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花卉伴随着的人类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赏花种花可以令我们的生活增色不少。种植花草光有喜爱是不行的,要学习相关知识,你在为养花而苦恼吗?鲜之花网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福州打造宜居城市”,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拥有“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称号的福州市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福州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此定为2008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

福州市市长郑松岩说,2007年,福州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山体、重要街区景观整治等规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

出行是城市居民的重要需求之一。福州市在2007年拓宽改造了梅峰中路、高桥路等19条城区主次干道,动工建设鼓山大桥、福峡路等30多条道路(桥梁);优先发展公交,开辟公交专用道,新辟、调整公交线路29条,更新投放环保公交车586辆。

2007年,福州市还实施了闽江两岸、西湖周边等重点区域灯光夜景建设,整治改造国宾大道和西二环等12条城区主干道沿线景观,建成环西湖步行道一期工程,改造晋安河、白马河等公园。

郑松岩表示,福州市将进一步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地下空间利用和新区商贸网点布局,续建工人文化宫,建成新动物园,启动温泉公园、金山公园樱花园、左海公园改造和“大梦松声”景点恢复重建、环西湖步行道二期等一批园林工程建设。

另外,福州市将积极推进南台岛12条内河和东西河、茶亭河等城区内河整治,加大内河截污力度,打造内河景观带;改造城区主干道沿线1000幢建筑景观,实施一批城区小街巷改造等。(完)

XzH52.coM文章精选

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城市绿化突飞猛进 七亿多巨资打造生态潍坊


今年以来潍坊市城市绿化突飞猛进,截至7月底共计完成城市绿化投资7.23亿元(包括县市区),新改扩建园林绿地1131.8公顷,栽植乔灌木3154.7万株。其中潍坊市中心市区完成城市绿化投资1.9亿元,一个“人在城中、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城市逐步建成。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单项投资过百万元的绿化工程有58条道路、3块绿地、4条城市内河、5大片林。其中,道路绿化投资过千万元的有9条,包括昌乐县大沂路绿化工程、青州市309国道绿化工程、诸城市206国道绿化工程等;公共绿地建设主要有潍坊市中心市区的潍坊植物园工程、寿光市北出入口绿化工程、青州市会展中心绿化工程等;城市内河建设,主要是昌乐县丹河水系改造工程、寿光市弥河生态观光园绿化工程、高密市胶莱河绿化工程、临朐县城区河道绿化工程等。

莒县打造最适宜人们创业、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


今年以来,莒县建设局立足抓规划、拉框架、打基础、上水平,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总体思路,以加快东部新区开发建设为中心,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规划科学化、建设精品化、管理精细化,努力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最适宜人们创业、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

科学规划:绘制发展新蓝图

“一水护城将绿绕”、东部新区、城市绿洲、沭水拖蓝、古今夕照……就在2008年,一个个代表性的亮点工程将拔地而起,从规划到图纸,逐步变成现实,串起莒城新的城市名片。

“城市发展的框架如何拉开,如何实现新老城区的配套联动发展,如何实现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完美融合,如何推进城乡建设?”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积极承接东方大陆桥头堡日照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鲁东南沿海地区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的总体规划确定后,莒县加快了推进各类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008年,在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绿地系统、供排水等规划的基础上,将全面完成城市消防、燃气、电力、通信等各专业、专项规划编制,实现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的融合一致,进一步提高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

围绕“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东部新区建设,坚持高起点、大手笔描绘新区建设蓝图,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着手编制东部新区概念规划,着力把东部新区打造成现代滨河城区。新城规划设计更加注重以深厚的莒文化底蕴体现城市文化特色,更加注重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划,使城市文化建设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双向互动,融为一体,推进城市建设人性化、品位化,把东部新区建设成为莒县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平台。大力提升老城区建设内涵,分期、分区域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新老城区配套联动,协同发展。

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全面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省、市关于村镇规划全覆盖工作的部署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小城镇详细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年内完成全县中心村庄的建设规划修编,力争2008年底前将乡镇详细规划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初步建立起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为基础,以专项专业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为主体的规划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东部新区:构筑发展新框架

思路一变天地宽。“以河为轴、两岸开发”,以东部新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恰恰让莒县找到了一个崭新的跨越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县城的发展空间,优化了城区布局,扩大了城市容量,增强了发展后劲。

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东部新区开发建设的总体工作部署,莒县建设局立足部门职责,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的原则,全力推进东部新区重点工程建设——

积极配合交通、公路等部门,对335省道改线工程进行了全面规划论证,为工程顺利开工奠定了基础;

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日照路、振兴路跨河大桥,实施日照路、振兴路东拓工程,与跨河大桥对接,逐步拉出东部新区道路框架;

按照新区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先行的原则,组织人员先期对东部新区供排水、供热、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揽子建设方案,着手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新区建设奠定基础。

在东部新区建设上,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确保新建的每个组团、每个片区、每条道路、每幢建筑、每个绿化带都做到建筑造型、色彩、风格的协调一致,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使东部新区成为适宜人居环境,成为莒县对外开放的窗口。

为建设绿色、生态东部新区,投资3亿元,建设集观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沭河公园,沭河公园规划北起日照路,南至335省道,全长9.8公里,规划总面积1070公顷,规划由南至北沿线布置了城市绿洲、沭水拖蓝、古今夕照等11个主要景观功能区和50个景观节点。沭河公园一期工程大河之舞、长波望月两个景观节点顺利开工建设,计划“五一”期间向市民开放,沭河公园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东部新区的亮丽景观风光带,也将成为承载莒城文化的城市名片。

老城改造:提升城市建设内涵

2008年,莒县在加快东部新区开发建设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进行老城区改造,继续突出抓好以道路、绿化、公用设施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内涵,实现了新老城区配套联动,协同发展。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莒县在城市建设上始终把道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头戏。2008年,将对北坛路实施拓通硬化,形成又一条纵贯东西的城区交通干道;加快推进莒州北路、淄博路拓通硬化工程及山东路配套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区路网布局。莒州北路一期工程道路拓通硬化计划6月底竣工通车;山东路道路路灯、供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5月底竣工交付使用,届时,山东路将成为展现莒县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莒县新建、改造道路建设全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道路、绿化、路灯、电力、电信等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一次性形成景观,在节约建设资金的同时,极大地优化了道路交通环境。

如果说,主干道是城市交通的主动脉,那么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建设局始终把背街小巷的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在着手对城市主干道路进行大规模拓建的同时,下决心解决城区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的问题。2008年,将对浮来西路、文城路、潍徐路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一次性配套照明、绿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老城区路网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水是城市的灵性,为充分挖掘城区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建设城区新的水体景观,在全力巩固城区水系综合整治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人民商场、韩城摩尔大世界建设,适时对护城河和淤泥河两岸分段逐步进行石砌等综合改造,河道沿线污水排放口全部实施接管入网,配套进行高标准、高档次的绿化景观建设。完成莒州北路引水渠建设,将沭河水引入护城河、淤泥河,使城区河道尽快呈现“一河清水、两岸绿色”的生态特色。加大城区水系的管护力度,组织对河道保洁员进行培训,认真落实河道管护机制,加强巡查监管,严厉查处乱倾乱倒行为,实现碧水环流,使城区水体、水系真正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

配合城区水系综合整治,开工污水处理扩建工程,使污水处理能力由4万吨/日提高至8万吨/日,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收集率,彻底改善城区水环境,提高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继续在城区各单位深入开展“门前三包”与庭院绿化达标活动及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评选创建活动,对城区原有街头绿地进行改造完善,提升绿化档次,选择合适位置新建一批街头公园和精品绿地,优化群众居住环境,丰富县城文化内涵。

建管并重:营造和谐优美环境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为民服务的载体。莒县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基本的需求出发,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把旧城区、旧居住小区和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改造作为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把实事办到百姓的心坎上、群众的需要上,使得城市建设重便民、重细节伴随全过程。

多措并举抓好城区环境卫生,认真落实城区各单位、村街环境卫生门前包保责任制,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选择合适位置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扩大环卫统一保洁覆盖面,督导城区各村街配齐配全村街垃圾保洁员,彻底改善城区环境卫生。突出抓好城区村街、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薄弱环节的卫生管理工作,努力做到环境卫生无缝隙管理。组织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搭乱建等行为集中整治,加大对学校、集贸市场、繁华商业道路、城区出入口等周边环境的整治,营造畅通、和谐、洁净的生活环境。

进一步巩固小广告整治成效,今年整治范围从城区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城区村庄道路辐射延伸,使乱贴乱画小广告行为无处藏身。从细微处着眼抓好城市管理,对城区部分路段的人行道板、路沿石、绿地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整修,分期分批逐步对城区道路实施三线下地工程,采取“以点带面、树立样板、全面铺开”的方法,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设置,使户外广告安全、美观、整洁,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综合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城区旧村改造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旧村改造,继续深入扎实开展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为重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现新老城区协调有序发展。

教你打造微型花园


前期准备

选择玻璃容器

选择一个足够深,深度可以铺上不同介质的容器,当然也可以用金鱼缸、玻璃缸等,也可以找一些塑料、陶瓷材质的代替。

注意:容器使用之前要彻底清洗一下,最好用100度沸水泡几分钟,消毒杀菌。

选择什么植物

其实还真的有很多植物是适合种在玻璃瓶里的,还要看玻璃瓶是开口的,还是密闭的。

最理想、最适合微型花园生长的植物自然是蕨类植物。苔藓、仙人掌和低矮的草本植物。

下图就是花花推荐的~大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植物哦~

需要准备哪些种植材料

盆栽土

必须是轻质、疏松、排水好的盆栽图,最好是泥炭土、水苔。搭配一些珍珠岩和蛭石。

容器底层和上层都需要小鹅卵石和砾石,用来提供一个排水层,当然也会放一些在铺面上用于装饰。

活性炭

如果你使用的是一个没有排水孔的容器,那么一定要在容器的底部加一层活性炭或竹炭,用于清除异味、杀菌。

水苔

这个也是放置在容器底部的,相当于一块海绵,可以吸收多余的水,防止浇水过多。

当放置在容器的底部,水苔将作为一个海绵,会吸收多余的水。

种植工具

手套、浇水壶、镊子、小铲子、筷子等。

装饰品

微型花园怎么少得了这些东西,你可以选择任何你喜欢的装饰品。例如小侏儒、贝壳、鹅卵石、小雕像、水族箱装饰品等。

种植步骤

清洗玻璃容器

用肥皂水彻底冲洗干净,也可以用开水浸泡一下。花花建议大家在洗完容器之后最好是用纸巾将上面的水珠擦干净,而不是等他自己干掉,自动风干会在容器上留下水渍。影响美观哦~

铺土壤

最底下一层是添加砾石或鹅卵石,再加入少量的活性炭,这两层的混合物大概2~3厘米厚。

接下来添加一层水苔,防止土壤渗透在砾石中,影响透水性和排水,苔藓可以吸取多余的水分。

然后根据容器大小和植株的大小长度,在上面添加5~10厘米的土壤,稍微压实,去除多余的缝隙,接着就是挖小洞,种植物了!

花花提醒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动手的时候一定要比量好了高度哦~

种植植物

种植物的过程要小心种上,小心给植株覆土,可以用镊子和筷子辅助进行,先挖洞,然后放入植物。

放置装饰品

将各种装饰品摆上去,苔藓、鹅卵石、贝壳、雕像等。

浇水

最后,给微型花园浇上适量的水。大功告成~

后期养护

如果容器是有排水孔,那么需要经常浇水,半开的玻璃瓶也是,而密闭的容器就不需要浇水,在容器一直打开期间就需要浇水。

如果玻璃容器是密闭的,那么就需要偶尔让植物尽情呼吸新鲜空气,偶尔通风队这些植物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果发现杂草、霉菌和生病的植物,都要及时清理掉,或者是黄叶枯萎的部分。

迷你花园欣赏

铁皮箱里也有美丽的精致

玻璃瓶子中的美景

艺术家的小花园

茶匙也是可以变身花园的~

只要你想,绿植就会为你贡献美丽。

将微型花园当做是书夹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三变”打造花木航母


婷婷玉立的黄牡丹,含笑挥手的迎客松,古色古香的罗汉树……金秋时节,漫步“中国花卉之乡”浏阳市柏加镇,只见各类珍奇名贵花木姿态万方,令人如痴如醉。

据了解,柏加镇6028户花农种植花卉苗木2.2万亩,去年花木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加22%。柏加镇花木产业短时间能够迅猛发展,靠的是“三变”。

“散兵化”变“集团化”

散兵游勇、各自为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花木市场中“弱不禁风”,难以抵御市场风险,这种落后的产销方式曾使柏加花木销售一度陷入低谷。

“握紧五指便是拳!”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花木大户联合组建花木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随着建希、镇鑫等7家花木公司的成立,目前全镇花木公司已达28家。各花木公司与全国各大花木市场联网,及时为周边花农户提供产销信息,指导农民根据市场需要合理种植花木。浏阳河花木公司更是与一些花农签订了协议,以“市”择品定产,包收花木。今年90%以上的花木销售是通过公司实现的,其中50%以上的是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全镇挂在各类花木、园林类网站上的网页达1009个,仅柏铃社区和渡头村就拥有上网的个人电脑815台。

“大路货”变“新特精”

随着花木消费观念的转变,一些低档次的“大路货”被市场淘汰出局,“新特精”已成为花木市场的“通行证”。为此,近两年不少花农开始逐步转型走发展新特精品之路,目前,一些花木大户已在花木产业带柏加段沿线建设了65个精品苗圃,总面积达2045亩。

一花引来万花开。在精品苗圃的示范带动下,周边花农也纷纷开始调整种植结构,仅浏阳河花木公司今年就引进和开发新品13个。其中,与中国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完成了美国红枫改良、银杏低改盆景化等5个科研项目,为花农的种植转型提供了品种支持。同时,今年该镇还发展新品牡丹、月季等1045亩,备受海内外客商青眯。

“泥腿子”变“工程师”

现代化花木产业,有赖技术的支撑和维系。如今的柏加花农,正逐步向精技术、善管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转变,600花农有了技能证书,300花农有了专业职称。日前,138名迫切希望拿到绿化专业技能证书的花农参加了由镇上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班,129人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放的高级技能证书和中级技能证书。

近年来,该镇共有648人拿到了专业技能证书。职称评定更是花农的必修课,今年又有40多人拿到了人事部门颁发的“园林绿化助理工程师”证书。目前,全镇已有378人拥有专业职称。大批农民“工程师”的涌现,为柏加花木产业带来勃勃生机。

建设部反对城市盲目追求建设所谓“森林城市”


要求城市节约绿化,减少大型喷泉及草坪比例

城市在园林绿化中,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昨天,建设部发布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要求城市在绿化中节约资源,反对部分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建设所谓“森林城市”。

建设部表示,目前城市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面临着巨大压力,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急功近利,盲目追求所谓“森林城市”。出现了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移种大树古树等高价建绿、铺张浪费的现象,破坏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

建设部要求,各城市对园林绿化既要确保用地,也要集约用地、合理规划。在建设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减少客土使用。反对盲目改变地形地貌、造成土壤浪费的行为。

在规划设计方面,建设部要求,要适当降低草坪比例,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使用。对现有草坪面积过大的绿地,要合理补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同时还要推广立体绿化,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进行垂直绿化,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屋顶绿化。

建设部表示,在树种选择上,要优先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反对片面追求树种高档化、不必要的反季节种树。此外,各城市还应建设生态化广场和停车场,铺装地面应尽量采用透气透水的环保型材料。

生态城市需要野花野草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员日前对记者说,北京准备在城市的河道两岸、道路两边以及市中心的钢筋水泥建筑密集区域,尝试种植生命力旺盛的野草,包括蛇莓、多种胡栀子、旋覆花、大叶铁线莲、紫花地丁、委陵菜等,让城市绿化更接近自然生态。(见11月1日《京华时报》)

这是一个好创意和务实之举。野花野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的绿色财富和资源。野花野草优点很多,一是成本低廉,经济实用,基本不用投资,只需花一点人工养护费用;二是生命力旺盛,适应气候,用野草铺制的草坪不怕压、不怕踩、不用浇水;三是野花野草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且品种众多,适应不同的季节,用野花野草绿化、点缀城市,能保持自然原生态,可以让厌倦尘嚣的都市人更亲近大自然。喜爱旅游的人都有这种体会,当走出繁华喧嚣的都市,来到僻静乡村,看漫山遍野的野花野草,一种清新和赏心悦目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如果把这美景搬到城市,那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多年来城市绿化存在一种误区,认为野花野草杂乱无章,难登“大雅之堂”,有碍城市观瞻和文明卫生,以“斩草除根”而后快,故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全民“除草”运动。与此同时,绿油油的草坪却备受青睐,成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的象征。人工栽种的草坪虽然整齐有序,但缺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除品种和色调单一外,尤其是养护成本过高,据绿化专家测算,草坪造价一般在每平方米7元以上,防病、治虫、割草等日常养护还需要大笔费用。草坪本身很脆弱,老化、退化得快,要经常浇水,作为缺水城市是不适用的。同时草坪实用性差,人不能踏入,大量占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

其实野花野草是最符合生态要求的自然植物群落,有着很强的净化城市空气的功能,合理栽种可以把城市打扮得既艳丽妖娆又不失“野味”。我的一位朋友曾在德国留学,据他讲德国建设生态城市很重视绿树、草坪和野花野草的合理搭配,形成交相辉映的美景,使城市有了乡村的气息和韵味。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北京将不上“大雅之堂”的野花野草引入大都市,是生态文明和城市绿化观念的更新,期待更多的城市青睐野花野草,把城市装扮得更有“生态味”。

让花卉打造美丽居室



盼着盼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天上风筝越来越多了起来,地上跑的孩子也多了起来。嫩绿,微红,静悄悄地在我们周围蔓延。一年之计在于春,牛年的牛气蓄势待发,用花的芬芳吐艳来烘托春意的喜庆吧!

玄关:最宜富贵竹

玄关的概念源于中国,原指佛教的入道之门。后来逐渐被富商所采用,慢慢地便被居民沿用至今。玄关,居室入门的一个区域,室内与室外的缓冲空间。通过这个空间,客人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对主人的印象。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玄关也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忽略的地方。那么,不妨在此处摆上一盆富贵竹,高高的个子,像是一位非常绅士的迎宾员,细长潇洒的叶子,纤秀的纸条,柔美优雅,极富竹韵,层次的错落有致,造型的高贵典雅,显示出主人的文化气质。此外,富贵竹还能有效地吸收废气,清除空气中的灰尘。

客厅:蝴蝶兰飞舞

如果在客厅的一隅摆上一盆蝴蝶兰,试着幻想一下:翩翩羸弱的蝴蝶在厅堂中飞舞,在绿油油的草丛中若隐若现,那种连呼吸声都能够听到的静谧是不是你所祈求的呢?优雅的蝴蝶兰能做到这一切。白色的根裸露在外部,有的更攀附在花盆的周围,大自然的气息霎时充满整个居室。而且她独特的花语也是她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快乐,事事顺心,友谊的珍贵,爱情的纯洁,婀娜的蝴蝶花点缀的同时又送去了祝福。还等什么呢?

卧房:吊兰摇曳

卧室,最好不要选择植株较大型的植物。建议选择吊兰,吊兰素有绿色净化器的美称。长枝披垂,摇曳生姿,很能让空间变得生机盎然,而且日常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简便易行的,只要浇浇水便可以了。一盆摆放在窗台上的吊兰迎接早上第一缕阳光的照射,每一天的热忱和希望因此而被点燃。绿油油的,向四周蔓延。有研究证明,吊兰是室内净化空气最好的植物。科学家还在类似航天飞机密封舱那样的封闭环境中放进几盆吊兰,12小时后测得舱内的一氧化碳与甲醛等有害气体减少了85%。对于抽烟的男士来说,养植一盆吊兰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哦!

书房:文竹生姿

文竹,又称云片松,是一种非常著名的观赏植物。而且,文竹又以其文雅之竹的美誉享誉四方。叶片轻柔,常年翠绿,枝干有节似竹,姿态潇洒。在古色古香的书房里,放上一盆文竹,不仅能陶冶主人的情操,还能给主人意想不到的启发。枝繁叶茂,葱茏苍翠,似碧云叠嶂,独具风韵。沏上一杯淡淡的铁观音,享受茶香四溢、自然清新的生活,也许这就是主人的世外桃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我的品味,独善其身。
河北宽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树特色、建精品”为主旨,围绕实现县城“整体风貌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城市环境园林化”目标,全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编制计庄头大院的文物保护规划,继续编制北河沿区域、上河西区域、黄土梁子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北局子区域、外贸至五金路区域、粮食局区域三个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机制,做到严格依法依规划进行审批和建设。同时加大城市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今年以来,已在城区主街道悬挂大型条幅标语30余条,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今年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项,总投资264300万元,年内计划完成122900万元。一是完善城市路网框架。投资6290万元,开工建设宽城瀑河桥路延伸、安宁路建设、迎宾大道西出口拓宽等工程,构筑“五纵八横、十桥一枢”的交通网络。二是着力建设特色景观工程。投资3510万元,开工建设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B2段、民族文化广场壁雕工程、广场二期绿化等工程;三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投资184800万元,开工建设龙泽苑小区、恒泰小区、鑫都三期等商住小区和廉租住房,全部工程竣工后,新增住宅100万平方米;四是重点推进公建工程。投资67700万元,开工建设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北局子民族中学、天宝酒店、农贸市场开发等工程,不断健全城市功能。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房地产开发管理力度。严格履行国家、省、市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从开发立项、建设、销售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严管优秩序,规范赢民心”的城管执法理念,做到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重点整治违章建设、非法张贴、马路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抓好建筑市场管理。加大建筑行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着力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的龙头和骨干;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建立监督与执法联动、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

济源生态景观城市


济源是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是中华民族口传文化和神话传说的摇篮。夏朝在这里设都,道教在这里发源,王屋山是道教天下第一洞天,天坛山是轩辕开祭天先河之所,济渎庙是先祖四渎同祭之地。轵国、阳樊、吕地以及仰韶文化是中华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西踞王屋,北靠太行,南面黄河,怀揣济水,东面是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全市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6万,城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2万。

济源市是河南最西北的省辖市,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为中原城市群九个城市之一,河南省首批城乡一体化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个旅游景区。

1998年以来,济源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按照“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建设理念,倾力构筑城市“大园林”,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绿地总量快速增长,绿化品位明显提高,城市品质迅速提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篮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2006年,该市“生态和城市绿化”项目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以自然和谐推进景观保护

济源市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山青青、林涛涛、水幽幽。多年来,济源市坚持“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大园林格局,利用丰富的天然景观,先后建成了王屋山、九里沟、五龙口、黄河三峡、济渎庙等7大旅游景区,构筑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环境。

济源是全国地上文物遗存最多的城市之一。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制定了专项保护规划,投入巨资对济渎庙、阳台宫、奉仙观、大明寺等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景观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济渎庙坐落于济源市区西北部济水发源地,五庙宏门、古木参天,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式建筑群,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这里的珍贵遗产,济源市认真制定了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完善了基础设施,高标准完善了绿化,并逐步实施济渎庙外围民建拆迁工程,有效地恢复和保护了文物遗存。

济源市出台了《济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对市域现有的一级115株、二级138株、三级165株古树名木实行分级管理体制,确保古树名木生长态势良好。
以机制法规统筹园林建设

济源市把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的重要“品牌”,作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和谐统一体来具体操作和实施。1998年,济源市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制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和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了《济源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济源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济源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3个规范性文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济源市园林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确立了“一环一带三河六路”的绿地布局。该市充分发挥园林局的职能,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获河南省科技成果奖8项。

2004年以来,济源市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采取规划建绿、拆墙透绿、拆房植绿、沿河布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广场建设,强力实施城市河道治理绿化,城市道路整治绿化,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建设,城市防护林建设等大规模建绿工程,倾力塑造“城景相连、城景相融”的城市景观特色。截至2007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达836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94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94.92公顷,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率达到34.46%,绿化覆盖率达到38.7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86平方米。

以科学发展加快造绿步伐

济源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以科学有序的态度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依据城市特点、城市框架、城市发展走向和城市发展规划,建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体系。

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骨架与脉络。济源市道路绿化以“色彩丰富、树种多样、突出特色、整洁美观”的原则,对城区愚公路、沁园路、黄河大道、学苑路、天坛路等20条城市干道实施高标准、高质量、高规格绿化。双排行道树提高了绿化覆盖率和生态功能,乔木、花灌木和地被苗木相结合,强调了绿化的生态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形成了“点成景、线成荫、片成林”的林荫系统和绿化景观。

加快居住区绿化。新建居住小区,严格控制30%%的绿化用地指标,实行绿化配套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做到建一楼绿一片,建一区绿一方;升级改造旧居住区,最大限度增加绿量和绿地面积,先后建成园林式居住区10个,占居住区总数的71%。

加快单位绿化。全市所有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学校、商业等,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园林城市。建成园林单位106个,占建成区单位总数的65%。

开展“让绿于市、还绿于民”的活动。该市先后对沁园路、黄河路、天坛路、学苑路、北海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实施拆墙透绿,共有74家单位拆除围墙,总长度达1.7万余米。

加强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济源市在城市北部的天然屏障的孔山,在横穿城市的蟒河、湨水、济水和珠龙河沿线,建造了十多个全民义务植树点。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驻济部队踊跃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先后完成义务植树60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85%以上。

开展捐建认养活动,推广立体绿化。建设花园式、盆景式的现代住宅家庭越来越成为济源的城市时尚。

以人本原则建设精品园林

水是城市的眼睛,城市因水而充满活力。2002年,济源市完成了对蟒河的综合整治,在两岸兴建了新蟒园、迎春园、望春园、清趣园和儿童乐园等12个城市公园。2003年以来,济源市倡导并大力推进绿色长廊、休闲长廊、文化长廊、景观长廊、居住长廊建设,先后投资1亿元对湨水进行整治改造,建成50米宽的湨河带状公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绿色风光带。

清趣园占地16.04公顷,绿化面积11.66公顷,绿化覆盖率85.3%,绿地率72.7%。这里荷叶碧绿、荷花绽放、湖光山色、绿树倒影,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被省建设厅命名为河南省“城市绿化达标公园”。

小浪底坝后公园是济源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6200亩,依托小浪底水利枢纽,充分利用工程弃碴,控制水土流失,栽植各类苗木154种、125万株,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花、叶、果、型共赏”的景观。

济渎庙是我国古代“四渎”中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名园。济源市高度重视该园保护工作,并按“修旧如旧”原则,对北海池等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整治,使济渎庙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世纪广场是济源市大型综合性广场,总占地面积20公顷,充分展示了济源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格特色,也是河南省最大的“体彩健身园”。

济源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以增加城市绿量、提高绿化档次、加强绿地管理为重点,坚持植物造景、生态建园,适当建设园林小品,合理配置乔、灌、花、草、藤,体现园林的个性与特色,公园、游园绿地率达到70%以上。截至2006年底,城市建成区共建成世纪广场、清趣园、新蟒园等9处公园绿地,西苑、文昌苑等57处街旁绿地和居民游园,满足了居民出行500米就能走进一块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

以森林围城构建生态城市

打造生态园林城市是济源市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济源市在城北的孔山上,经过连续十年的奋战,将青石山变成了绿林涌动的森林区,并延伸到城市北郊;在城南的南山岭区,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加大国有林区规划,大规模种植林果;在城西的虎岭区,50年的植树造林构建了绿色生态小气候;在环城公路两侧建成了宽50余米的防护林带。大环境绿化,使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产生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到2006年底,济源市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0多万亩,新植完善林网1800余条,完成通道绿化400多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9%,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扮靓城市,点亮夜色,着力营造流光溢彩的夜济源。新城区广告门匾实行了亮化和楼体美化,城市道路、桥梁、单位楼院、商店门户全都进行了亮化改造。入夜,世纪广场华灯闪亮、游人如织,蟒河、湨河河道灯火辉煌,桥梁彩灯闪烁,形成两条流动的风景线。沁园路、文昌路、天坛路、宣化街、周园路亮如白昼,绚丽多彩,点亮了不夜的济源之夜。

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过程中,济源市致力于综合整治和综合创建,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城市建筑更加和谐,市容市貌更加美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2006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3.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55.1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日处理城市垃圾能力达300吨,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301天,地表水排放达标率为100%。城市新建建筑节能设计达到100%,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比例达到50%。城区燃气覆盖率达到100%,普及率89.37%。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10.02标台,公交出行比率为15%。人均道路面积为17.91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90%,水质综合合格率为100%。

建设绿色家园,打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济源66万人民的共同愿望。环境优美、生态平衡、品位高雅、人居环境舒适的新济源魅力四射,一座现代化的绿色之城已崛起在太行、王屋山下。

德国的城市绿化


德国的环境保护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也是最早提倡环境保护并舍得在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的国家之一。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发展,环保和绿化已深入德国各个领域,并被认可和接受。现在,德国随处都可以看到精美别致的公园绿地,楼堂馆所和盘旋回行的立体交通也是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青环翠绕,整个城市完全处于花园绿林之中。
德国的城市园林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作为依据,模拟再现天然林景观,使以人工环境为主的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波恩,是典型的花园城市。其实世界上花园城市很多,但波恩在众多花园城市中却不多见,尤其像充满田园风光的城市更是少见。在波恩看不到几个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看不到喧闹异常的街道,能够看到的是被绿色笼罩的景色。波恩城市建设的特点,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楼台亭榭上,而是大面积播种绿色,以绿取胜,以绿为荣。即大力植树、栽花种草。波恩共有居民约30万人,而遍布全市大小公园就多达1200个,占地面积490公顷,周围森林面积达4000公顷,森林和公园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3。
早在20世纪70年代,波恩市就制定了有力推进城市绿化发展的大规模的规划设计方案,其中确定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愈是开阔的绿色空间,就能愈快地使未来的建筑和植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整体。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波恩市在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修建了一个占地160公顷的公园——莱茵河公园。莱茵河公园与城市边缘的政府行政区建筑群、住宅建筑群相连接,形成了错落有趣的景区风貌。这种效果是由于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特征,通过3个区域或叫做梯级系列获得的,使这个地区整体上形成了闲适幽雅的环境,并较好地体现出了生态之间的协调和平衡。另外,政府行政区边缘与平坦的休息地、停车场组合成一个整体。林荫大道、瀑布、喷泉、挡土墙,提醒着人们很快就要进入市区。进入市区,公园逐渐融入林荫道入口栽植的带有异国情调的树林中。步行道四通八达,按几何图形栽植树木,形成了完美的南欧景区风格。斜坡专门安排给日光者,并混合栽有榆树、橡树、白杨树等多种树木,地表全部覆盖绿草。值得一提的是,与那些欧式的、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公园相比,莱茵河公园融合了周围的风景,利用了自然景观,整个公园显得开阔和富有生机。难能可贵的是,莱茵河公园造就了各种远景、近景和各种建筑物,这些景物和景色不仅与公园整体相协调,而且又能将公园与田园景色分开来。
波恩市注重按照规划进行城区建设,豪华新颖的办公大楼,玲珑别致的私人住宅庭院,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皆以不同风貌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林海中。数百个街心花园,面积大小不一,但布局别致,花木相间,喷泉四溢,令人赏心悦目。波恩的居民很注重生活环境建设,也善于园艺。在自家的房前屋后小块空地,也要把它打扮起来,精心栽植一些草木修建小花园。房前没有空地,就利用攀缘植物进行绿化,家家阳台上都摆满了鲜花,并且使用统一规格的长方形花池,所栽花的种数和颜色各个阳台不尽相同,这在整体上显得既协调统一又富于变化。
法兰克福市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70%,人均占有公园绿地40平方米。为了增加城市自然景观面积,改换城市景观状况,采取了“指状发展”的模式,使城市绿地、森林公园楔形插入市中心。一切污染工业都迁出市区,将原厂址由国家或企业收买作为园林绿化设施用地。城市中公园、植物园、林荫道和街心公园,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星罗棋布。法兰克福之所以获得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合理地规划布局和市民的支持以及法规保障。他们的作法是先把城市园林规划公布出来,征求市民意见,再经过议会通过,并制定相应的园林法规,以保证城市按园林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1971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城市建设促进法》,1976年颁布了《自然保护及环境维护法》,从法律上保证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和自然风景的保护,国家、州、地方政府对发展公园绿地给予财政补贴,各地议会把增加绿地作为任期内实现的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德国公民认识到:如环境不健全,生活水平再高也是美中不足。因此,向往自然和保护园林绿化成为一种文化意识和生存环境质量追求。当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相矛盾时,往往首先考虑生态的需求。搬迁工厂,拆除过密建筑,增加绿地面积是政府和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的事,已顺理成章。相反,如果为了建筑而挤占绿地,往往会引起居民的反对,在议会里通不过。一些大的工程,为了保留树木,不惜改变设计。法兰克福的建筑博物馆,为了保留大树,在建筑大厅中特意留出树位;法兰克福机场因扩建要砍伐森林,遭到群众强烈抵制。
德国的城市绿化和绿化效果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既增添和创新了新景色,又保持和完善了天然美景。园林绿化部门,在园林绿化布局的手法上,除建筑广场采用规划式外,一般采用自然式手法。表现为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树冠线起伏,打破单调整齐划一格局。在开阔的大草坪上点缀稀疏的树丛及花卉,形成开朗景观,其间开辟漫步小道,设置园灯、座椅,配置以水池、喷泉。公园中建筑很少,地形略有起伏,不搞大型山石,以大面积草坪、树丛构成自然式园景。公园的水面上,天鹅、野鸭自由游弋,草丛中松鼠、野兔不时出没,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德国城市周围共设立了65个大型天然公园和1300个小型自然生态保护区。汉堡市开辟了780公顷的自然保护区,栖息多种动物。保护区中心的树木任其自然生长,对病虫害防治一律采取生物防治。法兰克福为了鼓励居民修建绿地,规定凡居民建设庭院绿地1平方米,政府一次性奖励80马克。德国人有酷爱树木花草的传统,把绿化环境看成是一种美德。

相信《福州打造宜居城市》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种植花卉打造绿色城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