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爱花卉网”小编特向您推荐"花卉相关知识:重庆最近半月十年来最暖和 春季花卉冬日开放",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昨日,气温宜人,游客在花卉园晒太阳赏花。

龙头寺附近的小区山茶花提前开放

昨日午后,沙坪坝三峡广场红梅花儿绽放了,比往年提前10多天。同样,在我市的花卉园、南山植物园,一些春季花卉也提前到冬季报到。

近期究竟有多暖和?如此温暖的大寒,是否反常?昨日,气象专家和花卉专家一起为你给出了答案。

“大寒”却不冷?

主城部分花卉提前绽放

本月,在刺骨寒风中熬过了36年来最冷元旦节,原本以为接踵而至的“大寒”节气会更冷,却不想各地纷纷放晴,截至昨日,我市已连晴8天。

昨日,记者在沙坪坝三峡广场看到,红梅花已竞相绽放,据广场巡逻人员介绍,早在1月中旬,三峡广场的红梅花便已绽放。

在沙坪公园、江北花卉园和南山植物园,不仅红梅花儿娇艳绽放,海棠、山茶花也开得正艳,吸引大批市民前往观赏。

究竟多暖和?

最近半月10年同期最暖

市气候中心专家表示,最近半月,主城区平均温高达9.2℃,比常年同期平均温7.7℃,偏高1.5℃,为2024年以来,我市10年来同期最高温。

“偏高1.5℃,直观上听起来不多,但由于是平均温,哪怕偏高零点几摄氏度,人体感觉也十分明显。”气候中心专家表示,低温只在1月上旬嚣张了几天,此后,重庆天气回暖的势头已变得不可阻挡。

为何花朵提前开?

享受日照偏多一倍以上

各园林的花卉专家们纷纷表示,花儿的绽放要受气候、养分、管理三大因素的影响,近期充足的日照和偏暖的气温,是部分花卉花期提前的主要原因。

市气候中心表示,最近半个月以来我市主城区日照为22.6小时。而常年同期,主城区大多只享受了10小时左右。也让花卉集体享受到了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的日照。

为啥这么暖?

暖湿气流单独控制我市

对此,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邓承之解释,前半冬,我市上空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入境冷空气常打架过招,让气温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但从1月中旬开始,我市上空改由暖湿气流单独控制。目前掌控我们天气的,主要是高原上波动气流,催生了晴好天气的持续逗留。

“升温前的基础温度偏低,这也是市民感觉最近天气温暖的原因之一。”邓承之说,前半冬(12月1日-1月3日),全市平均温仅7.4℃,比历史同期的平均温8.2℃,偏低0.8℃。

春天还远吗?

降温降雨将阻断入春路

天气越来越暖和,春天离我们还远吗?对此,市气候中心表示,按照气象上对春季的定义,连续5天滑动平均气温超过10℃,才能算入春,以此标准作判断,我市大部分未达到入春标准。

主城区历年入春的平均时间是2月16日,最近10年来,有一半的年份提前迈入春季。今年何时入春,还得看后期的天气走势。据预测,我市2月份气温会较历年平均温偏高,但从今日起至2月10日期间,我市将出现3次降温降雨过程,降温幅度最大为4℃,降雨量均为小雨,各地入春之路,将被暂时阻断。

XZH52.coM文章精选

花卉行业:亮点·十年——林木护生态 林下富农民


亮点•十年

林木之上保护生态,林木之下改善民生。

回首过去10年,林业的多种功能得到了极大挖掘,蕴藏的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林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挑起应对气候变化重任,人工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进入新世纪以来,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严格履行减排承诺,中国面临着巨大压力。

工业直接减排空间小、压力大、成本高,单走这条路,肯定行不通。林业间接减排,成本低、易施行、综合效益大,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研究表明,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而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森林碳汇,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

时代呼唤林业,林业不辱使命。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和《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24—2024年)》。全面启动了森林抚育经营,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覆盖全国。开展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和林地“一张图”建设,强化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林业温室气体排放。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成立了5个国家和区域级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

过去10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热潮。2024年,中国提前一年兑现了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承诺。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约束性指标。

目前,我国人工造林面积达6169万公顷,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据估算,1980—2024年,我国造林绿化累计净吸收30.6亿吨二氧化碳,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林下经济,助推农民“不砍树也致富”

“我们手里有两张‘绿色存折’,一张是种树5年成材的定期存折,一张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活期存折。”对于前景广阔的林下经济,山东省齐河县农民这样形象地比喻。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如雨后春笋,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这种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相当于扩大了几十亿亩的土地利用面积,极大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成为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

各地林农结合实际,勇于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山东潍坊实施“上林下藕”、“上林下渔”的种养模式,在塘下养鱼种藕,塘上栽树种果。吉林集安按照“土地管吃饭、林子管赚钱”的思路,引导农民在池塘边种树、林下种参、林地养蛙、林间养蜂,促进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林下经济便于农民就近就业,为广大农民增加了收入,颇受百姓欢迎。甘肃省合水县店子乡连家村胡振东,过去长年在外打工。2024年林改时回到村里,利用分到、租用的林地连片经营,开展林下规模养鸡。2024年生态鸡出栏后,创产值160万元,利润45万元以上。他喜滋滋地说:“原来在外打工一年只赚七八千块钱,还见不到老婆孩子。现在在家门口发展林下养殖业,每年收入好几十万呢!”

发展新产业,寻找利国富农结合点

过去10年,油茶产业同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24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将油茶产业作为一项林业支柱产业。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资金,每年拿出2亿元用于2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新造油茶林的补助。财政部统筹安排10多项涉农资金进行扶持,2024年该项资金超过20亿元。地方各级政府也纷纷制定优惠政策,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每年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油茶产业予以扶持,各市、县通过免费提供苗木、补助抚育管理费、发放肥料补助等方式,大力鼓励企业和农民种植高产油茶。

4年里,全国油茶良种种苗的生产能力从5000万株提高到了5亿多株,新造油茶林600多万亩,完成低产油茶林抚育700多万亩。“油茶高产栽培示范园”和“油茶低改科技示范园”初具规模。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形成了“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造林大户)”等诸多发展模式。

油茶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日益显现。湖南省浏阳市鸭头村村民吉云龙栽植良种油茶12亩,2024年平均亩产茶油达60公斤,年总收入达5.5万元。福建尤溪县的林文寿,通过对40亩老油茶林采取垦复培兜、修枝整形、施肥等技术措施,2024年采鲜果42000斤,亩产值达3000多元,较改造前提高一倍以上。(王俪玢朱隽)

花卉相关知识:今年春季造林绿化督查圆满结束


6月4日,国家林业局召开2024年春季造林绿化督查工作汇报会。至此,国家林业局从4月下旬以来派出的7个督查组在12省(区)的督查工作全面完成。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国家林业局党组十分重视今春造林绿化督查工作,并赋予了督查组很多新的任务和期待。7个督查组工作认真、扎实,圆满完成了此次春季造林的督查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据悉,1个多月以来,7个督查组分赴四川、贵州、甘肃、青海、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福建、江西、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督查春季造林情况,督查内容包括春季造林绿化进展、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工作、森林抚育经营等多个方面。督查组通过林区走访、现场核查、座谈研讨等方式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同时也提出了对策。会上,7个督察组分别对此次春季造林绿化督查工作进行总结,汇报了各地采取的措施,春季造林工作的特点、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震撼、感动、振奋”,张永利总结了今春造林督查的整体印象。他说,今年春季,赵树丛局长检查了北京市平原绿化工程,7个督查组又在全国12个省(区)检查了各地春季造林工作。督查组成员每到一处,都被当地的造林规模、绿化成果所震撼,都被地方党委和政府关心、重视、支持林业工作的力度所感动,以作为从事林业工作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张永利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体现了当前林业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社会对林业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林业事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猛,群众对林业工作的期待越来越高,这符合现阶段各地区的发展实际,符合林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迫切需求。对此,林业主管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握林业建设的主流,充分肯定各地绿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累积的经验;要认识到林业事业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重视,离不开组织动员和全社会的支持参与。

通过督查发现,各地在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张永利说,对这些问题林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思考、科学应对,从认识、机制、政策、科技、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工作指导,保护好方方面面的造林绿化积极性;要利用好今春督查总结的工作成果,全面总结各地春季造林工作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部门要好好研究解决方案,各司局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号入座,主动与问题对接,积极配合解决,推进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相关部门要对普遍性、苗头性、深层次的问题认真梳理、具体研判、分类指导,进一步研究,并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成为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力量;督查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要及时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沟通,寻求理解支持,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造林绿化是我国实现“双增”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要加大宣传力度,集中报道各地春季造林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相关部门要继续抓好今年的雨季造林、秋季造林等工作,确保全年造林绿化任务圆满完成。

花卉相关知识:梅花简介


梅花—君子(花魁)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花果,自古以来人们爱梅、赏梅、画梅、咏梅、艺梅,形成了梅的文化。经过长期的栽培,至今已有300个以上的品种,成为著名的中国传统园林花卉。

宫粉型梅花

Prunusmumef.alphandiiRehd.

宫粉型梅花是栽培分化较大,花色品种最繁多的类型。其共有的特征是叶片、花梗和萼无毛;花梗短,在5毫米以内;花萼绛紫色;花单瓣或重瓣,花色为从淡红至深红的各种色调。

绿萼型梅花

Prunusmumevar.viridicalyxMakino

梅是蔷薇科,隶属野生原种梅(Prunusmume)的各种园林栽培品种。梅按谱系分类分真梅系与杏梅系,依枝干的形态特征又有直枝梅、垂枝梅和龙游梅,其中真梅系直枝梅是最常见且品种最多的一类,本图就是其中的绿萼类型,绿萼型的主要特征是萼片绿色,花多为白色或近白色。

相信《花卉相关知识:重庆最近半月十年来最暖和 春季花卉冬日开放》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种植花卉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十年养花技巧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