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香樟黄化病的防治”,仅供您在种植花草参考。

樟树是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树种,常用在城市行道树和庭院绿化中。它树形优雅,叶色翠绿,四季常青,倍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它喜酸怕碱,抗寒性差,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其中黄化病就是樟树的一种常见病。

黄化病又称缺绿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樟树是喜酸性苗木,若长期生长在偏碱性土壤中就会影响其根系对铁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使叶片变黄变白,所以樟树黄化病也是樟树缺铁的一个表现。同时,土壤中缺乏营养元素,根系发育不良或化肥、农药施用不当,也能影响樟树对铁元素的吸收,加速黄化病的发生。

樟树黄化病表现在叶色由绿变黄、变薄,叶面有乳白色斑点,叶脉呈极细的绿色,严重时叶色苍白,叶片局部坏死。开始多发生樟树顶端,新叶比老叶严重,冬、春季比夏季更甚。

发生此病后应改变樟树周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叶片铁元素的含量。可在土壤中施些硫磺粉,在根系周围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亚铁液,树干注射酸亚铁15克、尿素50克、硫酸镁5克,水1000毫升的混合液,叶面喷0.1至0.2%硫酸亚铁溶液。

Xzh52.COM延伸阅读

防治刺柏绿篱黄化病


  刺柏是一种常见的绿篱,它四季常绿,易修剪,树形美观,还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前一段时间,我单位的刺柏绿篱出现了大面积发黄现象,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病虫害,在对其土壤进行pH 值测定后,发现其pH值偏碱性,因此诊断出刺柏得了黄化病。

黄化病的症状是受害初期叶片发黄,后呈现黄白色,尤以新叶表现的最为明显。严重时叶片组织坏死,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随后全株慢慢会枯死。

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通常因北方地区土壤及水中含碱盐较多,可被植物利用的二价铁离子在碱性土中变成不溶性的三价铁离子,影响植物吸收,造成植物生理缺铁,导致黄化病。

因此我们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1、栽植时,施用堆肥、绿肥或其他有机肥料,有利于植株对土壤中铁的吸收,也可将硫酸亚铁混入肥料中施用。其配制是:硫酸亚铁2.5至3公斤,油粕5至7.5 公斤,粪10至15公斤,水200至250公斤混合,腐熟成黑色后即可使用。

2、调和土壤酸碱性。可浇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溶液的pH值为4.7,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改善嫩叶黄化现象。

3、经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0.1克,混合溶入 500毫升自来水中,喷施叶片正、背面,3天1次,持续数次,可获得良好效果。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杜鹃黄化病的防治方法---杜鹃黄化病属生理性病害,必须进行仔细观察,确定病情,对症下药。 一、缺铁⒈土壤缺铁:土壤缺铁造成黄化病的现象经常出现,可用硫酸亚粉末均匀撒入盆土表面,直径30厘米盆可用1.5克,然后喷大水使溶解水中,也可溶于水中浇灌,浓度为0.1%,或加硫酸锌、硼砂等也可,直至恢复。⒉土壤或水偏碱,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化脱落,应首先用食醋中和水的碱性,使馆pH值降至5--6间,再行浇灌。 二、选好栽培土宜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值质的酸性沙质壤土,可选用腐叶土7份、园土1份、砂土2份、混匀配制,并加少量(每盆约50克)麻酱渣、骨粉等作为栽培土;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干而不裂,潮而不湿,才能促进新根的萌发。 三、注意防肥害杜鹃根细如丝,对肥料浓度反应极为灵敏,过浓全出现黄化、脱落,甚至枯死现象,尤其一旦得黄化病,应立即停止施肥;要在新生绿枝木质化后方可施肥,否则仍有可能再次黄化。 四、要舍得摘除花蕾患黄化病的植株,即使花蕾成熟也是开不好花的,但因开花要大量消耗养分,影响病株复原,故应及早将所有花蕾不论大小,一律摘除。 五、光照必须适宜夏秋强光高温季节须遮阳,晚秋、冬春要适当增加光照。
总之,杜鹃花一旦得黄化病后,应耐心改善养护条件,精心护理,可使病株再现生机。

杜鹃黄化病的有效防治


杜鹃黄化病属生理性病害,但黄化病的形成,原因复杂,如肓目防治,往往徒劳无益,故必须仔细进行观察,确定病情,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方能奏效。兹就杜鹃黄化病的各种症状、病因及有效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一、缺铁。
1、土壤缺铁:叶绿素的形成,需要铁、氮等元素,而土壤缺铁造成黄化病的现象经常出现,因此补充土壤中的铁元素至关重要,可用硫酸亚铁粉末匀撒入盆土表面,直径30厘米盆可用1.5克,依此类推,然后喷大水使溶解水中,也可溶入水中浇灌,浓度为1%,或加硫酸锌、硼砂等也可,直至恢复。树干较粗大的植株也可用0.75%硫酸亚铁缓缓注入树干中,加以防治。
2、土壤或水偏碱,pH值增大时,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叶片自下而上逐渐黄化脱落,应首先用食醋中和水的碱性,使pH值降至5-6间,再行浇灌。土壤可用1、2项所述办法改造或更换盆土,严重时可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增加0.3%的柠檬酸,搅匀施用,以增加粘着持久效果。
二、选好栽培土。
宜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沙质壤土,可选用腐叶土7份、园土2份、砂土1份、混合配制,并加少量(每盆约50克)麻酱渣、骨粉等作为栽培土;忌用含石灰质的碱土或排水不良的粘质土壤;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干而不裂,潮而不湿,才能促进新根的萌发。
三、注意防肥害。
杜鹃根细如丝,对肥料浓度反应极为灵敏,过浓会出现黄化、脱落,甚至枯死现象,尤其一旦得黄化病,应立即停止施肥;根外施肥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解决根本问题,再稳定一段时间,待新生绿枝木质化后方可施肥,否则仍有可能再次黄化。
四、要舍得摘除花蕾。
患黄化病的植株,即使花蕾成熟也是开不好花的,但因开花要大量消耗养分,影响病株复原,故应及早将所有花蕾不论大小,一律摘除。
五、光照必须适宜。
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只有充足的阳光,才能使叶片显现正常的绿色,光照不足会使叶片黄化。但病株根系衰弱,叶片在强光下以易萎蔫,故夏秋强光高温季节须遮阳,晚秋、冬春要适当增加光照,以利病株复原。
总之,杜鹃花一旦得黄化病后,应耐心改善养护条件,对症采用上述有效防治措施,准备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精心护理,可使病株再现生机。

观叶植物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黄化病是植物的一种病征。是指茎叶的一部或全部退绿,而出现黄化或黄绿化的现象。黄化病可分为生理性黄化病,病理性黄化病,生理性黄化病无传染性,而病理性黄化病有有传染性,引起观叶植物黄化病的主要病虫害有叶斑病、短须螨和介壳虫类等。

1、叶斑病引起的黄化病症状和防治

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室内,以7至8月发生最重。感病初期,叶片产生黄色小点,后扩大成近圆形斑,病部中央黄褐色。后期病叶局部干枯,病斑相接处呈现黄化状。严重者叶片皱缩破损,叶缘内卷,凋落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

2.短须螨也可引起黄化病

以红蜘蛛危害为主,7至8月最为严重。前期多在叶背叶脉两侧,后期则转移到叶柄基部或叶腋间。发育最适温度为29℃,相对湿度为80%左右。螨类以口器刺入叶肉吸取汁液,从而造成叶片黄化凋落。

防治方法:注意室内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用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雾,喷时叶背与叶柄都要喷到,每隔7至10天喷1次,连喷3至4次。

3.介壳虫类引起黄化病的防治

全年均有发生,附于叶片背部或嫩枝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叶片发黄,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可以人工刮除,也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冲水喷雾。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至4次。

4、碱性土壤是黄化病的罪魁祸首

土壤改良是预防的有效方式。种植前: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分析,如发现种植土质量太差,应采取改良、施肥和客土等措施,使土壤pH值保持在5.5至6.0。行道树道板砖空置的树穴必须放大,至少8080厘米以上,尽量使用透气路面砖或透水混凝土。

观叶植物黄化病还有缺铁型黄化病,防治方法是施用硫酸铁喷施叶面,缺多种元素黄化的可喷施叶六素叶面肥防治观叶植物黄化病。

银杏生理性黄化病的防治


银杏生理性黄化病是由于土壤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引起的。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下旬病情迅速扩展,叶片颜色失绿,逐渐转变为灰褐色,呈枯死状。
凡被此病危害的银杏树,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和花芽分化,而且来年发芽迟、叶片小,甚至顶部出现脱帽秃顶的现象。
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防治。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多追肥,挂果10kg的银杏树,追氮肥0.8kg,磷肥1.5kg,钾肥1kg,硫酸锌肥80至100g,增强抗病力。
在银杏周围种植绿肥或套种豆类,以固定土壤中多种营养元素,冬季进行深翻护穴,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控制黄化病的发生。天气干旱或雨涝时,要及时浇水或排水,以增强树势,保证银杏正常生长。
在银杏生长季节,叶片失绿转黄时,喷150至200g的黄腐酸二胺铁液或 20倍硫酸锌液,二者交替使用,隔10至15天一次,连喷3至5次,可达到叶片转绿,促长的目的。

防治刺柏绿篱黄化病方法


刺柏是一种常见的绿篱,它四季常绿,易修剪,树形美观,还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前一段时间,我单位的刺柏绿篱出现了大面积发黄现象,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病虫害,在对其土壤进行pH 值测定后,发现其pH值偏碱性,因此诊断出刺柏得了黄化病。

黄化病的症状是受害初期叶片发黄,后呈现黄白色,尤以新叶表现的最为明显。严重时叶片组织坏死,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随后全株慢慢会枯死。

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通常因北方地区土壤及水中含碱盐较多,可被植物利用的二价铁离子在碱性土中变成不溶性的三价铁离子,影响植物吸收,造成植物生理缺铁,导致黄化病。

因此我们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是:

1、栽植时,施用堆肥、绿肥或其他有机肥料,有利于植株对土壤中铁的吸收,也可将硫酸亚铁混入肥料中施用。其配制是:硫酸亚铁2.5至3公斤,油粕5至7.5 公斤,粪10至15公斤,水200至250公斤混合,腐熟成黑色后即可使用。

2、调和土壤酸碱性。可浇0.1%至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溶液的pH值为4.7,使碱性土壤变为酸性土壤,改善嫩叶黄化现象。

3、经常浇施硫酸亚铁溶液,会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铁成分过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乙酸二钠0.14克,硫酸亚铁0.1克,混合溶入 500毫升自来水中,喷施叶片正、背面,3天1次,持续数次,可获得良好效果。

新植香樟叶片黄化如何补救


湖北武汉黄先生问:湖南省沅江市农村办曹涤环答:香樟移植后出现叶片黄化现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补救。一是多施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移植时施用适量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作基肥。苗木移植时应在根部带土球、挖大穴。上足基肥栽植,土层疏松肥沃,排水透气性能良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缺铁性黄叶的发生;二是在生长期用硫酸亚铁溶液对叶面进行喷雾,一般每50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在晴天风小时对未老化的叶片喷雾,注意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此法见效快。也可对香樟根部浇灌硫酸亚铁溶液,一般每5公斤水加硫酸亚铁100至150克,柠檬酸50至100克,挖穴灌施于樟树的根系密接处,见效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

在灌施硫酸亚铁时,最好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液。因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产物,对铁有络合作用,能增加铁的溶解度。另外,钙、镁、锰、铜等元素对铁有拮抗作用,能降低铁的有效性,故在施用硫酸亚铁时最好不同时施用含这些元素的肥料。

花叶病、黄化病的识别与处理


花叶病、黄化病是观赏植物上常见的两类病害,其症状特点虽有相似之处,但发病原因、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差异较大。现就两类病害的性质、特点做一大致介绍,供参考。
一、花叶病:绿色叶面上具深绿、浅绿、浅黄、黄白等相间的斑块(或斑纹)。如山茶花叶病、月季花叶病、一串红花叶病、美人蕉花叶病、唐菖蒲花叶病、郁金香花叶病等,由各种花叶病毒感染所致。该病害通过蚜虫、摩擦及嫁接等方式传播。防治方法:1.及时防治蚜虫等传毒介体;2.病株不宜作繁殖材料,应及时销毁;3.药剂防治:可选用TS可湿性粉剂、植病灵乳剂、病毒A、病毒净、病毒灵、83增抗剂、抗毒剂一号、抗病毒可湿性粉剂、菌毒清、弱毒疫苗N14、卫星核糖核酸S52、植物病毒钝化剂—912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许多花卉植物上的“花叶”现象,其实并非病毒病,而是一类特殊的品种,如花叶君子兰、花叶良姜、金心吊兰、金心黄杨、银边黄杨、洒金一叶兰、花叶万年青、叶艺兰、花叶绿萝等。
二、黄化病:指叶面均匀地变为黄白色,其根据病原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生理性黄化病与病理性黄化病。
(一)生理性黄化病:该病病因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缺铁性黄化,多发生于北方地区栽培喜酸性花卉如杜鹃、栀子、八仙花、茉莉等时新叶发黄,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此外缺硫、缺氮以及光照过强、浇水过多、低温、干旱等也会引起叶片黄化。此类病害主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解决,一般不需用药。
(二)病理性黄化病:这是一类由类菌原体(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如翠菊黄化病、天人菊黄化病、菊花黄化病、飞燕草黄化病等。病理性黄化病与生理性黄化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传染性而后者无,前者在发生黄化症状时常常伴随丛枝现象(不定芽增生变多成“扫帚状”)发生。防治方法:1.及时防治叶蝉等病源传播介体;2.改进繁殖方式,避免通过嫁接等方式传播;3.采用无毒母株繁殖;4.药剂防治:采用四环素等药剂治疗。

翠菊黄化病防治


翠菊黄化病是翠菊的重要病害,病株矮小、萎缩,花小、变色。

症状:感病后,叶片呈淡黄色,常常长出自始至终帚状丛枝,丛枝上的花朵颜色均有程度不同的减褪,花瓣通常为淡黄绿色。植株生长弱,能继续传染邻近的植株。

病原:翠菊黄化病是由类菌质体(MLO)侵染致病。 类菌质体主要是在各种多年生寄主上存活,如雏菊、车前、天人菊等。主要通过叶蝉、菟丝子等传播。

防治方法:

1、最好的防治方法是将植物种在网室中。

2、可喷50%马拉松1000倍液或二嗪农等杀虫剂防治叶蝉。

3、要经常清除翠菊周围的野生杂草,以减少传染源。

4、发病初期,喷洒医用四环素或土霉素4000倍液。

喜欢《香樟黄化病的防治》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腻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