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一直都是美好跟浪漫的象征,每个季节也会有象征每个季节的花,每个地方也会有每个地方代表的花。花卉好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下面是爱花卉网(xzh52.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科普:中国·合肥苗木交易大会开幕",希望对您了解花卉行业能有所帮助。

11月2日,2024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在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隆重开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副省长梁卫国出席开幕式。

张永利指出,安徽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处在自然生态南北交替的过渡地带,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长期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全力支持林业发展、尤其是苗木花卉产业发展。今年开始实施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必将促使林业及种苗花卉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梁卫国指出,在全省上下加快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时期,2024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隆重开幕。本届苗交会以“创建森林城市、促进森林增长”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打造“三个强省”的时代要求,顺应了全省人民建设美好安徽的共同愿望,将有力促进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创建森林城市、促进森林增长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合肥苗交会的带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城乡生态面貌、促进农业增收致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苗交会由国家林业局和安徽省政府主办,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安徽省林业厅、合肥市人民政府承办,主题是“创建森林城市、促进森林增长”。展区总面积达7.1万平方米,共分五个区域,是历届苗交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xZH52.cOm好文推荐

中国苗木花卉之乡—安徽合肥肥西


在安徽省会合肥西南,有一方生机无限的热土,她就是中国苗木花卉之乡、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西南组团核心区、合肥市 “十强乡镇”------肥西县上派镇。

上派镇,为肥西县政府驻地,是肥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区位优越,环境优良,是投资兴业的热土。

这里,鸟语花香,设施完善,是适宜人居的宝地。

上派镇北邻安徽省会合肥,东临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西落美丽的国家森林公园紫蓬山,紧邻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滨湖新区。距合肥骆岗机场仅10公里,合九铁路肥西站就座落在其境内;合肥市金寨南路、翡翠路、青龙路、蓬莱路等4条城际交通主干道直通肥西县城上派,实现了与省会合肥的无缝对接;国道206、405线贯穿全境;沿派河可达巢湖,构成了放射状立体交通网,交通便捷。

上派镇镇域面积118平方公里,辖11个社区、19个村,人口15万人,城区面积14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14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上派镇响应合肥市“三大推进”战略,确立“中国花木之乡,合肥西南中心”的发展定位,确定“全县当第一、全市进三强、全省创一流、全国有名次”的发展目标,明晰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新农村和城市建设,拉开了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从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向特色乡镇的跨越,一个和谐的上派正在崛起。

工业上派经济强镇

坚持“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不动摇,上派镇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依托合肥市在科技人才和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产业上的优势,采取“政府推动、项目滚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合作开发”的办法,规划建设了上派工业聚集区,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开发了新港工业园。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10平方公里,2006年动工建设,园区产业定位机械加工,配套合肥江汽、昌河、日立、合力、格力、海尔、荣事达等大型集团企业。目前聚集区通过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3平方公里功能完善的工业平台,吸引40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已经建成投产20家,产值近5亿元。新港工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中,目前完成一期工程拆迁征地,计划注入5亿元资金,打造集汽车配件、物流等为一体的工业园区。

政府在积极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老企业改制和产业升级,企业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不断成长,30多家规上企业产销两旺,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获得了国家名牌产品称号,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持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显示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工业经济呈现出勃勃发展的势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发展,商业、房地产、旅游等产业欣欣向荣,2008年全镇实现财政收入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00元。

特色上派 苗木花卉之乡

“村村花扶树、户户绿绕门” 。苗木花卉产业是上派镇一大特色产业,游绿海、醉花香的意境已经被上派的居民和游客所享受。上派镇采取“政府扶持、项目推动、大户引领、协会组织”的一种“大户+协会、协会联市场”的花卉苗木产销模式,促进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组建苗木花卉专业协会两个,加入协会苗木种植、销售大户145户,联系带动农户19100户。近年来,县、镇投入苗木花卉扶持资金2000余万元,争取世行农业基础设施、苗木花卉精品园等项目8个,建成花木协会培训中心,路、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建成华东地区一流的花木城,搭建苗木花卉科研、销售平台,实现上派镇苗木花卉产业由原来偏重苗木,品种单一,向苗木、花卉共同发展的转变,种植结构逐步合理,品质不断提高。全镇苗木花卉发展六大类5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5万亩。注册了“三岗”苗木花卉商标,三岗苗木花卉远销全国大部分省份。在种植经营大户的带动下,一些有条件的苗农开始涉足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市场、苗木花卉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苗农花农的年人均收入1万多元,苗木花卉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今天的三岗树绿花红、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镇党委、政府注重发展三产,引导农民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村民投资等方式建设“农家乐”。目前已建成“农家乐”8家,实行统一标准,实现了星级管理。“农家乐”同附近的老母鸡家园、紫蓬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串点连线,成为合肥市民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三岗被评为全国3A级风景区。

和谐上宜居之城

上派镇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营造一流的投资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步伐,按照“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完善配套设施、融入省城合肥”的县城发展思路,以旧城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创建园林县城为重点,积极参与县城建设。近年来,上派镇先后实施了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工作,共完成拆迁、拆违100多万平方米,建设了10个居民安置点,建成安置房82万平方米。配合旧城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城市道路、公园、学校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城市功能和设施更加完善,承载力不断增强。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上派镇深入开展政府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从创建文明城镇入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积极推进教育和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着力提升商业服务水平,打造优良的生活和投资环境。随着交通、卫生、文化、教育、商务、政务环境的改善,城市品味和档次不断提高,上派镇已成为人们争相选择的宜居之城。

上派,作为肥西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正体现着她磅礴发展的气势,必将成为省会都市圈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和谐之城。

花卉行业相关:第十二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开幕


以“魅力花都绿色家园”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9月26日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开幕。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宣布开幕;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永利指出,花木产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被誉为朝阳产业,也是典型的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对于美化城乡环境,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活跃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永利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花木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截至2024年,我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02.4万公顷,销售额达1068.54亿元,出口额达4.8亿美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成为国际上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进出口贸易国。

张永利说,近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种苗和花卉产业发展,把它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绿色发展的先导产业来抓,出台实施了《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了许多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河南花木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河南省花木生产面积已经发展到175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11.4%,是全国重要的花木生产基地。

许昌市作为中原花木的主产区,始终坚持发挥区域优势,抢抓机遇,重点发展,把花木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全市花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地被等四大系列特色产品,成为全国重要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尤其是在许昌,已连续举办了11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极大地提升了中原花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河南乃至全国花木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满仓说,大力发展花木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体现,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应有之义。目前,花木产业已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许昌市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花木特色产业,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花木之都”等称号。

据悉,与往届不同,第十二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是第一次冠名“中国”的花博会。本届花博会由国家林业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由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旅游局、许昌市人民政府协办。据了解,花博会以花木博览、项目洽谈、高层论坛、生态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还举办了插花花艺大赛和室内外布展等活动。

花卉科普:开原打造“中国彩色苗木产业旗舰”


200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辽宁省开原市苗木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增面积达万亩以上。到2024年,全市苗木种植面积达20万亩,沿“102线”等主要公路两侧形成了200公里的苗木基地产业带,其中70%种植的是彩色苗木;全市有苗木经营业户4.8万户、从业人员11万人;彩色苗木年产值达30亿元。2024年,开原市先后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彩色苗木产业第一县”,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和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开原市彩色苗木产业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开原市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把苗木产业打造成为强市富民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

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开原市位于辽宁省北部,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带的最北端,是典型的北树南栽的缓冲过渡中转站,非常适宜南北方的常绿与落叶多种苗木的栽培种植。由于开原以北地区寒冷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南方各种苗木的栽培种植,开原以南地区培育出的苗木不适宜北方气候的生长,使开原处于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南北苗木移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培育出的苗木适合全国不同地域的栽培种植。

开原市交通便利,哈大铁路、京哈电气化铁路、沈哈高速公路和102国道贯通全境,“沈四线”、“中兰线”、“彰桓线”、“辽开线”等多条公路纵横通过。

优越的气候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为开原市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资源优势。

继承传统渊源优势

在我国300余年的苗木产业发展历史长卷中,开原苗木无疑成为东北地区最为浓重的一笔。早在清朝初期,开原市苗木在东北地区就颇有名气,曾作为皇家园林树种栽植。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沈阳故宫和北陵的皇家园林时,就选用了开原东部山区的苗木树种。悠久的苗木种植历史,使开原的广大苗农继承并掌握了娴熟的苗木种植经验,为这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开原种苗产业的快速壮大,开原苗木实现了传统优势与现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开原苗木更是名扬南北。在2024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上,许多奥运场馆的周边绿化就选用了开原市的金叶糖槭、金叶榆、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等彩叶苗木,开原的五角枫和桧柏更是种到了鸟巢场馆周围。

放大政策扶持优势

为调动农民种植苗木的积极性,开原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推进苗木产业做大做强。一是配套基础设施。对形成一定规模的苗木基地,政府出资予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对农民投资新建的基地,在道路、机电井、看护房、大棚、电力增容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二是解决土地流转困难。政府安排扶持资金,保证农民以每亩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承包土地。同时,政府还在土地串换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三是解决生产资金困难。政府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民提供必要的生产资金,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种植苗木的积极性。

突出科技引导优势

为了提升苗木产业的竞争力,开原市一直以来都把提升科技水平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开原市苗木花卉发展局与省林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开发具有开原特色的苗木优良品种;大力推广苗木花卉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彩色苗木种植的步伐。开原市从全国各地引进的彩叶苗木新品种近百种,极大地丰富了苗木的品种资源。建立了种苗繁育生产中心,开展苗木组培和研发,提升了彩叶苗木产业的档次和水平。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省风景园林协会都先后把教学基地和示范基地建在了开原市。

强化行业管理优势

2024年,开原市成立了“市苗木花卉办公室”,指导全市苗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市政府将“苗木办”提格为“苗木花卉发展局”,增加了人员编制,加强了组织领导。2024年,市政府又责成市林业、质监、工商等部门制定苗木质量标准,建立并完善苗木产业市场监管体系,抓好苗木商标品牌的管理和保护等工作,不断促进苗木种植和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开原市把发展彩色苗木产业的重点由原来的“三线”,扩大到“五线”,带动全市苗木产业发展。同时,将苗木产业由原来的14个重点乡镇,扩大为全市21个乡、镇、街,充分发挥各乡、镇、街的特色、优势和潜力。今年,成立了开原市苗木花卉协会,有会员2000多人,组织苗木生产专业合作社51个,提高了苗木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扩大产业规模优势

在开原市的21个乡镇中,苗木种植面积超万亩的乡镇有5个,占乡镇总数的24%,有千亩以上苗木基地26处、百亩以上基地147处。开原的苗木产品主要包括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造型苗木和高新彩叶苗木五大类,品种达300多个。目前,全市彩叶苗木的种植面积已达14万亩,占全市苗木种植总面积的70%,种植范围主要分布在靠山镇、兴开街和中固镇等三个乡镇,形成了密枝红叶李、金叶榆、金叶糖槭、花灌木、乡土树种、荒山绿化苗木等彩叶苗木专业生产区。彩叶苗木产业已形成规模,具有代表性的树种有密枝红叶李、金叶榆、金叶糖槭、金叶水蜡、紫叶李、紫叶稠李、紫叶水蜡、紫叶小檗、紫叶风箱果等30余个。其中,种植品种最多的是金叶榆,面积达3.5万亩以上;其次为金叶糖槭,面积超过1万亩;新引进的密枝红叶李面积也已超过了1万亩。到2024年,开原市金叶糖槭、金叶榆和紫叶稠李三个彩色苗木品种种植规模将力争达到东北第一。

培育专业人才优势

经过近十几年的苗木产业发展,开原的苗木专业人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很多传统的种植苗农转变成精通科技种苗的技术专家、善于捕捉市场行情的新型农民,许多人成功转型为销售苗木的经纪人、绿化企业的企业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专门从事苗木营销的经纪人3000余人,他们把开原的苗木推销到全国的大中城市,把需求苗木的客户带到开原;全市还成立了上百家苗木经营公司和几十家绿化工程公司。

做大苗木市场优势

开原市政府审时度势,加强了苗木营销平台建设。目前,开原的苗木专业村基本都有自发形成的市场,在中心城镇还有规模更大的苗木市场,每年对外营销苗木20亿元;全市从事苗木营销的经纪人2024年实现销售额达15亿元;全市有上百家苗木公司和苗圃在网上开辟了苗木网站,强化了信息交流,拓宽了销售渠道,提高了开原苗木的知名度。目前,开原市已形成了固定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销售渠道,彩色苗木成功进入了北京、天津、云南、新疆以及内蒙古的许多大中城市的市场。在开原市建设的东北最大的苗木交易市场——“东北亚·国际花木城”一期工程即将竣工营业,“中国(开原)首届花木博览会”将于2024年春季举办,进一步展示品牌,交流经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挥典型引领优势

近年来,开原市已经培育了一大批典型乡镇、典型大户,发挥了显著的典型带动作用。靠山镇是开原市苗木生产面积最大的乡镇,苗木种植面积达5.4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90%。全镇现有苗木专业村15个,90%以上的农户从事苗木产业,全镇年产成品苗木5000万株、种苗1亿株。此外,靠山镇的农民还到周边乡镇或域外承包土地种植苗木1.7万亩。靠山镇仅苗木产业一项就可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以上。靠山镇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苗木产业基地和购销集散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苗木花卉乡镇”和“中国花木之乡”、“辽宁特产彩色苗木之乡”。

开原市苗木大户郭云清现有标准温室大棚205栋,苗木种植面积3500余亩,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全国最大的密枝红叶李繁育基地,建设了年产紫叶水蜡种苗2000万株的全国最大的紫叶水蜡繁育基地。2024年,他投资800万元新建了100栋日光温室大棚,建立年产容器苗1000万株以上的繁育基地。2024年共实现销售额3000余万元。靠山镇的农民王金学种植了苗木红王子锦带,仅此一个品种就给靠山镇的农民带来了超亿元的收益。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24年,开原市计划把苗木种植面积发展到23万亩,苗木专业乡镇达到5个,专业村达到50个,经营业户达到5.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经纪人达到4000余人,园林绿化公司达到100余家,年产值实现35亿元,项目区内人均年收入2万元。到2024年,彩色苗木产品品牌要力争达到10个以上,拥有4到5个在国内排名前列的品种,拥有自主或引进的专利品种。2024年底,全市彩色苗木种植面积力争达到30万亩,实现总产值50亿元。

了解花卉:4月17日-20日国际盆景大会在扬州开幕


爱花卉网讯:2024国际盆景大会将于4月17日-20日在扬州举办,记者昨获悉,大会以“传承文化、亲近自然”为主题,组织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的盆景、赏石精品进行展示,同时举办国际盆景图片展。目前,一切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40个国家500名嘉宾参会

截至目前,大会筹委会已经邀请了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南非、英国、日本以及港澳台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名嘉宾参会。其中,境外参会嘉宾260人左右,国内外著名盆景大师15名。征集参展盆景、赏石作品500件,国际盆景作品图片100幅。

大会筹委会表示,力求通过蕴含自然美、人文气息的盆景作品展和国际知名大师级盆景制作表演,交流盆景艺术,传承历史文化,进一步促进国际盆景界的文化交流;通过国际盆景大会在扬州举办的契机,进一步扩大扬派盆景的国际影响力;通过精致的盆景展览和秀美的风光旅游,向参会嘉宾展示扬州独特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提升扬州的国际知名度。

六项活动精彩纷呈

大会由六项活动组成,主要是国际盆景大会、欢迎晚宴暨国际盆景协会50周年庆典、盆景赏识精品展及国际盆景图片展、国内外著名盆景大师现场技艺表演及盆景赏识讲座、欢迎晚宴暨颁奖仪式、《扬州宣言》纪念石碑揭碑仪式。

此次活动分两个场地进行,一是宋夹城展区,主要进行国内外精品盆景、精品赏石和国际盆景图片展览,以及大师现场表演。据悉,目前展览和表演所需要的展览台、表演台等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所需要的300盆精品盆景和赏石也将在4月16日前全部到位。h325.com

二是扬派盆景博物馆展区,主要进行扬派盆景展览,同时为了今年此次盛会,建设了纪念岛,进行大师作品的留存和《扬州宣言》石碑的摆放。

大会重点邀请了美国探索频道、央视新闻频道进行拍摄,同时在《国际盆栽》、《花木盆景》等10多种杂志上进行了广泛宣传。来源扬州网-扬州时报)

了解花卉:浙江“中国红梅之乡”梅花节开幕


未见梅花,先闻梅香。昨日,长兴林城第八届梅花节开幕,引来不少游客前往赏梅。梅花是长兴县的县花,杭州西溪湿地和余杭超山引入的观赏梅均出自长兴。

作为“中国红梅之乡”和全国最大的梅花种植基地,长兴林城镇栽种的梅花已有近百万株,形成了兼具经济与观光价值的万亩梅园。叶光明是林城当地的一名普通梅农,在他的印象里,长兴的梅花从“果梅”发展到“花梅”再到“香梅”不过十几年时间。“我自己大部分梅桩都卖给了长兴东方梅园,他们经过嫁接修成盆景或深加工做成梅花香水,让效益翻了好几番。”叶光明说。

长兴梅花产业不仅完成了从种植业到深加工的转型升级,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这几天,整片梅园内的梅花竞相开放,来林城看梅花的客人非常多,我的生意也红火起来了。”梅花园旁新荣华农家乐的潘老板告诉记者,梅花开时,每天的游客接待量上千人,营业收入一万余元。林城镇宣传委员黄蓉金则表示,今后林城镇将通过新农村及魅力乡村的建设逐步使村庄布局中,满足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需求。

据了解,长兴目前拥有的梅花品种主要有玉蝶、美人梅、绿梅、绿萼、长兴红等8个。此次“梅花节”的活动时间将一直持续至3月15日。

花卉养殖:2024中国昆明(泛亚)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即将开幕


9月28日,2024中国昆明(泛亚)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组委会召开新闻通报会宣布,由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昆明市人民政府、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联合主办的,以“生态云南,合作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国昆明(泛亚)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将于11月2—4日在昆明举行。这是西南片区第一次举办的观赏苗木展览会,旨在推进昆明苗木产业健康发展。

展览会以打造“云南桥头堡国际观赏苗木交易市场”品牌,大力发展云南乡土树种苗木产业,建设中国西南观赏苗木交易中心为目标,是一个以信息交流,促进苗木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并集展示交易、信息交流、高端论坛、招商引资为一体的区域性经济峰会。展览会共设云南特色观赏苗木馆、国际国内精品馆、综合观赏苗木馆、云南观赏苗木科普馆等4个室内展馆,面积15736平方米居国内同类展会首位。此外,还有461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10月20日,4个室内展馆及全部基础设施将全面完成。

截至9月28日,报名参加展览会的企业有348家,包括荷兰绿化屋顶公司、意大利万木奇公司、成都苗夫现代林业苗木科技公司、浙江索尔园林工程公司等19家国外和省外企业。

据悉,展览会共设观花苗木、观果苗木、花冠苗木、特展展位、标准展位等5个奖项的金、银、铜奖。评奖针对,云南特有乡土苗木参,并规定了科学性、新颖性、培育技术先进性、推广效果等5个标准,旨在鼓励云南乡土苗木产业化进程。

云南省林业厅为展览会给予了大力支持,组织全省16个州市、西南林业大学、省林科院、省林木种苗管理工作总站、省森林自然中心等单位共同构建宣传科普主题馆;组织16个州市选送各州市有特色观赏大苗。目前,全省16个州市乡土树种集中展示区完成区分细化,昆明、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昭通等10个州市乡土树种已送达室外展区并完成布展,昭通市特别选送了2棵人工培育的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巧家五针松。(云南省林业厅)

花卉科普:沭阳将办花木交易博览会


由江苏省苗木商会沭阳分会、沭阳县花卉协会主办的“2024中国(沭阳)花木交易博览会”,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沭阳县花乡名门生态园举办。

博览会以“突出品牌、产业创新、交流合作、高端服务”为办展理念,设定500个展位,展出面积1万平方米,将展出绿化苗木、花卉园艺、园林机械、园林工具、园艺资材、赏石盆景等。同期还将举办“2024秋季沭阳苗木信息交流会”,集中讨论如何提高苗木的商品价值、园林花卉电子商务、花木行业的市场发展方向和现阶段情况等,同时举办苗木采购专场配对大会,参会企业还将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信息推介活动。

据沭阳县花卉协会负责人介绍,将有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等10多个省(市)的代表参加信息交流会,其中,华东有17个市(县)的园林局还将组团参会。

沭阳花木种植历史悠久,目前全县花木总面积40万亩,花木品种3000余种,各类盆景80余万盆。2000年,新河镇被江苏省花木协会评为“花木之乡”;2024年,颜集镇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

花卉科普:苗木移栽方法


常绿树起苗:于春季新芽末萌动前或雨季新枝停止生长后或秋冬之际植株停止生长后进行,先浇透种植地,并将铺散的枝条用草绳捆拢。苗高2-2.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45厘米,深不小于40厘米;苗高2.6-3.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不小于50厘米;落叶树起苗:对胸径3—10厘米的乔木,可于春季化冻后至新芽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在地面以胸径(距地面1.3米处的干径)的8—10倍为直径画圆断侧根,再在侧根以下40-50厘米处切断主根。

一、常绿树

1、常绿乔木

①起苗:于春季新芽末萌动前或雨季新枝停止生长后或秋冬之际植株停止生长后进行,先浇透种植地,并将铺散的枝条用草绳捆拢。苗高2-2.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45厘米,深不小于40厘米;苗高2.6-3.5米的,土球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不小于50厘米。四周土掘开后,土表及底部切削成球形,用草袋或编织布等物包好,再用草绳捆牢,轻轻推向一侧。移动时因土球较重,常采用机械吊装,受重的主干处要包上麻袋上编织布等物绑牢,吊装绳索拴于垫覆物上;以免损伤树皮而影响成活。运输时土球置于车槽前方。树冠斜向后放置。

②挖穴:如是一般土壤,株高2-2.5米的,栽植穴直径不小于60厘米,深50-60厘米;株高2.6-4.5米的,栽植穴直径不小于90厘米,深60厘米。土质不良时应过筛或换土,深度也要适当加深。

③定植:添一层松土,将苗置于穴中央。如土球是用草袋包裹的,松开即可(取下与否无所谓)如是用编织袋、薄膜包裹的,必须取下。然后设立支杆并用草绳捆牢,随即填土,随填随夯实。填至近地面时造堰,并松开枝条捆绑物,土堰直径不小于冠幅。

④浇水:栽植后即要浇透水,且向枝叶喷水。第三日、第六日浇第二遍和第三遍水,水渗下后封堰。如遇干旱,10—15天后再开堰浇一次,随后封好。同时,种后10天内要每天向枝叶喷水3次,以后改为2次,直至新枝萌发,再逐步减少或停止。喷水是常绿树成活的关键,不能忽视。h325.com

2、常绿灌木

一般高0.5-2米,起苗土球直径不小于30-40厘米,栽植穴直径不小于40--6厘米,深50厘米。

二、落叶树

1、落叶乔木

①起苗:对胸径3—10厘米的落叶乔木,可于春季化冻后至新芽萌动前或秋季落叶舌。在地面以胸径(距地面1.3米处的干径的8—10倍为直径画圆断侧根,再在侧根以下40-50厘米处切断主根,打碎土球,将植株顺风向斜植于假植地,保持土壤湿润。运输时要将根部放在车槽前,干稍向后斜向安置。

②挖穴:依胸径大小,栽植穴直径应为40-100厘米,土质疏松肥沃的可小些,石砾土、城市杂土应大些,但最小也要比根盘的直径大20厘米,深则不小于50厘米:穴壁要垂直,呈圆筒状,不能挖成锅底形,以免生根后根因伸长力不足而弯曲,遇雨倒伏。

③定植:于穴中先填15-20厘米厚的松土,然后将苗木直立放于穴中,使基部略下沉5—10厘米,以求稳固:在四周均匀填土.随填随夯实。填至距地面8—10厘米时开始做堰,堰高不低于20厘米,并设临时支架防风。

④浇水:定植后及时浇头遍水,至满堰,第三日再浇二遍水,第七日浇第三遍水,水下渗后封堰。天气过于干燥时,过10—15天仍需开堰浇水,然后再封口。

⑤修枝:起苗后进行。有主导枝的树种,如杨树、杜仲等,只将倒枝短截至15-30厘米,而不动主导枝;无主导枝的树种,如泡桐,由地面以上2.6-3米处截干,促生分枝;垂枝树种,如龙爪槐、垂枝榆等,留外向芽短截,四周保持长短一致。

二、落叶灌木

①起苗:植株一般高1-2.5米,但由于品种、规格复杂,通常留20-60厘米,土球直径30-60厘米。丛生株由边缘株向外15-20厘米处裸根起苗。

②修枝:单干类或嫁接苗,如榆叶梅,侧枝需短截;丛生类如玫瑰、海棠、绣线菊等,通常当时不做修枝,成活后再整形。

③挖穴:穴径依株高、冠幅、根盘大小而定,通常比土球直径大5-20厘米,土质较差的地区适当加大。

④其它与落叶乔木同。

2、小花灌木

工起苗:依丛株大小,通常挖土球直径25-40厘米,深25-30厘米.如迎春、紫叶小柴、金叶女真、月季等。

②修枝:除月季需短截外.其它种类均在成活后整形。

③整地叠畦:多数片植或团栽,翻地深40厘米,土质差的过筛或换土,月季需施基肥,每100平方米300-400千克,其它观花类也应施基肥,观叶类可不施。

花卉行业《花卉科普:中国·合肥苗木交易大会开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纲好的种植建议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苗木大会闭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