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努力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不会有雄厚的浓荫,却还是努力茂盛着。它不像被别人伺候、抚慰的果树,也不会爬上肥沃的土地,而它默默地兀立着。”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因此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和种植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考虑到您的需要,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秋植豆角 须防锈病”,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植豆角生长环境气温高,降雨量较多,加上田间春植豆角遗落的菌源(夏孢子)大。因此,秋植豆角易发生锈病,农户应及早进行综合防治。

一、主要症状: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但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该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片下面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二、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侵染来源是春植豆角的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在18―25℃时,空气湿度大或雾露重时,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时,夏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植株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产生的冬孢子堆又成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三、防治方法:以加强土种肥水的管理为基础,适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春植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以减少侵染来源。

2、选种与选地:

①选种栽植:选用抗病品种,如穗丰8号、早丰3号,起畦栽培,宜双行植或单行植,这样易排除积水及疏通透气,不利于夏孢子的降落及侵入。

②选地:最好选择前茬作物为种植禾本科的田块,不选前茬作物为种植豆科或花生的田块。这样能避过锈菌的直接侵害。

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钾肥,使根瘤活动增强,植株生长粗壮,叶片浓绿厚实,抗病性增强。

4、适时施药防治:于病发初期及时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50%粉锈宁600―800倍或50%硫悬浮剂500―6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施。每隔8―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xZh52.cOm扩展阅读

须苞石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须苞石竹,拼音:xūbāoshízhú

拉丁学名:DianthusbarbatusL.

别称:美国石竹、十样锦、五彩石竹

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中央种子目,亚目:

科:石竹科,亚科:石竹亚科

族:石竹族,属:石竹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有棱。叶片披针形,花小而多,有短梗,密集成头状聚伞序,花色有红、白、紫、深红等。种子褐色,扁卵形,平滑。花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原产欧洲。性耐寒而不耐酷暑,喜阳、高燥、通风,和排水良好的肥沃壤土。

须苞石竹图片

豆角干枯怎么办


豆角干枯现象及原因

如果豆角发生干枯,可能是由于受到枯萎病的侵害,主要表现为从植株的下方开始,叶子的四圈就有一些水渍状的斑点出现,然后叶子会慢慢变黄干枯。而且一旦感染枯萎病,豆角植株的根部也会出现一些裂痕,植株的维管束组织甚至会渐渐变为褐色,要是环境中比较潮湿的话,有些植株的外表还可能有些许红色的霉状物出现。

豆角如果发生茎腐病也会造成豆角干枯,茎蔓会逐渐变为黄褐色一直到干枯,如果是在茎基部感染的花,会导致植株的苗枯死,上面的枝蔓感染则会造成枝蔓干枯,生长逐渐萎缩。

如果发生植物感染这种病,可以和预防疽病和基腐病一起防治。

解决办法

如果是上述情况的话,就需要我们种植的时候和葱蒜之类的东西来进行轮作一定年份,并且还需要施用石灰粉来优化酸性土壤,从而使病害的发生率减小。最好可以用药物来一起防治。

如果是因为茎腐病,在施肥的时候要记得增加施用钾肥,提高植株的抵抗力。药物的话可以在生育期间用40%的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是40%的三唑酮多菌灵100倍液进行喷洒,一般10到15天喷一次,用个四五次就可以了。

早春地豆角的栽培技术


播前准备冬前灌溉,为早春播种造好底墒,每亩备用美国地豆优种6公斤,超薄地膜(膜宽70厘米),底施有机肥3000公斤,尿素10公斤、二铵8公斤、氯化钾10公斤。

播种早春地表化冻后做畦覆膜。畦宽50厘米,畦距50厘米,每隔3米用土打一横线,将膜压实。当温度连续5天稳定在10℃时播种。

播种方法是:用打孔器在覆膜畦上打眼播种(穴播),播深3厘米左右,穴距30厘米,每穴下种3-4粒,每畦播种两行,行间距33厘米,播种后平均行距50厘米(其中:大行67厘米,小行33厘米)。

田间管理随时观察田间情况,当地膜与幼苗将要相互接触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将苗四周膜边压实,风雨天气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有积水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豆苗长到3-4片真叶时浇第一水,随水亩追施尿素12公斤,以后暂不浇水(连续浇水不易结荚)。当幼荚长到3-5厘米时浇第二水,10-15天后浇第三水。4月下旬用10%吡虫啉可温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0.3%苦参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或18%稳净油或高效氯氰菊脂2000-3000倍液防治蚜虫。

杨树锈病的防治技术


杨树种植密度过大、气温高、降雨多、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等有利于杨树锈病发生与蔓延。因此杨树锈病应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1、合理密植,控制灌水及施用氮肥量,增强苗木抗病力。

2、防治时间适时早防治,自发病初期6月份每隔10-15天喷施喷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1000倍液。

荷兰菜豆角的反季节高效的栽培


荷兰菜豆角俗称荷兰豆,是近几年推广的一种蔬菜新品种,它荚大味美,清香甜脆,蛋白质含量是普通豆角和芸豆的数倍,市场售价一般稳定在每公斤4~8元。黄淮流域栽培荷兰菜豆角大都以春播为主,由于后期温度高,荷兰菜豆角上市较晚,且品质差、产量低,因而效益不太稳定。

山东省单县农作物良种研究所从1993年起就开始摸索荷兰菜豆角在黄淮流域的冬种春收技术。此项技术可使荷兰菜豆角的产量增加50%左右,上市时间提前30天,亩增效益近千元,并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整地施肥。棉花、水稻、地瓜等晚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整地。整地时每亩一次性施入有机肥3000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有草木灰的可适当增施点草木灰。整好地后做2米宽的东西向畦,畦埂高25厘米、宽20厘米。

二、适期播种。播种时可选用翠丰荷兰豆角等大荚矮生品种,这些品种一般荚长12~16厘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黄淮流域的适宜播期一般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播期过早的情况下,幼苗容易徒长,年前易发生冻害。在冬季气温较高的江淮地区播期可推迟到11月中下旬。播种时如墒情不好,要随穴浇水。在播种后出苗前忌浇大水,以免影响出苗。播种时可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为60厘米,小行为40厘米,株距为20~50厘米,每穴点种2~3粒。播种后覆土2~3厘米。

三、田间管理。冬前,幼苗呈匍匐状,可适当进行浅中耕,并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之前,给荷兰豆幼苗覆盖一层地膜。在北部冬季温度降至零下12℃的地区,还可以用玉米秸扎设东西风障。立春前后,气温回升,应及时划锄、松土,提高地温,并结合墒情浇一遍小水,追施提苗肥(一般施尿素10公斤),以促使植株早日开花结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盖小拱棚。加盖小拱棚可使荷兰豆提早15天上市,效益更高。3月上旬,可用棉秆、树枝稍微支架,使田间充分通风透光,此项措施可明显提高产量20%左右。在荷兰豆初花期、盛花期还应分别追施尿素10公斤、15公斤,并做到小水勤浇。此外,还应叶面喷洒920、植物动力2003、磷酸二氢钾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

四、采收和病虫害防治。荷兰豆从始花到成荚,一般需7~10天,第一批豆角尽可能用剪刀采摘,以防翻动茎蔓,影响产量。后期如有菜青虫和豆荚螟为害,可用菊酯类农药和辛硫磷混合防治。

长须阔蕊兰植物


学名:Peristyluscalcaratus(Rolfe)S.Y.Hu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

学名:Peristyluscalcaratus(Rolfe)S.Y.Hu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阔蕊兰属Peristylus

形态特征:

植株高248(-80)厘米。块茎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直径5-15毫米。茎细长,无毛,近基部具3-4枚集生的叶,其下具2-4枚筒状鞘,在叶之上常具1至数枚披针形的苞叶状小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15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收狭成鞘抱茎。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或疏生的花,圆柱状,长9-23厘米;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6-8毫米,先端渐尖,与子房等长或较短;子房细圆柱状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6-9毫米;花小,淡黄绿色;萼片长圆形,长3-5毫米,先端钝,具1脉;中萼片直立,凹陷,宽1.5-2毫米;侧萼片伸展,稍偏斜,较中萼片稍狭;花瓣直立伸展,斜卵状长圆形,长3-5毫米,先端钝,肉质,较萼片厚,具1-2脉,与中萼片相靠;唇瓣基部与花瓣的基部合生,3深裂;中裂片狭长圆状披针形,长2-3毫米,先端钝;侧裂片叉开,与中裂片约成90度的夹角,丝状,弯曲,长8-15毫米或过之(在干标本上常折断),基部具距;距下垂,近直的,棒状或带纺锤形,长4-5毫米,与中萼片等长或较长,末端钝,非2浅裂;蕊柱粗短,长约1毫米;药室并行,基部不延长成沟;花粉团具短的花粉团柄和粘盘,粘盘小,椭圆形,裸露;蕊喙小;柱头2个,长圆形棒状,从蕊喙之下向前伸出,并行,位于唇瓣基部两侧;退化雄蕊2个,近长圆形,向前伸展,长约1毫米。花期7-9(-10)月。

产地分布:

产于江苏(宜兴)、江西(寻邹)、浙江(江山、镇海、余杭)、台湾、湖南(黔阳)、广东(增城罗浮山)、香港、广西(永福、容县)、云南(贡山、盈江、沧源、金平)。生于海拔250-134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下。中南半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本种提示:

本种与触须阔蕊兰P.tentaculatus(Lindl.)J.J.Smith相近,其主要区别点在于本种唇瓣的距为棒状或带纺锤形,长4-5毫米,与中萼片等长或较长,花期8-9(-10)月;而后者之唇瓣的距为球形,长1-2.5毫米,较萼片短多,花期2-4月等颇易识别。

唐昌蒲锈病菌


病虫害名称唐昌蒲锈病菌

科学分类 真菌: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单孢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三类)

分布地区非洲、马耳他、意大利、希腊、西班牙。

危害性状危害唐菖蒲属。严重影响唐菖蒲等花卉生产。发病轻者植株上出现少量孢子堆,重者则几乎完全毁坏叶片、花,并影响球茎生产。感病花穗节间缩短。典型症状叶片两面产生粉状、橘褐色状突起(夏孢子堆),疱状突起最初具疱被,一般沿着叶片生长方向呈典型的长椭圆形,长约3mm0.5mm。花梗、花苞片和花则不易受侵染。

生物特性该病菌的夏孢子大小为14-26m13-19m,孢子壁厚约2.5m。病菌以夏孢子的形式靠风力传播。可能以冬孢子的形式在叶片上越冬。有实验证明,夏孢子在15℃条件下,12―14天发育成熟;夏孢子寿命不长。夏孢子产生几周后,橙黄色的夏孢子堆中生出黑色的小疱,从中产生冬孢子。夏孢子在5―25℃(最适15℃)条件下萌发,在10―20℃,12h叶片湿润的条件下发生严重为害。而在10―15℃,6―9h或25℃,12h叶片湿润的情况下受害较轻。另有实验表明,在植株的叶片上产生锈孢子堆,菌丝被局限于锈孢子堆周围,仅在很小的范围内扩展。没有证据表明菌丝能扩展到球茎上。

传染途径该病菌自然传播能力有限,但可通过带叶植物(包括切花)的国际贸易远距离传播。目前尚不能确定球茎是否可以传病,但由于球茎贸易是花卉的主要贸易方式,该病传播蔓延似与球茎带菌有关。

防疫方法对可携带该有害生物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实施严格的现场检验和实验室检测,检查叶片和茎秆有无黄色疱突,若有可通过显微镜确认。若发现该有害生物,及时进行除害处理。

喜欢《秋植豆角 须防锈病》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大全相关资讯的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秋植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