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弥漫,突然有一种把它拉开的欲望,却又住了手——朦胧才是美。”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要形容的话,花就是我们的知己。只有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种好花卉,如何解决种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呢?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及发展方向【上】”,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一、社会经济对园林的影响---园林是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园林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思想观念的演进。在世纪之交,探讨园林发展的趋势,首先要对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有重大影响的方面作一些分析:
(一)全球注重保护环境与生态
经过工业化、城市化急速的发展,人们猛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如此的恶劣。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英国伦敦的光化合烟雾事件,日本的汞中毒,促使人们开始注重环境保护。然而热带雨林继续在消失,臭氧层空洞仍旧不断扩大,濒危生物物种逐年增多,城市化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人类终于觉悟到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毁坏了,经济再发达又有什么意义呢?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政府共同签署了《环境与发展宣言》,我国政府也作了承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使我们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世界正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城市社会向生态社会的可持续社会过渡。园林作为一个人工的生态系统,不仅要求继续发挥其传统的美化环境和提供休憩场所的作用,还要求在改善生态环境,减低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流动,跨国公司的成立使生产不局限于一地,可以远距离运输原材料,选择劳动力低廉和靠近市场的地方进行生产,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我国实行开放改革,并且即将加入WTO,也把我国的经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的行列。园林不仅是一个消费的大市场,也是一个有很大发展前途的大产业,面临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的园林在这关键时刻,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园林大产业,占领园林大市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在生产、设计、科研、技术、经营、管理、政策等各方面和国际接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三)全球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微电子学为先导的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在许多产品和服务所创造的价值中,知识的含量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一个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时代,即知识经济时代已悄悄到来。我们正面临科学技术重大突破的前夕,这是一个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知识革命。这场革命将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例如工作与生活的快节奏,弹性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分散,信息快速传播,知识更新迅速等。园林,特别是我国的园林,必须急起直追,用科技带动行业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个新的变化,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被时代发展所淘汰。
(四)呼唤发展民族文化特色
由于信息传播和网络化的发展,造成了文化的国际化、趋同化的倾向加剧。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和城市特色逐步消失,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文脉难以继承,这是一种文化的失落。很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文化是衡量经济和技术进步的真正尺度,只有文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科技和经济国际化的时代,更加要求文化的民族化、地方化和多样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全球的。园林由于更贴近人的生活,承载着大量历史文化的积淀,反映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建造园林所用材料,如植物、山石等更具有地方特色,因而更有利于产生具有民族化、地方化的效果。中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特点,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地方流派和民族风格,对东亚国家和欧洲的园林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这些传统特色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的前进,创作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人生活需要,又具有民族的、地方的文化特色的园林,是时代对园林工作者的呼唤。
(五)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据联合国1995年统计;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 48.1%,我国1998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些政治、经济、金融、贸易、信息、科技、文化集中和交流量大的城市,形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将建成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在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中,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改善作用。除了健全生态的功能之外,园林的其他功能如:美化环境、游想健身、文化科普、避震抗灾、促进经济等,在城市中都能得到全面的发挥。因此,园林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日益受到政府和市民的重视。
(六)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9.7%;预计到2001年将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到2020年,这个比率将达到16%,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目前我国已有1/4的省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老龄化社会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退休制度、劳保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健及保险业,以及居住环境等。老龄化社会对园林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公园、绿地的分布、服务半径,到园内的布局、设施,都要求能适合老年人散步、健身、娱乐、休闲和交往的需要,以创造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环境。
(七)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使工作时间缩短,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紧张快节奏的工作,人们迫切需要很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去放松一下身心,消除疲劳。对于闲暇时间怎样利用是一个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问题,是学习、文化、艺术、体育等健康积极的活动,还是无所事事、酗酒、搓麻乃至黄、睹、毒。国外有些学者甚至认为,从一个国家的人民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可以看出这个国家人民的素质。游想是闲暇时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游线是人类恢复精神和体力的生理需要,是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的一项主要职能,不是可有可无的事。1933年国际建筑师《雅典宣言》提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的四项基本活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政府有责任为市民提供足够数量和良好质量的游效场所,特别是户外游憩场所,如公园、绿地、游憩广场、体育场地等。从近年节假日七天长假期掀起的旅游热、假日经济等情况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在经济提高了以后,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的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域,去满足人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

XzH52.COM好文推荐

现代化园林的发展方向--生态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 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园林绿化越来越显示出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这对园林部门和园林工作者来说是一个生逢其时的时代。然而不能不指出的是:很多地方急功近利, 盲目追风,互相攀比,花了很大代价和本钱进行建设, 却并没有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笔者认为,回顾一下园林发展之路,探讨到底什么才是现代化园林的发展方向, 是很有必要的。一、园林的发展历程:从绿化到美化新中国伊始,各行各业都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园林绿化也该莫能外。不分具体地区和情况, 模式统一,构图追求严格对称、规则;尺度追求宏伟;气氛严谨肃穆,政治色彩浓厚。植物配置常绿树种特别是送败类过多,落叶树种、灌木、地被及草坪相对过少;成排成行的规则种植比比皆是,而更适合不同情况的自然栽植较少,导致空间郁比有余而开阔不足,色彩率有余而色不足,气氛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与人的距离有余而亲和性不足, 人们在这绿地中很难真正放松身心地去休憩玩赏。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园林绿化逐渐摆脱了单调和萧条,和人民的生活一样变得丰富多彩。规划布局从僵化、单一逐渐变得灵活多样、自由;植物种类也从少到多,植物配置更加因地制宜,绿化层次更为合情合理。花灌木、地被植物特别是草坪的大量应用,覆盖了黄土,不仅增加了绿量,而且还扩大了绿地的可视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在没有绿篱阻挡的草坪绿地里,人们和花草树木和谐相处,自然亲密交流;园林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生动活泼,人们因和自然的亲近更加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然而在园林事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现象,即过于突出绿花对城市的装饰美化作用,绿化布局为大是举,追求大尺度、大气派、大色块、不分场合,不栽或少栽乔木,一律是草坪和有低矮植物组成的各种复杂的图像,这些图案只能供人在飞机上鸟瞰,在高楼上俯视,而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就是一片空荡荡大而无的草坪。因为没有大树遮荫,人们无法在一年和一天的多数时间里在其中游憩;因为一块块绿地都被栏杆或者禁止进入,违者罚款的牌子所阻挡,游人只能行走在晴天灼热、雨天光滑的花岗岩地面上。绿化变得贵族化,成了展览品远离了自然,疏远了人群,人与自然无法亲近交流,更谈不上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园林绿地应该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城市提供和保留清洁用水的功能,而单一的草坪种植模式却违反了园林的生态原则,反而要消耗大量的城市饮用水,这种情况在用水紧张的城市对比尤为明显。这显然不是现代化园林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 生态园林是城市课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绿化是基础,美化市园林的一种重要功能,而生态化是现代园林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二十一世及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园林绿化发展就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环境的双相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园林的创造中,满足人们的休闲、游憩和观赏的需要,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生态化园林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绿地分布要均匀、合理,形成一个由绿地、绿廊、绿网构成的综合绿地系统。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旧城区和居民区应该加强绿地建设,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受益。 (2) 规划设计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风格,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铮胫参镆氲钡靥囟ǖ纳跫途肮刍肪诚嗍视S仓势套耙俣乙沟孛嫠艹浞稚傅降叵拢忧可低车奈榷ㄐ院妥陨砦つ芰鼓芙谠即罅康奈し延谩?BR (3) 植物配置要形成一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加强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增加城市绿量,美化城市景观,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总之,园林的生态化是要是园林植物在城市环境中合理再生、增加积蓄和持续利用,形成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起着善城市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和积极作用。园林、城市、人三者之间只有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充分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北虫草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


请问王教授:北虫草栽培现状及发展前景.谢谢!!!

姓名:孙广明 单位:江苏东海县海陵北虫草种植专业合作社 联系电话:0518-82959946 2009-01-02

专家解答
孙广明同志: 您好,北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俗称蛹虫草。北虫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补药”。据了解,在虫草属的60多个种中,惟有冬虫夏草和北虫草的医疗价值最大、经济价值最高,所以在冬虫夏草野生资源大幅度减少、且无法进行商品化人工栽培的情况下,北虫草便成了国内外医药界、保健食品界、生物界等各领域的宠儿。但北虫草的生长需要严格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要求温度保持在15℃—20℃,还要有专门的设施设备。如果一点生物知识都没有,也没有懂技术的人做技术后台、技术指导,普通老百姓很难栽培成功。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北虫草万不可随便引种,无限扩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浙江园艺栽培介质现状及发展趋势


浙江省作为一个园艺产业发达的地区,无土栽培水平在全国亦处于领先地位,花卉苗木生产采用介质或半介质栽培的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相应地带动园艺资材类产品特别是园艺介质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介质生产走向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

据调查,去年浙江地区的园艺介质产量突破了10万立方米,生产主要集中在杭州锦大绿产业、森禾种业介质中心、浙江国美园艺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亚林所等几家单位。锦大绿以泥炭、蛭石和改土介质为主,森禾以发酵木屑规模化生产和混合型配方专用介质为特色,国美园艺有限公司则全部开发松鳞、核鳞、木鳞等有机生态型介质。相对有特色的产品定位,使生产厂家逐步培育了自己的专长,变得越来越专业。

专业化生产可以使生产者获得市场的认可,而标准化生产则是生产者提升产品质量层次、控制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浙江的介质生产厂家这方面的意识普遍较高。森禾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占地100余亩的介质生产加工厂,拥有全自动高档配料生产设备;锦大绿已建有3个中型介质加工厂,既有标准化的生产设备,也有专业的发酵流水线;国美园艺除了建有松鳞、核鳞介质加工厂外,目前正在筹建一座大型的介质加工厂,目标是两年内建成国际一流的年产5万立方米的标准化混装介质加工流水线。由于目前国家尚无统一的介质生产国家标准,介质生产厂家都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质量控制,自行规范生产管理。

浙江省介质生产还呈现出系列化的趋势,即产品的深度加工。如浙江国美的松鳞产品,形成了丰富的系列,有普通型、粗犷型、精细型以及打磨型等,松鳞洋兰专用介质也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

有机生态介质成为开发焦点

工农业有机废弃物的使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在概念上是以肥料的方式加以利用。真正作为介质使用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外园林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在高尔夫球场为主的草坪、生态修复、园林建设中的需求带动起来的。作为工农业发达的浙江地区,有机废弃物利用的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从2000年开始,国美园艺率先在国内尝试推广松树皮介质,并以“松鳞”字样申请了介质类商标注册,逐步带动了有机生态型介质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包括森禾公司、锦大绿产业在内的众多园艺介质生产单位都陆续开始生产有机生态型介质。国美园艺在原有松树皮介质的基础上继续开发出了利用山核桃蒲壳为原料的核鳞介质和利用木材加工下脚料为原料的木鳞产品,2005年已达到年产1万多方的生产能力,并计划扩大生产规模,预计生产量在今年将成倍增长。

改土介质商品化生产得到重视

土壤改良材料作为介于介质和肥料两类产品之间的过渡产品,一直以来其开发和应用都备受冷落。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日本园艺从业者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日本园艺业在改土介质上所作的大量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使国内的介质生产者和园艺种植者都同时受到了启发。在这方面,成功借鉴日本的经验,行动较早的浙江省内企业是锦大绿,目前他们生产的产品种类已经比较丰富,有粘性土壤改良材料、盐碱土壤改良材料、酸性土壤改良材料等。近期,国美园艺即将推出的高活力有机改土材料、制革脱毒污泥、石灰质改土材料和膨润土等新品改土介质,也将在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4月中旬的品种展示会上首次亮相。

模制介质研发初见端倪

模制介质是把介质模制成固定形状,在上面预留栽培穴,种子或幼苗直接种在穴内,省去了栽培容器,便于消毒,常用的有压缩泥炭块、农用岩棉等。浙江地区尚未见泥炭块、农用岩棉在园艺中上规模地生产和应用。不过,模制介质的自行生产和开发在部分介质生产厂和园艺种植场已初见端倪。森禾公司开发了一类网袋产品在市场上推广,类似于模制介质。网袋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专门生产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包括网袋扦插介质和网袋种植介质。扦插网袋主要成分是泥炭、珍珠岩和蛭石,它比一般穴盘扦插的介质通气、排气效果更好,发根比通常的穴盘扦插提早了2至3天,根系更加健壮,使用方便。种植网袋主要成份为泥炭、珍珠岩、有机肥、砻糠灰、木屑,适用于造林苗木培育和蔬菜、花卉大苗种植,特别是芽苗移植。另外,宁波鄞州林果站也利用专门的生产流水线生产网袋介质,网袋材料是无纺布。

混合配方介质生产和应用渐成气候

近年来介质生产厂逐步专业化,加上进口的混合配方介质在国内的成功推广应用,种植者开始表现出对混合配方介质前所未有的需求。因此,新近发展起来的浙江省内栽培介质工厂,也开始重视混合介质的生产。据调查,2005年,浙江省内自主生产的介质种类除了保持原有种类如泥炭、蛭石、珍珠岩、木屑、陶粒、松鳞、核鳞等单一介质外,混合型配方专用介质生产量大幅度增加。如森禾介质中心2005年全年生产各类介质约6万立方米,其中60%左右为混合型栽培介质,即采用进口泥炭或国产泥炭与珍珠岩、蛭石、松鳞、木屑、砻糠灰、椰康等介质中的三种或四种混合,配成各类植物专用介质,包括仙客来栽培介质、蔬菜育苗专用介质、扦插育苗专用介质和苗木栽培介质等。国美园艺也开始尝试利用松鳞、核鳞为主要材料进行洋兰等高档盆花的专用介质的开发,而亚林所年产2000方左右的介质,也是定位在山茶专用混合配方介质。进口介质方面,除斯里兰卡的椰糠是以原料形式为主进入浙江市场外,其他厂商大多是以混合专用介质形式进入,主要用于种苗和花卉生产。随着省内介质生产厂家自配介质能力加强,同时由于进口介质价格昂贵及我国花卉栽培技术的提高,介质原料形式的进口将逐步取代混合配方专用介
质的进口。

家庭园艺的发展带动小包装介质的销售

随着家庭园艺的发展,小包装介质的市场需求逐步形成,介质销售的模式也逐步从专业推销向公共销售渠道(如超市)过渡。锦大绿是浙江地区首家进行家庭园艺小包装介质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一直是以介质原材料出口为主业。从2000年起,该公司打出″锦大绿产业″的品牌,各种栽培介质从蛭石到花卉种苗生产介质、土壤改良剂等,一齐进入国内市场,同期,家庭小包装的园艺介质3.5升装的蛭石、珍珠岩、泥炭、兰石、陶粒、底石等通过超市和花鸟市场,面向家庭园艺种植者。现在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在开展家庭园艺产品批发兼零售业务中,也重点推出了园艺介质的家庭小包装,包括赤玉土、鹿沼土、松鳞、核鳞、泥炭等介质等,消费者主要通过网上在线支付、邮购的方式购买。

进口泥炭销售竞争愈演愈烈

国产泥炭和进口泥炭质量上的较大差异,使得泥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是进口量需求最大的介质。目前在浙江销售的泥炭品牌有克拉斯曼、凯基拉、品氏托普、发发得、阳光、伯爵泥炭等。由于品牌众多,相互间竞争激烈。
进口介质因辅材价格贵、劳动力成本高和运输费用大造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而国内花卉市场的成熟度尚较低,对高品质产品的认可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对进口介质的应用仍然没有大的突破。据有关人士分析,介质品种不能根据栽培品种及栽培技术条件的差异进行及时调整,也是进口介质推广不开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如以泥炭为主要成分的介质产品,2005年全国进口量仍然稳定在2004年的3万立方米左右的水平,浙江地区整体情况与上年相比也相差无几,但从发发得泥炭单个品牌的销售量来看,除了育苗泥炭仍占有一定优势,略有上升外,进口介质的总体销售比2004年还略有下降。

新型特产栽培介质成为进口介质的新宠

随着介质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原有介质种类不能更好地拓展销售渠道和赢得更进一步的市场额度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瞄准国外的特种新型栽培介质,希望借此大做文章。如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园艺资材展览会上,国美园艺从日本进口的尤其适合兰花栽培的赤玉土、鹿沼土等产品,受到兰花生产者的欢迎。一位参观展会的兰花种植者,一下子就订购了500包。可见,适时引进新型的特种栽培介质成为行业有效的竞争手段。

园艺介质出口大有作为

2005年,浙江省内自产介质的消化仍然以自用和内销为主,主要集中在华东一带。森禾自产介质6万立方米左右,大部分自用,少部分销往省内市场、江苏和安徽等。国美园艺2005年第一次尝试介质出口,就完成出口松鳞3个集装箱,核鳞5个集装箱,珍珠岩7个集装箱的业绩,实现销售额6万多美元,计划今年出口松鳞、核鳞30个集装箱,珍珠岩50个集装箱,同时将尝试其他介质产品的出口。锦大绿近几年来一直从事介质的出口业务,2005年介质2/3主要销往华东市场,1/3用于出口,出口额突破了100万元。园艺产品的出口是随着园艺产业水平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作为活的植物体要成功实现出口,存在诸多的制约和风险因素,而介质作为一种相对单纯的产品,在出口操作上有绝对的优势。可见,利用浙江地区对外贸易交流的优势,园艺介质出口创汇大有作为。

园林艺术之大观园 (2)


三、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蓄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的具有 画意 ,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但绘画艺术对造园的影响之深,两者关系之密切,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从假山的堆叠章法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的概括,也嫩看到山水画理的表现。对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则很受文人画所标榜的 古、奇、雅 的影响。园林建筑的外观则注重体现线条美。
由于中国的诗、画适逢强调意境,因此造园艺术也不例外。意境往往通过 点题 的方式予以展现,具体有景题、匾、联、刻石等。

从大观园的构建中,我们不但能看到曹雪芹对于传统造园理念的深刻体悟,也能看到它打破传统造园理念的大胆创新。稻香村与凹晶馆便是很好的例子。
稻香村按宝玉的话说可谓: 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不的 天然 之味,使大违古典造园理念的,但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大观园中最为经典的景点之一。凹晶馆外的树木种植也是如此,原本杂树丛与怪石根本不可能成为美景,但其与寒塘、月夜联系在一起却激发了黛玉、湘云和秒玉的无限诗情,如此又怎能说杂树、怪石不是大观园中一奇景呢?
由此可见园林艺术不能单纯的模仿天然,在天然之外也要懂得用巧用新。曹雪芹不但是一位文学家,还可称得上是一位造园家。

参考书目:
《红楼梦》 曹雪芹

园林艺术之大观园 (1)


曹雪芹是生活在清乾隆年间的人物,在他所处的年代里,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皇家园林于私家园林的构建艺术已达到顶峰。清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乾隆在位六十年,搞了五十多年的园林建设。在其大力倡导下,王公贵族们竞相模仿,一时间,北京掀起一股声势浩大的造园高潮,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园林,同时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理念与技巧大量传入北方,这对于大观园的创造的影响是极大的。
但大观园不同于一般的私家园林,它是在城市或是平原地区建造大型园林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完美继承和重大创新。

一、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位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便是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大观园很好的利用了山、水、植物的构建,使之虽为人工却融于天然。

先来说说大观园里的山。
曹先生在《红楼梦》中对于大观园的第一个场景描写便是山。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 ,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 (第十七回)
此处的山障主要起的是园内和园外的分割作用,没有此山,进入园中,天上区及中央水池四周之景,均可一览无余,毫无余味。起到分割作用的山还有稻香村外的“青山斜阻”。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稻香村是大观园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景点,依照的是普通农庄的风格,因而与其他的景点分割迥异,虽然按宝玉的说法,此山是“无脉”之山,水是“无脉”之水,不得“天然”,但若无这“无脉”之山,就不能把稻香村与其他景点分开,使之于整个大观园的布局协调。同样,葬花处后的大山也起着与大门分割的作用。
山除了还可以跟好的营造景点的特色,园后方的大主山便是如此。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第十七回)大主山支脉从蘅芜院中间穿插而过,再加上园外各种奇花异草,形成了蘅芜院独特的风格。
此外,大观园东边的凸碧山庄建在有一座大山上。此山庄特为赏月而建,以取得“山高越小”的效果。第七十六回,贾母就曾带众人至凸碧山庄赏月。同时它又与山下凹晶馆“近水楼台”的月景形成对比。

接着谈谈里边的水。
女人都是水做的、、、
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
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如果说大观园中的山起的主要是分隔景点的作用,那么水则是起了连接各景点的作用。
园中的重要景点几乎都是用水连接。同时,水又成了构成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除了中央水景外,由水景作为主要构成部分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的还有这样一些景点:
1 藕香榭
藕香榭是书中惜春的住所,完全被水包围,很有特色。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第三十八回)贾母曾在藕香榭中宴请众人,当时正值秋天,山坡下桂花香随着水飘过来,河水碧清敞亮,用凤姐的话说“看看水,眼也清亮。”古时候很多戏台都是临水而建,藕香榭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第四十回中,贾母吩咐十来个唱戏的女孩子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排练,自己则带着众亲眷和刘姥姥在不远处的缀锦阁吃酒,当时唱的应为昆曲,笛声悠扬,曲声“借着水音更好听”。
2 沁芳溪
为了克服“宽阔水面”联系景区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中央水池外,作者还设计了一条沁芳溪。这是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处水景,它是一条可行船的水道,且贯通了大半个园林。溪上改建了一座沁芳亭桥,风景怡然。
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 绣槛,皆隐于山?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原从那闸(沁芳闸)起,流至那洞口(萝港北面入水口),从东北山坳里(花溆所在地)引到那村庄里(稻香村),又开一条岔道引到西南上,总共流到这里(葬花处),仍旧合在一起,从那墙下出去。”(第十七回)活水越沁芳闸后,经中央水池又流回省亲别墅前,入洞口,出花溆,过花圃区流到稻香村处,然后分为二支,经园前部,在葬花处汇合后流出墙外,先后穿越五个景区。纵有山相隔,水却将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中央水池和沁芳溪的双重联系,游人可乘船沿沁芳溪穿行各景区,看着两岸风光的不断变换。至中央水池后,又豁然开朗,园内景色尽收眼底。
3 凹晶溪观
凹晶溪馆与凸碧山庄相对,都以月景为主题。第七十六回,黛玉、湘云在凹晶馆赏月联句,对其有具体描写:二人便同下了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可见,凹晶馆的景观设计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其最大的妙处便在于近水赏月。黛、湘二人的联句中有以下的描写:
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
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
虚盈轮莫定,晦朔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其中,“秋湍泻石髓,风叶聚云根”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最为绝妙,形象生动地对水与月作了描绘。
4其他景点
大观园中有水景构成的景区很多,其他较有特色的有:紫菱洲、滴翠亭、芦雪厅、蓼汀花溆、暖香坞、荇叶渚、蜂腰桥等。(下图为滴翠亭)
大观园中既然多水景,就一定要解决好码头与桥高的问题。曹雪芹对这几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到,仅书中提到的码头就有以下几处:A.怡红院,潇湘馆----沁芳亭前元妃上船的码头。B.探春院----荇叶渚。C.稻香村,惜春院----柳叶渚。D.迎春院----芭蕉坞。E.蘅芜院----云步码头。可见,在沁芳溪主流靠近园内主要庭院处,都可找到上下船的码头。至于桥梁,大观园中除沁芳闸和沁芳闸桥外,另有:沁芳桥、翠烟桥、蜂腰桥、蜂腰板桥、朱栏折带板桥和藕香榭外竹桥。蜂腰桥和蜂腰板桥是石拱桥,下可行船。竹桥是用于连接河岸与藕香榭的,用于通行,不可行船。朱栏折带板桥是木制桥,只有在两岸较高时,可以行船。书中在桥旁边设有云步码头,可见桥身较高,是可以行船的。从码头和桥梁的规划可以看到,曹雪芹对于大观园的水路设计是十分周全合理的。

然后在看看之中的花木。
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不但在园林整体布局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按其形、色、香而进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而且,植物可以随着季节,时间的变化而对景物作出最佳的衬托。
大观园中利用植物来构景的例子很多,几乎每一处景点都有其特色植物。一进院门,便可见一堵翠障,其后的“曲径通幽”处,“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到了潇湘馆,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十七回)而后的稻香村,竹篱茅舍,又是另一番风味。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第十七回)
稻香村东面是芦雪厅,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第四十九回)过芦雪厅后是秋爽斋。顾名思义,秋爽斋就是以秋景见长,斋中的梧桐和芭蕉都很有名。主人探春的号“蕉下客”便是由芭蕉树而来。
再往后走,有荼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蔷薇院、芭蕉坞。其中芍药圃是湘云卧药的所在。过了蓼汀花溆,再穿过柳荫下的折带朱栏板桥,便可通蘅芜院了。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第十七回)蘅芜院的奇花异草到了秋天又是另一番风味了。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第四十回)
至衡芜院,大观园西半部分的景点已全都游览了。过了大观楼等省亲的正殿,为东半部分的景区。首先是沁芳闸、沁芳闸桥一带,此处桃花甚好,就是宝黛同读西厢和黛玉葬花的所在。在往东是栊翠庵,冬天梅花盛开,甚是好看。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写的就是宝玉前往栊翠庵向妙玉“乞梅”的故事。大观园中花木至栊翠庵处已觉清冷,而到了凸碧山庄与凹晶溪馆便更为衰败。第七十六回,妙玉在联句中写道:“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这一代只是杂树林,然风景大别与其他景区。在往南走,则到了园中又一大景区——怡红院。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第十七回)园内花木再次又黯淡转为鲜艳,与西边的潇湘馆形成呼应。
此外,大观园里几处水景栽植荷花,即便到秋天荷花苦败,也能得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妙境。
整个大观园中,花木有明有暗、有盛有败,能够因时因景而变换,不显单调。

二、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树、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积极的一面,限制消极的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
大观园的建筑便是如此,不但能很好的融合与周遭的自然景物中,还各具特色,很好的诠释了这个景区的主题。
大观园中的建筑主要分两部分,即供元妃省亲的宫殿式建筑与供宝玉和众姐妹生活的其他建筑群。其中,供元妃省亲的建筑主要有:省亲别墅牌坊、行宫、大观楼、体仁沐德厅、补仁谕德厅以及缀锦阁、含芳阁等。这些建筑气势宏大: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第十七回)就连贾政和元妃本人也感叹:“太果富丽了”这些建筑本是作者想象中的太虚幻境,是天宫与皇宫的结合,因而既有皇家之富丽,又有仙境之脱俗。
除此之外的其他建筑可谓争奇斗艳,各有千秋。
第二十回,元妃题诗有: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如果说宫殿式建筑是天上景,那么余下各处就是对人间诸景的概括了。体现乡村式建筑的有稻香村,庙宇式建筑由栊翠庵;富贵华丽的有怡红院,清静朴素的有凹晶馆;小巧精致的有潇湘馆,大气开阔的有秋爽斋;奇特巧妙的有蘅芜院,简单雅致的有芦雪厅;临水而建的有藕香榭,依山而筑的有凸碧山庄… …
除大致的风格外,曹雪芹还十分注重建筑的细节问题。比如,在潇湘馆外特地一石子铺成甬路,以突出其建筑之小巧。怡红院的构建更为别致: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格一格,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格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璧.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凌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益发见门子多了.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从这门出去,便是后院,从后院出去,倒比先近了。”说着,又转了两层纱厨锦格,果得一门出去,院中满架蔷薇,宝相.转过花障,则见青溪前阻。(第十七回)
对于材料和颜色的搭配,作者同样很讲究。且看书中有关窗户的描写:1稻香村----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2滴翠亭----四面雕镂塥子上糊着纸;编花为牖。3芦雪庵----槿篱竹牖。另外,贾母特地为黛玉换上了“软烟罗”制的银红色的窗纱,自所以不再用原来的绿窗沙是因为:“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第四十回)
更为难得的事,园中的大多建筑都御助人的性格特征相辅。潇湘馆之小巧配黛玉之心思细腻;蘅芜院之奇异配宝钗之八面玲珑;秋爽斋之开阔配探春之大放爽朗;稻香村之朴素配李纨之槁木死灰;栊翠庵之清静配妙玉之目下无尘… …虽然,在书中,众人是在大观园建成之后才选择自己的居所的,但这也无疑揭示了作者的另一造园理念,即建筑要考虑主人的性格与好恶,而不能墨守成规。

洛杉矶中国园8月初露英姿 是亚洲外最大中国园林


洛杉矶正在兴建的中国苏州园林今夏八月将初露英姿,美国负责人和监督顾问们今天云集首期收尾工程,乐见即将初战告捷。

美国铁路大王杭廷顿先生当年致富崛起饱含中国劳工的血汗贡献,他捐赠的洛杉矶杭廷顿图书艺术馆和植物园里,今春如愿以偿兴建中国园工程。

之前营造商为首批中国园林师办理签证被美国国土安全部以不合规定拒签,在美国有关部门和参众议员的帮助下促成重获签证。

苏州园林师将中国雕凿好的石头艺术品和太湖石假山,共五十四个集装箱运抵安装,他们负责建成一个经典的中国江南风格的夏园首期工程,六月初凯旋。

占地十二英亩的中国园将建成春夏秋冬四大区,二00八年秋季完工,将是亚洲之外最大的中国园林。

从景观绿化走向生态绿化——我国城市绿化发展方向


园林在线5月19日消息: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对绿化都相当重视,很多城市为争创园林城市付出了努力。今年正值我国举办第29届奥运会,城市形象展示中绿化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我国的一些城市经历着由景观绿化到生态绿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绿化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作为可再生的自然因素,对远离自然的城市生活,发挥着新陈代谢、保持活力的作用。城市生态园林要根据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的生态效果。它是科学融于艺术的最佳体现。”辽宁省风景园林学会负责专家组工作的园林专家李作文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让垂直绿化带来层次效果

在北方,以工业城市林立的辽宁省为例,李作文认为,重视城市绿化中的多层次尤其重要。在辽宁省的城市中,这样的层次表现为:从高到低而言,首先是加拿大杨、新疆杨等可以长到20米到30米高的大乔木,然后是柳树、核桃楸等乔木,京桃、山杏、矮紫杉等亚乔木。比乔木低一些的是灌木,有包括欧丁香、紫丁香等几十个品种在内的丁香类大灌木,锦带、忍冬类的灌木,绣线菊类的小灌木。接下来是包括木本沙地柏和马莲等宿根花卉在内的地被植物,最低的是草坪。

这种多层次、多品种的复层结构,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的阳光水分,比如大乔木喜阳,在最上面,亚乔木、灌木耐半阴,正好有大乔木为之提供了适当的局部环境。

李作文强调,在辽宁省,以杨、柳、榆、槐为代表的乡土树种应该是绿化的主力军,为城市绿化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品种。即使是在离工业区比较近的地方或工业区内部,也有生命力强、有一定抗污染作用的绿化品种,对烟尘、有毒有害气体、有害重金属颗粒产生的空气、土壤污染及噪声等有降低作用,像刺槐、山皂角树,杨树、柳树中的某些品种,榆树、桑树、丁香、连翘、美国白蜡等都是好树种,景天类花和宿根的马莲是适合的花卉,草坪,本地的结履草和国外的野牛草都可供选择。

城市里高楼众多,楼房的立体绿化和楼群的绿化设计也很重要。结合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来布置室外绿化(包括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以此进一步改善室内外包括声、光、热诸多因素的物理环境。

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化率高的优点。根椐有关研究,夏季有墙面绿化的建筑会比同等条件下没有绿化的建筑室内温度低1℃~2℃。垂直绿化中,地锦(爬墙虎)就是不错的选择。

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结构不仅景观丰富,也便于管理,发挥城市绿化的综合环境效益。

把生态绿化提升到环境效益高度

城市园林作为一个自然空间,对城市生态的调节与改善起着关键作用。园林绿地中的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如光合作用的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蒸腾作用的降温散热、根系矿化作用净化地下水等,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改善与提高,这是系统中的其他因子所无法代替的。“对于城市要绿起来,现在大家都没什么疑义。城市的绿化量基本都在逐年增大。现在需要特别重视的是在生态理念下,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城市绿化的环境效益。”李作文说。

李作文认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的绿化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根据生态学的原则,合理配置绿地中的乔灌草复层结构,使各植物种群间相互协调,在有限的土地上,充分地利用光、空气、养分、水分等自然资源,构成一个有序、高效、稳定的群落,从而尽可能地实现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群落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

李作文说:“大家知道,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物种基因的保护,有利于植物群落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处于这种稳定状态下的植物,不但生长良好,而且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

李作文还讲到了几个生动的例子,如,城市中绿化好的地方冬季储热、夏季降温,小气候总让人感到更舒适。相当密度的城市绿化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使绿化密集区成为没有围墙和屋顶的氧吧。绿色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滞尘、降低噪声、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化覆盖率每提高10%,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可以减少20%至30%,悬浮颗粒浓度可以减少15%至20%,重要致癌物苯并芘的浓度可减少20%。

美化、彩化和香化是绿化的必然趋势

谈到城市绿化中“多品种多色调,营造万紫千红的景观”这一话题,李作文认为,北方城市在这一点上,一年四季都大有可为:“就从今年春天说起,先是黄色的迎春花(北方连翘),然后是粉、白、红色的京桃,大连、丹东的樱花也有不少色彩,白色的榆叶梅,各种深浅颜色的毛樱桃,乔木里的桃、杏、苹果、梨的花也很漂亮。黄蔷薇、各色玫瑰……”“今后,绿化要上规模、上档次,在普遍绿化的同时,朝着美化、彩化和香化的方向发展是个必然趋势。追求绿化景观的审美品位,充分发挥植物的花、叶、果五彩斑斓的色彩效果,在绿化中适当运用香化植物,吸引更多的生物,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局面。”李作文提醒说,能够变化色彩的不只是花,色叶树可供观叶,黄色、紫色、红色很是悦目,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重视。金叶榆、金叶国槐都是常年色叶的代表,在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已经栽植了几年。紫叶的有紫叶稠李、紫叶矮樱、紫叶小檗。冬天里红瑞木的枝条、京桃的树干都是很悦目的红色,白桦的树干呈现出很干净的颜色;形态上,龙爪槐、垂榆可供观赏。

城市绿化要讲究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不同品种植物的花期、果期接踵而至,色彩富于变化,赏心悦目。城市绿化对于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的价值不可取代。

研究园林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性


纵观我国园林的产生和发展,由可居到可游、可赏,由猎耕生产到人居环境、景观环境,由自然资源到生态资源、艺术资源,园林经历了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实用到艺术的质的转变。这些转变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园林的功能要求也在扩大和提高,园林不仅仅满足于人类的生理愉悦的需要,还必须满足:人类心理上美感的需要。这时的园林就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空间艺术了。
通过对园林的论述,让我们了解丁园林是自然资源,是物质环境,是艺术中间。园林是运用造园艺术理论的物化形态,园林应是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以植物、理水、山石、建筑等为素材,创造而成为优美的游愁环境。
园林具有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特性。所谓实用特性即是园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游愁功能。而审美特性则表现在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特色。园林美学正是研究园林审美特性的科学,是研究园林审美活动中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的学问。包括园林形态、园林意境、景观效果、景物质量、环境条件、风格特色、设计手法等方面。
园林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美学的原则方法来研究园林艺术的本质和审美特性.从审美角度提出园林的本质.进而提高园林艺术的创造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园林事业的发展。

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中国现实社会对园林专业的需求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过程并存的社会时段。不必讳言,五六十年代发生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城市与环境问题不幸地在中国大地上重演了,而且更为严重。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城市与环境问题归结起来包括:  (1)城市人口急速膨胀,居民的基本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2)户外体育休闲空间极度缺乏,广大劳动者的身心再生过程不能满足。 (3)土地资源极度紧张,因此通过大幅扩大绿地面积来改善环境的途径较难实现。通过郊区化来改善居民环境的道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 (4)财力有限,难以实现高投入的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维护工程。 (5)自然资源有限,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整体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6)欧美文化侵入,乡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所有这些问题都已不言而喻。这里想强调的是,中国园林专业应如何在解决这些重大问题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为社会作贡献的同时,确立中国现代和未来园林专业的发展方向,树立园林专业及专业人员的形象。
2 摆脱小农意识,志在整体人类生态系统 
本世纪初如果Olmsted不坚持与传统的造园决裂,把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规划设计, 把自己称为景观规划设计师而不是园丁,美国的园林专业就不可能有近百年的辉煌。同样,本世纪中业,如果 I.McHarg 不摆脱Olmsted所确定的美国传统园林专业领地的束缚而勇敢地面对当时工业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和人类生存问题,承担起大地景观规划和人类生态系统设计的重任,园林专业就不可能使自然设计的思想渗透到各个领域,使自己成为在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中坚。生物学家Willson如是说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景观设计将起决定性的作用(Willson, 1992, P317)。旅游学家Gunn如是说在所有设计学专业中,最适合于进行旅游环境设计的是景观规划设计师(, P3)。McHarg是美国历史上,恐怕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直接受到总统及国家重要领导人进行决策咨询的园林工作着(Miller and Pardal 1992),并使园林专业人员自豪地在全球、周围和区域尺床上承担其它专业所不能胜任的任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园林专业为自己开辟了什么样的领地,又树立了什么样的形象?
(1) 模纹花坛,忙碌不知为何。模纹花坛和十一五一摆花之风愈演愈烈。有人作过一个可信的估计,每年用于布置临时花坛的经费足以为每一城市新建一个公园。模纹花坛是典型的小农式园林思想的延续,在自家门前小院做做本是一种娱乐,但在城市大街上,公园里大面积操作则可视为劳民伤财,更有甚者,这种落后的城市园林绿化行为往往被当作创建花园城市的行为,令人啼笑皆非。它对解决中国城市居民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无济于事。 (2) 公园当作花园做,情长意短。如前所述公园及公园系统的最主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和身心再生的空间,然而,许多城市的新建公园从设计到管理,都充斥了农业时代小农园林的手段与方法。或是大量的花坛布置,人工整形修剪,除草施肥,引种异地观赏植物,或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构筑诗情画意,而把公园的主要的本质功能忘却,更谈不上把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栖息地和维护自然生态过程的跳板Stepping stone)。不但修建和管理耗资巨大,而且把极有限的绿地空间占用,对于解决中国城市紧迫的环境问题,无异于南辕北辙。要知道,即使从艺术的角度来评论,无论是精制的花坛也好,或是赋予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也好,无非是农业时代小农式园林的空洞模仿,既没有时代的需要,也没有历史的和生活的含意。 (3) 自然地当作公园作,无法无天。从园林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开始就没有把自然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学生的生态系统知识、生物保护知识、景观生态知识及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教育几乎为零。对郊野地的认识、评价和改变方法所知甚少。实践上既无系统的理论方法作指导,又对自然缺乏应有的尊重,可谓无法无天。在此情况下,只有套用公园,甚至是花园的规划设计及管理方法。从而对极有限的自然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应有的破坏。与解决中国目前的重大环境问题背道而弛。 面对中国的现实环境问题,园林专业有必要对一些由来已久的园林绿地评价指标进行补充,决不应局限一些表面的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指标,更应防止以小农式园林的评价指标来衡量现代园林绿地。具体地讲应对一些体现环境可持续性思想的园林本质属性进行衡量: (1)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2)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人工(资金)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用大量的化肥,花坛植物, 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都是违背这一原则的。(3)循环与再生(Regenerative)原则(Lyle, 1994):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如养分和水的循环利用,而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4)乡土与生物多样性(Native diversity)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乡土植物和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乡土物种。(5)地方与地方精神(Genius loci)原则:强调每一地方都有其自然和文化的历史过程,两者相适应而形成了地方特色及地方含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绿是地方精神的难得的保存地。对地方精神的表达决不仅仅是形式而是一种体验。(6)整体与连续性原则:园林绿地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应作为人类生活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 3 挑战与机会同在:中国园林专业广阔的潜在空间  
 而要贯彻上述原则和克服中国园林目前发展之不足,园林专业人员必须在更大的空间中承担起改变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重任。具体地讲,在目前中国园林活动的范围基础上,园林专业人员应勇敢地承担以下几个领域的工作。 (1)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国际的经验证明,只有风景园林师才最有资格设计良好的人居环境。风景园林师领导组织建筑和市政工程的设计。(2)城市设计:这是一个园林与建筑交叉的领域。美国有专门的城市设计专业(硕士学位),分别在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基础上发展。中国这一领域是空白,是一个建筑专业、园林专业、城市规划专业之间的真空地带,要解决中国的城市环境问题,园林专业应成为城市设计的中坚。(3)城乡与区域景观及生态规划:在区域尺度上研究景观综合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在中国仍是一块空白,非园林专业莫属。(4)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只有园林专业才最有能力实现保护地的宗旨,体现自然与文化精神。(5)旅游地规划:正如国际旅游学者所说的,在所有设计学专业中,唯有园林专业最能胜任此工作。 除此之外,中国的高速公路系统,新开发区的规划等,都有园林专业所不可替代的重要岗位。

《中国园林艺术现状及发展方向【上】》由养花技巧编辑撰写而成,内容素材主要来源于网络,希望在您养花过程中能帮到您!能够用到鲜之花小编说的养花技巧,能够帮到您。我们把大量的“花卉种植发展方向”内容汇集于专题再现给您,希望您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