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生活情趣的体现很大一部分就在花上,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花卉的种植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卉知识:雪落花开:早春开花的那些类短生植物(一)”,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春开花植物很多,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类分布于林下的娇小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具有位于地下的营养贮藏器官,诸如块根、鳞茎、球茎、块茎、根状茎等等。这些器官储藏着比种子更多的支持植物生长开花的养分。它们在低温干旱的冬季蛰伏着,直到雪水融化,一旦日照时间增加,温度开始回升,它们就会抢在第一时间开花——它们就是早春类短生植物。

之所以是“类”短生植物,是为了和狭义的一年生早春短生植物区分。那些真正的早春短生植物往往因为花小色不佳而不为人知,而且它们生长周期过短,对环境要求苛刻,产地分布偏僻难以采集,即便是关于它们的研究也很少,在这里不多介绍。

洁白的雪滴兰和鲜艳的冬菟葵,是花园中早春绽放的第一批花朵。

早春类短生植物具有颜色鲜艳的花朵,这样就可以比雪地吸收更多的热量,吸引昆虫。同时产生的花粉和花蜜也能给饥饿的昆虫提供大量能量,这会大大增加植物授粉结实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在早春的严酷环境中不断遭受蹂躏,早春类短生植物们娇嫩的花朵大多很快就会凋零,而剩余的地上部分会在几个星期到两三个月的短暂时间里制造养分并结出种子。时间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因为此时树木尚未长出宽大的叶片,草本植物可以利用充足的日照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盛夏的到来,地面的光线被树木遮蔽,早春类短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缓甚至停止,它们的地上部分往往就逐渐枯萎,开始新一轮的休眠,等待第二个初春的来临。

尽管地上部分生命周期短,大多开完花就凋零了,但早春类短生植物们依然具有很多诱人的特点。首先,早春短生植物为了在冰天雪地中吸引传粉者,一般花色极其艳丽、花形美观可爱;而为了抵抗寒风,早春类短生植物的株型都很紧凑矮小,叶片不舒展,产生所谓的“矮化现象”,甚至有些种类发育出了含大量水分的肉质叶片。这一切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可爱玲珑而艳丽多姿。其次,早春类短生植物开花时间一般很早,这填补了一月到四月园林的空白,花园中会充满了春意,使得这些植物深受园林家和园艺爱好者的追捧。再者,它们一般都极度抗寒,这意味着高纬度地区也可以露地种植观赏,而且这些植物在含有北温带到北寒带地区的国家十分普遍,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人们都可以观赏到这自然的馈赠。种种因素集合起来,使全世界的植物爱好者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一群不寻常的花草上。

黄油杯和奶油碗——娇嫩的菟葵根据最新的APG-III分类系统,毛茛目是最古老的真双子叶植物类群,而毛茛科金莲花亚科又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支。菟葵(Eranthis)是金莲花亚科下的一属,也是这一类群中开花最早的。

菟葵属各种的株型都极其小巧,亭亭玉立。花序下(一般只有一朵花)有由数枚轮生叶状苞片组成的总苞,看似一把微微隆起的绿色小伞,伞的顶端稳稳地安放着一朵半开半合的小花,小花有5至6个被片,微微低垂着。由于植株只有一轮苞片没有叶,而苞片也在开花时缩在花的后方并不展开,那不大的花显得极其醒目。

菟葵属的成员很有趣,一共八种,遍布亚欧大陆,欧洲的种类像金灿灿的黄油杯,东亚和东北亚的种类像乳白色的淡奶油碗。每一种分布的范围并不大,各自盘踞一块地盘。

从欧洲到中亚有三种菟葵:在欧洲最常见的是冬菟葵(E.hyemalis),它开放时明黄色的六枚被片像雪地里的金杯熠熠生光,煞是好看,由于适应性强、花大美观,常常被运用在园林中作为早春地被植物观赏;另一种是奇里乞亚菟葵(E.cilicica),又叫土耳其菟葵,分布没有冬菟葵广泛,株型稍小,苞片完全隐藏在花之下,显得花更加的硕大,几乎有失去重心之感;此外还有一种分布于中亚的长柄菟葵(E.longistipitata),则更为为罕见。

欧洲常见的冬菟葵。

东亚和东北亚的菟葵更为特殊,与欧洲的几乎完全不同,它们白色的萼片内层具有一圈退化的筒状花瓣,花瓣微凹或是二裂,裂片的顶端有退化的花药,金灿灿醒目之极,退化花瓣围绕花蕊生长,远看小花中心像群星闪耀。国内最著名的种类是菟葵(E.stellata),它的退化花瓣和白色萼片组合起来像一只只黄眼白兔,“菟”字可能由此而来。菟葵产于我国东北三省,俄罗斯亦有分布。当早春处处槁黄,甚至积雪残存时,它们便绽放出让人惊叹的小花。菟葵有约5至8片萼片,或黄或白,洗一冬之尘埃,绽冰清之春华。

产自我国东北的菟葵。

在中国四川有一个菟葵的现代分化中心,那里有两个中国特有的物种:特产于宝兴的白花菟葵(E.albiflora)和特产于汶川的浅裂菟葵(E.lobulata,也叫汶川菟葵)。二者都为白花,其中白花菟葵极稀有,是《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物种。日本也有一个菟葵属特有种——日本菟葵(E.pinnatifida),生长于石灰岩地带,在当地被称作“節分草”。花药蓝紫色,花瓣淡奶油色半透明,很有飘飘欲仙之感。除此之外,本属还有产自北亚的西伯利亚菟葵(E.sibirica),罕见,资料极少。

清丽的日本特有种日本菟葵。

金太阳、红太阳——羽叶上的侧金盏花菟葵的花期即将结束,侧金盏花就绽放了。每年三到四月,在东北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一轮轮小太阳般金灿灿的花朵,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它们细裂如同茴香的叶子紧紧皱缩,贴在花的后方。这个顽强而充满朝气的野花就是侧金盏花。

侧金盏花属(Adonis)是一个广布欧亚温带的小属,大约有26到30种。大部分种类都有鲜艳耀眼的金黄色花,但也有小部分种类具有鲜血一般的赤红色花。侧金盏花属植物大多数是花叶同时生长的,细裂的叶子松散的垂在茎上,顶端开出几朵耀眼的大花。中国有其中的10至13种,西南地区集中分布;其余种类则主要分布在欧洲、中亚及西伯利亚。

在古希腊神话里,阿多尼斯(Adonis)是掌管植物每年死而复生的神,也是诸神中最具吸引力的美男子之一,连维纳斯都对它一见钟情。只可惜一天狩猎时,阿多尼斯被野猪杀死,他滴下那殷红色的鲜血便化作了秋侧金盏花(A.annua)。虽然冥后被维纳斯的真诚祈求所感动,允许阿多尼斯在春日复活,但每年秋天他依然得魂归冥府。然而,那鲜血化作的花却从此年年盛开于地中海沿岸。这也是为什么秋侧金盏花除了雉眼花(pheasant's-eye)之外还有另一个名字——血滴花(blooddrops)——的原因。

像血滴一样鲜艳的秋侧金盏花。

和秋侧金盏花相似的红花种类大多跨越了欧亚的界限。小果侧金盏花(A.microcarpa)由于株型类似菊科植物,在当地也叫做红花春黄菊(redchamomile);火焰侧金盏花(A.flammea)熊熊火焰般耀眼的红花也十分引人注目;欧亚大陆广布的夏雉眼花(A.aestivalis)有一轮橙红色的花瓣,有些个体花瓣基部还生有一轮诡异的黑纹,大概算是本属中的一朵奇葩了,顺便一提,这种侧金盏花在新疆也有分布。

相貌清奇的夏雉眼花。

地中海以及整个欧洲还分布有几种黄花的侧金盏花。这其中最著名的早春开花的侧金盏花大概就是春雉眼花(A.vernalis)了。这是一个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主产地为欧洲的潘诺尼亚盆地和亚洲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开花时间较晚,花也比较大,一轮花瓣约莫有20余枚,绿色的羽叶自开花时就已经比较为舒展,衬托着一朵朵金色的小太阳。另一种比利牛斯侧金盏花(A.pyrenaica)则藏身于比利牛斯山脉之中,株型更类似于菊科植物。

如金色小太阳一般的春雉眼花。

产于亚洲尤其是东亚的侧金盏花属种类开花更早,花也普遍更大,一般为明亮的金黄色。在中国和日本,最著名的种类即是侧金盏花(A.amurensis)。侧金盏花在东北也被叫做冰凉花、冰里花、冰凌花,它们最早在三月中下旬开花,此时东北的苍茫大地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侧金盏花的叶子并没有欧洲哪些种类裂的那么深、那么细碎,开花时由于气温过低、融雪不充足,难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储存了大量花期所需能量的肉质化的叶片无法完全张开。肉肉的叶子紧缩在花的下方,呈现发紫的棕褐色。花是纯粹的金黄色,让人联想起冬日温暖却并不耀眼的太阳。

在积雪的缝隙中顽强绽放的侧金盏。

中国东北到俄罗斯、日本一带还分布有其它几种侧金盏花。其中分布较为广泛的有辽吉侧金盏花(A.pseudoamurensis),它和侧金盏花极其近似,只是花期略晚,大概在四月初左右。辽吉侧金盏花比侧金盏花更大,开花时已长出明显的地上茎,叶子也已舒展,基本上是花叶同期。北侧金盏花(A.sibirica)则分布在内蒙古东北至新疆北部,叶二到三回羽状细裂,乍一看类似于茴香叶,它的分布更加广泛,从中国、蒙古到俄罗斯,甚至一直蔓延至欧洲。

中国西南到喜马拉雅地区也是侧金盏花的现代分化中心,这一点与菟葵属不谋而合。从西藏新疆到川滇的高海拔地区分布着很多不可思议的艳丽种类,如绚烂得不可思议:开出淡蓝紫色小花的蓝侧金盏花(A.coerulea);花瓣为纯白色,时而带一点淡紫罗兰色的短柱侧金盏花(A.davidii);有着奇幻的淡绿色倒披针萼片,花瓣黄色的蜀侧金盏花(A.sutchuenensis);萼片淡紫色,花瓣为鎏金般闪耀金色的金黄侧金盏花(A.chrysocyathus);花瓣黄而微染紫色的甘青侧金盏花(A.bobroviana);夏侧金盏花的变种小侧金盏花(A.aestivalisvar.parviflora)等等。这些种类大多花色瑰丽奇特,虽说不似早春开花的种类那么惊艳,却也称得上是高原的明珠。

洁白的短柱侧金盏花。

可爱的菟葵与活泼的金莲花同属金莲花亚科,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早春最先开花的种类。当然,早春类短生植物远不止这两两个类群,毛茛亚科、扁果草亚科里也有不少令植物爱好者、园艺师们为之疯狂的品种——记住不要错过同主题的下一篇哟!

XZh52.COm阅读欣赏

养花百科:早春开花的那些类短生植物(二)


在上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毛茛科金莲花亚科的两大类早春类短生植物,当然早春类短生植物远不止这几个类群。与金莲花亚科相比出现时间更晚的毛茛亚科中,也有很多著名的早春类短生植物,让我们一一道来。

艳丽的春之骄子——獐耳细辛獐耳细辛属(Hepatica)可谓是早春之骄子,属内几乎所有种类均为早春类短生植物。它们的花小巧可爱,没有花瓣,只有一轮色彩鲜艳的萼片和三枚小小的绿色苞片。萼片的颜色从玫红色到天蓝色,颜色纯粹得难以想象。这些特质使得园艺家为之疯狂,培育出了一个个名贵的品种。

獐耳细辛丰富多彩的栽培品种。

獐耳细辛属广布欧亚大陆,但是分类却存在诸多争议。根据最粗放的分类,獐耳细辛属只有一个种;而根据最细致的分类,则可以将全世界的獐耳细辛分为十种,其中欧洲三种,亚洲五种,北美洲两种。

欧洲獐耳细辛(H.nobilis)是欧洲最常见的一种,它的叶片是三钝裂圆形,具有神秘的白色花纹,因而看上去有些像肝脏,因此它也得到了一系列liverleaf、liverwort之类与肝脏有关的名字。冬末春初,欧洲獐耳细辛的花首先钻出地面,叶子出土的时间略晚一些,但有时也与花同时出土。

欧洲獐耳细辛,自然摄影师的最爱。

欧洲还有两种种獐耳细辛:一种是分布于比利牛斯山脉的比利牛斯獐耳细辛(H.pyrenaica),萼片大而少,一般开出白色花,基部带有诱惑的深紫色,向外晕染;另一种是主要分布于喀尔巴阡山脉的特兰西瓦尼亚獐耳细辛(H.transsilvanica),它一般萼片窄而多,而且具有近钴蓝色的萼片,十分特别。

主要分布于罗马尼亚一带的特兰西瓦尼亚獐耳细辛。

中国和日本是獐耳细辛属的另一个分化中心,东亚特殊的气候孕育出了更繁多的獐耳细辛种类。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日本獐耳细辛(H.japonica)。它在日本有一个唯美而恰如其分的名字:雪割草,因为它们在初春割开雪的棉被,魔幻一般地开出鲜艳的花朵。雪割草的颜色多变,比欧洲獐耳细辛更加浓郁炽烈,从艳粉红色到深藕荷色都有。在十八世纪江户中期,雪割草开始在日本流行起来,从那时起经过日本园艺家的努力,雪割草出现了很多奇特的重瓣、双色、花纹、花蕊变异品种,花色更加诱人,价格也更加高昂。现在,雪割草作为日本大部分獐耳细辛品种的主要亲本,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园艺家所珍视的昂贵花卉。日本的另一种獐耳细辛H.pubescens萼片白色,具有大面积粉红色镶边,也是一些园艺品种的亲本。

粉色的日本獐耳细辛。

一般认为中国共有两种獐耳细辛:獐耳细辛(H.asiatica)和川鄂獐耳细辛(H.henryi),有人认为峨眉獐耳细辛(H.yamatutai)与川鄂獐耳细辛并不等同,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物种。獐耳细辛在国内分布极其广泛,从大兴安岭到长白山地区分布有一些不同生态型。花有白粉蓝三色,以白色居多,而最大的特征是花药呈淡粉色。花纯洁淡雅,萼片间又透露着野性。川鄂獐耳细辛的花为纯洁的白色,相比于獐耳细辛花更大、更显得亭亭玉立,叶片则呈肾形或圆形,不分裂或仅仅有五浅裂。峨眉獐耳细辛花白色,叶先端急尖,三浅裂至中部,近似三角形,仅产自峨眉山,极为稀有。

峨眉獐耳细辛花色纯净,虽稀有但依然是园艺界的宠儿。

北美洲共有两种獐耳细辛,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尖瓣獐耳细辛(H.acutiloba),花淡粉色或白色,萼片尖细;美国獐耳细辛(H.americana)花大,一般为柔和的堇色。

尖瓣獐耳细辛,因为花瓣尖细,因而整个花型都发生了变化。

春光中的舞者——白头翁

如果说獐耳细辛是早春的信使,那么白头翁便是春光里的舞者了——它那硕大的花冠绝对是田原山野间的一抹亮色。白头翁属(Pulsatilla)大概有33种左右,广布于欧亚大陆并与北美间断分布。这样的分布显示了白头翁属至少是在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分离之前形成的。白头翁这个中文名字来自于它们那不凡的果序——每一个果实上都有一根长长的宿存花柱,花柱就像一枚细长的银色羽毛在风中飘荡,而这使得组合起来的果序看似一个长发白须的老者,傲然脱俗,立于无人问津的山野间。

白头翁属植物的果序。

白头翁属植物花色多变,不过大多是深浅不一的紫色;花形大气潇洒,和獐耳细辛一样没有花瓣,只有两轮比普通花瓣还要亮丽的萼片,一般六枚左右。开花时萼片、花葶、初生的叶都长有一层极为细密柔软的长柔毛,看上去乖巧可爱,摸起来手感也很不错。白头翁属植物英文名众多,但最常用的还是pasqueflower(Pasque来源于古法语,意为逾越节),这是由于欧白头翁(P.vulgaris)等欧洲广布种总是在复活节到逾越节之间(大概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开出不可思议的淡紫色大花。

白头翁属在欧洲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种是欧白头翁(常见白头翁)。欧白头翁一般被当地人唤作commonpasqueflower,不过也有一个诡异的名字Dane'sblood(丹麦人之血)——由于欧白头翁常常生长在老坟地这类鲜血浸染的地方,所以欧洲人认为这种花是流入地下的血所化作的。欧白头翁的花钟状下垂,大而健硕,迷人的紫罗兰色引人注目,这也使得多个地方(如英国的剑桥郡)把它作为郡花。

欧白头翁,欧洲最常见的一种白头翁属植物。

挪威的奥普兰郡的郡花则是春白头翁(P.vernalis)。春白头翁大概是白头翁属中开花最早的种类了。株型小巧,大约只有5到15厘米高,其花的外轮三枚被片背面是迷人的浅桃红色或淡堇色,内轮的三枚则两面都是纯白色。欧洲分布的较为常见的白头翁还有数种,包括:小白头翁(P.pratensis),花色多变,北端为紫色而南端为带有淡绿的堇色;大白头翁(P.grandis),分布于中欧、东欧至东南欧,花较大、紫色,在斯洛文尼亚是重点保护植物;白花白头翁(P.alpina),罕见的白色花种类,远看近似银莲花,精致富有光泽,分布于从西班牙到克罗地亚的小范围地区;堇花白头翁(P.halleri),植株覆盖着长长的银色柔毛,花相对更小,深堇色更为纯粹,萼片有丝绸的光滑质感。

阿尔卑斯山间绽放着的春白头翁。

中国大约有十一种白头翁,含一个特有种。花期大约都在四月至五月,广泛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北西南的辽阔山河之间。其中花色最诱人的就是朝鲜白头翁(P.cernua)了,它们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以及朝鲜,日本、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朝鲜白头翁了的花在开放之前常常低垂,长长的柔毛掩盖了萼片本身的颜色。然而一旦开放,就能看到它萼片内部那极致诱惑撩拨人心的曙红至深红色——如此纯正而诱人的曙红色实是早春野花中少见的。它被金黄色雄蕊环环围住的柱头也是深褐红色,因而整朵花看着又会徒生一种喜悦与亲切感。朝鲜白头翁先花后叶,叶片在花开败后才缓缓舒展开来,四月至五月花开过后六月果期也结束了,从此地上部分香消玉殒。

在日本福岛绽放着的朝鲜白头翁。

当然在东北这个主要分布地区,有趣的白头翁远非朝鲜白头翁一种。兴安白头翁(P.dahurica)以大小兴安岭为中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至内蒙古一带,根据《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的记载,其花色为淡紫色到淡蓝紫色,颜色较为多变。黄花白头翁(P.sukaczevii)的分布更为狭窄,只在黑龙江、内蒙古的一小部分,极不常见,它们萼片的颜色一般是黄色,偶尔为白色。细叶白头翁(P.turczaninovii)除了分布于东三省的西部外,在河北北部、内蒙古、宁夏以及新疆北部也有分布。它们的花为柔和的淡蓝色或淡堇色,颜色向边缘逐渐变淡,偶尔有白色的个体,萼片较狭窄,轻薄而有透明的质感。它们叶片细裂,只有背面长着稀疏的长柔毛。蒙古白头翁(P.ambigua)除了分布于黑龙江外,在内蒙古、甘肃北部、宁夏、青海北部以及新疆也有分布。它们萼片颜色深紫偏蓝,边缘稍稍有透明感,叶片相对小,3至5全裂,裂片一般是披针形或者线形。

蒙古白头翁鲜艳而醒目的花朵。

白头翁(P.chinensis)也分布在东北,不过并不仅限于那里,十五个省、两个直辖市都有它的倩影来装点春天。白头翁极尽天地间最纯粹的紫罗兰色,开放在寒冷的荒原之上,或许就在干草间枯枝旁,就能看到它那硕大而惊艳的花朵。白头翁叶全部基生,开花时尚未完全展开,披一层银色的长柔毛;花葶长2.5至5.5厘米,顶着沉重的花,在未开放时常常是弯曲的,但依然从杂草乱絮中脱颖而出;总苞片基部合生,顶端掌状裂;总苞片之上就是紫色的大花了,紫色的萼片和鲜黄的花药相映,十分醒目,说它是早春时节花朵最大的野花之一也不为过。

杂草堆中长出的白头翁。

肾叶白头翁(P.patens)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有少量分布,但它本身是一个全球性广布的物种,欧洲、亚洲直至北美洲都有分布。肾叶白头翁的花色多变,萼片从淡紫色到蓝紫色,甚至乳白色和淡黄色都有。其萼片与白头翁不同,为长圆状卵形,顶端钝圆而非急尖。在欧洲分布的肾叶白头翁花色较深,为纯粹的深堇色;生长在内蒙古和新疆的品种则花色更淡,大多为浅浅的淡蓝紫色,萼片内部花色更浅,接近月白;北美的肾叶白头翁花小,颜色更接近中国的,萼片外部淡淡的暖紫色,萼片内部为白色。

颜色较深的欧洲肾叶白头翁。

中国另一个白头翁属物种较多的区域是从内蒙古西部、新疆到西藏接近中亚的地区。这里分布有花药为紫色而非黄色的紫蕊白头翁(P.kostyczewii);叶裂片为狭线形的细裂白头翁(P.tenuiloba);以及前文所述的蒙古白头翁,肾叶白头翁,细叶白头翁等。

北美洲也有很多姿色不俗的白头翁属植物,如肾叶白头翁的一个亚种P.patensssp.multifida,单花为欲放未放的杯状,萼片外部为极清新的淡堇色,如同一层透明的紫纱蒙在了花萼上,而长长的银色柔毛更显现了白头翁属独有的魅力。分布于美国西部的P.occidentalis生活的海拔更高,纯白色的萼片更加开展。此外,北美尚有P.hirsutissima,P.ludoviciana,P.patensssp.hirsutissima及上文提到过的欧洲白头翁P.vulgaris,这里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山间的肾叶白头翁multifida亚种植株。来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植物园

白头翁属的大部分物种与同是毛茛科的诸早春类短生植物相同,春尚早便开放,花将姿色香气留于残雪之中便飘零而去,未到盛夏连地上部分植株也消殒了,真可谓红颜易逝,不禁使人感慨万分。不过我们应当感谢自然给世界带来这些不可思议的“红颜”,使万物沉寂的北国早春有了最美的一道亮色。

洁白的春之使者——银莲花毛茛科的银莲花属(Anemone)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属,全世界共有144至150种,中国就有52种。这个属含有极为纷繁众多的美丽种类,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作园艺观赏,大多于晚春至秋末开花。中国银莲花属早春类短生植物大多集中在东北、华北,且大多是白花种类。

小巧的多被银莲花(A.raddeana)具有纯白色或带紫色萼片9至15枚,线状长圆形,基部先端钝圆,细密地排列在一起,见光花则开,天阴则花闭合;花开时叶片幼小,紧缩于花后方,更显得花朵硕大。整朵花干净利落、植株亭亭玉立,是完美的早春园林花卉之选。黑水银莲花(黑龙江银莲花,A.amurensis)较为大型,纯白色的萼片一般六枚,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顶端圆形,效果更加壮观。匍枝银莲花(A.stolonifera)则具有五枚银白色的萼片,花开时夸张地展开着,与柔美的多裂片的小叶相衬,显得别有一番风味。大花银莲花(A.silvestris)分布于河北、内蒙与新疆,萼片一般五枚,倒卵形,花形更加的圆润。除此之外,早春开放的银莲花还包括阿尔泰银莲花(A.altaica),阴地银莲花(A.umbrosa)等等。同时欧洲、北美洲也有很多姿色靓丽的种类。

多被银莲花赶在树叶长出之前,沐浴着林下并不多见的阳光。

根据不同的分类体系,獐耳细辛属和白头翁属也可以被并入广义的银莲花属,可见本文介绍的三个类群的亲缘关系还是很近的。不过它们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生存策略,包括在严酷的早春开出鲜艳的花朵这一看似极端的方式。

雪落花开


早春开花植物很多,但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一类分布于林下的娇小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大部分具有位于地下的营养贮藏器官,诸如块根、鳞茎、球茎、块茎、根状茎等等。这些器官储藏着比种子更多的支持植物生长开花的养分。它们在低温干旱的冬季蛰伏着,直到雪水融化,一旦日照时间增加,温度开始回升,它们就会抢在第一时间开花——它们就是早春类短生植物。

之所以是“类”短生植物,是为了和狭义的一年生早春短生植物区分。那些真正的早春短生植物往往因为花小色不佳而不为人知,而且它们生长周期过短,对环境要求苛刻,产地分布偏僻难以采集,即便是关于它们的研究也很少,在这里不多介绍。

洁白的雪滴兰和鲜艳的冬菟葵,是花园中早春绽放的第一批花朵。

早春类短生植物具有颜色鲜艳的花朵,这样就可以比雪地吸收更多的热量,吸引昆虫。同时产生的花粉和花蜜也能给饥饿的昆虫提供大量能量,这会大大增加植物授粉结实的机会。

当然这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在早春的严酷环境中不断遭受蹂躏,早春类短生植物们娇嫩的花朵大多很快就会凋零,而剩余的地上部分会在几个星期到两三个月的短暂时间里制造养分并结出种子。时间之所以如此紧迫,是因为此时树木尚未长出宽大的叶片,草本植物可以利用充足的日照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随着盛夏的到来,地面的光线被树木遮蔽,早春类短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减缓甚至停止,它们的地上部分往往就逐渐枯萎,开始新一轮的休眠,等待第二个初春的来临。

尽管地上部分生命周期短,大多开完花就凋零了,但早春类短生植物们依然具有很多诱人的特点。首先,早春短生植物为了在冰天雪地中吸引传粉者,一般花色极其艳丽、花形美观可爱;而为了抵抗寒风,早春类短生植物的株型都很紧凑矮小,叶片不舒展,产生所谓的“矮化现象”,甚至有些种类发育出了含大量水分的肉质叶片。这一切都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可爱玲珑而艳丽多姿。其次,早春类短生植物开花时间一般很早,这填补了一月到四月园林的空白,花园中会充满了春意,使得这些植物深受园林家和园艺爱好者的追捧。再者,它们一般都极度抗寒,这意味着高纬度地区也可以露地种植观赏,而且这些植物在含有北温带到北寒带地区的国家十分普遍,北美、欧洲和亚洲的人们都可以观赏到这自然的馈赠。种种因素集合起来,使全世界的植物爱好者把目光集中到了这一群不寻常的花草上。

黄油杯和奶油碗——娇嫩的菟葵

根据最新的APG-III分类系统,毛茛目是最古老的真双子叶植物类群,而毛茛科金莲花亚科又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支。菟葵(Eranthis)是金莲花亚科下的一属,也是这一类群中开花最早的。

菟葵属各种的株型都极其小巧,亭亭玉立。花序下(一般只有一朵花)有由数枚轮生叶状苞片组成的总苞,看似一把微微隆起的绿色小伞,伞的顶端稳稳地安放着一朵半开半合的小花,小花有5至6个被片,微微低垂着。由于植株只有一轮苞片没有叶,而苞片也在开花时缩在花的后方并不展开,那不大的花显得极其醒目。

菟葵属的成员很有趣,一共八种,遍布亚欧大陆,欧洲的种类像金灿灿的黄油杯,东亚和东北亚的种类像乳白色的淡奶油碗。每一种分布的范围并不大,各自盘踞一块地盘。

从欧洲到中亚有三种菟葵:在欧洲最常见的是冬菟葵(E. hyemalis),它开放时明黄色的六枚被片像雪地里的金杯熠熠生光,煞是好看,由于适应性强、花大美观,常常被运用在园林中作为早春地被植物观赏;另一种是奇里乞亚菟葵(E. cilicica),又叫土耳其菟葵,分布没有冬菟葵广泛,株型稍小,苞片完全隐藏在花之下,显得花更加的硕大,几乎有失去重心之感;此外还有一种分布于中亚的长柄菟葵(E. longistipitata),则更为为罕见。

欧洲常见的冬菟葵。

东亚和东北亚的菟葵更为特殊,与欧洲的几乎完全不同,它们白色的萼片内层具有一圈退化的筒状花瓣,花瓣微凹或是二裂,裂片的顶端有退化的花药,金灿灿醒目之极,退化花瓣围绕花蕊生长,远看小花中心像群星闪耀。国内最著名的种类是菟葵(E. stellata),它的退化花瓣和白色萼片组合起来像一只只黄眼白兔,“菟”字可能由此而来。菟葵产于我国东北三省,俄罗斯亦有分布。当早春处处槁黄,甚至积雪残存时,它们便绽放出让人惊叹的小花。菟葵有约5至8片萼片,或黄或白,洗一冬之尘埃,绽冰清之春华。

金太阳、红太阳——羽叶上的侧金盏花

菟葵的花期即将结束,侧金盏花就绽放了。每年三到四月,在东北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一轮轮小太阳般金灿灿的花朵,反射着刺眼的阳光;它们细裂如同茴香的叶子紧紧皱缩,贴在花的后方。这个顽强而充满朝气的野花就是侧金盏花。

侧金盏花属(Adonis)是一个广布欧亚温带的小属,大约有26到30种。大部分种类都有鲜艳耀眼的金黄色花,但也有小部分种类具有鲜血一般的赤红色花。侧金盏花属植物大多数是花叶同时生长的,细裂的叶子松散的垂在茎上,顶端开出几朵耀眼的大花。中国有其中的10至13种,西南地区集中分布;其余种类则主要分布在欧洲、中亚及西伯利亚。

在古希腊神话里,阿多尼斯(Adonis)是掌管植物每年死而复生的神,也是诸神中最具吸引力的美男子之一,连维纳斯都对它一见钟情。只可惜一天狩猎时,阿多尼斯被野猪杀死,他滴下那殷红色的鲜血便化作了秋侧金盏花(A. annua)。虽然冥后被维纳斯的真诚祈求所感动,允许阿多尼斯在春日复活,但每年秋天他依然得魂归冥府。然而,那鲜血化作的花却从此年年盛开于地中海沿岸。这也是为什么秋侧金盏花除了雉眼花(pheasant's-eye)之外还有另一个名字——血滴花(blooddrops)——的原因。

像血滴一样鲜艳的秋侧金盏花。

和秋侧金盏花相似的红花种类大多跨越了欧亚的界限。小果侧金盏花(A. microcarpa)由于株型类似菊科植物,在当地也叫做红花春黄菊(red chamomile);火焰侧金盏花(A. flammea)熊熊火焰般耀眼的红花也十分引人注目;欧亚大陆广布的夏雉眼花(A. aestivalis)有一轮橙红色的花瓣,有些个体花瓣基部还生有一轮诡异的黑纹,大概算是本属中的一朵奇葩了,顺便一提,这种侧金盏花在新疆也有分布。

相貌清奇的夏雉眼花。

地中海以及整个欧洲还分布有几种黄花的侧金盏花。这其中最著名的早春开花的侧金盏花大概就是春雉眼花(A. vernalis)了。这是一个分布极为广泛的物种,主产地为欧洲的潘诺尼亚盆地和亚洲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开花时间较晚,花也比较大,一轮花瓣约莫有20余枚,绿色的羽叶自开花时就已经比较为舒展,衬托着一朵朵金色的小太阳。另一种比利牛斯侧金盏花(A. pyrenaica)则藏身于比利牛斯山脉之中,株型更类似于菊科植物。

如金色小太阳一般的春雉眼花。

产于亚洲尤其是东亚的侧金盏花属种类开花更早,花也普遍更大,一般为明亮的金黄色。在中国和日本,最著名的种类即是侧金盏花(A. amurensis)。侧金盏花在东北也被叫做冰凉花、冰里花、冰凌花,它们最早在三月中下旬开花,此时东北的苍茫大地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侧金盏花的叶子并没有欧洲哪些种类裂的那么深、那么细碎,开花时由于气温过低、融雪不充足,难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储存了大量花期所需能量的肉质化的叶片无法完全张开。肉肉的叶子紧缩在花的下方,呈现发紫的棕褐色。花是纯粹的金黄色,让人联想起冬日温暖却并不耀眼的太阳。

在积雪的缝隙中顽强绽放的侧金盏。

中国东北到俄罗斯、日本一带还分布有其它几种侧金盏花。其中分布较为广泛的有辽吉侧金盏花(A. pseudoamurensis),它和侧金盏花极其近似,只是花期略晚,大概在四月初左右。辽吉侧金盏花比侧金盏花更大,开花时已长出明显的地上茎,叶子也已舒展,基本上是花叶同期。北侧金盏花(A. sibirica)则分布在内蒙古东北至新疆北部,叶二到三回羽状细裂,乍一看类似于茴香叶,它的分布更加广泛,从中国、蒙古到俄罗斯,甚至一直蔓延至欧洲。

中国西南到喜马拉雅地区也是侧金盏花的现代分化中心,这一点与菟葵属不谋而合。从西藏新疆到川滇的高海拔地区分布着很多不可思议的艳丽种类,如绚烂得不可思议:开出淡蓝紫色小花的蓝侧金盏花(A. coerulea);花瓣为纯白色,时而带一点淡紫罗兰色的短柱侧金盏花(A. davidii);有着奇幻的淡绿色倒披针萼片,花瓣黄色的蜀侧金盏花(A. sutchuenensis);萼片淡紫色,花瓣为鎏金般闪耀金色的金黄侧金盏花(A. chrysocyathus);花瓣黄而微染紫色的甘青侧金盏花(A. bobroviana);夏侧金盏花的变种小侧金盏花(A. aestivalisvar.parviflora)等等。这些种类大多花色瑰丽奇特,虽说不似早春开花的种类那么惊艳,却也称得上是高原的明珠。

洁白的短柱侧金盏花。

可爱的菟葵与活泼的金莲花同属金莲花亚科,它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早春最先开花的种类。当然,早春类短生植物远不止这两两个类群,毛茛亚科、扁果草亚科里也有不少令植物爱好者、园艺师们为之疯狂的品种——记住不要错过同主题的下一篇哟!

石生花开花(精)


“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花木的种植不同于赏花,学问很多,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为此,花卉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石生花开花(精)》,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石生花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开花,开花时花朵颜色多样,花型较大,在养护过程中想要石生花开花,可以使用营养丰富、排水性好的土壤种植石生花,并且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环...

石生花一般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开花,开花时花朵颜色多样,花型较大,在养护过程中想要石生花开花,可以使用营养丰富、排水性好的土壤种植石生花,并且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环境湿润,在其生长旺季,最好增加肥料的使用,为植株补充足够的养分。

石生花开花方法

1、种植土壤

石生花适合生长在营养含量丰富、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在种植时可以选择有机质含量丰富、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定期疏松土壤,维持土壤的透气性良好,以免影响植株生长。

2、适当补水

石生花在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对水分的需求较高,最好每隔四天浇一次水,并且在浇水时需要避开植株,以免植株受到感染。在夏季养护时需要减少浇水,以免花盆中出现积水导致植株腐烂。

3、充足阳光

石生花适合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光照才能使植株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开出花。日常养护时可以将植株放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但是在夏季需要将植株放在散光充足的环境。

4、合理施肥

想让石生花开花,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增加肥料的供给,最好每隔十五天施肥一次,在花期前可以适当的增加磷肥、钾肥的使用,刺激植株进行花芽分化。在施肥时需要避免植株接触肥料,以免植株感染病菌。

花卉相关知识:生活中的那些有毒植物精华


风信子:风信子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引起头晕、胃痉挛、拉肚子等症状,严重可导致瘫痪并可致命。风信子花粉容易造成皮肤过敏,要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如果有过敏性体质,要注意一点。鼻子靠近花卉闻是不科学的,要避免。放在客厅的桌子上没有关系。

花烛,别名火鹤花、红鹤芋,属植物的叶子和枝茎外形奇特:其叶颜色深绿,心形,厚实坚韧,花蕊长而尖,有鲜红色、白色或者绿色,周围是红色或粉色的佛焰苞,它们全都有毒。一旦误食,嘴里会感觉又烧又痛,随后使会肿胀起泡,嗓音变得嘶哑紧张,并且吞咽困难。

常春藤,又名洋常春藤、长春藤、土常春藤、鼓藤、木茑、百角蜈蚣,属五加科。其果实、种子和叶子均有毒,孩童误食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肠胃发炎、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但茎叶也可当发汗剂以及解热剂。叶有香气,形态优美,可在家中作观赏用。

黄色杜鹃的植株和花内均含有毒素,误食后会引起中毒;白色杜鹃的花中含有四环二萜类毒素,中毒后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

一品红:全株有毒,特别是茎叶里的白色汁液会刺激皮肤红肿,引起过敏反应,如误食茎、叶,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郁金香花朵有毒碱,和它呆上一两个小时后会感觉头晕,严重的可导致中毒,过多接触易使人毛发脱落。

茉莉香味对血压高、哮喘及过敏人群都是疾病的诱因,应该放到通风口,远离办公桌。

夹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包含了多种毒素,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它的毒性极高,曾有小量致命或差点致命的报告。当中最大量的毒素是强心甙类的欧夹竹桃甙及neriine。

香水百合香味对血压高、哮喘及过敏人群都是疾病的诱因,应该放到通风口,远离办公桌。

万年青属百合科,有毒部位在根茎,误食根茎会出现恶心、腹痛、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症状。而斑马万年青叶子的汁液可以使人变哑。

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误碰或误食其汁液会引起咽部和口部不适,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麻痹死亡。皮肤接触它的汁液会发生瘙痒或强烈刺激,眼睛接触汁液可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故应尽量减少接触滴水观音,有小孩的家庭最好不要种植。

绿萝,四季常青能吸收有毒气体,但是绿萝的汁液有毒,碰到皮肤会引起红肿发痒,误食会造成喉咙疼痛。

虞美人亦称田野罂粟(fieldpoppy)或法兰德斯罂粟(Flanderspoppy)全株有毒,内含有毒生物碱,尤其果实毒性最大,如果误食则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花卉类植物特性


“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花的,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凭经验种养花草,有时会遇到不少困难,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下面是由花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卉类植物特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花卉是指人们栽培和欣赏的各种花朵,包括花草、花卉树木和其他多年生植物。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装饰和美化作用,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带来了愉悦和舒心的感受。

花卉类植物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花色丰富多样:花卉类植物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丰富多样的花色。它们可以有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紫色等各种颜色,甚至是花瓣上带有斑点、花纹以及多种不同颜色的花朵。这些花色的变化使得花卉类植物成为了人们喜爱的装饰品,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和美感。

2.花朵形态各异:花卉类植物的花朵形态也是极其多样的。有些花朵呈现出圆形,有些则是长形或者是尖形的。还有些花朵的形态像是钟形、管状、星形等等。同时,花朵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差异,有小如花百合,也有大如睡莲的。这些不同形态的花朵给人们的观赏体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变化,让人们在欣赏花卉时能够充满新鲜感。

3.花香芬芳:花卉类植物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们散发出的花香。很多花卉类植物拥有独特的香味,有些香味浓郁芳香,有些则淡雅清香。不仅如此,这些花香还具有疗愈的功效,可以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让人们感到放松和愉悦。因此,人们经常会选择将这些花卉类植物放置在家中或者办公场所,以享受其芬芳的气息。

4.生长环境广泛:花卉类植物在生长环境上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无论是在寒冷的高山地带,还是在炎热的沙漠地区,甚至在湿润的热带雨林中,都能找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这种广泛的生态适应性使得花卉类植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栽培和欣赏。

5.增强空气质量:花卉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这对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非常有益。另外,花卉类植物还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如甲醛等,净化空气。因此,在室内放置花卉类植物可以有效地提供更清新的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6.艺术欣赏价值:花卉类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欣赏资源。它们可以被用于插花、花坛、花境等各种观赏花艺的设计。不同种类的花卉可以根据其花色、花朵形态、花期等特点进行搭配,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人们可以通过欣赏花卉类植物的美丽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到它们带来的美好情感。

花卉类植物作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装饰和美化元素,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特性。它们丰富多彩的花色、各异的花朵形态、芳香的香味以及广泛的生长环境适应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美感。同时,它们还具有净化空气、增强室内环境质量的功能,提升了生活的品质。因此,人们不仅要欣赏花卉类植物的美丽,也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与它们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北方花卉类植物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花在历来的文章诗篇中从不缺席,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掌握一定的技巧对种植花植花草很有帮助,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爱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北方花卉类植物》,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方花卉的美丽多样化,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充实了的视觉享受。北方花卉类植物种类繁多,表达方式丰富多样,每一种花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花语和美丽故事。让一起来了解一些最新的北方花卉信息,感受这片花的海洋。

让先来谈谈北方的国花——牡丹。牡丹作为我国的国花,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喜爱。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其盛开的美丽花朵受到艺术家们的倾慕,并被用作传统国画的题材之一。牡丹有着浓郁的芬芳气息,花朵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宛如一位华美的皇后。在北方的春天,牡丹花开,景色宜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牡丹,北方还有许多其他美丽的花卉。比如菊花,菊花是秋季最具代表性和独特魅力的花朵。菊花的花朵形状多样,有单瓣、重瓣、半重瓣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菊花,在花朵的颜色、外形和质感上都有所不同,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菊花寓意着团圆和幸福,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一盆盛开的菊花,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除了这些传统名花外,北方还有一些新兴的花卉品种非常值得关注。其中之一是海棠花,海棠花是中国园林艺术中常见的元素之一。海棠花盛开时,花苞呈淡粉色,花瓣宛如红色的丝绸。海棠花不仅色彩斑斓,而且花朵的瓣翻卷度很高,形状独特美观。海棠花寓意着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家庭,常常被用来装饰花坛和庭院,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另一个新兴的花卉品种是北方的锦葵。锦葵花是一种高大而富有观赏性的花卉,在夏季绽放的锦葵花会吸引众多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锦葵花的花朵颜色鲜艳,形状独特,种类众多。锦葵花的花期较长,可以持续几个月,给人们带来持久的视觉享受。锦葵花也被广泛用作园林和庭院的装饰植物,为人们带来清新而美丽的环境。

北方还有一些适应寒冷气候的花卉,如雪莲花、银杏花等。雪莲花是北方高山地区独有的花卉,花朵纯洁而美丽。雪莲花的花期短暂,只在寒冷的冬季绽放,象征着顽强和坚韧。银杏花是一种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的花卉,其叶子在秋天会变成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北方花卉类植物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花朵的外观上,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这些花卉以其独特的花语和美丽的花朵,丰富了北方的生态环境,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愉悦。无论是在庭院里,还是在公园中,这些花卉都扮靓了北方的大地,成为人们赏花、拍照的胜地。

北方花卉类植物的表达方式多样化,可以通过花朵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各个方面来展示其美丽。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意义,它们传达出的情感和情绪,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无论是在宴会上,还是在婚礼中,花朵都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元素,给场景增添了浪漫和温馨。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北方花卉类植物的丰富多样性给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美丽享受。无论是经典的牡丹,还是新兴的海棠和锦葵,每一种花卉都有其自身的魅力和价值。北方的花卉文化丰富多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珍爱这片花的海洋,用心去感受花卉带给的美丽和温暖。

花卉不开花、落花落蕾的原因总结


人们辛勤劳动,培育花卉,盼望花大色美,供人欣赏。但有时枝叶长得很旺盛,就是不开花;有的虽开花但花朵却很小,花色淡;有的还落花、落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1)水肥不当:花卉生长期间,水肥过量,引起枝徒长,营养物质多用于营养器官(根、茎、叶)生长上去了,繁殖器官(花、果实或种子)缺乏养分,影响花芽形成,导致不开花或开花很少,即使能开花,也易落花、落蕾。这种现象多生在施氮肥过多,而又缺乏磷肥的情况下,由于磷肥不足,就会影响花芽形成。因此在花芽分化期要注意增施含磷肥较多的花肥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则有利于花芽的形成和孕蕾。孕蕾期施肥过浓,浇水忽多忽少,易造成落花落蕾。花卉生育期,缺肥少水,植株生长不良,瘦弱矮小,也易造成开花少或花朵小而花质差。

(2)光照温度不适宜:由于花卉原产地不同,所以生态各异,有的喜光照,有的宜半阴;有的喜温暖,有的喜凉爽;有的喜温润,有的耐干旱。如果各自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引起落花、落蕾。

(3)土壤含盐碱量高:大多数花卉喜微酸性和中性土壤,而怕盐碱。即使较耐盐碱的花卉,如天竺葵、月季等,在在土壤含盐量超过0.1%,酸碱度超过pH7.5时,也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开花。这是由于土壤在pH6-7的微酸性条下,养分有效性最好,因而最适宜花卉的生长发育。酸性土壤不仅影响开花。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枯死。

(4)长时间没有进行枝叶修剪:栽培的花木,若长时间不修枝整形,枝条杂乱,不仅影响美观,而且由于许多不必要的枝条,消耗大量养料,影响花芽形成,也是造成不开花或开花少的原因之一。

(5)冬季室温过高:多数花卉冬季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室温以5度左右为宜。即使一些喜温暖的花卉,如米兰、玻璃翠等,室温一般也不要超过12℃。石榴、月季、夹桃、盆葡萄、无花果等适宜低温(0℃左右)。若室温过高,影响花木充分休眠或过早的抽芽叶,消耗了大量养分,翌年生长衰弱,不开花或花朵瘦小,容易凋落。

(6)病虫侵袭:花卉生长发育期间,常易遭受病虫为害,生长受到破坏,影响养分积累,也是造成落花落蕾的一个原因。

多肉生石花开花了(精选)


导语:人们都说世界上的奇花异草很多,但是多肉品种的花卉植物,你知道都有哪些奇葩吗?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叫做生石花的多肉,它又被叫做屁股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全属植物,品种众多,而且它的叶片相当厚实肥美,几乎没有明显的茎干,色泽绚丽多变,具备非常高的...

导语:人们都说世界上的奇花异草很多,但是多肉品种的花卉植物,你知道都有哪些奇葩吗?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叫做"生石花"的多肉,它又被叫做屁股花,是番杏科生石花属全属植物,品种众多,而且它的叶片相当厚实肥美,几乎没有明显的茎干,色泽绚丽多变,具备非常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它能够开出类似雏菊花形状的花朵,花径常常达到2~3厘米。

于此同时,有红色、白色、黄色的花朵,花期能够从夏季一直延续到秋天。观赏价值非常高,但是你知道怎么养护吗?

首先,第一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习性,这种植物原产于南部非洲,喜欢干燥温暖的环境,所以在盆栽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外界的水分、养分、光照、通风等要点、细节。

第1点、温度

石生花喜欢高温的环境,惧怕低温冻伤,所以我们在养护的时候最好是将温度控制在10度到30度,尤其是冬季的时候,最好不要让温度降低到12度以下,不然极有可能会出现冻伤冻死的情况。于此同时,我们若是在其开花的期间,将温度突然降低到4~5度,可以有效的延长花盛开的花期。

第2点、浇水

这种植物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所以对于这方面的需求比较低,因此做到土壤见干浇湿就可以了。另外,每次浇水也不必做到一次性浇湿透,可沿着花盆的四周倒上一圈水,就可以满足其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水分的需求。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伸伸懒腰,看见春天已经来了,连忙整理发型。花骨朵也探出头来,春风告诉它春天到了。”我相信每一个都很喜欢花,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花卉种植的学问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花卉知识:雪落花开:早春开花的那些类短生植物(一)”,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