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花的海洋,一点点微风轻抚,似乎不敢惊扰那些粉嫩的花儿,有他们慢慢自由的开放。”喜欢花的人非常的多!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长期的种养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经验,你是否遇到了相关的问题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宝鸡市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是西部工业重镇。同时,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宝鸡市情特点,提出建设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目标,以开展多项创建活动为抓手,促进了宝鸡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宝鸡地处西部内陆,生态环境基础脆弱,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问题。2001年3月,宝鸡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了渭河生态治理、南山北坡绿化、工业企业治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美化亮化五大工程。2004年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考核验收,2005年6月正式获得国家授牌,宝鸡由此成为西部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老百姓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布局着眼,排除阻力、统一思想,以渭河市区段治理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到2007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36%,绿化覆盖率达4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83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2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宝鸡要率先建成大城市的目标后,我们又确定了摘取中国人居环境奖并向联合国人居奖奋斗的目标。中国人居环境奖42项指标,目前宝鸡已达标,正在积极申请迎接国家验收。

一个美丽宜居的宝鸡,犹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西部的黄土地上。

XzH52.cOm精选阅读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并结合植物景观设计要求,提出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原则,详细论述了生态型造景的类型及产生的效益,并提出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帮助。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临全球环境的变化、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

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生态园林的产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1]。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在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是仅仅利用植物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

1 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2]。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1 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路右若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须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从的花灌木,以求均衡。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2.2 景观性原则

既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3 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3]。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要求,建植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如在污染严重的工厂应选择抗性强,对污染物吸收强的植物种类;在医院、疗养院应选择具有杀菌和保健功能的种类作为重点;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成活,对水、土、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直、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树种,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等。

2.4 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

2.5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

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难以动摇的,我们要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群不适应本地土壤、气候条件,借鉴本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把各种生态效益好的树种应用到园林建设当中去。

3 生态型造景的类型

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类型有:

3.1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重要类型,多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的园林植物,运用风景美学原理,经科学设计、合理布局,构成一个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体现多单元、多层次、多景观的生态型。观赏型植物群落中季相变化应用最多,园林工作者在设计中讲究春花、夏叶、秋实、冬干,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达到四季有景。

春暖花开,许多乔灌木、花卉纷纷绽放花蕾。碧桃、迎春、白玉兰、樱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类、绣线菊类、黄刺梅、蜡梅、猥实、锦带花、牡丹、海棠等,姹紫妍红地点缀着缤纷的春季。到了夏季,绿荫片片,树种不同,叶片色彩有嫩绿、浅绿、黄绿、灰绿、深绿、墨绿等,既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又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夏季开花的植物有荷花、合欢、紫薇、木槿、栾树、珍珠梅等。秋季累累硕果,不仅增添了城市的色彩美,还增添了丰收的喜悦。观果植物如苹果属、山楂、山茱萸、花楸属、栒子属、柿属、荚蒾属、南天竹、冬青、石楠等,其红色或黄色的果实装点着迷人的秋景。这时许多水果类树种如柑橘、杨梅、葡萄等更是既有观赏性又有经济性。群落中如火如荼的秋叶更增添了秋色的魅力,有红色或紫红色的漆树、黄连木、盐肤木、火炬树、花楸、乌桕、元宝枫、枫香、黄栌、柿、鸡爪槭、山楂、石楠、地锦、五叶地锦、三角枫等;黄色或黄褐色的银杏、洋白蜡、无患子、鹅掌秋、栾树、麻栎、栓皮栎、乌桕、五角枫、水杉、金钱松、白桦等。冬季对植物的观赏焦点可以转移到植物的枝干。如干皮为红色或红褐色的红瑞木、血枝梾木、杉木、马尾松、山桃、青刺藤;干皮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白桦、垂枝桦、白皮松、二色莓、银白杨、毛白杨、新疆扬等;干皮为绿色的竹、梧桐;干皮为斑驳色的黄金嵌碧玉竹、碧玉嵌黄金竹、斑竹、木瓜等,而且北方冬天的树挂也是极精彩的一景。当然,常绿树在冬季仍呈现出生命的绿色,让人们眼里永远充满生机,有些优良的常绿树还可以观姿,观花,观果,观叶和观干,如雪松、龙柏、桂花、红豆杉、白皮松等。众多优秀园林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经过合理的配置呈现出迷人的景色,最突出的植物季相景观配置的例子之一是杭州花港观鱼,春夏秋冬四季景观变化鲜明,春有牡丹、樱花、桃李;夏有荷花;秋有桂花、槭树;冬有腊梅、雪松,让游人一年四季享受美妙的景观变化。

北京气候四季分明,植物景观的季相也很突出,体现春景的植物群落如白玉兰+雪松—樱花+西府海棠或紫荆—紫花地丁+崂峪苔草或马蔺,垂柳+鹅掌秋或臭椿—女贞+丁香或紫叶桃—榆叶梅+太平花(或迎春、野蔷薇、锦带花、海洲常山)—鸢尾+二月兰或五叶地锦;体现夏景的植物群落如圆柏+国槐+合欢—紫叶李+紫薇或石榴—平枝栒子或卫矛+蜀葵—玉簪或荷兰菊,毛白杨+栾树+云杉—小叶女贞+木槿或珍珠梅—月季或美人蕉+石蒜或半枝莲;体现秋景的植物群落柿树或银杏+火炬树—白杄+金银木或平枝栒子—大丽花+宽叶麦冬,水杉+油松+五角枫或洋白腊—白皮松+荚蒾属或山楂+小花溲疏—月季+紫叶小檗或铺地柏;体现冬季景观的如雪松+白桦—腊梅+构骨—矮紫杉+书带草,油松+金枝柳+银白杨—竹类+火棘或银芽柳—荚果蕨或三叶草。

3.2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在公园、居民区,尤其是医院、疗养院等医疗单位,应以园林植物的杀菌特性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植物的吸收CO2、降温增湿、滞尘以及耐荫性等测定指标,选择适用于医院型绿地的园林植物种类,如具有萜烯的松树、具有乔柏素的柏树,具有雪松烯的雪松,香花中的芳香植物等。

适于北京地区的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如:油松(或圆柏、侧柏、雪松)+臭椿(或国槐、白玉兰、绦柳、白蜡、栾树)—大叶黄杨+碧桃+金银木

生态园林建设七项原则



维护和再造城市中的自然

城市中的自然正在急遽消失。人本应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但当下城市却热衷于异常景观。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园林在于寻常景观,重新回到土地,那里潜藏着无穷的诗意,它将使人重新获得诗意的栖居。园林当以自然为师,遵循自然法则,营造自然园林,让自然循环做功。必须善待城市中的自然地貌、河流、水体、场地,将生态设计思想应用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特别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大城市,亟待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科学定义“以人为本”

当代人类站在了自然进化史的顶端,但人类只是自然其中一员,迄今为止,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已不可取。人类确实拥有影响自然的巨大能力,但破坏大自然的行径无一逃脱惩罚。“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霸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是“以人为本”的真谛。普通人一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居住环境中度过。园林设计师应以创作优美的绿色的宜居环境为己任。绿地设计要考虑人的行为规律,景观营造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合尺度应适合人的活动交往,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给人欢愉、给人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把“以人为本”落于实处。

以规划为先导

在城市园林绿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应避免走弯路,避免建设性破坏,避免浪费资源。为此,进行前瞻性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规划具有决定性意义。科学的规划,强调构建开放的城市绿地系统,以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强调立体利用公共资源,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调传承和创造历史,以彰显城市魅力;强调建设宜居环境,以提升公民健康素质。规划应承担实施这些准则的首任。


体现艺术文化品位

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园林设计师应具备美学艺术和生态学知识,今由古来,古作今鉴,巧妙运用造园资材,精于相地,掇山叠石有山野之味,理水造池有湖塘之韵,有鸟鸣虫吟,树带花移,营造诗意般的环渤海城市园林景观。

着力发展植物多样性

园林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之魂。自然界赋予大地多种多样的景色,然而浅尝辄止的设计却热衷于简化它,没有认识到“物种多样性”是一条重要的自然法则,失去“物种多样性”意味着失去维系城市绿地系统稳定的基础。生态园林应是丰富多彩的绿色。园林设计师应具有植物群落设计的实践经验,以植物群落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群落多样性必须建立在乡土植物为主导的基础之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顺应地域风土。


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

必须贯彻“用科学规划,建设节约城市”的方针。最大限度发挥绿化用地效益是节约,体现生态功能的设计是节约,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是节约,建设养管成本低、观赏效果好的园林是节约,不搞急功近利、高价建绿是节约。“多、快、好、省”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唯一选择。
作为园林规划设计师,必须清楚今天的决定会影响明天的生活。担当园林规划设计师,要深刻了解城市。继承传统,创新理念,融会古今中外园林艺术;勇于实践,与时俱进,创造跨时代的城市园林;深入实际,用心把握,彰显城市园林个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图为天津北辰公园。

突出地方特色为美

我们的城市正在迅速失去记忆。二十一世纪,全球一体化,正在“同化”城市的形态。遂使我们意识到:彰显自我,营造既富有时代特点、又保持民族与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避免在全球化的大潮中消逝自我,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地方园林,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从当地“生长”出来。延续城市历史,传承地方和民族文化,才能保持城市的永久活力。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善待场地自然要素、大树古树、老公园绿地、历史园林、湿地水体、干旱景观和风景名胜资源,必须小心翼翼地保存和发掘所有园林遗迹、流风遗韵。比较优势将使环渤海城市呈现多姿多彩的个性。环渤海幅员广阔,自然和物候差异多多。从沿海到平原、高原,海拔差距逾千米;从滨海湿地到半干旱高原,降水相差两倍之多。地缘差异性恰是环渤海城市亟待开发的设计资源。

什么是生态园林该如何建设


生态园林是在传统园林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充分合理的利用群落内部的能源和资源,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并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生产各种园林产品,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融为一体,为人类创造清洁、舒适、优美、文明的最佳生态环境。生态园林在继承造园意境、植物造园造景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把园林绿化推向功能更加搞笑、经济、合理,形式更具有现代特色的新阶段。

建设生态园林的标准:

1.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

2.提高单位面积的页面系数。

3.提高景观质量。

4.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循环和传递。

5.提高产投比值。

国家园林城市新标准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
秦岭淮河以南
6.5
7
8

秦岭淮河以北
6
6.5
7.5

绿地率(%)
秦岭淮河以南
30
32
34

秦岭淮河以北
28
30
32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5
37
39

秦岭淮河以北
33
35
37


一、组织管理(10分)

1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

2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活动动员有力,组织保障、政策资金落实;

3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实施措施有力;

4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5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6管理法规和制度健全、配套;

7执法管理落实、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8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规划设计(10分)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获批准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规划,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2、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有机的完善系统;

3、编制完成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

4、认真执行《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的设计、建设、养护管理达到先进水平,景观效果好。

三、景观保护(8分)

1、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2、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3、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实,措施有力;

4、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30分)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最近五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内。

(二)道路绿化

1、城市街道绿化按道路长度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

2、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3、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美化具有本地区特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良好,具有特色,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改造旧居住区绿化面积也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园林式居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护完整。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开展“园林式单位”评选活动,标准科学合理,制度严格,成效显著;

2、达标单位占70%以上,先进单位占20%以上;

3、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及认养绿地等绿化美化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并且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栽植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出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城市全民义务植树每年完成,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七)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普遍开展,积极推广屋顶绿化,景观效果好。

五、园林建设(12分)

1、城市建设精品多,标志性设施有特色,水平高;

2、城市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设施齐全,维护良好,特色鲜明;

3、公园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为的70%以上,绿化种植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维护管理良好;

4、推行按绿地生物量考核绿地质量,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绿地维护管理良好;

5、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六、生态建设(15分)

1、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形成城市独有的独特自然、文化风貌;

2、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3、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

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

5、污水处理率35%以上;

6、城市大气污染指数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7、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全面整治改造,形成城市园林景观,效果显著;

七、市政建设(15分)

1、燃气普及率80%以上;

2、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3、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效果明显,城市主次干道灯光亮灯率97%以上;

4、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5、用水普及率98%以上;

6、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八、特别条款

1、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达不到基本指标,不予验收;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未编制,或未按规定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暂缓验收;

3、连续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暂缓验收;

4、城市园林绿化单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加1分;

5、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每高出2个百分点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高于1平方米,加1分;最高加5分;

胶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胶州市立足于打造青岛西部特色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园林中建设城市,在城市中雕刻园林,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三河环绕、古韵悠长”的园林城市格局。按照“高标准、有特色、创一流”的方针,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多措并举,推进点、线、面、条、块有机结合的绿化体系建设,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公园绿化为节点,以水域绿化为景观,以风景林地大环境绿化为导向的城市绿色风景线。近3年,我市共投入园林绿化资金3.78亿元,新增绿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62公顷,绿地面积120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67%。

特色建绿,突出建设的品位档次

“三河一湖”是展示胶州城市形象的重要视觉冲击点。我们将河道治理与水系景观建设有机结合,将历史文化融入河道整治,系统地实施“水清柳绿”工程,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实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相得益彰,打造了城市亮点。以突出三里河古文化为主题,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导,以建设开放式城市公园为定位,2004年投资1.3亿元,对三里河进行整治改造,合理组织地形、水体、园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展示出了“一心二桥三园多丘十八景”的自然山水格局,同时,通过实施三里河周边区域建设,恢复和建设了植物园、青年水库生态园、高凤翰遗址故居等生态园林和历史古迹,与三里河公园沿岸景观相串连,形成了以三里河公园为龙头的生态景观区。对护城河、云溪河清淤改造,进行护坝、蓄水、绿化,形成沿河生态林和景观带。加强东部滞洪区建设,彻底解决困扰我市城区的洪涝灾害,7平方公里湖面的大园林景观已经形成。

规划控绿,突出规划的引导作用

高标准规划是搞好城区绿化的“龙头”。我们牢固树立“规划就是财富”的理念,高起点编制各项规划,邀请王志纲工作室编制完成《胶州城市发展战略报告》,对《胶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立了“一城四区两翼”均衡式空间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与发展,资源与生态相互协调的原则,突出生物(植物)多样性和生态城市特色,重新修订《胶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布局为“一环、两湖、三河、四区、多园”总体框架,形成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均衡、功能健全、结构完整的绿地系统,对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既定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员植绿,突出社会的共同参与

搞好园林绿化建设,单靠财政投入是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一是广辟资金渠道。采取市财政投入一部分,向上级争取一部分,社会各界捐献一部分,认养认管缓解一部分的办法,筹集绿化建设和管护资金,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园林绿化的新格局。目前,有15家单位对市区15处公共绿地进行了认养认管,面积达25.41万平方米。二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过广泛动员和宣传发动,每年植树节,四大班子成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驻胶部队、人民团体、个体营业者等各类群体,纷纷出力出资,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形成了全民动手增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近3年,共有近40万人次参加了义务植树活动,开辟了三八林、青年林等多处义务植树纪念林,设立了艾山、青年水库等义务植树基地,绿化山地近千亩,义务植树百万余株,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4%以上,尽责率达到89%。三是积极推广节约型园林。建设节约型园林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改造增绿,突出景观的休闲娱乐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苗圃、公园、街头绿地建设步伐,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加强苗圃、花圃等生产基地建设,各类苗圃达到5家,总面积149.44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4.46%,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83%。加强园林绿化植物引种、育种工作,培育和生产出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具有特性、抗性优良的品种,使我市常用园林植物物种达到162种。对胶州公园、云溪公园、白水泉公园等6处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完善整体景观,绿化面积达到80.81万平方米。结合老城改造、企业搬迁,规划建设和改造郑家小庄、大同、水寨、庄里头等29处游园绿地,使市民出行不足500米就可步入一个游园,进一步满足了市民休闲、晨练、娱乐的需求。结合清理违法建筑,对腾退出来的土地,优先实施绿化建设,2004年以来,通过清理违法建筑,共增加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道路和绿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原则,大力推广以乔灌木栽植、立体绿化为主的节约型园林、经济型园林,形成了全新的绿化体系。目前,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达标率为81.82%,位于老城中心的湖州路,中间设置18米宽的景观绿化带,成为景观林荫大道,被市民誉为“晨是健身路、午是林荫路、晚是鸳鸯路”。

依法护绿,突出管理的科学有效

我们坚持改革,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一是建章立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市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胶州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胶州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实施办法》、《胶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了《关于办理城市绿化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暂行规定》,使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实行绿化规划公示制、招标投标公开制、竣工验收监督制,形成了全社会人人参与绿化、自觉管理绿化、建设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二是创新管理模式。编制完成《胶州市绿地管理系统》软件,采用国际上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互联网模式,将全市各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等5大类绿地和140株古树名木的详细数据全部输入该系统,实现了城市绿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出版《胶州古树名木》一书,详实介绍了我市140株古树名木的相关情况,广州路与徐州路交叉口在道路建设时,因古树的存在,专门设立交通导流岛加以保护。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占绿地、乱伐树木、破坏绿地行为。严格执行“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对建设工程附属绿化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通过的加盖绿色图章,否则,不予办理规划许可证;对各类工程建设的配套绿化用地,实行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保证了绿线管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市自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园林城市”以来,就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市、改善人居环境的着力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总体思路。2003年11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三年规划》,并下发了《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决定》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专门负责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建立绿化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划定绿化区域、任务、工期,由督查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保了任务的落实。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绿化工作会议,在安排工作任务的同时,对绿化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任务完成不好或完不成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目标考核中给予扣分的处罚,不断加快了我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步伐。

综合治绿,突出环境的全面提升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按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规定,大力实施了“蓝天、碧水、洁净、畅通”四大工程。一是蓝天工程。引进新奥胶城燃气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燃气项目,燃气普及率达到99%。实施供热管网改造和分户控制改造,关停、淘汰规划区内燃煤锅炉、茶炉,集中整治餐饮业和汽车尾气,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水、空气、噪声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力度,城区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高。二是碧水工程。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7800万元、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全面运营,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制定城市排水规划,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推进污水管网改造。综合整治城区内河和水环境,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等,进一步改善水环境。三是洁净工程。完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投资4800万元、日处理垃圾3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通过了国家一级无害化处理场验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出台《胶州市关于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实施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现了城区环境卫生“全覆盖、无空白、无死角”的目标。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十乱”现象,“以弱势思维管理城市”的城管模式在全国推广;做好城市亮化,城市景观效果进一步提升。四是畅通工程。投资1亿元实施“八路四管网两河道”工程,开通常州路、泸州路、锦州路,翻建温州路、高州路及污水管网,修建北京路东段,打通城市交通瓶颈。投资1500万元,对三里河上游进行景观绿化和给排水建设,将三里河公园景观做了进一步的延伸。投资4780万元对城区276条面积63.76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完成了城区所有破损道路、人行道板的整修,改善了居民的出行环境,得到广大市民和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

绿色成都喜捧园林城市桂冠


昨日,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向媒体发布消息称,建设部于本月26日正式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0年,我市作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决定。此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园工作,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城市绿化发展迅速,成绩显著,初步建成点线面结合、平面与立体结合、城乡一体、绿量适宜、景观丰富、类型多样、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此期间,我市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变见缝插绿为规划建绿;实施了一系列创建重点工程,新建十个公园,整治百条绿化廊道,评选千个园林式单位、立体绿化项目,开展立体绿化,改造了街道、广场绿化,新辟三圣花乡、幸福梅林,启动了金牛两河、武侯江安河、成华北湖等大型森林公园建设,园林绿化建设得到全面跨越式发展,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99平方米,绿地率达33.03%,绿化覆盖率达36.08%。

去年,我市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建设部提出申请验收“国家园林城市”。去年9月,建设部来我市验收后,向我市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随后,我市展开重点整改。今年春节期间,建设部再次来到我市进行验收复查,并经重新审查研究决定,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

据悉,国家园林城市评选自1992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截至此次评审前,全国共有87个城市(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称号。

相关:五大工程再为成都添绿

昨日,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获悉,为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我市将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实施一系列工程。

“城市之肺”:我市将利用现有熊猫生态公园和植物园以及周边的山地丘陵,扩展连片,建设10平方公里的城市氧源林,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之肾”:我市将在城市西北主要水源方向,各建设2平方公里的水源涵养林及湿地;在市域范围内的河道两侧建设20—50米宽的水源涵养林带和湿地,长度约150公里。

“城市之心”:在城市中心区拆房建绿,形成总面积约30公顷的城市绿心公园,在城市热岛强度大的区域建设不低于20公顷的公共绿地;继续抓好具有成都特色的屋顶绿化和立交桥绿化。

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在市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沿成绵、成南、成温邛、成灌、成彭、成雅、成渝等七条放射状出入城通道,建设路网生态防护林,长度约900公里;建设以苗圃、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主的防护林带,为城市绿化建设储备大规格苗木,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观光休闲设施。

建设绿色健康走廊工程:利用我市三环路→光华大道→温玉路→直达青城山两侧的生态林带,建设宽2米,长110公里的自行车道、游人步道绿色健康走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临潼建设宜居山水园林城市


近年来,临潼区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工作,以新的理念认识城市,
以战略眼光规划城市,以精品意识建设城市,以市场化手段经营城市,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人居环境生态化、城市形象特色化,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工程不断得到完善,一座适宜生
活居住的现代文明花园城市已经呈现在人们面前。
   幸福指数:诠释“宜居”魅力

宽阔平坦的环城路穿城而过,势若长虹;气势宏伟的城市广场花
红柳绿,靓丽迷人;风格迥异的高档住宅楼鳞次栉比……是的,临潼
的每一天,城市面貌都在发生着真切的变化。但无论是荣获西部最具
投资潜力景区、陕西省旅游强区还是陕西经济发展十强区(县),在
种种荣誉的背后,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临潼生态、人居环境的
变化,更感受到居住在这座城市的人民是幸福的,一串串闪烁的幸福
指数,随着环境的变化,随着人们思想的变化在不断攀升。“现在生
活在临潼真好,不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社会生活环境都有了现代化的气
息,感觉很安逸。”刚刚为儿子买了新房的周女士说。周女士的感慨
代表了许多临潼人的心声。
临潼南临骊山,北望渭水,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这里青山温泉,气候宜人,古时就是皇家的私家花园所在之地,真正
实现了离繁华不远,离自然很近的理想人居境界。交通上,它紧邻规
划中的城市大道,306、快速小巴等多条公交线形成快速交通网络,
与西安市中心保持30分钟的亲密距离,城市与自然的转换,瞬间完成。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等著名的高校云集这里,大型休闲
娱乐广场、邮局、医院、超市等配套完全能够满足业主们在教育、医
疗、安防、休闲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道不尽的吸引力,使临潼成为
更多人向往的宜居之地。
“临潼的城市环境比较好,这与临潼的山水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
系,也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景观改造等密切相关。”著名建筑大师
张锦秋对临潼的评价十分中肯。没有城市建设的亮点工程,就像人没
有了闪闪生辉的眼眸和活脱生动的气韵。有了“黄金旅游景观大道”
之称的城市快速干道,临潼魅力城市的光彩被迅速激活。依托城市快
速干道,投资8600万元,实施景观整治工程,按照关中民居、唐文化、
秦文化风格对沿线建筑进行穿靴戴帽式改造,使其成为连接西安与临
潼两个5A级景区、两个4A级景区“一线三带串六珠”的旅游景观大道、
历史文化长廊。



科学规划:勾勒城市美丽轮廓

从2004年开始,临潼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伴随
着人们渴望发展的呼声大踏步走了过来。临潼区以“对接大都市,打
造副中心”为契机,加强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美不美,关键在品位。
临潼区聘请了清华、北大等院校专家以及国内著名建筑规划大师张锦
秋等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先后编制《城乡总体规划》、《区域
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新区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48个,指导城市
发展,城乡规划实现了全覆盖。积极实施“景城分离”、“东连西进”
、“南抑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六个组团和城市功能分区,拉
大城市骨架。同时启动了《中国御温泉之都开发建设规划》、《新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唐文化一条街及华清宫周边环境改造规划》等
特色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对每个城建重点项目,都要求
由项目业主提供三套以上的设计方案,做到好中先优,力求把每个建
设项目都打造成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
供热、供气、供电、供水、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
务功能大幅提升。先后投资5亿元整修改造扩建了城市道路38条。六
大街头绿地、三大广场绿地,使城市绿地面积较以前增加了10多倍。

突出特色:构建山水园林风貌

“依山傍水”,这是对临潼拥有的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的真实
写照。骊山景区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曾是历代帝王游览之
地,山上山下遍布几十处文物景点胜迹神话传说层出不穷,“骊山晚照
”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为了把骊山建成临潼城区的绿色屏障,
该区投资1.6亿元实施骊山绿化点亮工程,力争用2-3年时间恢复骊
山植被,重现“长安回望绣成堆”和“骊山晚照”的盛世美景。加大
渭河综合治理,对沿岸绿化美化,建设绿色走廊。启动渭河休闲度假
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筑坝围水,在渭河水面形成“千亩芦苇、
群鸟翔集“的壮观场景,在渭河沿岸周边规划建设高档住宅区,塑造
临潼生态宜居城市功能。突出“骊山”、“渭水”的山水园林风貌和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城市生态景观与绿地系统建设,实施大绿
工程二期、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完成造林2万亩。在骊山景区
大力发展以松柏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在浅山区和山塬区大力发展以石
榴、柿子、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
同时依托华清宫、秦陵皇陵区、姜寨遗址等历史遗迹,建设秦陵
遗址公园,完成投资1亿元的秦皇大剧院主体工程。按照国内一流旅游
广场标准,融绿化、贵妃雕塑、温泉、廊亭、点亮等五大元素为一体,
高品位做好华清池(贵妃)广场的设计和建设。启动姜寨遗址公园的
规划建设。建设城市绿化广场、社区公园、城市小品,在全区285个行
政村开展“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园林学校、园
林小区、园林工厂、园林机关等活动,使整个城区和景区见缝有绿、
移步见景,彰显临潼“绿中城、城中绿”的城市园林景观和“村在林
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景观。

随着西安市临潼区发展大规划的相继实施以及西安地铁延伸线的
规划,加之临潼“中国御温泉之都”的申报成功以及温泉沐浴业的逐
渐兴起,使得有“东花园”之称的临潼地产开发潜力大增。紫薇地产、
阳光集团、鑫龙地产、西安中诚等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进驻,华清爱琴
海、瑞麟君府、迪普假日花园、石榴花城、金鑫骊景美舍、唐御坊等
一大批楼盘,或已交付使用,或正在紧张规划建设之中。就连对地段
要求较高的商业地产也转移了开发目光,兵马俑国际旅游广场悄然崛
起,占领“东花园”一隅,就足以说明了这一切。当然,最终的受益
者将是消费者,他们将从中得到最大的实惠。
如今,走进临潼,人们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天更蓝了,水更清
了,道路宽敞了,城市变绿了……临潼“经营城市”的新理念获得了
巨大成功,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让人们亲切地感受到临潼这座建
设中的花园城市散发出的无限激情与活力。

河北宽城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重点建设工程为抓手,以“树特色、建精品”为主旨,围绕实现县城“整体风貌现代化,建筑风格特色化,城市环境园林化”目标,全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编制计庄头大院的文物保护规划,继续编制北河沿区域、上河西区域、黄土梁子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北局子区域、外贸至五金路区域、粮食局区域三个重点地段的修建性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即法”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机制,做到严格依法依规划进行审批和建设。同时加大城市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城市规划意识。今年以来,已在城区主街道悬挂大型条幅标语30余条,发放宣传单5000多份。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位。今年共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项,总投资264300万元,年内计划完成122900万元。一是完善城市路网框架。投资6290万元,开工建设宽城瀑河桥路延伸、安宁路建设、迎宾大道西出口拓宽等工程,构筑“五纵八横、十桥一枢”的交通网络。二是着力建设特色景观工程。投资3510万元,开工建设瀑河绿色生态景观带B2段、民族文化广场壁雕工程、广场二期绿化等工程;三是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投资184800万元,开工建设龙泽苑小区、恒泰小区、鑫都三期等商住小区和廉租住房,全部工程竣工后,新增住宅100万平方米;四是重点推进公建工程。投资67700万元,开工建设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北局子民族中学、天宝酒店、农贸市场开发等工程,不断健全城市功能。

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加大房地产开发管理力度。严格履行国家、省、市房地产开发管理的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从开发立项、建设、销售等环节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强化城市管理工作。坚持“严管优秩序,规范赢民心”的城管执法理念,做到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有机结合,重点整治违章建设、非法张贴、马路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抓好建筑市场管理。加大建筑行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着力培育和发展建筑业的龙头和骨干;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建立监督与执法联动、市场与现场联动机制,规范各方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责任。

养花技巧《宝鸡市打造西部生态园林城市》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种植花卉打造绿色城市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