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爱花卉网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行业:海南东方:花梨产业“钱”途无限",请您翻阅!

车下高速路,进入海南省东方市,一块高高矗立的广告牌上大字书写着:“世界花梨看中国,中国花梨看海南,海南花梨在东方,东方花梨看俄贤。”

记者在东方行走,街道边、乡野间、校园中随处可见市民种植的或大或小的花梨树,其民间种植的热情与普遍性让人不由不感叹:花梨之乡果然名不虚传。

花梨成了农家的“许愿树”

俄贤岭下的东河镇南浪村,一个祖祖辈辈在此居住了数百年的黎族村庄。

上午10时,记者来到村里,微风轻吹,村道边两排花梨树的枝叶随风起舞。树上结满了果实,状如豆荚。村民家的庭前院后、农田的田埂周边种的也都是花梨树。

南浪村是东方市的花梨示范村。截至去年底,该村共种植花梨树20多万株,其中树龄10年以上的有1万多株。不仅如此,在东方市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南浪村发动全村培育花梨苗,如今已成为东方市最大的花梨苗木培育基地。

南浪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华告诉记者,除了卖苗,村民自己也种植花梨树。2024年,南浪村户均拥有五六百株花梨,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人均”,“村里最‘懒’的一户人家也种有2000株花梨树”。

行走在南浪村,不时能够遇到开着悬挂外地车牌、操着外地口音的“探花梨人”。他们在南浪村收购合适的花梨树,再卖到外面发“花梨财”。

有行内人算了一笔账,保守估计,10年后一株长“格”的花梨卖1万元,南浪村最“懒”的人家也将有价值2000万元的资产。花梨,已然成为农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许愿树。

企业纷至觅商机

群众爱种花梨,企业也嗅到了商机。

距离东方市“三月三”文化生态公园不远,是正在建设中的东方黄花梨文化公园。黄花梨文化公园规划面积1.19万亩,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目前,一期项目5525亩,由已经入驻的东方宏海公司、黄花梨国际交易中心、东方大周公司等7家企业建设和经营。

下午,正在建设的黄花梨文化公园内,由东方大周公司投资建设的自然瑰宝园已初具雏形。

记者看到,在木苗培育区,已培育有黄花梨、沉香、金丝楠、坡垒、胆木、紫檀等各种热带种苗50多万株;林木种植区已移种热带树种230多种共2.8万多棵;根艺展览厅,摆有300多件根雕作品,分为动物、植物、人物和生活用品等四大类,其中不少作品是用热带树种的阴沉木雕凿而成。

花梨是“未来产业”

“花梨是‘未来产业’,今天的付出,必将让群众得到长久的回报。”东方市委办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李伟波这样评价如今东方市浓郁的花梨种植热潮。

近年来,东方市以国家林业局授予东方市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花梨之乡)为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扩种珍稀树种,同时结合“绿化宝岛”行动,并通过政府无偿供苗、实行造林补贴等优惠政策推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群众自发种植花梨、沉香等乡土珍贵树种的积极性。

近3年来,全市上下群众自发种植的花梨、沉香等乡土珍贵树种已有700多万株,还发展了20多家苗圃,年育苗量达360多万株,涌现出东方国鼎、东方大周等10个较大的种苗培育基地。如今,“家家户户种花梨,株株花梨绕宅生”在东方已传为佳话,种植花梨、培育种苗已成为东方百姓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渠道。

据悉,为了扩大黄花梨在国内外的地位与影响力、辐射力,东方市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于去年10月27日联合成立“海南东方黄花梨国际交易中心”,为花梨工艺产品提供了交易平台。

xZH52.COM同步阅读

花卉行业:黄花梨特征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

黄花梨为落叶型乔木,任其生长,树高可达8~10m。喜光照,深根性树种。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树冠开张;萌芽率高,成枝力强;花芽易形成,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具有一定着果能力;早果丰产,精心管理无大小年现象。4月初盛花,8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形大,平均单果重250g,大者达600g左右。果实圆锥形,果皮黄褐色,果肉白色,肉质细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2%~13%,有香气,品质上乘,耐贮藏。

2栽培技术

2.1地块选择

园区应选择背风向阳、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低、透水保肥能力强、排水系统良好的轻壤或砂壤土壤建园[1]。地块选好后,连片规划,山地梨园以自然分布的沟、渠、道路划分,平地以2.67~5.33hm2为1个小区,而山区条件比较复杂,小区以1.33~2.67hm2为宜。

2.2整地定植

黄花梨种植应高垄深沟整地,连片开沟建园,沟宽80~100cm,沟深80cm。栽前施足基肥,沟基铺放稻草等秸秆4.5~6.0t/hm2,覆土1/2时再施饼肥1.50~2.25t/hm2或农家肥22.5~30.0t/hm2。梨树栽在垄背中央,栽植时施复合肥500g/穴。选择壮苗栽植,应选择一至二年生嫁接苗、无病虫害、根系发达、高度80~150cm的良种壮苗。进行合理密植,栽植密度为株距2~4m,行距4~5m,栽植675~1245株/hm2,取南北行向[2]。科学栽植,梨树栽植以冬、春为宜。定植前首先要剪除枯断根、打好泥浆,并对树体进行消毒。栽植行向以南北向为宜。定植要深浅适中,踩实土壤,注意栽植时使苗木根系舒展,并浇足定根水。定植结束后及时统一定干,定干高度为60~80cm。

2.3整形修剪

一般梨树整形采取疏散分层形或自然开心形,但以自然开心形居多。自然开心形即主干高80~100cm,基部留4~5个枝,上部留2~3个主枝,向四方均匀分布,主枝的层次不明显,近轮生状态。各主枝上再选留3~4个侧枝,无明显中央领导干,树冠呈半圆形。该种树形自然生长,主枝开张角度较大,通风透光性好,结果较早。梨树修剪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修剪为主[3]。长放又称缓放,就是对旺盛的一至二年生枝条不短截,任其自由生长和发枝,促进第2年形成结果枝。短截是将一个枝条从中间截断。疏剪时将各种年龄的密生枝或多余枝从茎部剪除。主要疏除过密枝条,疏除过多的结果枝、营养枝和徒长枝,疏除所有的病虫枝。除上述外,还可以通过刻伤、抹芽、摘心、拉枝等修剪措施达到合理的结果树形。

2.4土肥水管理

梨树定植后,要加强土壤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在不影响梨树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幼年梨园可适当间作,在距梨树1m2周围外可合理间种绿肥和豆类作物。成年果园在冬季要进行1次深翻,深度25~40cm,促进土壤风化,提高肥力;同时切除部分老根,促进翌年春季多长新根,增加吸收面积。此外,在梨树生长结果期间,一般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4]。幼年梨树以春、夏季施肥为主,基肥、追肥并重。六年生以后,以秋、冬季施肥为主,重点施基肥。基肥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施,施腐熟的有机肥60~75t/hm2;追肥在花期前进行,以施氮肥为主。果实成熟前30d,每隔10~15d喷1次0.3%~0.6%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次。梨树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在生长季节遇到天气长期干旱时,要对梨园进行灌水抗旱;果实迅速膨大期需水量最大,应及时供水。遇到梅雨季节,梨园易积水,应对梨园及时进行排水。

2.5花果管理

梨树一般都需要异花授粉,如果梨园内授粉树配植不当或授粉树配植较小,就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辅助授粉方法有喷粉或液体授粉、花期放蜂、鸡毛掸子授粉、田间人工授粉等。大面积梨园为提高工效,可用小型喷粉机或喷雾器授粉。花期进行放蜂授粉时,1只蜜蜂可携带花粉5000~10000粒,15箱蜂可保证10hm2梨园授粉。在盛花期还可利用鸡毛掸子绑到竹竿上或用毛笔、带橡皮头铅笔等进行人工授粉。梨树进入盛花期,对花过多的植株应进行疏花,疏除过多过密的花序[5]。及时疏除畸形果和病虫果,保留着生方位好、果形端正的果。按距离留果,一般梨树15~20cm留1个果。侧面背上果少留,背后下垂果多留;枝组下部少留,上部多留;营养枝少留,枝组多留;弱枝少留,旺枝多留。果实套袋能防治蛀果害虫,套袋在疏果后进行,套袋以150mm×195mm双层遮光袋为好。套袋前应喷广谱性杀菌剂和杀虫剂1~2次,待药液晾干后即可套袋。

2.6病虫害防治

黄花梨的主要病虫害有轮纹病、锈病、褐斑病、黑星病、黑斑病等,主要虫害有吸果夜蛾、梨小食心虫、梨二叉蚜、梨茎蜂、梨木虱[6]等。在防治上,于萌芽前喷5°Bé石硫合剂;花芽鳞片脱落期,喷施20%灭枉利乳油20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1500倍液;疏果后即4月下旬喷1遍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灭多威1000倍液。以后每隔20d左右喷1遍杀菌剂,可用1∶2∶240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等药剂。

花卉行业相关:节约新风下的花卉产业该何去何从


自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六项禁令”出台以来,节约新风吹遍全国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随之纷纷取消会议庆典期间的花卉摆放,各地花卉行业销售额一时严重缩水。据媒体披露,成都、杭州、郑州、天津等地一些花卉企业销售额下降幅度达到30%-50%。面对公务花卉消费需求的逐步流失,花卉产业该何去何从?

以调整应对调整 调结构是根本出路

节约新风下受到冲击的花卉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销售额长期依靠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花,有的甚至占总销售量的50%以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粗放的销售结构。面临同样的市场变化,凡以居民消费为主的花卉企业,销售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略有上升。可见,通过改变供应种类,实行结构调整,花卉企业完全可以重新赢回市场。

可以预见,花市因公务花卉消费缩减带来的冲击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继续依赖公务花卉消费,企业肯定生存不下去。以公务花卉消费为主的企业可以逐步压缩生产公务消费类的花卉,逐步调整为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比如,原先的蝴蝶兰,大部分经营的都是比较高大气派的,以供在开会或大型会议上使用。而现在则可以向微型、小型发展,以适合家庭和个人花卉消费。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花卉消费也随之呈现上升趋势。在欧美国家,家庭花卉消费一般占工资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2024年,我国人均GDP达6100美元,已经有能力迈入全年花卉消费时代。家庭花卉需求虽然不是刚性需求,但只要花卉企业能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推出优质的服务、开展有效的营销,不断增长的居民花卉消费市场完全可以支撑起花卉行业的发展大厦。

以节约应对节约 控成本是关键举措

任何企业要长盛不衰、持续发展,都必须把成本控制放在关键位置。尤其是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应该高举成本节约的利剑,确保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花卉行业长期以来承载着较高的物流成本和产权成本。据统计,我国鲜切花采后流通的损耗率在30%以上,长途运输的损耗率在40%以上。而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鲜切花流通损失率仅为2%。虽然我国是花卉资源大国,全世界现有花卉3万多种,原产于我国的达1万-2万种。但目前国内商品市场上的花卉95%以上的品种来自国外。国内花卉企业在使用洋品种时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云南省花卉市场调查的结果表明:每卖一枝国外普通品种的康乃馨需交纳专利费6分钱,一枝玫瑰需交纳1角钱。如果还加上种苗费,则成本更高。如从荷兰引进百合花品种的种苗费用为3元,而出花后市场价也就6元-7元。如此一来,花卉行业的生产成本更加居高不下,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如果花卉企业能在当前销售下滑的压力下加强成本控制,大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的研发,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花”,并尽快攻克花卉贮运技术难题,完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花卉物流体系,则不但能整体降低花卉行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实现产品、服务上的转型升级,必能迎来花卉行业新一轮的发展春天。

以升级应对升级 提效益是长远举措

节约新风本质上是社会风尚、消费文化的一次升级。面对全社会消费结构朝着节约型方向的升级,花卉产业也应当朝效益型方向升级。

从整体看,我国花卉产业还处在国际花卉产业链的较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论花卉种植面积和产量,我国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论产业效益,我国花卉产业近年的亩均产值约6000元-8000元,荷兰等花卉强国的亩均产值则高达18万-20万元;论出口效益,当前我国花卉年出口约为30亿元人民币,而荷兰则达700亿元人民币,差距悬殊。

花卉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在于推进产品专业化、管理精细化、生产集约化。荷兰等花卉产业强国的花卉企业科研投入大,新产品开发快,并总是长期心无旁骛地发展1种-2种主要产品,这些产品总是成为世界上最流行最畅销的产品,因而能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极高的产业效益。国内花卉企业也应立足于我国是花卉资源原产地大国的优势,向科研、管理、机制要效益,专心致志培养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引领世界花卉潮流的新品种,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提升花卉产业的长远竞争力。

花卉行业:江西苗木花卉产业瞄准千亿目标


记者4月26日从江西省苗木花卉产业协会获悉,在去年栽植面积达100万亩、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的基础上,从今年起,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将做到“四个结合”和“四个着力”,力争到2024年,全省苗木花卉产业直接销售产值突破500亿元,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

去年以来,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了《江西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4)》、《赣西千里苗木花卉走廊建设方案》;各地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通过大力推广“苗林一体化”模式来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目前,南昌“江南苗木花卉大市场”、新余“赣西苗木花卉大世界”等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建设进展顺利,苗木花卉产业正逐步成为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从今年起,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将做到“四个结合”和“四个着力”:结合“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以省会南昌及周边地区为产业中心圈,以320国道沿线区域为东西带,以105国道沿线区域为南北带,以苗木花卉生产重点县、重点乡镇和龙头企业为点,着力构建“一圈、两带、多点”的产业发展格局;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扶持产业壮大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结合打造“千亿”苗木花卉产业目标,大力建设市场交易、网络交易、会展交易平台,着力提升产业营销能力;结合开展污染土地生物治理,着力建设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动全省苗木花卉产业走“精致农业”的发展道路。

了解花卉行业:湖北林业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


记者日前从湖北省林业厅2024年度工作总结交流大会获悉,2024年湖北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056亿元,同比增长18%,比2024年翻一番,,成为全省第9个千亿元产业。

近年来,湖北省林业系统按照“生态立省”战略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思路,围绕“兴林富民”目标,大力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林业产业园区,培植龙头企业,提升产业素质。2024年,全省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区达23个,实现年产值436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41%,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301家,全省林业产业呈现集群发展态势。

据了解,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2024年湖北省林业厅成功举办首届中部武汉绿色家居博览会,现场交易与合同交易总额达40.6亿元。省林业厅还连续2次随湖北省委、省政府赴广州、香港开展经贸活动,湖北林产品首次集群走出省外,并先后4次组织近百家涉林企业参加国家林业局举办的伊春、荷泽、铁岭、义乌等展会,省林业厅均获国家林业局组委会“优秀组织奖”,夺得27个金奖。省林业厅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落实招商资金77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幅23%。其中,招商投资过亿元项目21个,已到位35亿元。

花卉行业相关:世界绿化苗木产业现状分析(完)


苗木产业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被称为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它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其发达程度是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一系列复杂、综合的生物系统工程。

世界主要国家的苗木生产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生产主要集中在老牌苗木发达地区如荷兰、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美国及亚洲的日本等国,以及新兴苗木生产区域如亚洲的中国、非洲的肯尼亚以及南美洲部分地区。

根据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HorticulturalProducers,AIPH)和世界花卉联盟(UnionFleurs,UF)联合编制的世界花卉园艺统计年册(2024)最新相关数据显示,包括芬兰、比利时等国家在内的18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国家,观赏苗木生产面积总和超过695,813公顷,产值超过173亿欧元。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中国(415,035公顷,2024年)、美国(154,020公顷,2024年)和德国(25,520公顷,2024年)。产值最多的依次为美国(约89.5亿欧元,2024年)、中国(约24亿欧元,2024年)和德国(约12.7亿欧元,2024年)。

一、美国苗木产业

美国是全世界苗圃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生产技术最先进,品种最多也最新。其苗木产业主要集中在西北部的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以及东南部的佛罗里达州等。美国西北部土壤肥沃,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是发展苗木业的极大优势,东南部地区与我国华东地区在纬度和气候类型上较为相似。美国目前年苗木销售量超过100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苗木和温室作物生产基地,俄勒冈州苗木种植面积达34093公顷,2024年的苗木销售额达7.78亿美元,位于美国销售额的第二位。

1.1开拓国内市场

美国苗木销售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国内家庭庭院及住宅建设更新改造用苗。据统计,美国约8500万家庭每年要花费400亿美元用于草坪维护和购买园艺产品。各大公司每年用于景观、草坪和树木的保养维护等方面的费用也达到380亿美元。

1.2发展行业协会

美国有多家国家和地方级苗木产业协会,在美国苗木的生产、销售及维护种植者利益等方面作用显著。美国俄勒冈苗木协会创建于1847年,有会员1600名,其中900名是批发商。协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为会员提供开发计划,通报最新品种及部分植物的市场需求量,代表会员进行市场运作,如参加国家级展览会、寻找新的市场契机等。

1.3Bailey苗圃概况介绍

美国Bailey苗圃是全球最大的专营批发业务的综合性苗圃之一,创建于1905年,是第四代家族企业,从1957年开始不再经营零售业务,专心开展大规模生产。生产基地遍布美国和加拿大,主要机构和基地位于明尼苏达州、俄勒冈州,在伊利诺斯州、爱达荷州、华盛顿州等区域也设有苗圃,产品包括落叶乔木、灌木、藤本、针叶树、蔷薇月季、宿根花卉和观赏草等。

Bailey苗圃共有植物228属,1290种植物种及品种,专利品种409种,高达27.45%,其中乔木、灌木、藤本、月季蔷薇、宿根植物、观赏草的种类占比分别为22.3%、32.2%、2.4%、10.3%、30%、3.1%,专利品种占比分别为32.91%、24.39%、44.12%、51.03%、22.84%、11.63%。另外,苗木规格非常齐全,部分品种包括容器苗与裸根苗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包括8-20种规格。关于苗木的描述精准齐全,包括高度、冠幅、株型、花色、果实、色叶期、生长区域和规格等标准的介绍。

容器栽培苗木生产是从1989年开始的,目前每年栽培10万株以上,其中50%在俄勒冈州生产,容器直接放在圃地上,另外50%在明尼苏达州生产,容器埋在地表以下,以免被风刮倒,同时可以降低越冬养护和防寒费用。

苗圃的机械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育苗繁殖期采用现代化自动生产线,具有先进、灵活的移动苗床系统和全电脑控制的喷雾和灌溉系统。小苗木灌溉方式采用滴灌模式,随着小苗的增长变换灌溉模式。

Bailey苗圃在春夏高峰期,苗圃会雇佣超过400专职员工和1200临时季节工,许多员工为公司服务超过20年。除此之外公司还有强大的营销团队,营销助理10人,区域销售代表22人。Bailey苗圃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网站有植物引导和图像下载资源系统,顾客在Bailey苗圃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搜寻自己需要的苗木种类、规格等信息,然后下订单。如果填写了订购信息,Bailey苗圃的工作人员会在两个工作日内联系客户,从而确保交易的快捷。

二、意大利苗木产业

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海洋气候有利的环境条件,因此生产的观赏植物品种多、质量高、规格全,成为欧洲观赏植物的生产中心。80年代中期观赏植物苗圃面积已达2万公顷,产值约20亿美元。意大利生产的苗木松柏类占34%,常绿乔灌木占32%,落叶乔灌木占24%,月季3%,果树和藤本占7%。

意大利Vannucci苗圃是全球第二大苗木供应商,苗圃总面积1,000公顷(1.5万亩),员工300人,年营业额2亿欧元(折合17亿人民币)。苗木销往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意大利本国销售的苗木仅占总销售额的20%左右。

Vannucci公司的土地绝大部分归Vannucci家族所有,且相对连片集中于方圆100公里范围内;目标客户80%来自家庭庭院或私人项目,20%来自政府;已传承3代人,产品以对外销售为主,承揽少量的设计和工程施工业务亦是以苗木销售为目的。

2.1开展种植外包业务

Vannucci公司自主生产地栽苗,另外部分容器苗是与当地其他种植者合作进行订单外包生产。Vannucci将组织培养后的无菌苗木植株交付给包商种植,在即将成为商品苗之前将苗木采购回自营苗圃继续种植。由Vannucci投入苗木、栽培基质、容器,包商投入苗圃场地、劳动力、水电等,合格苗木由Vannucci公司按照合同约定价格统一收购。若遇到自然灾害,则双方以各自的投入承担损失。这样可短期提高生产能力,也可降低投资规模,减少资产安全风险。Vannucci目前有50个合约生产者,外包生产苗木量占到Vannucci苗木销售总量的30%左右,约5亿元人民币。在此过程中,Vannucci派质量监督员定期检查包商的生产状况,从小苗到壮苗各个阶段都可及时清理质量不合格的苗木。因外包业务主要为容器苗,移除低等苗成本较低,且移除的资产主要是万木齐公司的苗木、基质和容器,所以包商也比较配合,这样就保证了产品质量。因此Vannucci销售的产品只有A级,没有B级和C级,有力维护了其品牌形象,减少客户对苗木质量标准的认知分歧。

但此模式得以成功运行的基础也不容忽视,Vannucci所在地意大利皮斯托亚地区有200年的苗木种植历史、行业协会功能强大、农业院校培训针对性强、市场环境相对成熟,Vannucci公司无需对订单合作方进行苗木生产技术培训,对苗木质量标准的认知较为一致。

2.2注重生产管理

Vannucci苗圃的病虫害现象极少,除与地中海式气候有关,自身生产管理到位是关键因素。首先无菌组培苗从种源上杜绝了病虫害,同时容器育苗也避免了土壤遗留病菌问题。其次,容器苗圃石子铺层厚达50厘米,即可便于操作,又可抑制潜伏在土壤中的病虫害,雨季时不会爆发。

Vannucci苗圃的苗木很少是单一品种,大多进行科学混交种植,但混交品种要保持相对一致的生长速度,便于实施滴灌管理时进行水量控制。

因劳动力成本约是中国的8倍,所以Vannucci苗圃的机械化程度非常高,除了造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外,其它大部分工作都由机械设备代替。苗圃中平均每人负责25公顷的管理任务,需懂得水肥管理、种苗起苗、机械设备维护等多方面事务,因此培养一名生产组负责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因素也决定了苗圃工作的高效率。

2.3注重市场预测与宣传

Vannucci苗圃每2年调整一次生产计划,计划中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则依据前三年的销售数据乘以10%的销售增长计算得出,也不接受于超出产能的额外订单。Vannucci的市场部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预测销售分析,进行必要的公关和市场策划活动,同时每年更新产品手册,包括不同规格的产品照片,且有详细的产品卖点、统一的规格和售价。产品手册被译成英、德、俄罗斯、土耳其等多种语言,以备海外销售。除了文本宣传,Vannucci的市场部也参与各种展会,通过展台设计和高质量的产品吸引了海外客户。同时Vannucci赞助意大利乙级足球队,既可回馈社会,也利于企业形象和品牌定位的提升。

2.4销售管理

Vannucci的国际销售分直销和代理销售两种方式,各国代理商联系信息会包含在其产品手册中,便于客户与其联系。销售业务全部由Vannucci总部统筹,各个国家和地区暂未设立分支机构。这样便于员工管理,增加总部对销售业务的直接掌控力度,不会因为销售业务员的离职导致客户流失。

三、荷兰苗木产业

荷兰约有4000家苗圃,栽培面积约13,000公顷,年产值5.8亿欧元左右,此外还有大约500家企业从事苗木产品的出口和批发。最重要的产品类别为观赏型灌木、林木、绿篱、行道树和观赏型针叶树。果树、月季和攀援植物属于较小的产品门类。按栽培面积计算,亚灌木所占比重很小,但按产值计算,其所占比例要高得多。自1990-2024年,荷兰的苗圃面积增长了约50%,但从业企业数量却有所下降。每家企业的平均种植面积大幅上升,这一趋向将在未来进一步保持。伴随企业规模扩大化趋势而来的还有企业的日益专业化和专门化。自1991年以来,设施栽培面积占比从约0.5%增加到8%,使得苗木销售季节从4-5个月延长到了大约10个月。荷兰苗木业以国内市场为主,此外,出口额占苗木业总产值60%左右,荷兰总计向60多个国家出口苗木,以德国、英国和法国为主。

3.1关注销售渠道

出口企业每年都要就其产品供应对象类型接受一次调查。此外,荷兰园艺生产商协会还进行其他的研究以对销售市场做更进一步的判断。调查及研究的结果将作为优化销售渠道的依据。调查发现,近年荷兰的出口苗木开始愈来愈多地流向园艺超市,流向苗圃的数量趋于稳定,而对建材市场的供应增长量很大,同时苗木的邮购量下降。相关人士将荷兰苗木产品的购买群体分为机构市场和消费市场。荷兰苗木销量的55%-65%供应消费市场,国内和国外市场均是如此。在荷兰,苗木产品的消费者特别喜欢在园艺超市购买苗木,园艺超市在荷兰的市场占有率将近70%。而在德国,建材市场的市场份额较园艺超市要大得多。同德国相比,荷兰建材市场很少出售苗木产品,仅在极特殊的活动中有涉及。

因此苗木零售变得愈来愈重要。由于消费者大多对花园植物了解甚少,其会愈加依赖于销售商提供的养护信息。另一个动向是园艺超市和建材市场之间开展合作。他们联合起来进行采购,其联合购买力对供应商的影响愈来愈大。另外,专业化的独立苗圃以其灵活性和专业知识弥补了本身劳动力不足所造成的苗木产品管护不够的缺陷。

荷兰苗木业促销机构荷兰植物推广协会(PPH)会做一项“园艺经历调查”,将结果与社会趋势综合到一起,就可得到园艺业的发展趋势。在荷兰的这项调查还促成了各分支行业团体通过一个名为荷兰园艺促进会的特设基金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荷兰园艺生产商协会与荷兰植物推广协会也参与了合作。

四、日本苗木产业

日本因国土面积较小,人口众多,致使其基本没有特大型苗圃,苗圃小而专业化,很多苗木培育历史悠久,常有几代人的痕迹。苗圃以容器育苗为主,兼部分地栽苗。

4.1机械化程度高

在日本的苗圃内,劳动力比例很小。从育苗到苗木出圃,日本苗圃的各个生产环节基本都是机械操作,如容器育苗的肥土装盆、播种,都有专门的机械;喷灌设施大部分采用自动化控制,需要肥、药时还可直接注入中央储水罐,通过管道输送给每一株植物;苗木出圃也有专门的挖苗机。

4.2注重产品造型

日本苗圃历史悠久,擅长造型苗木,部分产品历经几代人种植。大部分成功的苗圃都有着坚实的科技支撑,有自己的科研机构和拳头产品。另外,鸡爪槭、罗汉松、榉树、日本柳杉等乡土植物,多杆植物,丛生植物引更能体现自然性和生态性,得到广泛应用。

4.3网络销售比例高

日本的苗木80%以上是通过网络销售,面对面采购的比例不足20%。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销售格局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其一是日本城市绿化已经饱和,苗圃销售的苗木以家庭用苗为主,苗木要到达千家万户,网络销售是最便捷的方式。其二是苗木高度标准化、物流系统发达。日本植木协会制定了多个苗木标准,不仅涉及苗木培育本身,还包括苗木运输车、苗木装载容器,全国实行统一标准,每家售出的苗木只要装到相应的容器中,待运输车来后,贴好标签就可运送到客户手中。五、国外苗木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纵观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概况及案例分析不难发现,苗木发达地区的产业特点有其共同特征,如机械化程度较高、苗木生产及质量体系标准化建设相对完善、注重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等,这是苗木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值得国内从业者深入分析与借鉴。

首先,国外苗圃机械化发展程度高是由几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欧美等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如意大利劳动力成本为国内的8倍,为有效降低成本,机械化运作是较好的解决方式。同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苗圃机械养护技术相对发达,苗圃有资金和资源可自行养护及维修设备。另外,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运作是苗圃机械化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国外苗圃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体系比较完善,苗木规格、株行距、栽培方式等指标有统一的标准,便于机械化运作。

其次,国外苗圃标准化建设程度高主要由终端消费模式和行业协会的推广息息相关。发达国家大多以家庭庭院为主要消费市场,而无论日本的电子商务营销还是欧美的园艺中心、园艺超市营销,都需提供产品的统一规格、数量、报价等明确的产品信息才利于销售,这也使得生产者从种植方面思考相对应的栽培方式,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方式和产品供应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另外,苗木行业协会是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欧美国家苗木行业协会体系比较发达,国家、地区、专类协会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国家、地方、企业制定的苗木标准在协会的推广作用下得到有效地实施,加快了标准化执行的进程。

第三,国外苗圃大多关注市场预测、营销渠道和销售模式的分析。在其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标准体系相对完善的同时,通过苗木市场预测来制定产品生产计划会使整个产品体系的运作更加合理,提高产销对接度,减少苗木存圃量,同时针对消费市场运用生产技术处理存圃苗木,便于日后销售。另外,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普遍以家庭庭院为主要目标消费市场,消费群体大多以个人为主,而个人最便捷的消费方式则是通过网络或就近的园艺超市、园艺中心购买。这也催生了其针对营销渠道和销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国外苗木产业发展定位分析

园林绿化目标市场与苗木产品结构二者是紧密关联而又相互制约的两个要素,苗木目标市场的定位对苗木产品结构的设定有宏观导向作用,而产品定位对目标市场亦有制约作用。其中目标市场的定位主要可由苗木生产区域的人均国土面积、人均GDP、国家政策带动等因素综合影响,而苗木产品结构又由苗木所在地区的科研能力、气候温区等因素综合决定(见图2)。

从园林绿化目标市场的定位来看,首先,各国人均国土面积情况不同,苗木产业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国土面积3.2公顷,意大利为0.52公顷,日本0.3公顷,德国0.43公顷,印度0.3公顷;其次,从2024年全球各国人均GDP来看,美国为47284美元,荷兰47172美元,日本42820美元,德国40631美元,意大利34059美元,印度1265美元。综合以上两个指标,对于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GDP都相对较大的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一方面国家已无大面积绿化的政策导向,而消费者又大多具有私人庭院,他们具有土地和经济基础来进行园艺劳动和消费;而日本等人均国土面积较小,但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市政等大规模的绿化也已基本完成,园林苗木业逐渐往家庭园艺的造型等精细化生产和空间垂直绿化方向发展。因此,人均国土面积、人均GDP、国家政策带动三个因素综合影响园林绿化目标市场的定位。

从苗木产品结构定位来看,苗木产业发达地区大多注重与专业院校的合作与人才培养,注重苗木的资源开发利用,尤其是乡土、彩叶等类型树种的引种驯化与育种工作,对苗圃的产品定位起到重要影响作用。另外,苗木产销地所处地理位置与气候也直接影响到苗圃产品规划。如美国的Bailey苗圃,生产基地几乎遍布美国各州,各州的气候类型又不完全相同,苗圃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适生的苗木种类进行种植,实行大而分散的布局定位;意大利因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为地中海气候类型,Vannucci苗圃采取集中种植与管理的布局。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花卉行业:海南东方:花梨产业“钱”途无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植物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海南东方花卉种植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