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没有花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花让我们忘却生活的烦恼!赏花无须知识,种花则需掌握相关技巧,你是不是也在花卉种养上遇到问题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文竹枝枯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养殖文竹的朋友一定要了解文竹枝枯病的诊断和防治。文竹枝枯病主要发生在小枝上,大多从生长衰弱的小枝上侵入,病斑初为纺锤形,后上下扩展,或环绕茎部使植株上部枝条干枯,叶片脱落,染病小枝由淡褐色变为灰白色,上面密生小黑点。

文竹枝枯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被害部位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涌出分生孢子传播危害。在7-11月大量发生。强烈日光照射,或过分荫蔽、植株生长势衰弱时病重。

文竹枝枯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两种:

1、园艺防治:剪除被害枯枝烧毁,伤口洒精消毒后涂凡士林。文竹应放在通风、向阳但不受强烈阳光直射的地方。

2、药剂防治:喷1:1:100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800液,或高锰酸钾1500倍液。

XzH52.COM编辑分享

花木茎腐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茎腐病是一种主要危害花木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的病害,严重时可使整株干枯死亡。所以花木茎腐病应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下面为你介绍花木茎腐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它的防治措施。

花木茎腐病的症状

花木茎腐病的诊断:发病初期幼苗基部变褐,叶片失去正常绿色,并稍向下垂,但不脱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扩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层出现皱缩,皮内组织腐烂呈海绵状或粉末状,色灰白,并夹有许多细小黑色的菌核。此后病菌逐渐扩展至根,使根皮皮层腐烂,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质部,根部皮层则留于土壤之中。在察看花木的时候,可以结合以上症状判断花木是否患有茎腐病。

花木茎腐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药物防治。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续2~3次。

2、及时清除病苗。抚育时不要碰伤花木,以免病菌从伤口侵入。当年生播种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松土除草或起苗栽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花木的根茎,否则极易引起茎腐病的发生。

3、提早播种,争取土壤解冻时即行播种,有利于花木早期木质化,增强对土表高温的抵御能力。

4、加强田间管理。夏季遮荫降温,育苗地应采取搭荫棚、行间覆草、种植玉米,插枝遮阳等措施,降低对幼苗的危害。同时,在高温季节应及时灌水喷水,降低地表温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溉,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5、合理密播。密播有利于发挥花木的群体效应,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抗性。试验证明,花木密度愈小发病率愈高,密度愈大发病事愈低。

红枫叶枯病的正确防治方法


在红枫的生长过程中,红枫叶枯病是常见病害之一,具有普遍性、危害性。下面介绍红枫叶枯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发病后的红枫不能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观赏效果,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通过上述防治方法,可以及时排除危害,使红枫健康生长。

种植方法:防治红枫叶枯病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红枫叶枯病,是红枫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发病后不公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观赏效果,严重的会导致病株死亡。

症状 初发病时,叶尖及叶片上部的叶缘产生水渍裉绿小斑点,此后随着病情发展,病部出现枯焦状,并逐渐向叶片下部和内部扩展。叶片上半部枯死。病部与健部交界处呈赤褐色,中为深赤色,最后整个叶片的3/4枯死,公叶片基部呈绿色,枯死的部分、叶尖卷曲,呈灰白色,全株叶片似火烧。由于叶片失去了叶片失去了叶绿素,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失去观赏价值。

发生规律 该病由半知菌亚门单干槭叶点霉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上升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气候传播侵染,特别是地面反溅的雨水关系较为密切,多雨时节会反复侵染。一般7至10月发病最重,另外土壤排水性能差、温度大以及偏施氮肥等情况下,也会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夏秋之交,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植株暴晒,叶片受灼伤,会加剧病害的发展。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在施肥上,忌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平时浇水不宜过量,更不能让盆土长时间积水,同时要结合施肥,经常松土,增强花盆透气性,确保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吸收功能。秋末及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病原菌。春秋高温季节,要将花盆置于散射光下,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严防暴晒。

2.化学防治。病初尚末蔓延前先剪去病叶,减少再侵染源,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锌、福美锌1000 倍液或45%代森锌800倍液,每10至15天交替喷雾1次,连喷2至3次。

种植知识:菊花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

一、为害症状:整株染病地上部叶片打蔫,持续3-5日后,底叶变黄,近地面的茎节外观呈褐色,块根肉质部腐烂,表皮、肉质根也变褐,后呈铅白色。横剖病茎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或经保湿溢出污白色菌脓,病块根也可从裂缝流出菌脓。该病的病程短,从发病到枯死仅几天的时间,别于病程长的枯萎病。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为Ralstoniasolanacearum,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0.5-0.8(微米),覆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或不正形,稍隆起,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发病特点:病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的有机肥里越冬。翌春遇有适合时机,就常从根颈部伤门侵入,主要破坏输导组织,使其变褐腐烂,致地上部枯死或凋萎。该菌主要靠带曹株传播,此外也可借土壤、灌溉水、农具传播。高温多雨季节,排水不良的田块易发病,地势低洼,连作地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精心养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3)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还可在发病初期喷洒或灌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9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花卉种植:月季褐色枝枯病的防治方法


月季褐色枝枯病又称褐色溃疡病。发病症状,危害茎、叶和花。茎染病时产生形状不规则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渐干枯下陷。

月季褐色枝枯病又称褐色溃疡病。

发病症状

危害茎、叶和花。茎染病时产生形状不规则暗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渐干枯下陷,中央浅栗褐色至灰白色,有深紫色边缘,后期病部散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或雨天溢出浅黄色孢子角。叶片染病时产生紫褐色或较大坏死斑。幼花染病时出现眼斑,后花瓣变褐枯萎,花蕾受害后小开放。

发病特点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掩阴小隐孢壳(Cryptosporell aumbrina)。病原菌在枝条病斑上越冬,第2年春天借风雨传播。肥水管理跟不上,植株受涝,伤口连片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随时清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秋季彻底剪除病枝。修剪、嫁接后管理要跟上,促使伤口早日愈合。

(2)药剂防治:修剪枝条应选晴天进行,剪口先用10%硫酸铜消毒,再涂l:1:150倍式波尔多液保护。初发病时喷药,药剂可选用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14%多菌铜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以上药剂隔10~15天喷1次,连续防治4~5次。

花卉知识:雪松枯梢病的防治


雪松枯梢病危害雪松盆景植株上的针叶和嫩梢。发病初期在叶基部出现淡黄色如针尖大小的斑点,以后逐渐向针叶束基部蔓延,引起整束针叶变褐萎蔫。下面介绍一下雪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

雪松枯梢病发生症状与特点:该病危害雪松盆景植株上的针叶和嫩梢。发病初期在叶基部出现淡黄色如针尖大小的斑点,以后逐渐向针叶束基部蔓延,引起整束针叶变褐萎蔫。嫩梢受害后可引起梢枯和死亡。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出现灰色霉状物。

该病3月初在针叶上开始发病, 45 月新梢和针叶大量萌发时,如遇到阴雨低温,病害严重发生,6月上旬起,随着温度的升高,病害逐渐减轻或停止发病。

防治方法:调整盆景与盆景之间的距离,改善通风条件;清除带病针叶和枯梢及盆中落叶、杂草,集中烧毁;适当控制水分,防止盆土过湿;发病初期,用磷酸二氢钾+尿素( 1 : 1 ) 10001500 倍液叶面施肥,然后用 25 %三哩酮 800 倍液间隔 710 天喷施 1 次,连喷3次。

以上就是雪松枯梢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种植知识:水杉赤枯病的防治


水杉赤枯病一般从水杉下部枝叶先发病,逐渐向上发展蔓延,最后导致全株枯死。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水杉赤枯病的防治。

水杉赤枯病的症状是:感病枝叶,初期产生褐色小斑点,后扩展为深褐色,后小枝和枯枝变褐色枯死。病害还可蔓延到绿色的小枝,形成下陷的褐色溃疡斑,包围主茎,则导致上部枯死;或不包围主茎,但长期不能愈合,随着主茎生长,溃疡处深陷主干,形成沟腐,幼树基干部产生不规则凹沟,成为畸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产生黑色小点。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水杉赤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严格执行植物检疫,禁止病苗引进新区,发现病苗应立即清除烧毁。

二、种植苗木水要过密。要求通风透光,降低空气中湿度,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促使苗木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三、在发病期4至5月和9至10月可喷施1比1比2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至10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菌剂401的800倍液,每隔10至15天1次,连续2至3次。

以上就是水杉赤枯病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绽放的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种植花卉则是在赏花之上的更高远的境界。花卉的种植潜藏着很多学问的,如何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文竹枝枯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