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从古至今有大量赞美花的诗句、文章,有赏花则相应有种花,种花的乐趣更不一般。种植花草最好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到底怎么样才能种植好花卉呢?以下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短距舌喙兰植物”,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学名:Hemipilialimprichtii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

学名:Hemipilialimprichtii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可达37厘米。茎在基部具1枚膜质鞘,鞘上方具1枚叶,罕具2枚叶,向上具4-9枚鞘状退化叶。叶片心形、卵状心形或卵形,长可达6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心形;鞘状退化叶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总状花序长可达11厘米,通常具10余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下面的1枚长约8-9毫米;花紫红色;中萼片卵形,舟状,长约5.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钝;侧萼片长圆状卵形,斜展,长6.5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或微凹;唇瓣近圆形或五角形,长10毫米,宽10-11毫米,边缘具不整齐的细齿,先端微缺或具不整齐的细齿,基部宽楔形,几无爪,上面被乳突状微柔毛,在基部近距口处具2枚胼胝体;距较短,长6-7毫米,向末端渐狭,稍弯曲;蕊喙卵形,长约2毫米。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贵州中部及西南部和云南中部。生于海拔1000-1300米的山坡或开旷的湿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楚雄)。

xZH52.cOm编辑分享

广西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kwangsiensisT.T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

学名:HemipiliakwangsiensisT.T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13-20厘米。块茎椭圆形,肉质。茎基部具1枚叶,叶以上有3枚鞘状退化叶。叶片圆形或近圆形,长宽各约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抱茎,无毛。状花序长约6毫米,具5-7朵疏生的花;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毫米,先端长渐尖;花淡红色;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5-7毫米,宽3毫米,先端近于急尖,具3脉;侧萼片卵状椭圆形,稍斜歪,长6-7毫米,宽3-3.5毫米,先端近急尖;花瓣卵状三角形,长6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急尖,边缘具细缘毛,具1脉;唇瓣近倒心形,长约12毫米,宽13毫米,先端凹缺,基部稍收狭,上面被细小的乳突,在基部近距口处具2枚较长的胼胝体;距圆筒状锥形,长6毫米,粗约3毫米,末端近急尖;蕊喙舌状,长2毫米。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于广西东南部和西南部。生于海拔400-950米的林下石灰岩石山上。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靖西)。

本种提示:

该种与短距舌喙兰(H.limprichtii)相近,不同之处在于唇瓣近倒心形,上部宽13毫米,距末端近急尖。

粗距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crassicalcarataS.S.Chien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

学名:HemipiliacrassicalcarataS.S.Chien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15-35厘米。块茎椭圆状,长约1-2厘米。茎无毛,基部具1枚筒状膜质鞘,鞘以上有1-2枚叶,向上还具1-4枚鞘状退化叶。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5.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近楔形,抱茎;上面的1枚叶若存在则较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小叶鳞片状,先端渐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通常长6厘米,具(2)7-15朵偏向一侧的花;花苞片披针形,下面的长约11毫米,向上渐小;花梗和子房线形,长1.2-1.8厘米,无毛;花紫红色;中萼片直立,舟状,卵形,长6-6.5毫米,宽3毫米,先端钝,具3脉;侧萼片斜卵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先端钝,具3脉;花瓣与侧萼片相似,但略小,先端钝或近截形,有时具不整齐的细齿,具3脉;唇瓣近长圆形,基部略宽,长13毫米,下部宽9-10毫米,先端近截形或微缺,常在中央具细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的圆齿或缺刻,上面被微小的乳突,近距口处具2枚毗连的胼胝体;距白色,较粗,圆筒状,长10-12毫米,末端钝而且稍膨大,有时稍弯曲;蕊喙长圆状椭圆形,长约1.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浑圆。花期7月。

产地分布:

产山西东南部(陵川)、陕西南部(佛坪)以及四川西部和北部。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柏树林下或草坡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灌县。

长距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forrestiiRolf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HemipiliaforrestiiRolf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厘米。块茎椭圆状,长3-4(-5)厘米。叶1枚,叶片卵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无柄,抱茎。总状花序长6厘米,具疏松排列的花;花苞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1.2厘米,先端渐尖;花玫瑰紫色;中萼片直立,舟状,卵状长圆形,长约6毫米,先端钝;侧萼片斜歪,半卵形,长12毫米,先端近于钝;花瓣卵状长圆形,长5毫米,先端钝;唇瓣倒卵形,长13毫米,宽10毫米,先端截形并具不整齐的圆齿,上面基部具钝的龙骨状突起;距长约30毫米,稍内弯,从基部向顶端渐狭,顶端近急尖。花期9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南部(盐源)、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境不详。模式标本采自云南。

四川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amesiana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 

学名:Hemipiliaamesiana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约20-25厘米。块茎近椭圆状。叶1枚,基生,叶片近圆形或卵形,长6-11厘米,宽5-8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无毛。总状花序直立,通常长达7厘米,具7-9朵稍疏松排列的花;花苞片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几与子房等长;花梗和子房纺锤形,纤细,无毛,长1.6厘米;花较大;中萼片直立,椭圆形,长6.5毫米,先端钝,无毛;侧萼片外折,斜卵形,长约7.5毫米,先端钝,无毛;花瓣直立,斜卵形,长6毫米,先端钝;唇瓣近倒卵形,长12毫米,上部宽8毫米,先端3裂,基部近楔形,侧裂片圆形,短,边缘不整齐;中裂片为极宽的肾形,长2.5毫米,宽6毫米,先端微凹或近2浅裂的微缺;距圆柱形,伸直,长14毫米,先端钝,中部几不狭窄。花期7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雅安)。生于海拔1000-1100米的路旁。原作者提到模式标本采自Pachou,根据该模式标本采集者E.H.Wilson在1910年7月的采集路线,我们推测该模式标本可能来自巴中一带。

本种提示:

本种与裂唇舌喙兰(HemipiliahenryiRolfe)极近,很可能是同一种,不同之处在于本种唇瓣形状为倒卵形,较狭;侧裂片极短,先端钝;距圆柱状,短,伸直;以及蕊喙高出花药等。我们未见到模式标本,亦未采到本种标本,上面描述系根据原记载作出。

短距红门兰植物


学名:Orchisbrevicalcarata(Finet)Schltr.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

学名:Orchisbrevicalcarata(Finet)Schltr.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红门兰属Orchis

红门兰组Sect.Orc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5-17厘米。块茎椭圆形或卵球形,长1-2厘米,肉质,不裂。茎直立和近直立,基部具1-2枚筒状、膜质鞘,鞘之上具叶。叶1枚,基生,叶片心形或宽卵形,长1-3厘米,宽0.7-2厘米,上面深绿色,具5-7条近白色脉,在脉之间具暗紫色斑点,背面常带紫红色,先端急尖,基部近心形收狭、抱茎。花茎细长,直立或稍弯曲,花序具1-3朵花,长1.5-4.5厘米,疏生,常偏向一侧,花序轴无毛;花苞片小,宽卵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先端渐尖,较子房短很多,长不及子房长的1/2;子房细长,圆柱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10-12毫米;花紫红色;中萼片直立,凹陷呈舟状,长圆形,长5-6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具1脉,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张开,偏斜,卵状长圆形,长6-8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或钝尖,具1脉,常有羽状支脉;花瓣直立,斜卵形,长5-6毫米,宽3-4毫米,先端钝,;边缘无睫毛,具1脉;唇瓣向前伸展,外形为楔状倒卵形,长10-11毫米,中部宽10-11毫米,边缘全缘或微波状,无睫毛,基部具距,前部3裂,侧裂片较中裂片宽,先端钝圆,中裂片近四方形,先端圆钝,中部具微凹缺;距囊状,短,长约1毫米,末端钝。花期6-7月。

产地分布:

产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1500-34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大理。

长喙兰植物


学名:TsaiorchisneottianthoidesT.TangetF.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学名:TsaiorchisneottianthoidesT.TangetF.T.W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长喙兰属Tsaiorc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6-10厘米。茎挺直,圆柱形,无毛。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7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渐狭成短柄,具7脉。总状花序具5-7朵花,长1.5-2厘米;花苞片直立伸展,卵形,渐尖,与子房近等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5.5毫米;花小,淡紫色或粉红色;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4.5毫米,先端急尖,具1脉;侧萼片斜狭长圆形,长4毫米,先端急尖,具1脉,伸展;花瓣斜椭圆形,长3.8毫米,先端钝,具1脉,直立伸展;唇瓣基部具距,后部长圆状卵形,近中部稍缢缩,前部扩大,3裂,内面具多数乳头状突起,全长6毫米,近先端宽2毫米,侧裂片镰状半椭圆形,长1.5毫米,中裂片近倒卵形,先端微凹,较侧裂片稍长;距倒卵圆形或近圆筒状,长2.8毫米,末端钝。花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屏边)、广西(金秀县大瑶山、上林县大明山)。生于山坡或沟谷密林下。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屏边)。

裂唇舌喙兰植物


学名:HemipiliahenryiRolf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permae兰

学名:HemipiliahenryiRolf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兰族Trib.Orchideae

兰亚族Subtrib.Orchidinae

舌喙兰属Hemipilia

形态特征:

直立草本,高20-32厘米。块茎椭圆状,长约2厘米。茎在基部通常具1枚筒状膜质鞘,鞘上方具1枚叶,罕具2枚叶,向上还具2-4枚鞘状退化叶。叶片卵形,长4-10厘米,宽3-7厘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抱茎;鞘状退化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总状花序通常长6-11厘米,具3-9朵花;花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长渐尖,下面的一枚长约1.2厘米,向上渐短;子房线形,连柄长2-24厘米,无毛;花紫红色,较大;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钝,具3脉;侧萼片明显较中萼片长,近宽卵形,斜歪,长8.5毫米,宽可达5毫米,先端钝,上面被细小的乳突,具3-5脉;花瓣斜菱状卵形,长6毫米,宽3.5-4毫米,先端钝,上面或多或少具不明显的乳突,具3脉;唇瓣宽倒卵状楔形,3裂,长12毫米,宽约10毫米,上面被细小的乳突,在基部近距口处具2枚胼胝体;侧裂片三角形或近长圆形,先端钝或具不整齐的细牙齿;中裂片近方形或其他形状,变化较大,先端2裂并在中央具细尖;距狭圆锥形,基部较宽,向末端渐窄,长约18毫米,通常稍短于子房,稍弯曲或几不弯曲,末端有时呈钩状;蕊喙卵形,长约2毫米,先端急尖,上面具细小的乳突。花期8月。

产地分布:

产于湖北西部和四川东北部及东南部(城口、马边。生于海拔800-900米的多岩石的地方。模式标本采自湖北。

本种提示:

德国学者Schlechter氏根据唇瓣几乎不裂以及距稍向内弯并在末端呈钩状这两特征,把H.cordifoliavar.cuneataFinet提升为种H.cuneata。我们检查了该种的模式标本,发现有些花中唇瓣是3裂的;而在本种中也有唇瓣不裂的,特别是花序上部的花,此外距的形状没有稳定的区别,因此我们认为它们是同一种。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短距舌喙兰植物》一文,希望能够带您了解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卉,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虎舌兰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