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行业是现在比较火的行业,花是具备观赏价值的一种植物,种类繁多。花是代表美好的,每一种类的花代表的意思都是不同的。“爱花卉网”小编特向您推荐"花卉百科:花卉常见肖汁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希望您看完这篇文章能够更加了解花卉行业。

吸汁害虫是指用刺吸式口器刺吸植物汁液的一类害虫。是花卉植物上的较大的一个类群。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嫩梢、嫩叶,刺吸植物汁液,掠夺其营养,使叶片褪色、斑点、卷曲、皱缩,形成虫瘿,甚至整株枯萎死亡。有的会引起煤污病,有的会传播病毒病、。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昆虫纲,主要种类有同翅目的叶蝉、蚜虫、木虱、粉虱、蚧壳虫;半翅目的蝽蟓、网蝽;缨翅目的蓟马等。另一类为蛛形纲蜱螨目的螨类,如朱砂叶螨、山楂叶螨等。其中,蚜虫、蚧壳虫、粉虱、叶蝉和螨类合称园艺植物上的“五小害虫”。

吸汁类害虫一般个体小,发生初期被害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加上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在防治时如果没抓住有利时机采取防治措施,很难达到满意的防治效果。下面仅以蚧壳虫、蚜虫:为例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方法。

1蚧壳虫类

1.1危害与繁殖

蚧壳虫是同翅目蚧总科昆虫的俗称。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形,雌虫无翅,雄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蚧壳虫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植物的汁液危害,另外,其分泌的大量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影响寄主的光合作用,少数种类能传播植物病毒而导致病害的扩散。蚧壳虫繁殖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蚧壳,营固定生活,蚧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后,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因此,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观赏植物上蚧壳虫种类很多,约600多种,危害较重的有红蜡蚧、白蜡蚧、日本龟蜡蚧、吹绵蚧等。

1.2防治方法

1.2.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在自然情况下,蚧壳虫活动性小,靠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园林园艺植物交换、调运频繁,人为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就是保证植物不带或少带危险性病虫的有效方法。

1.2.2农业防治:在植物栽植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蚧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力求做到涮净、剪净、集中烧毁。

1.2.3药剂防治:当蚧壳虫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药剂防治仍然是必要的防治手段。在不同时期,可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代雌虫。冬季可喷施1次10~15倍液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液的机油乳剂。②消灭越冬代若虫。冬季和春季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③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洒杀虫剂,如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对植株上的若虫,要抓住孵化盛期喷药,此时蚧壳尚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选用40%氧化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25%亚胺硫磷乳剂、80%的敌敌畏乳剂、50%的辛硫磷乳剂、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喷雾,喷药时间要求均匀周到。④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捕食寄生盾蚧的金黄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蚧壳虫的危害。

2蚜虫类

2.1危害与繁殖

蚜虫属同翅目,蚜总科,是观赏植物上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分有翅蚜和无翅蚜。个体细小、柔软、触角长。多数蚜虫腹部有一对“腹管”,腹部末端有突起的“尾片”,这是区分多种蚜虫的重要特征。蚜虫的繁殖力强,一头成蚜一代可产60~70头小蚜虫,夏天4~5天就可繁殖一代,一年可繁殖几代到几十代。对观赏植物的危害性是十分大的。

蚜虫种类很多,据统计,已定名的有40多种,常见的种类有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罗汉松新叶蚜等,蚜虫通常在寄主的叶和茎上吸汁危害,使叶和嫩芽蜷曲、皱缩、褪色。蚜虫分泌蜜露不仅使植物的生理作用受到阻碍,而且又是病原菌的良好培养基,容易诱使植物生病,如煤污病等,蚜虫也是病毒病的媒介昆虫,有的种类能形成虫瘿。

2.2防治方法

2.2.1注意检查虫情,抓紧早期防治。

2.2.2木本植物可在早春刮除老树皮及剪除受害枝条,消灭越冬卵。

2.2.3保护和利用天敌。蚜虫的天敌有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蚜小蜂等。2.2.4药剂防治:发生量大时,可喷40%乐果乳剂、50%马拉硫磷乳剂或4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1500倍液,或喷鱼藤精1000~2000倍液。

2.2.5物理机械防治:利用色板诱杀,根据蚜虫偏好黄色的习性,在植物栽培地或温室内,可放置黄色粘胶板,诱粘有翅蚜虫。还可以利用白锡纸反光性能,拒栖迁飞的蚜虫或在温室大棚内用40~60目防虫网覆盖防止蚜虫迁入。

xZH52.COm阅读分享

花卉百科: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一、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1立枯病的发病症状

大竹县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分别是茎叶腐烂和根部腐烂。

(1)茎叶腐烂。柏树类苗木的主茎叶以及表皮受到真菌感染发生腐烂,然后脱落,经过较长时间后,由于柏树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会渐渐枯死。

(2)根部腐烂。柏树类苗木的根部受到病菌感染后,逐渐发生腐烂,导致柏树无法从土壤中吸取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最终导致柏树的枯死。

2立枯病的发病规律

经过研究发现,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首先,潮湿的生长环境更容易促成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因为潮湿的环境使立枯病病原菌更容易成活和繁殖,这就导致了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几率的提高。立枯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旦寄宿到适宜的柏树类苗木上,就会对这些苗木的根部造成较强的破坏,导致柏树的根部发生腐烂,最终发生立枯病。另外,立枯病病原菌的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导致其传播范围广泛的根本原因。立枯病的病原菌通常可以利用雨水、灌溉水以及相关肥料的使用对柏树类苗木进行传染。

二、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措施

目前,国内用于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方式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3种。这3种防治方式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将3种防治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立枯病的最佳防治效果。

1种植用地的科学选择及土地改良

种植用地的选择。在进行柏树种植用地的选择时,最好选择前茬是柏树类苗木的育苗地,尽量避免选择之前种植国薯类、菜、瓜等植物的土地。柏树类苗木的育苗地中会留存大量的菌根菌类微生物,而柏树类苗木的根部会与菌根菌发生共生现象,菌根菌会促进养分的分解,增大柏树类苗木对营养的吸收,促进柏树的生长。这会使柏树的根系壮大,减小立枯病的发生。

土地改良。立枯病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土壤,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和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防治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首先,应该增施基肥,为柏树类苗木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这样可以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提高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然后,需要利用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经过消毒之后,基本上能将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杀灭,为柏树苗木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对土壤进行消毒是柏树类苗木育苗成功率的有效保证。

2科学播种

根据柏树类树苗的生长周期,在进行柏树类树苗播种时,可以采用地膜的方式对幼苗进行覆盖,还可以选择适宜的时间提前进行柏树的播种工作,这样可以使柏树类苗木当年的生长期延长,提高柏树的生长量。一般当白天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时,较为适宜进行柏树的播种工作。如果温度过低,容易产生腐芽病害;相反,如果温度过高,这容易烧苗。另外,柏树类幼苗的播种深度也许要进行合理的选择。播种时,通常选择条播方式,合理控制幼苗的间隔距离,可以为幼苗提供较好的生长空间。在种子播种后要在土壤表面覆盖0.5cm左右的沙层,这样可以使幼苗的根部能够轻松的生长,为幼苗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化学防治

在采取了一些基础的防治措施以后,依然不能完全杜绝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发生。这时,就需要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来防治立枯病。目前的化学防治方式通常是采用药剂防治立枯病,所使用到的药剂种类较多,它们的防治能力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波尔多液、高猛酸钾、硫酸亚铁等药剂。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需要根据苗木的病变情况以及病变程度来进行药剂的选择。通常采用预防措施的苗木存活率较高,而当立枯病发生以后在进行治理,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用药,提高了治理成本。因此柏树类苗木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有效控制防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柏树类苗木属于植物中抗病能力较强的一种。针对大竹县出现立枯病的柏树林,必须要全面加强相应防治措施的实施,另外,还要保证好柏树类苗木的生长环境以及加强对柏树管理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柏树立枯病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体系,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加强柏树立枯病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大竹县林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花卉百科:葡萄三种常见害虫及其防治


一、葡萄瘿螨

1.形态识别与为害特征。成螨:圆锥状,体长0.1-0.3毫米,前躯体有2对足。多躲藏在葡萄叶背绒毛下,很难看到虫体。葡萄瘿螨主要为害叶片,最初于叶的背面发生苍白色斑,后受害部位绒毛增多、变厚、灰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一茶褐色一黑褐色,形似毛毡,因此也有毛毡病之称。叶正面凹凸不平,叶片萎缩、脱落、枝蔓生长衰弱。

2.生活习性。以成虫在芽鳞片内越冬,第2年春天,随芽的展开,成虫从芽内迁移到幼嫩叶片背面绒毛下为害吸食汁液,叶片受刺激长出毛毡状绒毛,6、7月闯,繁殖最差,为害也最重。葡萄落叶前成虫转移到芽子里越冬。

3.科学防治。①清除病原。在生长季节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深埋或烧毁。②苗木消毒。将苗木、插条用40温水浸5-7分钟后,再移人不敷出50℃温水浸5~7分钟,可杀死鳞片中的瘿螨。③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在早春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或芽萌动时喷0.5~1.5度石硫合剂,防治效果均较好。发芽后用药较发芽前用药较果更好。

二、葡萄小叶蝉(又名二星叶蝉、葡萄斑叶蝉)

1.形态识别及为害特征。成虫:体长3-4毫米,淡黄色,头顶有2个明显的圆形斑点,小盾片前左右各一个三角形黑斑纹。卵:长圆形稍弯曲,黄白色,约0.2毫米。若虫:初孵若虫为白色,末龄为黄白色。该虫在各葡萄产区普遍发生。以成、若虫聚集在葡萄叶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初期,叶面出现失绿白色小点。随着为害加重,白点连成一片,叶片成为苍白色,甚至枯焦脱落,影响果实生长、成熟。

2.生活习性。1年3代,以成虫在杂草、落叶、石缝等隐蔽场所越冬。翌春3月份越冬成虫陆续出蛰,先在桃、花卉等发芽早的作物上为害,待葡萄发芽后,转移到葡萄上吸食叶片汁液,成虫产卵于叶脉内或叶背绒毛中,5月中下旬孵化若虫,以后世代重叠,均在葡萄上繁殖,先在老叶上为害,逐渐向新叶蔓延,整个生长季节深受其害。10月后越冬。

3.科学防治。①生长期及时摘心、绑蔓、去副梢,园内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减轻危害。②药剂防治:若虫发生期,喷洒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或20%氰戊菊脂乳油3000倍液,或10%天王星乳油7000倍液,或4.5%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③秋后彻底清除果园落叶杂草。集中烧毁。

三、葡萄透翅蛾

1.形态识别及为害特征。成虫:体长约20毫米。头前部及颈部黄色,后胸两侧黄色,前翅赤褐色,翅脉黑色,后翅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前面1条最宽,中间稍窄,第3条最细,雄蛾腹末端两侧各有一长毛丛。卵:扁椭圆形,紫褐色。约1毫米。幼虫:老熟后35-40毫米。圆筒形,头红褐色。前胸背板有倒“八”形纹。蛹:红褐色。腹未有臀刺1列。此虫以幼虫蛀食葡萄枝蔓髓部。被害部外部肿大,内部中空。被害枝上面叶片发黄,枝蔓易折断枯死。幼虫蛀食处有蛀孔,并堆有虫粪。

2.生活习性。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葡萄粗蔓内越冬。第2年春天在被害枝蔓内化蛹,6、7月份羽化成虫,成虫夜间羽化活动,产卵在当年枝蔓的芽腋或嫩茎上。卵期10天左右幼虫孵化后即从叶柄基部蛀人为害,嫩茎蛀空后,转移到粗蔓中为害。成虫羽化时将蛹皮一半遗留在羽化孔内。

3.科学防治。①人工剪(摘)除被害枝梢。冬季修剪时。认真剪除被害枝蔓,剪下的带虫枝蔓应在成虫羽化前销毁。葡萄生长季节,从幼虫蛀入开始,经常检查新梢,确定是被害梢,应及时摘除,消灭幼虫,防止继续为害。②喷药防治。将18%氧乐果乳油(高渗型)1000倍液均匀喷布于叶背面,间隔10天喷1次,连喷3次。应注意采果前3周停用本药。③用注射法防治蛀道内幼虫。如不愿采取喷药防治法,而幼虫已蛀人新梢基部或较粗蔓:可先用一带柄的细针锥在被害枝蔓上探知幼虫蛀食的大概位置。然后用注射器从该位置锥孔中向蛀道内注入50%敌敌畏乳油10倍稀释液1毫升以熏杀幼虫。

花卉百科:柿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


福建省永定县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柿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5733hm2,年产鲜柿6.5万t。柿炭疽病是永定县近年来在柿树上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枝梢及苗木。果实受害后变红变软,提早脱落;枝条发病时,极易造成枝条折断和枯死。尤其是早熟红柿更易受到侵染,一般减产30%-50%,甚至绝收,造成毁灭性损失。

1发病症状

果实受害最初在果面出现针尖大小的深褐色至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到5mm以上时,为近圆形深色凹陷病斑,外围呈黄褐色,病斑中密生灰色至黑色隆起小粒点,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遇雨或高湿时,分生孢子盘溢出粉红色粘质的孢子团。病斑深入皮层以下,果肉形成黑色的硬块。一个病果上一般有1-2个病斑,多则达10余个。造成病果提早脱落。

新梢染病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最初于表面出现椭圆形褐色稍凹陷小斑点,后变暗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出现褐色纵裂,其上产生黑色小霉点。病部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叶片病斑多发生在叶柄和叶脉上,初为黄褐色,后期变为黑色或黑褐色,叶片病斑呈长条状或不规则形。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会涌出粉红色粘质物或锈水。病斑长10-20mm,其下木质部腐朽,病梢极易折断。由于叶脉感病后不再长大,故当叶肉细胞继续生长时,常造成叶片扭曲。若枝条上病斑较大,病斑以上枝条易枯死。

2发病特点

柿炭疽病原属子囊菌球壳菌目,无性世代为GloeosporiumkakiHori。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枝梢病斑中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在病干果、叶痕和冬芽等处越冬。第2年初夏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新梢、幼果。生长期分生孢子可以多次侵染。病菌可从伤口或表皮直接进入,有伤口时更易侵入为害。从伤口侵入时潜育期为3-6天,直接侵入时潜育期为6-10天。枝梢发病一般始于5月上旬,直至秋梢;果实发病时期一般始于5月下旬-6月上旬,直至采收期。发病重时6月下旬果实开始脱落。炭疽病菌喜高温高湿,雨后气温升高,易出现发病盛期。夏季多雨年份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轻。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9℃或高于35℃,不利于此病发生蔓延。管理粗放、树势衰弱易发病。

3防治方法

3.1农业防治

3.1.1及时排水。夏季雨水过多,排水不畅,加重病害发生。因此,雨季到来之前,必须完善果园排灌水系统配套建设,保证雨止土干、及时降湿。

3.1.2及时修剪。通过夏季修剪除去密生枝、重叠枝、瘦弱枝、病虫枝,改善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柿园湿度。

3.1.3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促进枝梢健壮,避免枝条徒长,增强抗病力。

3.1.4清园除菌。清洁果园,冬季剪除着生角度不合理的枝干、剪去病枝梢、摘去病虫果、扫除落叶;生长季及时剪除病梢、摘除病果,清除地下落叶、落果。并将上述废弃物集中烧毁或在病果、病梢上撒施生石灰后覆土深埋,彻底清除菌源,减少再侵染菌源。

3.1.5苗木消毒。选用良种壮苗和健壮接穗。在定植前用20%石灰乳剂或1:3:80波尔多液浸苗10分钟消毒。

3.2化学防治

3.2.1休眠期防治:萌芽前喷施5°Be石硫合剂可有效消灭越冬病源。

3.2.2生长季防治:在5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喷洒药剂防治效果显著。落花后20天内喷1:3-5:400-600的波尔多液。其它可选用的药剂有: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0%柿病清800-10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10000倍液,5%己唑醇悬浮剂800-1500倍液,40%腈菌唑水分散粒剂6000-7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或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间隔10-15天重喷1次。

花卉百科:如何预防常见花卉病害


即使你照顾花卉的再好,按照适当的时间浇水,进行日常养护,并提供肥料,但是,有时候你心爱的花卉仍然会有些病虫害。以防止那些花卉不被病虫所毁害,你要读一些常见的花卉疾病的知识和如何控制病虫害。这里是花园和盆栽植物中发现的一些最常见的病虫害。

1。白粉病。这种疾病据可以显示上叶,花,茎都。顾名思义,它看起来就像一张白纸,粉末涂料,植物和原因表面上留下黄色,然后变成棕色。虽然这不是致命的疾病,它绝对不是漂亮,如果你认真处置,它可能会削弱受影响的花朵。

白粉病在潮湿的环境中所滋生,最好的做法,在整个苗圃增加空气流通。只有水的植物,必要时使用杀虫肥皂包含印楝油,以去除真菌。

2。灰霉病。佛蒙特大学教授指出,这种常见的病虫害可以感染的各种花卉。它通常出现在老,的花和叶上还有水渍斑点,开始成长为一个模糊的灰色涂层。

因为这是一种真菌,它很容易遇水和风蔓延。

花卉百科:葡萄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1.1农业防治

1.1.1科学化、标准化建园果园应选砂土、砂壤土、轻粘土为好(忌选重粘土),大气、灌溉水质、土壤等各项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环境标准。盐碱轻,土壤pH值小于8.2,SO32-、CL-等盐离子浓度小于3%。地下水位春季在1.5m以下,同时应交通方便、集中连片,便于管理与销售。

1.1.2全面实施葡萄滴灌技术,科学运筹水肥全年滴水13次,水量300m3/亩公斤。做到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氮、磷、钾比例为1∶(0.6~0.8)∶(0.8~1)。每生产1t鲜果需总标肥为230~250kg,全期所需要约尿素45kg,重过磷酸钙(三料)40kg,硫酸钾37kg。秋施肥:标氮20kg/亩公斤(尿素10kg/亩公斤);标磷60kg/亩公斤(三料30kg/亩公斤);标钾35kg/亩公斤(硫酸钾17.5kg/亩公斤);施厩肥3~5m3/亩公斤或油渣100~150kg/亩公斤,从而使根系土壤呈微酸性,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使腐生菌不能生存,以减轻发病。

1.1.3优化树体栽培技术管理在葡萄的整个生长季节要加强优化树体栽培综合管理,科学定枝、定穗、整穗,合理控制负载量,生产优质果,单穗重600~800g,产量稳产在18t/ha左右,营养枝与结果枝控制在1∶1或1.5∶1,确保树势健壮,提高抗逆能力,达到生态栽培及控害的目的。

1.1.4清园生育期需定期清除园内葡萄修剪下的枝条、枯枝、残(病)叶、病果等,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减少病源基数与感染机会。每年秋季彻底清园1次,将病枝落叶、病果焚烧或深埋。

1.1.5选用优良抗病品种优质葡萄栽培应首选抗病、优质、大粒、无核葡萄,如夏黑、弗雷、克瑞森等品种。

1.2以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化学防治

1.2.1出土后发芽前全株葡萄枝蔓喷施石硫合剂,降低病虫发生基数,特别是毛毡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

1.2.2发芽后至开花前用半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水=0.5∶1∶200)或500倍必备(含80%的波尔多液),葡萄展叶后、开花前和落花70%~80%时各喷1次。对于上年白粉病发病较重的果园,在此期间增加喷1次粉锈宁,霜霉病加喷代森锰锌1次,以此来控制病菌蔓延。如发现害虫,可加入80%敌百虫或10%歼灭乳油等杀虫剂,严禁使用高毒广谱、高残留农药。

1.2.3落花后(6月中旬)轮换使用78%科博600倍或半量式的波尔多液、58%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杜邦克露等保护性杀菌剂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使用三唑类的杀菌剂防治白粉病,间隔l0天左右喷施1次,也可用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病菌侵入前可根据降雨及病情决定喷药次数,一般要连续2~3次,农药交替使用效果更好。“全球红”葡萄对铜较敏感,不易使用波尔多液等铜制剂。

1.2.4套袋前(6月底~7月初)喷施福星(氟硅酸)800倍液、戴挫霉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60%百菌清600~800倍液、烯酰玛啉8000倍液等农药,重点喷施果穗,可有效预防灰霉、白粉、霜霉、白腐等病害的发生。

1.2.5套袋后至采收前以铜制剂为主防治叶类病害,也可用多菌灵+乙霉威的50%万霉灵,50%克菌丹。针对有蚜虫、叶螨等危害的葡萄可使啶虫脒,阿维菌素等杀虫剂。采收前15天停止用药。

1.2.6采收后防治重点为保护大部分健康叶片,使枝条充分成熟,冬芽饱满,根系健壮,用具有杀菌效果好的铜制剂为主,一般情况下用80%必备600倍或半量式波尔多液。如霜霉病发生重的,在采收后还应使用80%乙磷铝(三乙磷酸铝)400~600倍,或58%的甲霜灵锰锌,或50%霜脲氰1500倍,而后用波尔多液等正常防治。化学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防治前提下,用化学药物治疗的辅助办法,要使用与环境相容性农药。

2.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

严格检疫,做好防范工作,禁止从疫区调入种苗和接穗;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防治;建立病害发生预测预报制度。以现有专家咨询组为依托,为标准果园提供必要气象和地理位置资料信息,借助专家组提供的主要病害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案进行防治;病虫化学防治。各地根据果园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使用时,按GB4285、GB/T8321(涉果部分)规定执行。喷施各种化学制剂,均需进行详实记录;清园。落叶后做好清园工作,减少越冬病虫害的基数。

花卉百科:如何防治卷叶蛾?


卷叶蛾又称卷叶虫,可危害茶花、月季、蔷薇、海棠、樱花、榆叶梅、贴梗海棠等。一年可发生2-3代。以小幼虫或成虫在皮隙、杂草、落叶中越冬,月开始危害,幼虫吐丝卷叶在其中咬食,食料不足时,幼虫转移新叶危害,使被害叶片或嫩芽残缺不全,影响花卉生长。

卷叶蛾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清除杂草,整洁田园,以减少虫源。发现卷叶或虫苞时,要及时摘除,并加以消灭。在成虫羽化盛期,可用灯光诱杀。幼虫发生时可喷50%杀螟松乳剂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剂1000-1500倍液。

卷叶蛾是茶花的主要病虫害。危害茶花的卷叶蛾主要有两种,即后黄卷叶蛾和小黄卷叶蛾。后黄卷叶蛾:成虫体和前翅浅棕色,前翅近长方形;后翅深褐色,翅面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波状纹;后翅黄色。幼虫头黄褐色,体黄绿色,前胸背板硬皮板褐色。小黄卷叶蛾:成虫体较前者小,体与前翅淡黄褐色,前翅有浓褐色斑纹,后翅灰黄色。幼虫头橙黄色,体鲜绿色,前胸背板颜色浅。两种卷叶蛾均以幼虫危害茶花叶片。防治方法:

可采用人工防除与药物杀灭相结合的方法。人工防除是指摘除虫苞或用手快速由下而上捏虫苞,将幼虫杀死于虫苞内。大面积栽植山茶,在害虫旺发时,人工防除往往力所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杀灭。喷药以幼虫孵化后刚开始吃叶时为宜,高龄幼虫期用药效果较差,为提高药效,可在用药前先用竹竿或木棒拨动山茶叶片,使幼虫逃出虫苞,此时立即喷药;此外,傍晚或夜间喷药也可提高药效。使用的药剂有氧化乐果、敌敌畏、水胺硫磷、甲胺磷、杀螟腈1500倍液、杀灭菊5000倍液。

喜欢《花卉百科:花卉常见肖汁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花卉养殖百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