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错落有致的花儿,红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白的,各种颜色交杂摘一起,五彩缤纷!”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所以很多人将种植花卉作为人生一大乐趣。不学习不摸索则很难侍弄好花卉,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防治“沙漠守护神”胡杨叶锈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我赞美它并不是因为它生命的昭示我赞美它并不是因为它死亡的壮烈我赞美它并不是因为它永垂不朽安于贫瘠的胡......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

叶锈病为胡杨常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粉被栅锈菌MelampsorapruinosaeTranz.夏孢子堆0.5~1mm,夏孢子橘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壁厚,表面密生小疣,21~2818~21m,萌芽后可伸出1~4个芽管。侧丝无色,顶端膨大呈头状或短棒状,无色,长45~65m,顶端宽15~21m,壁厚1.5~4m。。冬孢子堆0.2~1mm,冬孢子黄褐色,棱柱状,42~606~12m。

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或未成熟的夏孢子堆在芽、嫩梢及幼茎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当气温上升到12℃时,胡杨开始萌芽,即出现越冬病株。平均气温18℃时,开始发病;25℃时大量发病流行。在7、8、9三个月中,因苗木生长量大,枝条密集,气候湿热,有利于锈病流行,发病常达高峰。

症状

初期寄主叶片上出现淡黄小点,渐增大,颜色加深,后突破表皮,露出橙黄色夏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夏孢子堆连成片,叶片枯死。后期在夏孢子堆周围形成蜡质、褐黄或红棕色突起的片层,即冬孢子堆,形状不规则或成多角形,多连成片,大小不等。夏、冬孢子堆均生于叶两面,叶背面较多。

分布及危害

分布于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在天然林和人工林中发生普遍,是幼苗和幼林的主要病害。危害胡杨和灰杨,危害期长达6个月。发病株率高时可达100%,病情指数达97.2,死苗率高达71.1%。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菌原。选择苗圃地与旧苗圃隔离1000m左右,以减少菌源传播和蔓延。二是根据第一年不同播种期及苗木长势,在8月上旬至9月下旬喷1~2次1:300倍粉锈宁,可降低病菌越冬率。三是在第二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结合间苗拔除病株,或摘除病芽、病叶,集中坑埋或烧毁。

2.控制灌溉,中耕保墒

3.合理密植,适当疏枝

4.清除杂草,合理施肥

5.选育抗锈病新品种

6.化学防治25%羟锈宁、15%(或25%)粉锈宁为高效内吸剂,防治效果可达85%~90%。5月上中旬,第一次喷药,控制田间初发病源。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全年喷3~4次。其次是1:200倍萎锈宁、1:50倍敌锈钠、1:300倍多菌灵也有一定效果。

xZh52.cOM阅读欣赏

青杨叶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青杨叶锈病又叫落叶松杨锈病,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寄主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病,几乎有杨树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危害踪迹。因此青杨叶锈病一直是人们从事杨树生产的主要敌人,下面为你介绍它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青杨叶锈病症状:春天,在落叶松针叶上先出现短段褪绿斑,其上有浅黄色小点,为病原菌的性孢子器。褪绿斑下表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的小疱,表皮破裂后露出黄粉堆,为病原菌的锈孢子器,有时几个连成一条。受病针叶局部变黄、逐渐干枯。感病杨叶背面产生半球形橘黄色小疱,为病原菌的夏孢子堆。晚夏以后,在叶面长出稍隆起的不规则斑,初为铁锈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病重的叶片冬孢子堆连结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面。

发病规律:落叶松杨锈菌属于转主寄生长循环型生活史真菌。以冬孢子在杨落叶上越冬。春天,落地病叶上的冬孢子经水浸泡,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借风力飞于落叶松叶上,萌发后穿透表皮或从气孔侵入,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锈孢子借风力飞落到杨叶上,萌发从气孔侵入或穿透表皮侵入,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重复产生,重复侵染,从而扩大和加重病情。晚夏以后,逐渐长出冬孢子堆。冬孢子随病叶落地越冬。多雨的年份和地区,生长密集,通风不良的潮湿环境中,病情严重。

青杨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避免近距离混植落叶树和杨树。

2、药剂防治:波尔多液、百菌清、50%多菌灵500倍液,80%代森锌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波美0.3度石硫合剂,敌锈钠200-500倍液,粉锈宁1500倍液等,防治本病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3、选育抗锈病树种。

种植方法:云杉的叶锈病的防治


云杉的叶锈病幼芽感病,新生长的嫩梢上针叶变成黄色或橘黄色,短而粗,病叶上产生橙黄色垫状的冬孢子堆或疱状的锈孢子器,病芽似一朵黄花,不久病叶变黑枯死。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云杉的叶锈病的防治技术。

该病的生活史因病原菌不同而异。喇叭茶金锈菌、杜鹃花金锈菌、琥珀金锈菌、疏展金锈菌属长循环生活史,畸形金锈菌、韦尔金锈菌属短循环型生活史,只有冬孢子阶段。

由疏展金锈菌引起的云杉叶锈病,春夏之交,在针叶上产生锈孢子器,包被破裂后散出锈孢子,锈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杜鹃的叶上,萌发或自气孔侵入,在叶背产生冬孢子堆。冬孢子不越冬,遇阴雨天气,即可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云杉嫩梢上,萌发侵入,在寄主芽内越冬。第二年在针叶上产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新疆的云杉叶锈病只有冬孢子阶段,病菌在芽内以菌丝潜伏越冬。第二年病芽长出的针叶全部感病。冬孢子遇到阴雨天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在云杉越冬芽内潜伏越冬。

防治:

①减少侵染来源:铲除云杉周围的中间寄主杜鹃、喇叭、茶属等植物。剪除病芽,集中销毁。

②药剂防治:春末夏初喷施粉锈宁、羟锈宁、硫胶悬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效较好。

种植知识: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红皮云杉种植中免不了会有一些病虫害,要做好叶锈病的防治才能保证其生长收获。下面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发生规律

1.侵染循环:病原菌以夏孢子阶段的菌丝在常绿灌木兴安杜鹃叶上越冬,病部叶表面呈暗棕红色病斑,第二年春逐渐发育。5月下旬~6月上旬,形成微隆起暗棕红色冬孢子堆。6月中、下旬冬孢子成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传播,侵染云杉当年生嫩叶。云杉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发病显症状。7月中旬至8月下旬,锈孢子器陆续成熟破裂,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兴安杜鹃。在叶背产生桔黄色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飞散重复侵染杜鹃。秋末,以夏孢子阶段菌丝过冬。

2.流行条件:此病原菌在我国是1928年在辽宁省凤凰山首次发现,现分布全国10个省份,但都未引起云杉叶锈病流行成灾。由于阔叶红松林大量采伐,寄主红皮云杉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的比例大量增加,中间寄主兴安杜鹃大量繁殖遍山分布。病原菌经过几十年,也大量积累,因此具备了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终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云杉叶锈病进一步发展蔓延流行成灾。

3.病害与光照的关系:天然红皮云杉幼、壮林,尤其是分布在公路两侧平坦、河谷地上,受光照时间较长的云杉林分病重,可能是云杉属阴性树种不宜长日照,致使抗病力减弱。

4.病害与林分类型的关系:云杉纯林比各种云杉混交林发病重,一般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幼林比壮龄林重。

鱼鳞云杉比红皮云杉有较强的抗病性,天然鱼鳞云杉很少发病。

红皮云杉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中间寄主减少侵染源:在兴安杜鹃开花后,及时连根铲除,特别是苗圃附近。

2.营造云杉与其他树种的混交林。

3.苗床上用塑料薄膜做拱棚,直接阻隔病原菌的侵染,侵染期过后撤除拱棚,可以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4.苗圃和人工幼林在侵染期内,及时喷药剂防治,可用97%敌锈钠0.25%的药液,加上0.2%洗衣粉或20%的粉锈宁200倍,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云杉的资讯想要知道,可以点击查看云杉频道详细了解,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桧柏锈病的园林防治技术


不管是苗圃中的桧柏小苗,还是园林绿化中的桧柏大树都容易受到锈病的危害,桧柏锈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感染梨胶锈菌,二是感染山田胶锈菌,但不管是哪种病因引起的,只要做好以下工作,即可有效防治桧柏锈病。

1、加强栽培管理

2、剪除菌源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

3、两种锈菌的传播范围一般在2.5至5公里,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和梨园,应在苹果树发芽后到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保护。可用石灰倍量式160至200倍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一二次,均有较好防效。

4、10月中旬至11月底,桧柏喷施0.3%五氯酚钠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如用0.3%五氯酚钠混合1度石硫合剂则效果更好。3月上中旬,在桧柏上喷施3至5度石硫合剂一二次,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种植知识:月季锈病防治


月季锈病病原为多胞锈菌。月季锈病菌为害叶片、嫩枝、花和果。以叶和芽上的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突破下表皮散出桔红色粉末,即病菌锈孢子堆。

月季锈病病原为多胞锈菌。月季锈病菌为害叶片、嫩枝、花和果。以叶和芽上的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后突破下表皮散出桔红色粉末,即病菌锈孢子堆。直径0.5-1.5毫米,病斑外围往往有褪色环圈。叶片正面则生有橙黄色小疱斑,即病菌性孢子器。随着病情的发展,叶背面又产生稍呈多角形较大的病斑,约3-5毫米,并生有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堆。秋末后叶背上又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病菌冬孢子堆。嫩枝和果实受侵染,病斑明显地凸起,圆形或长椭圆形。

月季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多孢锈菌属的蔷薇多孢锈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产生五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而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这些孢子都有不同形态、功能和侵染传播能力。

月季锈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病枝叶上越冬。次年冬孢子萌发出担孢子,侵入植株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再侵染产生夏孢子,夏孢子由气孔侵入,风雨传播,在生长季节进行反复侵染,扩展为害。冬孢子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摄氏度,锈孢子最适为10-21摄氏度,夏孢子最适为19-27摄氏度。一般秋雨多,春季病芽率高;春雨多,则病叶率高。夏季温度高或冬季温度低。寒冷时间长,病害发生一般不太严重,若四季温暖、多雨、多露雾的年份,夏孢子可终年生长侵染,病害则发生严重。品种间以重瓣红玫瑰,甘肃小叶玫瑰最感病,而北京单瓣红玫瑰、白玫瑰、苏联香水玫瑰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1、结合清理建园和修剪,去掉病枝、病叶和病芽,扫除田间落叶,集中烧毁。

2、适当增施钙、钾、磷、镁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发病期间喷洒25%粉锈灵1500倍液或50%二硝散可湿粉剂200倍液或75%氧化萎锈灵乳剂3000倍液。

桧柏锈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桧柏锈病的症状:桧柏患锈病初期,针叶和嫩枝现黄斑点,后隆起顶破表皮露出红褐色的圆锥形或鸡冠状物,单个或数个相连。春雨后遇水胶化呈橙黄色花朵状的胶状物,严重危害桧柏的生长。

桧柏锈病的防治方法为:冬天剪去桧柏上的重病枝。10~11月份在桧柏上喷0.3%五氯酚钠、1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混合液,可防止锈病孢子的侵染。3月中下旬在冬孢子萌发前喷1~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等量式160~200波美度波尔多液2~3次,每隔7~10天喷1次。皆可有效防止桧柏锈病的发生。

种植知识:牡丹锈病的防治方法


牡丹叶片被侵染后,叶面无明显病斑,或有圆形、不规则形褐色小斑,叶背着生黄褐色小疱斑,破裂露出黄色粉堆,即夏孢子堆。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牡丹锈病的防治方法。

症状:牡丹(芍药)叶片被侵染后,叶面无明显病斑,或有圆形、不规则形褐色小斑,叶背着生黄褐色小疱斑,破裂露出黄色粉堆,即夏孢子堆。后期叶背出现丛生或散生的暗褐色、纤细的毛状物,即冬孢子堆,在转主寄主松树上侵染枝干,引起纺锤形肿瘤。

病原菌:

(1)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为转主寄生菌。

(2)锈菌以菌丝在松树上越冬,4--6月在松树上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到牡丹上侵染危害,并产生夏孢子堆。生长期内夏孢子重复侵染,后期形成冬孢子堆,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松树。

(3)一般于牡丹、芍药开花期后发生。78月危害严重。温暖潮湿、多风雨利于发生,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花圃容易发病。

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植株要种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段。

(2)秋未清除草本寄主的病株和病残体。

(3)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800倍液喷施。

以上就是牡丹锈病的防治方法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花卉种植常识:杨树锈病的防治


杨树是杨柳科杨属植物落叶乔木的通称,其特点是高大雄伟、整齐标志、迅速成林,能防风沙,吸收废气,为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或四旁绿化的树种。

杨树锈病的症状

杨树锈病是侵害杨树幼树和苗木的主要病害之一,杨叶锈病又名黄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柄、嫩梢和冬芽。

初期被害叶片上出现橙黄色粉状斑点,黄粉(夏孢子)日益增多,成为再侵染的病原中心。夏孢子借风传播,再侵染新叶。

5、6月间最为严重,叶片病斑相连成片,常造成焦叶、落叶。冬芽受害后不能展叶或绉缩加厚,向叶背卷缩。叶柄、嫩梢被害形成条状病斑。雨季发病较轻,8~9月又进入第二次发病盛期。苗圃地易感此病。

杨树锈病的防治方法

①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0倍喷雾;

②65%代森锌500倍液;

③敌诱钠200倍液喷洒,每隔15天喷1次;

④发病时喷洒1∶1∶125~170波尔多液1次,以后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

种植方法:菊花锈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锈病的防治方法】古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因此象征高风亮节,菊花历经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含意也不相同。但是在菊花生长的过程中,病害是常见的,那么对于菊花锈病,该如何防治呢?

菊花锈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秆。病初在叶背产生淡黄色斑点,并出现隆起的淡褐色或铁锈色疱状物。叶面出现淡黄色斑点,稍凹陷,不久疱状突起开裂,散出黄褐色粉末。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4一5月份雨季及秋末多雨天气发病较重。

发病前定期用8O%代森锌5OO一7OO倍液喷雾,可以预防该病发生。发病初期病斑未破裂前,可以交替使用l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l5OO倍液、2O%萎锈灵乳油4OO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OO倍液,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OO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OO倍液喷雾,每隔7一lO天一次,连续防治3一4次。或者用2.5%敌カ脱乳油4OOO倍液喷雾,每隔2O天一次,连续防治2一3次。在用药剂防治的同时,还应摘除病叶或拔去病株烧毁。

以上就是菊花锈病的防治方法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卉种植:玫瑰锈病的防治技术


玫瑰锈病为单主寄生。不同玫瑰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和前苏联香水玫瑰较抗病。发病适温为24-26℃,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下面介绍一下玫瑰锈病的防治技术。

【症状】该病可浸染玫瑰的芽、叶片花托、嫩枝等部位,春季感病的芽呈淡黄色,芽肿大,病芽陆续枯死。秋季腋芽感病后,少数能长出叶片,冬后枯死。感病叶片正面为浅黄色不规则病斑,叶背为黑色泡子堆,叶片提早脱落。

【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玫瑰多孢锈。病菌以菌丝在芽内越冬,而且是来年的主要浸染源。本菌为单主寄生。不同玫瑰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保加利亚红玫瑰、白玫瑰和前苏联香水玫瑰较抗病。发病适温为24-26℃,降雨多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烧毁枯枝败叶,以减少浸染源。

②一般在6月下旬和8月中旬发病盛期前喷药,每隔8-10天喷1次,连续2~3次。药剂有75%百菌清800倍液,50%代森铵800~1000倍液,50%退菌特500倍液。

以上就是玫瑰锈病的防治技术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害羞得不敢出来。一阵微风吹来,桃花几片花瓣落了下来,落在你的肩膀上!”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而很多人迷上了种植花卉。种植花卉的过程既有乐趣也有学问,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也在关心这方面的情况,以下是花卉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防治“沙漠守护神”胡杨叶锈病”,仅供您在种植花卉参考。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