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生活中,不喜欢花意味着没有生活情趣,种植花卉则是更进一步与花相伴的一种生活。种植花草的人都有一段学习和摸索的过程,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下面是由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园林观赏树木资源利用状况”,希望对您的种植花草有所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小断发展,人们对观赏树种的需求越来越多,常规的树种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在不断挖掘观赏植物野生资源的同时,希望能选择更多新颖独特的观赏树种。近年来,个少地区和园林工作者计姑从国外引进不少新品种充实到我国的绿化树种中来,但由于环境条件、栽培手段的差异,官些品种不一定适合某地区,各地所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是深刻的。为丁使园林绿化能健康发展,各地应根据自己不同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和栽培水平,选择适合于本地区的观赏树种。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除了适当引种一些适宜于本地区的树种外,更重要的应该是挖掘自己的种质资源,多选用乡土树种,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国外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育出了五彩摈纷的园艺品种,相比之下,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和挖掘。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挖掘祖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掌握我围观赏树木种质资源的特点,选育出更多的品种,造福于人类。

Xzh52.COM延伸阅读

几种观赏树木的修剪技术


北方地区城市居民区的绿化面积在逐年增加,养护管理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园林树木的修剪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花灌木的修剪时期不当,秋季修剪花灌木,把已分化的花芽大部分剪掉,影响来年的开花。又如,垂榆砧木萌条不能及时修剪,轻者破坏了圆浑的伞形树冠,降低了观赏价值;重者由于砧木的萌条生长的速度较快,几年之后砧木的萌条就取代了垂榆的伞形树冠,最终只好砍伐掉。本人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几点修剪经验,在此与同行们探讨。

笔者认为,在每次修剪之前,应首先明确修剪的目的,绝不能为了修剪而修剪。观赏树木的修剪目的除了调节植株的生长势,防止徒长,使营养集中供应开花结果外,还要讲究树体造型,使树姿、花、果相映成趣,并与周围的园林建筑搭配得相得益彰,使景物静中有动,美观协调。为此,应首先了解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习性,然后根据该树种在园林中的用途以及栽培的目的来决定修剪的时间和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修剪时期

落叶灌木依修剪时期可分为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和夏季修剪(生长期修剪)。在北方地区,冬季修剪一般在12月至次年3月底进行,易受冻害的树种,如水腊、火炬树、锦带等可适当推迟到4月初前后。夏季修剪可在花谢之后马上进行,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增加光照,促进花芽分化,为来年开花做准备。

根据树种习性进行修剪

对一些春季和夏初开花的花灌木,如紫丁香、榆叶梅、连翘等,是在前一年的夏季高温时进行花芽分化,经过冬季低温后第二年春季和夏初开花,花芽着生在二年生枝条上的树种。这类植物的修剪最佳时期,应当在花谢以后对花枝进行短截,即保留枝条基部2至4个饱满芽,否则营养物质将集中供应给果实,不但会影响植株的长势,而且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实践证明,凡是不进行短截的植株,来年开花的数量往往会大大减少,有的甚至不开花。

对于夏秋季开花的,花芽着生在当年生枝条的树种,如锦带、柳叶绣线菊,大花圆锥绣球等,是在当年萌发新枝上形成花芽,应在休眠期进行修剪。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春季干旱且风大,因此修剪最好放在早春萌芽前进行,以免造成剪口受冻抽干而留下枯桩。修剪时,将二年生枝条基部留2至3个饱满芽进行重剪,剪后可萌发一些健壮的枝条,花枝虽少些,但由于营养集中,会使花开得比较繁茂。

对于一年多次抽生新梢,多次开花的花灌木,可于休眠期对当年生枝条进行短剪或重剪强枝,同时剪除交叉枝、病虫枝、弱枝及内膛过密枝条。生长期内可多次修剪,在修剪时,当新梢抽生以后,千万不能进行短剪,否则会把花芽剪掉。而应当在花谢后对花枝进行短剪,以便促使枝条下部的腋芽萌发而形成更多的花枝。花谢后再剪,如此重复。

对于观赏枝条及观叶的树种。如红瑞木、偃伏莱木、茶条槭等,应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生长期应进行轻剪,使之萌发更多的枝叶。

根据树龄进行修剪

花灌木幼树生长旺盛,如丁香、榆叶梅等。应以整形为主,每次花谢后应对花枝适当短剪,促使腋芽萌发后多形成一些侧枝。病虫枝、干枯枝、人为破坏枝、徒长枝等应用疏剪方法从基部剪去。当植株进入中年以后,株丛已长得相当稠密,其中许多老枝逐渐失去再生能力。这时应停止短剪,将丛内过密的枝条从基部疏剪掉一部分,为新枝的生长和发育腾出一定的空间,保持丰满株形。花谢后要及时剪掉残花和幼果,以免消耗营养而影响来年开花。对于老龄植株,以更新复壮为主,采取重短截的方法。第一年先剪掉1/2的老枝,用保留下来的另一半老枝来维持原有的树形,这样一方面可供人们继续观赏,同时还能为新枝的生长提供同化养分,两年以后再把留下来的另一半老枝剪掉。这样使营养集中于少数腋芽,萌发壮枝。此外,也要疏除弱枝、病虫枝及枯死枝。

垂榆树冠的修剪

为了提高垂榆的观赏效果。每年早春都应对其进行修剪。首先要保持高2.5米左右直立挺拔的主干,让侧主枝从主干顶端横生而出,从而构成伞形圆浑的树冠。在冬季修剪时,要将枯枝、死枝、直立向上枝、下垂枝从基部疏掉,使整个树冠大体修剪成一个伞形骨架;对重叠枝、平行枝、交叉枝进行选择性修剪,将整个树冠修剪出层次,使枝叶有较大的空间;对细枝进行修剪,尽量剪下位枝,留上位枝。将生长在下面的枝条从基部疏掉,对保留的枝条进行短截,短截时一定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宜选择枝条斜上方的芽为剪口芽,它的方向就是将来萌发新枝的方向,否则影响树形美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剪口芽留在有生长空间的侧面,弥补树冠空缺。对于垂榆砧木上的萌芽要及早疏掉,否则破坏冠形、降低观赏效果。整个修剪过程中对去除的枝条要从基部截去,不要留桩,剪口要平滑,并剪成马蹄形。

观赏树木青杨楔天牛的防治方法


青杨楔天牛SaperdapopulneaLinna.又名青杨天牛、杨树枝天牛。属鞘翅目,沟颈天牛科。分布于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江浙等地。幼虫食性较单,蛀食为害加拿大杨、小青杨、小叶杨、山杨、银白杨、蒿柳和垂柳等。以杨树幼林的2年生侧枝受害严重。初孵幼虫取食边材及韧皮部,稍长大些围绕枝干环食,并蛀食木质部,被害处遂渐形成纺锤形虫瘿,其蛀食的排泄物堆积在蛀道内,堆积多时从刻槽裂缝处挤出。由于该虫为害,其受害枝梢上部生长受抑制,并易造成风折,枝干畸形,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成虫体长为12毫米左右,体黑色,密布金黄色和黑色茸毛。前胸略呈梯形,其上有3条黄色线带,侧刺突较钝。鞘翅面上共有黄色绒毛圆斑8-10个。卵圆筒状,初产乳白色,中间略弯曲,两端稍尖。幼虫老熟时体长为20毫米左右,浅黄至深黄色。头小、褐色。前胸背板硬化,其上有褐色小点形成的凸字形斑。蛹浅褐色。

综合防治

(1)加强检疫绿化美化时,严格把好苗圃出圃关,禁止种植带虫苗木。

(2)人工防治结合养护管理,剪除有虫虫枝,集中烧毁虫瘿,以减少虫源扩散为害。

(3)保护天敌如狭面姬小蜂、分距姬蜂、青杨天牛赤腹姬蜂、两色齿足茧蜂、金小蜂、肿腿蜂、天牛双革螨和啄木鸟等。目前采用商品化的肿腿蜂,已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或利用绿僵菌防治青杨天牛,防治效果在95%左右。

(4)药剂防治成虫发生严重时,可喷施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保富乳油(高效氟氯氰菊酯)4000倍液防治。可用根际打孔注射内吸性药剂防治幼虫。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


第一年1、生长强势的一面轻修剪顶梢2、将生长势弱的一面枝条缩减2/3,以刺激萌发新的枝条3、清除枝干任何枝条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一年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二年
高接观赏树木的整形修剪第三年

第二年1、短截旺盛生长的侧枝2、将生长旺盛的枝条去1/2,越是弱的枝宜剪得越重,仅留1到2个芽3、剪除主干上任何枝条,这样做可以刺激树木生长

第三年这时树冠枝条已愈显平衡圆整剪去任何徒长枝,强枝,它们会令圆整的树冠生长不平衡,姿态不优美。

观赏树木栾多态毛蚜的防治方法


奕多态毛蚜PeriphylluskoelreuteriaTakahaxhi属同翅目,毛蚜科。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为害栾、黄山梨、日本七叶树、五角枫、椿树和石楠等树木。在嫩枝、叶背刺吸为害,造成新叶萌发畸形或卷缩,花期少开花甚至不开花,严重时使枝条干枯至死。

无翅孤雌蚜体长为3毫米左右,长卵圆形。黄褐、黄绿色或墨绿色,胸背有深褐色瘤3个,呈三角形排列,两侧有月牙形褐色斑。触角、足、腹管和尾片黑色,尾毛27-32根。有翅孤雌蚜体长为3毫米,翅展为6毫米左右,头和胸部黑色,腹部黄色,体背有明显的黑色横带。越冬卵椭圆形,深墨绿色。若蚜浅绿色,与无翅成蚜相似。

综合防治

(1)加强树木养护加强水肥管理,提高生长势。合理修剪,保持通风透光,以减少虫口密度。秋季在树干缠绕草绳,诱导冬季产卵,胸径15厘米的栾树,平均一圈草绳可诱集500头受精雌蚜,对减少越冬种群密度极为有效。

(2)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草蛉、瓢虫、蚜茧蜂、食蚜蝇和食蚜虻等。

(3)药剂防治早春树木发芽前喷施晶体石流合剂100倍液封干枝,消灭越冬卵。为害期(4月上、中旬,有翅蚜产生前)喷施杀虫素或烟参碱喷施药剂防治。

观赏树木日本单蜕盾蚧的防治方法


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japonicaKuwana又名松针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等地区。为害罗汉松、马尾松、油松、黑松、红松、雪松、日本五针桧、白皮松、华山松、桧柏、云杉和冷杉等多种松柏植物。由于此蚧为害,造成针叶枯黄易脱落,生长势衰弱,易招致小蠹虫等弱寄生的害虫侵入。发生严重时,致使幼树形成小老树,乃至死亡。

雌成虫介壳长1.5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前细后粗,黄褐色,介壳表面被有很薄蜡质。壳点2个,壳点黄色。虫体长卵形,浅橘黄色,前圆后尖,两侧较平行。雄介壳长条形,白色,溶蜡状,背部纵脊不明显,壳点1个,黄色,位于前端。雄成虫橘红色,翅透明。卵椭圆形,深黄色。若虫黄色,触角白色。

综合防治

(1)加强养护管理冬季结合整枝修剪,除去有虫枝,使之通风透光,不利于该蚧发生。越冬期在枝干上涮石灰水,消灭越冬虫体。产卵期剪除卵囊袋。

(2)保护和利用天敌该蚧优势寄生性天敌为细绵蚧跳小蜂以及多种瓢虫。

(3)药剂防治若虫孵化盛期喷施花保100倍液防治。冬季喷施25%康福多6000倍液防治越冬虫体。

研讨太湖源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


临安市召开太湖源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研讨会。原建设部总工程师许溶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城市规划专家邹德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李道增等八位专家学者齐聚临安,对筹建中的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的定位进行评审。现将部分专家发言摘登如下:

许溶烈:将临安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明星城市”

专家介绍:原建设部总工程师、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普立顿大学荣誉理学博士、中国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发言摘要:太湖源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有很大发掘潜力和开发价值。太湖源镇是太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对其认识和宣传。对本地块具有很重要的人文意义。项目的开发建设应与政府、专家等各方协调互动、应与杭州和临安的发展战略规划保持一致,协调互动。临安是杭州西进第一站,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临安的发展一定要走新的模式。我们专家的定位是将临安建成可持续发展的“明星城市”。项目的建设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临安来。

邹德慈:精心打造生态疗养品牌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城市规划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发言摘要:课题组对“太湖源的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开发建设的初步构想,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细化,深入进行可行性研究,把投入、产出、效果进行充分论证。
临安(太湖源)是非常好的地方,因为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有丰富的人文资源,需要重视和发扬。应该加大对太湖源生态资源的宣传,但要实事求是的宣传,不要夸大和过分包装。生态是项目开发的基础,因此所有的利用开发都应该在有效的保护前提下,不利于保护的就不要做。以保护为主的利用与开发是很好的项目,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太湖源是一个“天然氧吧”等,项目可以结合养生,发挥疗养价值。要非常精心的去打造,要控制承载的人口数,建筑形态、空间形态要精心规划考虑,不要搞体量非常大的建筑,搞成小巧玲珑的城镇,吸引人来参观、游览,让人想来游览,想来感受,打造成品牌。

程泰宁:抓住生态休闲旅游优势 开展差异化竞争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发言摘要:临安离杭州很近,发展目标是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因此生态园的开发应从杭州旅游的大局考虑。杭州的旅游景点,很多是以人文景观吸引人。太湖源的特征在于生态,需要着眼于此,做好生态文章,把生态休闲旅游的差异性竞争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定位为国际性文化风情体验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的具有创意的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社区,这个定位很好,体现出生态的特色。具体到目标还需要再做进一步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然后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要突出创意,生态的创意,把建筑融合到生态当中。

李道增: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开发道路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首任院长、曾任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顾问、上海城市管理学院高级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名誉理事。

发言摘要:临安(太湖源)的森林和水源很好、很重要,要充分保护,合理利用。从发展战略思想来说,要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开发道路。同时,也要考虑城乡统筹,走出中国特色的发展道理,这也是中央的精神。
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项目的开发很有前瞻性,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项目的策划定位阶段应高瞻远瞩,从大局考虑。临安市应该为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留住这样的企业。

黄金枝:项目建设要实现保护利用开发三赢
专家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建设科技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设备监理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发言摘要:临安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比如说气候资源,文化资源等,应对太湖源资源优势作进一步的提升和整合,实现新的突破与腾飞;开发的理念和定位要进一步创新,把太湖源建设成保护、利用、开发三位一体,优化整合的示范基地。把太湖源建设成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地,其中包括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和节地节能,成为在浙江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示范区;开发项目要精心规划和设计;高度重视太湖源资源优势的发挥与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开发两者之间面与点的互动关系,早日启动太湖源国际生态文化园项目,尽快实现太湖源资源开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大宣传力度,让世界了解临安太湖源,使临安太湖源一枝独秀。

刘晓明:项目的规划设计应体现生态园林理念

专家介绍: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国际园林师联合会中国理事代表、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

发言摘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被马克·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原因就是它是一个园林城市。人居环境追求的目标实际上是“天堂”。“天堂”的环境就是园林的环境。在太湖源这块地方,具有建设成一个小的“天堂”的环境,可以做成生态园林城市。项目的规划设计应体现集山、水、建筑、树、石、路于一体的生态园林理念。

邹经宇:项目规划要引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

专家介绍: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主任、太空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

发言摘要:要做一个好的生态规划,必须要有一个区域可持续规划的概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创新等因素,比如在生态社区减排减废的功能方面,要做好节能和废物废水的回收利用。在项目开发时,要充分考虑整个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维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项目建设成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绿色建筑及节能节地的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同时,项目开发应考虑将周边环境和项目本身的生态系统、自然系统、文化系统,使之合而为一。

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历史溯源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 

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作出了很大贡献。 

园林意境特征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 

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创作方法 

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所以根本问题在于对祖国文化修养的提高与感情素质的提高。技法问题只是创作的一种辅助方法,且可不断创新。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如何?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状况如何?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开发与试验阶段,1976年,山东农业大学率先闯出路子、进行黄瓜、西瓜等无土栽培试验,并进行校内研究与校外推广,于80年代初与胜利油田联合开发出我国第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蔬菜无土栽培生产线。此后,全国不少省市相断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的部门和单位约50多个,而广东已有54个单位先后开展了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应用,总面积达1200亩以上。无土栽培的作物包括蔬菜、花卉、甜瓜、草莓等二十几种。研究和推广内容包括营养膜栽培、深液技术和不同材料的基质培等配套技术。农业部和广东省等于七五、八五期间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如北京的蛭石袋培与有机基质培、江苏的岩棉培和简易NFT(营养液膜)培、浙江的稻壳熏炭基持培和浮板毛管水培、广州、深圳的深液流技术和蔗渣、木糠、椰壳渣等基质培等均各具特色。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玻纤院合作研制成功的农用岩棉和岩棉技术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并已投产。由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具有南方特色的深液流技术、基质培技术,在广东省的种植面积已具一定规模。目前,我国已从引进无土栽培技术与设备走向引进、消化到自行设计研制及开发应用阶段。

园林树木施肥技术


1、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要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

2、根系强大,分布较深远的树木,施肥宜深,范围宜大,如油松、银杏、臭椿、合欢等;根系浅的树木施肥宜较浅,范围宜小,如法桐、紫穗槐及花灌木等。

3、有机肥料要充足发酵、腐熟,切忌用生粪,且浓度宜稀,化肥必须完全粉碎成粉状,不宜成块施用。

4、施肥后(尤其是追化肥),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土内。

5、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阴雨天由于树根吸收水分慢,不但养分不易吸收,肥分还会被雨水冲失,造成浪费。

6、沙地、坡地、岩石易造成养分流失,施肥要深些。

7、氮肥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强,所以浅施渗透到根系分布层内,被树木吸收;钾肥的移动性较差,磷肥的移动性更差,宜深施至根系分布最多处。

8、基肥因发挥肥效较慢应深施,追肥肥效较快,则宜浅施,供树木及时吸收。

9、叶面喷肥是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片,而后运送到各个器官,一般幼叶较老叶,叶背较叶面吸水快,吸收率也高。所以实际喷布时一定要把叶背喷匀,喷到,使之有利于树干吸收。

10、叶面喷肥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天或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影响喷肥或导致药害。

养花技巧《我国园林观赏树木资源利用状况》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