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种草本植物,它们每个品种有每个品种独特的美丽。它们就像一个一个小精灵一样,让您喜爱它们。下面是爱花卉网小编特为您推荐"花卉科普:广东省阳东县超额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请您翻阅!

截至5月31日,阳东县已超额完成本年度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完成建设里程24.78公里,面积1397.5亩,比省下达建设任务多出了2.78公里、75.7亩。该县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种植了3.8万株苗木,其中:红花羊蹄甲1.9万株,大叶紫薇、火焰木、秋枫等1.9万株。目前,苗木长势良好,有的苗木新长出的冠幅达一米,抽梢三次。

阳东县抢抓造林季节,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城市园林绿化的理念,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景观林带。该县成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有关领导多次到现场指导造林种植工作,各镇“一把手”亲自指导落实建设用地租用工作,确保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顺利推进。在县委、县政府指导下,由县农业和林业局将建设任务具体落实到相关单位,明确各自责任,限期完成任务。县政府已落实建设配套资金264万元,解决建设用地租金216.28万元,共投入资金480.28万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资金紧缺问题。该县同时建立了工程督查指导机制,县农业和林业局积极派遣林业技术骨干对施工情况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加强各工序质量监督,并实施每周工作汇报制度,同时督促各镇如期完成建设用地租用工作。

xZH52.COm阅读分享

花卉养殖:广东省林业厅肯定东源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近日,广东省林业厅厅长张育文一行到东源调研林业建设。张育文寄语东源县,要把林业生态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大力建设生态名县,打造秀美河山,造福地方百姓。

张育文表示,近年来,东源县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源特色的科学发展、宜居和谐发展之路,令人为之振奋。东源有良好的生态优势,要把林业生态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护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好青山绿水,打造秀美乡村,造福地方百姓。要高质量完成景观林带建设,高水平规划、高水平种植、高水平管理,打造景观长廊。要发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植树造林,消灭宜林荒山,大力种植碳汇林,提高林业建设积极性。

县委书记叶少军、县长何广延汇报了近年来东源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并表示,东源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优势,近年来东源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确保了经济与生态“双赢”发展。万绿之水林中来,东源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加强林业保护,广泛动员群众植树造林,全面推进景观林带建设,巩固林业生态县建设成果,提高生态优势和竞争力。

花卉行业相关:河南:郑州生态廊道完成绿化任务85%


为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市林业局进一步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向各县(区)派出15名副县级干部,每周三次进行现场督导,每周召开一次促进会,每两周召开一次现场会,不断加大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力度。截至昨日,15条道路3条水系4个节点绿化工作,沿线拆迁任务基本完成,培土接近尾声,共完成培土1040.91万立方米、绿化1157.05万平方米,分别占总任务的98.1%和85%。

昨日下午,记者从郑州市林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郑州市生态廊道建设已完成绿化任务的85%。省辖市市长级干部王林贺参加。

另外,郑州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先后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20起,处理和教育违法人员190人次,清查木材加工厂88家,巡护森林面积80多万亩,为积极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提供了条件。

王林贺强调,要把廉政教育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以生态廊道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能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郑州都市区建设成为“山水融合、森林环抱、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城市。

花卉科普:陕西省林木种苗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陕西省已建成国有苗圃、良种繁育基地188处,育苗面积2430公顷;良种基地、采种基地57处,建设规模165537公顷,其中,国家级重点良种基地9处、省级重点良种基地22处,涉及中央投资4.8亿多元,建设规模和投资力度均居全国前列。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累计生产供应合格苗木136亿株,良种、采种基地提供林木种子330多万公斤,确保了2798.1万亩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的种苗需要。全省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57%,特别是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建园良种使用率达到85%以上,初步形成以国有林木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为骨干,国有、集体、私营和其他所有制经济组织共同发展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呈现出基地化生产、多渠道供应、市场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为了强化良种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林木良种生产供应能力,陕西先后出台了省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办法、检验机构建设规定等规章,建立了种苗质量抽查通报制度。全省共审(认)定通过林木良种31个树种、122个品种。年均容器育苗4亿多株,占针叶树种苗木总产量的70%以上;推广新技术育苗2万多亩。同时,查处各类林木种苗违法案件180多起,注销“两证”224份,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100余户,销毁不合格苗木100多万株。

核桃等干杂果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陕西合理布局核桃采穗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落实省财政补助资金2470万元,完成119处核桃采穗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任务,确保了核桃产业发展用种用苗需要。开展核桃定点采穗圃品种确认工作,确认核桃定点采穗圃47处,核发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118处,有效引导、规范了核桃良种苗木生产。截至目前,核桃种植面积达到746万亩。

花卉行业相关:海南投180亿新建改建1100公里生态景观路


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旅游公路今日将开工建设,这是海南乃至全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旅游公路。“我们要建的旅游公路不单单是一条能跑车的路,还要是一条"会讲故事的生态景观路",是景观、环境、人文、创意的结合体,我们要营造"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游"的情趣。”昨日召开的海南省旅游公路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董宪曾说。

投180亿新建改建1100公里旅游公路

今年2月16日,省政府批复了《海南省旅游公路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海南省拟新建改建旅游公路1100公里,总投资约180亿元。到2024年,海南省将建成700公里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旅游公路。同时,通过新建、改建及利用现有公路,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到2024年,新建改建旅游公路达到1000公里以上,基本建成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实现17大旅游景区和22个旅游小镇通达率100%的目标。

据悉,海南省确定了4条旅游公路作为示范项目,由该省和交通运输部共建,包括文昌东郊至龙楼、陵水水口庙至南湾猴岛、琼海港下至潭门,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旅游公路。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串起海南旅游要素

旅游公路重点在于能够满足旅游交通的需要,解决重要旅游资源的通达问题。是连接交通干线到旅游景区或景点、景区与景区间的通道,也是连接各个重要景区或景点的纽带。旅游公路及其所经过的廊道在视觉、历史、娱乐、文化、自然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环岛滨海旅游公路是海南省旅游公路首推的品牌。环岛滨海旅游公路将海南旅游要素串联起来,让旅游者在行进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和感受到海南独特优势。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旅游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照国际旅游公路标准设计,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滨海旅游公路。“将来,在这条旅游公路上,有近一半的路程可以看到大海。”董宪曾说。

海南省打造16条全国风景道示范

据介绍,海南不仅将公路人文景观融入到自然风景当中,还与当地风土人情结合,建设生态景观公路,而且将着力突出原生态山海格局自然景观风貌,以保护本色民族风情为前提,实现道路交通、景观、游憩和保护功能有机结合。今年把国道海榆东线、海榆中线、省道乌那线、黄屯线、什邦线、博鳌出口路、塔龙线、加博线、灵文加线、毛九线、美洋线、天新线、白洋线、屯大线、牛营线、加龙线等16条1572.9公里主要公路打造成为全国风景道建设样板和示范工程。

2024年,海南已建成全国第一个公路词赋文化道班五指山毛阳道班、海榆中线224国道牙挽桥“红棉啸春”、白沙木棉文化景观大道、琼中什白公路“什邦瀑布飞歌”、海口三门坡生态道班等一批公路文化及生态景观路段。

石梅湾至大花角旅游公路投资10亿

今日,海南省首条旅游示范公路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旅游公路将开工建设。该旅游公路南起石梅湾,向北途经南燕湾、神州半岛、老爷海、保定湾,全长32.4公里,投资约10亿元。该旅游公路沿线集大海、沙滩、山岭、半岛、内海、河流、港口、田园等风光于一体。沿线将布设慢行功能车道,布设观景平台与小型停车场。

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明年6月建成

东郊至龙楼旅游公路起点接清澜跨海大桥东侧,终点在龙楼镇附近与文铜公路平交,计划明年6月底建成。该路线长约17公里,计划投资8.36亿元。建成后,将连接清澜镇、东郊镇、航天发射场,辐射沿线航天主题公园、八门湾旅游区、铜鼓岭旅游区以及月亮湾旅游区,形成文昌乃至海南省最具特色的旅游带。

万宁石梅湾至大花角、东郊至龙楼公路两条旅游公路将穿越海南省东部海岸,串起最美的海岸线。

花卉百科:山东省费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山东省费县各乡镇(街道)、责任单位紧紧抓住造林有利时机,迅速行动,栽管并重,扎实推进了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截至目前,费县共建设绿色生态长廊110公里,折合造林面积4971亩,全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效果显著。

一是重视程度高。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3月9日召开了全县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会议,对2024年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3月24日又召开了现场观摩会议,对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对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同时,继去年出台《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实施方案》之后,县政府办公室又于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全县15条国省道、县乡道建设任务分配到了县直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和乡镇(街道),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各乡镇(街道)也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对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为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推进力度大。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工作开始后,全县各乡镇(街道)一方面努力保障本级财政投入,另一方面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责任单位则有的以资代劳,出资委托乡镇(街道)代为建设;有的出资、出工、出力,自行建设。同时,各乡镇(街道)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方式,采取反租倒包、大户承包、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既激发了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便于绿色生态长廊的造林、管理。

«上一页12下一页»

了解花卉:浅谈生态园林建设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园林也同其它行业一样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因此现代园林已不再是简单意义的园林,而是要向生态园林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作为园林工作者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在园林工作中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种树,还要考虑植物种群的关系,及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生态园林的理念。

1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它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衰减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例如长春公园2024年将在人工湖中设置水生植物观赏区,水生植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水生植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的水体景观,还与水质处理生态系统保护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方面内涵的园林才能称其为生态园林。

2生态园林建设遵循的原则

长春公园2000年建园,2024年进行建园改造中就非常重视生态园林方面的建设。在建设改造中我们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由园领导组织召开有关技术人员参加的研讨会三次,大家坐下来一起对公园栽植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论证,一致认为,今后我们在园林设计中要多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遵循生态园林的建设原则,从而形成适合我园的绿化可行性改造方案。

2.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从2024年开始我园在花卉的栽植上克服了以往栽植图案简单的设计手法,在栽植品种和图案上力求有所创新,图案新颖、别致。其中在健身园栽植的彩叶草由三种颜色组成,采用螺旋式模纹图案,受到游人好评。

2.2景观性原则

这要求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配置效果整体把握,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提高观赏价值。2024年长春公园为了丰富树木品种,突出季相变化,在园内选用了色彩丰富的新、奇树种天女木兰、冬红柳、金丝垂柳、稠李、连翘、槭树科的变叶树种等。为了增加公园的景观效果,我们还在园内制作了仿古花车,在花车上装点各种鲜花既有立体感,又丰富了公园景观,2024年以后还将增加其数量。

2.3生态位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如在街路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水生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生物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要构建城市公园生物多样性就要有意识地保护生物栖息地,就要尽量减少游客的干扰。因此我园专门成立了遛鸟区。近两年我园对植物配置比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特色园建设中栽植了10余公顷24个品种158万多株的宿根花卉,我们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草坪的面积,使乔、灌、地被草结构更加合理,力争实现“两个第一”,即宿根花卉数量第一和植物品种第一,最大的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2.5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生物本身特有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其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把适合本地生态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应用到园林绿化当中去。例如我园原彩叶园由于地势低洼,年年栽植彩叶树,成活率却很低,在2024年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调整了栽植计划,栽植了耐涝的树种冬红柳、金丝垂柳等,成活率达到100%。

3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近几年来,国内外出现了对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3.1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以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为主,高大乔木应用并不多,往往通过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搭配和人工造景艺术展示出美的韵味,使园林在一年四季都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例如我们利用植物色彩变化表现出自然界季相的变化,在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连翘,来体现春的到来,大量的草本花卉和宿根花卉的竞相开放又预示着夏天的到来,彩叶树种的应用又能让人引起秋的联想等等。

3.2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3.3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防灾减灾为目的的植物群落。其组成群落的物种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污染物质具吸附和吸收能力。可利用植物树种的抗污和抗有害气体的能力进行。

3.4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例如我园在2024年对园内主要乔木进行树木挂牌,标明植物学名,科、属、种,让游人在休闲的同时,学到了知识。园内还设有不同的景观区,有台地园、牡丹园、岩石园、野花园、彩叶园。在2024年还将建立水生植物区、长白山植物园区、百合园、鸢尾园、郁金香园等。

3.5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在一定条件下,种植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苗圃。

3.6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特定的文化环境如风景名胜、古典园林等,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因此,了解植物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的基础。例如我园2024年将把原欧洲园的欧式广场改造成婚庆广场,让年轻人在这里举行婚礼,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文化品位,同时也与众不同。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建设飞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现象,还有的城市兴建相类似的主题公园,造成一定的浪费。2024年长春市园林绿化局提出“一园一品”建设,很有前瞻性,它突出了各公园的特色,也避免了相类似的景观。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就应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作为园林工作者,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环境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花卉百科: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勾画生态建设蓝图


6月9日至13日,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令湖北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倍感精神振奋的是党代会主题报告中用很大篇幅勾画了湖北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生态文明。

报告提出,湖北在加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和生态承载力。

报告指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坚持生态立省。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绿化和生态安全体系,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沿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大别山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管理,加快推进营造林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积极打造重点生态示范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强化长江、汉江、清江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保护,推进重点湖泊湿地自然修复,促进人水和谐。

报告还指出,倡导循环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环保的良好氛围。健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法规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政策环评等长效机制,让“千湖之省”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让人民群众不但能够享受“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生活,也能品味“万家烟树满晴川”的田园牧歌。

花卉行业:生态风景林建设中构建技术


生态风景林是依照现有已经毁损的森林,通过重新选择树种配置与林木改造,是植被重新恢复着地的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并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和明显景观效果的人工干预混交林。中国的城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是在21世纪初期兴起的,作为城市森林的一个分支,生态风景林具备城市森林所有的特质,尤其是生态改善和景观营造方面,对满足城市生态系统和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生态风景林的功能和效益

1.1生态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生态效益包括改善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休憩保健等多个方面。这些生态效益的大小,是对生态风景林资源价值评价的决定依据。根据《森林生态状况调查统计汇总报告》、《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术规程》(GB/T26902-2024)资料显示,1hm2生态风景林每年可增加蓄水375m3,保持水土可达60t,减少土壤流失334.4t;每年可吸收135~170kg二氧化硫,每天能吸收1t二氧化碳,产生750kg氧气。根据数据得出,生态风景林能够有效地保持水土平衡,吸滞灰尘,净化空气,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气候、气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1.2社会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能够给城市的面貌带来绿化及美化的作用,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倡导绿色生态文化进步,满足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1.3经济效益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了宜居环境的发展,进而能够吸引大量的企业在此进行环境投资,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还能够扩展生态旅游业,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2生态风景林建设的作业设计

2.1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思路

生态风景林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体现其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因为在建设思路上必须依照森林生态学与森林美学的两者统一,以便能够在形式上体现出实用与观赏价值的美学效果。本文以深圳地区植被为例,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要先对其地区植被现有质地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根据当地环境条件,建立适宜其地带的顶级植被。具体建设思路是:展开对该地区的植被现状深入调查分析,确定植被特征后,按照植被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其次,将邻近地区保存完好的植被作为参考对象,对植被现状进行功能分析,以便确定出群落演替规律与植被类型。最后对植被现状类型做出总体区域规划,制定生态风群落类型内容。

2.2树种选择和配置

生态风景林的建设离不开树木的种植,最关键的是树种的选择,树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风景林的建设,同时也是直接关系到城市绿化的效果。为此,在选择树种时,必须适地适树、因地制宜,还应注意对寒温带针叶林等混交树种进行合理搭配,讲究乔灌草的有机组合,力争构建多层次的立体化生态环境。栽种的树木要以常青树木为主,这样既能提高树林的林分质量,还能够在短时间内郁闭成林,改变林相景观。

2.2.1树种选择是生态风景林建设的技术关键,也是维持生态风景林健康发展的体现。选择树种时应当重点考虑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景观效果好的树种。一般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及具有抗虫害能力强的观赏树种。根据深圳地区气候特征,在生态功能上选择具有植被代表性的森林植被为骨干树种,如壳山茶科、樟科、斗科等南亚热带森林植被;在景观效果上选择以无患子科的腊肠树、豆科的凤凰木、木棉科的美丽异木棉、千屈菜科的大叶紫薇等作为基调树种;在层次上讲究群落配置的复层结构,并配以南洋楹、云香科的榕叶花椒等树种。具体的树种配置,要根据风景林的生态功能、立木生镜以及景观设计主题不同做不同决定。

2.2.2树种配置方面应遵循生态优先和景观协调性原则。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其气候适宜,雨水充沛,日照时间长的气候特征为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由于丰富的物种个体、群落之间的生态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在深圳地区树种配置上均采用群落混交方式。根据小班的土壤生长环境以及植被类型与林种功能的具体要求,采用因地制宜的慢生树种与速生、伴生树种相结合,耐荫、喜阳树种进行上下层树种的匹配,并与景观型树种进行嫁接的配置方法,通过这种配置方法能够根据树种各自的缺乏达到补充的效果。速生树种虽然能够在火烧迹地上短时间复绿,但其生长性不稳定,病虫害多,而与慢生树种进行配置,刚好补充了速生树种的不完整,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与耐阴喜阳树种结合,能够加快慢生树生长时间,最后配以嫁接彩叶植物种植,既保证短时间复绿,又能营造森林生态景观效能。

2.2.3景观树种的选择。景观物种的选择对生态风景林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生态风景林的景观物种多采用园林树种进行彩化、香化,但效果并不理想。园林树种本身对土质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且在造林初期需要对树穴进行大量的施肥灌溉才能适应生长环境,耗费太多养料成本,与收获的经济效益不能成正比;除此之外,因前期土壤耗费大多养料,导致后期土壤没有充足的养料,从而造成土壤贫瘠,呈现地肥不足、生长缓慢、衰败等现象,为此,在选择园林景观树种时,应充分考虑树种自身的适应能力,保证树种的生长质量。根据《深圳市野生植物名录》、《深圳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深圳市林相改造工程设计》等基础资料显示,深圳地区拥有种类繁多、观赏性较高的彩叶植物。按叶色的色系可以分为红叶植物、黄叶植物和紫叶植物;根据植物叶片变色阶段可以分为嫩叶类彩叶植物,如嫩叶类彩叶植物有海南红豆、杧果等,这些植物都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生长环境、条件等分别进行归类,同时也是按照当前园林的土壤生长以及观赏价值需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喜欢《花卉科普:广东省阳东县超额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景观花卉种植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