当在花谢以后对花枝进行短截,即保留枝条基部2至4个饱满芽,否则营养物质将集中供应给果实,不但会影响植株的长势,而且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实践证明,凡是不进行短截的植株,来年开花的数量往往会大大减少,有的甚至不开花。

对于夏秋季开花的,花芽着生在当年生枝条的树种,如锦带、柳叶绣线菊,大花圆锥绣球等,是在当年萌发新枝上形成花芽,应在休眠期进行修剪。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且风大,因此修剪最好放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以免造成剪口受冻抽干而留下枯桩。修剪时,将二年生枝条基部留2至3个饱满芽进行重剪,剪后可萌发一些健壮的枝条,花枝虽少些,但由于营养集中,会使花开得比较繁茂。

对于一年多次抽生新梢,多次开花的花灌木,可于休眠期对当年生枝条进行短剪或重剪强枝,同时剪除交叉枝、病虫枝、弱枝及内膛过密枝条。生长期内可多次修剪,在修剪时,当新梢抽生以后,千万不能进行短剪,否则会把花芽剪掉。而应当在花谢后对花枝进行短剪,以便促使枝条下部的腋芽萌发而形成更多的花枝。花谢后再剪,如此重复。

对于观赏枝条及观叶的树种。如红瑞木、偃伏莱木、茶条槭等,应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生长期应进行轻剪,使之萌发更多的枝叶。

根据树龄进行修剪

花灌木幼树生长旺盛,如丁香、榆叶梅等。应以整形为主,每次花谢后应对花枝适当短剪,促使腋芽萌发后多形成一些侧枝。病虫枝、干枯枝、人为破坏枝、徒长枝等应用疏剪方法从基部剪去。当植株进入中年以后,株丛已长得相当稠密,其中许多老枝逐渐失去再生能力。这时应停止短剪,将丛内过密的枝条从基部疏剪掉一部分,为新枝的生长和发育腾出一定的空间,保持丰满株形。花谢后要及时剪掉残花和幼果,以免消耗营养而影响来年开花。对于老龄植株,以更新复壮为主,采取重短截的方法。第一年先剪掉1/2的老枝,用保留下来的另一半老枝来维持原有的树形,这样一方面可供人们继续观赏,同时还能为新枝的生长提供同化养分,两年以后再把留下来的另一半老枝剪掉。这样使营养集中于少数腋芽,萌发壮枝。此外,也要疏除弱枝、病虫枝及枯死枝。

垂榆树冠的修剪

为了提高垂榆的观赏效果。每年早春都应对其进行修剪。首先要保持高2.5米左右直立挺拔的主干,让侧主枝从主干顶端横生而出,从而构成伞形圆浑的树冠。在冬季修剪时,要将枯枝、死枝、直立向上枝、下垂枝从基部疏掉,使整个树冠大体修剪成一个伞形骨架;对重叠枝、平行枝、交叉枝进行选择性修剪,将整个树冠修剪出层次,使枝叶有较大的空间;对细枝进行修剪,尽量剪下位枝,留上位枝。将生长在下面的枝条从基部疏掉,对保留的枝条进行短截,短截时一定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宜选择枝条斜上方的芽为剪口芽,它的方向就是将来萌发新枝的方向,否则影响树形美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剪口芽留在有生长空间的侧面,弥补树冠空缺。对于垂榆砧木上的萌芽要及早疏掉,否则破坏冠形、降低观赏效果。整个修剪过程中对去除的枝条要从基部截去,不要留桩,剪口要平滑,并剪成马蹄形。

白盾蚧虫害及其防治


分布与为害中国北方温室及南方露地、日本、美国、法 国、西班牙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食性专一,主要寄生在仙人掌类植 物上,如仙人镜、仙人棒、仙人鞭、蟹爪仙人掌、令箭、虎头山影等。 近些年温室内种植的山茶花也发现受害,长江以南局部山区老茶园受 害较重。形态特征属同翅目盾蚧科。雌成虫介壳近圆形,背面突起, 直径2至2.5毫米,白色,不透明,有时稍带黄色。壳点2个,污褐色, 在介壳中部。雌虫体黄色,圆形或梨形,前端宽圆,后端略尖。雄介 壳长形,白色,背面中央有一纵隆线,壳点在介壳前端,黄色或褐色。 发生特点北京1年发生2至3代,以雌虫在寄主的肉质茎上越冬。温室 内若虫于每年2月上旬开始大量出现,多分布在肉质茎的中、上部。 发生严重时,茎和叶状茎表面布满白色介壳,相互紧密重叠成堆,吮 吸为害,世代重叠严重。虫口密度可达每平方厘米100头以上。被害 部呈黄白色,致使植株生长衰弱或肉质茎腐烂,是仙人掌科植物的重 要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采取合理疏枝、通风透光等措施。

2.发生数量少时,及早刷除介壳虫体,可用毛刷或干布蘸取4‰中性 洗衣粉液冲刷。

3.大量栽培地可选择以下药剂防治:若虫孵化盛期, 选喷3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 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 倍液、机 油乳剂100至150 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 至1500 倍液。每隔7天 喷1次,连续喷3次。

4.生物防治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红 蜡蚧扁角跳小蜂、红点唇瓢虫等。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


第一年1、生长强势的一面轻修剪顶梢2、将生长势弱的一面枝条缩减2/3,以刺激萌发新的枝条3、清除枝干任何枝条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一年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二年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三年

第二年1、短截旺盛生长的侧枝2、将生长旺盛的枝条去1/2,越是弱的枝宜剪得越重,仅留1到2个芽3、剪除主干上任何枝条,这样做可以刺激树木生长

第三年这时树冠枝条已愈显平衡圆整剪去任何徒长枝,强枝,它们会令圆整的树冠生长不平衡,姿态不优美。

我国园林观赏树木资源利用状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小断发展,人们对观赏树种的需求越来越多,常规的树种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在不断挖掘观赏植物野生资源的同时,希望能选择更多新颖独特的观赏树种。近年来,个少地区和园林工作者计姑从国外引进不少新品种充实到我国的绿化树种中来,但由于环境条件、栽培手段的差异,官些品种不一定适合某地区,各地所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是深刻的。为丁使园林绿化能健康发展,各地应根据自己不同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栽培水平,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的观赏树种。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除了适当引种一些适宜于本地区的树种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挖掘自己的种质资源,多选用乡土树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育出了五彩摈纷的园艺品种,相比之下,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挖掘。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掌握我围观赏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选育出更多的品种,造福于人类。

贝形白盾蚧发生及防治


贝形白盾蚧又名考氏白盾蚧。是南方野外和北方温室花卉的主要害虫,为害的植物有夹竹桃、白兰花、万年青、杜鹃等。 形态 介壳:雌介壳梨形或近圆形,较扁平,白色、不透明,壳点位于前端。雄介壳细长,背面有三条纵脊线。成虫:雌成虫体近椭圆形,体后部变狭。贝形白盾蚧分食枝干和食叶两种类型。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第一代于3月下旬产卵,4月中旬卵孵化,5月下旬雄若虫羽化。第二代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上旬卵孵化,8月上句雄成虫羽化。第三代9月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成虫羽化。 防治方法 ①人工刷除。②在卵孵化后,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伤治。

月季花蔷薇白轮盾蚧的防治


形态特征:雌成虫圆形,稍隆起,两个壳点在可央或偏向边缘,黄色,雄成虫蚧壳狭长形,背面有三条平行脊线,壳点在前端,黄色或黄褐色,卵圆形,淡红色,半透明状。若虫长卵形。淡红色,能缓慢爬行。固定后为紫色,其上分泌白色蜡丝。一年发生两代。以雌虫越冬。第一代雄虫于7月上旬羽化,第二代在10月上旬羽化,羽化后即与雌虫交配,雌虫产卵于蚧壳下。本虫主要危害老棵月季,常群聚于老枝干或裂缝处,吸食汁液。影响植株生长。

防治办法:(1)雌虫一般在茎基部发生,容易被发现。在虫口密度不高时,可用毛刷刷除。(2)在若虫孵化期,喷施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喷施50%杀螟松1000倍液;(3)可在根部埋入颗粒杀虫剂,如涕灭威,每株用量2~3克,能够有效防治。

花卉贝形白盾蚧虫害防治


贝形白盾蚧又名考氏白盾蚧。是南方野外和北方温室花卉的主要害虫,为害的植物有夹竹桃、白兰花、万年青、杜鹃等。

形态:介壳:雌介壳梨形或近圆形,较扁平,白色、不透明,壳点位于前端。雄介壳细长,背面有三条纵脊线。成虫:雌成虫体近椭圆形,体后部变狭。贝形白盾蚧分食枝干和食叶两种类型。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第一代于3月下旬产卵,4月中旬卵孵化,5月下旬雄若虫羽化。第二代于6月下旬产卵,7月上旬卵孵化,8月上句雄成虫羽化。第三代9月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成虫羽化。

防治方法:①人工刷除。②在卵孵化后,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伤治。

日本龟蜡蚧


分类与为害

日本龟蜡 蚧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属同翅目, 蚧 科。为害山茶、白兰花、石榴、栀子,雪松,悬铃木、樱花、梅、柳等多种观赏植物。以若虫和雌成虫在寄主枝叶上吸食为害,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使树势衰弱,枝条枯死,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观赏。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 扁 椭圆形,长约 4 毫米 淡褐色,体背有厚的白色蜡层,蜡壳表面有龟状纹,周缘有 8 个小形隆起。雄成虫体长 1.1 -1.4 毫米 ,淡紫红色、性刺两侧无白色蜡毛,体背有厚的白色蜡层,周缘共形成13 对大形角状突。 卵 椭圆形,长约 0.2 毫米 。初产时浅黄色,后呈紫色。初孵化若虫身体扁平,椭圆形,紫褐色,后体 背逐渐 形成多角形蜡质 蚧 壳。

发生规律

1 年发生 1 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主 1-2 年生枝条上越冬。翌年 3-4 月开始取食和发育,于 5 月下旬至 6 月间产卵。若虫于 6-7 月孵化,经短期爬动后在叶脉处或嫩枝上固着吸食,并逐渐形成蜡 蚧 ,雌雄分化,雄性 蚧壳出现蜡 角,雌性 蚧 壳龟裂。 8 月中、下旬雄虫化蛹, 9 月上、中旬羽化。雌虫亦于此时转回枝条,二者交配,雌虫越冬。

防治方法

① 结合修剪,剪除虫枝。

② 早春用 5 % -10 %机油乳剂或柴油乳剂 喷杀越 冬雌成虫。

  ③ 在 6 月底、 7 月初 1 龄 若虫孵化和活动期,喷 40 %氧化乐果乳油 1200 倍液、 2.5% 功夫菊酯乳油 2500 倍液或 20% 灭扫利乳油 2500 倍液。

④ 创造通风透光的环境条件,不过于密植,适当剪除密枝,可减少该虫的发生。

观赏植物蚧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一、蚧壳虫的习性特征

蚧壳虫是观赏植物上常见的害虫。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处温带与亚热带地区,蚧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已成为观赏植物虫害中极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多年生木本花卉受害更重,我国北方地区以温室内发生较多,是温室花卉的重要害虫。其中,吹绵蚧则发生最为常见,也是危害较为严重的蚧壳虫之一。

吹绵蚧俗称棉花虫,属绵蚧科。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原产澳大利亚。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此虫寄主植物颇为复杂,约50科,250多种。主要危害茶花、牡丹、桂花、梅花、玉兰、玫瑰、蔷薇、月季、米兰、扶桑、夹竹桃、变叶木等观赏植物。

吹绵蚧雌性成虫身体为椭圆形,橘红色,背面隆起,并有很多黑色短毛,体背长有一层白色蜡粉。成熟雌虫腹部有白色蜡质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雄性成虫瘦小,橘红色,前翅紫黑色,后翅退化为平衡棒。雄性成虫发生数量少,不易被发现。初孵若虫足、触角及体上的毛发达,体裸。取食后,体背覆盖淡黄色蜡粉。卵长椭圆形,橘红色,密集于白色卵囊内。

吹绵蚧一年发生2~4代,南方自然条件下,以若虫及无卵雌虫在叶背及枝条、树干上越冬,北方温室内冬季可继续危害。繁殖方式以孤雌生殖为主,春季雌虫产卵可达600粒之多。卵产于白色卵囊中,若虫孵化后,在小范围内分散活动。雌虫、若虫多喜欢在新叶叶背、新枝于阴面群集危害,雌成虫固定取食后,终身不再移动,并分泌蜡质,形成卵囊。

吹绵蚧的主要危害方式是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中脉两侧和枝条上刺吸汁液,严重时可布满整个枝条,致使寄主叶片变黄、枝条萎缩、皮层粗糙。由于成、若虫能分泌大量蜜露,堆积在叶面,诱发煤污病,叶片污黑,提早脱落,树势衰退,很少开花、结果,甚至枝条或全株枯死。

吹绵蚧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干热对其生长发育不利,特别会引起若虫大量死亡。植株枝叶茂盛、郁闭是吹绵蚧滋生的有利条件。

吹绵蚧活动范围有限,一般只在植株内不同部位上下移动,或仅限于在附近植株范围内活动。其雄虫飞行能力弱,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靠风、流水及其他昆虫、动物。人类的生产活动如苗木、盆栽花卉的调运是吹绵蚧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蚧壳虫的防治

对吹绵蚧的防治主要是减少虫源,勿引进栽植带虫花木,栽植后发现害虫要及时控制,防治蔓延。

1.加强植物检疫。在引进观赏植物的苗木时,应加强检疫,发现有虫应及时处理。数量大的可以用药剂熏蒸;数量少时,可采取彻底刮除的办法,保证引进的苗木上不带有吹绵蚧进入苗圃、温室及园林内。

2.合理修剪、整枝。吹绵蚧常聚集在植株各枝条上,冬季对植株进行整枝修剪时,将蚧壳虫栖息密度高的枝条剪除,以压低越冬的虫口密度。对个别植株生长过旺、枝叶郁闭的局部进行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使其不利于蚧壳虫的生长,减轻危害。对剪下的有虫枝条,应集中烧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抽发新稍,更新树冠,恢复树势。

3.刮除虫体。对一些数量少而名贵的盆栽花木,可用竹片进行刮除。

4.保护和放养天敌昆虫。引进和放养澳洲瓢虫、大红瓢虫是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5.药剂防治。吹绵蚧体背蜡粉,因此要选用可以侵蚀蜡粉的药剂,或选用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药剂。要掌握适当的施药时期,在初孵阶段,初龄若虫蜡质还没形成或很薄,此时防治,使用一般的触杀剂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剂防治的方法有:

(1)在花木周围,埋施15%涕灭颗粒剂。木本花卉干径每厘米用药1~1.5g,草本花卉花盆内口径20cm用药1g左右,覆土后浇水。

(2)喷雾。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喷药1~2次,间隔5~7天,虫害严重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喷洒时,必须周密细致,使药液接触虫体,以充分发挥药剂的触杀作用。喷洒药液前,最好进行修剪。

蚧壳虫的防治方法


介壳虫属小型昆虫,体长一般1-7mm,最小的只有0.5mm,虫体被有蜡质,繁殖快,常群集于枝叶及花蕾上吸取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死亡。

蚧壳虫的防治方法:

1、合理修剪、整枝

吹绵蚧常聚集在植株各枝条上,冬季对植株进行整枝修剪时,将蚧壳虫栖息密度高的枝条剪除,以压低越冬的虫口密度。对个别植株生长过旺、枝叶郁闭的局部进行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的条件,使其不利于蚧壳虫的生长,减轻危害。对剪下的有虫枝条,应集中烧毁,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抽发新稍,更新树冠,恢复树势。

2、刮除虫体

对一些数量少而名贵的盆栽花木,可用竹片进行刮除。

3、保护和放养天敌昆虫

引进和放养澳洲瓢虫、大红瓢虫是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4、药剂防治

吹绵蚧体背蜡粉,因此要选用可以侵蚀蜡粉的药剂,或选用具有内吸杀虫作用的药剂。要掌握适当的施药时期,在初孵阶段,初龄若虫蜡质还没形成或很薄,此时防治,使用一般的触杀剂都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药剂防治的方法有:

(1)在花木周围,埋施15%涕灭颗粒剂。木本花卉干径每厘米用药1~1.5g,草本花卉花盆内口径20cm用药1g左右,覆土后浇水。

(2)喷雾。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一般喷药1~2次,间隔5~7天,虫害严重可适当增加喷药次数。喷洒时,必须周密细致,使药液接触虫体,以充分发挥药剂的触杀作用。喷洒药液前,最好进行修剪。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观赏树木日本单蜕盾蚧的防治方法》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白粉蚧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