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人类的历史就是伴随花的历史,赏花的更深境界则是种植花卉。花卉的种植过程中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如何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种植花卉呢?为满足您的需求,鲜之花网小编特地编辑了“肾蕨的栽培管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肾蕨又名蜈蚣草,属肾蕨科肾蕨属植物。株高30至8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向上有簇生叶丛,向下有铁丝状匍匐枝,匍匐枝从叶柄基部下侧向四面横生,并生有许多须状小根和侧枝。

草质叶片光滑,披针形,陆生或附生,生长力较强。肾蕨喜明亮散射光,也能耐较暗的光照,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夜间15至25℃,白天24至26℃,喜疏松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栽培基质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以及蛭石各半配制,生长季节每月应施一至两次液肥,肾蕨生长健壮,根系生长极快,每年需换盆一次,换盆时应剪掉老叶并进行分株。肾蕨的繁育能力非常强,通常用分株繁育。

春天,结合分盆进行分株栽植,也可利用肾蕨横生的铁线状匍匐枝压上土块或用铁丝钩等固定在土表,就能长出小植株,待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从母株分离栽植。同时,肾蕨的圆球形块茎,也能发育成小植株。肾蕨的栽培容易,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其用途十分广泛,通常为切叶材料,若用以吊篮式栽培,更有情趣,其块茎含有淀粉,还可入药。



Xzh52.COM延伸阅读

肾蕨的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和孢子繁殖,近年已有用组培繁殖者。分株繁殖,全年均可进行,以5~6月为好,此时,母株已搬入荫棚,气温变化较稳定,将母株轻轻剥开,每盆栽2~3丛匍匐枝,栽后放蔽荫处,并浇足水保持潮湿,当根茎上萌出新叶时,再移入半阴处养护。孢子繁殖时,先要选用消毒泥炭或腐叶土,装入播种木框内,然后将收集的肾蕨成熟种子,均匀播于木框内,喷雾保持土面湿润,一般2月后长出孢子体。幼苗生长缓慢,需细心养护。肾蕨的组培技术,在世界上正日趋完善,我国近年才刚刚起步,应用于生产尚需进一步摸索。

栽培技术

栽培肾蕨不难,但需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高温,每天早晚需喷雾数次,并适当注意通风。盛夏要避免阳光直射,但浇水不宜太多,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生长期每旬施一次稀释腐熟饼肥水。若要周年生产切叶,温度要保持在 20 C~30 C,新叶就会不断萌发,昼夜温差不宜太大。当温度高于 35 C或低于 15 C时,生长受到抑制,越冬温度应保持在5C~10 C,否则易受冻害。盆栽作悬挂栽培时,容易干燥,应增加喷雾次数,否则羽片会发生卷边,焦枯现象。

剪鲜叶的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

肾蕨的繁殖方法


肾蕨的分株繁殖法

分株繁殖是肾蕨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分株的时节可以全年,但一般是在春季,肾蕨分盆的时候进行分株,简单易行。春季温度稳定的时候进行分盆分株,将肾蕨的母枝从盆中磕出,取两到三株健壮幼嫩的枝条栽种到盆中,栽种后放置在阴凉处养护。

肾蕨的孢子繁殖法

所有的蕨类植物都可以用孢子繁殖法进行繁殖,当然肾蕨也是一样的。将收集好的成熟的孢子均匀的播撒在基质中,然后上方轻轻的覆盖一层基质,浇足水,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养护即可。

肾蕨的组织繁殖法

组织繁殖法一般不常用,因为对环境要求很高,需要多次杀菌消毒,并且保证生长的环境无菌。繁殖步骤,首先取外植体,如根状茎的尖,孢子等。然后切取匍匐茎尖,并用酒精浸泡半分钟,再用氯化汞灭菌六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多次后接种。应当接种到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接种后两个月左右便会生出苗木,最后,将新生出的苗木分植并在阴凉处养护即可。

盆栽肾蕨种植技术


肾蕨叶形秀美,别名蜈蚣草、篦子草、石黄皮、圆羊齿等。为肾蕨科、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40厘米至60厘米。地下具根状茎,上有直立的主轴,在主轴上再长出匍匐茎,在匍匐茎上又形成小块茎,根状茎及其主轴上密生披针形鳞片。小叶从块茎上生出,呈羽状复裂,形似长长的羽毛,羽片上有关节,易脱落,初生叶呈抱拳样,被银白色茸毛,以后展开,茸毛随之消失。孢子囊群着生在叶背叶脉分歧点的上部,囊群盖肾形。
肾蕨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各省有野生分布,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在原产地常生长在林荫下、溪水边的石缝中或附生在树干上,野外多成片分布。性喜温暖而湿润的环境,不耐霜寒,忌强光直射,又忌全阴,宜在疏荫下养护生长最佳。在过于蔽荫的环境下,常导致羽叶脱落。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能强的中性或微酸性培养土,可用面沙土、草炭土、腐叶土混合配制,再加少量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极不耐盆土和空气干燥,也不耐盆土积水久湿。生长适温为夜间15℃至21℃,白天24℃至26℃为好。通常可分株也可播种孢子繁殖,操作方与铁线蕨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播种孢子繁殖应于春季在温室里操作,室温保持15℃至20℃即可。

肾蕨广泛用于室内盆栽观赏,一般作吊篮式栽培更具一番情趣。用调配适度的培养土栽植,创造良好的保湿和排水条件,夏季放在疏荫清洁环境养护,盆土应经常保持湿润,天干时向叶面及周围环境喷水或喷雾,增加空气湿度,每20天左右追施一次稀薄液肥,可用有机肥和化肥交替施用。10月上旬进入温室越冬,室内摆设时室温不得低于5℃。如能常保15℃以上的室温,则能正常健壮生长。肾蕨生长很快,每年应结合分株繁殖,翻盆换土1次。肾蕨还是主要的切叶材料。

如何给肾蕨施肥与浇水


肾蕨施肥周期

肾蕨一来生命力顽强,二来消耗的养分又少,甚至有时候好多天不浇水施肥它依旧是绿油油的,所以很多花友都会认为肾蕨不需要施肥,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肾蕨不但要施肥,而且还要每个半个月施肥一次,冬季可以例外,冬季肾蕨生长不旺盛,可以一到两个月施肥一次。

肾蕨肥料成分

肾蕨的肥料成分以氮肥为主,并且是稀薄的氮肥,这也是肾蕨每半个月施肥一次的原因,稀薄的氮肥,所以很容易就被消耗完。养分含量过高,也会影响肾蕨的正常生长,甚至会给肾蕨带来肥害,使肾蕨因肥料过盛而被烧死。

肾蕨浇水要点

保持土壤是湿润的,并且做到少量勤浇,夏天的时候温度较高,水分容易挥发,所以平均每天要浇两到三次水,并且避免中午的时候浇水,一般是早上和傍晚浇水,以早上浇水为主。冬季的浇水量和次数可以适当减少,冬季一来是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很少,二来是冬季肾蕨的生长没有春夏季旺盛,对水的需求量不多,但是要保持其生长在润湿阴凉的环境当中,并且避免傍晚浇水,傍晚浇水如果控制不好水量的话,容易晚上结冰,影响肾蕨的正常生长。

长叶肾蕨怎么养


一、栽培基质

养殖长叶肾蕨,对于基质这方面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保持疏松、透气、肥沃就可以,可用粗沙、椰糠、腐殖土按照均等的比例混合。

二、光照补充

它喜欢散光照射,不能缺少阳光,否则叶子容易生长不良掉落。可以放在明亮的光线下养护,但是要避开直射的阳光,如果光线过强的话,会导致叶子变黄。

三、施加水分

湿润的环境下利于生长发育,需要定期给水维持好需求,夏季的蒸发较快,除了保持盆土中湿润之外,还需要增加空气湿度,适当向叶面上喷水,保持叶子翠绿有光泽。不过在浇水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用量,盆土之中不能出现积水。

四、施加肥料

在生长旺盛的季节中,为了保证正常的茁壮生长,需要定期给肥,每隔半个月施次稀薄的液肥,保证好养分供给。

五、温度范围

它喜欢阴凉的环境,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2-28℃左右,它的叶子较厚,能耐10℃左右的低温,但是最好移到室内做好保暖措施。

常见的肾蕨有哪几种


长叶肾蕨

肾蕨所说是观赏蕨类植物之一,但是这长叶肾蕨的观赏价值却不是很高。长叶肾蕨,顾名思义就是叶比较长,但是这里的叶不是叶片而是复叶,长叶肾蕨的复叶长达一百厘米左右,叶片比较粗糙,没什么光泽,但是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长叶肾蕨的生长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极高,所以,在养护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夏季要适当多浇水并且为其遮阴,冬季为浇的水结冰,可以适量减少水量,但也不可使其长期暴露在干旱当中。

娱蛤草

作为肾蕨的品种之一,娱蛤草的复叶可以达到五十到六十厘米,叶片呈现出养眼的浅绿色,边缘有一圈尖尖的“牙齿”,叶片如果干枯,这圈“牙齿”很容易脱落。这类娱蛤草也叫细叶娱蛤草,特别容易感染病虫害,因此在适当的时候对其喷洒药物。

长叶娱蛤草

和娱蛤草的区别就是复叶的长短不同,长叶娱蛤草复叶的长度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厘米左右,大约是娱蛤草复叶的三倍,宽度达到十五厘米左右,大约是娱蛤草复叶宽度的五倍。长叶娱蛤草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色彩亮丽有光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银粉背蕨的养殖方法和栽培管理


银粉背蕨的养殖方法 孢子养殖。用石灰质的原料作基质,可在蛭石或砂土中掺入少量熟石灰。播后不必覆土,并用玻璃盖上保温,放在阴处,以后用浸水法保持土壤湿润,孢子体长大后及时分栽,并增强光照。 分株成活率低,多在春季萌动前,整株挖起栽植并小心管理。即使全株移栽,如栽培环境不宜,管理跟不上,也较难成功。江、浙一带引种野生苗,多在秋末冬初或早春未萌动前进行。银粉背蕨的栽培管理银粉背蕨适应性强,性喜阳也耐阴,耐旱、耐瘠薄,喜生长在疏松的钙质土壤中,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也能生长,管理简便。盆栽用土宜疏松透气,盆栽基质宜用腐叶土、碎砖或砂等量混合,再加入少量石灰,或者以壤土、粗沙、腐叶土2:1:1配成,并掺入老墙土或骨粉。栽植时,盆不要太大,也不可栽植过深。春秋可接收半日光照,6-8月应避免烈日直射。经常保持盆土及环境湿润并适时施肥,可使其生长旺盛,叶绿光亮,正反两面色彩对比鲜明。此种耐旱,即使久旱叶片卷曲,只要浇上水,叶片就会舒展开。生长适温16-21℃,冬季可耐(-10)-(-7)℃的低温。忌闷热,在夏季应适当遮荫须多通风,勿使空气过于干燥而又有适当的新鲜空气。水肥供应充足及半阴条件下植株较高,叶片也较大。平时浇水宜见于见湿,忌积水。冬季应减少浇水,盆土可稍干些。越冬温度维持在0℃以上即可。盆株经过2-3年后须进行换盆,时间一般在2~8月,换盆切忌伤根。

富贵蕨的栽培养护方法


富贵蕨又叫巴西乌毛蕨,龙船蕨,赤头蕨原产于新客里多尼亚,南美洲;陆生大型植物,植株高60150厘米。根状茎粗壮,直立,顶部密被褐色钻线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50厘米,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无毛;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40100厘米,宽15-40厘米,先端惭尖,基部不缩狭,一回羽状;羽片18-50对,互生,斜向上,无柄,线形,长11-24厘米,宽610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或单一,近平行。叶近革质,两面无毛。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中脉两侧,连续而不中断。

富贵蕨喜凉爽、湿润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喜漫射光,耐阴性强,生长适温14~20℃。

园林用途:长尾复叶耳蕨株形整齐,叶形美观,特别是叶中央有黄白色纵纹,十分美丽,适于室内盆栽观叶观赏,也适应于园林阴湿处布置,是目前开发前景较好的观赏蕨类之一。

叶片适宜作切叶。根状茎入药,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杀虫、止血的功效。

凤尾蕨怎样繁殖栽培?


凤尾蕨为凤尾蕨科的小型陆生蕨,叶二型;不育叶为一回羽状复叶,羽片条形,上部羽片基部下延,在中轴两侧形成狭翅,下部羽片常有二至三叉,形似凤尾,故而得名;能育叶有长柄狭绒形。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井栏边阴湿处常有生长,因此它又叫井栏边草。它的根茎短,叶簇生,叶丛小巧细柔,姿态清秀,很适合盆栽。

凤尾蕨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分布,日本、朝鲜也有。在井栏边、石缝、墙根等阴湿处常见其踪影。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凤尾蕨是蕨类中容易栽培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并不拘泥。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盆栽所用栽培土质必须疏松,以利通气和排水,因其根系生长旺盛,可用园土、河砂、腐叶土、珍珠岩、泥炭土按4:2:2:1:1混合调制。上盆前,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根系不深,适合浅盆种植。春夏季天气干旱时,每天早中晚应淋水,使相对湿度不低于80%。夏季如移出室外,应放在荫棚或树隙下。耐阴性强,绿叶种在半阴环境生长良好,斑叶种需较明亮的光照。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每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冬季移入室内光照明亮处,室温不低于5℃便可安全越冬。但斑叶种较不耐寒,应给予较高温度。根系发达,应每年换盆一次。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

 凤尾蕨的繁殖主要用分株法,用孢子繁殖也较容易。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程度时分栽上盆。

观赏植物新宠—兔脚蕨的栽培


兔脚蕨(davalliamariesii)又名龙爪蕨、狼尾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根茎裸露在外,肉质,粗约6~12cm,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茸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做兔脚蕨或狼尾蕨。

形态特征:兔脚蕨为小型附生蕨。植株高20m,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绒状披针形灰棕色鳞片。叶远生,叶片阔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状复叶,羽片愈近顶处愈形缩小,整体呈三角形。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小叶细致为椭圆或羽状裂叶,革质,叶面平滑浓绿,富光泽,羽叶长10~30cm,由细长叶柄支撑,叶柄色稍深,细长10~30cm,孢子囊群着生在小叶缘之小脉顶端边,非叶基处。

原产地及分布:原产地为新西兰、日本。在亚洲大洋洲、美洲、太平洋群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

栽培繁殖:兔脚蕨为长绿草本附生蕨类,喜温暖半阴环境,能耐一定的干燥,土壤以疏松透气的沙质壤土为佳,半耐寒,冬季不能低于5℃。基质宜用泥炭或腐叶土和园土各半混合。生长季节供应充足水分,会保持茎叶新鲜柔嫩的最佳状态。虽然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浇水间隔期间,轻度的干燥也无妨,水过多会使根状茎上的鳞片变成褐色。繁殖切取带2~3叶的根状茎顶端部分,放于泥炭或珍珠岩和沙的混合基质里面,置于半阴湿润的温暖环境,用铁丝等物固定,保湿约一个月后长新叶、发新根,或用高压其根茎方式繁殖。

用途:兔脚蕨生长缓慢,具有棕色的根状茎鳞片,半耐寒,用高盆或吊篮栽种,银白色的甸甸茎下垂,叶形优美,形态潇洒,根状茎和叶都具极高的观赏价值,是非常流行的室内观赏蕨类;也可以作为景观植物配植于假山岩石边。其根状茎还能入药,有祛风除湿,清热凉血的功效。

喜欢《肾蕨的栽培管理》一文吗?“鲜之花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花卉行业相关的知识,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肾蕨花卉价格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