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人们的生活哪能离开花呀!而种植花木让很多人体验到了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怎么样才可以种植好花草呢?下面的内容是鲜之花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叶马兰,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物名称全叶马兰

别名 扫帚花、全叶紫菀、扫帚鸡儿肠
拉丁名Kalimeris integrifolia Turcz.

英文名Integifolious Horseorchid

科属菊科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中部、东部及东北部;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也有。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①成株:直根纺缍状。茎直立,高30~70cm,单生或数个丛生,被粉状短绒毛,中部以上有近直立的帚状分枝。叶互生;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多而密,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5~4cm,宽0.4~0.6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渐狭无柄,全缘;上部叶较小,线形,全部叶两面密被粉状短绒毛,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且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7~8mm g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近线形,内层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有短粗毛腺点。舌状花l层,20多朵,舌片淡黄色,长约llmm,管状花多数,花冠长3mm,筒部长1mm,有毛。②子实:瘦果倒卵形,长1.8~2mm,宽1.5mm,浅褐色,扁平,有浅色边肋,或一面有肋而瘦果呈三棱形,上部有短毛及腺体;冠毛带褐色,长0.3~0.5mm,不等长,易脱落。

营养价值
每100克嫩苗含胡萝卜素3.32毫克、抗坏血酸46毫克、核黄素0.05毫克。每克干品含钾36.4毫克、钙8.9毫克、镁3.40毫克、磷3.88毫克、钠0.55毫克、铁370微克、锰65微克、锌45微克、铜14微克。

食疗与保健
食部沸水焯过,换凉水浸泡过夜,凉拌、蘸酱、炒食、做汤。

马兰炒猪肝 马兰嫩茎叶、猪肝、鲜葱丝、鲜姜片、精盐、味精、料酒、酱油、熟猪油。淡酱红透绿,质细嫩,味咸鲜,稍苦涩。

马兰莲子汤 马兰嫩茎叶、白茅鲜根、水发莲子(去心)、红枣。汤色淡绿,味清爽微苦。

全草入药。用于感冒发烧、咳嗽、咽炎、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外用治乳腺炎、疮疖肿毒、外伤出血。水煎服,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花期6~10月,果期7~11月。以种子繁殖。

营养成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中等偏上,灰分含量较高,lg鲜叶含维生素C0.6mg。

综合利用:可用作饲料。

xzH52.Com阅读延伸

马兰


植物名称马兰

别名 马兰头、田边菊、鱼鳅串
拉丁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h.-Bip.

英文名India Horseorchid

科属菊科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的吉林、辽宁、山东、河南、浙江、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各国及印度也有。

特征描述
形态特征①成株:主根有时发达。有匍匐的根茎;茎直立,高30~70cm,圆柱形,具细纵条纹,上部有分枝,被上向伏贴的短毛。叶无柄而抱茎;基生叶在花期枯萎;茎生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3~10cm,宽0.8~5cm,顶端钝或尖,边缘有疏粗齿或羽状浅裂;茎上部叶小,全缘:叶两面或腹面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背面沿叶脉处用短粗毛。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直径6~9mm,长4~5mm;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呈倒披针形,内层总苞片呈倒披针状长圆形,先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序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舌片淡紫色:管状花多数,筒部被短密毛。②子实: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极扁,长1.5~2mm,褐色,边缘色浅而有厚肋,上部被球状的腺体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mm,不等长,易脱落。

植物学特征

株高30~70厘米,茎浅紫红至紫红色,地下根状茎发达,多横向生长,茎节可萌芽抽生新株。叶互生,长椭圆披针形,叶缘具稀疏粗锯齿。头状花序,边缘舌状花浅紫色,中部管状花黄色。果实为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褐色,千粒童1.6克。

生物学特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条件,种子发芽适宜温度20~25℃,生长适宜温度15~22℃,15℃以下时生长缓慢,高温时产品纤维增加,品质下降,地下部分抗寒性强。喜充足光照。较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把沃的土壤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营养价值
为菊科植物马兰的全草及根。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采收,洗净用。味辛,性凉。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有机酸,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乙酸龙脑酯、甲酸龙脑酯、酚类、倍半萜烯、倍半萜醇、二聚戊烯及辛酸等。

食疗与保健
据研究证明:马兰有抗炎解毒,止血,散结消肿作用。

类型与品种

应注意选择叶面无茸毛,茎秆紫红颜色深,无麻涩味和香味较浓的品种。

栽培技术要点

以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南方江苏、浙江等地多于2月底至3月中旬直播(撒播或条播,也可在保护地育苗,然后移栽)或分株移栽,北方北京等地可于3月底4月初进行。种植行距50厘米,株距25~30厘米(也可挖直播田过密苗移栽)。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即可采摘长10厘米左右的幼梢上市。

营养与食用

以嫩茎叶供食用。富含维生素C(36~69毫克/100克鲜样)、胡萝卜素(1.77~31.5毫克/100克鲜样)、钾(495~533毫克/100克鲜样)、钙(145毫克/100克鲜样)以及芳香物质,并具有消食除湿、清热解毒等保健功效。多用沸水汆烫后凉拌,或拌豆腐等供食,也可炒食、作汤料、作面码或涮食。

适宜地区 我国以江苏、浙江、安徽分布较多,近年江苏南京等地已有大面积露地或保护地栽培。

保健:全草入药,消积食,除湿热,利尿,治消化不良、中耳炎等症。

全缘金光菊


植物名称全缘金光菊

学名Rudbeckia fulgida

所 属 科菊科

所 属 属金光菊属

分布 原产北美,北京各公园偶见栽培。

描述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被长硬毛或糙柔毛,单一或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长圆形或匙形,长5~10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成柄,三出脉;上部叶无柄,或基部微抱茎,两面被长硬毛或柔毛。头状花序,直径2~4厘米;总苞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16毫米;舌状花10~15,线形,金黄色或基部橙黄色,管状花褐紫色;托片线状长圆形,钝头,光滑或近光滑,冠毛成短冠状。花、果期8~10月。

用途 观赏植物。

棉花“苗全”七关键


棉花要高产,首要条件是是要抓全苗,而实现全苗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环节过程,在抓每一环节的措施上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影响到一播全苗。对此,提醒棉农朋友们注意抓好如下六个关键环节:

关键一:整平土地动用人力物力集中时间突击整平土地,整平后的棉田不仅造墒均匀能节约用水,还能提高造墒进度,而且出苗一致,易培育壮苗,增强幼苗抗病能力,同时也为以后抗旱排涝打好基础。

关键二:科学造墒棉田造墒要求达到时间上准确、用水量合理、造墒质量高。春季造墒的用水量一般以600~900立方米/公顷为宜;最佳造墒时期为:未冬季造墒的粘质土壤棉田,应距播期20天左右完成造墒;砂质土壤棉田应在播种前15天左右完成造墒;盐碱地块造墒适合在播前半月左右并适当增加10%左右用水量。造墒用水量过大或距播期较近,容易加重苗病。

关键三:正确选用除草剂棉田化学除草剂按使用时期划分,可分为苗前土壤处理剂和苗后茎叶处理剂两种类型,苗前只能使用土壤处理剂,出苗以后只能使用茎叶处理剂。就土壤处理剂而言,也有残效期长短之分,残效期长的除草剂不宜连年使用,否则会加重棉株发病。

关键四:严把购种关购买棉花良种时要做到五看:一看种子生产企业资质和信誉,二看是否已是审定品种,三看种子渠道是否合法,四看种子质量是否达到国标要求,五看有无购种票据。

关键五:适时播种:不同的播种方式,适播期也不相同,基采用营养钵育苗,播期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每钵播种2-3粒,包衣种子每钵播种1-2粒,覆土1-1.2厘米为宜;基采用地膜覆盖直播,播期一般在4月20日左右为宜;露地直播一般在4月25日左右为宜。

关键六:种足预备苗在棉花播种的同时种部分预备苗,做到移苗补缺、有苗可移、万无一失。

关键七:出苗后的管理:不论采用哪种播种方式,播种时一定要浇足水,出苗前苗床温度白天保持28℃-32℃,夜间15℃-18℃,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温,通风口应由小到大,白天25℃为宜,定植前一周进行低温练苗,出苗后基遇低温阴雨天气,应及时喷施波尔多液或退苗特,以防苗病发生。

日本全唇兰植物


学名:Myrmechisjaponica(Rchb.f.)Rolf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

学名:Myrmechisjaponica(Rchb.f.)Rolf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全唇兰属Myrmec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8-15厘米。根状茎伸长,匍匐,具节,节上生根。茎稍粗壮,直立,圆柱形,无毛,具数枚叶。叶小,疏生,叶片圆形或卵圆形,长5-8毫米,宽5-7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圆钝,骤狭成柄;叶柄长4-5毫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长1.5-3厘米,被疏长柔毛;花序顶生,具1-3朵花;花苞片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背面疏被长柔毛,边缘具睫毛,短于子房;子房圆柱形,扭转,被疏长柔毛,连花梗长8-9毫米;花白色,不甚张开,花被片薄;萼片白色或背面有时带粉红色,卵状披针形,近等长,长6毫米,先端稍尖,具1脉;中萼片凹陷呈舟状,宽2.3毫米,与花瓣下部的大半部分粘合呈兜状;侧萼片稍偏斜,宽2.3毫米,基部围抱唇瓣;花瓣白色,卵状长圆形,不斜歪,长6毫米,宽2.3毫米,近顶部收狭,先端钝,近直的,具1脉,两侧几等宽;唇瓣位于下方,白色,呈T字形,长7毫米,基部稍扩大且凹陷呈囊状,其囊内两侧各具1枚四方形、肉质、顶部钝的胼胝体,中部收狭成短的、无细乳突的爪,前部明显扩大成横长方形或近倒三角形的片,片不裂,宽3-3.5毫米,或顶部中间略凹陷。花期7-8月。

产地分布:

产福建(崇安武夷山)、四川(汶川)、云南西北部、西藏(林芝)。生于海拔800-260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地上或岩石上苔藓丛中。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本种提示:

本种与细全唇兰M.gracilis(Bl.)Bl.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花瓣为狭长圆形,斜歪,前部骤狭且向上弯曲;唇瓣基部囊内胼胝体前部凹陷呈2齿裂。故不赞同应绍舜先生(S.S.Ying)(1990年)将本种归并入后者,而处理作异名。

矮全唇兰植物


学名:Myrmechispumila(Hook.f.)T.TangetF.T.Wang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学名:Myrmechispumila(Hook.f.)T.TangetF.T.Wang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全唇兰属Myrmechis

形态特征:

植株高5-12厘米。根状茎匍匐,具节,节上生根。茎粗壮,直立,圆柱形,无毛,具数枚叶。叶片卵形至长卵形,较肉质,长7-14毫米,宽5-8毫米,先端急尖,边缘略波状,基部钝圆,骤狭成柄;叶柄长5-8毫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茎长2-3厘米,被柔毛,基部具1枚披针形、先端渐尖的鞘状苞片;花序顶生,具1-4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背面被柔毛,边缘具睫毛,短于子房;子房圆柱形,扭转,稍被柔毛,连花梗长7-8毫米;花淡白或灰白色,不甚张开;萼片卵形,具1脉,中萼片凹陷呈舟状,长5-6毫米,与花瓣下部的大半部分粘合呈兜状,先端钝尖而向后反曲;侧萼片长6-7毫米,偏斜,基部围抱唇瓣,先端钝尖;花瓣倒披针状长圆形,与中萼片近等长,但较狭,中部宽约2毫米,基部稍收狭,上部骤狭成直的钝头,具1脉;唇瓣位于下方,呈Y字形,长7-8毫米,宽约3毫米,前部明显扩大,2裂,呈锐角叉开,其裂片长圆形,长2.5-3毫米,宽1-1.5毫米,中部收狭成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两侧向上卷曲而边缘具细锯齿的爪,基部扩大,凹陷呈囊状,其囊长和宽各3毫米,在其内两侧各具1枚肉质、长圆形、其顶部截平或略微凹陷的胼胝体。花期7-8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贡山、景东)。生于海拔2800-3800米的林下阴湿处。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泰国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全缘金栗兰


植物名称全缘金栗兰

植物学名Chloranthus holostegius (Hand.- Mazz.) Pei et Shan

药物名称四叶金

异名黑细辛、士细辛、四叶细辛、红线草、对叶四块瓦、平头细辛

种类 全草类
主要产地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

来源本品为金栗兰科植物全缘金栗兰Chloranthus holostegius (Hand.- Mazz.) Pei et Shan之于燥带根全草。


描述
原植物形态:全缘金栗兰为多年生草本,高25~55cm;根状茎横走,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不分枝,下部紫色,节膨大,生2对鳞片状阔卵形或三角形叶。叶对生,4片交互对生于茎顶,呈轮生状,叶片坚纸质,阔椭圆形或倒卵形,长7~15cm,宽3~9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齿,齿尖具腺体,叶面绿色,背面淡绿,两面无毛,侧脉每边6~8条;叶柄长5~15mm。托叶微小。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1~5个聚生,长5~12cm。苞片阔卵形或近半圆形,不分裂;花两性,无花被,黄绿色(或白色),雄蕊3,药隔基部连合,着生于子房顶端柱头外侧,药隔近成线形,长5~8mm;子房卵形。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长3~4mm,绿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活习性:常生于海拔700~2100m的山坡、沟谷密林或灌丛中。

采制:夏、秋季采挖全草,洗净,晒干备用或鲜用。

药材性状:本品全草长30~50cm;根茎具多数须根。茎圆柱形,光滑,下部节膨大,每节有鳞片1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类白色。叶4片交互对生于茎顶部,似轮生状,叶片皱缩,破碎,展开后的完整叶为阔椭圆形或倒卵形,长8~15cm,宽3~9cm,边缘具钝齿,深绿色。穗状花序顶生,花小,白色,具芳香。核果近球形或倒卵形,淡黄色至棕褐色。气微,味辛。以质干,带根,叶完整者为佳。

性味:微苦、涩,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接骨止血,截疟。用于风寒感冒,风湿骨痛,肺结核咯血,淋巴结炎,牙痛,疟疾,跌打损伤,疮痈等症。

阿里山全唇兰植物


学名:MyrmechisdrymoglossifoliaHayata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微子目Micros

学名:MyrmechisdrymoglossifoliaHayata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微子目Microspermae

兰科Orchidaceae

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

鸟巢兰族Trib.Neottieae

斑叶兰亚族Subtrib.Goodyerinae

全唇兰属Myrmechis

形态特征:

植株矮小,高5-6厘米。根状茎纤细,具节,节上生根。茎斜上,白色带红,具数枚叶。叶片卵形或圆状卵形,长7-15毫米,宽5-10毫米,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边缘略波状,具3条主脉,先端急尖,基部钝圆,骤狭成柄;叶柄长5-10毫米,下部扩大成抱茎的鞘。花序长达3厘米,顶生1-2朵花,花序轴纤细,被毛;花苞片披针形,短于子房;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无毛,连花梗长约1.3厘米;花白色,不甚张开;萼片披针形,凹陷,舟状,长7-9毫米,宽2.5-3.5毫米,具1脉,基部围抱唇瓣,鼓出;花瓣斜歪,狭卵形,长7-8.5毫米,宽2.8毫米,上部骤狭,向上弯曲,先端钝,具1脉;唇瓣呈Y字形,长10-12毫米,前部扩大成2裂,裂片长圆形,叉开,宽约5.4毫米,先端钝,中部收狭成管状的爪,爪部表面具细小的疣状突起,基部扩大,凹陷呈囊状,囊内具2枚肉质、近长方形,其顶部2齿状的胼胝体。花期5-8月。

产地分布:

产我国台湾省。生于海拔1800-3000米的林下阴湿处。模式标本采自台湾阿里山。

本种提示:

本种与细全唇兰M.gracilis(Bl.)Bl.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花瓣为狭长圆形,斜歪,前部骤狭且向上弯曲;胼胝四方形,前部2齿裂。故不赞同应绍舜先生(S.S.Ying)(1990年)将本种归并入后者中,作其异名的处理。林赞标(T.P.Lin)先生在《台湾兰科植物3:169.1987》中指出本种与M.japonica(Rchb.f.)Rolfe完全不同。我们认为后者在台湾不产,而刘棠瑞和苏鸿傺两位先生在《台湾植物志5:1064.1978》和应绍舜先生在《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鉴1:402.1977》中所记载的M.japonica(Rchb.f.)Rolfe恐属本种之误。

花卉大全《全叶马兰》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好的花卉大全知识的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全叶扦插过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