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但凡有生活情趣的人都喜欢花,种花养花则是很多人与花相伴的一种方式。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很难将花卉种植好,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马拉巴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马拉巴粟又称瓜粟、中美木棉,俗称发财树,为木棉科瓜粟属热带观叶植物。

马拉巴粟为常绿乔木,自然状态下高可达十余米。茎的基部自然膨大如鼓槌,甚为奇特。掌状复叶互生,吃叶柄长10-28厘米;小叶4-7片,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先端尖,长9-20厘米、宽2-7厘米,羽状脉,小叶短柄;新叶淡绿色,成熟叶墨绿色并有革质。花单生叶腋,花期7-8月,小苞片2-3枚,花朵淡黄绿色;子房上位,蒴果长圆形,5瓣裂。从高大的果树变为盆栽的室内绿化植物在国外也是十多年的事。

马拉巴粟原产于墨西哥,我国台湾岛现已批量种植生产,大陆近年来也已引种,且多以盆栽种植观赏。其性喜高温和半阴环境,膨大的茎能贮存养分和水分,因面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旱、耐阴,对土壤要求不高,容易栽培。

马拉巴粟多用播种繁殖,也可用扦插繁殖。播种宜用新鲜种子,其种子如板粟,秋天成熟后采摘,将壳去除即播下,在上面覆盖细土约2厘米厚,然后放置在半阴处保持一定的湿度。播后一周左右可发芽。种子发芽率高,且实生苗生长迅速,干基部会自然肥大,十分美观。春季也可利用植株截顶时剪下的枝条,扦插在蛭石或粗沙中,保持一定的温湿度。约一个月左右,可生根成活,但扦插苗的基部不会膨大。

马拉巴粟盆栽养护也较简单。一般用疏松的园土加少量复合肥作为基质。小苗上盆或地栽种植后,由于它的顶端优势明显,如不摘心就会单杆直往上长;但只要剪去顶芽,很快就会长出侧枝,茎的基部也会明显膨大起来。马拉巴粟适应性强,喜光又能耐阴,入夏时予以遮阴,保持50%的光照即可。如在烈日下暴晒,则叶尖叶缘易枯焦、叶色泛黄。在室内栽培观赏宜置于有一定散射光处。如光线过暗,则抽长的新梢及新叶不易老化,从而出现黄化或枯烂。其生长适温为20-30℃,温度低至10℃也能适应。但温度不宜低于5℃,否则容易 发生寒害,轻者造成落叶,重者可能造成一线希望死亡。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不干不浇。如水分过多或积水,则生长不良或根茎腐烂;但土壤已不宜太干,尤其晴天空气干燥时还须适当喷水,以保证叶片油绿而有光泽。生长季每月施饼肥水或复合肥1-2次,同时追施适量磷钾肥,以促进茎干基部膨大。

盆栽马拉巴粟多把树干“编辫”种植。具体做法是:待播种苗长高至2米左右时,约在1.5米处截去上部,使其成光杆,然后从地下掘起,在半阴条件下让其自然晾干1-2天,使树干弯得柔软而易于弯曲。接着用绳子捆紧同样粗细的几植株的基部,并将其树干编成辫状,放倒在地上,用重物压住,使其形状固定,这样将来能直立向上。编好后可将植株继续种于地上,让它生长一段时间,使茎干生长粗壮、辫状充实整齐;也可直接上盆种植,让它生长枝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龙”、“五龙”,“七龙”等即是用3株、5株、7株马拉巴粟植株经打编成辫状后种植种植于盆中,使其身价倍增。这些产品目前大多从台湾整好型后直接运进大陆种植,大陆南方各省区开始开展这项工作。

马拉巴粟树形似伞状,树干苍劲古朴,茎基部膨大肥圆,其上车轮状的绿叶辐射平展,枝叶潇洒婆娑,极其自然美,观赏价值很高。尤其用其打编后栽培利用,煞是好看,提高了观赏价值,增强了装饰效果。同时由于其对光的适应性强,较耐阴,栽培养护简单,极适合室内栽培。盆栽种植用于家庭、商场、宾馆、办公室等 室内绿化美化装饰,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堪称室内美化的植物新秀。用其美化厅、室,富有南国海滨凤光,并且寓意“发财”给人以美好的祝愿。


xzH52.COm推荐阅读

室内新宠马拉巴栗


马拉巴栗为木棉科多年生常绿乔木,又名大果木棉、栗子树、美国花生,俗称美国土豆。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及南美洲委内瑞拉、圭亚那带,现在我国南方有种植,台湾普遍栽种。 马拉巴栗原是果树类,生长迅速.耐阴性极强,耐旱。掌状复叶光泽浓绿,树姿优美。被移作观赏植物盆栽后,现时已成了室内植物的新宠。独特之处,在于盆栽茎基部肥大,具有苍劲简朴之美。目前盆栽大多把同样株型大小的植株同种一盆;若茎围较大者或株型较佳者,则以单株种植,都生趣盎然,各有其美,令人喜爱。 马拉巴栗花大而美,于叶腋单生,花色为淡白绿色,花瓣五枚,花丝细长;花后结蒴果,呈卵圆形,果皮坚硬有纵腺,内含十几颗种子,种子炒熟后可食,味如栗又似花生。韧皮纤维可造纸。 繁殖可用播种、扦插或嫁接法,但大多数以种子繁殖,这样能产生茎围肥大的植株。播种春秋季为佳,直接去掉种壳便可播种 ,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为最好。苗高30厘米左右便可移植上盆。喜温暖的气候,全日照、半日照或阴蔽处均能生长。但夏天要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叶片枯黄。冬天要置于5℃以上之处。盆栽宜浅植。若分枝少就应摘心,促使多分枝。 马拉巴栗移植后老叶会脱落,这是正常现象,待恢复生机后就会再生长。施肥以有机肥料作基肥,生长期间再少量补给氮、磷、钾三要素,每月薄施一次即可,多施磷、钾肥有利茎基部肥大。平时只须保持盆土均匀湿润,夏季二至三天,春秋约三至五天浇水一次即可

马拉巴栗的繁殖管理


繁殖方法 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

1.播种繁殖 种子成熟后将种壳去除随即播种,新采的种子发芽快且发芽率高。实生苗木质化后干基部会自然肥大。播种后覆盖细土约2厘米厚,然后放置半阴处,保持湿润,播后约4~6天可发芽,发芽温度22—26℃。苗长至25厘米左右可间密留疏,使树苗均匀生长。生长迅速,苗期要薄施氮肥和增施磷钾肥2—3次,促使茎干基部膨大。可将三棵或五棵合种于一盆中,稍长高后,编成三辫或五辫发财树。

2.扦插繁殖 5--8月选用1~2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取10cm长的小段,顶部带一束嫩叶,插入粗沙或蛭石中,深度3~5cm。遮荫50%,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约2个月可生根,但基部不会膨大。但扦插基部难以形成膨大根茎,观赏价值不如播种苗高。

栽培管理

马拉巴栗栽培容易,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具弱酸性(pH值6.5左右)、排水良好的一般园土都能生长。马拉巴栗耐旱力强,但不耐水淹,故栽培基质忌长期潮湿、积水。它喜光也耐阴,幼苗在阴蔽处培植生长迅速,1年可长高50厘米以上。生长适温25~32℃。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除冬季和早春在温室内盆栽养护外,其余季节可在室外阳光下正常生长,除夏日烈日外,尽量多晒太阳,可使叶芽短壮、株型紧凑丰满。浇水掌握宁少勿多的原则。如在室内摆放时间较长,不可直接置于阳光下,应先置半荫处1周左右,适应后逐渐增加光照。干燥时常向叶面喷水,生长期应适时浇水。高温有利于生长。肥料以氮、磷、钾营养全面的复合肥较好。每1~2周施一次稀薄氮肥以利叶片生长及颜色翠绿。作室内盆栽观赏的应人工控制其生长高度,进行强修剪。顶端优势明显,如不剪顶,则少分枝,一直往高长。一旦剪去顶芽,立即长出侧枝,并可明显促使茎干基部膨大,好似块茎。发财树萌芽力强,重剪后在剪口下方会很快萌生新芽。入冬后即使微霜也会造成叶片受冻,最好移入室内,冬季耐最低温为8℃,

11-3月保持盆土偏干为好,不干不浇。不施肥。室温在15℃以上时,置于明亮有光照处。4月初修剪整枝,剪去细弱枝,长枝短截,剪口下能萌发更多新枝,使株型更丰满。生长两年左右可换盆换土。花盆用较大的筒盆,下垫3厘米左右木炭渣或粗砂砾做排水层。培养土用50%泥炭土加50%园土,再加入少量腐熟饼肥配成。倒盆后除去周围旧土重新栽植。栽后置半阴处,盆土稍湿即可。发出新芽后可多见阳光。室内养护中如出现叶片发黄脱落,只要根、茎未烂,可放半阴处,盆土勿干勿涝,1个月左右仍可发出新芽。如茎干基部有水渍状腐烂,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水溶液清洗患处,并浇灌盆土。长期摆放在室内荫蔽处会使枝叶瘦弱、暗淡无光泽,叶片发黄或落叶。应在稍强的光线下复壮后再摆放观赏。注意不能忽冷忽热、忽干忽湿。

马拉巴栗(发财树)盆栽及养护



马拉巴栗,俗称发财树、瓜栗,为木棉科常绿或半落叶乔木,马拉巴栗属热带观叶植物。它树姿优雅,树干苍劲、古朴,车轮状的绿叶转射平展,枝叶潇洒婆娑,观赏价值高,尤以3—5株及各种辫状或螺旋状造型,已成为室内观赏植物的佼佼者,曾被联合国环保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室内观赏花木之一。盆栽用于美化厅、堂、宅,有“发财”之寓意,给人们美好的祝愿。近几年,我国台湾省及广东、福建等地现已批量生产。

生长习性

马拉巴栗性喜高温和半阴环境,茎能贮存水分和养分,具有抗逆、耐旱特性,耐阴性强,容易栽培,喜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适宜温度20—30℃,温度低于10℃也能生长,但低于5℃容易受害,轻者造成落叶,重者可造成死亡。

繁殖方法

马拉巴栗多用播种繁殖,也可扦插繁殖。播种宜用新鲜种子,秋天成熟后采摘,将种壳去除随即播种。播种后覆盖细土约2厘米厚,然后放置半阴处,保持湿润,播后约7天左右可发芽。发芽温度22—26℃。苗长至25厘米左右可间密留疏,使树苗均匀生长。实生苗生长迅速,苗期要薄施氮肥和增施磷钾肥2—3次,促使茎干基部膨大。春季也可利用植株截顶时剪下枝条,扦插在砂石或粗沙中,保持一定湿度,约30天左右可生根,但扦插基部难以形成膨大根茎,观赏价值不如播种苗高。

栽培与养护

马拉巴栗盆栽养护比较简单,一般用疏松菜园土或泥炭土、腐叶土、粗沙,加少量复合肥或鸡屎作基肥、培养土。小苗上盆或地栽种后,顶端具有明显优势,如不摘心,就会单杆直往上长;当剪去顶芽时,很快就会长出侧枝,茎的基部也会明显膨大。地栽长到1·5米高时,可编辫或“成龙”造型,编好再继续种于地上或盆栽养护,提高观赏价值。如台山市端芬镇台湾外商在山坡地大量种植马拉巴栗,并编辫成三株、五株、七株等盆景树,经济效益可观。马拉巴栗适应性强,喜光又耐阴,全日照、半日照或荫蔽处均生长良好。但长久在阴暗处生长,生机会转劣。入夏时应遮阴50%为好,以免烈日曝晒使叶尖、叶缘枯焦。在室内栽培观赏宜置放有一定散射光处,不宜连续超过30天,如出现生机转劣徒长现象,应逐渐接受阳光,切忌急速受强光照射,以防不适应枯死。盆栽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不干不浇,其膨大茎能贮存一定水分和养分,盆栽排水畅通,宁干勿湿,不可潮湿滞水,如水分过多积水,则生长不良,或根茎腐烂;但土壤也不宜太干,尤其晴天空气干燥时还须适当喷水,以保叶片油绿而有光泽。生长期每月薄施腐熟花生麸肥水或有机质氮、磷、钾肥,或复合肥1—2次,一般室内观赏不必施肥。但每1—2个月盆施复合肥一次,每盆6—8克左右,以薄施为好,切忌浓肥,应增施磷钾肥,使茎干膨大。或叶面喷肥1—2次,以绿旺+植宝素+0·2%磷酸二氢钾等营养液,使叶片厚、叶色墨绿,每10—15天喷一次,可保持叶片绿而有光泽。冬季要温暖避光越冬,温度不宜低于5℃,土壤也不应太干,晴天空气干燥时适当喷水。春季应修剪枝叶1次,促使枝叶更新。

编辫造型

马拉巴栗播种长至2米左右,约在1·2—1·5米处截去上部,让其成光杆,然后从地上掘起,放在半阴凉处让其自然凉干1—2天,使树干变得柔软而易于弯曲。接着用绳子捆扎紧同样粗度和高度的若干植株基部,将其茎干编成辫状,放倒在地上,用重物如石头、铁块压实,固定形态,用铁线扎紧固定成直立辫状形。编好后将植株继续种于地上,加强肥水管理,尤其追施磷钾肥,使茎干生长粗壮,辫状充实整齐一致;也可直接上盆种植,让其长枝叶。目前市场销售的“三龙”、“五龙”、“七龙”等即是用3枝、5枝、7枝植株经打成辫状后种于盆中。夏季2—3天浇水1次,春秋季每4—6天浇水1次,冬季以湿润为宜,适当减少浇水次数。

注意病虫害发生,如发现茎部表皮发黑或露出黑色丝状纤维,是茎腐病而引起马拉巴栗烂茎。发病初期应喷洒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炭疽病可用50%百菌清可湿粉800倍或50%多菌灵600倍液喷洒防治,每7—10天1次。如菜青虫、尺蠖、红蜘蛛可定期喷施40%氧化乐果800倍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每7天1次连喷施2—3次。

粟秆蝇


粟秆蝇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的谷子产区,尤以降水较为充沛或水肥条件较好的产谷区发生较重。主要取食谷子和狗尾草。


为害症状

粟秆蝇的幼虫入谷子嫩叶心基部、嫩芽和幼穗为害,造成枯心苗,易折,谷穗畸形,不结实。


生活习性

粟秆蝇在东北、河北北部和山西中部一年发生2代,在华北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代。在2代区,第一代主要为害春谷幼苗,造成枯心;第二人主要为害迟播春谷,而在一年两作地区,则主要为害夏谷苗期,常造成大量枯心,次之为迟播春谷的分蘖。在3代区,一般均为一年两作地区,第一、二代幼虫为害情况与2代区相似,而第三代幼虫则主要为害晚播夏谷和早播夏谷的后期分蘖。各地以老熟幼虫在6~9厘米土中越冬。

成虫多于清晨活动,喜在有蚜虫的植物上活动,取食蜜露和花蜜。有很强的趋化性,对糖醋液、糖蜜液和腐烂腥臭的物质有极强的趋性,可用这些物质诱集其成虫。成虫产卵为散产,主为产在谷子叶片基部及叶鞘内外。

初孵幼虫由心叶卷缝中爬到心叶基部,不能抽穗。谷子生长后期,少数幼虫可直接为害幼穗,使之抽出毛掸状不实小穗。

粟秆蝇为喜湿性害虫,最适温度是22~26℃,相对湿度为60%~80%,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出土均要求土壤湿润,成虫交尾、产卵及幼虫钻蛀为害匀需高湿度。在干旱条件下,幼虫常大量失水死亡。氮肥过多,植株柔软受害重,谷株健壮,叶片宽大,生长快的品种受害轻,早播谷子受害也轻。


防治方法

粟秆蝇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在做好科学田间管理的基础上,以成虫防治为主。

⒈农业防治

⑴适时早播,促进壮苗早发。

⑵结合铲除杂草,早期拔除枯心苗,并妥善集中处理。

⑶选种叶宽、茎秆坚硬的丰产品种,减轻粟秆蝇的为害。

⒉适时药剂防治

⑴成虫诱杀利用糖蜜液或腐败有腥臭的动物加入少许敌百虫药,置于谷垅上进行成虫诱杀,减少成虫产卵量。

⑵在羽化盛期叶喷洒40%乐果乳剂1000倍注代号50%敌敌畏乳油与40%乐果乳油1:1混合后,兑水1000倍,每亩喷药液50千克。也可用2.5%敌百虫粉剂,每亩施1.5~2千克。

粟灰螟


粟灰螟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华东北部等北方谷子产区,以及广东、台湾、广西和四川等省(区)的一部分甘蔗产区。和玉米螟比较,粟灰螟食性较简单。在北方主要为害谷子,有时也为害糜黍和狗尾草、谷莠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为害症状

谷子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株;谷株抽穗后被蛀,常常形成穗而不实,或遇风雨,大量折株造成减产,成为北方谷区的主要蛀茎害虫。当谷子与玉米混播或与玉米高梁间作时,玉米、高梁等也可受其为害。

生活习性

粟灰螟在我国北方谷子产区,一年可以发生1~3代,一般以2、3代发生区为害较重。粟灰螟以幼虫越冬,并以老熟幼虫为主,主要集中在谷茬内,少数在谷草内越冬。在2代区,第一代幼虫集中为害春谷苗期,造成枯心,第二代主要为害春谷穗期和夏谷苗期;在3代区,第一、二代为害情况基本与二代区相同,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夏谷穗期和晚播夏谷苗期。

成虫多于日落前后羽化,白天潜栖于谷株或其它植物的叶背、土愉下或土缝等阴暗处,夜晚活动,有趋光性。第一代成虫卵多产于春谷苗中及下部叶背的中部至叶尖近部中脉处,少数可产于叶面。第二代成虫卵在夏谷上的分布情况与第一代卵相似,而在已抽穗的春谷上多产于基部小叶或中部叶背,少数产于谷茎上。

初孵幼虫行动活泼,爬行迅速。大部分幼虫于卵株上沿茎爬至下部叶鞘或靠近地面新生根处取食为害;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或落地面爬于它株。幼虫孵出后3天,大多转至谷株基部,并自近地面处或第二、三叶鞘处蛀茎为害,约5天后,被害谷苗心叶青枯,蛀孔处仅有少量虫粪或残屑。发育至3龄后表现转株为害习性,一般幼虫可能转害2~3株。

降雨量和湿度对粟灰螟影响最大,春季如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化蛹、羽化和产卵。粟灰螟产卵对谷苗有较强的选择性,播种越早,植株越高,受害越重。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一般株色深,基秆粗软,叶鞘茸毛稀疏,分蘖力弱的品种受害重。春谷区和春夏谷混播区发生重,夏谷区为害轻。

防治方法

⒈农业防治

⑴结合秋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

⑵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产卵盛期。

⑶选种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集中防治。

⑷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扩散为害。


⒉药剂防治

用药最佳时期是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之前。主要施撒毒土:

⑴每亩用1.5%甲基1605粉剂2千克,拌细土20千克或用5%西维困粉剂1.5~2千克,拌细土20千克制成毒土,撒在谷苗根际;

⑵每亩用50%对硫磷(1605)乳油50~100毫升,拌细土15~20千克,拌匀后顺垅撒在谷苗根际附近,形成药带,效果亦佳。

马拉硫磷


英文通用名 malathion

其他名称 马拉松

毒性 马拉硫磷属低毒杀虫剂。原药雌鼠急性经口LD50为1751.5毫克/千克,雄大鼠经口LD50为1634.5毫克/千克,大鼠经皮LD50为4000--6150毫克/千克,对蜜蜂高毒,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剂型 45%马拉硫磷乳油,25%马拉硫磷油剂,70%优质马拉硫磷乳油(防虫磷)。

特点 马拉硫磷具有良好的触杀和一定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进入虫体后氧化成马拉氧磷,从而更能发挥毒杀作用,而进入温血动物时,则被在昆虫体内所没有的羧酸酯酶水解,因而失去毒性。马拉硫磷毒性低,残效期短,对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都有效。

适用范围 适用于防治烟草、茶和桑树等作物上的害虫。也可用于防治仓库害虫。

使用方法

1. 麦类作物害虫的防治 防治粘虫、蚜虫、麦叶蜂,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
2. 豆类作物害虫的防治 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造桥虫、豌豆象、豌豆和管蚜、黄条跳甲,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亩喷液量75--100 千克。
3. 水稻害虫的防治 防治稻叶蝉、稻飞虱,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亩喷液量75--100 千克
4. 棉花害虫的防治 防治棉叶跳虫、盲蝽象,用45%乳油1500倍液喷雾。
5. 果树害虫的防治 防治果树上各种刺蛾、巢蛾、粉介壳虫、蚜虫,用45%乳油1500倍液喷雾。
6. 茶树害虫的防治 防治茶象甲、长白蚧、龟甲蚧、茶绵蚧等,用45%乳油500-800倍液喷雾。
7. 蔬菜害虫的防治 防治菜青虫、菜蚜、黄条跳甲等,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
8. 林木害虫的防治 防治尺蠖、松毛虫、杨毒蛾等,每亩用25%油剂150-200毫升,超低容量喷雾。
9.卫生害虫的防治
苍蝇用45%乳油250倍液按100--200 毫升/ 平方米用药。
臭虫用45%乳油160倍液按100--150 毫升/ 平方米用药。
蟑螂用45%乳油250倍液按50 毫升/ 平方米用药。

注意事项

1. 本品易燃,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注意防火,远离火源。
2.中毒症状为头痛、头晕、恶心、无力、多汗、呕吐、流涎、视力模糊、瞳孔缩小、痉挛、昏迷、肌纤颤、肺水肿等。误中毒时应立即送医院诊治,给病人皮下注射1-2毫克阿托品,并立即催吐。上呼吸道刺激可饮少量牛奶及苏打。眼睛受到沾染时用温水冲洗。皮肤发炎时可用20%苏打水湿绷带包扎。

喜马拉雅红豆杉


现状濒危种。该种是喜马拉雅山的特有种类,在我国仅产西藏吉隆,数量极少,并砍伐,或不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在我国装有绝迹的危险。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和灌木,具开展或向上伸展的枝条;树皮淡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不规则互生,淡绿色,后变淡褐色或红褐色;冬芽卵圆形,芽鳞覆瓦状,基部的芽鳞通常三角状卵形,先端急,背面稍具,脱落或少数宿丰于小枝基部。叶螺旋状着生,不规则二列,线形。通常直,长1.5-3.5厘米,宽约2.5毫米,先端有突起的锐尖头,上面光绿色,吵脉隆起,下面2条较绿色这带宽2倍的淡色气孔带;具短。雌雄异株,球花单生叶腋;雄球花圆球形,具多数螺状排列的雄蕊,具短我;雌球花几无梗,上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基部围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种子当年成熟,坚果状,柱状长圆生于肉质、红色、杯状假种能上能下中,长约6.5毫米,直径4.5-5毫米,微扁,上疗两侧有钝,先具短尖,种椭圆形。

地理分布在我国仅见于西藏吉隆叶隆村和鲁嘎村一带,海拔2800-3100米地段的林中。阿富汗至尼泊乐也有分布。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夏温冬凉,四季分明,冬季有雪覆盖。年平均温10左右,最高温16-18,最低温0,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湿度50-60%。能耐寒,并有较强的耐阴性,多生于河谷和较湿润地段的林中。

保护价值 为喜马拉雅山区的特有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及红豆杉属分类,分布均有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 目前应砍伐,保护好所在地的自然植被,建议枯吉隆建立自然保护区,或由林业部门重点保护喜马拉雅红豆杉、喜马拉雅长叶松、长叶云杉等

珍稀植物。并开展繁殖试验,扩大种植。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种胚休眠期较长,采种后必须在低温下用湿沙层积贮,春季播种,用扦插法亦能繁殖。

你对马拉硫磷知道多少?养花小技巧


“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品,很多人赏花的同时,迷上了种植花卉。种植花草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人们有哪些种植花草的经验呢?爱花卉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你对马拉硫磷知道多少?养花小技巧》,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你对马拉硫磷知道多少?

大家有可能对马拉硫磷,不是太了解,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马拉硫磷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进入虫体后氧化成马拉氧磷,从而更能发挥毒杀作用,而进入温血动物时,则被在昆虫体内所没有的羧酸酯酶水解,因而失去毒性。马拉硫磷毒性低,残效期短,对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都有效。

马拉硫磷的使用方法

1.麦类作物害虫的防治

防治粘虫、蚜虫、麦叶蜂,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

2.豆类作物害虫的防治

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造桥虫、豌豆象、豌豆和管蚜、黄条跳甲,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亩喷液量75--100千克。

3.水稻害虫的防治

防治稻叶蝉、稻飞虱。

4.棉花害虫的防治

防治棉叶跳虫、盲蝽象,用45%乳油1500倍液喷雾。

5.果树害虫的防治

防治果树上各种刺蛾、巢蛾、粉介壳虫、蚜虫,用45%乳油1500倍液喷雾。

6.茶树害虫的防治

防治茶象甲、长白蚧、龟甲蚧、茶绵蚧等,用45%乳油500-800倍液喷雾。

7.蔬菜害虫的防治

防治菜青虫、菜蚜、黄条跳甲等,用45%乳油1000倍液喷雾。

8.林木害虫的防治

防治尺蠖、松毛虫、杨毒蛾等,每亩用25%油剂150-200毫升,超低容量喷雾。

9.卫生害虫的防治

苍蝇用45%乳油250倍液按100--200毫升/平方米用药。臭虫用45%乳油160倍液按100--150毫升/平方米用药。蟑螂用45%乳油250倍液按50毫升/平方米用药。

你对马拉硫磷知道多少?

马拉硫磷的别名是马拉松;四零四九;马拉赛昂 英文通用名称 malathion 毒性 马拉硫磷属低毒杀虫剂。原药雌鼠急性经口LD50为1751.5毫克/千克,雄大鼠经口LD50为1634.5毫克/千克,大鼠经皮LD50为4000--6150毫克/千克,对蜜蜂高毒,对眼睛、皮肤有刺激性。 剂型 45%马拉硫磷乳油,25%马拉硫磷油剂,70%优质马拉硫磷乳油(防虫磷)。适用范围 适用于防治烟草、茶和桑树等作物上的害虫。也可用于防治仓库害虫。

什么农药对粟胡麻斑病有防治功效?养花小技巧


什么农药对粟胡麻斑病有防治功效?

对粟胡麻斑病有防治功效的农药物防治技术: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0%抗菌剂401乳油1000倍液

80%抗菌剂402乳油8000倍液

(1)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0.3%的15%粉锈灵粉剂、或50%福美双或70%甲基托布津或12.5%速保利拌种;

用种子重量0.3%的40%多菌灵超微可湿粉拌种,。

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2)喷施用药:

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

40%稻瘟灵可湿性粉400倍液

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20%稻曲克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0%毒菌锡胶悬剂400倍液

绿帮98水稻专用型600倍液

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0%克瘟散乳剂iooo倍液

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

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

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

对粟胡麻斑病有防治功效的农药物防治技术:

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10%抗菌剂401乳油1000倍液

80%抗菌剂402乳油8000倍液

(1)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0.3%的15%粉锈灵粉剂、或50%福美双或70%甲基托布津或12.5%速保利拌种;

用种子重量0.3%的40%多菌灵超微可湿粉拌种,。

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2)喷施用药:

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

40%稻瘟灵可湿性粉400倍液

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20%稻曲克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0%毒菌锡胶悬剂400倍液

绿帮98水稻专用型600倍液

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0%克瘟散乳剂iooo倍液

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

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30%克瘟散乳油500倍液

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

40%克百菌悬浮剂500倍液

喜欢《马拉巴粟》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危地马拉花卉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