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朵是纷繁的。春雨把它浇灌,春风催它绽开。他们是美的使者,春的精灵。”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乐在其中难以自技。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花卉植物与中国传统节日,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一、春节与年花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因此,人们最重视用花卉来装饰厅堂,增添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国广大的地区,由于这一季节开放的鲜花种类并不多,因此,习惯上主要用花期正好在春节前后开放的春梅、蜡梅、水仙来点缀家庭,其中,以水仙是我国民间最为流行的年花。它花色素洁,清香宜人,清供几案,十分典雅。只要提前一个月雕刻水养,便可如期在春节开放。

水仙花与春节年花关系


随着花卉园艺事业的发达,如今人们已经可以通过人为地控制花期,使许多艳丽的花卉种类在春节供应市场了。近些年来,在上海、广州、南京、北京的春节花店里,照样有菊花、唐菖蒲、月季、康乃馨等美丽的鲜花出售,价格虽比平日高出不少,但十分畅销,说明人们对年花的需求更为重视和讲究了。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十分重视春节年花,而且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习俗。如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春期间就有给公鸡献花的风俗。侗族同胞过春节时,姑娘们的头一件大事就是邀集女伴到山上去采摘映山红。回到家中,把最美丽的一朵插在鸡笼顶上,献给公鸡,然后才把其余的花插到房中,插到桌上的花瓶里,把里里外外都打扮得火红火红的,让春天的气息充满人间。这一用花风俗,源于一优美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公鸡是没有冠的,却有一对威武的角。那时候,天地间魔怪很多,弄得人们不得安生。东海的老龙想去为民除害,但那时的龙没有角,公鸡便慷慨地借给它。老龙征服了魔怪之后,不愿把角还给公鸡,躲到东海里去了。公鸡很痛心,整天叫唤:角打角打、角、角、角!太白金星为了安慰它,采来一支美丽的映山红,戴在公鸡头上,于是公鸡才有了红冠。后来,人们为了颂扬公鸡这种慷慨助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就在每年新春上山采摘映山红献给公鸡。这一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成为姑娘们敬慕英雄,热爱美和生活的一种风俗。
二、端阳节与花草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又名端午节、端五节,它与春节、中秋一样,是我国民间最为隆重的三大节日之一,至今仍为大多数人所重视。不仅吃粽子是人们过端午节特有的风俗,而且,据《荆楚岁时记》载,南北朝以前就有于端午节插艾的习惯。人们把艾蒿和菖蒲插在门前,或放在窗边、灶旁、水缸边等,以驱除邪气。与此同时,人们还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草药装在香袋内,悬挂在身上。这些初看起来近乎好笑,可实际上具有防病功能。因为艾含有挥发性芳香油、鞣酸,树脂等成分,有杀虫、驱寒湿等作用;菖蒲含芳香油树脂和挥发性油,有驱秽、灭菌、杀虫等作用;它们与丁香等药物有利于预防一些传染病。

端午节风俗:插艾草与菖蒲


至明朝时,人们开始用菖蒲泡酒喝。据《本草纲目》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痿,久服耳目聪明。可见,端阳节还有斗百草的习俗。即在这一天到郊外去踏青时,采集各种花草标本,然后进行比赛,看谁采集的品种多、花草奇,谁就获胜。
三、中秋节赏桂
中秋节又名仲秋节,是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每届八月十五中秋月明之时,一树树桂花相继开放,送来了天香芬芳。由于桂花以香为胜,只需鼻闻,这使得夜间赏桂成为可能,因此,中秋的桂花和明月,就成为团圆之夜清赏的极好对象了。在这花好月圆之际,品赏那皎洁的明月、甜蜜的桂花,佐以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月饼等美味食品,追寻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优美传说,这样迷人的氛围颇不一般,故从来就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良辰美景。可见,中秋节品赏桂花确实是一项别具情趣的花卉风俗。

中秋节:吃桂花糕月饼


四、重阳节插茱萸与赏菊
古书上说: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九日假此二物,以消阳九之厄。茱萸能辟邪、菊花能延寿,而且这两种花木的果期、花期又恰与重阳节相遇,故人们在过重阳节时,都喜欢采集茱萸之果和菊之花朵以度节。
茱萸(如下图),是山茱萸科的一种植物,常在园林中栽培观赏,如扬州的茱萸湾公园就是因古时候遍植山茱萸而得名的,它更是一种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因其具有浓烈香味,有驱蚊杀虫之功能,故古时人们常在重阳节佩茱萸,认为能驱邪避恶。汉朝是将茱萸切碎装在香袋里佩带。晋朝以后已改将茱萸插在头上了。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即是咏写这一风俗的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重阳节:登高、插茱萸


古人不但将茱萸用来佩戴,还用来驱除蚊虫。《辽史礼志》就载有将茱萸泡酒,洒在门户周围以襘禳的习俗。而裴迪《茱萸沜》诗曰: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倘留客,置此茱萸杯。则说明用茱萸果实泡的酒还可饮用。在中药上,山茱萸的果实去掉种子后名为山萸肉或药枣,有滋补肝肾、涩精止汗功效。
菊花正逢农历九月开放,又为我国传统名花,便很自然地与重阳节结下了不解之缘,日久月长,重阳节赏菊便成为习俗。提起赏菊的历史,人们首先会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便以种菊、采菊、赏菊、咏菊为乐,因此,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成为咏菊名句。唐朝时,人们于重阳节赏菊的风气已受到普遍重视,且留下了许多赏菊名篇。宋朝,还有九月重阳都下赏菊的记载,说明那时已有专门的菊圃到期供人玩赏。重阳赏菊之风至今仍盛。每届秋菊开放之际,各地举办隆重的菊花展览,其品种之多,规模之大,花事之盛,是历史上任一赏菊聚会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人对菊花如此厚爱,赏菊明志虽为其主要原因,然而,菊花有多种实际功用恐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早在战国时,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据传说,汉朝南阳郦县有一个叫做甘谷的长寿之乡,乡民们由于经常饮用两旁长满了许多野菊花的溪水,不少人可以活到一百二三十岁,早逝的也有七八十岁。或许正因为此,自古以来才有饮菊花酒能使人长寿之说。而据现代科学分析,菊花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是上好的中药。因此,古人关于饮菊花酒能健身和延年益寿的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

重阳节赏菊


由于饮菊花酒能令人健康长寿,因此,古人每年都要在菊花生长季节,采其茎叶,与黍米和在一起酿酒,再保留至第二年重阳食用。这种饮菊酒的风俗,自汉朝开始,到清代末年,一直盛行不衰。对于浪漫文人尤是如此,每到重阳来临,文人无不呼朋唤友,登高抒怀,饮酒赋诗。曾留下许多登高饮菊酒的著名诗篇,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九月九日尽管在身处紧张的行军途中,却仍念念不忘重阳节登高,不忘菊花酒和赏菊,甚至幻想菊花能开遍战场旁。可见,重阳节赏菊饮菊酒的民俗在古人特别是文人的意念中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xZh52.cOM编辑精选

传统的中国式插花艺术


中国的插花艺术,历史悠久。人们爱花,插花以自娱,继而用作佛教的供花,后来才逐渐扩展到装饰领域,由此而发展成一门艺术。它与我国的哲学、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插花艺术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亲近所形成的。

人们先是出于爱美,折取野花装点鬓发,装饰居穴,所谓“菊花须插满头归”,“插了梅花便过年”,便是这一情景的写照。这是插花艺术的雏形。后来才渐渐发展到以鲜花和果品供神。南北朝时期《南史》中记有:“晋安工子懋,字云昌,(齐)武帝第七子也,……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瓦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这就是早期的佛教供花仪式。就这样,插花在佛教仪式中沿习,在民间中逐渐发展。

唐代是中国繁荣稳定的一个历史阶段,自然,插花也欣逢盛世,得以流行,不再局限于民间的采取闲花野草随便装点,也不限于佛前的供花,插花已进人宫廷,成为宫廷喜庆不可缺少的装饰物。唐章怀太于墓出土壁画就有瓶花、石山的图象,从中可以窥见插花在唐代宫廷已成一种风气。当时文化兴盛,绘画、诗词文学已发展到一个为后世所瞩目的阶段。文人雅士喜爱作画、吟诗、赏花。文人插花便在这时开始了。

到了宋代,插花更为流行,上自宫廷,下至乎民百姓都时兴插花,如杨万里有“青瓷瓶插紫薇花”的诗句。这时民间已有了插花盛会习俗,有了制作插花用的花瓶的专业,也有了插花养护方面的理论,如《分门琐碎录》中说牡丹、芍药等先烧枝断处后插瓶,若花现萎便再剪后浸于深水中,则色鲜如初。当时由于写意山水画,工笔花鸟画的影响作用,插花从构图到技法上都有了中国的绘画艺术理论作为借鉴,特别是文人插花,已从写实的技法发展到写意的技法。中国的插花艺术直到现在也是以唐宋以来的插花风格为基础的。

明代至清代,插花艺术更是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已从般的娱乐性质走向学术性质,渐渐地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出现了不少造诣颇深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上于插花艺术,不少义是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界的佼佼者,故其理论也是与诸艺术互相渗透的,如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张德谦的《瓶花谱》,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陈误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其中袁宏道的《瓶史》最为后世所推崇,它代表了中国的文人插花,是现存较早的插花论著,它从选择花材、插花器皿、插法、花的养护,以及到如何品赏等都作了论述,此书的内容在日本的一些插花刊物里也时有引用。此外,《遵生八笺》、《浮生六记》等,对插花的造型也是论述得十分生动而详尽的。这些插花论著的问世,为中国的插花艺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的插花艺术沿革至近代,已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很多大城市纷纷成立了研究插花艺术的团体,掀起了交流插花艺术的热潮,有的派员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有的请国外专家前来讲授并示范。城里到处设有鲜花商店,流动的摆卖点更是数不胜数。广州每年的迎春花市人如潮涌,接踵摩肩,正是“花海人潮十里长,嫣红姹紫竞登场”,可见人们喜爱插花的程度。中国现代的插花艺术不但继承了传统的风格,而且也吸收国外不少新的手法,使传统的插花艺术更具现代风采。

花卉种植传统技术


“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种花养花的乐趣一般人难以探知!侍弄花草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经验和技巧是必要的,到底有哪些经验和技巧需要掌握呢?考虑到您的需要,花卉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花卉种植传统技术”,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花卉种植传统技术是一门古老而精细的艺术,通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人们创造出了许多种植花卉的传统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包括种植过程中的土壤处理、施肥和浇水等基本步骤,还涉及到栽培方法、病虫害的防治以及花卉的修剪和管理等方面。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对花卉种植传统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为只有掌握了这些传统技术,才能使花卉的生长更加健康和美丽。

种植花卉的第一步是土壤处理。良好的土壤是花卉生长的基础,因此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都至关重要。在土壤处理过程中,人们会对土壤进行翻耕和杂草清除,以确保土壤的松软和透气性。人们还会根据花卉的需求,在土壤中添加适当的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花卉吸收。

栽培方法也是花卉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栽培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花卉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对于一些高耐寒性的花卉,人们可以选择露天栽培的方法,而对于一些对环境要求较高的花卉,则可以选择温室栽培或盆栽的方法。在栽培过程中,人们还需要及时浇水、松土和除草,以保持花卉的健康生长。

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花卉种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病虫害往往会严重影响花卉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人们及时采取措施。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繁殖。人们还可以使用农药和杀菌剂来防治病虫害。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人们在使用农药和杀菌剂时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定和使用方法。

花卉的修剪和管理也是种植花卉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修剪和管理,人们可以控制花卉的生长方向和形态,使其更加美观和健康。修剪和管理的方法包括修剪根、修剪枝条和控制花朵的数量等。人们还需要注意花卉的适宜生长温度和湿度,根据花卉的生长习性来调整光照和水分等生长环境因素。

爱花卉网小编认为,花卉种植传统技术是一门包含许多方面的技术,它不仅要求种植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细心的操作,还要求种植者注重观察和护理。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摸索,人们才能真正掌握花卉种植的传统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因此,对于那些对花卉种植感兴趣的人来说,学习和掌握花卉种植传统技术是一项非常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相信人们可以在花卉种植的道路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区分中国石竹与美国石竹


中国石竹和美国石竹均属石竹科。前者原产我国,或者原产欧洲,在美国栽培最多,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习性不同

中国石竹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性强,可露地越冬,以排水良好的石灰质土壤;美国石竹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耐寒性一般,对土壤适应性强。

茎不同

中国石竹的茎丛生、直立、光滑;美国石竹茎直立、具四棱、比中国石竹节间长,较粗壮。

叶不同

中国石竹叶对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抱茎;美国石竹叶对生,阔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

花不同

中国石竹的花单生、对生或簇生于枝顶,花茎约2至3厘米,花期在4至5月;美国石竹花小而多,有短梗,密集成头状,聚伞花序,花期5至7月。

河南传统花卉市场转型 新型花卉产业项目应运而生


近期郑州晚报报道了花卉产业这一朝阳行业的现状及河南花卉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河南传统花卉市场转型已迫在眉睫。那么,中原花卉产业究竟该怎样“升级”?又有哪些新的机遇?

花卉产业:有规划,有需求

为了让花卉产业有质的飞跃,河南省政府规划了2020年前花卉产业发展目标—以郑州为中心,打造中部花卉产业物流核心,希望依靠科技引导我省花卉生产由低端化走向高端化、从露天化改为设施化,经营方式也由个体为主转向规模化、专业化运营主体。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郑州市准备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郑州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花卉苗木研发生产基地、物流交易和信息交流中心。到2015年,全市花卉苗木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实现生产总值5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带动力的花卉苗木基地和市场。

有政府的规划,有市场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有从业者的需求。“从我们收到的反馈信息来看,经营商户都希望郑州的花卉产业能有一个像样的市场,一个便于商户长期经营、长期发展的市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刘社教授表示,河南现在迫切需要在郑州兴建一个高档次、规模化、专业化的花卉批发市场。

看中机遇,新型花卉市场进入视野

传统花卉市场的升级换代已经箭在弦上。然而,该如何升级,虽有政府规划,却还没有一家企业能给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答案。

幸运的是,已经有企业看中了这一机遇,并在积极尝试。近日,一个名叫郑东花城的项目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该项目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与东四环交会处,由郑州东四环花卉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并进行统一商业运营管理。

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涵盖大型花卉综合交易展贸场馆、大型花卉主题文化公园、温室花卉培育基地、大型盆栽花培育中心、珍稀花卉研发培育基地、都市情景开心农场、配套商服办公及青少年开心课堂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等。

“将花卉主题展览展示与花卉产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旅游相结合,发挥项目的区域龙头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花卉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以花为主题的中国花卉产业综合展贸、集散中心。”该项目相关人士透露,他们希望郑东花城的开发建设,能起到带动中部花卉苗木市场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等作用,从而带动中部花卉产业市场的跨越式大发展。

花与中国古代文学


千万年来,花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之中,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花文化。美丽的花儿代表了人类许多的情感,如爱情、亲情、友情、敬仰之情;鲜花还象征了人类的许多精神,如坚忍、自由、高贵、雅洁等等;鲜花更是人类美好愿望的寄托,如长寿、幸福、吉祥、财富……赏花、咏花、赞花、论花,花和中国文学有着说不尽、道不完、评不够、议不厌的不解之缘。

我国是花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度。自古爱花的趣闻轶事不胜枚举屈原以兰喻己,陶潜采菊东篱,诗仙醉卧花阴,杜甫对花溅泪。在众多中国文人心中,花是诗词歌赋取之不尽的吟咏题材,是名词佳甸闪耀灵光的源头所在。花的出现成就了一个文学的国度,使得文学的殿堂姹紫嫣红、精彩纷呈。

从《诗经》中描绘桃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晋代陶渊明脍炙人口的品评菊花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宋代叶绍翁笔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烂漫的杏花,到元代王冕“不用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那清丽素洁的梅花。干百年来,这些优美的诗句众口相传,诗中优美的意境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花根植于中国文化之中,人品和花格的相互渗透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人格寄托于花格,花格依附于人格,二者不可分离。中国文人赏花时并不是单单欣赏花儿美丽的外表,他们常常把花木当作与人类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的灵性之物来对待。因此,他们在对花木的审美过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借助花木表达出来。

从古至今,许多骚人墨客都为花写下动人篇章,在这些文学作品中,花已经成为一种向往与崇敬的精神境界,成为德行品性的象征。“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做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不同的花成为不同德行的象征,是不同品性的人喜爱崇敬的对象。“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梅花的清韵高洁;“锦烂重阳节到时,繁华梦里傲霜枝”,道的是菊花的坚忍顽强;“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赞的是兰花的幽香高雅。

文人不仅以花入诗,很多词牌名、曲牌名也与花相关联。《采莲子》、《醉花阴》、《山花子》、《荷叶杯》、《木兰花》、《一剪梅》、《桂枝香》,由此可见花与诗词的深厚渊源。

花不仅使诗的国度璀璨多姿,在中国成语和俗语中以花做比喻的条目也随处可见,“拜倒在石榴裙下”、“丁香结”、“步步莲花”、“笔下生花”、“闭月羞花”、“羯鼓催花”都和花有关。在戏曲、小说、散文中我们也可以寻觅到花的踪影。戏曲中有明代汤显祖的名剧《牡丹亭》、吴炳的《绿牡丹》、周朝俊的《红梅记》、现代评剧《花为媒》。小说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有许多篇章与花相关,如《葛中》、《黄英》、《莲花公主》、《荷花三娘子》等等,其中的主人公均以花仙、花精的身份来塑造文学形象。其他小说作品如《海上花》、《镜花缘》、《红楼梦》、《红玫瑰与白玫瑰》、《梦里花落知多少》,从书名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花的魅力。花令我们的文学更加摇曳多姿,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植物耐寒区图(中国)(美国)


本网站所介绍的品种都标明有最低的耐寒区,说明该品种适合在哪一些耐寒区内栽培。本网站使用的是美国农业部所定的耐寒区划分,目前在美国普遍使用,在欧洲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根据这种分区方法,按照各地的最低温分为1-11区,1区为最寒冷区域。

耐寒区的号码表明该植物的耐寒程度,即区域号码越高,该植物的耐寒能力就越弱。我们在7区居住时最好要选择属于同一区或更低区的植物。属于高于7区的植物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很可能不会安全过冬。

植物的耐寒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所以耐寒分区只有参考价值。每一区内可以有与该耐寒区平均气温不同的小气候。植物在避风,有遮阴的墙边栽培时耐寒性会比较强,但如果植物种在朝东,有寒风,每天早上接受强烈光照的位置则它的耐寒性会比较低。

另外,植物在12月至1月初间耐寒性最高,但大寒后抗寒能力下降。即使是耐寒性很强的植物(如Actinidia),进入生长期,开始发出新叶后可以受倒春寒的伤害。2-3月份在全光的种植位置,白天接受长时间的光照,夜间又极为寒冷,冷热反复交替,对植物(尤其对常绿植物)会创造较大的伤害。用透气抹布或针叶树枝覆盖植物会给予它们足够的保护。

中国耐寒区域图


图片另存为可看大图

美国植物耐寒耐寒分区表

中国花卉协会考察金华“中国花木之都”申报工作


本月15至16日,中国花卉协会考察组一行3人对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花木之都”申报工作进行了考察。这是2006年底国家林业局开展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以来,首次对花卉苗木业进行的评比表彰活动,也是中国花卉协会决定开展“中国花木之乡(都)”评比以来的首次考察。

考察组实地考察了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浙江森禾金华分公司苗木基地、金华市国际山茶物种园、茶花基地、浙江万象花卉观光园等金华较有代表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主题公园和花卉观光点;查阅了金华市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机构人员配置、支持花卉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资料;听取了金华市政府关于金华市花卉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金华自古就是著名的花卉之乡,花卉苗木发展历史悠久。为促进金华花木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金华市政府通过加强产业引导;健全种苗机构建设;搭建产业交易平台;打造区域品牌;培育营销队伍;提高花木生产的科技含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8项措施,使花木业成为金华市农业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值和销售额分别达到17.5亿元和17.8亿元,从业人员近10万人。截止2011年6月底,全市花木面积26.4万亩,实现销售16.4亿元,预计全年销售额可达25亿元。特别是市本级婺城、金东两区2010年苗木产值约占市区农业总产值的28.9%,在市区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中名列前茅。

此外,花卉业还带动了其他产业产值9.6个亿。金华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绿化苗木供应基地之一,并且形成了以茶花、佛手、地被容器苗、桂花、造型大苗、绿化乔木、南方观叶植物等七大特色产品聚集区,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0年市区花农人均收入22537元高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01元120%。目前金华市拥有2个国家级种质资源基因库,培育了一大片被市场认可的新品种,坚持标准化生产,分别制定了金华特色花卉佛手、茶花的省级标准,建立茶花、红叶石楠容器苗等省市级花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拥有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1家,其中花木类3家,全市花卉苗木合作社18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7家,并涌现了婺南苗木合作社、南山苗木合作社等年销售数千万元的合作社。快速发展的花木业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广大苗农的增收,也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考核组充分肯定了金华市高度重视花卉产业发展、争创“中国花木之都”的工作,认为在发展花卉产业过程中政府重视、政策保障、措施有力、服务到位、产业规模效益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示范带动有效,各项条件均符合“中国花木之都”标准。

中国常见的花卉盆景有哪些?


盆栽是温室花卉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便于控制各种生活条件,有利于花卉的促控栽培。还便于搬移,既可陈设于室内,又可布置于庭院。盆栽容易抑制花卉的营养生长,促进植物的发育。我国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拥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花卉资源,那么,中国花卉盆景有哪些呢?我们马上来瞧瞧吧。

一、榕树盆景

榕树根系发达,枝繁叶茂,树冠篷大。年长的榕树看去就是一座绿色的大山。榕树寿命很长,有些达千年以上,生命力相当强,所以有独木成林之说。适合于长期盆景培养,一年四季均宜观赏,是具有传世意义的上乘树种。而且神奇多变、形态别致,榕树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寓意荣华富贵之意。因而榕树盆景成为祝寿的最佳礼品。
榕树最美在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景观奇特雄伟。而榕树盆景则是取材榕树,观赏榕树的树桩及根茎叶奇异形态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法,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成为独特的艺术造型的盆栽榕树盆景。下面花木中国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榕树盆景的制作方法及日常养护。
二、榆树盆景
榆树是岭南盆景主要树种之一它生命力强耐修剪生长速度居五大名树九里香、雀梅、福建茶、榆树、满天星之冠具备叶细、枝密、干粗、露根这四项制作盆景的基本条件可培养成各种树型。榆树是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在我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二千多年前《诗经唐风》里便有山有枢阴有榆的歌咏了。
榆树盆景的造型既可在生长期,也可在休眠期,但要避开萌芽期,以免树液流失过多,影响植株生长。其形式可根据树桩的基本形状加工成直干式、曲干式、斜干式、枯干式、临水式、悬崖式、丛林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盆景。树冠既可用潇洒扶疏的自然型,也可采用圆顶的大树形,还可加工成规整的圆片造型。造型方法是扎、剪并用,先用金属丝蟠扎出基本形态,再细细修剪。
三、罗汉松盆景

罗汉松盆景,别名小叶罗汉松,又称雀舌罗汉松、雀舌松、短叶土杉,呈灌木状,叶短而密生,多着生于小枝顶端,背面有白粉。呈小乔木或灌木状,叶短而密生,枝叶婆娑,苍古娇健,姿态动人。生长季节萌发新梢,其嫩绿新叶点缀于浓绿叶丛之间。颇为美观,是一种上等的盆景制作材料,尤其对制作微型盆影更是首选对象。短叶罗汉松别名小罗汉松、土杉,常呈灌木状。
在花卉盆景栽培管理过程中,适时适度摘除叶片,有利于提高花卉盆景的观赏价值,延长观赏时间,促进抽枝发叶和开花结果。不同的花木种类,摘叶时期、摘叶量、摘叶目的,摘叶前后的养护推施不尽相同。
四、君子兰
君子兰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盆栽,它的花朵花色多样,明艳动人;它的叶;它的浆果则为紫红色,形状饱满,花、叶、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君子兰对于我们家中的空气具有非常好的净化作用,一株成年的植株在一天时间内吸收1立升的空气并释放出大量氧气,还能吸收一些烟雾,对是能空气起到了很好的清新、净化作用。
五、白掌
白掌还有一个别称叫做一帆风顺,由于它具有美好的寓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白掌的根茎较短,株高大约在50厘米上下,其叶片丛生,叶形饱满,非常适合用于盆景装饰。白掌的花朵为佛苞,形状就好像白色的手掌一般,也像是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可以摆放在前台、案头作为装饰。而且,白掌对于空气中的丙酮、氨气等具有非常好的吸收作用,还可以抑制甲醛、苯等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它像大山的一名哨兵,时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一个春夏秋冬,奔向又一个春夏秋冬。”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花是我们生活的好朋友!花卉的种植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种植达人有哪些经验和技巧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花卉植物与中国传统节日”,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