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片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花,看到鲜艳的花,生活的烦恼顿消。花草的种养植并非不加学习和摸索就可以做好的,怎么样才可以种植好花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仙客来五种常见病害识别与预防,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近几年来,由于仙客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问题日渐突出,已成为影响仙客来欣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的关键因素。其中尤以灰霉病、镰刀枯萎病、炭疽病、根黑腐病、细菌性软腐病、蓟马等为害较重。正确地识别和有效地防治这些病虫害目前已成为仙客来栽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灰霉病

仙客来灰霉病,是仙客来种植过程中常发生的一种病害。此病可发生在仙客来栽培生产中的各个生长阶段和时期。花瓣感病后,起初出现淡褐色水浸状,之后产生褐斑并腐烂,如果湿度较大,其上会有粉状灰色霉层。叶片感病后,开始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之后逐渐蔓延至整个叶片,干燥的条件下为“V”型病斑,最终全叶变褐色干枯。

【病原菌】

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为灰葡萄孢霉,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以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农事操作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温度15℃至25℃,湿度90%以上,持续时间较长时,该病发生严重。

低温、高湿、连续雨雪天气的条件常导致此病大发生。

【防治方法】

1、田间及时清除感病的植株和花朵,消除传染源。

2、加大通风透光,以保持栽培场所内低的湿度。

3、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每隔7至10天交替喷施卉友4000至6000倍、百菌清、腐霉利等药剂进行防除。

炭疽病

主要为害仙客来的叶片。初发病时叶片出现小的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病斑,略凹陷,病斑中央成淡褐色或灰白色,其上轮生黑色的小点;危害严重时可使叶片枯死。

【病原菌】

病原是Colletotrichum.为胶孢或尖孢炭疽菌,半知菌类真菌,有性态属子囊菌门真菌。

【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害通过风雨、水分泼溅或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菌丝生长适温20°C至30℃,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该病的扩展和流行。

【防治方法】

1.平衡施肥,适当控制栽培密度,同时要注意加强通风透光。

2.及时清除病株、病叶。

3.预防为主,发病初期交替轮换喷洒绘绿3000至4000倍、百菌清、苯醚甲环唑等药剂,每隔7天至10天进行一次叶面喷雾即可。

黑根腐病

该病可侵染仙客来生长的各个阶段,受害的仙客来会出现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须根褐化、黑腐,开花延迟等现象。一般白花品种比红花品种较易感染该病。事实上,发病初期,如果不仔细观察则很难判断是否已经发生根腐症状;之后病株须根系外表皮会出现小的黑斑,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黑斑逐步扩大引起根系腐烂。

【病原菌】病原物Thielaviopsisbasicola.属半知菌亚门,根串珠霉属真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原菌是一种土传真菌,可通过移栽,被污染的花盆、穴盘,未经消毒的土壤或某些类型的泥炭,使得病菌传入到栽培仙客来的温室中。

通过浇水、农事操作或菌蝇进行再侵染。但病菌不会侵染仙客来的球茎。

土温13°C至23℃,栽培基质过湿,PH值高于6.0,冬季低温弱光等条件易导致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感病的植株,保持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

2.栽培基质pH值不要超过6,注意水分管理,加强通风透光。

3.及时防除菌蝇。

4.播种或移苗前,使用卉友进行拌种或拌土;条件适合发病时,应用卉友10000至12000倍或苯并咪唑类药剂,每14至21天灌根施用一次,连续应用2至3次即可。

细菌性软腐病

该病可侵染仙客来的叶片、叶柄、芽及球茎。叶片发病,发生不均匀黄化,初在叶基部发生水浸状病斑,之后扩大变黑腐烂,并使得整个植株瘫倒,在叶片的背面基部可见有水渍斑沿着叶脉发生。侵染幼芽,亦可造成幼芽腐烂和芽枯;如病菌于近地表处侵染仙客来,可引起叶柄、花梗迅速萎蔫和塌陷,容易脱离球茎,进而变褐色软腐,导致整株萎蔫枯死。病菌侵入球茎,可引起球茎内部腐烂,用手挤压受害的球茎,球茎较松软,表皮易开裂,有白色的糊状物流出,并伴有恶臭味;有时病菌会在球茎上造成裂纹,在裂纹上可以观察到白色的脓状物流

【病原菌】

Erwiniachrysanthemi菊欧氏杆菌或Erwiniacaratovora胡萝卜欧氏杆菌,为细菌。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原细菌会借雨水、灌溉水和昆虫进行传播,并由伤口侵入。

阴雨天、浇水未干时整理叶片或虫害多发时发病严重;

定植过深、基质清洁度不够、施肥过量(EC值偏高)也易引发病害。

滨海飞蝇是病害流行的传播媒介昆虫。

高温、积水,尤其是相对湿度过高有利病害发展。

每年6月至9月份高温天气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预防是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最佳方式。

1.病害流行期控制浇水,适当降低土壤的pH值。

2.注意通风透气,降温降湿。

3.及时防除滨海飞蝇。

4.预防发病及发病初期,交替轮换喷淋铜制剂或可杀得,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等药剂,以免植株产生抗药性。

枯萎病

发病初期多数植株的下部叶片首先失绿发黄并萎蔫,并逐渐往上蔓延;之后植株开始表现枯萎状,最后全部枯死。刚表现出症状时,植株早晚正常,中午萎蔫,似缺水状。横切叶柄基部检查,维管束只是部分变棕褐色。一般在换盆、移苗之后或开花伊始容易发生。

【病原菌】

病原菌Fusariumoxysporum称尖镰孢菌,为半知菌类真菌。

【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病害为土传病害,病菌可在土壤或水中可存活多年。

栽培时由伤口侵入或从根部侵入植株体内,并进入球茎,在维管素处大量繁殖后堵塞疏导组织,引起地上部发病症状。

苗床栽培过程中,发病特点是点、片状分布。

土壤EC值偏高,基质水分含量波动过大或浇水过量,湿气滞留及积水而容易引发该病。

菌蝇(Fungusgnats)幼虫是枯萎病的传播媒介,如果基质中幼虫的虫口密度过大,也容易诱发该病的流行。

【防治方法】

预防是避免病害发生的最好方式,一旦发病,化学试剂是无法杀灭病菌的,只能防治其进一步扩展。

1.栽植前土壤需消毒处理。

2.注意增施钙肥和钾肥;注意排涝,加强通风;

3.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杜绝交差感染;

4.及时防除菌蝇。

5.发病初期用卉友10000至12000倍、绘绿8000至12000倍等药剂14至21天交替灌根,2次至3次即可。

XzH52.coM文章精选

茉莉常见病害


白绢病 多在茎基部发生。感病植株变褐腐烂,病部皮层易剥落,表面产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后期,病部生出油菜籽状的菌核。病原菌在土中或病残体上以菌核或菌丝体越冬。每年5至6月和8至 9月雨水多时,易发生重复侵染。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销毁。

(2)加强管理,严格检疫,杜绝病源。

(3)病初用70%五氯硝基苯药土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或喷施1%波尔多液或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0%可湿性退菌特药土进行防治。发病较重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至100 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4)用82木霉麸皮生物制剂,拌以细土,混合于盆土中。


炭疽病 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嫩梢。病初在叶面产生浅绿色至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灰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或近圆形斑。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和菌丝体在被害叶片上越冬。一般夏秋间病害较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并销毁。

(2)病初喷2至3次70%乐克600至800倍,7至10天施一次。家庭中也可用 0.1%升汞水或紫药水涂抹。

(3)发病较重时,喷50%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


叶斑病 多发生在叶部。病初在叶片上产生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变薄,且成褐色透明状,斑上生出黑色颗粒状物。病原体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一般5至6月发生, 7至8月为发病盛期。

防治方法:

(1)及时剪除病叶并销毁。

(2)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3)病初喷70%乐克600至800倍液,7-10天一次,或65%代森锌600至800倍,或1∶1∶100的1%等量式波尔多液。


煤烟病 病初叶片上出现暗褐色霉斑,逐渐扩大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此病由蚜虫、介壳虫的排泄物引起细菌孳生而造成。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改善通风条件。

(2)及时消灭蚜虫、介壳虫。

(3)发病前喷洒16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病初,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至1000倍液。



苏铁常见病害


苏铁羽状叶光亮,颜色浓绿,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观叶植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常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而产生病害,现介绍几种常见病害。

日照不足。苏铁为喜光植物,四季均需放在室内外阳光充足处养护,若日照不足,则会使萌发新叶柔弱细长,长度可达正常叶2倍,小叶变宽、变长、变薄,反卷不明显,降低观赏效果,在养护过程中应给予充足光照。对于萌发的柔弱细长叶可及早剪除,促使其再次萌发新叶。修剪应越早越好,否则出叶太迟,影响嫩叶越冬。

失绿黄化。由于植物生长受多个因素影响,引起黄化的原因也较多,如缺铁黄化,日灼黄化,缺光、缺肥、低温黄化等。(1)缺铁黄化。南方土壤为偏酸性,北方土酸为偏碱性,铁元素溶解状态低,使苏铁得不到充足铁元素,可在土壤中直接放入硫酸亚铁,或浇灌、喷施500倍硫酸亚铁水溶液。经常使用可使苏铁叶子浓绿而光亮。(2)日灼黄化。北方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强烈阳光很容易使苏铁叶片灼伤,特别对于家庭种植苏铁,水泥地面温度更高,发生几率也更大。日灼轻时只是叶片发黄,严重时小叶中部变成灰白色。发病时应移阴凉处或减少光照时间,特别是避开中午强光,同时可在地面、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该病发生较轻时尚可恢复,严重时则无法恢复。(3)缺肥、缺光、低温黄化。苏铁在布置宾馆、会场时,由于长时间摆放,光线不足,温度低,缺肥或浇水太多等原因,而使下部叶片逐渐枯黄死亡,甚至根部腐烂。这时应将苏铁下部老叶剪除,同时移到温度较高上,逐渐增强光照,并施入薄肥,增强树势。对于根部已经腐烂的苏铁,应将叶片全部剪除重新扦插。

叶斑病。又分为白斑病(斑点病)与叶枯病(炭疽病)两种。白斑病症状是:苏铁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叶枯病症状是苏铁小叶被侵染后,出现成段枯死,或全部叶发生枯死。引起苏铁白斑病,叶枯病的病原均为真菌。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冬季防寒,保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适当施入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在新叶萌发前应将植株下部有病的老叶、病枯叶剪除;(2)药剂防治。入窖前出窖后及新叶展开后喷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等杀菌剂,7至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加以预防和治疗。

夏季泡桐两种常见病害
泡桐炭疽病

症状 泡桐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受害初期,病斑为点状失绿,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周围呈黄绿色病斑直径约1毫米。后期病斑中间常破裂病叶早落。在雨后或湿润时,病斑上常产生粉红色分生孢子堆或黑色小点。

发病规律 泡桐炭疽病是由半知菌病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在寄主病组织内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源,在生长季节中可以反复侵染多次。一般在5至6月开始发病7月进入发病盛期。在苗木生长季节,由于高温多雨,排水不良,苗木通风透光不良,苗木生长较弱均有利于炭疽病的侵染和传播。

防治方法 在选择苗床地时,应考虑选择距泡桐株较远的地方;苗床地不宜连作,以减少初次侵染苗源,加强苗床的田间管理,苗床地四周开设排水沟,以降低苗床湿度;及时间苗、除草和追肥,促进苗木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幼苗出土后可喷洒波尔多液防治,在生长期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25%多菌灵500倍液,每隔15天喷雾1次。

泡桐黑痘病

症状 泡桐黑痘病症状与炭疽病相似,叶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径0.5毫米至2毫米,病斑中间破裂成穿孔症,常沿叶脉发生。泡桐黑痘病是真菌病害。由泡桐痂圆孢菌侵染所致,每年的7月至8月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要避免苗床地连作或在泡桐树附近育苗。埋根苗穗要注意检疫,禁止从病苗上剪取根穗。播种地在播种前每亩撒1公斤至1.5公斤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种子播前可用0.3%的敌克松原粉拌种。加强幼苗管理,留苗密度要适当,以利透光通气;及时浇水施肥,促进苗木整齐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幼苗期每隔半月喷 1次 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对发病苗木每隔10天至15天交替选喷50%退菌特800倍液或70%托布津1000倍液,连喷 3次至4次,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兰花常见病害防治


1、 疫霉病
病症: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但在梅雨季节,浇水过湿或通风不良时发病最重,尤其刚出瓶不久的幼苗最易受害。感染部位产生褐色病斑,高温多湿时迅速扩大,终呈黑褐斑,落叶茎腐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
(1) 避免过湿,改善通风通气条件,光照充足
(2) 避免偏用氮肥,减少植株徒长软弱
(3) 喷施1/800多菌清或1/1000好生灵水液
(4) 病株切除的伤口用大生粉涂抹,再放置干燥处,一周不浇水,可遏阻病害蔓延。
2、 炭疽病
病症:种植太密、通风不良,水分失调或受伤伤口等易感病。患病初期叶片产生褐色凹陷小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中央有坏疽现象。
防治方法:
(1) 种植勿太密。增加光照;排水、通风需良好
(2) 培养壮苗,勿经常搬动植株,以免造成损伤感病
(3) 切去患病叶片,用1/500倍大生-45水液,1/800倍万菌清涂抹伤口
(4) 每周喷施一次1/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水液
3、 软腐病
病症:春夏季高温多湿,通风不良,过量施用氮肥时较易发生此病害。初期由细菌侵入叶片或心叶产生水渍状病斑,迅速扩大、含水多,后期发生恶臭,病叶变黄而脱落,全株软腐而死。该病传染极迅速,必须尽快防治。
防治方法:
(1) 改善生长条件,增加通风,降低温度和湿度
(2) 切除感病部位,用抗生素粉剂涂抹,一周不浇水,可阻遏该病蔓延
(3) 采用链霉素1000倍水液,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500倍水液,每周喷洒一次
4、 叶枯病
病症:叶梢产生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病斑,病斑周缘形成黑褐色,中间呈淡灰褐色,严重时蔓延整个叶片,最后枯萎落叶。
防治方法:
(1) 切除病叶,喷施500倍大生-45或1000倍好生灵
(2) 感病植株,应避免雨水或暂停淋水,防止病情加重
(3) 每日定期喷洒一次500倍大生-45,以作预防
5、 白绢病
病症:大花蕙兰较易发生此病,初期假球茎基部变黑而腐烂,逐渐在病斑上产生白色菌丝,病株逐渐枯衰而死。
防治方法:
(1) 切除带病斑的假球茎,连同栽植的盆皿、植料用火烧毁
(2) 每周喷施一次500倍大生-45液,或多菌灵1000倍水液。

西府海棠的特性与常见病害


西府海棠萌发力强,生长快。需注意整形修剪。冬季落叶后至春季发芽前,可剪除枯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枝、重叠枝、过密枝等杂乱枝。春季开花后,可以根据造型需要,适当截短过长枝,促使分生侧枝,增加花芽的数量,确保来年开花繁多。此外,春季萌芽后,可抹除过多过密、位置欠佳的芽头。

西府海棠喜光,耐寒,忌水涝,忌空气过湿,较耐干旱,对土质和水分要求不严,最适生于肥沃、疏松又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西府海棠可用嫁接、分株、根插、压条等方法养殖。嫁接通常采用野海棠或山荆子作砧木。枝接或芽接均可,枝接于2~3月进行,芽接在8~9月进行。根插宜在2~3月进行,选取粗1厘米左右,长7~10厘米的根插入土中约3/4,成活率很高。分株和压条都宜在春季进行,容易成活。

西府海棠盆景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不可积水。春、夏季生长期需适当多浇水,炎夏高温时浇水要及时、充足,如缺水叶缘易枯焦,秋凉后逐步减少浇水,冬季落叶后浇水更少(催花时例外),以防烂根。它为落叶树种,不宜过多地向枝叶上喷水。西府海棠喜肥,可适当多施,应注意氮、磷、钾配合使用。如氮肥使用过多,容易引起枝叶茂盛而开花稀少的现象,春季开花后以施氮肥为主,促使枝叶生长。夏、秋季多施磷、钾肥,以利花芽分化,保证花繁色艳。肥料可用饼肥、人粪尿、骨粉、鸡粪、鱼腥水等。

西府海棠盆景的主要病害是赤星病,可使用石硫合剂、托布津等药剂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介壳虫、梨网蝽、刺蛾、天牛等,可使用敌敌畏、敌杀死、辛硫磷、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注意避免使用乐果或氧化乐果,以免造成药害。

黑木耳常见病害?


“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啊!春天--春天是彩色,金黄的水仙花,娇黄的迎春花,火红的太阳,粉红的桃花,青山绿水,蓝天大海……”我想每一个都非常喜欢花,花以她娇艳和品格让我们顿悟人生。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如何缩短掌握花卉技巧的时间呢?爱花卉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黑木耳常见病害?”,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黑木耳常见病害有哪些?

木耳,别名黑木耳、木菌、光木耳。在黑木耳栽培的实践过程中,导致黑木耳减产或绝收的三大病害有“红眼病”“绿藻病”“流耳”。这三大病害发生期都在开口期至中耳期、成耳期发生。这几种病害大都是栽培者技术不到位管理不规范所致。目前对于几种病害防重于治。还没有能根治的良药。

红眼病,症状:开口或打眼后5—10天左右,发现开口打眼处有红褐色的粘液,自口溢出,有绿霉同时出现,大面积滋生。发病原因:①培养室内培养架设计不合理,间隔层太小,摆袋拥挤或上摞或通风有死角。袋与袋之间产生热量得不到散发,致使菌袋内外出现温差过大,袋内集聚大量的蒸汽水,使菌丝不透气而死亡。还可能出现袋内顶部菌丝因高温死亡出现袋口吐红水。②有的打口后的菌袋归堆,堆积过紧。还有的堆回培养室。因为菌袋打眼后,透气好,菌丝发育旺盛,菌丝体要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高温烧菌,菌丝体死亡,细胞组织破裂,营养泌出成为红水。

绿藻病,症状:菌袋内表层有绿色的像青苔状,严重时木耳子实体都生长。吸收菌袋营养,造成袋内积水严重导致烂袋现象发生。发病原因:①水源有污染,死水泡、鱼塘、水源有藻类滋生。②装袋过松,开口在褶皱处,浇水时长时间有积水,通过阳光直射产生绿藻。③浇水过重,导致袋内积水。绿藻病发生后,因为有袋皮包裹几乎无药可治。

流耳,症状:黑木耳中耳期、成耳期腐烂脱落。发病原因:①菌种老化,选择优良抗逆性强的菌种。②培养料配比不当,麦麸、米糠等辅料添加过多,营养过盛,菌丝体老化快,子实体没长成,菌丝体开始老化收缩,造成流耳。③高温多雨浇水过重,袋内含水量偏高,因袋内菌丝体长成后,在酶的分解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菌丝体的含水量不断增高,袋内菌丝没有充分干燥,导致菌丝透气不良,遇到高温时很容易使菌丝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出现烂耳。④通风不良、水源不清洁。地势过洼,排水不畅。袋与袋之间过密,通风不良。水源污染造成子实体感染病变。⑤采收不及时,当耳片八分熟及时采收晾晒。

在黑木耳栽培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合理管控,真所谓三分种七分管。一定要了解干长菌丝,湿长耳。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看天浇水,看耳定量的含义。做到以防为主,来提高黑木耳产量与质量。

一、黑木耳绿霉病

症状:菌袋、菌种瓶、周围及子实体受绿霉感染后,初期在培养料或子实体上长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后,便可形成分子孢子,一旦分生孢子大量形成或成熟后,菌落变为绿色、粉状。

防治:保持耳场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耳场必须通风良好、排水便利;出耳后每3d喷1次1%石灰水,有良好的防霉作用,若绿霉菌发生在培养料表面且尚未深入料内时,用pH10的石灰水擦洗患处,可控制绿霉病菌的生长。

二、烂耳(又名流耳)

症状:耳片成熟后,耳片变软,耳片甚至耳根自溶腐烂。

防治:针对烂耳的原因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光照等;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或已经成熟立即采收。

三、耳菌块防霉菌

木耳菌块防霉菌污染时导致木耳菌块减产、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原因为:栽培管理措施不当;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菌种质量不纯,或木屑菌种多次代传,降低菌种生活力;塑料袋韧性差,在操作管理中被刺破;环境条件差。这些均能导致霉菌发生。青霉、木霉是木耳菌块上最常见的杂菌。

防治措施:选用抗霉能力较强的菌株;选用新鲜原材料越夏;保护环境清洁,出菇期间,在采收第一批耳后,,每3-5d在地面喷1次1%石灰水,或1%-2%煤皂溶液,或0.1%多菌灵,或交叉使用,以控制杂菌生长。加强水分管理,要根据菌块水分散失情况和空气流量情况喷水。

春季杨树常见病害


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于苗木移植过程中,3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6月初基本停止,10月后稍有发展。该病可侵染树干、根茎和大树枝条,但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发病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液体,内有大量病菌。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杨树长势衰弱时易发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壮苗造林,起苗时尽量避免伤根,运输假植时保持水分。②定植前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沾根,定植时浇足底水,定植后对幼树干部喷施5406细胞分裂素1000倍液。③春季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用1:1:160波尔多液喷干,可预防树干感染,降低发病率。若发病率在50%以上时,涂干也不会有明显效果,可平茬。杨树黑斑病该病5月初开始发生,夏秋最盛,直至落叶为止。可危害杨树叶片、叶柄、果穗、嫩梢等,在其上形成角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直径约1毫米,有的达5毫米。
病斑多时可连成不规则的大块斑,引起早期落叶。
防治方法:①选育抗病杨树品种。②发病期间,苗圃和幼林用200倍的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锌250倍液喷洒。③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④可在6月上旬喷40%多菌灵800倍液,或25%百菌清600至800倍液,或O.3%尿素及磷酸二氢钾混合液防治。杨树叶枯病该病从杨树叶片抽生开始,危害杨树叶片、嫩梢和幼茎,受害叶片以5至6月感病最重。受害的叶片上出现近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1至5毫米,病斑多时可连成大斑。病斑上有黑褐色霉状物。
嫩梢和嫩茎上的病斑凹陷,呈棱形,上有绿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从发病开始,进行药剂防治,在整个生长季节喷2至3次药,可用40%乙磷铝3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②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并带出林外集中烧毁或埋沤制肥,以减少菌源。杨树腐烂病主要危害杨树枝干、枝条的各个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发病初期病斑呈暗褐色,水渍状,后失水干缩下陷,有时病斑开裂成丝状。后期在病斑上密生出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从病斑的小黑点中能长出卷曲的,橘黄色的丝状物。该病的病斑每年向外扩展,当包围枝干一圈时,上部枝、干会全部死亡。在春、夏降水量大的年份,腐烂病发病严重。防治方法:①用刀刮除病斑,应刮至健部,再在病斑上涂10倍的食用碱水,或20%农抗120水剂10倍液,连涂2至3次即可。②春天或秋天,在树干下部涂上白涂剂,生石灰、食盐、水的配制比例为1:0.3:10。

竹类植物常见病害


竹丛枝病

 主要危害箭竹、佛肚竹、淡竹、水竹、刚竹、麻竹、桂竹、毛竹等。新感病的竹小枝细长呈蔓生状,叶亦小呈鳞片状。节间短,如此继续分枝到两年以后形成鸟巢状,丛生成团下垂。发笋逐年减少,严重发病时整株竹丛枝状,进而枯死。该病是真菌性病害,其侵染源是越冬后病株春梢上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 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由新梢心叶侵入生长点,刺激其迅速生长,从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提高抗病力。除去老弱竹枝和病竹,防止病害再度侵染。砍除病重竹株,就地烧毁,并加强施肥,尽快恢复林相。

竹杆锈病

 又称竹褥病,危害刚竹、淡竹、斑竹、箭竹、桂竹等。竹杆(茎)被害后,病部发黑变脆,重者枯死,竹林衰退,发笋减少。病害多发生在竹杆的中下部或近地表基部的竹节处。病部最初产生褪色斑块,病斑扩大包围竹杆一周时病竹枯死,或向一边断裂。本病的病原菌是竹杆锈病菌,不同竹种感病情况有很大差异,淡竹感病较重。 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病菌孢子传播盛期。孢子经风力传播至当年新竹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发病,潜伏期可长达7至19个月。低温的林地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当竹林零星发病时,可用刀将冬孢子堆及周围的竹青刮去,对尚存的轻病竹可用1∶1的柴油加煤焦油涂治。在基部压土能够压住基部的杆锈病斑,从而减少夏孢子飞散和侵入。

毛竹枯梢病

 该病为毛竹的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当年的新生竹,轻者材质变差,严重者整片竹林死亡。病原菌为竹黑喙球菌,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其病菌的子囊孢子飞散侵染。7月上中旬在新竹枝杈上出现病斑,浅褐色或褐色,舌形或棱形。病斑绕主梢或枝条一周,其上的叶片开始萎蔫,纵卷枯黄脱落,形成枯梢或枯枝。到第二、三年甚至第五年老病斑处会长出许多隆起的黑色锥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

 清除林内病株、病枝、病梢。在病菌侵入期,每隔1周用50%多菌灵、或50%托布津、或50%波尔多液喷雾,即有满意的防治效果。一般情况下,只要加强竹林抚育管理,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同时合理砍伐,保持通风透光,防治上述病害均有一定的效果。

蔷薇的常见病害防治


野生蔷薇少有病虫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锯蜂、蔷薇叶蜂、介壳虫、蚜虫以及焦叶病、溃疡病、黑斑病等病虫害,除应注意用药液喷杀外,布景时应与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处种植过多。每年冬季,对老枝及密生枝条,常进行强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风良好,可减少病虫害。 黑斑病:
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和嫩梢,叶片初发病时,正面出现紫褐色至褐色小点,扩大后多为圆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达可宁等药物。 白粉病:
侵害嫩叶,两面出现白色粉状物,早期病状不明显,白粉层出现3--5天后,叶片呈水渍状,渐失绿变黄,严重伤在时则造成叶片脱落。发病期喷施多菌灵、三唑酮即可,但以国光英纳效果最佳。 蔷薇锈病:
锈病是蔷薇一种常见的病害。叶片和新枝条都可能发病。病情严重,会引起叶片大面积脱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甚至死亡。如果发现此病,要及时处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叶面喷雾,每周一次,连续3-4,此疾病可基本痊愈。

相信《仙客来五种常见病害识别与预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鲜之花网”是您了解花卉,学习养花技巧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xzh52.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常见花卉的识别与分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