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古往今来,人们争相吟咏着花,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季叶枯病的防治方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叶枯病是月季常见的病害之一,染病的月季首先会从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出现病斑,随着病害的发生病斑会由小到大不规则状,颜色会从红褐色至灰褐色,最后病斑会连片成大枯斑,如果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月季植株的死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月季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吧!

危害症状

月季叶枯病常引起苗圃、盆栽月季的叶片干枯脱落,病菌多从叶尖或叶缘侵入,初为黄色小点,以后迅速向内扩展为不规则形大斑,严重受害的全叶干枯达2/3,病部褪绿黄化,褐色干枯脱落,有时叶表生稀疏的黑色小点。

发生规律

叶枯病菌属腔孢纲球壳孢目,叶面上生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浅褐色,顶端有孔口,初埋生于叶片组织内,后突破表皮外露,内产生许多分生孢子进行侵染危害。以7~9月高温、高湿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病叶,消灭越冬病原。若在发病期间及时摘除病叶,可有效地控制病情扩展。

2、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喷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

xzh52.coM延伸阅读

花卉种植:月季褐色枝枯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褐色枝枯病又称褐色溃疡病。发病症状,危害茎、叶和花。茎染病时产生形状不规则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渐干枯下陷。

月季褐色枝枯病又称褐色溃疡病。

发病症状

危害茎、叶和花。茎染病时产生形状不规则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渐干枯下陷,中央浅栗褐色至灰白色,有深紫色边缘,后期病部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或雨天溢出浅黄色孢子角。叶片染病时产生紫褐色或较大坏死斑。幼花染病时出现眼斑,后花瓣变褐枯萎,花蕾受害后小开放。

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掩阴小隐孢壳(Cryptosporell aumbrina)。病原菌在枝条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借风雨传播。肥水管理跟不上,植株受涝,伤口连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随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秋季彻底剪除病枝。修剪、嫁接后管理要跟上,促使伤口早日愈合。

(2)药剂防治:修剪枝条应选晴天进行,剪口先用10%硫酸铜消毒,再涂l:1:150倍式波尔多液保护。初发病时喷药,药剂可选用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4%多菌铜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4~5次。

侧柏叶枯病-防治工作


症状:该病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与鳞叶。感病植株当年不出现症状,翌年3月叶迅速枯萎。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鳞叶和细枝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囊盘。子囊盘遇湿吸水膨胀呈杯状,橄榄色。侧柏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病原:病原为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sp.noV.),隶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真菌。
发病规律: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6月高温、降雨量大,冬季寒冷、干燥,次年病情就严重,反之亦然。该病原菌是一种寄生性不强的盘菌,植株生长衰弱容易感染,凡是影响侧柏生长的各种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展。
防治:①适度修枝,改善侧柏的生长环境,降低侵染源。②增施肥料,促进生长。③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时期,喷施40%灭病威、或40%多菌灵、或40%百菌清500倍液进行防治。④选用抗病品种。

花卉种植:侧柏叶枯病的防治


侧伯叶枯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叶部病害。在江苏、安徽等省大面积发生。被害率几乎100%,病情指数高达50.0以上。其中20%的侧柏林已经死亡或濒于死亡。在发病季节,林区呈现一片枯黄,仅见残留梢部的绿叶。

【症状】

侧柏叶枯病发生在春季。幼苗和成林均受害。病菌侵染当年生新叶,幼嫩细枝亦往往与鳞叶同时出现症状,最后连同鳞叶一起枯死脱落。病菌侵染后,当年不出现症状,经秋冬之后,于翌年3月叶迅速枯萎。潜伏期长达250余天。6月中旬前后,在枯死鳞叶和细枝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物,遇潮湿天气吸水膨胀呈橄榄色杯状物,即为病菌的子囊盘。

受害鳞叶多由先端逐渐向下枯黄,或是从鳞叶中部、茎部首先失绿,然后向全叶发展,由黄变褐枯死。在细枝上则呈段斑状变褐,最后枯死。受害部位树冠内部和下部发生严重,当年秋梢基本不受害。

侧柏受害后,树冠似火烧状的凋枯,病叶大批脱落,枝条枯死。在主干或枝干上萌发出一丛丛的小枝叶,所谓树胡子。连续数年受害引起全株枯死。

侧柏绿胶杯菌是一种寄生性不强的盘菌,侧柏生长势衰弱容易感染。凡是影响侧柏生长的各种因素,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发展。

【防治措施】

侧柏叶枯病应立足于营林技术措施,促进侧柏生长,采取适度修枝和间伐,以改善生长环境,降低侵染源。有条件的可以增施肥料,促进生长。化学防治可以采用杀菌剂烟剂,在子囊孢子释放盛期的6月中旬前后,按每公顷15kg的用量,于傍晚放烟,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经大面积防治试验,用杀菌剂I号和Ⅱ号烟剂,放烟一次,其效果在50%以上。采用40%灭病威,40%多菌灵、40%百菌清500倍液剂,在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时期喷雾防治,效果优于烟剂。

以上就是侧柏叶枯病的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绿化造林是防治侧柏叶枯病的根本途径,目前正在进行之中。

花卉种植技术:如何防治红枫的叶枯病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 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红枫叶枯病的正确防治方法


在红枫的生长过程中,红枫叶枯病是常见病害之一,具有普遍性、危害性。下面介绍红枫叶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发病后的红枫不能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观赏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通过上述防治方法,可以及时排除危害,使红枫健康生长。

种植方法:防治红枫叶枯病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

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 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月季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