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我想每一个都非常喜欢花,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不同于赏花,种植花草的学问则比较多,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樟树黄化病的防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樟树,常用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它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四季常青,然而它喜酸怕碱,抗寒性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黄化病就是樟树的一种常见病。

黄化病又称缺绿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樟树是喜酸性苗木,若长期生长在偏碱性土壤就会影响根系对铁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叶片变黄变白,所以黄化病也是樟树缺铁的一个表现。我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土壤和水质呈碱性,樟树容易得黄化病。近些年,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旧城改造,使建筑废弃料及很多有害物质进入土壤,改变了适宜樟树生长的土壤结构,这也是樟树易得黄化病的一个原因。

樟树黄化病表现在叶片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叶脉呈极淡的绿色,严重时叶色苍白,叶片局部坏死。开始多发生在樟树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夏季严重。发生此病时应改变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叶片铁的含量。可在土壤中施些硫磺粉;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树干注射硫酸亚铁15克、尿素50克、硫酸镁5克、水1000毫升的混合液;叶面喷0.1-0.2%硫酸亚铁溶液。

xZH52.coM阅读欣赏

夏季草坪非病理性黄化的防治


冷季型草坪质地细腻,外观优美,绿期持久,具有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季型草喜冷凉气候,怕热,春、秋两季生长快,夏季高温休眠。冷季型草生长需要较多的水肥供给,大多数品种喜光不喜阴。北方地区春、秋两季干旱少雨,而夏季气温高于30℃,潮湿闷热,均不适宜冷季型草坪的生长,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草坪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黄化,甚至造成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观赏效果。以下是冷季型草坪非病理性黄化的几点原因及防治方法。

灌溉不充分冷季型草坪喜欢土壤湿润,水是决定冷季型草长势好坏的关键因素。春季气温回升,土壤水分蒸腾量增加,而北方地区冬季干旱少雪,早春少雨,草坪返青水的浇灌非常重要,当表层土出现昼融夜冻时,就可以浇返青水了,返青水要浇透2遍至3遍,可有效避免草坪黄化现象,使草坪提早返青;夏季虽然是多雨季节,但降雨量、时间间隔不均衡,夏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土壤易缺水,草坪短时间内就会因干旱变黄,应根据天气降雨情况调整草坪灌溉时间及次数;北方地区秋季干旱少雨,多风,空气干燥,地表干裂,如果浇水不及时就会造成冷季型草坪干枯变黄。正确的浇水方法是结合土壤水分状况,见干即浇,浇即浇足、浇透,以深达土层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忌用大水冲,以不积水为原则。

营养供给不足冷季型草坪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充足的营养供给。如果营养物质缺乏会导致草坪生长势弱,草坪变黄。草坪施肥是补充营养物质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冷季型草坪至少每年需施肥2次至3次,集中在春季和秋季,氮肥和磷钾复合肥混合使用,施肥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0克左右。施肥前对草坪进行修剪,施肥要均匀,施肥后立即浇水,防止烧伤草坪。应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氮肥过量会导致草坪发生黄化;草坪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不平衡,也会导致草坪出现黄化症状。管理措施不当草坪疏于管理草生长过高,造成下部通风、透光不良,修剪后造成局部草坪因光照不足出现的黄化,应根据草坪生长态势定期修剪。春、秋季气候适宜,草坪草生长旺盛,一般需每周修剪1次,在盛夏每10天剪1次。一般来讲,修剪时应掌握“1/3”高度原则,但夏季留草可以适当高些,可以保护草坪不受高温伤害。修剪草坪时应将剪下的草及时清理干净,以免覆盖草坪,滋生病虫害。

土壤板结不通气草坪生长时间长了,土壤容易板结,加之草坪的密度较大,容易形成草垫层,导致草坪发黄,渗水较差。应定期对草坪进行梳草,清理草坪下部的草垫层,改善其生长环境。土壤板结严重时,可用打孔机打孔或用钢钎扎孔,促进草坪土壤内空气流通,增加透气性。然后浇水,使草坪恢复绿色。但由于夏季草坪长势较弱,不宜进行打孔,应选择春秋季冷季型草生长旺盛时进行。

高温高湿影响由于北方夏季气温高于30℃,潮湿闷热,冷季型草坪生长进入休眠期。如遇连阴雨天气,要保证草坪排水畅通,发生个别地段积水,要人工及时排除,防止高温高湿导致草坪变黄,长时间黄化将使草坪腐烂致死。

在进行草坪非病理性黄化防治前,还要注意观察冷季型草坪的叶及根部,排除病虫害的原因。在对冷季型草坪管理时注意以上问题,可有效防治草坪黄化现象的发生,提高草坪的养护管理水平和景观效果。

月季绿瓣病的防治


月季绿瓣病主要表现为花瓣细窄,呈绿色等片或叶片状,花冠变绿,花变叶,是月季绿瓣病的典型症状。凡患有此病的植株,在同样的栽培管理条件下,株型都要比一般的月季品种矮化,侧枝繁生,叶形窄小,叶柄和茎较少呈现出红色。花多育,开花累累。直至冬季,绿花历久不衰,但在夏季高温时,花柄基部易形成离层,稍一触动即脱落。

病原

此类菌原体存在于绿萼叶状花冠基部和幼嫩叶柄的韧皮部细胞中,呈椭圆形和结节状,分裂后形成的新个体多半是球状体,个体直径100-800纳米。传染途径:日前已知传毒的主要途径是人为的嫁接传毒,在自然界中是否还存在传播昆虫等,尚等调查研究。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有病毒的苗木带入无病区。

2、及时防治剌吸口器害虫等可疑的传播媒介。

3、用无病植株作繁殖材料,及时拔除病株,减少传播菌源。

康乃馨茎枯病的防治要点


识别要点:康乃馨茎枯病侵害植株的根、地际部茎和叶鞘。发病部位变褐色,叶片由下而上枯黄;地际部茎干枯,茎髓部变褐腐烂。

发生特点:病原为真菌。病菌以厚垣孢子或病残体中的菌丝体在土壤中越冬,在翌年侵染植株的根和茎基部形成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并向髓部扩展,造成植株因营养和水分输送受阻而渐渐枯死。连续阴雨后的晴天病害表现更明显。

防治方法:

(1)使用腐熟堆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幼苗成活后控制浇水量。

(2)用75%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按药土1:40混配施入根的周围。

(3)发病前,用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7天喷1次,连喷4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80%退菌特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

杉木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杉木根腐病是杉木幼林新出现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洪雅、峨嵋、乐山、雅安、荣经、天全、邛崃、都江堰、彭县等地的宜杉林地。宜杉林地上的杉木根腐病,多为害10年生以下的幼树,从造林的当年即有发生。

发病杉株先是主、侧根的根尖和吸收根坏死腐烂,继而针叶失绿变黄,生长减缓。随着病根数量增多和根系腐烂程度加重,黄化针叶逐渐增多,以致整株枯死。

症状

病根受害处初呈褐斑,后扩展可环割病根,皮层腐烂,木质部变色。在病健交界处偶尔形成愈伤组织,病斑不再扩展。根颈和病根未受害处往往长出“灯草”状的水根或正常的次生根系。若次生根系继续受害死亡,针叶则明显黄化。若次生根系不受侵染或侵染较轻,黄化症状暂时稳定,甚至出现“回青转绿”的隐症现象。

早期病株的隐症现象一年中可以反复多次出现。初期针叶失绿变黄,自叶基向叶尖发展,叶质变软,如无其它病菌侵染,病叶不出现病斑。最后病株由下往上黄化,由内向外发展,3到4年后,整株黄化枯死。

在病根死亡的过程中,杉株不断萌发新根,生长旺盛的夏秋尤为明显。此时针叶黄化症状暂时稳定或隐蔽。所以杉木根腐病随温度升高而减缓,一年中以夏秋的针叶黄化症状较轻。杉木根腐病应属寄主占优势的慢性根病,所以杉木生长的好坏便直接影响到病害的轻重。考察四川杉区的历史,种子采自多代萌条,生活力衰退,品质较低,苗期就容易感病。原有杉木及其杂灌木一律砍光,杉木适宜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种条件下植苗造林,幼树适应能力差。造林后缺乏科学的抚育管理,幼树生长势衰,难以抵抗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终极腐霉的侵害。加以大多营造杉木纯林,更有利于病害的蔓延。这就是目前宜杉林地上杉木根腐病普遍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防治杉木根腐病,应从调整或协调生态条件,特别是土壤生态条件出发。保护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早期防病,采用甲级苗、乙级苗剪去病根,乙级苗经100ppm2,4-D液或0.5%高锰酸钾浸根处理后,进行大穴高墩造林。并在头三年内每年夏初进行一次扩墩抚育,既能预防杉木根腐病又能促进杉株生长,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月季病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

月季的叶、新消和花均可发病。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形的淡绿色斑块,后扩大呈黄褐色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较深,渐次扩大蔓延到健康的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下,病叶背面可见到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如同被化肥、农药烧灼状。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黄脱落,新梢腐败而死。

病原

病原菌为月季霜霉菌(PerenosporasparsaBerk),属卵孢菌纲、霜霉菌目。胞囊梗长350微米,呈锐角叉状分枝,顶端微弯而尖。孢子囊近椭圆形至亚球形,大小为17~22X14~18微米。孢子囊在水中18℃时只要4小时即可前发,低于4℃、高于27℃不萌发。卵孢子不常见。

传染途径

月霜霉病菌有卵孢子时以此越冬,但茎于内菌丝体可多年生存,进行越冬、越夏,以饱子囊产生胞囊拘于蔓延侵染。该病主要在温室中发生,3月底到4月上中旬和11月中旬较严重,90一100%湿度和相对低的温度有利病害发展。温室月季苗床上苗密集时发生多。通风不良,盆上过湿,氮肥过量时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感病叶片、病茎和病花,减少侵染来源。

2、温室中通风降湿,可减少发病。

3、发病初期喷洒58%瑞毒锰锌500倍液,或25%瑞毒霉(甲霜灵)与65%代森锌按l:2混合后的500倍液,或40%乙磷铝(疫霉灵)200~250倍液,或75%百菌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田霜铝铜250倍液,或40%增效瑞毒霉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6天1次,连续3~4次。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喷雾时应均匀周到。

铃兰的茎腐病及其防治


铃兰的茎腐病

铃兰发生茎腐病的时候会危害植株的茎、叶和花序。

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感染茎腐病的茎和叶子上会有淡黄色或者淡灰色的斑点,然后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并且下陷的病斑。湿度很大的时候,花序会受害腐烂。在叶基部或者是茎部出现腐烂病斑之后有可能会向上或者向下扩展,这样往往会引起植株倒伏。到了病发后期,病斑上会产生灰色的霉层和鼠粪状物。

茎腐病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当湿度大、通风条件差的室内就有可能引起真菌感染,病害会发展得很快。切花放置在潮湿的纸袋内过夜,花序很容易感染茎腐病。

铃兰茎腐病的防治

首先要减少真菌感染的可能,注意通风透气,当茎腐病发生时,要及早处理掉重病的植株,最好将其烧毁,更不能用病株来进行分株繁殖。如果铃兰染上茎腐病,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也可以喷施65%代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为了防止铃兰染上茎腐病,我们还要加强管理,不要在种植过牡丹、芍药等花木的地方或者附近种植铃兰,不能用剪过染病的牡丹或者芍药的剪刀去修剪铃兰,不要在植株潮湿时进行修剪,这样都可以防止铃兰发生茎腐病。

香樟树怎么种植?香樟树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香樟树怎么种植?今天小编主要和大家讲讲香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香樟具备优秀的园林绿化作用和木材用材的需求,也因此,香樟的栽培和培育越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种子的采集和管理

对于香樟的快速生成手段,其从开始栽培的选种,选苗阶段就需要我们用心,并且采取更为科学有序的方法加以提高,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是种子的采集和管理:香樟的种子是属于有核果类,在每年年底的12月或者是每年年初的1月是较为集中的收集时期。因为其种子成分中包含了许多糖分和果胶,保存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得种子发生腐烂变坏的情况,导致种子的优质率下降。因此对于种子,保存播种之前必须加以处理,具体的做法是:堆积变得软之后予以揭碎,保持果核的完整度。在水浴中用较重的棒状物搅拌使之下沉,丢弃上面杂质,得到底部较为“纯净”的种子。保存种子则是采用沙土保存收藏的方法:确保保存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砂藏中砂何种程度适宜?即是经过人工可以捏成团状,然而不施加力量则散开为宜。

2.播种过程中的管理

香樟种子经过科学的处理和保存管理之后,到了播种期则进入了播种阶段的细致化流程。其中涉及到播种土地和播种流程两个层面的问题:

(1)播种土地:为了更好的进行香樟的快速生成,对于其土地的选择也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其对于土壤的要求相对来说不高。具体而言,为了达到快速生成的目的,所选用的土地可以从其环境和土地自身加以限制,包括:其土地环境最好是阳光充足的,且背着风向的地界;土地的质量较高,通俗点来说就是肥沃;因为香樟喜欢温和湿润的环境,因此土质中的灌溉因素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考虑,有顺畅的排水进水通道系统;土地质量的肥沃,从酸碱度上考虑,过酸过碱必然不适合,一般而言酸性或者说偏于弱酸性的土地属于栽培香樟的绝佳土质。当然,对于土地除开天然生成的原本因素之外,可以加以人工的改善,播种之前须对栽种土地进行消毒处理,并施加确保性的肥料,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等;

(2)播种的流程:在前期准备工作均充分做足的前提下,正如一句老话所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东风”也就是香樟的播种时机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否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经过长期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的相关研究,一般在每年4月份,即是春季时播种,成活的可能性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然,在恰当时机播种的种子,也必须从保存状态调适到播种状态,这过程需要我们人工的处理。包括:消毒处理,确保保存流程可能的疏漏造成的发霉生虫,进一步确保播种的成功率;催芽阶段,当容量体积较大的种子有了龟裂和点点的突起之后,就可以正式的进行进入土壤的播种了。播种的正式过程也并不是随意的将种子撒入土地即是完事,应注意将土加以盖住到看不见种子,均匀分布,每土地容量分布定量的种子。采用“深挖浅栽培”,植入的层次与根茎在一个水平。土地松紧适宜,有空气和水分流通等等。

3栽培管理

在播种之后的整个培育过程,全方位的栽培管理是香樟快速生成的关键步骤,我们需要考虑做到的有以下层面的问题:

(1)肥料和水土的管理:充足适宜的肥料,还有适合的水土环境因素,是能够起到很大的对于香樟快速生长的催化作用的。其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协作配合,包括:阳光照射的效率,温度湿度,土壤里的水分,大环境的气候,肥料的营养、酸碱度等等。每一种考虑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协同作用,起到“1+1”大于2的效果。例如:当阳光的密度及照射面积充分的前提下,这样的时日大多也集中在春夏两季,因此为了配合植被的光合作用,在营养肥料的配给上我们需要适当的加以提升,这样也能够充分的利用天然条件里的光资源;同样,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施肥的比重也应做相应的增加调整;各因素之间具体指标数值可有互为参考的价值,诸如:对于香樟这样的亚热带植被,生长适宜温度约15~29℃,超过上限则有阻碍作用,因此在水与肥的具体指标量也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我们人工可以进行的操作也可以是针对土地的翻作,耕种,调节干湿度等等全方位的控制。

(2)植被的虫害: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植被,并不像温室的花朵般完全回避病害,因此在考虑快速生长的效果同时,其必然需要顾及到病害的发生。香樟主要需要对抗的是白粉病。它的发病特点是:在早期时候较为稚嫩的枝叶出现灰或者褐色的斑点,逐渐蔓延开来波及整个叶片,出现“白粉”的状态。对于它的防治间接的影响了香樟的快速生长。我们可以做到的措施有:维持植被环境的清洁,一旦发现及时处理除枝叶,避免病害的蔓延扩散,严重的植被采用相应的杀虫剂进行治理。

小编提醒大家,如何能够达到快速生成香樟树的目的,需要我们在栽培的方方面面加以注意,请大家好好学习参考!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樟树黄化病的防治》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腻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