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落下的花朵,在为夏天的绿叶酝酿;秋天落下的花朵,在为春天垫基;两季落下的花朵,谱出一首靓丽的诗词,融入人类四季的心里。”没有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活到老,学到老,种植花草的过程也如是,我想你遇到问题时希望有人来帮助吧?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加快山杏产业化开发”,但愿对您的种植花草带来帮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山杏产业化开发,是实现结构调整,主辅换位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山杏产业化开发的重要意义

山杏为蔷薇科杏属的木本植物,它是一种生态幅度极宽,对外部环境要求很低的树种,它能够在自然条件极差的荒山、荒沙、荒地上生长。建园3年后即结果,4-5年丰产,株产可达5-20千克。产品集食用、药用、材用等多个领域。杏树的鲜果和杏干属低热、多维生素的长寿型膳果食品。果实可以加工罐头、杏茶、巧克力等上百个食用品种;杏果还可以做夹心面包、糕点、冷饮和酱菜等配料。最近,国内外医药界又发现杏仁中含有维生素B17,能杀死癌细胞,缓解癌痛。另外,杏木坚硬,结构细致,纹理美观,抗水性强,不易受虫蛀侵害,是制作高档家具的理想材料,更是交通、航空和军事的重要用材。综上所述,加快杏产业开发,市场前景看好,产值倍增,经济效益显著。

二、杏产业开发的潜在优势

1.杏产业开发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黑龙江省龙江县地处我国规划的“三北”地区杏产业开发带,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适应杏树生长。能够拥有独特的优生带和丰富的杏树资源及良种基地,加快产业化开发势在必行。

2.杏产业开发是加快全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选择。实施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工程,如果把杏树作为主要造林树种,将提高全县造林成活率,改变林分质量,使全县林种、树种结构趋于合理,更好地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杏产业开发是加快主辅换位经济战略发展的需要。把发展杏产业作为实现主辅换位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将有部分农民跳出农业,从事林业生产,更有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在产业化经营生产中得到合理的转移安置,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势,是实现多业并举强县之路的必然选择。

4.杏产业开发是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的需要。如果把杏作为特色经济进行重点扶贫开发,真正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与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将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战略的扎实开展。

三、杏产业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确认加快杏产业化开发是实现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组建市场信息网络、中介组织,培养扶持当地经纪人,为产业化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2.放宽政策,扶持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对现有的宜林荒山、荒地、沙地进行开发经营,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股份合作、联合联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合作开发,实现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持续发展。

3.依靠科技,搞好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人员培训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完善技术包扶方案,加强科技攻关、产品开发保鲜,新产品研制工作,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夯实基础,抓好种苗建设。坚持“适地适树”原则,积极挖掘市场潜力,引进和培育和本地适应的名、优、新、特品种,采取常规培育和现代化育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良种繁育,逐步向良种基地化、市场化、商品化方向发展,保障苗木供给。

5.广筹资金,保证发展。应抓住国家扶贫开发的有利契机,建立健全多种融资体系,真正形成国家投入、地方配套、集体融资、个人自筹等形式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产业化建设顺利进行。

6.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应在具备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地区扶持龙头企业,实现林副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坚持资源开发规模化、产品开发系列化、质量标准规范化、生产经营制度化、经营管理现代化、抚育引用最优化,打造多业并举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xZh52.Com小编推荐

棋盘山开发区:借世园会发展花卉产业


11月23日,记者从棋盘山开发区满堂、望滨、高坎等乡镇了解到,学教活动令这里的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明年,围绕旅游产业和旅游城区的功能,一大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城区建设的新举措、新项目将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今年,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满堂乡负责人表示,“世博园”就坐落在满堂乡,世园会结束后的二三年时间是该乡借势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明年,满堂乡将在上木、荒地等村发展2000亩花卉。通过建设暖棚,发展百合等高档花卉,利用冷棚、大田种植草花等普通花卉。一方面可以就近为“世博园”提供用花,另一方面,也可向外输出花卉产品。他们还将与韩国花卉协会合作,在“世博园”附近建一大型花卉市场,使棋盘山地区快速成为东北地区花卉生产、交易中心。

明年,省科技环保园项目也将在棋盘山开发区开建。随着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将有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在沈棋路产业带落户,从而实现开发区科技强区的目标。

各级政府还将投入2000万元改造满堂河,使其成为开发区献给沈阳人的又一带状景观公园。

芦荟开发应用前景


芦荟是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是集医疗、美容、保健、观赏于一身的神奇植物,它含有7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具有催泻、健胃、能便、消炎、抗菌、抗癌等药理作用。随着现代科学对芦荟的逐步认识和不断研究、开发,“芦荟热”正在全世界兴起,目前芦荟已广泛应用于制药、保健食品、化妆品及染料、冶金、农药、畜牧等工农业领域,所以,芦荟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经济植物。
1 开发应用前景
1.1 芦荟鲜叶的利用 芦荟原叶内服外用皆可,外用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促活细胞、软化皮肤、改善肤质、发质;内服则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调整机体功能、清洁血液、柔软血管等。
1.2 开发芦荟系列基础原料 要大规模生产芦荟产品——化妆品、食品和药物,大规模生产芦荟基础原料产品是必不可少的。芦荟基础原料产品种类主要有芦荟凝胶、芦荟凝胶干粉和芦荟油等系列。
1.3 开发芦荟美容化妆品 现代医学和美容证明芦荟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表皮细胞活力,修复再生,具有显著效果。以芦荟为原料制成的芦荟美容系列化妆品在国外已普遍使用。近年来,我国的海南、广东、四川、大连等省、市也已开始有一些芦荟美容化妆品面市,前景看好。
1.4 开发芦荟保健食品 在当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天然保健品的时代,以芦荟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保健食品,如芦荟饮料、口服液、芦荟矿物晶冲剂等,大有开发前途。
1.5 开发芦荟药用产品 芦荟对多种慢性疾病如肠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便秘、口腔炎等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对出血性疾病、烫伤、皮肤疾患等疗效亦佳。尤其是对治疗烫伤、跌打、割伤是一种特效药。开发芦荟药物产品是大有可为的。
2 开发芦荟产品的设想和建议
2.1 从种植业入手开始发展芦荟产业 从国内外芦荟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已应用的品种主要有美国库拉索芦荟(翠叶芦荟)、日本木立芦苇荟、中华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2.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芦荟种苗产业 规模种植芦荟,需要大批量的种苗,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芦荟种苗快速繁殖,可以很快地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种苗。
2.3 发展芦荟加工业 发展芦荟规模种植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产品的收购和加工,特别是粗加工,因为只有把收割下来的叶片经过粗加工,制成粗产品(即芦荟浓缩液或芦荟凝胶等)才能长久地保存,进而可以进行深加工,制成产品,投放市场。

家庭盆景经济开发


现代家庭越来越注重家的艺术性,栽种盆景就是艺术家居重要的手段之一。不过你可知道,盆景除了观赏功能之外还能为家庭带来经济效益呢。
中老年人一族,只要动动脑筋动动手,在家也可以搞点小创收,比方如今的盆景植物就很有市场,就不妨来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开发些盆景新品种。
果树盆景:盆栽梨子、盆栽石榴、盆栽桃子、盆栽葡萄、盆栽樱桃等。这些果树盆景系列,既有繁茂的叶子,又有鲜艳的花瓣,到时又结果实。如果培育很好,能卖出较好的价钱。  
蔬菜盆景:青菜、菠菜、辣椒、西红柿等,均可以用来盆栽,用适量的淘米水、啤酒浇灌,就可以茁壮生长,到时外卖,价钱肯定几倍于集市上的散货。
芦荟盆景:芦荟盆景以独特、漂亮的外形,养殖能力强,食用、药用以及养颜美容等多功能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在花卉市场上颇受人们的欢迎。
仙人掌盆景:外观独特且栽培容易,很有欣赏价值,同时还是净化和美化环境的“角色”,如果造型另类的话,卖价还不低。
中药材盆景:适合制作盆景的中药植物很多,如灵芝盆景、银杏盆景、枸杞盆景、桑梓盆景等,都是制作药材盆景的极佳品种。由于这种盆景市场上鲜少,因此开发这些品种,“钱”景乐观。
菌类盆景:香菇、花菇、平菇、仙菇等均可以用来制作盆景,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菌类的外形和颜色,予以恰到妙处的点缀和造型,也很有美感。
这些盆景新族,不仅仅能产生家庭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供人们食用,还能净化和美化居室环境,如此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茉莉扦插怎样加快生根


一、时间适宜

想要使茉莉扦插生根更快,就要选择适合的扦插时间。通常在每年5-10月份进行扦插最佳,这时气温相对来讲很温暖,能让它更快速的生长。

二、温度合适

扦插后最好给它20-30℃的生长环境,温度太低它就很难生根。相反,温度太高的话插穗可能会变腐烂。

三、适量喷水

加快生根就要适量喷水,不要一下子浇过多的水,一般情况下3天左右喷一次水就行。若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可以不用喷洒水,并做好遮雨措施,不要被雨淋。

四、合理光照

在扦插完成后应该将它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避免被阳光直射。若是阳光比较强烈就会危害到花枝,可以用保护罩给它适当遮光,等长出新根后再正常养护。

山杏的丰产栽培技术


山杏的丰产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山杏为蔷薇科李亚科李属灌木。具有适应性强,抗旱、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等优良特性。随着近年来山杏杏仁价值的不断提升,加上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在我市相继启动,人工山杏林的栽培也得到普遍重视,栽培面积也逐年提高。通过选择良种壮苗,实施集约化栽培管理措施,实现山杏优生丰产。二、技术要点

(一)培育良种壮苗 1、母树林的选择及种子采集,选择发育健壮、树冠正常、结实量大、没有病虫害的树作为母树。种子成熟时采集。 2、 苗木培育。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肥沃能灌能排的地块育苗。秋季翻耙,深度为20-25厘米,翻耙后平整。可秋播也可春播。春季播种须进行种子处理。土壤结冻前,先将种子浸泡二天消毒后,种子与3倍湿沙混拌匀后下坑,坑深80--100厘米,上面盖20--30厘米厚土。等到第二年4月初,把种子从坑内取出背阴处堆放,用塑料布盖上,经常翻动,等1/3种子裂嘴后,播种。播种量为每亩50公斤左右,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秋季播种的,种子浸泡消毒后即可播种。加强管理,要及时灌水、中耕、除草、间苗,每亩留苗3万株左右。
(二)造林。选择土层较厚,土质比较好的山地阳坡或平缓沙沼地造林,宜进行乔、灌混交林。造林苗木要根系发达、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伤害的壮苗。从起苗、运苗到栽植,注意保湿,严禁失水,每亩栽植111-222株。荒地造林在前一年雨季整地。整地栽植方法同常规造林。退耕还林地无须整地,栽植后浇透水。造林第一年要视旱情适时浇水,确保成活。
(三)丰产技术 1. 山杏林树下管理。为了促进树木生长提高产量,必须除草松土深翻熟化土壤,深翻方式有环状深翻、隔行深翻和扩穴等。幼树可采用穴状或行间中耕的形式进行松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可采用穴状松土,每年进行2-3次;对山杏的成林,在坡度较大的地方,要每年刨1-3次树盘。春、雨、秋都可进行。春季刨树盘在杏树发芽前;夏季刨树盘在果实采收后;秋季刨树盘在结冻前进行。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山地,可配套整地工程。修撩壕、大鱼鳞坑和修水平沟等,全面控制坡地的水土流失。 2. 山杏树体管理。山杏树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肥,可以显著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可选用稀土1000ppm、磷酸二氢钾50ppm、防落素25ppm、硼酸0.3%等,在山杏开花期和幼果膨大期喷施。施基肥。一般在土壤上冻前或早春,每株施农家肥50公斤,混入尿素0.5公斤。施肥后要浇足水。花后追施速效肥,每亩施鳞酸二铵10公斤,以提高座果率,促进幼果生长。3. 花期防霜

4月中至5月上旬,山杏花和幼果易遭晚霜危害,造成减产或绝收,所以要提前做好防霜。一般在山坳里设放烟堆,一亩地可设2-3个,发烟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用柴草和秸杆堆放后,最外面用泥土覆盖,留好出烟口。根据当地气象预报,在降霜前点火散烟,形成烟幕。4. 平茬更新

山杏栽植后2-3年结果,5-6年后进入盛果期,15-20年后进入衰老期。此时,就需要平茬更新,方法是在土壤封冻后,用利斧或快镐将山杏地上部分贴地砍去,然后埋上土堆,待翌春重新萌芽。山杏平茬后新枝萌蘖旺盛,需抹芽定株,一般每丛选留2-4条生长健壮、方位好的新枝定向培养。

打造园林生态型产业园区 经济开发区“披绿”求特色


记者21日在临沂经济开发区获悉,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临沂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园林生态型园区,绿化建设独具特色,一年多时间内,有59.46公里的道路披上绿装,道路绿化面积达365万平方米。

据了解,临沂经济开发区规划绿地总面积达1731.8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9.4%。开发区内部绿地系统以河道、城市道路、铁路为框架,构成了以楔形绿地、带状绿地及块状绿地为主的绿地构架;开发区西部生活区绿地系统则采取以带状绿地及块状绿地为主的框架体系;东部产业区绿地系统采取以楔形绿地和防护绿带为主的构架。

到明年上半年,开发区总计新增绿化面积109万平方米,建成区内的绿地率将达到32%以上,绿化覆盖率35%以上,人均绿地面积将超过8平方米。

钱串子有没有开发价值


大别山区山上有一种水果叫钱串子,请问有没有开发价值?其<本草纲目>上叫什么名字,和其营养成份?

姓名:杨青山 单位: 联系电话: 2009-02-08

专家解答
杨青山同志: 您好,根据所描述的情况,无法判断具体是什么植物,建议与当地的农业院校或农科院所联系咨询。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观赏竹类引进与开发技术



一、简述
观赏竹类是禾本科竹亚科的一大类具有可供人们观赏和较高经济价值的植物,一般都是以一年生或多年生,有的为草本,有的为木本。一般地下茎称为竹鞭;地上部分为竹秆,有显著的竹节,节与节之间相空。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种植观赏竹已成一种趋势,公园、景点、厂矿、学校、住宅都大量引种观赏竹美化环境。张家港市保谊园正是把握了这一趋势,从99年起开始规划本项目,并广泛考察,从可观性、色差对比、生长特性等多个方面选定种源地和种竹。2000年从秦岭以南的山坡上选取了2000株各种种竹,现已有14个品种70余亩。通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已成功实现了多品种混种,达到了预定目标,获得了成功,为本地区大量推广应用观赏竹打下了基础。
二、气候及土壤状况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四季分明且等长,夏季炎热多雨,春秋冷暖干湿多变,冬季较寒冷。年平均降水为1034.3㎜,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境内土壤大多由长江冲击母质形成,经长期耕作成为熟化的农业土壤,可分为古老冲击土区和长江新冲击土区,主要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3大类。
引种区处在古老冲击区,土壤为水稻土大类,细粘粒沙壤土,pH值为7.5左右,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
三、主要品种的观赏竹介绍
1、紫竹。紫竹又称为黑竹、乌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3-10m,径2-4㎝,新秆有细毛茸,绿色,老秆则变为棕紫色以至紫黑色。箨鞘淡玫瑰紫色,背部密生毛,无斑点;箨耳镰形、紫色;箨舌长而隆起;箨叶三角状披针形,绿色至淡绿色。叶片2-3枚生于小枝顶端,叶鞘初被粗毛,叶片披针形,长4-10㎝,质地较薄。笋期4-5月。原产中国,广布华北经长江流域以至西南等省区。紫竹耐寒性较强,能耐-18℃的低温。紫竹的竹笋可以食用;秆可制小型家具,细秆可作手杖、笛、箫、烟秆、伞柄及工艺品等。此外,紫竹秆紫黑色,叶翠绿,颇具特色,常植于庭院观赏,增添色彩变化。
2、孝竹。慈孝竹又叫慈竹、钓鱼竹。学名Sinocalamus affinis (Rendle) McClure ,属禾本科慈竹属。秆高为5-10m,径4-8㎝,顶梢细长作弧形下垂。箨鞘革质,背部密被棕黑色刺毛;箨耳缺如;箨舌流苏状;箨叶先端尖,向外反倒,基部收缩略成圆形,正面多脉,密生白色刺毛,边缘粗糙内卷。叶数至十数枚着生于小枝先端;叶片质薄,长卵状披针形,长13-30㎝,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侧脉5-10对,无小横脉。笋期6月,持续至9-10月。原产中国,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及陕西南部各地。慈孝竹秆丛生,枝叶茂盛秀丽,在庭院内池旁、石际、窗前、宅后栽植都很适宜。材质柔韧,劈篾性能好,是编织竹器、扭制竹索以及造纸的好材料。
3、刚竹。学名Phyllostachys viridis (Young) Mc Clure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10-15m,径4-9㎝,挺直,淡绿色,分枝以下的秆环不明显;新秆无毛,微被白粉,老秆仅节下有白粉环,秆表面在扩大镜下可见白色晶状小点。箨鞘无毛,乳黄色或淡绿色底上有深绿色纵脉及棕褐色斑纹;无箨耳;箨舌近截平或微弧形,有细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至带状,下垂,多少波折。每小枝有2-6叶,有发达的叶耳与硬毛,老时可脱落;叶片披针形,长6-16㎝,笋期5-7月。原产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广大地区。刚竹抗性强,能耐-18℃的低温,微耐盐碱,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0.1%的盐土上也能生长。由于刚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颇无妖艳,雅俗共赏,在园林上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刚竹材质坚硬,韧性较差,不宜劈篾编织,可供小型建筑及农具柄材使用;笋味略苦,浸水后可食用。
4、桂竹。又叫五月季竹,部分地方也叫刚竹,学名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Sieb.et Zucc.,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11-20m,径8-10㎝,秆环、箨环均隆起,新秆绿色,无白粉。箨鞘黄褐色底密被紫色斑点或斑块,常疏生直立短硬毛;箨耳小,1枚或2枚,镰形或长倒卵形,有长而弯曲的肩毛;箨舌微隆起;箨叶三角形至带形,桔红色,有绿边,皱褶下垂。小枝初生4-6叶,后常为2-3叶;叶带状披针形,长7-15㎝,有叶耳和长肩毛。笋期4-6月。原产中国,分布甚广,东至江苏、浙江,西至四川,南至两广北部,北至河南、河北都有栽植。桂竹抗性强,适生的范围大,能耐-18℃的低温,多生长在山坡下部和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在粘重土壤上生长较差。园林用途与刚竹相似,经济用途较广,竹笋味美可食,也是优良的“南竹北移”种。
5、人面竹。也称罗汉竹,学名Phyllostachys aurea Carr.ex A.et C. Riviere , 属禾本科刚竹属。秆高为5-12m,径2-5㎝,中部或以下数节节间作不规则的短缩或畸形肿胀,或其节环交互歪斜,或节间近于正常而于节下有长约1㎝的一段明显膨大;老秆黄绿色或灰绿色,节下有白粉环。箨鞘无毛,紫色或淡玫瑰色的底色上有黑褐色斑点,上部两侧边缘常有枯焦现象,基部有一圈细毛环;无箨耳;箨舌极短,截平或微凸,边缘具长纤毛;箨叶狭长三角形,皱曲。叶狭长披针形,长6.5-13㎝。笋期4-5月。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各地都有栽培。耐寒性较强,能耐-20℃低温。常植于庭院观赏,与秆形奇特的竹种配种在一起,增添情趣。秆可作钓鱼秆、手杖及小型工艺品。笋味甘而鲜美,供食用。
6、方竹。学名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Fenzi.) Makino,属禾本科方竹属。秆散生,高3-8m,径1-4㎝,幼时密被黄褐色倒向小刺毛,以后脱落,在毛基部留有小疣状突起,使秆表面较粗糙,下部节间四方形;秆环甚隆起,箨环幼时有小刺毛,基部数节常有刺状气根一圈;上部各节初有3分枝,以后增多。箨鞘无毛,背面具多数紫色小斑点;箨耳及箨舌均极不发达;箨叶极小或退化。叶2-5枚着生小枝上;叶鞘无毛;叶舌截平、极短;叶片薄纸质,窄披针形,长8-29㎝。肥沃之地,四季可以出笋,但通常笋期在8月至次年1月。中国特产,分布于华东、华南以及秦岭南坡。生于低山坡。栽培供庭园观赏。秆可作手杖。笋味美可食。
7、凤尾竹。凤尾竹是孝顺竹(凤凰竹)的变种,学名Var. nana(Roxb.)Keng f. 。比孝顺竹要矮小,高约1-2m,径不超过1cm。枝叶稠密、纤细而下弯,每小枝有叶10余枚,羽状排列,叶片长2-5㎝。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常植于庭园观赏或盆栽。
8、早园竹。早园竹又叫雷竹、早竹等。学名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秆高8-10m,胸径5cm以下。新秆绿色具白粉,老秆淡绿色,节下有白粉圈,箨环与秆环均略隆起。箨鞘淡紫褐色或深黄褐色,被白粉,有紫褐色斑点及不明显条纹,上部边缘枯焦状;无箨耳;箨舌淡褐色,弧形;箨叶带状披针形,紫褐色,平直反曲。小枝具叶2-3片,带状披针形,长7-16㎝,宽1-2㎝,背面基部有毛;叶舌弧形隆起。笋期4-6月。主产华东。抗寒性强;适应性强。早园竹秆高叶茂,生长强壮,是园林中的主要栽培观赏树种。秆质坚韧,篾性好,为柄材、棚架、编织竹器等的优良材料。笋味鲜美,可食用。
四、主要研究内容
1、引种适应性研究。到各观赏竹类分布地考察其生长环境,结合张家港的气候地理环境,从可观性、色差对比、叶片稀密、箨形、节环等方面选择引种地、引种品种及相关措施。
2、栽培技术研究。提出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使成活率达90%左右,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且高产稳产、早出笋。
3、混种研究。在同一园中引种10多个品种,观察其各自特性,总结混种管理的方法。
五、实施过程
1999年开始收集资料,进行观赏竹物候观察,进行竹类成活率、出土率和各种竹的高度、胸径、节长等方面的资料编研。2000年组建课题组,申报立项;引进2000株种竹(每个品种约200株),进行覆盖栽培。2001年对第一批引进的2000株进行第二次覆盖栽培,同时又引进2000株早园竹,使竹类面积达70亩。
六、栽培技术概述
1、林地整理。根据土壤粘粒结构分析结果进行客土处理。在含沙量较高的情况下应先在地表铺一层田园土,厚度为20-30㎝,然后再铺一层有机肥料,暴晒后深翻均匀,使土壤疏松、保肥保水保气;根据不同的竹确定其不同的深度,一般深翻30-45㎝;每亩开塘80-110个左右,慈孝竹由于是簇生的,则要少些;根据地势开排水沟,深度在50㎝左右,每隔6-8m开一条。
2、母竹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枝繁叶茂、无病虫害的优良母竹。通常选用1-2年生较为适中的母竹,如早园竹可选择秆径在2-4㎝范围内的母竹。
3、起苗与搬运。由于竹类靠竹鞭繁殖,因此留鞭是很重要的环节。单生的竹类应根据其大小,在保证成活的基础上去掉一些竹鞭,并带土球。如早园竹可留来鞭10-15㎝,去鞭20-30㎝。簇生的可以留枝少些,如采用慈孝竹的1年生幼竹时,可留5m左右,单生的可留枝6-7档,若枝叶浓密则需要适当修剪。搬运时要注意不能损坏其竹鞭及健壮芽。
4、移植。通常在秋季10-11月或冬季12月至第二年2月进行移植;挖25-40㎝深的塘,带土鞭平植,种后浇透水,打桩固定;单生的每方植80-110株,簇生的需适当减少。
5、管理。竹类较耐贫瘠,对施肥的要求不高。通常可结合松土进行,大致每年施肥三次。2月施沟施,第一年施尿素10㎏/亩,第二年20㎏/亩,第三年30㎏/亩;5-6月撒施复合肥,第一年18㎏/亩,第二年30㎏/亩,第三年40㎏/亩;9-10月浇施粪尿,第一年每株施粪尿5㎏,第二年施600㎏/亩,第三年施1200㎏/亩。水分管理主要是保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6、母竹留养。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疏笋养笋,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母竹,促使提早成林。成林后每亩留竹200-300株左右。
七、病虫害防治
竹类主要病虫害有:金针虫、从枝病、锈病。
金针虫是为害竹笋的主要地下害虫,当土温在15左右时活动厉害,3-4月为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有:人工挖笋时将害虫直接杀死;对为害严重的竹林可在笋期过后用90%敌百虫400-500倍液喷浇或用敌百虫颗粒撒入土中后翻耕(深度在15㎝左右)。从枝病表现为发病枝不断长出侧枝,形似扫帚或鸟巢。防治时可加强管理,提高其抗病力;在4月之前剪除病虫枝并销毁。锈病多发生在竹竿中下部或基部,夏季、冬季病部产生黄色的病菌,即锈孢子。防治时可用多菌灵800倍液喷施,隔几天再喷一次;加强抚育管理,提高其抗病性;冬季清除病竹等方法。
八、应用
引进的这些竹类具有成活率高、成林快、出笋早、产量高、易管理并具有观赏价值大等优点,为我市和邻近地区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名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引种观赏竹造景的范围将日趋广泛,观赏竹的市场前景将更加看好。目前,观赏竹供不应求、非常紧俏,价格也是高居不下。同时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及多种微量矿质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这些竹类的引进会取得较好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天津加快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


为加快绿色天津建设步伐,天津市出台了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近期将进一步完善“三网、四区、三带、多点”生态网络体系,构筑五大生态屏障,使天津真正成为山、水、城、田、海协调共生、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型城市。

“三网”即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四区”即山区水源涵养林生态区、土地沙化区防风固沙林生态区、污水灌溉区用材林生态区、滨海盐碱区防护林生态区。“三带”即海河风景林带、外环线绿化带、津西北防风固沙林带。“多点”即全市范围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片状林地、森林公园、风景区及各单位绿化等点状分布的森林绿地。

“五大生态屏障”:一是生态环境屏障,启动蓟北山区森林生态功能区、引滦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地生态功能区、海岸带和盐滩生态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二是湿地生态连绵带,在中心城市南北区域各形成一片湿地生态连绵带;三是人工生态防护廊道,在主要河流、道路及其绿化隔离带建设以人工生态林为主的生态防护廊道,特别强化海河都市生态廊道建设,形成由农田、园地、湿地等组成的有足够敞开空间的发展格局;四是滨海生态防护带,依托陆域与海域交界地带,整合盐田、滩涂、湖泊、河口、近岸浅海等要素和不同类型的湿地,形成滨海生态防护带;五是中心城区生态格局,将海河两岸开发成连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生态大动脉,以刘园苗圃为基础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利用城市西南部大片湿地构建开放式城市湿地公园,强化城市生态调节功能。

天津还将积极谋划和启动一批林业生态项目,今年预计将营造防风固沙林10万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人工造林0?2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完成沿海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0?8万亩。

芦荟开发路咋走?


芦荟属于百合科多年生植物,从古埃及到现代,随着芦荟本身的神奇功效一再被人们发现,芦荟作为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新兴资源,其产业已风靡全球。美国、日本、韩国芦荟产业发展都较快。在我国芦荟产业刚刚起步,芦荟的研究、开发、加工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药物的研究很不够,种植加工技术还不多。化妆品的研究,虽有不少配方,但尚未形成规模,芦荟发展潜力很大。在当今“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世界潮流带动下,芦荟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新兴资源的开发,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芦荟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芦荟含有蒽醌类化合物、糖类、氨基酸、脂类、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缓激酞酶等70余种成份,可以有来治伤疗外伤,如刀伤、擦伤、烫伤等,各种外科疾病如癣症、湿疹、脓疱疮、鼻炎、中耳炎等,内科疾病如感冒、肠胃病、便秘、高血压等,疑难病症如癌症、白血病、爱滋病、红斑狼疮等。它的美容功效:(1)营养保湿;防止面部皱纹,保持皮肤柔润、光滑、富有弹性;(2)防晒:保护皮肤灼伤;(3)消炎:可以清洁皮肤,防止细菌生长,对一些皮肤病如青春痘、祛斑等有明显疗效。芦荟还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如火腿炖芦荟、芦荟炖排骨等。芦荟也可做成盆景,一年四季常绿,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益于身体健康,也可当作一个“家庭急救药箱”备用。
二、芦荟产品的开发应用。芦荟集药用、保健、美容、食用、观赏于一身,所以芦荟产品的开发,种类多,面广。归结起来有:美容系列产品、护肤系列产品、沐浴系列产品、芦荟药物牙膏、芦荟护肤香皂、芦荟保健香烟、芦荟饮料系列产品、芦荟酒系列产品、芦荟糖果糕点系列产品、芦荟奶制品系列产品、芦荟含片、芦荟胶囊、芦荟糖浆、芦荟烫伤膏、芦荟伤药合剂等等。在开发芦荟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芦荟品种要纯正:要采用美国芦荟的干粉或胶汁。这关系到药效问题。2、芦荟在产品中含量要正确:每种产品中芦荟的含量要求,要符合标准,保证产品质量。3、使用说明要针对性,科学性,使用方法要具体详细,使用者一看便懂。三、芦荟产业化的途径。1、建立芦荟基地:通过农户大面积种植,建立芦荟生产基地,才能提供足够的芦荟叶片,作为原料提供给芦荟加工厂。2、创办芦荟加工厂:把芦荟叶片通过加工,成为芦荟干粉和芦荟胶汁,提供给生产厂家。3、开发芦荟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厂家可以开发成各种系列芦荟产品,供应给市场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4、组建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组建龙头企业如芦荟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负责芦荟产供销一条龙和“基地+加工+产品”一体化,把芦荟产业引向健康发展之路,把芦荟这一神奇植物,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

印度花卉产业状况


印度花卉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已有45家切花及组织培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印度成立,而外销潜力不断地增长,正是吸引企业来投资设立苗圃的主要原因。

据调查,印度目前花卉生产面积已超过了50000公顷,这种发展速度是空前的。

印度百分之五十的花卉生产位于南部的两个省,其中一半的产值是种植传统花卉如玫瑰、百合和茉莉。许多花卉公司分布在南部省份及西部地区。主要生产玫瑰、康乃馨、菊花、剑兰以及观叶植物和种子。在印度南端则是以生产兰花、火鹤花和观叶植物而闻名。

西部地区的苗圃栽培主要是玫瑰、康乃馨、大理花、菊花、翠菊、晚香玉和室内观叶植物。而兰花、朱顶红、剑兰、百合、非洲菊、一串红、火鹤花、仙人掌和其它的观叶植物则普遍栽培于东部地区。

印度花卉生长环境在过去5年里有了明显改变。至今已有超过50家的温室农场从事出口买卖。一些新兴种苗公司也将要扩大现有规模。组培苗的生产也很兴盛,在十年前才有第一家组织培养公司成立,而今组培苗的生产能力已达约2亿苗。大部分花卉公司都已设立组培部门,并出口至欧洲和美国,许多本地公司还与荷兰公司进行了合作

出口概况

目前印度花卉生产的重点转移到外销方面,印度政府提供一些奖励措施促使新兴的花卉公司愿意拓展外销。为了产业结构的发展,政府在借贷额上限5000美元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5%。政府奖励兴建冷库和包装及周边的相关设施。政府对百分之百外销的公司在进口种植机械设备时给予免税优惠。外销厂商也免除营业税和在其他国家因销售花卉所产生的营业税。贸易政府改革最终是要使印度经济体能进入多国的全球经济体。

以国家立场而言,政府在花卉发展部门中设立了出口组,他们规定不同的花卉,树木和球根作物为出口生产的近、远期目标。并且在花卉生产业者的周围设立了花卉专业区,以利于该地区花卉业的发展。

大多数的切花公司将产品出口到荷兰的拍卖场拍卖,外销旺季一般从12月到翌年5月,5月份后,印度的出口商将市场设定转换到靠海湾的国家。切花外销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东南亚国家,到6月底外销季节才结束。

潜力与资源的开发

本来以出口为目的的印度花卉产业完全依赖政府奖励和民间企业参与,使印度在国际花卉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政府也应通过外交方式解决欧洲高税率的主要外销障碍;必须积极改善科研单位与生产者相互间的关系;提高专业技术、农场的技术及更新设备。花卉公司和个体的生产者必须要成为一个强有力的贸易共同体,讨论共同面对的问题,且可与国际市场进行贸易谈判。

现在在许多业者的努力之下所成立的南印度花卉协会已在正确的方向上迈出了一步,进入了多国化,这对花卉界的学术和产业方面均有示范激励作用。


鸡冠花大可开发利用


鸡冠花,又名“热带菠菜”。它是农作物和蔬菜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一种补充粮食,提供营养均衡所特别需要的氨基酸。 鸡冠花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为百分之七十三,高于玉米(百分之四十四)、小麦(百分之六十)、大豆(百分之六十八)、牛奶(百分之七十二)。用小麦和鸡冠花籽粒混合制成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几乎达到百分之百。鸡冠花的籽粒很小,味道象榛子,可以把它放在平底锅里象爆玉米花那样爆着吃。 鸡冠花的花瓣也是好食品,味道很好,而且产量很高,不易腐烂变质。在热带地区,一公顷土地每年可收获十二次,每次花瓣产量为三十吨。在美洲,鸡冠花如同玉米和红豆一样,是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亚洲人食用鸡冠花籽粒。非洲人则喜食鸡冠花瓣。为拯救世上营养不良的人们,许多专家把希望寄托在鸡冠花上,一位研究员认为:“只要每天食用一百克鸡冠花瓣,即相当于两汤匙的剂量,就足以最终阻止这一灾祸的降临。”在国外,人们正在研究将鸡冠花变成高产的粮食作物。遗憾的是,在我国除观赏和药用外,还没重视其食用价值。 我国中医学,以鸡冠花的花和种子入药。花的功能是清热止血,主治赤痢、便血、崩漏带下等症;种子的功能是清肝明目,主治目赤肿痛、翳障等症。

喜欢《加快山杏产业化开发》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草原花卉植物开发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