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花卉种植已经成了现代经济的一大版块。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为此,鲜之花网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雪松如何栽培?雪松栽培技术》,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雪松为温带树种,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西部山麓,因此也叫喜马拉雅雪松。那雪松怎么育苗呢?雪松如何栽培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雪松的栽培种植要点。

雪松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短期-25℃低温。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微碱性土中均能生长,在土地瘠薄、岩石裸露的地段也能生长,但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喜阳光充足但也稍耐阴。浅根性树种易被风刮倒。小苗生长缓慢。雄株通常15年以后开花,雌株要迟几年才能开花结籽。因花期不一需预先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授粉才能得到良种。

一、扦插育苗

雪松的育苗方法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目前由于种源不足因而采用扦插育苗。

1、插穗的剪取。

选择4至8年生的实生幼龄母树中上部通风向阳面的一年生粗壮枝条作插穗,在阴天或无风有露的早晨剪取,插穗长度10至15厘米下部切口要剪平滑,切忌扯裂或挤碎。插穗基部的小枝要剪去,上部针叶和顶梢不剪。剪好后的插穗基部应及时用1号ABT生根粉100克/升的水溶液浸泡6至8小时然后取出晾干后即插。插穗应随剪随插。对于未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完的插穗应摊放在阴凉的地方洒上水,以防失水而影响成活率。

2、苗床准备。

雪松育苗地必须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肥沃、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由于雪松对土壤水分特别敏感,因此板结、黏重、地下水位过高的土地不宜用作扦插。圃地结合翻耕施足基肥并做成高床。苗床一般为100厘米为宜,床面要高出地面25厘米左右,特别是在土壤较黏重的地区,尤其要注意抬高床面,床面要筑成中间略高两边稍低的形状以利于排水。床面土壤细碎。最后每平方米土壤用15克硫酸亚铁粉末均匀施入消毒。

3、扦插方法。

雪松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以春插为主。春插在3月或清明均可进行,株行距为5厘米×10厘米。可采用先开沟后扦插或灌水后直接扦入苗床,但务必使插穗与土壤密切接触。扦插深度一般为8至10厘米插后浇一次透水。并及时架设阴棚遮阴,减少水分蒸腾防止插穗萎蔫。

4、插后管理。

雪松扦插后约2个月即可生根。为防止生根前萎蔫须搭设阴棚。阴棚要做到阴揭晴盖,生根前早盖晚揭,生根后晚盖早揭,立秋后拆除阴棚。久雨后土壤湿润,可以适当迟盖早揭,晾干床面,蒸发部分土壤水分。插穗未生根前床面以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为宜。天气晴朗干旱时每天早、晚用喷壶各浇一次水,阴天如土壤尚处于湿润状态就不必浇水。生根后仍应注意控制水分,雨季要注意排涝防止因土壤过湿而造成烂根死亡。生根后适量追肥(包括叶面肥)除草松土,促进土壤疏松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为了培育大苗可在第二年或第三年春季移栽培养。

二、栽植方法

雪松移栽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雪松发芽前(3月上旬)进行。起苗前5天,将苗圃灌足水后,带土球起苗。将雪松土球连同捆土球的草绳一起放置到栽植穴内,扶正填土,边填土边将土踏实,防止浇水时倒伏。应做到边起苗边栽植。栽植深度应在10厘米左右,不可栽植过深,以利于提高栽植成活率。2至3年生以上的大苗移栽必须立支架,防止风吹摇动,及时浇水,并时常向叶面喷水。移栽时不要疏除大枝,以免影响观赏价值。雪松移栽成活率一般较高,可在其成活后的秋季施以有机肥,促其发根。生长期可追肥2至3次。雪松栽植后,要及时浇水,采取大水漫灌,浇足灌透,使土球充分吸水,这是确保雪松栽植成活的关键措施。一周后再浇水1次。

三、播种育苗

精选的种子每千克约8000粒,播前用冷水浸种1至2天,晾干后即可播种。为节约种子,一般都用点播,也可用营养钵育苗。每亩播种量5千克左右。行距12至15厘米,株距4至5厘米,播后覆土约1厘米厚。切忌覆土过厚影响幼苗出土。覆土后用板轻轻压紧,然后覆盖草帘、浇水。种子约15至20天后萌芽出土,揭去草帘,立即架设阴棚,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半个月即可开始追肥,以施腐熟的稀薄人粪尿为好,以后浓度再逐渐加大,也可在行间沟施速效化肥,如硫酸铵等,每亩用量3千克至5千克,施后立即浇水。幼苗出齐后开始松土,松土宜浅,雨后一定要及时松土,防止板结。幼苗期还要注意防涝和防止蛴螬等地下害虫及立枯病为害。

一年生苗木高15至20厘米,越冬时注意防寒,翌年留床或移植。二年生苗高30至40厘米,苗木时期侧枝过长时,宜适当修短,整形,使主干挺直,冠形圆满。

四、栽后管理

1、修剪。由于新植的雪松树冠大,根系少,根冠比例严重失调,再加上春季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严重影响栽植成活率,因此,通过修剪减少枝叶量,协调根冠比,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具体修剪方法,根据雪松自然生长状况,在保证其姿态优美的基础上疏除树干50厘米以下所有主枝和树上部的部分重叠枝。

2、培土、支撑固定、防止倒伏。新植雪松由于树冠大、根系少,固地性能差,遇大风容易倒伏,因此需要培土,采用支撑或拉绳固定,防止倒伏。具体方法:在雪松基部培土,高度约在30至40厘米,培土后踏实;支撑或用绳斜拉固定,每株雪松用3根竹竿或木棍,按120度夹角支撑固定,或用麻绳(尼龙绳)按120度夹角斜拉固定,高度约在130厘米左右。

五、病虫害防治

1、立枯病

又名猝倒病。病菌多从表土侵入幼苗根部和茎基部,受害部分下陷缢缩呈黑褐色,如幼苗刚出土、组织幼嫩时表现症状为猝倒,如幼苗组织已木质化则表现为立枯,潮湿时病部长白色菌丝或粉红霉层,严重时造成苗木萎蔫死亡,引起缺苗断垄。

防治方法如下:⑴选好圃地。宜选择排水方便、疏松肥沃的壤土,忌用沙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黏重土壤及土壤PH值在8以上的碱性土壤,避免在蔬菜地、棉麻地和连年育松、杉苗,并且容易发病的圃地育苗。⑵土壤处理。施用硫酸亚铁1500千克/公顷,将碾细的药2/3撒于做好的苗床上,用耙子搂入5厘米厚的土层内,其余1/3用细土混匀进行覆土。施用硫酸亚铁可壮苗、疏松土壤、降低土壤PH值,又能防病。⑶拌种。育苗时用拌种双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至0.2%。⑷土壤消毒。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克/平方米,按1∶200比例与细土混合,播种时垫床。

2、黄叶病

多在6月末7月初发生,苗叶全部变黄很快脱落,只剩苗茎直立。拔出根部可见主根皮有烂皮现象,轻轻一扒就掉皮,细根变黑死亡。老苗圃上的留床苗病重;春季换床苗由初夏到夏至期间病重。有时黄叶不落慢慢萎蔫干死;缺磷多氮的苗病情较重。另外缺铁时也易引起黄叶。在碱性及盐碱重的土壤中,或土壤过旱、过湿时也会引起黄叶。

防治方法如下:植苗不要过深并且要防止根系抽干;施底肥时加入适量的磷肥不要多用氮肥;如果土壤缺铁可叶面喷施0.2%至0.5%硫酸亚铁水溶液、0.3%至0.5%氨基酸铁,用强力树干注射器按病情程度注射0.05%至0.1%的酸化硫酸亚铁溶液。

3、地老虎

包括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3龄昼夜活动,多群集在叶和茎上为害;3龄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于表层,夜间出土为害,咬断幼苗根茎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

防治方法如下:⑴加强苗圃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减少地老虎的为害。⑵诱杀成虫。在发蛾盛期用黑光灯或糖醋酒液诱杀。⑶捕捉幼虫。于清晨在断苗周围或沿着残留在洞口的被害茎叶,将土扒开3至6厘米深,即可捕到高龄幼虫。⑷药剂防治。地老虎3龄前为害幼苗地上部分,可选用2.5%敌百虫粉剂45千克/公顷喷粉,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及时喷施。⑸毒饵诱杀。幼虫为害幼苗根茎部时,可用毒饵诱杀。将饼肥碾细磨碎,放在锅内炒香,取出后拌以毒剂制成。其配比为:50%辛硫磷乳油1千克,加水5至10千克稀释,喷洒在25千克炒香的棉子饼上,用量为75千克/公顷。用油菜子饼8千克、90%晶体敌百虫0.5千克,加水稀释,制成毒饵,撒在苗圃内,效果也很好。⑹药剂处理土壤。将5%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公顷或25%辛硫磷微胶囊剂15千克/公顷,加上筛过的细土225千克,拌匀后施于幼苗周围。种的枝条表皮木栓组织较发达,影响枝条吸水和生根。对这类树种的枝条,扦插前先将表皮木栓层剥掉可促进发根,如葡萄。

雪松具有很高的园林绿化价值,因此被广泛运用在园林绿化当中。以上是雪松栽培技术,希望对您发展苗木种植有所帮助。

xZH52.cOm编辑分享

诸葛菜如何栽培?诸葛菜的栽培技术


诸葛菜花语是谦逊质朴、无私奉献。诸葛菜高10~50厘米,茎单一,直立。花期4~5月,果期5~6月。诸葛菜喜光,耐寒,耐阴,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壤上生长健壮。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诸葛菜的栽培技术。

诸葛菜为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菜子花、二月兰、紫金草。原产中国,我国东北、华北及华东地区分布较多。诸葛菜冬季绿叶葱翠,春花柔美悦目,是极好的林下地被植物,可植于坡地、道路两侧等。也可与各种灌木混栽或栽作早春花坛。同时诸葛菜作为新型冬季土壤覆盖植物,能有效地减少沙尘流动,促进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春季作为绿肥进行翻压,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诸葛菜的栽培技术

(1)盆栽技术:用6份园土、2份珍珠岩、1份草木灰均匀混合作盆土,盆内施基肥,将种撒播于盆内,播后覆细土,喷水保持盆土湿润,出苗后移植有光照处,适时施肥,促使花色艳丽,果实饱满。

(2)种植技术:及时采集成熟种子,于秋季选择肥沃湿润的土壤,采用条播法播种,播后覆土1厘米,喷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每年施肥四次,分别是:早春的花芽肥、花谢后的健壮肥、坐果后的壮果肥、入冬前的壮苗肥。为保持诸葛菜较好的观赏效果,须控制不令其结实,在结实期用剪草机将其修剪到10~15厘米。

铃兰栽培技术


播前准备

选择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因素符合《GB 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区域。选山地北坡林下阴湿环境条件、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棕壤土或沙壤土种植。阳坡、易干旱和土质瘠薄的地块不宜种植铃兰。选地后,清除杂物,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千克(要注意农家肥必须充分腐熟,以杀灭虫卵、病原菌及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禁止使用有害的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的工业垃圾。),将土深翻30厘米,除净杂草和草根,种前整平耙细,打垄后作平畦,畦宽1.2米、畦距30厘米、高13厘米。畦长视地形与方便作业而定。畦面平整,畦埂坚实。播种与移栽1. 种子繁殖铃兰种子为胚后熟休眠类型。种子成熟收获后先放于1~6℃条件下80天,再放室温下才能完成后熟。种子室温储藏一年即无发芽能力,故隔年陈种不能用。种子繁殖可春播或秋播。秋播可免除种子低温处理过程。秋播时期为土壤结冻前。春播于4月中、下旬。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15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踩底格子,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沟内,覆土2厘米,稍加镇压并浇水,加盖草帘子或松针。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2周左右出苗。育苗生长1年,于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发芽前移栽。将带有芽眼的根茎截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挖穴移栽,每穴栽2株。2. 根茎繁殖秋季于10月上旬,春季于萌芽前,将根挖出保鲜,把带有芽眼的根茎截成15厘米左右的小段,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挖穴移栽,每穴2株。田间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经常检查畦面覆盖物的变化情况,发现没有覆盖的要及时补盖,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及时撤除覆盖物,以免出苗后撤除时伤及小苗。出苗后根据长势情况,发现过密苗及时间除。出苗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第1次除草可用手拔或浅锄,以免伤害幼苗。铃兰为浅根系植物,喜肥,人工栽培每年于行间开沟追肥2次,以有机肥为主。第1次施肥在春季萌芽前,施用腐熟的粪肥,或堆肥2000千克,或施入尿素,促进茎叶生长。第2次在秋季铃兰进入休眠期时,施入腐熟的饼肥、过磷酸钙和适量的草木灰。施肥后培土5~7厘米,可防冻害。铃兰耐阴湿,忌强光直射。玉米植株较高大、紧凑,遮阳度适中,是铃兰较理想的遮阳作物,可进行粮药间作,有利于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病虫害防治1. 铃兰紫轮病铃兰紫轮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生于叶两面,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5mm;初期病斑呈红色,中心部分逐渐变为灰色至灰褐色,其上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原为半知菌亚门大茎点霉属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根芽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生成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而侵染。7~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是搞好田间卫生,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出苗后用50%代森锰锌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50%万霉灵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收获后彻底清理田园,集中烧毁或深埋。2. 虫害主要是蛴螬即金龟子幼虫,又名白蚕。体白色,头部黄色或黄褐色。成虫在5月中旬出现,傍晚活动,卵散产于较湿润的土中,喜在未腐熟的厩肥上产卵。防治方法是冬季清除杂草,深翻土地,消灭害虫越冬场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并覆土盖肥,减少成虫产卵。点灯诱杀成虫金龟子。下种前半个月每亩施30千克石灰氮,撒于土面翻入,以杀死幼虫。适时收获带花全草入药。夏、秋季均可采挖,晒干备用。

白芍栽培技术


白芍性凉,味道酸苦,白芍的根可以入药,能够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白芍种植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寒露前后,下面分享一下白芍的栽培技术。

一、选地

白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为佳,粘土及低洼地不宜栽培。

二、土壤消毒

经过常年的耕种,土壤中会寄生许多土传病菌,如:根腐病菌、白绢病病菌等,进而造成土传病害的发生。所以必须在下种前进行土壤杀菌消毒。建议使用三灭1500g+多菌灵500g/亩拌土或者细沙均匀撒施在土壤中,然后进行浅翻以保证种芽在良好的环境下生长。

三、施用基肥

在土壤消毒完成10-15天后,进行基肥的施用。可以亩用松尔肥(25:5:15)50kg+松达生物有机肥50kg+地爱硼200g+地爱锌200g,为白芍生长发育贮备营养。将以上肥料充分混匀后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后深翻土壤,一般深翻40-50cm为宜。

四、挑选种芽

白芍为多年生药材,首先要去除肉质根并选择带芽头的种芽,然后选择无病虫害、表面光滑、切口新鲜的带芽头的种芽,携带有病菌和虫卵、发生霉烂的芽头不能选做种芽。

五、拌种处理

拌种的目的是减少白芍病害的发生。可以使用多菌灵50g+根宝25ml+重茬宝10ml兑水15斤均匀喷施在种芽上,边喷边翻动,保证喷洒全面周到,以种芽全部喷湿为宜。晾干后即可栽种。

六、栽种

1、种芽分类。栽种前建议将种芽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

2、栽种时间。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折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

3、栽种方法。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5-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穴放1个种芽,芽向上,种后即覆土,以芽在地下5厘米左右为宜。注意:覆土操作应细致,土要细碎,不能用土块覆盖;另外,盖土要仔细,不能将芽头裸露,以免芽头受旱、受冻,导致发芽晚甚至不发芽。

栽植白芍,选地、土壤消毒、拌种等都是栽植时很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好每个工作环节才能培育出健康茁壮的幼苗,以达到白芍稳产丰产的目的。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是收敛止血类常用药,别称连及草、甘根、白给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块茎入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亦可盆栽或点缀花台、花境、庭院等作为观赏植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芨的栽培技术吧!

白芨的育苗方法

1、分株:白芨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但繁殖周期长、效率低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2、播种:白芨可采用播种繁殖,但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

3、组培:白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通常是在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待种子萌发后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从而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白芨的种植条件

1、土壤:白芨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宜选疏松肥厚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

2、温度:白芨喜温暖,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

3、光照:白芨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

4、水分:白芨喜阴湿的环境,怕涝,也不耐旱,需常浇水保湿。

白芨的种植方法

1、土壤选择:白芨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喜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

2、整地作畦:白芨种植地翻耕20厘米以上,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混匀,栽植前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中耕除草:白芨苗出齐后在5~6月份生长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因此要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4、适时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通常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5、灌溉排水:白芨喜阴湿环境,因此要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但白芨又怕涝,大雨时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6、病虫防治:白芨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根结线虫病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地老虎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防治。

剑兰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以分球繁殖为主,方法是4~5月将发育充实的大球(直径约5cm左右)点植于苗床,株距15cm,覆土6~10cm,压实浇水培育,7~8月即能开花,约需l00~120天。也可自4月中旬至7月末每隔10天栽植一批,则自7~10月不断有花。开花后地下种球干缩,母球上方形成1~3个新球茎和数个小球。将直径2cm的球茎(子球)继续于春季植于苗床培育2~3年发育成大球才为种球。

为加快繁殖速度.还可采用切球、播种、组培等方法。切球法即将球茎切开栽植的方法,纵切种球,分割成2块或4块使每块带有1个以上的芽和部分茎盘,切口用草木厌或木炭粉涂抹,以防止腐烂,待干枯后种植,不宜久放。

播种法一般在培育新品种时采用。夏秋季采下种了,随采随播,发芽率较高,移入温室越冬,翌春移栽到露地培养,夏季就有部分植株开花。也可采种后将种子晾晒贮藏至第二年春天再播种培育,秋季掘起小苗贮藏,下一年春季栽植,夏季有部分开花。

唐菖蒲种球繁殖中存在严重的品种混杂和品质退化问题。为了提高种球品质,防止品种退化,可定期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用以脱毒、复壮,高质量繁殖唐菖蒲。方法是取花茎或球茎的侧芽,剥去绿色叶鞘,摘除花蕾,消毒后作外植体接种存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培养,60天左右开始结球,4~6个月可收获到种球。

栽培管理

1.选地施肥 栽培地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结构性能良好的砂壤土。施足基肥,适量补充氮、磷、钾肥,节制氮肥的施用,避免氮肥过多增加植株患病率。深翻土地,清理排水沟。

2.球茎消毒 种植前应进行球茎消毒。方法是将贮藏的种球去除皮膜,放入清水中浸泡15min,再用50%多茵灵500倍液浸泡30 min,50%福美双粉500倍液浸泡lOmin,取出堆积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h,摊开晾干。

3.适时栽种 夏季供花可于春季露地栽植,冬春季供花则于温室栽培,生长期比夏季长20~30天以上。栽植时为防止倒伏和子球生长,应适当深栽,并于栽植畦周围插立杆围绳索。栽植畦面高5~1Ocm,宽lm,干燥地区可做平畦。植株密度要疏密合适,一般每亩在2.7~1.3万株之间。

4.栽后管理栽后若土壤干燥,要进行灌溉,促使球茎迅速生根。第三片叶到第六七叶生长期间,是小花原基形成期(三叶期),也是母球茎根系开始死亡,新球茎长出新根的关键时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的供应.同时结合松土,除草,追肥等。唐菖蒲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一般不超过27℃,因此在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通风和遮荫,避免温度过高引起植株生长的衰老与退化。

5.采收贮藏 夏季开花后应及时剪除残花,加强水肥管理,使地上部分的营养向地下转移,促进地下球茎膨大。秋季球茎成熟后应及时采收贮藏,掘起球茎,去除土块杂物,剪去干枯的茎叶,将球茎晾干后臂阴凉通风的室内贮藏。若需凋整花期,则要冷藏干燥,避免萌芽腐烂。一般充分干燥的球茎于1~3℃冷藏可贮存1年,仍能正常发芽。

大田芦荟栽培技术


名称大田芦荟栽培技术

栽培类型 露地
蔬菜分类 多年生菜类-芦荟
适宜品种
木剑芦荟、库拉索芦荟、巴巴芦荟、皂质芦荟、中华芦荟、好望角芦荟和上农大叶芦荟等。

栽培技术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外芦荟产品大量进入我国,人们开始关注芦荟。芦荟不但能观赏,而且还具有治疗、美容、鲜食、化工等多方面用途,被誉为神奇植物。目前芦荟已被广泛用于制药、生产化妆品和食品,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新型蔬菜品种之一。种植芦荟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笔者总结了大田芦荟的栽培技术。

1.栽植时间

芦荟在15~35℃的温度条件下生长最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以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为最佳的栽植时期。

2.品种选择

生产中可选用具有药用、美容、保健、食用价值并且适合加工产业化开发的品种,如木剑芦荟、库拉索芦荟、巴巴芦荟、皂质芦荟、中华芦荟、好望角芦荟和上农大叶芦荟等。

3.育苗

生产中分生育苗法和扦插育苗法用于芦荟育苗比较实用,效果也较好。

(1)分生育苗

中华芦荟、巴巴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芦荟品种在地下茎上会长出许多嫩芽,嫩芽又会生根,从而形成新的植株。一株2年生的芦荟,在一年内能分糵出10~20株小苗,当小苗具有4~5片小叶时,地下已长有3~5条小根,此时可从母株上切离和移栽小苗。

分生育苗要选择在芦荟生长旺盛的春季和秋季的温暖季节进行。先用分株刀将母株上萌发的幼苗与母株分离,暂时不要将幼株拔出,让它留在原位上,等到生长15天以后,幼苗已基本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后,再将幼苗带土移栽,并且及时浇1遍水,使根部周围土壤湿润即可。也可以将幼株从母株上剥离出来,放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干燥几天,使它剥离伤口完全愈合后再栽植,效果也较好。注意对芦荟种苗进行精选细挑,摘除烂叶和干叶,然后晾晒,从而保证种苗的质量。

(2)扦插育苗

一般在4-5月和8-9月进行。扦插育苗是衍用分株的方法,先将母株上长度在10~15厘米的子株切下,每个子株带2~3片小叶,取下后倒挂在阴凉的地方5~7天,使上面茎的切口处收缩干燥,然后扦插在搭有遮太阳的阴蓬的苗床上,保持适当的温度,再插进到栽培土中,深度为6~8厘米,如果扦条不稳固,可加根枝竿竖直以固定,扦条在20天后发根,发根后浇水,但在插入后不应立即浇水,这样容易造成根部腐烂。可用叶色返青的方法来判断扦条是否发根,当扦条由绿色变成茶色,再变成绿色时可判定已生根。

4.选地、整地、施基肥

(1)选地

一般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顺畅、土壤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地,土质以砂壤土为好,从而确保土壤疏松、肥沃、保水和透气。

(2)整地

若前茬为水稻,需深翻1次,晒田几天,让土质疏松,然后把土块打细耙平。降雨量大的地区还要挖好排水沟,以防止地面积水。

(3)施基肥

整地后需施用大量的基肥。以有机肥、粪渣、油枯、绿肥等为主。可施腐熟有机肥3万~4.5万千克/公顷,加叶菜类复混肥1500千克/公顷。施肥方法:如果肥料较多,可在土壤翻挖前施入土内,翻挖中与土壤充分混合;如果肥料不多,在开厢打窝内挖几下,使肥料与泥土混合均匀,以避免肥料烧根。

5.土壤消毒与化学除草

(1)土壤消毒

可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和冬季冷冻等物理方法消毒,也撒施必速灭、大地旺活菌原液或福尔马林等化学药剂灭菌。

(2)化学除草

在整地前20天,可用0.5%~1.0%的2,4-D稀释液300克/公顷喷洒,也可用0.1%~1.0%的2,4,5-T喷粉3~6千克/公顷与基肥混合施入土壤。撒施化学剂7天后,通风15天才可定植。

6.栽培规格

我国南方大多采用高厢低沟栽植芦荟。中华芦荟多用1~1.1米宽的厢面,厢与厢之间开40厘米宽,20厘米深的沟,作为人行道,每厢栽3行,株距35~45厘米;巴巴芦荟、上农大芦荟则用厢面宽1米栽2行,株距40~50厘米。

7.定植

春季3-5月份和秋季9-11月是定植最佳的时期,移栽时最好在阴天进行。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或30厘米40厘米,栽7.95万~9万株/公顷。栽植半年后,苗高20~30厘米时,进行间苗移栽,每畦种3行,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栽植1年后,芦荟株高50厘米以上,再次进行间苗移栽,每畦种2行,株行距60厘米60厘米。芦荟定植时,要求土壤含水量在60%左右,定植深度以不覆盖最下部叶片基部为宜,如果过深,容易引起下部叶片因感病而腐烂。

8.大田管理

(1)间苗

定植后芦荟幼苗逐渐长大,根据植株生长高度及设定密度及时进行间苗。若延迟间苗移栽,芦荟叶片容易相互遮光,根系交叉,挖苗时损伤过大,缓苗时间长,将影响芦荟的生长。

(2)防曝晒

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芦荟在七分阳,三分阴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所以,大面积的芦荟田套种高秆植物,对芦荟生长非常有利。

(3)水分管理

①灌水 进入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量大,芦荟生长快,要勤灌水。立秋后,逐渐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每次灌水量以灌透为好。夏季应在早上和晚上气温较低时灌水,冬季则在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浇水。可根据苗畦土壤墒情确定灌水量。在春夏季,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植株生长快,必须适当勤浇、多浇;在秋季,阴雨天要少浇;冬季基本停止浇水。浇水最好结合中耕进行,浇水后及时中耕,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可增加土壤透气性,从而促进植株生长。

②排水 如果下雨,要及时排除雨水,切忌造成积水,以免烂根、烂叶。如果常有降雨淋洗和积水影响,会导致黑斑病的发生或大流行。

(4)中耕除草

芦荟定植后,每年进行3~4次中耕除草工作。中耕除草应根据田间草情适时做出安排,一般先除草,再中耕培土。小苗生长前期以人工拔草为主,以免伤到幼苗的须根,中耕深度应随植株的长大而逐渐加深。远离苗株的行间距要耕得深些,植株附近的要耕得浅些,平均深度在3~6厘米,并且要把土块打碎。为了省工省时,除草要结合追肥进行。

(5)追肥

①施肥时间与数量 时间:3-11月是芦荟最佳生长期,此时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适当调节肥料的种类和数量,以保证各种养料的均衡,促进芦荟的茁壮健康生长。每年施肥3~4次,选在3月、5月、9月和11月各进行1次追肥。

数量:每次每株施用肥料约200克,以后根据植株的生长年限逐年增加。原则上要少施、勤施。春季和秋季是芦荟生长的旺季,施肥量适当加大,次数适当勤些;夏季和冬季施肥量小,次数要少些,冬季更应量小。成株的芦荟施肥量和次数比小苗和老株芦荟要大得多。

②肥料种类 肥料应选择无公害、无污染的迟效性有机肥,如液肥、马蹄液肥、人粪尿、干禽粪、堆肥、河泥和腐叶土等。这类肥料含氮、磷、钾较高,适于芦荟的生长。

③施肥方法与注意事项 施肥方法:主要采取沟施和穴施。注意事项:施肥时不能把肥料沾到叶片上,否则造成烂叶,叶片一旦沾上肥料,要用清水及时冲洗干净;施肥后抓紧中耕培土。

(6)越冬防寒

在北方地区栽培芦荟,防寒非常重要。冬季注意预防寒流袭击。如果最低气温低于5℃,应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温措施。特别留意天气预报,如果预报第2天最低气温低于5℃,前一天下午就要在芦荟上盖上稻草。此外,在冬季来临前,为增强芦荟植株的抗寒力,加强栽培管理:①从秋季开始逐渐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②根部适当培土,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有利于安全越冬和促进生长;③把叶子绑成一束或多束,从而起到防霜防寒的作用。


9.适时采收与采后处理


(1)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可促进芦荟生长,不仅提高产量,而且可保证鲜叶质量。一般芦荟栽培后第2年即可采收叶片。应在早晨和上午采收,此时采收可保持芦荟的新鲜度。选取底部发育好、叶龄2年以上的叶片,在叶片与茎交接处,用刀从一边割开一个开口,随后用手剥下,保持叶片的完整,注意不要折断叶片,也不要贪摘,每株要留下最上面的5~6片叶子。注意不要碰伤顶部的嫩叶。采收的鲜叶应整齐地排放在塑料筐或纸箱内。装筐时注意不让芦荟叶片之间互相刺伤,从而造成叶汁外流和叶片出现伤斑,影响质量。成株每年可产芦荟鲜叶量150~180吨/公顷。

(2)采后处理

将刚割下的新鲜叶片放好,切口向下,放在容器的上方,用于收集从切口上流出的汁液,将汁液干燥后,即可制作药品。也可把叶片洗干净,切成横片,加入到与叶片同等量的水中煎煮2~3h,然后过滤,将滤液浓缩成呈现黏稠状为止,再倒入容量内烘干即可。

病虫害防治
①病害防治 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可施0.5~0.8波美度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千克水中加入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千克,然后喷到芦荟叶面上,可有效预防和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

防治:芦荟在低温、高湿或积水时可能发生黑斑病,除加强通风透气、排除田间积水、做好防涝、防冻御寒工作外,一旦叶部或茎部出现黑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70%可湿性代森锌800倍液喷雾防治。

②虫害防治 为害芦荟的害虫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和棉铃虫,为害芦荟的幼苗和叶片。可用9%集琦虫螨克1000倍液,或25%氧乐氰乳油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牛膝的栽培技术


牛膝别称怀牛膝、牛髁膝、山苋菜等,为苋科牛膝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除东北外全国广泛分布,常生于山坡林下等地,根入药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功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牛膝种植方法吧!

牛膝的播种方法

1、土壤选择:牛膝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粘土、盐碱土外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但为高产在生产上一般选择气候温暖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和黄质土壤。

2、整地施肥:牛膝种植地每亩施圈肥或土杂肥5000公斤并加过磷酸钙25~40公斤,深翻稍加平整后开沟,顺沟浇足水,使土壤充分润透,待地面稍干再填平耙细做畦。

3、适时播种:牛膝通常在农历6月中旬左右播种,阴雨天只须将种子均匀的撒在畦面上覆土即可,天旱无雨则应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催芽后播种,播后土壤切忌干燥。

牛膝的种植方法

1、中耕匀苗:牛膝一般播种后7~10天可出苗,苗高2~3厘米时用手刮锄进行中耕松土,同时进行蔬苗除草,苗高3~4厘米时按株距3厘米留苗,苗高6厘米时按株距9厘米定苗。

2、合理浇水:牛膝幼苗期怕积水,苗出齐后可不再浇水,从苗期到8月中旬期间尽量少浇水或不浇水以利根向下生长,8月下旬之后浇水量要以加大以促进主根加粗生长。

3、打顶促根:牛膝播种1个月后植株出现腑芽必要时摘除,一般摘芽3~4次,苗高40~50厘米出现顶生花序时及时割除,摘顶有淋浴产量、质量的提高。

4、适时追肥:牛膝生长期间追肥1~2次,以磷钾肥为主,一般前期不追肥,当植株生长25厘米高时亩追肥磷酸一铵4~5千克、尿素10千克、磷肥二氢2~3千克。

5、适时采收:牛膝一般在霜降前后地上望叶枯萎时创收,过早根不充实,产量低,过晚根易木质化或受冻,影响质量,一般每公顷产干货3000~3750千克左右。

花卉大全《雪松如何栽培?雪松栽培技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植物栽培技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