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赏花,咏花,种花,是人们的三大乐趣,很多人在养花种花的过程中获得不一般的乐趣。花卉种植的技巧和学问是需要学习和摸索的,怎么样才能把花卉种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研究进展概况”,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云南山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为云南特产的古老名贵的观赏树木,栽培历史悠久。据夏泉生先生对《南诏图传》有关古山茶研究一文称:早在唐代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即有云南山茶的种植。元明之际更加繁盛,明代进士邓 的《茶花百咏诗》中热情歌颂了云南山茶,并总结归纳出云南山茶的十大优点,后人称十德花。为更好地发掘利用云南省的花卉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昆明植物所正式把云南山茶的研究列为研究课题。

云南山茶品种源调查及选育种

现有品种资源及现存古树的调查 重点以大理、昆明、楚雄、腾冲、凤庆为主。通过多年的调查,基本摸清了云南现存的古老茶花树约有180株(至2002年尚存活的),现存的传统品种:大理11个,昆明25个。同时发掘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并给这些品种定了名,如凤庆的凤山茶和蒲门茶;宜良的靖安茶;腾冲的粉通草;楚雄的鹿城春、楚雄茶、楚蝶等。

新品种选育 茶花多为异花授粉植物,亲本的遗传基础不同,通过自然杂交或人工授粉,可提高结实率,所获得的种子后代分离大,个体间性状差异明显,多样性突出。无论是在野外自然群体中还是在栽培群体中,花瓣的数量、花型、花色、花径大小,叶片形状、大小,树形等均有较大的差别。因此,从现有自然群体和栽培群体中选育新品种,仍然是茶花育种的重要手段。

1. 从昆明植物所茶花园的自然杂交种子实生苗后代中选育新品种。每年从茶花园中选择一些花大、色艳、能结果的品种如大理茶、狮子头、早桃红等的种子进行播种育苗,经过多年的培育,开花后从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再进行培育,性状稳定后进行繁殖。经多年的播种选择,从中选育出30余个品种如早牡丹、赛桃红、大红袍、玉带红等。

2. 从腾冲野生红花油茶林中选育品种。从1973年开始,与腾冲县林业局、沙坝林场合作,从大面积的成片的野生红花油茶林和沙坝林场人工营造林中选育品种。在该地区,花主要有3种类型:①以产油为主的单瓣类型。花小瓣单,结实率高。此类型的约占99%左右。②半重瓣类型。该类花较大,雌雄蕊发育好,花瓣较多约8-18枚,能结果,既能观花又能产油。该类只占总数的1%左右。③重瓣类型。当地群众叫仙叶茶。此类在整个油茶林中只有少数单株。所以选择的重点主要在半重瓣类型中。经多年的观察筛选,从中选出50余个品种。其中最具特色、最珍贵的品种为“雪娇”。该品种为纯白色中透一点粉红色。因为在传统的云南山茶品种中,色彩单调,主要以红色系列为主,仅有“童子面”一个品种为白色微带红晕,但花小,花期晚。“雪娇”品种的选育成功,填补了云南山茶花色单调的缺点,深受广大茶花爱好者的青睐。

茶属资源的调查及引种

我国是山茶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记录已达300余种,均分布在亚洲,中国拥有95%以上。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茶属植物资源,培育出具有特色的新奇品种,我们先后调查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的自然分布状况,基本了解了我国茶属植物的分布,并对以下两个地区进行了重点的调查和引种。

广西金花茶的调查引种 1965年金花茶在植物分类学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我所的重视,1966年初即派人前往广西邕宁县坛洛乡调查,并挖回了第一批小苗试种。后经十年动乱,工作被迫停止。1973年1月又派人前往调查,采枝条及花粉进行扦插试验和杂交授粉。当年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批云南山茶为母本,金花茶为父本的杂交果实。为进一步搞清金花茶的地理分布、资源概况,先后调查了邕宁县、南宁、防城县、龙州县、平果县、隆安县、武鸣县等。在广西药物所、南宁人民公园的大力支持下,1974年采用靠接方法从邕宁及防城带回3个种。并分别在南宁及昆明进行了扦插和嫁接试验。1975年又委托南宁人民公园代采集花粉进行杂交。1976年又到原产地用金花茶作母本,其他山茶属植物作父本进行了杂交试验。调查中我们发现,金花茶的许多原产地资源破坏严重,当地农民开荒种地,大量砍伐树木,我们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植物学的研究单位、自治区政府反映,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快在广西掀起了一个调查金花茶的热潮。经广西学者调查发现了20余个开黄花的茶属植物,并对这些种进行了综合研究,建立了金花茶的自然保护区和活植物保存基因库、金花茶公园,同时开展了育种工作。

金沙江中游地区红山茶的调查和引种 20世纪80年代末,张宏达先生等对金沙江中游部分地区的红山茶进行了调查,并先后发表了21个新种。出于引种驯化的目的,他们从1989年开始,分春、秋两季先后多次深入到该地区的云南省禄劝县、华坪县,四川省的盐边县、盐源县、攀枝花市、米易县、德昌县、西昌市、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考察,采集了大量的标本、种子和实验材料,对大量标本进行了外部形态的统计分析,花粉形态的比较分析和细胞学等方面的研究。从外部形态特征,比较容易地把猴子木、西南山茶和怒江山茶区别开,而其余的种类很难区分,与云南山茶的特征相似。在染色体的观察中,在四川的米易、会理、攀枝花和云南的禄劝、华坪的部分地区为六倍体(2n=90)。在该地区的西昌、德昌、宁南、会东、盐边等地首次发现了云南山茶的四倍体类型,在盐边和华坪小部分山地发现了二倍体的类型,而现有的栽培的云南山茶及所有腾冲分布的云南山茶都为六倍体。这是云南山茶起源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发现(夏丽芳等1994)。著名植物学家汤彦承教授审稿时特意在题目上加了一个副标题“云南山茶起源的一线曙光”。

今后的研究设想

继续加强云南山茶品种的选育和品种收集工作 云南山茶是观赏茶花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其花大而色彩艳丽,植株高大,素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美誉。昆明植物园是目前收集云南山茶品种最多的植物园,在云南山茶选育种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云南山茶已成为昆明植物园的特色植物之一。我们将一方面继续收集云南山茶品种,比如近年来新发展的一些新品种,尤其是云南楚雄和腾冲的品种,同时,对云南现存的云南山茶古树作全面的调查,协助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保护工作;另一方面继续进行云南山茶新品种的培育工作。我园现有大量的云南山茶品种,目前有些种子实生苗表现出一些新的性状,通过靠接繁殖,已得到了一些嫁接苗。在多年栽培情况下,有些云南山茶部分枝条会发生芽变。一旦发现好的芽变,就通过嫁接的方法繁殖,如果能稳定地在嫁接苗中保持,新的品种也就从此诞生。山茶属植物多为异花授粉植物,我国有丰富的种质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杂交育种工作,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全面开展山茶属植物的引种和迁地保护工作 据山茶属的最新专著(闵天禄,2000)的报道,山茶属是山茶科中种类较多、系统上较原始的一个属,全球共约120种,全部产于亚洲,有80%以上的种产于中国,其中特有种85种(此为特有2亚种和36变种)。从种的分布区类型来看,亚洲热带地区分布38种,占32%,东亚分布81种,占68%,其中中国-日本分布66种,中国-喜马拉雅16种(1种与上一地区共有)。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的亚热带地区拥有该属14个类群(组)中的11个,达79种,这一地区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云南有39种,占全国种类的41%。山茶属植物的引种和迁地保护特别重要,是我园的长期任务。

XzH52.COM好文推荐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摘要 花的发育分为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阶段。植物开花由多条途径诱导,包括光周期和光质诱导、春化作用、自主途径、赤霉素诱导、碳水化合物诱导等;植物体本身也存在着开花抑制途径。各种开花诱导途径能激活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使茎端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分生组织。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决定,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另有一类基因控制着花发育的对称性。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沦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花发育,分子机理,开花决定,花的发端,花器官的发育 原版全文 .

高等植物开花结实的多胺研究进展



摘要
多胺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具有调控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其代谢变化与高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多胺与植物花芽形成、花器官分化以及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的关系;并就外源多胺对植物开花坐果的影响做了述评,对多胺在植物开花结实中可能的作用机理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高等植物,花芽分化,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多胺 原版全文 .

植物叶发育调控机理研究的进展



摘要 在植物的营养生长阶段,叶原基从植物地上部分顶端分生组织的周边区形成,在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程序的指导下,最终发育成叶。近年来,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鉴定和克隆了一批参与叶发育调控的关键基因,植物激素在叶原基的诱导和叶形态建成中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这个领域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鉴定调控叶发育的新基因并且解释叶调控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了解基因调控和植物激素作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叶原基诱导,叶发育,基因调控 原版全文 .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 要]桑叶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给出桑叶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植物甾醇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以及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衰老、抗肿瘤、抗病毒、抗丝虫、抗溃疡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并指出了桑叶在药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研究开发中的广阔前景,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桑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75(2003)06—0039—06 原版全文 .

中科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我国荒漠植物“第一园”


今年,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扩增土地面积116公顷,园区总面积达到150公顷,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荒漠植物园。
12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对吐鲁番沙漠植物园第三期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评估,并一致通过了实施方案。
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是以保存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类型植物为主的研究型科学植物园,是中国植物园系统中极具特色的植物园之一,重点收集保护温带荒漠区地理区系成分植物种质资源。
目前,已露地栽培温带荒漠植物500多种,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近50种,室内保存种质资源200种。植物园已建成特色植物专类园(区)10个,包括沙漠植物活体种质标本园、民族草药圃、柽柳专类园、荒漠野生经济果木种质资源圃、荒漠野生观赏植物园等。
该园现已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国家3A级沙漠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来园参观达10万人次。
该植物园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以及干旱区城市防护绿地建设工程提供荒漠植物苗木上百万株、种子50多吨,对促进荒漠化防治、发展沙产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柽柳属植物引种栽培技术和防风固林营造技术成功运用到了南疆地区,累计发展柽柳植被100万亩。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运用该园引种筛选的优良固沙植物和成熟的生物、机械防沙治沙技术,成功完成了沙漠腹地绿地和沙漠公路全线防沙林体系建设

昆明高箐野生花卉研究中心新品又出——香蜜儿


继去年在昆明国际花卉展上成功展出了云南野生驯化花卉品种“老虎须”之后,昆明高箐野生花卉驯化研究中心最近又推出了他们新驯化的国外野生花卉品种——“香蜜儿”。

据该中心负责人介绍,“香蜜儿”的原种在国外,通过引种繁殖,在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经过四年的驯化工作,现已适应昆阳气候,并在今年3月初开始产花。“香蜜儿”属多年生小型灌木,叶片呈针形,终年常青不落叶;花色紫红色,花朵繁多,花型小并下垂;花、叶带有特别的香气。“香蜜儿”可移栽为盆花出售,也可供鲜切花和花坛用。“香蜜儿”的花期长达2个月,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到4月底之间产花。通过人工调控等手段,盆栽的“香蜜儿”可以作为年宵花在春节期间上市。而用为鲜切花出售的“香蜜儿”,经过采后处理,瓶插期可达15天左右。

由于香港花商喜欢一些新、奇、特的野生花卉品种,目前,“香蜜儿”还只是专供香港市场出售。目前,该中心在昆阳当地野外栽种了4000株“香蜜儿”,作为鲜切花出售时,它的售价为30元/把。

仙蜜果花成分的研究



摘要:仙蜜果属仙人掌科植物,是一种集水果、蔬菜、花卉、药物和环保于一身的纯天然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植物.本文分析比较仙蜜果花不同部位(花瓣、苞、芯)的营养成分、磷、钙、铜、铁、锌及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以其有利于对该花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关键词:仙蜜果;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维生素C
中图分类号:S 646
文献标识码:A 原版全文 .

大规格苗木全根移植研究


tudy on Transpiration of Large-Standard Nursery Stock
大规格苗木全根移植研究
施卫东

随着城市绿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化用苗趋于高档化、大规格化,有许多工程都要求在苗木生长季节施工,这对于提高苗木移植成活率,加快生态效益形成的要求更高。传统移植方法使苗木根系大部分被破坏,毛细根损失达90%以上。为保持苗木上下平衡,对地上部分进行重修剪,一个完整的树冠只剩下几个大骨干枝。即使这样造林成活率还难以保证,尤其在生长季节移植成活率更低,有时会全军覆没。容器育苗是解决此难题的好办法。但在我国容器育苗中,育小苗的容器种类较多,育大规格苗木的容器很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规格苗木全根移植”课题的研究。
一、试验过程
1.时间和地点试验时间是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共两年整。试验地点在济南市园林苗圃。
2.试验材料用两种不同的原料(A和B),所做的织物,做成大、中、小三种规格的软容器。在试验中进行了织物的不同厚度、制造织物的不同工艺(均质和非均质)的对比试验。在试验中期还进行了两种药物处理软容器的试验。我们还用美国根控公司(Root Control)生产的软容器参加试验。供试植物共20个树种。分花灌木(有百日红、丁香、海棠、白玉兰、紫叶李、榆叶梅、花石榴、碧桃共8个树种)、落叶乔木(有法桐、白蜡、毛白杨、五角枫、黄金槐、香花槐共6个树种)、常绿树(白皮松、大叶女贞、石楠共3个树种)、小灌木(金叶女贞、月季、红叶小檗共3个树种)。 花灌木地径5厘米,落叶乔木胸径6厘米,白皮松高1米,大叶女贞胸径4厘米,石楠高0.7厘米,小灌木高40厘米。
3.田间布置和管理装填软容器的介质为当地土壤。株行距乔木为1米×1米,花灌木为1.5米×1.7米。占地1.1亩,管理同一般苗木。

感谢您阅读“鲜之花网”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茶花研究进展概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养殖花卉时的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xzh52.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花卉进展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