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花在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你在种植过程上遇上麻烦了吗?请您阅读鲜之花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番木瓜北方设施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番木瓜可常年开花结果,具有极好的观赏价值。北方种植宜在有加温设施的日光温室。其栽培技术要点:

1、定植:北京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定植。按1.52米的株行距定植,栽植不可过深,以免基部腐烂。

2、温度管理:番木瓜喜炎热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26℃~32℃,月平均温度在16℃以上,生长、结实、产量、品质才能正常。在冬季低温时要采取加温措施,使棚内最低温度保持在10℃以上。

3、光照管理:番木瓜是喜光果树,需充足的光照,及时清除枯枝,保证透光良好。

4、水肥管理:番木瓜根系浅,叶片大,不耐干旱,应追肥充足,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可积水。追肥应按氮、磷、钾比为5.8:1:14.6的比例配合施用。

5、花果管理:疏花在开花后进行;疏果则在幼果期进行,越早越好。疏去畸形果、病虫果、过密的弱势果,使留存的果实分布均匀,发育的空间良好。留下形状整齐美观的果实,让其充分肥大。干叶、病叶消耗养分,也应及时割除。

6、整形和修剪:幼树叶腋长出的腋芽应在晴天时及早摘除;老叶光合作用衰退,为避免消耗养分,增加通风和日照,减少病虫害,应及时割除,但不可从基部削掉,以免主茎染病腐烂。

7、病虫害防治:番木瓜虫害在北京地区主要是蚜虫,可用10%吡虫啉(一遍净)或抗蚜威防治。

XzH52.coM品读分享

龙舌兰栽培技术


龙舌兰又名龙舌掌、番麻。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因其叶片坚挺,四季常青,为南方园林布置的重要材料之一,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常温室盆栽,布置庭园和厅室,能增添热带风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肉质,茎极短。叶丛生,肥厚,匙状披针形,灰绿色,带白粉,先端具硬刺尖,缘有钩刺。花葶粗壮,圆锥花序顶生。花淡黄绿色。蒴果椭圆形或球形。

常见变种有:金边龙舌兰、金心龙舌兰、银边龙舌兰、绿边龙舌兰和狭叶龙舌兰等。

生态习性

原产墨西哥。性强健,喜阳光,不耐阴。稍耐寒,在5C以上的气温下可露地栽培,成年龙舌兰在一5C的低温下叶片仅受轻度冻害,一13C地上部受冻腐烂,地下茎不死,翌年能萌发展叶,正常生长。耐旱力强。喜排水良好,肥沃而湿润的沙质壤。原产地一般要几十年后才开花,开花后母株枯死,在南京地区不开花。异花授粉才能结实。

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繁殖。于春季3~4月将根际处萌生的萌蘖苗,带根挖掘另栽。如根蘖苗没有根系,可扦插沙土中发根后再种。也可以在春季换盆或移栽时,切取带有4~6个芽的一段根株盆栽。

栽培技术

龙舌兰栽培管理较简便,除热带、亚热带地区外,其他地区盆栽,冬季要放入低温温室保护过冬。翌年清明后移至室外。彩叶变种,在夏季要适当遮阳。生长季节应保持盆土湿润,浇水时不可将水洒在叶片上,以防发生褐斑病。随着新叶的生长,要将下部黄枯的老叶及时修除。

杜松栽培技术要点


杜松是什么?下面先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它。杜松为柏科刺柏属小乔木,是珍贵的针叶常绿树种,树型优美,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能力。此外再加上其易栽植的特性,现已成为城市绿化的当家树种之一。本文为你讲述杜松的栽培养护相关技术要点。

杜松图片

杜松播种繁殖技术要点:首先将果实晾晒十几天后,用石块进行揉搓,除去果皮、果肉,选出种子。杜松的种皮坚硬,透水性差,所以用强迫高温浸种的方法打破种子的休眠。首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浸种灭菌后,捞出洗净,用80℃的热水进行浸种,浸种3天后,再用40℃的温水浸种7至10天后进行沙藏,其中可以进行变温混沙或低温层积催芽、种子经过一冬的沙藏后,已吸水膨胀,3月下旬可将种子搬出室外,随着气温回升,种子很快萌动,有部分种子裂开后即可播种。

杜松嫁接繁殖技术要点:采1~2年生,长约10~15厘米接条,摘去下部3/4的叶子,注意顺着叶片生长的方向顺着摘。用酒精棉球擦洗刀片,将接穗基部用刀削一短斜面,然后翻转来,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穗条的顶部,穗身垫放在食指上,右手拿住刀柄,从顶芽针叶附近逐渐切到穗心,然后顺着穗心纵向削去半边接穗,削面要求平直光滑,一刀完成。再摘砧木嫁接部位的全部针叶,左手握住砧木,右手握刀,平贴砧干从上而下通过韧皮和木质之间切开,露出白色形成层,割断砧木削开的皮部,使之成尖齿状。切口深浅要合适,切面的长度要用接穗切面一致,再将接穗基部楔形部分对准砧木削面下部的齿状凹中,把接穗切面贴在砧木的切面上,使形成层相互对正,并不再移动。然后左手把住砧木,用大拇指按住接穗和塑料薄膜带一端,右手执另一端,从下向上缠绕,缠时一环压一环,并尽量勒紧,缠到上端超出切口后,再从上往下缠绕,到下端后结一个活扣。

杜松栽培注意事项:

1、杜松养殖应以嫁接养殖为主,因为它结实量较低,空粒多,种子休眠期长,发芽困难,出苗不整齐,成活率低并生长缓慢,所以嫁接养殖是目前养殖杜松最为经济的一条途径。

2、可以根据人们喜爱的冠型建立采穗圃,这样可以加强优良冠型的发展,为杜松在美化环境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臭柏砧木应以营养袋扦插苗,这样有利于养殖、运输和嫁接苗的栽植。

3、杜松用沙地柏嫁接法,是将灌木变乔木,做到了乔灌两用,可治沙,保持水土,特别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优良树种。这一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皱叶甘蓝栽培技术


1)皱叶甘蓝品种及栽培季节

①品种。中生皱叶甘蓝:适于春、秋两季栽培,定植后80天收获,圆球形,外叶浓绿,叶球乳黄色,单球重1.6千克,耐寒性强,富含维生素,可生食或做沙拉。Promasa:适于春、秋两季种植,定植后85天收获,叶片深灰绿色,叶绿圆球形,浅黄绿色,单球重1.8千克。

②栽培季节。以春、秋两季露地栽培为主。

春季栽培:温室育苗,于1~2月播种,3月中旬至4月定植,6月上中旬收获。

秋季栽培:露地育苗,于6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下旬收获。

2)栽培技术要点

①育苗。春季栽培采用温室育苗,于1~2月播种;秋季栽培于6月中下旬播种,选择通风、排、灌水好的地块,采用凉棚防热、防雨育苗。育苗方法同紫甘蓝。二叶一心时分苗,5~6叶时准备定植。

②定植。定植前整地,每公顷施腐熟堆肥22500千克做底肥,平地做畦,畦宽1.0~1.1米,双行定植,株行距40~50厘米50~55厘米。春季栽培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秋季栽培于7月中下旬定植。定植时栽苗不宜深,土坨表面与畦面相平为准,栽后及时浇水。

③田间管理。定植后5~7天浇一次水,土表稍干时松土保墒,以后根据天气情况和苗情,适时浇水,始终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每次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缓苗后随浇水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150千克,或硫铵300千克,或碳铵300~375千克;在莲座期追第二次肥,每公顷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25千克,进入结球期追第三次肥,每公顷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30千克。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一、青稞生产现状

1.青稞种植覆盖区域

青稞目前在国内的种植领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青稞种植地地势十分险恶,其中只有不到3%的种植地散布在大约2.6*1000000平方千米的广阔区域,因此地势的因素分隔了青稞的种植地,产生了今天的青稞培育区域。除此之外,在靠近青藏高原的云南和四川地区以及青海和甘肃相邻的河西走廊一带同样有粮农从事青稞的培育。

2.青稞种植地气候

种植青稞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在1.1~12.7摄氏度之间,这一区域的海拔高度大多数在1500米~4800米,日照十分充足,降水季集中在春末秋初,降雨量大约在3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间。在这一块区域内,青稞种植分布地由放射状从内到外进行扩散,与种植比例成正比。

3.现代社会对青稞需求量增多

青稞是高原地区人民日常食用粮食作物之一。权威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来,高原地区青稞总产量为55~60万吨,青稞为当地农牧民的主要口粮,按农牧民每人每年食用225KG青稞计算,年消费青稞量为56.25万吨,等于是只实现了粮食自给目标,还无法满足社会对青稞的需求量;青稞还是加工青稞酒,麦芽糖,青稞面的重要原材料。所以,作为加工原料,需求缺口很大。青稞可以为农牧民人均净增400~500元,是当地农牧民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占总体粮食收入的七成。青稞种植区域内研究开发人员已研发出大量的营养品与保健品等。这不仅体现了青稞在现代市场上的良好发展前景,同时也提高了农牧民对种植青稞的积极性。

二、青稞高产栽培面临问题

1.种植青稞地自然环境差,青稞自身防御能力差

青藏高原青稞播种总面积大约100104hm2,缓坡梯田及平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不足三成,然而,沟壑旱地所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青稞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青稞培育前景很好的柴达木盆地却因为缺水而难以开发,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干旱是青稞在高产过程中最大的限制因素,这些区域的农田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因为地方经济落后、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不足,除西藏部分地区本世纪初由国家出资进行开发、使农田干旱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青稞地农田干旱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2.青稞种植保健技术有待提高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青稞种植地区的青稞培育科研单位减少一半,从事青稞栽培研究人才流失三分之二,在这过程中,新品种选种培育速度明显放慢。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地区并没有完善的青稞培育管理体系,由此,导致新的品种不能得到及时推广,长时间内得不到品种的更新,培育技术也是十分落后。目前一些青稞主产区仍在种植二十多年前就在用的种子,不仅如此甚至很多偏远生产地区还在种植沿用数千年之久的古老农家品种,所以青稞种植保健技术还有待提高。青稞种植区域平均化肥施用量不足,又因为种植结构混乱、燃料匮乏等导致几乎不可能做到秸秆还田,这一现象导致土壤肥力逐年下降。

3.青稞种植区域日益缩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藏区总人口由两百万增长到如今的五百五十万之多,但农牧民最主要的口粮青稞种植面积却减少了一大半。受小麦,蚕豆等优势作用的冲击影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稞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萎缩。加上西部大开发,藏区耕地受到严重的破坏,而很多区域由于地势险要不能进行新的开发,导致青稞种植区域日益缩减。

三、青稞高产栽培改善对策

1.选取良种进行推广培育

选取好的良种进行播种是保证高产量的关键,藏区农牧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同时受传统习俗的影响,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因此必需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

2.做好青稞的防害工作

青稞中后期指从拔节到灌浆、这一生育周期大概为两个多月,这期间容易发生病虫害,应做到统一管理防治。虫害和病害具体有两种防治方法。青稞病害主要是黑穗病、锈病、白粉病三种,一般采取预防为主比较稳妥,及时喷洒农药,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而虫害则需要在相应的时期喷洒农药。主要的虫害为蚜虫,拔节到灌浆期间,是蚜虫主要危害青稞的时段,在这一期间及时喷洒农药是青稞是否能成长的关键。

3.选择适合的青稞成长环境

要想得到理想的产量,选择一块良好的培育土地十分重要,青稞虽然身处高寒地区,但是对成长土地的选择同样重要,主要选择酸碱度适中,土壤疏松,持水度高,营养充足,不会有养分流失的土地进行种植。

4.预防青稞倒伏

倒伏是青稞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品种本身不抗倒是青稞倒伏的因素之一;其二是密度过大,在种植过程中施肥过多,从而导致倒伏的发生;其三则应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灌水不足或施肥不合理都会影响最后的青稞产量。

5.做好提取优良品种的工作

在培育过程中,只有及时提取优良的青稞品种,才能保证今后的青稞种源,只有好的青稞良种培育才能得到保障。

6.在青稞成熟后及时收获

及时收获是获得青稞高产的重要步骤之一,太早或太迟的收割都会影响青稞产量和品质,最好的收割时机是腊黄末期,整块种植地九成以上从茎杆叶片绿转为黄色,选择这一时期进行收获保存是最恰当的。这也是青稞高产的最后一步。

四、总结

作为藏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迫在眉睫。我们只有培育好青稞才能促进藏区农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更好的促进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和谐稳定,幸福安康。

枇杷种植栽培技术


一、苗木培育

枇杷在生产培育中采用嫁接繁殖为主,①砧木苗的培养。选择向阳避风、质地疏松、肥力中上的沙质土壤,深翻细耙,并下足基肥整畦成垄待用。②小苗嫁接方法。在1~2月份是最佳嫁接期,取好优质丰产稳产的穗条。

二、园地选择和定植

枇杷性喜温暖,在PH值6.0~6.5的微酸下生长适宜,并选择土质深厚,含腐殖质多的红、黄土壤,土地通风透气,排水性好。若为平地应注意挖好排水沟及地下水位处理。植前应先做好定植,施足底基肥,并做好遮阴设施等。

三、土肥水管理

幼年树以改良土壤为主,幼苗期提倡实行间种豆类豆科绿肥等,既可改善土壤肥力,又利用空余土地,增加经济收入。枇杷进入盛果后株树冠下覆盖花生藤、高梁杆等杂草物,保持温湿下,防止草丛生长、土壤板结,促进根系呼吸,熟化土壤结构,增加有机物质等,有利果实的成熟及优化品质作用。枇杷虽然较耐旱,却怕积水,注意灌水和排涝。掌握土壤含水量在10~14%的范围内最有利根系的生长。秋季可适当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

四、整形修剪

成年枇杷的修剪相对柑桔等果树粗放。主要侧重结果母枝和结果枝培养与更新,合理留枝使之通风透光。应抓紧最佳修剪期。①花芽分化完成,少数花蕾露出时,即9月份前后,将生长势强的徒长枝剪除,并裁短结果枝来疏剪过密的枝条,结合产量要求而修剪。②采收后及时将枯枝、病虫枝、细弱枝剪除,并部分老枝进行回缩,更新出强健的新梢作结果母枝。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利于树势恢复。

枇杷种植栽培技术

五、花果期管理

个别年份遇到阴雨日数长,应加强促进花芽形成。一般要环刷促花王2号抑制树势旺长。在幼果期为促进果实增长和品质,因此要全园普喷壮果蒂灵增粗果蒂加大营养输送量。防止畸形果、裂果、僵果的发生。

六、病虫防治

病害常见有叶斑类病、炭疽病、叶尖枯萎病,胡麻斑枯病。喷施针对性药物+新高脂膜进行防治。

“那千百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微笑低语: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没有人不喜欢花的,为此,很多人都倾情投入到花卉的种植中去!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请您阅读花卉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番木瓜北方设施栽培技术》,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