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以独有的姿态早早地绽放了,那一朵朵黄色的花蕾,一串串芬芳的花瓣,静静地绽放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微笑着向着人们致意。”花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花以她独特的魅力让很多人投身花卉种植。花卉种植实际上学问很多,你在寻找有关种养植的技巧吗?鲜之花网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美人蕉青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症状:

近几年各地庭园、路旁栽植的杂种美人蕉、株型矮壮、叶色墨绿,花色丰富,色彩鲜艳,深为人们喜爱。可是1998年深圳绿地大片发生毁灭性青枯病。各地每年损失近10万株,病区发病率20~30%,严重的成片死亡,影响景观。

病菌侵染植株的茎干和根系,流行期植株从染病到枯死一般10~15天。大多从根部感病,也有从茎干处侵入,病株地上部叶片失水变黄,萎蔫下垂,逐渐茎基或茎干出现黑色条斑,绕茎一周后整株枯死。横切坏死根或茎,几分钟后切面上有乳白色或黄褐色细菌粘液溢出,此即为病原细菌,是室外诊断青枯病的重要依据。若纵切茎干还可见条状黑褐色斑带。

发生规律:

病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残体和垃圾混合物中,凡是种过花生、番茄、茄子、烟草、木麻黄、桉树、菊花、大丽花等染病植物的土壤,以及这些罹病植物的花、茎、根和叶的病残体接触过的土肥、水源都有可能存在和繁殖青枯病原细菌,若使用这些土壤、水肥培育美人蕉就会发生青枯病。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干燥或水淹时仅能存活30天和90天。病菌主要从寄主伤口侵入,风雨损伤、昆虫蛀食、人为活动都会为病菌侵入创造机会。地表迳流,株间连根是小区间主要的传播途径。远距离传播靠带病的块茎繁殖材料。一般每年3月开始发病,6~10月发病严重,7~9月为高峰期。台风雨后,当大气温度在33~35℃,相对湿度80%以上时,若绿地积水,青枯病最易流行。


防治方法:

1. 不要在病区取块茎作繁殖材料,严格检疫,发现批量带病种苗,应成批淘汰。

2. 不要在发生过青枯病的土壤上种植美人蕉。若要施用土杂肥应先堆沤,充分腐熟,或每平方米用40%福尔马林50倍液6公斤淋洒后复盖薄膜消毒。

3. 病害流行期不要中耕除草,避免损伤植株。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挖去病土并在四周撒淋25%青枯灵400~600倍液或90%土、链霉素3000~4000倍液或硫磺粉剂。在病区台风过后最好淋撒上述药剂1次。

Xzh52.COM延伸阅读

荷花黑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荷花黑斑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在荷花的所有栽培地均有发生,地栽、盆栽都会受到侵害,此病也可为害睡莲、王莲等水生花卉。现将其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有圆形黄斑,以后逐渐扩展为不规则的深褐色病斑,病斑分布不均匀,但一般叶脉不受侵害。病斑外圈有黄色晕,症斑上有不规则的轮纹,并着生明显黑色霉层牞发病中期叶缘上卷牞后期整个叶片呈焦糊状而死亡。

二、发生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6至9月为发病高峰期,高温高湿及密不通风的环境可使病情加重。

三、防治方法春季萌芽后,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预防。及时将病叶剪除,阻断传染源。及时灭杀蚜虫、介壳虫等刺吸式害虫。如有发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剂800倍液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颗粒剂1000倍液交替喷施,每次间隔8至10天。

玉簪炭疽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具红褐色边缘,其上生有小黑点。后期病斑破碎形成穿孔。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形。发病严重时能引起叶枯。茎、叶柄和花梗感病形成长条形病斑。

2、病原及发病现状:

玉簪炭疽病由真菌中的菜刺盘孢菌侵染所致。秋季生长在潮湿地段上的植株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消灭侵染源。将花坛、花径的病株残体彻底清除并集中销毁,减少侵染源。

2、避免从植株上方浇水,减少病菌借水滴飞溅传播、蔓延。

3、药剂防治。发病期间可喷施1%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美人蕉花叶病的症状及防治


美人蕉(学名:Canna indica L.):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米,全株绿色无毛,被蜡质白粉。具块状根茎。地上枝丛生。单叶互生;具鞘状的叶柄;总状花序疏花;略超出于叶片之上;花红色,单生;苞片卵形,绿色,长约1.2厘米;萼片3,披针形,长约1厘米,绿色而有时染红;花冠管长不及1厘米,花冠裂片披针形,长3-3.5厘米,绿色或红色;外轮退化雄蕊3-2枚,鲜红色,其中2枚倒披针形,长3.5-4 厘米,宽5-7毫米,另一枚如存在则特别小,长1.5厘米,宽仅1毫米;唇瓣披针形,长3厘米,弯曲;发育雄蕊长2.5厘米,花药室长6毫米;花柱扁平,长3厘米,一半和发育雄蕊的花丝连合。病原引起美人蕉花叶病的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virus,CMV),病毒粒体为20面体,直径28-30nm;汁液的致死温度约70摄氏度;稀释终点为10-4;体外保毒期在20摄氏度以下3-6天。另外,我国有关部门还从花叶病病株内分离出美人蕉矮化类病毒(Cannadwarfviriod),初步鉴定为黄化类型症状的病原物。传染途径美人蕉上带毒母株是病毒的重要来源,分株繁殖是重要的扩散途径。田间的传播是通过蚜虫。蚜虫在病株上取食1分钟就可带毒,在健株上取食1分钟,即可将病毒传上。病毒在虫体内的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病、健株间的接触,田间操作,也可传毒。发病规律美人蕉花叶病发生极为普遍,由于采用营养分根繁殖,使病毒代代相传,逐年加重。黄瓜花叶病毒和美人焦花叶病毒传播的途径主要是蚜虫和汁液接触传染,特别是棉蚜、玉米蚜等作非持久性传毒。易于汁液接种,如采用摩擦接种法,可在心叶烟、三生烟、黄瓜、昆诺阿藜、曼陀罗、苋色藜、千日红、豇豆和蚕豆等植物上产生病毒病症状。美人蕉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普通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粉叶美人蕉发病严重,红花美人蕉抗病力强。防治方法①淘汰有毒的块茎,不用带毒的根茎作繁殖材料,秋天挖取块茎时,把地上部分表现花叶症状的弃去。由于美人蕉是分根繁殖,易使病毒年年相传,所以在繁殖时,宜选用无病毒的母株作为繁殖材料。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销毁,以减少浸染源。②该病是由蚜虫传播,使用杀虫剂防治蚜虫,减少传病媒介。用40%氧化乐果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20%味衣、70%丙蚜松各1000倍液喷施。用西维因、马拉松等农药防治传毒蚜虫;CMV有很多毒源植物,应及时清除。

榆叶梅黑斑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症状:

 黑斑病又名轮斑病。主要危害榆叶梅的叶片。病斑近圆形,有时受叶脉呈不规则形,并可融合成较大斑块。病斑呈褐色,并具深褐色轮纹,上面着生黑褐色霉状物。

2、病原及发病现状:

 榆叶梅黑斑病是真菌病害,由樱桃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病菌在落地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秋季发生较普遍。


防治方法:

1、清除浸染源:

秋末冬初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销毁,以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2、药剂防治:

发期间可喷洒50%多菌灵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也可1喷洒%波尔多液。

散尾葵叶枯病的发病症状


散尾葵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散尾葵叶枯病是由真菌侵染造成的一种常见病害,对散尾葵生长影响很大,轻者使叶片干枯,重者会导致植株整株死亡。现将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病菌最先侵染叶尖和叶缘,发病初期染病处呈褐色斑点或条块状斑块,中期斑点或斑块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后期叶片呈现灰白状干枯。 二、发病规律

致病病菌在病株上或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喷淋浇水传播,病菌从植株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及密不通风环境易患此病。 三、防治方法

加强疫病检查,不引进带病植株;加强通风,发病期避免雨淋和喷淋;及时将受害枝叶剪除,阻止继续浸染,修剪后伤口涂抹达科宁药膏进行处理;如有病害发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洒,间隔7至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至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月季花叶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症状:

1、症状:

其症状表现因月季品种不同而异。有的表现为花叶;有些在叶尖或中部,或近叶基部出现一条淡黄色单峰曲线状褪绿带,或呈系统环斑、栎叶状褪绿斑;有些表现黄脉、叶畸形及植株矮化。

2、病原及发病现状:

花叶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引起月季花叶病的病毒目前我国已知有3种,即月季花叶病毒、苹果花叶病毒及南芥莱花叶病毒。月季花叶病毒通过汁液传播,嫁接和蚜虫也传毒,因此用有病月季作接穗、砧木或插条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择不带病植株作繁殖材料;及时清除病株并销毁,减少毒源。

2、热处理脱毒,将病株在38摄氏度湿度下,4放置周,脱毒效果良好。

3、及时喷药防治传毒昆虫。

苗木主要疾病症状及防治


1.苗木叶子卷曲,叶片叶柄下垂,出现萎蔫现象;植株幼叶枯焦。主要是光线太强,气候太干燥,浇水过少或不足,造成植株缺水所至,应注意适时浇水。
2. 叶片发黄,下垂,枝叶萎蔫,逐渐枯萎落。主要是土壤粘重、板结,造成通风不良,排水不畅,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减弱。应及时松土。
3.植株落花、落果、落蕾。主要是养分不足,光照不足,浇水过多或不足,应施肥、增加光照,并注意浇水适度。
4.苗子突然落叶。这主要是湿度忽高忽低,光强度变动太大,或缺水所致。所以应将苗圃地选择在湿度适当,光照适度的地方,并注意对苗床适时遮阴和对苗木及时浇水。
5. 植株叶尖及其边缘枯焦,叶脉失去绿色,进而叶片呈黄白色,枯焦脱落;根系腐烂,嫩叶淡黄,老叶变暗。这是浇水过多,时久致根部窒息缺氧。应及时翻盆换土。
6. 叶子细长,脆嫩,边缘发黄变焦。主要是光照不足,盆土太湿,养分不足造成的,应增强光照,少浇水,多施肥。
7. 植株整株发育不良,茎根细弱,叶瘦而薄,新叶色淡绿;下部枝叶老化,并自下而上,发黄相继脱落;也有早衰,叶色干枯呈褐色,茎短而细。叶黄,植株矮,芽发育不良,花小色浅。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没浇透,上湿下干,以致造成缺氧;二是缺氮肥。只要将苗圊地的水浇透,或追施氮肥即可改善。
8. 整株叶片呈深绿色带暗,阔叶叶柄紫色,或较老叶子红色,基部叶片黄色,或老叶边缘出现黄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叶易脱落,生长期延迟,针叶先端灰、蓝、绿褐,针叶小于正常,片叶厚度小于正常。较老的叶子凋落,落下的叶子不发黄。茎弱,芽发育慢,根系较小。这是缺磷肥造成的,应立即施用磷肥。
9. 叶色失绿呈杂色,叶缘出现黄、棕 、紫等色斑(因花而异),是在叶脉间或叶尖、叶缘的坏死现象,叶子尖枯焦向下羌卷绉,阔叶子由边缘褐色向中心变黄,但叶脉仍为绿色,叶沿向上或向下卷曲,幼嫩叶片和针叶小部分收缩,针叶尖端黄逐渐枯萎。花也开得小,在生长期加重,提早衰老。这是缺钾所致,应施钾肥。另外,不论观叶、观花、观果花卉,在秋季应追施一次钾肥。
10. 叶子生长畸形,斑点散布在整个叶片。主要是缺铜,应施复合化肥。
11. 新叶叶脉绿色,脉间呈网状黄花,叶肉变黄,一般并不枯萎,时间长了,叶沿也会逐渐枯萎,但大叶仍保持绿色,也会脉间失绿,发展至整个叶片淡黄或发白。顶部叶片黄化,根系变白。这是植株缺铁,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呼吸作用的进行,因铁在植物体内活动性很小,老叶中的铁不能向嫩叶转移,缺铁时,往往下部叶片仍保持绿色,而嫩叶首先出现黄化现象,这种症状多发生在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中。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翻盆或施肥。
12. 叶小、主脉两侧可能先出现斑点,生长期推迟。缺锌,应翻盆施肥。
13. 主脉间明显失绿,有多种色泽斑点或斑块,但不易出现组织坏死,阔叶黄斑从叶中心开始,针叶先端黄颜色转变突然,叶片和针叶容易脱落。缺镁,应翻盆施肥。
14. 幼叶萎蔫,出现白色叶斑,果穗发育不正常。缺铜,应翻施肥。
15. 顶芽易伤扁亡,叶尖叶缘枯死,叶尖常弯曲成钩状,根系也会坏死,严重时则全株死亡。阔叶有红褐色斑,首先出现于叶脉间,针叶从枝条先端变褐。缺钙,应翻盆施肥。
16. 顶芽易枯死,茎叶柄变粗、脆、易开裂,开花结果不正常,生育期延长,缺钡,应翻盆施肥。
17. 顶芽不易枯死,新叶黄化,失绿均一,生育期延迟,阔叶变黄绿-白-蓝,针叶色亦如此。缺硫,应翻盆施肥。
18. 脉间失绿,出现斑点,组织易坏死。顶部叶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缺锰,应翻盆施肥。
19. 叶色变淡而发黄,通常是下部老叶首先发黄,而后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整株枯萎。阔叶叶柄叶茎红色;针叶绿色变淡绿-黄绿,枝条发育不足。这主要是缺氮所致,氮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在植物体内是可移动的,能从老叶转向嫩叶,故老叶先黄。应施氮肥。
20. 喜酸性花卉:如栀子、山茶、杜鹃等叶子泛黄。土壤偏碱性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应用硫酸亚铁溶液喷叶或浇根部,增加土壤的酸性及可改善。
21. 老叶边缘枯焦,叶片焦黄,出现烂芽干梢或新叶肥厚,老叶变黄脱落。这主要是施肥过量或浓度太高造成的,应多浇水冲淡肥料。

美人蕉——美人蕉屬植物


植物简介:多年生草本,地下茎粗壮,地上茎直立。仅1属,50余种,蓮召花、蓮招花、連招花(台灣);鳳尾花、小芭蕉、五筋草、破血紅。為美人蕉科美人蕉屬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 L.,以根狀莖和花入藥。
产地分布: 原产印度及南美,主要分布于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引种栽培数种;我省有3种。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綠色無毛,高達1.5m。根狀莖塊狀。葉互生;葉片長大,長方橢圓形,長10~30cm,寬8~15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全緣,側脈羽狀傘形顯著。全年開紅色或黃色大花,總狀花序頂生,常被蠟質白粉,每花具1片長約1.2cm的卵形苞片;萼片3,披針形,淡綠色;花冠管狀,3裂,綠色或紅色;雄蕊5個,花瓣狀鮮紅色,黃色、乳黃色,雜色;其中一個具花藥,最外3個為退化雄蕊,倒披針形,較花冠更大,另有一個特大,反卷為唇瓣,全緣。蒴果綠色,長卵形,有軟刺,長1.2~1.8cm。
美人蕉,别名昙华。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具肉质根状茎。高半米至1米,叶矩圆形,绿色或紫红色。叶柄鞘状。顶生总状花序,花大,由5枚退化雄蕊和扁平的花柱组成瓣状的花冠,呈乳白、黄、粉红、橙、红等色或各色斑点。花期5-11月。蒴果具刺突起,种子黑色。园艺杂交品种很多。
生长习性:性喜温暖湿润,畏强冈和霜害;对氯气及二氧化硫有一定抗性,适合于污染区栽种;一般用分株繁殖。
园林用途:美人蕉花大且美,常丛植于绿地或花坛观赏,也可盆栽或作切花用;其肉质根含淀粉,可作饲料。

养花技巧《美人蕉青枯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一文希望您能收藏!“鲜之花网”是给您提供各种花卉的养花技巧网站。同时,xzh52.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青虫的防治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